幅幅相連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幅幅相連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MichelOdoul寫的 疼痛的隱喻:透視疾病背後的情緒、壓力與痛苦(2022年增修新版) 和大衛.喬治.哈思克的 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從氣味的語言了解樹木(書衣海報特別收錄12幅精緻針筆植物繪)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木馬文化 和商周出版所出版 。

東吳大學 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 蔣成所指導 劉信堅的 信託應用於銀行授信業務之研究 (2018),提出幅幅相連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不動產信託、信託與授信、金錢信託、金錢債權信託、預售屋信託、信託受益權與授信架構運用、信託財產強制執行類型、海外應收帳款金錢債權案、擔保授信代償案、不動產開發案融資、授信業務之風險及報酬影響、法律風險評估、金錢債權及其擔保物權之信託、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資產證券化、營建業資金需求、不動產信託受益權。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法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何重誼所指導 陳宣妏的 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詩歌與性別角色關係的範例與模式 (2017),提出因為有 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風雅之愛、性別角色的重點而找出了 幅幅相連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幅幅相連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疼痛的隱喻:透視疾病背後的情緒、壓力與痛苦(2022年增修新版)

為了解決幅幅相連意思的問題,作者MichelOdoul 這樣論述:

暢銷70萬冊 長踞法國Amazon排行榜20年 提供疼痛解讀指引的身心覺醒之書 *本書內容依2022年最新版原文增修* 疼痛並非懲罰,它將喚醒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開展自我修復的可能。   #疼痛曾如何與你對話?你又如何回應?   盯著3C產品一整天,雙眼乾澀到睜不開→依舊熬夜追劇?   突如其來的頭痛,完全奪走你的專注力→選擇一口吞下止痛藥,繼續工作?   開會上台報告前,胃食道逆流總是偷襲你?→仍舊持續三餐不正常,咖啡、甜食不忌口?   明明很健康,卻突然感到身體某一處鑽鑿般的劇痛?→過了就算了,照常度過每一天?   #強制關掉警訊聲,這樣真的可以嗎?   疼痛不該被消音,更不該被

視為懲罰──   它是種源自內在的溝通語言,提醒我們:善待自己,成就生命的成長。   別再對身體發出的信號充耳不聞,請學會聽懂它,回應它。   學會聽懂疼痛的訊息,   才能釋放被囚禁的能量,進而停止疼痛的積累,   從此獲得身心的深度平靜與和諧。   ▍西方科學慣將身體與精神區分開來,視人體為一部「機器」。   當機器故障,發出擾人的嗶嗶聲,我們會請技師檢查系統、進行維修;有時甚至得切斷線路,好維持表面的平靜。但我們卻沒聽懂嗶嗶聲的真義:船殼已有裂縫,船艙正在進水。   ▍各種疼痛都是身心失衡的隱喻與警告。但為何我們聽不見、聽不懂?   一方面是因為,現代人慢慢失去了傾聽夢、直覺、感官

等「自然訊息」的能力;於是,訊息必須越來越強,以至於要到出現疾病、殘缺,乃至死亡,我們才不得不正視。而更關鍵的是,幾乎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妥善解釋與理解這些痛苦,我們猶如收到摩斯密碼的船員,卻毫無工具可解碼。   ▍本書為渴求聽懂疼痛訊息的人們提供實務引導,開啟對人體的深層理解。   本書以東方道家哲學為根基,結合作者長年對人體經絡能量治療的豐富經驗,闡述人的精神與身體之間密不可分的關聯──身體是「馬車」,情緒是「馬匹」,意識是「車夫」,而人心的內在主宰則是「乘客」;倚賴著乘客的意志、車夫的技術、馬匹的動能、馬車的承載,讓每個環節環環相扣,方能走出一個人充滿各種可能與希望的生命之道。 本書特

色   ✽融合東方道家哲學、西方心理學、經絡能量的知識與經驗,以各種生動比喻,清晰闡釋身體與精神之間的連結脈絡。   ✽以陰陽、五行、經脈等傳統中國能量體系論,解說人體能量的運行;並搭配案例分享,剖析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牽動機制。   ✽從頭到腳,由上到下,由裡到外,逐一透視人體各系統器官及部位的職掌與功用,並說明不適症狀背後所隱藏的真實訊息。 療癒推薦   吳姵瑩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許瑞云     身心靈系列暢銷書作家、心能量管理中心執行長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楊紹民    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院長   我總是遇到理智的人,告訴我他們已經放下了,但

我卻看到他們神情裡的複雜與糾結。非語言訊息的焦慮,或者情感性疾患與身體上的病症,在在都顯示他們正承受巨大且難以釋放的悲傷,正渴望被當事人體認到。本書值得忙碌生活的現代人細細省思,去看見身體呈現的疼痛,即使是肩膀痠痛或是發燒的症狀,都是在提醒我們該傾聽自己,唯有我們清楚地把自己愛回來,才能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感受自由與安在。  ──吳姵瑩 愛心理諮商所所長   本書很難得地整合了東西方的哲理、能量學,以及作者本身的諮商經驗,書中分享了許多精彩的案例,如果讀者的身體有特定部位感到不適,或是對自己的某些行為覺得不解,書中有不少可以借鏡參考的反思和案例,值得一讀。──許瑞云 身心靈系列暢銷書作家、心能量

管理中心執行長   這是一本值得醫者跟病家(一般人稱為病患)看的好書。也許您對一開始的道家名詞不是很熟悉,也許書中的邏輯推理,對於不曾接觸過相關理論的朋友有點吃力。但是鼓勵您花點時間理解看看,也許會為您的健康帶來新的契機!──楊紹民心靈自然診所院長  楊紹民 法國讀者口碑盛讚   「書裡用了另一種視角來看我們身體並開始傾聽它,有趣又好讀的書寫,對於想瞭解壓力和身體是如何產生反應狀況的人來說,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書。」   「我喜歡這本書帶領我們看見簡單的答案,並且瞭解日常不同的病痛為何意。用一種開放的態度觀看我們的身體。」   「作者給了我們相當多的案例讓我們去想像、看見、感覺反應在身體

上不同的疼痛。」  

幅幅相連意思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200114 黃偉民易經講堂

她黑衣謝票,是對香港示威黑衣人暗示感激?

蔡英文大勝連任。

這個結果,對我來說並不意外,但她的得票,令世界眼前一亮。

點票前,無人敢幻想她可以得票817萬。 破了自己的紀錄;破了馬英九在阿扁貪腐下的得票神話;破了台灣的選舉歷史。

年輕人都出來投票。 投票率達75%。

所以,小英說: 年輕人,是台灣最美麗的風景。

反觀香港,林鄭政府仍在傾全力,撲殺這代年輕人。

近日拘捕的示威者,已經去到十一、二歲的少年。 她將責任歸咎於學校、老師。

她沒有自我檢討能力,以為用明末的特務手段,白色恐怖就可以解決民怨!

817萬票,用817取卦,得卦地天泰卦,初爻動。

泰卦是《周易》第十一卦,跟著是第十二卦天地否卦。
泰否兩卦,相錯相綜,兩卦一體,互為因果。

台灣得泰卦,香港是否卦。
泰卦通達,否則閉塞。

為什麼泰卦能通達?
孔子說:天地交,泰。天地不交,否。 陰陽相交,便會通,所以,我們說交通。

通者,泰也。
地天泰,上卦坤為地,下卦乾為天。上卦坤地全陰,下卦乾天全陽。

凡陽性的氣,往上升;凡陰性的氣,往下降。泰卦的結構,兩氣相交,所以,便泰了。

乾為君,在下卦,坤為眾,在上卦。

孟子從此卦得出結論: 民貴君輕。 地天泰,任何政治領袖,都應有的心態。

政府和民間,才有溝通的機會,社會才會和諧,才會通。

代表乾天的三支陽爻在下卦,有剛重的性質;上卦是代表坤地的三支陰爻有柔和輕巧的性質。

泰卦下重上輕,才能穩當和諧。
相反,天地否卦,上重下輕,便無法穩定了。

所以,《尚書》說: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雜卦傳》說: 否泰,反其類也。

它沒有說明泰卦是什麼?否卦是什麼?不像之前的「乾剛坤柔,比樂師憂」,用一個字,點出全卦的精神。

《雜卦傳》將泰否兩卦一起合論,意思是泰否是渾然一體的,根本不能分開。

泰否兩卦的卦象,由一個天在下地在上,另一個天在上地在下,是徹底相反的,六爻全變。

反,是徹底相反,但也是相反相成。 陰陽、雌雄、男女,從外型到本質,都徹底相反。但他們“反其類”,一個凸,一個凹;一個插蘇,一個插座,要跟相反的東西,產生互補作用,才能產生,生生不息的能量。

反其類,《易經》的智慧,要我們重視整體。 泰否,描述的,是一個大環境,即是天地。

我們要通過深刻的反省之後,才能找到大自然基本的契合點,找到生機,將生命賦與我們的資源,作最好的運用,在人間創造出最好的結果。

血肉人生,一定有否有泰,我們總有得意失意,我們要站高的看自己一生,縱觀整體際遇,才能應付自如。

泰卦的內卦乾為天,也為心;外卦的坤為地,也是物。心物交融,才能身心舒泰。

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交,才能通。包括人才、資訊、金錢、貿易,只有交,才能通。

如果天地這個大環境,大形勢,都鼓勵交流互動,那麼天地間的所有資源,包括人才、技術、資訊、知識,也便通暢了。

相反,否卦的卦象,是天地不交,所以,萬事都不通了。

蔡英文的得票,817萬票,得地天泰卦的初爻動。

泰卦,初九: 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拔,選拔、拔舉。 茅,茅草。 茹,草根。 彙,相同類聚的東西。

小英得票數字的玄機,告訴我們,這樣的破天荒得票,顯示民氣可用,可以大幹一場。

泰卦的初爻,用茅草根的象,象徵台灣廣大的基層民眾。 茅草有根,民生也有根,要把基層群眾的智慧,生產力,動員起來,造成一個台灣的整體氣勢。

拔,是政府用選拔、拔舉人才,發動基層的衝天幹勁。 要將年輕人在今次選舉的熱情,投入台灣基礎建設的大洪流,動員社會的根源力量。 茅草連根一拔,連周邊相連的草根帶動起來,全民建設的氣勢便上來了。

拔茅茹是說,不能只拔表面,必須整體帶動。泰卦初爻象徵的是潛藏在民間的資源,他們在觀望,等待誘因。

政府要用「拔茅茹」這個手段,把潛在的能量動員起來。 還有藏在地下不見相連的草根,也一併帶動,「以其彙」,將潛藏地下,看不見的聯繫,全部帶起來。 政府要主動做火車頭,帶起台灣的經濟。

征吉,按照這個原則去做,征,就一定吉。

《小象傳》說: 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全球反共,是台灣走向世界的時候了。

初九,在泰卦的內卦乾天內,發動草根基層的生產力、創意,目標是外卦坤卦的廣土眾民。

下卦的乾,要找對口的坤,發揮互補的作用效應,將供需作完美的結合,就可以生存發展。 全世界今日都知中共是禍患,對付中共,武器是台灣。

「志在外也」,初九的準備,是為了坤卦,象徵世界的市場。

初九做好了,爻變成地風升卦,步步高升,台灣經濟才可以大幅成長。

這個得票數字,817萬,是提示台灣第一步是興利,為了迎接一個好時代做準備。

香港也曾經有過地天泰卦的通達歲月。

那是1967年到1997年的三十年。 也是從初九爻開始: 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麥理浩,用十年建屋計畫,令木屋區的貧民,人人有家。 設立ICAC,令社會公義伸張,人人可以公平地往上爬。

安居樂業的社會,像茅草有根,政府將整個社會基層的智慧、生產力動員起來,做成一個動態的香港。

爻變為地風升卦,香港像一顆星星,步步高升走上國際舞台。

孔子的《春秋》,以三十年為一世,泰卦之後,1997開始,便走上否卦之路。

泰卦通達,否卦閉塞。

天地否卦,結構上,上卦乾為天,下卦坤為地。 陰陽兩氣的移動,陽向上走,陰向下流,陰陽不交,天地隔絕,萬物不生,是閉塞不通之象。

乾為君,高高在上;坤為眾,低處下游,官員騎在人民頭上,妄想為人民的主人,勞役天下。官民各走極端,天地不交,否。

否泰,反其類也。

否卦的處境,需要反省內在的根本。為什麼會由泰入否? 反其類也,不是簡單的物理相反,而是從實踐中體驗這種盛衰規律。

人一旦能深刻反省,才能超越表面的歧異。

泰否兩卦都出現了乾坤交鋒的象。地天是泰,天地是否,上下兩卦之間,能否交?交流互動,決定了整個卦是泰是否。

乾為心,坤為物。 心為主,物為從。

心性強則自強不息,物欲強則會因應權勢,欲海浮沉。 只有心物一元,兩者合一,心主物從,才可擺脫世間的名疆利鎖,創造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價值。 只要心物交融,身心調和,才是天地交的泰卦。

相反,否卦便是天地不交。 即是身心不交,心物不合。

這時候,徒具人的外形,從外表看是人,其實只是行屍走肉,不是真實的人。

所以,否卦的卦辭說: 否之匪人。 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易經》說的「匪」,就是非。匪人,非人。只是外表像人,裡面身心不交,心物不合,即佛經上說的匪人,外表人形,實質上沒有靈魂,根本不是人。

在衰世,即佛說的末法時代,很多人徒具人形,沒有人心的匪人。 當社會充斥著匪人,這個時代,便會閉塞不通,便是否了。

在十二消息卦中,否卦是農曆七月,即盂蘭節的月分,鬼門關大開,所以否卦卦辭說,否之匪人。這時候,全部都不是人。

由泰入否,泰卦最後一支爻說: 城復于隍。 高高的城牆塌了,填滿了深深的護城河(隍),這塊大地,起高樓,宴賓客,最後樓塌了。

人生花費畢生心血,建立功業,最後什麼都如過眼雲煙,又返回一無所有的狀況。

空空的來,空空的走,從高處滑下時出盡花招,與勢力結盟,機巧計謀,阻止不了史巨輪,最後便是城復于隍。

由泰入否,就是考驗一個人的德行修為和智慧。

跨過了否卦,面對周圍徒具人形的匪人之後,根據《周易》的卦序,便是走向世界,與人為善的天火同人卦,之後,是人人皆有,眾生皆有佛性的火天大有卦,兩卦相綜,也就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禮運大同篇》所描述的世界。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少有所長。 跟著,便是六爻皆吉的地山謙卦了。

否卦之後,一連三個都是美好的卦,行好運之前,要經過地獄試煉這一轉。

信託應用於銀行授信業務之研究

為了解決幅幅相連意思的問題,作者劉信堅 這樣論述:

授信是銀行主要的業務及收入來源,但面臨的風險亦因金融市場的瞬息萬變而相對增加。是故,銀行授信政策的訂定對銀行極顯重要。信託一詞在信託法第一條中明確定義:委託人將財產權移轉或為其他處分,使受託人依信託本旨,為受益人之利益或為特定之目的,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之關係。意即委託人必須與受託人訂立契約,並將財產權移轉或設定他項權利給受託人,讓受託人成為信託財產的權利人。受託人必須依照信託契約的內容以及目的來管理或處分信託財產。信託業法上雖明文規定受託人不得以信託財產辦理放款,但卻未規定兼營信託業務之銀行不得將授信業務與信託業務相連結。而於實務運作上,更常因配合客戶之便利性,通常授信機構身兼信託機構實為常

態狀況。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一)瞭解信託架構的運用對授信業務風險管控之影響,盼使金融市場上及投資人對於其授信決策提供更多可判斷資訊;(二)期以提供信託架構在授信業務之配合,以維資本市場管控範疇及授信品質。而研究的方法主要為兩項:(一)採用文件分析與比較法,與(二)企業訪談法及產業研討會,透過實際案例來解釋信託如何增強授信品質與降低授信風險。案例包括:不動產開發融資配合金錢不動產信託及起造人三合一信託、信託受益權轉讓權利、擔保授信代償運用金錢信託案、海外應收帳款金錢債權信託、禮券預收款信託與營運週轉金案。另就預收款託對第三方支付之影響、安養信託之運用、保險金信託之償債運用及遺族照料等三項業務進行

研究,及其未來可供之發展方向及影響。最後,本研究的對政府、業者及未來研究此議題者提出不同的建議:(一)對政府的建議在法令修訂上,應更加強信託財產不得強制執行的適用性及保障弱勢人員之受益權利、遺囑信託財產移轉時機。在市場管控中,有許多民事信託,不以受益人之權利為信託目的,僅為確保受託人之債權,亦或是詐害債權之信託,造成眾多之訴訟案,故建請業務主管機關,處以行政管理。(二)對業者部分在授信業務中,善用信託機制,創造客戶收益,亦為銀行創造收入。注意信託財產之破產隔離特性,有效隔離其他債權人、債務人之干擾,並防止各項繼承所為之意思表示不一致之風險,以順利完成信託目的,創造財產價值及償還銀行借款。信託專

戶資金的專款專用,可將融資款或為達信託目的之相關資金權利交付信託,具有管理協調之功用,以維資金到位,確保相關交易之安全。電子商務的運用方面,金融機構僅須小幅度更動其資訊系統,即可上線服務,快速切入市場,並依業務規模及市場需求可式,予以客製化,將有助於其電子商務發展。(三)對未來研究建議不動產信託研究,參與人員眾多,且衍生糾紛層出不窮,未來能將信託制度運用進行合併研究,盼能創造良好市場機制。融資銀行對信託架構之設計相當具彈性且多元化,由信託銀行提供專業管理的信託團隊,針對不同信託目的及交易相對人提供量身訂做之客製化信託契約與服務,滿足委託人各類型不動產信託管理需求。未來可將單一業務,多國及多地區

進行研究,並參考其他國家成功經驗,盼能更豐富及完整研究成果。

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從氣味的語言了解樹木(書衣海報特別收錄12幅精緻針筆植物繪)

為了解決幅幅相連意思的問題,作者大衛.喬治.哈思克 這樣論述:

每一種氣味都是一次邀請,吸引我們去探索樹與人的相互關係…… 金鼎獎科普作家  胖胖樹王瑞閔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作者  凃翠珊 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  溫佑君 ――療癒推薦(依姓氏筆畫序) 樹的詩人哈思克,以十三則人與樹的親密故事開啟情緒與記憶之門, 引領我們踏上由科學、歷史、文化所交織而成的氣味之旅…… 從你初次翻開的書頁氣息,到橡木深沉暢快的氣味,到森林大火散發的窒悶煙氣,到豐富食物滋味的月桂與橄欖油,再到一杯匯集三大洲香氣與美味的琴通寧……且跟著哈思克乘著氣味的翅膀,踏上人樹與共的悠遠旅程。 好評推薦: 從祕境探索、聆聽聲音,哈思克總是能夠用獨

到的方式帶領大家認識樹木,接近大自然。這一次,請大口吸氣,跟著哈思克,感受樹木帶給人類世界的諸多美好氣味。 ――金鼎獎科普作家  胖胖樹王瑞閔 樹木有味道,它們透過味道彼此對話,人依樹而活,也與樹一起演化,因此樹的味道能活化人的免疫系統,讓身體強健,心靈安定。可惜都市生活讓我們忘了嗅聞大樹,幸好有這本書,喚起我們的嗅覺記憶,引領我們回到生命源頭,那個萬物互相連結的世界。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跟著作者詩意的文字與豐富的自然生態故事,走進由氣味交織而成的世界,氣味在扉頁之間有如涓涓長河串連時空,喚起遠古的身體記憶,將人與萬物連結,原來森林早已化為氣味藏匿於生活微細角落,只待我

們重新開始嗅聞。 ――《北歐四季透明筆記》作者  凃翠珊 閱讀這樣的一本書,除了能收獲硬核但可口的科普果實,作者閃爍著哲思的文字,更宛如十七世紀的法蘭德斯織錦壁毯,繁密而繽紛,使人流連忘返。 ――肯園香氣私塾負責人  溫佑君 兼容並蓄、言之有物、辭藻優美,大衛.哈思克喚醒我們的氣味記憶,讓我們回想起人類的生命與樹木的奇異密不可分。值得細細品嘗的盛宴。 ――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彼得.克萊恩(Sir Peter Crane) 一段令人忘我的嗅覺旅程,帶領讀者穿越觸動感官的森林。每一章召喚一種新的氣味:落葉和燃木煙;松脂和單寧;奎寧和月桂葉。並且展現生命的繽紛多彩。大衛.哈思克是個知識豐富、機

智淵博的同伴,引領我們走遍世界各地,提醒我們嗅聞一切。本書為我們帶來一陣清新氣息。 ――《廢棄島嶼》(Islands of Abandonment)作者  凱兒.弗林(Cal Flyn), 如果你喜歡鑑賞文學、探索真相,或者你是環保人士,這本書是寫給你的。簡言之,這本書探討人與樹的關係,適合所有人閱讀。 ――英國廣播公司《鄉村檔案》(BBC Countryfile)

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詩歌與性別角色關係的範例與模式

為了解決幅幅相連意思的問題,作者陳宣妏 這樣論述:

摘要本論文標題為:《阿基坦的埃莉諾:十二世紀歐洲權力、詩歌與性別角色關係的範例與模式》,旨在以社會歷史學及文學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討中世紀最具爭議性也最有權勢的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la duchesse Aliénor d’Aquitaine),先後成為法國王后、英國王后以及英國王太后,並對十二世紀英法兩國在政治與文化上有深刻影響與建樹,她本人在權力、文學以及性別角色三個面向相互影響與作用的主體實踐。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的一生伴隨著不凡與傳奇。從政治角度來看,中世紀中期加洛林王朝末期王室式微,當時各地的諸侯貴族漸漸擁有較多的獨立性,為了獲取更多的領土與勢力,一直以來被王室共管的阿基坦公國領導權便成

為貴族們爭奪的目標。阿基坦公國因此長期處於政治情勢複雜的狀況,公國的稱號與領地在國王與貴族們的爭奪角力下一直輾轉更替在幾大家族之間。十世紀末,普瓦圖伯爵威廉二世得到阿基坦的領導權成為阿基坦公爵威廉四世,自此該家族穩固地保留這一稱號和其領地至十三世紀。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阿基坦公國因為政治因素逐漸脫離王室控制,並且與王室關係日趨緊張。隨後在十一、十二世紀卡佩王朝時期,阿基坦公爵逐步吞併了加斯科涅等封國,成為盛極一時的強大諸侯國,卡佩王朝對該家族的諸位公爵的地位及影響力已無力撼動及干涉,成為一個接近獨立狀態的封國。因此,在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的父親阿基坦公爵威廉十世沒有男性繼承人的情況下,身為繼承人

的埃莉諾,在繼承代表權勢的封號、豐饒龐大的領土及富可敵國的財富的同時,也成為炙手可熱的結婚對象,因為她所繼承的一切,也等同於她的嫁妝。在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所處的年代,儘管《薩利克法典 》中剝奪女性後裔繼承遺產的法令已經修改,許多封國繼承權上的規定是遵循「在沒有男性繼承人情況下,女子可以繼承遺產(頭銜、領土與財產)」此特殊條款,女子的社會地位依舊不高。就算繼承了領地與財產,一旦結婚,仍被視為男性(丈夫、兒子)的附屬品,基本上要與其共享。儘管如此,阿基坦公國女公爵的身分是一直是埃莉諾追尋政治權力上最大的依靠與籌碼,讓她兩度坐上后位,前後嫁給法國國王和英國國王。婚後,埃莉諾也利用其南部領地特有的政治

風氣,一直保有她的阿基坦女公爵的封號及對其領地一定的掌控權。正因如此,埃莉諾王后在管理國家的運籌決策和政治影響力,以及對自家領地權力的掌控,在十二世紀封建體制下,男性主宰的社會裡可以說是非同一般,她身為女性的社會角色與立場便更加值得探討。另一方面,在文化層面,埃莉諾與她祖上的公爵們一樣,在文化藝術上的贊助與推動一直不餘遺力。自十世紀開始,同時擁有阿基坦公爵頭銜的普瓦圖伯爵威廉二世便將普瓦捷設為在普瓦圖地區的文人首府。之後,普瓦捷更在阿基坦公爵威廉五世的建設下,成為法國西南部的文藝堡壘。到了埃莉諾生性浪漫多情、熱愛抒情詩的祖父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 這一代,普瓦圖的宮廷更是以「愛之地」聞名歐洲。而埃

莉諾女公爵的父親威廉十世長年慷慨的藝文贊助也讓他贏得了詩人及文人們的擁戴。在這樣的環境下,埃莉諾自幼耳濡目染,跟他的祖父、父親一樣熱愛文學詩歌,終其一生都是文人和藝術家堅定的庇護者及贊助者。本論文以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的政治歷程及在藝文領域的影響為研究背景,主要從三個概念展開論文的研究主軸,分別是:「權力」、「文學」與「性別角色」。前兩者與埃莉諾王后的政治歷程以及成長背景有密切的關係;而最後一個概念「性別角色」則是要探討在十二世紀封建時代,埃莉諾王后如何詮釋身為女性的角色與自身的社會定位。以上述三個概念作為基本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分成三章,第一章以歷史學的研究方法探討埃莉諾王后自第一段婚姻開始的政

治歷程、各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響力,並從中分析她在權力與性別角色兩者之間的關係。第二章從埃莉諾王后在十二世著名的文學思潮「風雅愛情」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及影響力出發,分析文學與性別角色之間的關係。最後,第三章透過十二世紀「愛情法庭」的源由與存在,論證埃莉諾王后在「權力」、「文學」、「性別角色」三個面向之間的關係與實踐。第一章旨在分析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位居權力核心所扮演的性別角色跟文學活動提倡者的密切關係。埃莉諾作為強大富裕的阿基坦公國的繼承者,更因為其家族和王室歷經幾代關係不睦,她所受的教育,不單單是教導她成為一個優雅的貴族女性,同時也是一個強大富裕的公國繼承人。此章分成兩小節

,第一小節,以歷史學家瑪麗·伊維紐(Marie Hivergneaux)針對與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相關的政治活動(制定的法令、規章甚至簽署的憲章等)的文獻分析為基礎,依照她的研究將埃莉諾的政治路程分成兩個時期:法國卡佩王朝時期以及英國金雀花王朝時期;這兩個時期又以她身份的轉換細分成:嫁入法國王室成為法國國母時期、與法王離婚後並快速與當時只是諾曼地公爵的亨利二世再婚,回歸阿基坦女公爵身份時期、亨利二世冊封為英王,成為英國王后時期、因搧動政變失敗被英王監禁時期以及在丈夫死後成為英國王太后並先後替她的兒子們,查理二世和失地王約翰管理英國政務一直到逝世五個階段。其實因為長年戰爭不斷,代替身為領主的丈夫或

是兒子管理封地,貴族婦女有某種程度權力的情況並不少見,又或是是在繼承人還年幼的情況下,許多貴族女子會成為攝政王太后,但基本上,女性要將權力握在手上,依舊依靠諸侯臣子的支持,換句話說,依舊無法脫離男性權力的掌控。因此,透過上述五個階段埃莉諾王后的政治活動與決策,筆者理出埃莉諾王后和「權力與性別角色」間的脈絡關係,闡述埃莉諾王后在十二世紀封建社會裡,身為「女性」的政治定位、她能觸及的政治權力以及文化影響力的真實情況。第二小節則是從埃莉諾王后在文化領域的作為及影響探討性別角色與「權力和文學」之間的密切關係。該小節提到,將埃莉諾的藝文贊助可以劃分成兩類:「官方藝文贊助」及「非正式的藝文贊助」。對中世紀

歐洲貴族階級的人來說,文學與藝術不單單是種興趣或消遣,也可以是一種政治工具,像是透過藝文贊助的行為凸顯自身的財力與權勢,又或是希望透過文學作品美化形象。因為無論是官方或是非正式的藝文活動贊助,都和資助者的權勢地位及經濟能力有密切的關聯。許多藝文贊助的目的都有很明確的政治層面的考量,有些甚至並不包含各人喜好或興趣的因素。再者,尤其是對貴族婦女來說,藝文贊助是她們最能掌控並且使用手中權力的選項之一,是一種象徵女性權威的模式。在埃莉諾王后之前或是之後同樣有不少貴族女性也從事藝文贊助的活動,但埃莉諾無疑是在這圈子中最具盛名的一位,因此被世人稱為「吟遊詩人的王后」(la reine des trouba

dours)。第二章聚焦在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和文學潮流「風雅之愛」(amour courtois)的關係。一個時代的文學發展,往往可以反射出當時的社會根源及文化風氣,同理,想要研究一個時代,便不能忽視文學作品中可能反映出的現實性。此章從文學層面探討埃莉諾在風雅之愛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的緣由與作用,進而透過埃莉諾的例子說明「文學」和「性別角色」之間的關係。第二章的第一小節從「風雅之愛」的起源切入探討。由於中世紀留下的文獻稀少,風雅之愛確切的起源如今難以考證。但基本上可以從文學史和社會歷史學的觀點歸納出脈絡。筆者認為,從現今文學史的研究看來,風雅之愛的概念很可能主要源自阿拉伯文學、穆斯林文化和些許對

希臘羅馬時期古典文學的懷舊情結的融匯。阿拉伯文學中的情詩風格將愛情神祕化並視為神聖的純潔精神,透過當時被穆斯林占領的西班牙以及戰爭,這股思想被引進至南法,且影響了南法吟遊詩人(troubadour)的詩歌題材與風格、啟發新的愛情觀「fin’amor」,奧克語(langue d’oc)中「美好的愛情」的意思。南法詩人歌頌的「fin’amor」便是風雅之愛的雛型,十一世紀末、十二世紀初,在「fin’amor」抒情詩從南法形成到廣泛傳播整個歐洲宮廷的過程中,風雅之愛應運而生。而一種思潮在傳播和演變的過程中,社會影響與作用是必然並具有決定性因素。從社會歷史學家埃里希·克勒(Erich Köhler)以

及喬治·杜比(Georges Duby)的理論來看,「風雅之愛」的萌發與流行跟當時社會變革(封建制度、騎士精神等)息息相關。兩人對於風雅之愛所反射的社會涵義與需求有大方向的共識,認為風雅之愛和封建制度下的社會文化現象有著密切關連,詩人讚頌的風雅之愛的新世界觀呼應了封建社會裡君臣間複雜的關係。克勒認為封建制度與騎士文化對風雅之愛的盛行有極大的影響,風雅之愛中騎士為證明自己對貴婦的愛意,接受重重考驗的愛情模式和封建社會裡封臣(vassal)向領主(seigneur)宣誓忠誠的行為有高度的相似性;統治階級利用風雅之愛中奉獻犧牲的精神和貴婦象徵的意義來維持和小貴族、騎士階級間的平衡。而杜比對於風雅之愛

的詩歌裡的核心人物「貴婦」(dame)有他特別的見解:文學中貴婦看似支配者(dominant)及主體(sujet)的角色背後,只是個扮演傳遞騎士對領主表達忠誠與榮耀心的媒介客體(objet)。另外,杜比基本上否認風雅之愛中貴婦一角體現當時女性社經地位提昇或是女權一說。然而正是如此,埃莉諾王后在風雅之愛中所扮演的雙重角色(領主、貴婦)打破杜比的理論,更顯現出埃莉諾在當時封建社會裡的特殊性。因此,第二小節旨在闡明埃莉諾在風雅之愛中扮演的雙重角色代表著何種意義及影響。筆者先透過十一世紀法國第一位吟遊詩人,埃莉諾的祖父阿基坦公爵威廉九世的詩歌,點出貴婦最初代表的含意只是一個表達男性欲望的存在;然而隨著

風雅之愛的愛情觀逐漸成熟完整,貴婦的角色漸漸從一個純粹接收欲望的客體,被昇華成理想愛情所化身的客體。筆者透過十二世紀著名吟遊詩人「文塔杜的貝納特」(Bernard de Ventadour)讚頌埃莉諾女公爵的詩歌作品驗證此觀點。另外,以美國歷史學家瓊恩·凱利(Joan Kelly)女性主義論點為基礎,點出埃莉諾代表風雅愛情中的貴婦的另一種可能性。凱利指出,風雅之愛對於埃莉諾女公爵一般具有權勢、被詩人以風雅之愛歌頌的貴婦們來說,是表達自我、展限性別意識的管道。法國中世紀歷史學家讓·弗洛里(Jean Flori)認為,在遵循風雅之愛的規則的情況下,貴婦可以依照心意表達自己的意願、甚至有權利保有選擇

權等,都顯現出某種程度上女性地位的改變。筆者認為,透過文學中角色的涵義,顯示埃莉諾女公爵為打破傳統權力階級結構的一個範例。第三章透過十二世紀的宮廷遊戲「愛情法庭」來剖析與權力、文學和女性權威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與關係。此章分為兩小節,分別研究「愛情法庭」的存在與起源以及埃莉諾所主持的愛情法庭。愛情法庭為十二世紀末出現,以風雅之愛的愛情與道德規範為遊戲基準的宮廷娛樂。風雅之愛除了在文學領域興起,透過吟遊詩人到處唱誦愛的抒情詩,也深入當時未開化的城堡生活;同時,風雅之愛也逐漸建立起自己一套道德準則及愛情規範並對宮廷文化有諸多影響,到了埃莉諾王后的時代,上流社會的貴族無論是貴婦還是騎士,都以「風雅」為

榮,他們視風雅之雅為一種藝術甚至一門學問看待,中階層的人,也以變得風雅為目標。在這另類的道德風俗形成和傳播的過程,風雅之愛漸漸從文學思潮轉變成一種社會風俗的文化現象。第一小節透過文學史與歷史的文獻研究發現,愛情法庭的起源和十一世紀末特有的詩歌文化以及當時貴族女性的社會狀況改變相連結,是這兩種現象交會的特殊產物。十一世紀末的法國南部,對論詩歌(jeu-parti)以及辯論詩(tenson)為兩種常見且受到貴族們喜愛的詩歌形式。這兩種詩歌的很類似,基本上都是詩人選定一個主題或是提出問題(主要和「愛情」相關),以雙方吟唱詩歌的方式進行討論或是辯論。兩者間的差異性不是很明確,但結束的方式有些微不同:辯

論詩由詩人選擇在場的某貴婦或是某領主針對爭論的內容發表看法作為結尾,而對論詩歌則是會有一位評判者以一節或是半節類似的詩句作為兩位詩人辯論的評判結果,這兩者其實已包含了「愛情法庭」模糊的概念。另外在同一時期,女性社會或是物質條件也有明顯的改善,可以從女性在政治文化上的影響力甚至權力增加、更傾向追求物質生活等現象得到驗證。一般來說,貴族女性最頻接觸並且可以展現影響力的地方便是宮廷生活;因此,對貴族女性來說,充斥著各種藝文活動的宮廷,正是展現她們才華和權勢的地方,依照當時興盛的文學趨勢,以風雅之愛為體裁的詩歌遊戲正是大勢,在現存的辯論詩中,可以看到不少貴婦被請求擔任評判者,由此推論,愛情法庭便是起源

於此。因此,儘管愛情法庭並沒有一個切確的起始日期,多數學者認為,女性在宮廷文化中嶄露頭角和辯論詩等詩歌文化的交會碰撞,使得「愛情法庭」這個象徵女性權勢和風雅之愛藝術的特殊存在應運而生。第二章的第二小節則透過法國修士安德烈·勒·夏普蘭(André le Chapelain)著作的《愛情論》(De Amore)和他所記錄的愛情法庭案件來解釋埃莉諾王后如何運用風雅之愛的道德規範和愛情規則。《愛情論》分為三冊,前兩冊最為人所知,內容有系統地記錄彙整了風雅之愛的禮節、愛情理論、愛的規則、愛情格言以及當代有名貴婦的愛情判決等,教導成為貨真價實的風雅貴婦或具風雅精神的騎士應有的行為舉止和價值觀,被視作風雅之

愛的法典。然而在第三冊中,作者似乎回歸到修士的身份,闡述上帝之愛的真諦,和前兩冊儼然成明顯對比,在本論文中並不深入探討。從《愛情論》一書中可以窺見風雅之愛與當時社會風俗間的相互影響。《愛情論》中關於愛情法庭的章節記載著二十一份愛情判決書,其中,以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和她女兒香檳女伯爵瑪麗組織的愛情法庭最為有名,記載她們二人的愛情判決書也占有最多篇幅。她們給予判決的案件主要為解決情人間的糾紛、解惑愛情難題等。從埃莉諾的結案判決文可以瞭解這位位高權重的王后,如何將風雅之愛的道德規範,運用在日常生活,為貴族的行為舉止確立符合上流社會「風雅」的準則。但無論如何,「愛情法庭」雖有法庭的架構,在沒有真正司法

執行力的情況下,仍然不能當作正統的司法機構看待;只是當愛情法庭的主持者具有社會地位和影響力的時候,儘管它是一種娛樂遊戲,卻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公信力與作用。正如同恩斯特·特洛傑爾(Ernst Trojel)對愛情法庭的看法:至少在十二世紀末,正因為這些貴婦們的社會地位及影響力不容小覷,是風雅浪漫的貴族社會的典範,當有情感糾紛或是對風雅之愛的原則有疑惑,才會尋求她們的協助、透過愛情法庭排解困難。在《愛情論》中被提及的貴婦,論家世、社會地位、影響力和權勢,埃莉諾王后無疑是其中佼佼者。她主持的愛情法庭,也正是她在權力、文學以及性別角色三個面向相互作用和影響下的主體實踐最明確的例子。本論文的研究主題雖然和

性別、權力有諸多連結,但並不是以現代女性主義的角度來看埃莉諾王后的作為,而是從中世紀封建社會的時代特殊性為出發點,以權力、文學和性別為論述的角度,理解埃莉諾這位歐洲中世紀傳奇女子如何在男權當道、傳統基督教價值深根的封建社會裡成為女性典範及模式;期望透過本論文,對阿基坦女公爵埃莉諾在歷史上的形象有更宏觀的了解,並以此論文為研究基礎,藉由探討埃莉諾王后負面形象的「黑歷史」(légende noire)的真實面像,更深刻的發掘埃莉諾王后的真實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