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財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小米財報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薛雲奎寫的 克服偏見,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法說重點解讀】未來的小米?從最新財報分析戰略佈局也說明:從最新財報分析戰略佈局. By Min Lin 2021-11-26. 全球第三大的手機廠、同時也是最大的IoT 廠商小米在本週召開了2021Q3 法說會,雖然整體營運在缺晶片影響下並未太 ...

國立中央大學 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 陳炫碩所指導 林宗賢的 以性價比為訴求的手機營銷策略之研究─以小米、華碩為例 (2019),提出小米財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手機、營銷策略。

最後網站全年財報繳佳績將斥百億港元回購股票_新聞 - 玩股網則補充:中國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1810-HK) 周三(22 日)公布2021 年第四季與全年財報,由於年底購物季提振銷量,公司撐過晶片短缺壓力,第四季營收成長逾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小米財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克服偏見,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

為了解決小米財報的問題,作者薛雲奎 這樣論述:

企業的財報資訊有客觀上的片面性與局限性。首先,只有能夠用貨幣來表達的事項才能進入財報系統;其次,財報資訊只是事後反映,有一定的滯後性;最後,財報資訊是分類匯總,沒有辦法對應所有的明細活動。但目前,沒有任何其他方式可以比財報更全面且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所以,從財報看企業需要克服偏見,比如分析前不能預設立場,先看整體指標,然後再看個體指標,看到資料時更要發掘背後的資訊,聯合不同的財報數據綜合考量。這樣,你才能還原財報背後的真相,也將抵達財報閱讀的更高境界。本書是財報閱讀的進階篇,作者在其四維穿透式分析法的基礎上,甄選了15個熱門上市公司案例,通過真實公司連續10年財報數據的解讀,講述了如

何克服閱讀財報的偏見,還原真實的企業狀況。 前言 0.1 絕對的片面,相對的全面2 0.2 企業沒有第二個系統比財報資訊更全面2 0.3 財報資訊的先天局限3 0.4 財報資訊是硬資訊4 0.5 克服偏見的方法論5 01 樂視網的會計“妙手”與“鬼手” 1.1 上市前後大變臉10 1.2 上市前的績優股10 1.3 上市後的業績大變臉11 1.4 離奇失蹤的“研發投入”13 1.5 巨額虧損的少數股東17 1.6 負值的所得稅19 1.7 樂視網的資產泡沫22 1.8 樂視網的經營困境24 1.9 簡要結論26 02 全通教育,三年跌了近九成 2.1 三年下跌九成30

2.2 小公司,大市值30 2.3 商業模式曾一度領先30 2.4 增長速度難以支撐高股價31 2.5 經營層面:揠苗助長的後果32 2.6 管理層面:戰略性失敗36 2.7 上市並非為了融資38 2.8 業績江河日下38 03 “守株待兔”的山鷹紙業 3.1 兩份引人關注的公告42 3.2 我為什麼看好山鷹紙業45 3.3 造紙行業:夕陽下的最後一抹餘輝?45 3.4 絕處逢生的山鷹47 3.5 守株待兔的山鷹47 3.6 因禍得福的山鷹49 3.7 現金,永遠是最重要的因素53 3.8 簡要結論54 04 東方雨虹,淨利潤10年增長近27倍 4.1 大股東減持56 4.2 成長性分析5

6 4.3 中國防水行業龍頭57 4.4 增長穩健57 4.5 管理嚴謹,但比較隨性60 4.6 財務穩健63 4.7 業績優良,但含金量不足65 4.8 簡要結論67 05 起底“華誼兄弟” 5.1 上市“三級跳”70 5.2 上市前的小公司70 5.3 上市後的快速增長74 5.4 收入增長的動因:購並75 5.5 購並擴張的副作用78 5.6 利潤增長的不可持續性83 5.7 利潤含金量明顯不足85 5.8 綜合收益巨虧,揭示潛在風險陡增87 5.9 簡要結論88 06 東阿阿膠:會計與估計 6.1 財務指標分析96 6.2 會計是什麼98 6.3 會計估計及其變更99 6.4 變更

影響並不重大101 6.5 種驢是一種什麼資產101 6.6 由種驢的故事推及其他102 07 康美藥業:構思精巧,理念滯後 7.1 康美藥業:中國最完整的中醫藥產業鏈企業106 7.2 主營業務佈局強悍106 7.3 主營業務增長迅猛107 7.4 產品市場定位偏低109 7.5 擅長行銷、弱化研發110 7.6 管理效率漸次下降111 7.7 債務融資穩中有升114 7.8 業績評價116 7.9 簡要結論118 08 中興通訊為何鋌而走險 8.1 引子122 8.2 中興通訊的生意不賺錢122 8.3 曾經的高科技124 8.4 面臨巨大的市場競爭壓力125 8.5 研發投入,壓力重

重127 8.6 股東回報,出路難尋128 8.7 管理穩健,風險可控129 8.8 簡要結論132 09 中國平安:霧裡看花 9.1 引子136 9.2 中國平安:簡要歷史與現狀137 9.3 收入增長持續穩定,主業鮮明138 9.4 管理日趨穩定,但仍需謹防大企業病142 9.5 負債率雖高,但財務風險控制有度148 9.6 業績優良,回報豐厚150 9.7 簡要結論154 10 讀小米財報,看主營盈利 10.1 引子158 10.2 小米算不算一家高科技公司158 10.3 是手機製造商還是互聯網公司162 10.4 主營業務是否盈利164 10.5 資本“綁架”實業164 10.6

資產及其效率167 10.7 巨額負債169 10.8 現金流表現169 10.9 簡單結論170 11 美年健康:購並無極限 11.1 引子172 11.2 商業體檢行業老大易位172 11.3 愛康國賓的私有化:一波三折173 11.4 商業健康體檢是不是好生意174 11.5 購並的副產品:商譽176 11.6 誰是高端品牌177 11.7 研發重要還是行銷重要179 11.8 財務風險與短期償債能力180 11.9 業績與回報182 11.10 簡要結論183 12 暴風集團:恐陷債務危機 12.1 引子186 12.2 神話破滅後的裸泳186 12.3 市場定位189 12.4

經營理念189 12.5 管理效率191 12.6 財務風險193 12.7 財務業績194 12.8 負值的所得稅費用196 12.9 股東回報197 12.10 簡要結論198 13 華大基因:事業不是吹出來的 13.1 引子200 13.2 一家主業為基因檢測與分析的公司200 13.3 增長速度超過行業平均,但幅度有限202 13.4 是否高科技公司203 13.5 管理效率呈持續下降的趨勢204 13.6 一家財務風險很低,或沒有財務風險的公司 206 13.7 業績平平與股東回報低下208 13.8 簡要結論210 14 金達威:增長為何突然發力 14.1 引子220 14.

2 國際范兒十足的小公司221 14.3 從B2B向B2C的轉型:疑似在下一盤大棋224 14.4 公司增長主要還是靠運氣226 14.5 研發與技術領先228 14.6 金達威的持續並購與管理效率分析229 14.7 財務風險231 14.8 公司業績與股東回報233 14.9 簡要結論234 15 穿透財報看華為 15.1 引子238 15.2 誰是華為238 15.3 以多快的速度在增長239 15.4 主營業務是否賺錢240 15.5 算不算是一家高科技公司241 15.6 研發投入,奮起直追242 15.7 華為的管理和理財243 15.8 業績與股東回報246 15.9 簡要結論

247

小米財報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主持人:阮慕驊
來賓: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副教授 段昌文博士
主題:台、美科技股能重振旗鼓嗎?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5:00pm-7:00pm
本集播出日期:2021.07.28

#財務金融 #段昌文
今日圖表連結 https://pse.is/3ldkrp
【財經一路發】專屬Podcast:https://www.himalaya.com/98money168


-----
訂閱【豐富】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豐富
按讚【豐富】FB:https://www.facebook.com/RicherChannel

▍九八新聞台@大台北地區 FM98.1
▍官網:http://www.news98.com.tw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News98
▍線上收聽:https://pse.is/R5W29
▍APP下載
 • APP Store:https://news98.page.link/apps
 • Google Play:https://news98.page.link/play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News98radio
▍Podcast
 • Himalaya:https://www.himalaya.com/news98channel
 • Apple Podcast:https://goo.gl/Y8dd5F
 • SoundCloud:https://soundcloud.com/news98

以性價比為訴求的手機營銷策略之研究─以小米、華碩為例

為了解決小米財報的問題,作者林宗賢 這樣論述:

華碩電腦是台灣電腦產業龍頭公司之一. 多年的產品多角化布局, 使華碩在主板, 筆電,顯卡, 網通產品上都有不錯的表現, 2008 年起, 全球個人電腦成長開始逐年停滯, 2011 年起全球出貨量開始逐年下跌, 同時期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逐年成長, 應用普及及便性性, 逐漸取代個人電腦的應用, 凸顯智慧型手機已然是下一個市場風口。小米科技是中國大陸一家本土品牌年輕的手機品牌商, 成立於 2010年, 初期主營為手機產品, 多年耕耘後, 已建立起以手機為核心的互聯網產品生態圈, 手機產品的營銷主打性價比與追求極致體驗。中國市場巨大, 手機市場是兵家必爭之地, 手機也是取代平板電腦, 筆記型電腦等移動

裝置的熱門產品, 許多中國國產品牌如華為, 小米, 聯想, OPPO, VIVO 等, 市場龍頭地位經常性洗牌, 顯示出在智慧型手機的競爭十分激烈。 國外品牌如蘋果手機憑藉品牌的精品定位, 自入市以來即佔據高端的市場地位, 台廠以電腦為主產品的廠商如宏碁, 華碩, 在手機產品上布局多年, 均一直無法複製筆電與平板電腦模式成功切入市場.華碩在手機市場布局多年, 2011 年起就以 A10 手機進軍大陸市場, 但不論在產業技術規格創新與商業模式的運作上, 均難以撼動陸廠已佔據的市場份額. 然2014 年華碩推出 Zenfone 產品. 憑藉正確的產品定位, 開始突破多年停滯不前的手機出貨量,

在中國大陸與台灣市場上均造成不少話題. 在 2015 年達到出貨量巔峰. 對比兩岸手機廠商小米科技與華碩電腦在手機的營銷策略上都採取高性價比的營銷策略,然到 2018年, 小米在 2018 年財報顯示手機當年度銷量達 1.187 億部, 毛利為 6.1%, 而同樣採取高性價比策略重新入市的華碩手機業務部分, 2018 年因虧損, 毛利為 -16.9%, 並一次性打消 60.49 億台幣虧損, 調整手機業務往遊戲機, 客製機業務轉型。本研究分別研究兩家公司產品售價, 營銷策略, 財務結構對比等方面釐清兩者的差異性. 延伸到小米的口碑營銷, 粉絲經濟, 以及小米生態鏈的構建, 來對比小米的獲利模式

與台灣傳統3C硬體廠商獲利模式的差異性, 綜上所述分析為基礎, 提出兩家公司在手機產品上的成功與失敗關鍵因素. 並提出針對台廠在互聯網營銷時代下的策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