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用途皮膚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尿素用途皮膚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池肇春,鄒全明,姜相君(主編)寫的 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治 和李政育,吳哲豪的 中醫神藥青蒿(黃花蒿)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去角質方法有哪些?解析2大性質,讓你正確保養不費力!也說明:因為去角質可以去除堆積的老廢角質細胞,使得「年輕」的細胞可以出現在皮膚表面。 ... 為特定用途化粧品成分,濃度有特別限制(水楊酸限量2%、尿素限量5%),在使用上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衛生 和元氣齋所出版 。

國立成功大學 環境醫學研究所 李俊璋所指導 王君儀的 使用醋酸乙烯酯製造黏著劑與合成樹酯作業勞工乙醛暴露評估及生物偵測指標建置研究 (2016),提出尿素用途皮膚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醋酸乙烯酯、乙醛、作業勞工、吸入暴露、呼出氣體、健康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輔仁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碩士班 林瑜雯所指導 曾偉誠的 合板工廠勞工之甲醛暴露調查及合板甲醛之逸散分析研究 (2013),提出因為有 合板、甲醛、暴露箱的重點而找出了 尿素用途皮膚的解答。

最後網站尿素軟膏- 濕疹 - 華人百科則補充:尿素 作為外用葯,無毒無刺激無致敏性,具有抗菌作用,使細菌和真菌生長受阻;並可止癢和促進肉芽生長,尿素還具有使角質蛋白溶解變性,增進角質層水合作用,顯著增加皮膚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尿素用途皮膚,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治

為了解決尿素用途皮膚的問題,作者池肇春,鄒全明,姜相君(主編) 這樣論述:

《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治》由全國10余個醫療單位、醫學院校和從事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專家集體執筆撰寫,介紹當前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治、預防現狀和進展。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為總論,介紹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治、預防的現狀和進展,有關幽門螺桿菌細菌學、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治療、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耐藥的發生機制和防治,下篇分別介紹了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病為重點的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內科、外科疾病、皮膚疾病、口腔疾病及腫瘤等多系統疾病的相關性及其診治。《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治》內容新穎實用,可供幽門螺桿菌研究工作者、消化內科及有關學科的臨床醫師學習和參考。池肇春,1958年畢業於青島醫

學院。現為青島市市立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中國海洋大學藥學院附屬醫院內科教授,青島市有名醫學專家會診中心教授。曾擔任靠前肝病研究與學術交流中心學術委員、英國劍橋靠前傳記中心(IBC)咨詢委員會委員、美國傳記研究所(ABI)顧問、加拿大現代醫學研究會理事兼顧問、香港中華中醫藥學院客座教授、香港世界傳統醫學研究會靠前學術顧問、香港中華名醫協會理事、中華臨床醫學會副理事長、中華名醫協會理事、山東省消化學會委員、青島市醫學會理事。曾擔任《臨床肝膽病雜志》、《中國醫師進修雜志》、《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中國消化病學雜志》、《青島醫藥衛生雜志》、《中華臨床內科雜志》、《今日世界醫學雜志》等12家雜志編委

或顧問,第三屆靠前肝病學術會議組織委員。獲青島市科技拔尖人才、青島市衛生局技術拔尖人才、世界名醫稱號。從事消化內科的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50余年,在消化專業尤其在肝病研究與臨床方面卓有成就,在靠前外享有一定聲譽。《148例慢性胃病念珠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獲第八屆全國發明展覽銀獎、青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共獲國家、省、市科研成果獎12項,主編醫學專著23部,包括:《新編實用肝病學》、《實用臨床肝病學》、《簡明肝病診療手冊》、《實用臨床胃腸病學》、《鈣磷代謝與臨床》、《內科臨床問答》、《胃腸及肝膽胰疾病鑒別診斷學》、《消化系統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胃腸病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的診斷與治療》、《現

代消化道出血診治指南》、《黃疸的鑒別診斷與治療》、《腹痛的鑒別診斷與治療》、《腹水的鑒別診斷與治療》、《排便異常的鑒別診斷與治療》、《消化道出血的鑒別診斷與治療》、《昏迷的鑒別診斷與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藥物性肝病》、《現代臨床醫學英漢縮略語詞典》、《消化系統疾病癌前病變與腫瘤》、《實用臨床肝病學》(第2版)、《消化系統疾病鑒別診斷與治療學》(第2版)。 上篇 總論第1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診治現狀與進展第2章 幽門螺桿菌細菌學第一節幽門螺桿菌的形態學第二節幽門螺桿菌的生理學與生物化學第三節幽門螺桿菌的基因組第3章 幽門螺

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第一節自然人群中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第二節傳染源與傳播途徑第三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預防第4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病機制第一節幽門螺桿菌在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第二節宿主因素在發病機制中的作用第三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免疫致病機制第四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腸上皮化生第5章 幽門螺桿菌診斷第一節幽門螺桿菌微生物學診斷第二節尿素酶依賴技術第三節幽門螺桿菌的血清學診斷第四節幽門螺桿菌糞便抗原檢測第五節幽門螺桿菌的其他檢測方法第6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鑒別診斷第一節診斷第二節鑒別診斷第7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治療第一節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適應證第二節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藥物第三節治療方案、用法及療程第8章 抗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中醫中藥治療第一節幽門螺桿菌感染研究概況第二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中醫病因病機第三節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微觀辨證論治第四節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的中藥藥理研究第五節幽門螺桿菌感染其他中醫療法第9章 抗幽門螺桿菌感染治療藥物的耐藥第一節幽門螺桿菌耐藥率第二節幽門螺桿菌耐藥機制第三節預防耐藥的措施第10章 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的研制、應用與評價第一節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的免疫保護機制第二節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的臨床前關鍵技術研究第三節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的成分和性狀、接種對象及用途第四節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的檢定和質量控制第五節口服重組幽門螺桿菌疫苗Ⅲ期臨床試驗與療效評估第六節口服重

組幽門螺桿菌疫苗應用前景和意義下篇 幽門螺桿菌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第11章 幽門螺桿菌與胃—食管反流病第一節概述第二節胃—食管反流病時幽門螺桿菌的流行率第三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食管反流病相關的病理生理學第四節關於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的問題第12章 幽門螺桿菌與慢性胃炎第一節幽門螺桿菌引起慢性胃炎的證據第二節幽門螺桿菌胃炎的發病機制第三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第四節幽門螺桿菌相關胃炎的治療第13章 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第一節幽門螺桿菌是消化性潰瘍的重要病因第二節幽門螺桿菌引起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第三節幽門螺桿菌與消化性潰瘍復發第四節幽門螺桿菌相關潰瘍的治療第14章 幽門螺桿菌與胃

癌前病變第一節幽門螺桿菌引起胃癌前病變的機制第二節根除幽門螺桿菌對胃癌前病變的影響第15章 幽門螺桿菌與胃癌第一節概述第二節流行病學第三節發病機制第四節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胃癌發生的最新認識與策略第五節小結第16章 幽門螺桿菌與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第一節概述第二節發病機制第三節病理和臨床特征第四節診斷與分期第五節治療第17章 幽門螺桿菌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第一節概述第二節流行病學第三節幽門螺桿菌參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病機制第四節臨床表現與診斷第五節治療第18章 幽門螺桿菌與非甾體類抗炎藥第一節非甾體類抗炎藥引起胃腸損傷第二節根除幽門螺桿菌預防非甾體類抗炎藥致潰瘍發生與復發第三節幽門螺桿菌與非甾體類

抗炎藥相關共識意見第19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肝病第一節病因學與細菌學第二節幽門螺桿菌合並慢性肝病的發病機制第三節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肝病第四節肝螺桿菌與肝病第五節小結第20章 肝螺桿菌感染與腸病第一節肝螺桿菌細菌學第二節肝螺桿菌與腸病第三節診斷第四節今后研究方向第五節結論……第21章 幽門螺桿菌與胰腺疾病第22章 幽門螺桿菌與膽系疾病第一節幽門螺桿菌與膽囊炎第二節幽門螺桿菌與肝膽管結石第三節幽門螺桿菌與膽管癌第23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代謝疾病第24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冠心病第25章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心律失常第26章 幽門螺桿菌與呼吸系統疾病第27章 幽門螺桿菌與血液系統疾病第28章 幽門螺桿菌

與皮膚病第29章 幽門螺桿菌與口腔疾病第30章 幽門螺桿菌與系統性風濕病

使用醋酸乙烯酯製造黏著劑與合成樹酯作業勞工乙醛暴露評估及生物偵測指標建置研究

為了解決尿素用途皮膚的問題,作者王君儀 這樣論述:

在化學工業上,醋酸乙烯酯(vinyl acetate, VA)主要用於生產聚醋酸乙烯酯及與其他烯烴的共聚物,聚醋酸乙烯酯用途為水性塗料、黏合劑、壓克力纖維及紙張塗料等。醋酸乙烯酯在體內會經由羧酸酯酶迅速水解成乙醛及乙酸,乙醛再經由乙醛脫氫酶氧化形成乙酸後排出體外。在職業容許暴露濃度方面,我國勞動部對於醋酸乙烯酯及乙醛之八小時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分別訂定於10 ppm (35 mg/m3)及100 ppm (180 mg/m3)。職業暴露之報告指出,暴露於醋酸乙烯酯之勞工曾抱怨鼻子、喉嚨、皮膚及眼睛會產生刺激的現象。在動物實驗指出於醋酸乙烯酯暴露之下,於外耳道皮脂腺、鼻腔、口腔、

唇、舌、食道及前胃、肺及子宮會增加惡性腫瘤之發生,且亦有精子異常、睪丸重量減少及降低精子產生之情形,而暴露乙醛會產生鼻黏膜發炎、嗅覺上皮細胞退化及增加肺部殘氣量。但國內過去鮮少針對醋酸乙烯酯暴露之勞工進行暴露與健康影響探討,因此難以瞭解國內相關行業勞工的暴露實態,本研究之目的為建立醋酸乙烯酯使用作業勞工之暴露實態,並進一步探討暴露與健康效應之關係。本研究完成三間醋酸乙烯酯使用工廠之現勘訪視及採樣,共完成三間工廠之區域空氣中醋酸乙烯酯及乙醛暴露濃度採樣分析,70名作業勞工之呼出氣體中醋酸乙烯酯及乙醛之暴露濃度採樣分析,26名作業勞工之空氣中醋酸乙烯酯及乙醛之個人暴露濃度採樣分析,以及血液樣本之採

集和相關健康指標分析、問卷與個人時間活動模式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區域、個人空氣及呼出氣體樣本中,醋酸乙烯酯暴露濃度皆低於方法偵測極限,而三間工廠之區域空氣中乙醛濃度範圍為3.1 - 40268.5 μg/m3,勞工之個人空氣中乙醛暴露濃度範圍為7.8-123.1 μg/m3,呼出氣體乙醛暴露濃度範圍為72.2-2628.6 μg/m3,全數勞工之乙醛暴露濃度均符合作業環境空氣中容許濃度標準。依據區域空氣中乙醛之濃度分布顯示,愈接近反應槽及產品包裝區,空氣中乙醛濃度愈高,進一步檢視醋酸乙烯酯自貯存槽至反應槽之輸送管線及設備元件,顯示輸送管線及相關設備密閉良好,逸散量極低下導致勞工個人空氣及呼出

氣體中醋酸乙烯酯暴露濃度均未檢出。然而,由於醋酸乙烯酯的水溶性極高,且各廠在製程中皆使用水作為原料與醋酸乙烯酯反應,因此在製程中醋酸乙烯酯已水解反應形成乙醛,故勞工開啟反應槽及進行產品包裝等作業時均暴露到較高量之乙醛,而非醋酸乙烯酯。本研究利用終生平均每日暴露劑量(Life-time Average Daily Dose, LADD)作為暴露指標以評估長期暴露乙醛是否會造成健康危害,將計算而得之暴露指標進一步與鼻咽癌篩檢、過敏源檢測、生化檢查及鼻炎症狀評估量表(Sino-Nasal Outcome Test 22, SNOT-22)進行逐步迴歸分析,並校正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性別、抽菸、喝酒,而免疫球蛋白E (IgE)另校正SNOT-22後,結果顯示,暴露指標(取log值)與麩草醋酸轉胺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GOT) (β= -4.843, p=0.016)、尿素氮 (Blood urea nitrogen, BUN) (β= -1.584, p=0.023)呈現顯著負相關,文獻指出其可能機轉為乙醛會與糖解作用之中間產物反應並鍵結於帶有胺基之轉胺酶上,進而抑制GOT之活性,而先前動物及人類流行病學文獻中未探討乙醛暴露是否會對BUN造成影響,而本研究僅從統計分析之角度發現兩者間呈顯著負相關,因此兩者間

之關係還須進行相關研究加以證實。進一步,排除5位EB病毒囊鞘IgA 抗體 (EBV-VCA-IgA) outlier值後,暴露指標與EBV-VCA-IgA呈現顯著正相關(β= 0.013, p=0.043),而暴露指標(取log值)與SNOT-22、SNOT-22(取log值)具邊緣性統計正相關(β= 2.765, p=0.086; β= 0.173, p=0.074),表示長期暴露乙醛可能會潛在引發鼻炎及鼻咽癌之發生。本研究亦利用逐步迴歸分析法探討暴露指標與生殖荷爾蒙間之關係,於校正年齡、腰臀比、荷爾蒙藥物、使用黏著劑,而雌二醇 (Estradiol, E2)及睪固酮 (Testostero

ne, T)再以性荷爾蒙結合蛋白 (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 SHBG)進行校正後,結果顯示,暴露指標(取log值)與雄烯二酮 (Androstenedione, AD)呈顯著負相關(β= -0.184, p=0.039),暴露指標(取log值)與促濾泡激素 (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FSH(取log值)呈顯著正相關(β= 2.095, p=0.010; β= 0.141, p=0.002),表示長期暴露乙醛可能會干擾生殖荷爾蒙之作用。由於三間工廠之勞工個人空氣中醋酸乙烯酯均未檢出,故以區域、個人及呼出氣體中乙醛濃

度進行風險評估計算,以區域空氣中乙醛濃度計算結果指出,有15個區域採樣點之危害指標 (Hazard Index, HI)大於1,以個人空氣中乙醛濃度計算結果指出,有9人(27%)之HI大於1,但以呼出氣體中乙醛濃度進行計算後三廠70位勞工之HI均大於1。在致癌風險部份,1個區域採樣點之致癌風險高於10-3,個人及呼出氣體中乙醛之致癌風險評估結果均小於10-3,為可接受之風險。建議未來針對同時使用醋酸乙烯酯及水進行反應合成之醋酸乙烯酯使用廠進行勞工暴露評估時,應進行乙醛之暴露實態調查及管理,尤其在製程區反應槽附近進行反應聚合作業及包裝區之勞工應加強管控空氣中乙醛濃度,而執行健康檢查時亦應納入乙醛

暴露可能產生之健康危害相關之檢查項目。

中醫神藥青蒿(黃花蒿)

為了解決尿素用途皮膚的問題,作者李政育,吳哲豪 這樣論述:

  中醫藥研究者屠呦呦因受到東晉醫書《肘後備急方》記載: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之啟發,   研發治瘧疾藥「青蒿素」成功,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青蒿因而被譽為「中國神藥」。   附最古老醫書《五十二病方》,絕不可錯過。        青蒿(黃花蒿)的效用不僅抗瘧而已;中醫藥典籍記載,青蒿性味苦、辛、寒;可入肝、膽經、三焦、腎經。功能清透虛熱,涼血除蒸,解暑,截瘧。可用於暑邪或陰虛發熱,夜熱早涼,骨蒸勞熱,瘧疾寒熱,濕熱黃疸。還能辛香透散,為陰虛發熱要藥,兼有解暑退熱作用。   現代研究發現,青蒿能提高淋巴細胞的轉化率,增強免疫作用;還可抑菌、消炎,

揮發油還能治皮膚病;但以防癌抗癌作用最受到重視。本書作者為國內最善用青蒿治病者,其臨床經驗值得大家重視。   

合板工廠勞工之甲醛暴露調查及合板甲醛之逸散分析研究

為了解決尿素用途皮膚的問題,作者曾偉誠 這樣論述:

目的  合板製作過程需使用含甲醛之膠合劑將木片堆疊壓合,員工也因此有甲醛暴露之虞,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國內合板製造加工作業勞工之甲醛暴露情形,並以暴露箱模擬不同溼度條件進行合板甲醛逸散測試,以了解在不同溼度條件下合板逸散甲醛的情形是否有差異。方法  本研究選定兩家合板工廠為採樣場址,針對製程中可能有甲醛暴露之操作單元,如佈膠、熱壓等,進行個人及環境採樣,採樣方法參考CLA 2404及NIOSH 2016方法,以2,4-DNPH管進行採樣,並以HPLC-UV進行定量分析,共採集40個樣本,同時收集81份調查勞工生活習慣、工作內容及自覺健康狀況之問卷,以了解勞工之工作及健康狀況。暴露箱主要參考CL

A 2403及CLA 2404進行採樣,環境參數設定相對溼度為40%與80%,使用兩種不同吸附介質予以定流量捕集甲醛,經HPLC/UV及GC/FID進行分析,採三重複實驗,共採集24個樣本。結果  合板工廠採樣結果顯示甲醛濃度最大值為2.45 ppm,發生於佈膠製程中,最低濃度為0.02 ppm,發生於辦公室。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勞工平均年齡為46.8±12.8歲,平均工作年資8.3±7.8年,每日平均工時為8.7±0.8小時。工人自覺健康狀況以「沒感冒時打噴嚏」為最多(15%)。由卡方檢定發現甲醛暴露與胸腔喘鳴、打噴嚏及皮膚起疹無相關性,但粉塵暴露與皮膚起疹有相關,獨立t檢定顯示年資與沒感冒打

噴涕有相關。  量測合板於暴露箱中甲醛逸散量結果發現,合板在高溼度的環境下甲醛逸散濃度顯著高於低溼度,合板種類差異結果為相對濕度80%時,五層合板甲醛逸散濃度顯著高於三層合板,相對濕度為40%時則無統計上顯著差異,如以採樣管種類差異比較,結果為兩種採樣管採樣結果無差異性。最高逸散濃度出現在五層合板於高濕環境下達到0.4 ppm,三層合板於同樣環境下甲醛逸散量最高也達0.31 ppm。結論  本次調查合板工廠甲醛之暴露濃度中其一廠家之甲醛濃度高於勞動部勞工作業環境空氣中之容許濃度標準1 ppm,建議雇主應立即進行作業環境改善且持續監測,同時加強勞工安全衛生觀念與危害通識教育,提升人員健康防護概念

,以預防職業病發生的可能。  於暴露箱測試合板中甲醛逸散濃度均超過台灣室內空氣品質建議值,對人體健康可能造成危害,因此未來因於製程中減少甲醛使用量或使用其他毒性較小物質以替代方式減少甲醛之逸散,以及建議室內應經常保持乾燥通風狀態,避免於住宅內累積過多甲醛暴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