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不明來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封鎖不明來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李進文寫的 微意思 和楊瀚的 西安事變.八年抗戰與楊虎城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教你如何在iPhone 封鎖未顯示號碼,拒接不明來電也說明:詐騙電話或接起來就掛掉的電話真的很討厭,尤其他們很常使用「未顯示號碼」的來電,讓你不知道打過來的人是誰。今天這篇教學要來替你解決問題,教你如何在iPhone 封鎖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寶瓶文化 和風雲時代所出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班 吳威志所指導 曾怡婷的 濫發商業電子郵件法制之研究-從消費權益保障觀點探討- (2012),提出封鎖不明來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濫發商業電子郵件、消費者權益、未經邀約之商業電子郵件、廣告郵件、虛偽不實、垃圾郵件、引人錯誤。

最後網站商品規格- KX-TGE613 數位無線電話- Panasonic 台灣則補充:封鎖來電, 是(250 組號碼) *4, *9. 拒接特定來電(封鎖號碼範圍), 是*4. 封鎖不明來電, 是*4, *10. 使用拒接來電按鈕登記拒接特定來電(無線聽筒), 是.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封鎖不明來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微意思

為了解決封鎖不明來電的問題,作者李進文 這樣論述:

  「我慶幸自己往愈來愈幸福的方向犯錯。」──李進文   最靈動的日常書寫,最晴雨相間的人生之書。     ……女兒放學回來,看我忙得滿頭大汗,「趕稿嗎?」她問,我答:「煮字。妳也餓了吧?」她瞅一眼凌亂的廚房,深吸口焦味,說:「爸比,不用煮我的,我要去補習了。」   我歉然,用眼神示意桌上錢包裡有「錢」這個字,她直接抽走一張新臺幣。我繼續煮字,直到太太下班,她建議別煮了,外食去。我們到社區附近吃餃子,我說這家店的名字真有趣,叫「周胖字」,太太糾正說是叫「周胖子!」她搖頭嘆道:「難怪你字煮不好。」──節錄自〈專業煮字〉     這是詩人/散文家李進文對日常裂縫,多稜鏡般的書寫,最無法歸類

,卻最能勾動我們的所思所感。   即使是最日常細瑣的碎片,但我們讀來,都像丟至湖中的小石,所翻攪起的片片漣漪,在我們心底一圈又一圈,不斷擴大……而哪怕是行至中年的人生隘口,面對騷動青春的沈寂、肉身的傾頽、靈魂的危墜,在李進文以幽默以慧黠以靈犀,及剔透晶瑩的一抹溫度下,我們就也妥貼,就也釋然,就也甘願。     他們的至愛   王盛弘:「身為人,經常是渣。」   孫梓評:「我與時間穩定交往中。但是,時間已讀不回,這讓我很焦慮。」   萬金油:「您有一通未接來電。」我回撥,是一片蠻荒接的,它的聲調挺自在,而回音像寂寥一樣無邊。蠻荒那邊很久以前就不再溝通,愛也是。我問蠻荒「怎會想起我?」它以

萬馬奔騰的歉意回說:「打錯了……」掛斷。我心中還留有一片蠻荒嘟嘟嘟地響。   楊富閔:「你看報紙的時候像一棟房子。」   羅毓嘉:「一個字一個字救活自己,湊字成篇讀來又覺得真該死。」 書籍重點   ◎王盛弘、孫梓評、萬金油、楊富閔、羅毓嘉選出《微意思》裡最打動他們的一句話,並且書寫成400字的推薦短文。   ◎擅於寫詩及散文的李進文,近10年的私密(私房)書寫,一股最無法忽視的內在聲音。 名人推薦   王盛弘、凌性傑、孫梓評、萬金油、楊富閔、羅毓嘉傾心推薦(依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濫發商業電子郵件法制之研究-從消費權益保障觀點探討-

為了解決封鎖不明來電的問題,作者曾怡婷 這樣論述:

由於網際網路現在使用之普及,藉由電子郵件作為商務間來往的管道,但也伴隨而來的是遭到有心人士之濫用。他們利用方便的電子郵件大量散播大量的商品廣告,使收信人信箱塞爆、浪費時間在刪除這些垃圾郵件、造成網路容量壅塞及服務業者資源的耗損,電子郵件服務提供者付出更大的成本來處理這些困擾,這也造成對社會大眾網路使用環境嚴重的破壞。 因此各國紛紛立法對此行為進行管制,目前我國尚未通過立法階段,仍在草案的階段。我國草案目前僅對於民事賠償部分及刑事部分有具體的處罰,然而,對於消費者之權益保護尚有不周之部分。本文即對此部分深入研討。 本文之研究方法係採文獻探討法、比較研究法及歸納分析法。而本文之研究架構分為

六個章節進行研究,首先,本章說明本文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疇、研究方法及研究架構。其次,觀察濫發商業電子郵件草案之立法目的、內容、立法歷程、規範範圍、管制對象、主管機關權限、國際合作、處罰規定,通盤了解後,即可做以下章節之探討。再者即比較四個國家或地區之立法例,分析他國之規定內容及執法狀況,檢討出最適合我國之方法以及可能採行之方案。第四章為本文之重點所在,對於民法、消費者保護法、公平交易法以及廣告規範探討如何在濫發商業電子郵件保護消費者之權益。第五章以濫發商業電子郵件管理條例之賠償責任為重心,探討發信人、網際媒體業者、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各自之賠償責任,以及賠償金額之範圍和方式。最後,綜合

各章之探討,為目前濫發商業管理條例作出檢討並提出立法之具體建議。 本文最後歸納出共有十一個建議,一、對於發信人課予行政責任,二、應於第2條中加入廣告主及廣告代理商之名詞定義,三、應於第2條中加入引人錯誤及虛偽不實之名詞定義,四、應規定本草案與其他請求權競合時,適用之順序,五、立法後實行前之期間,應積極推廣教育民眾,六、實行後應定期檢討,與時俱進,七、應增加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對發信者之求償權,八、應對第7條第3項設有限制,以防民眾濫訴,九、應釋明第7條第4項「同一原因事實」中「相當時間」之認定,十、對於濫發商業電子郵件之定義不清,應增訂之。希冀以上建議可給予立法者參酌之。

西安事變.八年抗戰與楊虎城

為了解決封鎖不明來電的問題,作者楊瀚 這樣論述: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清晨,蔣介石被槍聲驚起。他顧不上穿衣提鞋,倉皇向外逃命,由此開始了讓他刻骨銘心的十四天……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幕後真相  捉蔣又放蔣的曲折過程  少帥縱虎歸山的後果  一心抗日卻被送出國的楊虎城  蔣介石誘捕楊虎城的經過  被囚禁長達十二年的楊虎城  將被釋放卻又難逃特務大網  楊氏父子同遭秘密殺害  歷史上的悲劇人物  楊氏之孫為楊虎城平反昭雪的努力   「為了救國,我們這個爛攤子,縱然這次摔掉了,我也毫不後悔,摔得值,摔得響!」   楊虎城為了團結國內力量抗日,不惜聯合張學良,「兵諫」蔣介石!  即使,這個決定讓他喪失了軍隊,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西安事變的

發生,打破了蔣介石六十天剿滅紅軍的美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日愛國熱情;促進了國內政治力量的分化與新的組合;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牽動了國際大局。十四天的拘禁,使蔣介石顏面無光。   當少帥張學良為「顧全大局」而重新擁護蔣為領袖,甘願「負荊請罪」時,一個報復他、報復楊虎城的計劃也隨之展開…… 作者簡介 楊瀚   本書為楊虎城將軍之孫楊瀚先生耗費大量心血,在收集、整理諸多歷史資料和檔案的基礎上完成,詳細記述了楊虎城將軍悲壯人生的著作。本書涉及了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且深入分析探討了圍繞楊虎城將軍的幾個未澄清的問題,披露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史實細節。   楊瀚原居北京,現任西安事變

研究會會長。一九九六年移居加拿大,曾在一九九九和二○○○年兩次到夏威夷探望過張學良,完成其父親楊拯民的遺願。 前言 西安事變已經過去了七十六年,這段歷史雖已過去,但塵埃並未落定。   一篇歷史感言引發兩岸較力   從西安事變後到一九五五年的十八年間,除蔣介石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發表了一篇《西安半月記》作為國民黨方面的官方基調來反映這個事件外,不論是國民黨、共產黨還是社會輿論對這個歷史事件雖不時有所提及。但是誰都沒有再就這個事件做出詳實的敘述。其原因從國民黨蔣介石方面是害怕世人了解事變的原委、過程、真相;共產黨方面忙著打天下、建國安邦;輿論界並不掌握事件的史實。   一九五五年,在西安事變中曾親身

參與營救蔣介石的郭增愷,出於對老友楊虎城的情感和對歷史的責任。以少有的知情者身分寫下了標題為《一個沒有交代清楚的問題》——〈西安事變〉十八周年感言,這篇長達十萬字的文章。在香港《熱風》雜誌上連載發表。使西安事變的真相從一個新的角度第一次系統公佈於世。   郭增愷的文章一出,戳穿了蔣介石長期隱瞞事變真相,編造和歪曲歷史事實的許多謊言。在海內外引起強烈的反響與震動。   看到這篇文章,蔣介石急了,為了繼續維持自己的臉面和謊言,他一面派特務給郭增愷寄去裝有子彈的恐嚇信,同時啟用被他已軟禁了二十年的張學良。   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三日,蔣介石單獨召見負責管理張學良的保密局少將劉乙光,詢問張學良的讀書、

身體及年齡,命劉向張宣佈蔣的兩項禁令:不准收聽中共廣播;不准同警衛人員接近。張聞聽之後,頗有震雷貫耳之感,「反覆思維,深自反省」。緊接著又下達了讓張學良寫出西安事變回憶的指令。張學良在日記中這樣記述:「老劉前日連夜去台北。今日返,午飯後來余屋,告知我,彼係被總統召見,告他令我寫一篇西安事變同共產黨勾結經過的事實,再三囑咐要真實寫來,並說此為歷史上一重大事件。言後又再告劉囑余要安靜。」(注:老劉即劉乙光)於是,張學良按照蔣介石的吩咐,開始撰寫西安事變回憶,一個月後完成了初稿。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八日,劉乙光到達台北,將張學良的回憶長函面交蔣介石。同月二十日,蔣即傳喚劉乙光,聲稱「(張學良)對

共產黨(的認識)已有進步,我甚安慰。他將來對革命還可以有貢獻。」同時命劉將郭增愷的文章轉交張學良,要張在回憶錄中加以駁斥:「這篇東西(指郭文)對我們倆都有關係,必須有以辟明以示後人。」言談之間,給劉的感覺是,蔣「需要甚急」。   郭增愷因不是張學良的部下,事過多年,張對郭已不記清了。但為了完成蔣交代的任務,張學良苦思凝想後將「回憶」修改了兩小段,另寫了《慨中國文人之無行》一文來交差。張在該文中說:「有郭增愷其人者,當年在西北公路局任職,為楊虎城之嬖佞。……此人真不知羞恥者。」   「我等當年讀過蔣總統日記之後,自認抗日之事已有著落,追悔孟浪,不明領袖謀國苦衷,恭送總統回京,自動隨從請罪,說不到

什麼條件成交,更談不到見證,就是有見證的話,恐亦輪不到該郭增愷名下。」   同時,張學良並於十二月廿一日致蔣一函,聲稱讀郭文之後「可氣亦殊可笑」。函云:「此人為誰,良誠已忘卻,假如良所知的那人是對,彼乃一小丑角色。他不是共黨,他是屬於共黨尾巴的第三黨,在第三黨中也不是什麼重要者。當年曾為楊虎城嬖幸官僚政客之流亞也。在回憶文中難將其人攙入,茲僅就其故說之處,針對如上,以證其無的之言,另寫一紙以駁之,未審可用否?」   蔣介石拿到了這篇討郭的檄文,忐忑不安的心總算平靜了一些。當下,他沒有再逼張學良寫其他材料,因為他已經取得了張學良為他在歷史所上的政治保險單——《回憶西安事變》。   根據他對張的了

解與把握,只要張自己寫下來了,致死不會再翻案了。他想,當年參與談判的楊虎城已被他殺了,張學良已成這樣,郭增愷有張學良去駁斥已十分有力了,今後西安事變的歷史就可由他任意書寫了。但他怎麼也沒想到,宋子文在事變後用英文寫下了親歷西安事變的經過,四十年後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向世界公佈。這份歷史資料,從一個特殊的角度戳穿了他煞費苦心編撰的《對張、楊訓詞》、《西安半月記》等謊言。   自一九五七年年初起,張學良又遵蔣介石之命,開始撰寫範圍更廣的回憶。四月廿二日完成,命名為《雜憶隨感漫錄》。該稿一部分回憶張作霖,題為《我的父親和我的家世》;另一部分回憶自己,題為《我的生活》。其中涉及西安事變的有《我之與國民黨》

和《出洋歸國與管束》兩節。張在該稿中指責中共「包藏禍心,別有所圖」,讚揚蔣在西安事變中「剛正嚴厲」,自貶行動魯莽,思想幼稚,可恥而又可笑,等等。   一九五八年,蔣介石將張學良所寫的西安事變回憶在台灣高級幹部中公開。這些內容很快就傳到了大陸,在相關人士中引起震動。許多人出於對張學良的熱愛與盲目崇拜,當時否認這份回憶錄的真實性,稱之是台灣方面完全偽造的。而周恩來卻是心知肚明的,他在一九六一年十二月紀念西安事變廿五周年招待會上,欣然接受楊虎城之子楊拯民的建議,在大陸成立一個高規格的西安事變資料徵集組織,開始了對這個歷史事件的研究,西安事變的史料遂從那時開始逐步走向公開。   針對張學良在台灣的處境

與狀況。一九六二年,周恩來經過一番考慮後,寫了一封只有十六字,沒有具名的短信,向這位老朋友表達了政治上的關懷。這十六個字是:「為國珍重,善自養心;前途有望,後會可期。」   周恩來的密信,是由當時的中共中央調查部精心安排,通過與張學良家有親戚關係的朱湄筠女士,經香港送到台灣,並巧妙地送到了張學良的手裡。張學良自看到周恩來的信後,便沒有再寫政治性的文章了。   應該肯定,是郭增愷的《一個沒有交代清楚的問題》,引發了台灣海峽兩邊,國共雙方對西安事變的再度關注。   還原歷史的艱辛   根據周恩來的指定,由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西安事變資料的收集工作。之後成立了由劉鼎、南漢宸、高崇民、趙壽山、楊明軒、閻

寶航、劉瀾波、王炳南、呂正操、申伯純等組成的西安事變史領導小組。隨之,全國政協著手向曾經參與事變的各方當事人,知情人徵集材料,請其寫回憶文章,進行史料的徵集編寫。   正當徵集工作進行時,「文化大革命」驟然而起,此工作被迫停止。「文革」中,為保存這批已徵集到的資料,許多人不畏艱險,想方設法總算保存下了一批珍貴的史料。其中反映楊虎城歷史的珍貴史料,在「文革」前,多由曾擔任過楊虎城秘書主任的王菊人先生負責整理保管。「文革」中為怕遭毀壞、遺失,王先生和陝西省民盟的一些同志冒著風險,將這些珍貴的資料砌在了一堵牆中,遂使這批資料保存至今。但也有一些珍貴的歷史資料在「文革」中流失了,其中就有楊虎城在西安事

變後赴美國、歐洲考察期間的日記。這本日記,原本是楊虎城的家屬捐獻給國家的,在「文革」中被人以「借閱」的名義從全國政協的庫房中拿走,變為了其個人的收藏物。   一九七九年,隨著全國政協工作的恢復,西安事變史領導小組的工作也得到了恢復。但是,當年的許多成員卻在文革期間先後作古。為了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工作,中央決定再行充實小組成員。由劉鼎、劉瀾波、呂正操、王炳南、粟又文、謝方、平傑三、童小鵬、宋黎、萬毅、楊拯民、汪鋒、閻揆要、孔從洲、高揚、史永等組成了新的西安事變史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工作恢復後,首先把原先徵集的材料依照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原則,進行了篩選研究;並查閱了中央已經公開的有關檔案;訪問了還

在世的當事人;參考了海外學者關於西安事變的論述;還參閱了台灣方面公開的相關材料,著手編寫出版了「西安事變簡史」。   這個簡史在一九八六年西安事變五十周年時發表。同時一些當年參加「事變」的人士也紛紛撰寫回憶文章,使中國近代史上最富有驚險色彩的這段歷史,逐漸見諸世人。使人們對這段歷史的發展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當時由於諸多的限制與顧慮,許多歷史資料與歷史真相還不能公佈。   當時大陸方面主要所顧及的:先是張學良在台灣還沒有獲得自由,怕危及他的生命安全;後是希望張學良獲得自由後,能夠回到大陸來。而台灣方面則一直要維護蔣介石的「領袖權威」。這樣便使得人們對事變的了解不能全面,對楊虎城對事變的作用了解

更不能深入。   特別是在海外,當蔣介石在一九四九年殺害了楊虎城,為了掩蓋自己違反政治倫理,滅絕人性的暴行,對外嚴密封鎖了消息。在台灣,很長一段時期在書籍和文章中提及西安事變時,都儘量不出現楊虎城的名字。企圖讓這位曾任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二級上將的楊虎城從歷史中消失。後來隨著蔣家父子兩代統治的結束,楊虎城才逐漸在台灣為人所知。而作為這一暴行的責任者中國國民黨,卻始終沒有對非法囚禁、殺害楊虎城及家人、部屬的行為做出任何的說明。   今天,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歷史的不斷發展。西安事變的真相隨著歷史資料的逐漸公開,也越來越為人知曉。隨之,楊虎城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也就凸顯了出來。   以史為鑒,振

興民族   多年來,海峽兩岸人士對西安事變的研究角度,大都集中在共產黨和國民黨的興衰、利益方面。事變雖然是在國共鬥爭的大背景下發生的,但事變的醞釀、策劃,共產黨完全不知情。促成事變爆發的根本因素,是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中華民族不願屈從外人統治、奴役的民族主義;同時也是自一九一一年來,中國人追求民主,反對封建專制政治的民主精神的一次大爆發。只有從這兩個角度去認識、研究西安事變,方能理出錯綜複雜的歷史頭緒,解讀出當事人種種奇異的表現。   我撰寫這部《西安事變.八年抗戰與楊虎城》,是希望從一個角度還原歷史,讓後人知道,楊虎城這位中國的民族、民主主義者,為了國家的存亡、民族的振興,是如何拋頭

顱灑熱血的。他的一生體現了:人民為大,民族為上。 導讀 西安事變--祖父人生中最輝煌的一頁   我的童年是在張蕙蘭祖母的身邊度過的。一九五四年,當時我的父母都在條件十分艱苦的甘肅玉門石油管理局工作。我出生後不久,就被送到西安,由蕙蘭祖母撫養。我對祖父楊虎城的最初認識,是在祖母家開始的。   還記得在我記事後不久,初冬時分的一天,家裡大客廳裡正前方擺起一個身穿西裝戴眼鏡男人的大幅照片。在他的面前擺起了香案,燃著一些蠟燭和貢香;還有一個供桌,桌上擺著一些點心和水果。最特別的是在諸多食品中有一碗由蕙蘭祖母親自用菠菜製作的「麵」。從下午開始,許多大人陸續聚集到家裡。傍晚時,人們肅立在大客廳裡向這個大相

片講話,我也被叫到人前,站在最前面和大人們一起向照片行三鞠躬禮。以後每年這個時節,都有這個活動。我長大點後從家人口中得知,照片中的人是我祖父,叫楊虎城,是個將軍;來家的近百人都是他的部下。   再後來,一個親戚給我念了一本描寫重慶「白公館」、「渣滓洞」大屠殺的小冊子,我才知道祖父楊虎城是因為要求抗日被蔣介石派特務用匕首殺害的,是烈士。   我懂事後,祖母平日裡也講一些祖父的生活與性格特點,但從沒詳細說過楊家的身世,我想是她不願勾起心中的痛苦吧。   到上小學時,我才回到父母身邊生活。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十二歲的我,在學校也想參加「紅衛兵」,可當時入「紅衛兵」要查三代,而我對家世並不

知道。回家問了母親,才知我的曾祖父是個木匠。   一九六九年春節,中國大陸的「文化大革命」仍然如火如荼。我們家已兩年沒有團聚在一起過春節了。可喜的是,父親在被關了一年的「牛棚」後,回到家中,我們全家共同過了一個團圓節。   過節期間的一天晚上,父親召集全家說:「我現在覺得有必要將咱們家的歷史告訴你們知道。」父親從祖父家遭橫禍,百里扶梓講起,從西安事變一直講到祖父遇害;又講了他自己進延安參加革命的經過,回憶了毛澤東在延安接見他,詢問祖父情況的過程。這晚,在近三個小時裡,他講了許多,十分激動。我們五個子女被他深深感染,被那些聞所未聞的歷史所震驚,所感動。那一年我剛十四歲,第一次比較系統接觸到楊虎城

與西安事變。   一九九六年我移居加拿大後,接觸到許多台灣的朋友。在與他們的交談往來中了解到,西安事變和楊虎城在台灣大多數人都不清楚。知道的也僅知道是張學良作亂犯上抓了蔣介石,根本不了解前因後果。   祖父對張學良將軍的真誠,在我父親楊拯民身上得到了充分繼承。他與張將軍的四弟張學思在抗日戰爭期間,曾同在延安「馬列學院」學習,他們成了好朋友。解放後,來往不斷。文革前,張學思在天津搞「四清」,經常來我家與父親暢談。張將軍的胞弟張學銘也是父親的好朋友。特別在「文革」之後,他有大事願找父親商議。我結婚時,他還送了禮物。張將軍的五弟張學森,也是父親的好朋友。幾年前,張學森在北京突然去世。為了辦理好喪事,

父親不顧自己的身體健康與年事,一天曾數次去見其家屬,忙前忙後。對其女兒張閭衡更是關懷備至,從政治、生意到生活上都給予了力所能及的幫助與關懷。父親對張家的事,始終當成自家的事,有時甚至超過自家的事來辦。   一九九一年,張學良將軍在遭受長達五十多年的幽禁後,獲得赴美探親的自由。消息傳來,大家都很高興。鄧小平發出:「你們要關心這個人。」的指示。隨即,開始了組團赴美看張的準備。當時,中央有一種意見是讓父親去。首先因為他的身分,並且他與張有過直接接觸(這樣的人當時已很少了),更重要的是他長期從事統戰工作,有著豐富的鬥爭經驗與政策底蘊。能夠做張的工作。為完成此行,父親做了充分的準備。但遺憾的是,中央派了

他人赴美,錯過了一次促張回國的時機。從此,父親就留下了一個心願:有生之年見張一面。   在以後的數年中,父親時時關注著張的一切,經常托人帶去問候與思念。一九九六年春,全國政協領導批准了父親赴美探張的要求。他非常高興,要我與他同行。就在我們完成了各項準備(辦好了簽證),打算訂機票時,北京醫院檢查出父親患了癌症。醫院提出要馬上手術。父親問,手術後一個月內能否恢復?如能,他就做手術,因為他要去見張。醫生當時告訴他可以恢復,父親當即表示儘快手術。   就在要去見張的信念促使下,父親在七十六歲高齡做了這次大手術,承受了極大的痛苦。不料,手術後身體恢復極差,探張之旅只得擱下。病榻中他對我講:你先出國,等我

好一些了咱們再去美國看張。到了一九九八年,他的身體稍有恢復,探張的念頭又起。這年九月,我與他通長途電話時,我們討論了新的赴美探張計畫。誰料想,一個月後,就在他參加政協常務會議其間,悄然辭世而去。而未能見到張學良將軍,就成了他最後未了的心願。   三年後的一九九九年六月,我抱著了卻父親遺願(希望能見張學良一面),和對這位曾與祖父一起同過生死,敢「把天戳個窟窿」英雄的崇敬,偕女兒好好踏上去夏威夷的旅途。六月六日在閭衡、閭芝兩位大姐熱情的安排下,我和女兒見到了世紀老人張學良。第二年我再次赴夏威夷參加了他的百歲壽誕慶祝活動。活動中,我還與台灣來的郝柏村將軍進行了友好交談。兩次夏威夷之行,了卻了父親代表

楊虎城後代看望前輩的心願,但卻無法完成父親促其榮歸故土的想法。在與張的接觸中,感到他不願再提西安事變和楊虎城。倒使我萌生了探索其中隱情的想法。   多年來在中國大陸,人們給予祖父楊虎城很高的評價,但遺憾的是,缺少對他的深入研究(包括我本人)。此前,幾十年間僅出版了米暫沉先生撰寫的《楊虎城將軍》、吳長翼先生撰寫的《千古功臣楊虎城》等少數描寫楊虎城生平和思想的傳記著作。   近兩年,在整理父親的遺稿《往事》時,為核對史實,查閱了大量有關楊虎城與西安事變的資料。在查閱這些資料中,我對楊虎城有了前所未有的新認識。產生了撰寫一本能夠儘量反映祖父楊虎城壯烈一生書籍的強烈衝動。   二○○六年八月,我在加拿

大寫完了祖父的一生,原本以為可以為先輩劃上句號,但我的心情依舊沉重。   西安事變應該說是祖父最輝煌的一頁,也徹底改變了他的一生,祖父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祖父追求真理、熱愛國家民族的精神永存於我的心中。   謹以此書獻給祖父在天之靈。 楊瀚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清晨,蔣介石被槍聲驚起。他顧不上穿衣提鞋,倉皇向外逃命,由此開始了讓他刻骨銘心的十四天。臨潼槍響西安事變的第一槍是東北軍打響的,十二日凌晨四時許,東北軍衛隊一營營長王玉瓚,率領該營中擔任蔣介石週邊警衛的部隊來到了臨潼華清池。因為華清池的大門由他們守衛,所以進大門時沒有引起任何麻煩與驚動。當他們接近二道門時,看見蔣的一個衛

士在來回走動,王玉瓚舉起手槍,連打三槍,命令戰士開始進攻。當東北軍人衝進二道門時,蔣的侍衛長跑出房門,連喊帶問:「什麼事?什麼事?」王玉瓚等幾槍便把他擊倒在地。頓時槍聲大作,子彈橫飛,蔣的侍衛們驚醒後,憑藉門窗拚命抵抗,東北軍戰士奮勇進攻。一時間,槍聲和手榴彈炸聲響徹驪山。王玉瓚和步兵連連長王世民等利用廊柱及黑暗角落,翻過荷花池,繞道貴妃池,躍到五間廳門前平台上。他們一見蔣住的三號廳門半開著,就飛步闖進臥室。床上無人,被子掀著,伏看床底下也沒人,衣帽,假牙、黑斗篷大衣俱在,但人去室空。這時孫銘九帶領衛隊第二營官兵五十餘人也趕到了,他們便立即向西安報告蔣介石跑了。在楊虎城身邊親身經歷了個驚心動魄

夜晚的王菊人說:天大亮了。劉多荃由臨潼來電話報告說:華清池已完全佔領了,只是蔣介石還尋不見,他的被子尚溫,估計跑不遠,正在搜查中。張接了電話後,放下聽筒不語。大家也相對愕然。原來這次事件,決定時間緊迫,佈置不夠周密,行動又很倉卒,所以發生了漏洞。東北軍捉蔣的部隊,對華清池周圍的地形不清楚。張在事先帶白鳳翔、劉桂五去見了一次蔣介石,只是認清了蔣介石住的房子,旁的地形是不清楚的。蔣的住房,南窗甚大,可以開闔。跳出窗子,向西是華清池的房屋,跑不出去,向南是陡山,上不去,只有向東沿房後山邊是空地,可以上山,下坡向東跑。因為事先無法觀察地形,包圍圈不周密,漏掉了這個地方。所以當時估計:蔣可能向東跑上山,

或者再向東跑向公路尋他的專車上的武裝,也可能由東南逃向山區。那時還擔心蔣介石急急忙忙絆倒在石崖下被摔死。當時我們判斷,蔣沒有事先跑了,而是臨時逃走,按體力說他跑不動,按時間計算(距開槍時間不到一小時)他跑不遠,按地形說他只能在驪山附近。張即要楊下命令。楊從電話機上命令臨潼部隊,立即加派部隊擴大包圍範圍,並以一部迅速截斷臨潼後山一切大小路,特別注意山溝、窯洞、岩間隙洞、山石四周、民房寺院,嚴密搜查。命令藍田保安大隊副立即通知沿山口各保甲,民團,封鎖各山口,遇有進山的人立即解送西安,不許放走一人。命令臨潼縣保安大隊副立即協同部隊,回應搜查。命令衛士隊隊長白志鈞帶兵乘汽車沿西潼公路搜索。當白志鈞帶隊

搜尋至臨近臨潼華清池時,突然碰到一架飛機降落在公路上,白當即扣留了駕駛員和飛機。據駕駛員講,是洛陽警備司令祝紹周命他駕機接蔣委員長的。他把白一行誤認為是委員長,因而降落下來。這一情況報到指揮部後,張、楊分析定是有人洩露消息給洛陽了。後經檢查各自的通訊部門,果然找出了內奸。原來事變發生後,他們把張、楊的八項主張通電延遲發出,卻搶先給洛陽特務機關報告了蔣被扣的消息,所以祝紹周就從洛陽派飛機來救蔣了。西安城裏雖然蔣軍人多,情況複雜,但由於事前準備充分,戰鬥進行得還比較順利。到十二日早七點半,已將大部分敵人解除武裝,槍聲也停了下來,只有新城北門外員警大隊的一連武裝尚在頑抗。後來楊虎城派許權中上去指揮,

半小時就解決了戰鬥。到早八時,十七路軍拘禁了在陝的南京方面的大員陳誠、朱紹良、衛立煌、蔣鼎文、陳繼承、陳調元、蔣作賓、蔣百里、張沖、萬耀煌等,西北「剿總」政訓處長曾擴情、參謀長晏道剛等人。解除了蔣系部隊、憲兵、員警、特務的全部武裝,扣留了機場裏的全部飛機,控制了全城。國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長邵元沖逃跑時被流彈擊斃。蔣介石究竟跑到哪裏去了呢?原來,清晨天未亮時候,蔣介石聽到突然傳來激烈的槍聲。他慌忙下床,穿著睡衣就跑出屋門。因為當時前面槍聲緊,他直奔後門,想從後門跑掉。可是後門鎖住了,出不去,便由衛士扶著爬上華清池後面的院牆,跳牆逃走。不料這一跳牆,使蔣介石受了大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