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配管職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工業配管職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詹得滄寫的 工業配管實務 (再版)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陳斐娟、翁國亮所指導 李毓祥的 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職能基準發展之研究 (2020),提出工業配管職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職能分析、職能基準。

而第二篇論文健行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陳柏壽所指導 謝建棟的 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方法於產業培訓成效改善之研究-以T訓練中心為例 (2018),提出因為有 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產業培訓、風險優先值、特性要因分析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業配管職訓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業配管職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業配管實務 (再版)

為了解決工業配管職訓的問題,作者詹得滄 這樣論述:

  本書係依照煉油廠、造船廠、石化工業等實際一貫作業之程序而編著,可供工業職業學校配管科及各工業單位從事本行員工職前訓練或在職訓練之教材,亦可供建築給水,衛生配管工程人員做參考研習之用。   本書以實用為主,文字力求簡明,附有插圖,是學者易於吸收領會,除能熟悉本職種相關知識外,更能適應現階段工業社會之工作需要。   本書附有技術士檢定規範,及水匠考試規範。並有學科模擬試題,附有解答,俾使讀者易於學習及認識。 適用指標: ◎參加技術士檢定人員。◎相關科系之學生。◎相關職業之從業人員。

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職能基準發展之研究

為了解決工業配管職訓的問題,作者李毓祥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在發展建構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職能職能基準,作為未來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選才、訓練、留用、激勵部屬之參考依據。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裝修工程人員職能基準,係利用職能分析法中之「職能訪談法」為基礎,邀請三位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相關產業之從業人員進行初步訪談,用以產出「職能模式表」以確認本研究之成效。當初步成效建立之後,再運用「專家會議」(蝶勘法(DACUM METHOD))邀請專家會議2場共計15人,共同探討職能模式內容,將職能基準中的主要職責及工作任務進行評估,並確認職能基準級別、工作產出及職能內涵,再予以定稿。本研究依據資料分析與問卷調查結果說明如下

:一、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之主要職責為工作職責施工程施工前置準備、工作職責實施工程安裝作業、工作職責檢測工程品質等,共3項職責。二、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之工作任務為施作現場勘查及客戶需求確認、進行工程前置作業、建立職業安全與衛生環境、進行工程前置作業、實施工程安裝作業、檢測工程品質、完工紀錄,共7項工作任務。三、本研究歸納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之工作任務共有59項,而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所必須具備之專業職能包括30項知識、23項技能和6項態度。四、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專業職能訓練課程,課程內容與時數為116小時。基本

分成兩大部分,包含非核心專業職能課程4小時與專業職能課程112小時。在包含非核心專業職能課程4小時中含,開訓1小時、結訓1小時、職場倫理2小時;在專業職能課程112小時中含,職業安全4小時、施工前準備工作10小時、水電基礎原理及操作18小時、基本熱轉換原理16小時、全外氣自然能空調系統20小時、室內空氣品質12小時、安裝工程22小時、品質檢測10小時。本研究成果發展全外氣自然能轉換系統施工安裝工程人員之職能基準與訓練課程規劃與後續學者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

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方法於產業培訓成效改善之研究-以T訓練中心為例

為了解決工業配管職訓的問題,作者謝建棟 這樣論述:

環顧當前社經情勢變化及高齡化少子化現象,未來工作年齡人口遞減、勞動力結構老化,對國家整體人力資源的配置與運用造成影響,亟需政府有效統合國家勞動力運用,提升與開發工作,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及提升國家競爭力。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產業培訓成效改善的影響因素,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簡稱 FMEA)方法研討整體教學訓練系統之中潛在失效問題與影響,接著以風險優先值(Risk Priority Number,簡稱 RPN),排列實施改善對策的優先順序,並以特性要因分析找出可能失效原因,透過預防措施及持續不斷的改善及矯正,來建立完善的產業培訓

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