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廖源粕寫的 AI影像深度學習啟蒙:用python進行人臉口罩識別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設計學院設計博士班 蔡仁惠、周鼎金所指導 謝坤學的 智慧照明之節能實證研究-以白色能源屋為例 (2021),提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智慧照明、場景模式、情境模式、照明功率密度、用電指標、節能效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機械工程系 邱俊智、謝瑞青所指導 許鴻駿的 以數值方法探討地熱生產條件對雙循環系統離點性能之影響 (2021),提出因為有 地熱、數值模擬、等熵效率、軸向渦輪、有機朗肯循環、控制方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AI影像深度學習啟蒙:用python進行人臉口罩識別

為了解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的問題,作者廖源粕 這樣論述:

  本書涵蓋的內容有   ★線上平台COLAB使用教學   ★本機電腦Jupyter使用教學   ★基本運算、變數與字串   ★串列、元組、集合與字典   ★流程控制if else   ★流程控制for與while   ★函數、類別與物件   ★資料夾與檔案處理   ★txt、csv、json文件的讀寫   ★基礎套件的使用   ★Numpy的使用   ★OpenCV的使用   ★完整Tensorflow安裝流程   ★Tensorflow的使用   ★類神經網路(ANN)原理與實作   ★卷積神經網路(CNN)原理與實作   ★模型可視化工具Netron的使用   ★口罩識別模型教學  

 ★影像串流與實時口罩識別   這是一本想給非資電領域或初學者的入門書籍,內容從基礎語法開始,使用日常所見的比喻協助理解,在AI類神經網路的基礎部分,使用大家都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式來切入,多以圖表來說明概念,避免艱澀的數學推導,一步一步講解建立深度學習模型的步驟,書本最後還帶入口罩識別模型的教學實例,協助讀者從頭到尾完成一個專題,讓AI更貼近你我的生活。  

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梁佩芳|工業技術研究院 綠能所 電能技術組 組長

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系博士,自1999年起在工研院服務,曾擔任航太中心/系統中心工程師/經理、能環所組務經理/副組長,現為能環所/綠能所組長,—主持能源局「智慧節能網路」至「智慧電網節能控制」系列計畫、—參與能源局「智慧型電表研究」及「智慧電網技術規劃研究」計畫,專長為綠色能源、電控系統。

http://pansci.tw/archives/64744#1

智慧照明之節能實證研究-以白色能源屋為例

為了解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的問題,作者謝坤學 這樣論述:

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2018年能源效率市場報告解析;全球能源效率持續提升,能源效率投資並以建築領域為主,建築產業約佔59%,而照明產業約佔14%。落實建築節能是國際提升能源效率及減少碳排放量的重點,而照明的能源效率是重要指標。照明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生活需求,良好的室內光環境可以提供一個健康、安全、舒適、節能的室內環境。因應台灣未來建築、AIoT產業與雲端計算的設計整合及需求發展,運用智慧照明設計與調控技術,以達優質生活環境與節能兼顧之目的。透過文獻回顧與探討、依前導研究室內光環境品質指標的成果,建構室內光環境的照明最適

化設計,並進行智慧照明情境模式之能耗實證研究。並依先行「室內光環境品質指標」建構智慧照明的情境控制模式,以光、照明與照明設計的思維,符合可視性、活動性、健康和安全、心情和舒適、社交和溝通及美感等六大面向需求。 實證場域位於白色能源屋(以下簡稱能源屋)內,在台灣北部某校園內,以四個20呎貨櫃建構一住宅單元空間,其電力主要由8 kW太陽光電系統提供,並搭載儲能電池(鋰電池)及電力品質監控系統,以提高電源供應品質與穩定性。並整合:創能(綠能)、儲能、節能等技術的能源管理系統,受限於研究範圍,僅以智慧照明為範疇。並分期建置照明場景及情境模式之設備及控制系統,運用智慧照明設計與控制手法滿足使用者的

生活行為功能及活動需求,並進行照明能耗的量測與分析,除能源屋之光環境進行建構,亦配合能源屋的建築環境能耗設備置換與監測,共同打造智慧綠建築的實證場域。 本研究範圍為室內空間場域;區分為公共空間(指玄關、客廳、用餐/工作區、廚房空間)與私密空間(指通道、盥洗、浴廁空間、臥房空間)等基本生活場域進行場景與情境照明規劃與設計。係針對智慧照明運用照明設計技術及設備與智慧控制系統的置換與監測,建構一智慧照明控制技術的光環境展示空間,並進行LED照明場景及情境模式的能耗實證場域;此部分成果可供日後規畫者與使用者對智慧照明場景或情境模式的選用與系統建置的參考依據。從照明能耗應用對於LED場景或情境模式

較一般節能燈具設備,其節能效益為50%。導入LED照明調光技術,其節能效益更可達73~77%。並得知情境模式較場景模式之節能效益約可再節能11%,再整合傳感器、感應器等設備,其節能效益可更加顯著。

以數值方法探討地熱生產條件對雙循環系統離點性能之影響

為了解決工業技術研究院綠能所的問題,作者許鴻駿 這樣論述:

全球人口不斷增加,工業、民生及畜牧產業蓬勃發展,但大量使用能源造成環境汙染及氣候暖化等問題,因此各國政府推動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關於地熱儲集層與電廠之文獻眾多,根據文獻的結果得知地熱儲集層之取熱量會隨著運轉時間的增加而下降,並且地熱電廠進行離點分析時,渦輪等熵效率是以固定數值方式,但是實際上生產溫度下降會影響到渦輪入口條件,同時渦輪等熵效率也會因此下降。因此,本研究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及Matlab,分別建立了地熱儲集層模型、渦輪膨脹器之數值模型及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

le, ORC)模型,並將上述三種模型進行整合探討雙循環系統離點條件下地熱電廠性能變化,並提出控制方法以改善系統性能。本研究提出三種不同控制方法,分別為固定熱源流量及系統之蒸發溫度(Case I)、控制ORC系統之蒸發溫度(Case II)及同時控制蒸發溫度與地熱水流量(Case III)。結果顯示,Case I則因為生產溫度下降緣故,其系統條件若不做任何改變,系統運轉時間在13年時則無法繼續運轉,Case I、Case II及Case III之在前13年之平均系統淨輸出功分別為631.88 kW、590.06 kW及511.59 kW,但Case II及Case III之運轉時間可持續至30

年,因此Case II及Case III之於30年運轉期間之發電量仍高於Case I。另外,Case II及Case III之渦輪等熵效率分別下降3.43%及9.56%,顯見更改地熱水流量影響ORC工作流體之流量導致渦輪等熵效率明顯下降。最後,當使用R1234yf取代R134a時,Case II及Case III之系統淨輸出功分別衰退14.45%及9.73%,而渦輪之等熵效率分別下降2.47%及8.25%。綜合上述結果可以得知,Case II控制方法為三種控制方法中最能夠使系統性能達到最佳的系統性能,然而在流體取代部分,Case III控制方法卻優於Case 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