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得利書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宜得利書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進興寫的 學人側影 和洪蘭蔡穎卿的 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friDay購物也說明:friDay購物提供遠東百貨、SOGO百貨、愛買量販、品牌outlet及3C、居家、流行等全品類共超過80萬件商品,享折價券現領現折、HAPPY GO點數累兌點,10天鑑賞期。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允晨文化 和天下文化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賴英照所指導 施建州的 法定資本制概念的檢驗-以資本維持原則為中心 (2004),提出宜得利書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法定資本制、授權資本制、真實出資原則、資本維持原則、非常規交易、關係人交易、違法給付、經濟觀察法、深石原則、衡平居次理論、股東所為替代自有資本借貸、自動居次理論、德國股份法、德國有限公司法、志願性債權人、非志願性債權人。

最後網站搜尋結果|NITORI 宜得利家居線上購物網則補充:NITORI宜得利家居是日本國民家居品牌。提供您物超所值、繽紛豐富的家具產品如沙發、餐桌椅、衣櫃、床,以及家飾如寢具、窗簾、餐具、收納櫃等。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宜得利書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學人側影

為了解決宜得利書桌的問題,作者黃進興 這樣論述:

  用文字補捉這個時代的學人群像,速寫近代學術的真精神。     那天深夜和余先生步行到唐人街吃宵夜,我聽余先生一再說:「學問說穿了就是『敬業』兩字。」從古人的「聞道」到余先生的「敬業」,我靈光一閃,似乎看到近代學術的真精神。[余英時篇]     /她為帶領這群懵懵懂懂的學生攻下英文的灘頭堡,讓我們不再懼怕外語閱讀,立意為小子打開窺探西方文化的一個小窗口,委實煞費苦心。[齊邦媛篇]     乍聽杜希德的讚美,令史景遷大大出乎意外,經我婉轉解說之下,蓋緣杜師酒後吐真言;史景遷方才釋然。剎那間,我頓時體會到,他終因嚴師的肯定,喜形於色的一面。[史景遷篇]

宜得利書桌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謝謝STANDWAY給我2個月的開箱使用
🐰升降桌連結:https://www.standway.com.tw
🐨我綴愛的居家佈置𝙂𝙤𝙤𝙙 𝙊𝙡𝙙 𝘿𝙖𝙮𝙨:https://bit.ly/3qX0RDD
🐮𝐈𝐧𝐬𝐭𝐚𝐠𝐫𝐚𝐦:𝐭𝐚𝐢𝐩𝐞𝐢_𝐬𝐞𝐫𝐞𝐧𝐚𝐝𝐞 ▶ 來玩:)
⚠️任何改造都要經過屋主同意呦!這是基本🙆
⭐️洞洞板:是訂製的,運費不便宜,因為怕這種比較貴又是訂製的東西,公開連結的話,有人買錯了我沒辦法承擔,所以想要詢問連結的可以來IG私訊我呦!我的IG:taipei_serenade
洞洞板真的是收納佈置最後一張王牌😎
使用洞洞板,空間就會+10000分⭐️
乾淨簡約又好看。
全部上牆的那一瞬間,
真的很療癒✨
一面完美的牆壁+一張完美的桌子,
太感動了呀!
🖥🖨⌨️
電動升降桌真是太酷了!
這是我第一次在家裡擁有大書桌T_T(感動阿!!)
用寬敞的桌面工作,
效率真的提升超級多。
我最愛它的就是-坐太久的時候可以調高站著工作!
還可以一邊蹲馬步、一邊拉筋🤣
吃飯時我也會調得比用電腦低一點,
真的非、常、好、用。
它的升降很順,完全不卡。
如果家裡有升學中的孩子,
真的很推薦,因為可以從小用到大。
噢還有它可以承重120公斤,
放很重的東西也感覺非常安全。✨
五金就不用說了,是非常高規格。
耐磨木板桌面,也不會容易刮花。
各方面來說,都是升降桌裡的資優生。
如果有想要買升降桌的人,這張可以。
🐰也是比較貴重的物品,有想要買但是有疑問都建議先問到清楚⚠️
/*
收到很多人問咖啡機的問題
剛好設置了茶水咖啡區,
就順便教學一下,先說奶泡。
牛奶不用加太多拉!
我加100ml就已經超過一次的用量了,
牛奶加太多會打到溢出來的喔!
然後如果你都只喝冰奶泡,
我以前在咖啡店打工時,
他們是用很簡單的不鏽鋼奶泡杯打,
其實也可以打出很大坨的冰奶泡,
所以這台的重點我放在熱奶泡,
因為一般熱奶泡都要用義式咖啡機的蒸氣棒才能打,
義式咖啡機非常貴啊!
所以這台打得出來綿密的熱奶泡,
就是很棒的!:)
*/
𝙂𝙤𝙤𝙙 𝙊𝙡𝙙 𝘿𝙖𝙮好物🙆
❶ 貓腳椅套:超級便宜ㄉ!有夠可愛又不會脫落真的很喜歡!
❷ 裝髒衣服籃:簡單好用好收納。
❸ 微笑杯墊:超可愛的杯墊:)而且好便宜才𝟐𝟗元...!!超愛
❹ 檸檬地墊:超美的四色檸檬,用來當我浴室新歡囉:)毛超舒服好摸,讚。
🐭 𝙂𝙤𝙤𝙙 𝙊𝙡𝙙 𝘿𝙖𝙮𝙨:https://bit.ly/3qX0RDD
● 很多人問的先列在這裡了噢
🐼心茶(謝謝朋友很好喝!):https://xintea.site/
🐭𝐌𝐨𝐬𝐡𝐢無線充電盤:https://reurl.cc/KxLjoR
☕️𝐍𝐞𝐬𝐩𝐫𝐞𝐬𝐬𝐨咖啡機:https://reurl.cc/yEgKl6
🖥𝐏𝐇𝐈𝐋𝐈𝐏𝐒電腦螢幕:𝟐𝟒𝟑𝐄𝟗𝐐𝐇𝐒𝐖 𝟐𝟒型(寬) (白色) 我完全閉著眼睛看外型跟價錢買的 所以功能、規格我都沒注意🤣

/* STANDWAY介紹
04:37 STANDWAY電動升降桌
是使用電動方式驅動馬達使桌子可以變換高度,
並透過智慧型控制面板的控制,
不僅可以上下無段調整,
還可以透過記憶功能設定常用的三組高度,
日後使用只需要一鍵即可變換所需高度,
讓使用者可在坐姿與站姿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
遠離久坐疾病。

♫𝙈𝙐𝙎𝙄𝘾
...
𝙎𝙣𝙤𝙬 𝘿𝙖𝙣𝙘𝙚𝙧 𝙗𝙮 𝙍𝙤𝙖 𝙝𝙩𝙩𝙥𝙨://𝙨𝙤𝙪𝙣𝙙𝙘𝙡𝙤𝙪𝙙.𝙘𝙤𝙢/𝙧𝙤𝙖_𝙢𝙪𝙨𝙞𝙘𝟏𝟎𝟑𝟏
𝘾𝙧𝙚𝙖𝙩𝙞𝙫𝙚 𝘾𝙤𝙢𝙢𝙤𝙣𝙨 — 𝘼𝙩𝙩𝙧𝙞𝙗𝙪𝙩𝙞𝙤𝙣 𝟑.𝟎 𝙐𝙣𝙥𝙤𝙧𝙩𝙚𝙙 — 𝘾𝘾 𝘽𝙔 𝟑.𝟎
𝙁𝙧𝙚𝙚 𝘿𝙤𝙬𝙣𝙡𝙤𝙖𝙙 / 𝙎𝙩𝙧𝙚𝙖𝙢: 𝙝𝙩𝙩𝙥://𝙗𝙞𝙩.𝙡𝙮/-𝙨𝙣𝙤𝙬-𝙙𝙖𝙣𝙘𝙚𝙧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𝙥𝙧𝙤𝙢𝙤𝙩𝙚𝙙 𝙗𝙮 𝘼𝙪𝙙𝙞𝙤 𝙇𝙞𝙗𝙧𝙖𝙧𝙮 𝙝𝙩𝙩𝙥𝙨://𝙮𝙤𝙪𝙩𝙪.𝙗𝙚/𝙐𝙨𝙒𝙤𝟎𝙪𝙚𝙜𝙮𝙠𝙘
...
𝘼𝙣𝙙 𝙎𝙤 𝙄𝙩 𝘽𝙚𝙜𝙞𝙣𝙨 𝙗𝙮 𝘼𝙧𝙩𝙞𝙛𝙞𝙘𝙞𝙖𝙡.𝙈𝙪𝙨𝙞𝙘 𝙝𝙩𝙩𝙥𝙨://𝙨𝙤𝙪𝙣𝙙𝙘𝙡𝙤𝙪𝙙.𝙘𝙤𝙢/𝙖𝙧𝙩𝙞𝙛𝙞𝙘𝙞𝙖𝙡-𝙢𝙪𝙨𝙞𝙘
𝘾𝙧𝙚𝙖𝙩𝙞𝙫𝙚 𝘾𝙤𝙢𝙢𝙤𝙣𝙨 — 𝘼𝙩𝙩𝙧𝙞𝙗𝙪𝙩𝙞𝙤𝙣 𝟑.𝟎 𝙐𝙣𝙥𝙤𝙧𝙩𝙚𝙙— 𝘾𝘾 𝘽𝙔 𝟑.𝟎
𝙁𝙧𝙚𝙚 𝘿𝙤𝙬𝙣𝙡𝙤𝙖𝙙 / 𝙎𝙩𝙧𝙚𝙖𝙢: 𝙝𝙩𝙩𝙥𝙨://𝙗𝙞𝙩.𝙡𝙮/𝙖𝙣𝙙-𝙨𝙤-𝙞𝙩-𝙗𝙚𝙜𝙞𝙣𝙨
𝙈𝙪𝙨𝙞𝙘 𝙥𝙧𝙤𝙢𝙤𝙩𝙚𝙙 𝙗𝙮 𝘼𝙪𝙙𝙞𝙤 𝙇𝙞𝙗𝙧𝙖𝙧𝙮 𝙝𝙩𝙩𝙥𝙨://𝙮𝙤𝙪𝙩𝙪.𝙗𝙚/𝙅𝙥𝙤𝙀𝙁𝙞𝘼𝙅𝙙𝙭𝙤
...
𝙏𝙝𝙚 𝘿𝙖𝙮 𝙄 𝙈𝙚𝙩 𝙃𝙚𝙧
𝙝𝙩𝙩𝙥𝙨://𝙧𝙚𝙪𝙧𝙡.𝙘𝙘/𝙦𝙜𝙑𝙜9𝙮
(𝙉𝙤 𝘾𝙤𝙥𝙮𝙧𝙞𝙜𝙝𝙩 𝙈𝙪𝙨𝙞𝙘)
...
𝙇𝘼𝙆𝙀𝙔 𝙄𝙉𝙎𝙋𝙄𝙍𝙀𝘿 - 𝙏𝙝𝙚 𝙋𝙧𝙤𝙘𝙚𝙨𝙨
𝙝𝙩𝙩𝙥𝙨://𝙮𝙤𝙪𝙩𝙪.𝙗𝙚/5𝙘𝙢𝙡𝙜𝙫𝙚𝙠𝙗𝙔𝙔

法定資本制概念的檢驗-以資本維持原則為中心

為了解決宜得利書桌的問題,作者施建州 這樣論述:

於資合公司中,組織體系與財務結構向來為各國公司法規制的主軸,其中關於組織體系的議題,即公司治理問題,邇來已成為學界及實務就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修正的核心地帶,相關研討及學術專論極為興盛,殊值重視。然而相對於此,關於公司法上財務結構之規制問題,相較於上開議題,相關研討則顯得相對薄弱。窺其原由,主要是涉及公司資產之不正常負面減損,例如確保及維持公司財務結構之資金流入與資金流出並不符合相當性之基本要求,導致公司本身、債權人、員工及股東之權利遭受損害者,泰半係由於公司負責人即董事所為關係人交易或其他違反忠實義務之行為所生,是以理論上如能由程序監控強化之觀點,亦即由強化公司治理的角度,加強對於董事進行違

法行為的事前管控,理論上即得利用此預防性措施,防制此類行為發生之可能性,並得有效抑制司法活動對於是類交易行為進行事後性的實體審查。換言之,有關公司財務結構所生外部性損害問題,本質上係屬司法實體審查事項,基於司法活動不宜直接介入與取代市場商業專業實體判斷的前提,如公司法及其特別法或行政法規能發展出效力強大的內部管控規範,亦即透過內部程序的嚴格遵守與操作,自然能相對預防並抑制此類問題發生之機率,並得紓解司法機關對於此類問題進行審查時專業性不足的問題。 但令人好奇的是,以上有關公司治理理念的發展,是否即得真正杜絕關係人交易、違法利益輸送或掏空資產於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上發生之可能性?答案並不是非

常樂觀,相關案例於美國及我國還是如雨後春筍般持續發生之中 。對此,本文並不是直接要質疑公司治理活動的事前性預防功效是否不彰,而是要問,如果公司治理活動所持守的第一線程序預防機能不能發揮作用時,則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現有對於財務結構的實體規範,是不是得以對於此類問題產生第二線的規制作用?又,如果此些涉及財務結構的實體規範並未或不能發揮其保障效果時,理論上又應如何修正,始能真正達到其規制功能?是以本文乃嘗試由公司資本結構與財務面向切入,企圖由實體面向觀察我國公司法之相關規範之核心意涵,並希能以實體公平性之規範原則檢驗各種資產流入與流出所生對於公司資本及財務結構之影響。就中公司法的資本制度取捨,是本文

研究的主要核心。 我國現有公司法之資本體系與財務結構,係直接根源於日本商法,而間接沿襲自德國一八八二年普通商法典(Allgemeine Deutsche Handelsgesetzbuch,ADHGB)、一八九二年有限公司法(Gesetz betreffend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GmbHG)及一九三七年股份法(Aktiengesetz,AktG)所發展而來的法定資本制,德國學界認為此制度係建構於自有資本與外部資本嚴格區分 的「審慎會計原則」(Prinzip vosichtiger Bilanzierung)基礎之上 ;至於我國學界

習用所謂資本三原則,即資本確實原則(民國五十五年之後於股份有限公司即修正為折衷式之授權資本制,民國九十四年後則改採授權資本制)、資本維持原則與資本不變原則,則是直接仿自日本學界的通說見解,並以此三大原則用作保護資合公司債權人及股東的基本概念。惟自一九九一年後,學者之研究漸次質疑此三大原則的規範方式及其效果是否與上開公司法之立法目的一致 ;此外,此三大原則係根源於交易活動封閉且較不開放的十九世紀德國社會,甚至於誠如德國學者Karsten Schmidt所言:「德國有限公司法係立法者於書桌上討論所架構的藝術創作(Kunstschöpfung) 。」於今日資本市場日漸擴大,公司跨國性併購活動盛行,各

式金融商品日趨多元化,會計處理方式日新月異 ,傳統法定資本制所表彰的剛性法則是否足以因應新世紀公司法所取向的彈性需求,實頗耐人尋味。對此,本文於研究初始即一直非常好奇,我國與日本所習用的資本三原則是否與法定資本制的制度起源即德國法的規範方式一致?而在設定以此為研究議題之後,即廣為蒐集及研讀德國公司法制之相關文獻,於論文實際撰擬過程中,漸次得知德國的法定資本制結構,與我國學者傳統以來所認知的資本三原則,雖不至於完全不同,但是差異性不可謂之不大,而其中的某些規範論點,正可有效解決國內學者對於法定資本原則規範之質疑,是以乃企圖耗費較大篇幅介紹並討論這片在國內鮮少有人碰觸的荒地,希引以為未來學界、實務

甚至立法之參考。 再者,衡諸目前世界各國所採用之公司法制,大抵可以區分為美國與歐盟兩大系統,此二者於公司財務架構及其責任歸屬之規範方式,有極大的區別。以美國而論,其於一九八○年代之後,各州州法及模範公司法(MBCA)均漸次取消法定資本制,改採以授權資本制結構下的主體責任規範 後,即與德國現行法及歐盟公司法第二號有關公司資本之指令 取向於客體責任的法定資本制結構背道而馳。例如債權人與股東就資本取償之規範以論,德國及歐盟就法定資本制的規範態度,係本於法律所強制要求的債權人優先原則與債權平等原則 ,是以就此二者之利益衝突問題,該制度係一面倒的傾向保護外部債權人,換言之,外部交易安全秩序重於內部

股東權益的保護;但就美國法以言,此種透過法律強制性所架設的剛性規範,理論上並不如債權人利用個別契約所約制的彈性 ,甚至於有可能形成資產分派的無效率 ;是以美國公司法於規範方法上,並不一定百分之百傾向於保護債權人,而是相反的,傾向於就財務規範給予最大範圍的彈性,藉以極大化股東的個人財富,從而這也就是何以於美國法上,債權人必須透過個別契約以免於其不受股東投機行為之影響的主要理由 。這樣的認知差異除當然深刻影響兩大立法例對於違法資產進出行為法律效果的評價與訴訟救濟模式(例如就經營判斷原則、股東代位訴訟等制度之援用與否等)之外,本文於研究過程中發現,其最令人煩惱者,在於兩大立法例對於公司法上「特殊事件

」(例如現物出資不足、利益輸送與違法分派、公司於破產清算或重整後,股東對於公司進行貸款等問題)的規範方法,即便是事件性質完全相同,但均本於其各自的法體系認知而設計不同的制度予以處理,這樣的歧異性對於繼受法性質濃厚的我國法,處理模式究竟該何去何從,乃成為本文所欲處理的第二問題。 而就在國際清算銀行(The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The Basle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發布新版巴塞爾協定(Basle II)要求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應強化其資本計提之後,有關自有資本適

足性之要求與風險管理之關係,邇來於國內財經學界及實務受到極為廣泛的討論 ,從而法定資本制與非法定資本制結構的體系辯證於此已油然而生,此為當前我國公司法制所不能不面對的問題。本文的主要目的,並非高揭德國及歐盟旗幟,表示傳統以來繼受法定資本制的我國法應持續堅守本位,而無須對應於非法定資本制的體系架構;毋寧是企圖介紹、整編並比較此二法例對於公司特殊財務問題的規範設計異同,以此提供國內學界一個不同的比較法學視野。

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

為了解決宜得利書桌的問題,作者洪蘭蔡穎卿 這樣論述:

  洪蘭 和 蔡穎卿 首度攜手   台灣社會最需要的教養聲音   歷時三年,透過兩位教養專家第一線的實務觀察   精選27個最被需要的教養問與答   協助父母和老師敢於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洪蘭老師——   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   父母要有信心,敢擇善固執地去走對孩子好的路,   孩子是上天的福賜,請接受你的孩子,   他的一切來自你,你的態度會塑造成最後的他,   請珍惜上天給你的這份禮物。   Bubu(蔡穎卿)老師——   教育是一項絕不能虛耗時間、情感與金錢的工作,   所有的教養結果終將由社會一起承受。   讓我們腳踏實

地慢慢往前,一如農人期待更好的收成一樣的自然、用心,   做對的事,採取正確的行動,幫助孩子以快樂的過程完成獨立,   教育的園圃之樂將因此得以代代相傳。   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像這個世代的父母一樣,   如此操心孩子的教育,投注大量的資源,對回收卻全然沒有把握。   儘管各種教養理論和學習方法積極發展、廣泛討論,   我們看到很多孩子仍然充滿依賴卻不夠快樂,父母師長也始終抱持著憂思與疑惑。   教育因人、因地各有不同的條件,   只求以典範來理想化或單一、粗淺地套用某種理念或方針,   不但無法成功,還可能忽略原本可做的改善、影響固有的根基。   所以,不論是父母或老師,教育者都應該

和農人一樣,    估量自己土地的條件、權衡可以試作的方法,   使自己的行動和周遭的環境合力作用,藉此前瞻合宜的目標,才能帶來收成的美果。   洪蘭與蔡穎卿以提問與回應的對話形式,   探討二十七個親師共同關注的教育議題,    但願在教養方法的去存與修正上,    提供父母和師長可以寬心、但同時盡力的方向,   重新省思我們身為成人的教養責任和目標,   將憂慮轉為希望、把口號化成實踐,   不要浪費任何可以給孩子的時間與能為孩子善盡的力量。   讓我們一起協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把孩子都扶正。 作者簡介 洪蘭   台大學士,加州大學河濱校區實驗心理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

神經科及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在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在加州大學擔任研究教授。   1992年回台,先後在中正大學、陽明大學任教,並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創所所長。現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台北醫學大學及清華、交大、陽明、中央四校聯合系統講座教授。   近年來有感於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先後到台灣大大小小一千五百所以上的中小學做推廣閱讀的演講。   十多年來致力於譯介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及生命科學等領域書籍,已翻譯五十七本書,並在各大報章雜誌寫專欄。著作繁多,包括《講理就好》序列十本(遠流出版),《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

《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教育創造未來》《自主學習,決定未來》《打開大門,讓世界進來》(以上為天下文化出版)等書。 蔡穎卿(Bubu)   1961年生於台東縣成功鎮,成大中文系畢業。目前專事於生活工作的教學與分享,期待能透過書籍、專欄、部落格及實作與大家共創安靜、穩定的生活,並從中探尋工作與生命成長的美好連結。   著有《媽媽是最初的老師》《廚房之歌》《我的工作是母親》《漫步生活——我的女權領悟》《從收穫問耕耘,腳踏實地談教育》(天下文化);《在愛裡相遇》《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Bitbit, 我的兔子朋友》《小廚師——我的幸福投資》(時報出版);《我想學會生活:林白夫人給我

的禮物》、《50歲的書桌》(遠流出版);《廚房劇場》《空間劇場》(大塊出版);《我想做個好父母》(親子天下)。   工作室網站:www.bubu.com.tw   自序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洪蘭 腳踏實地,讓教育的收成更美好——Bubu蔡穎卿  第一部 用對的方式愛孩子 l   不要因為愛孩子,就讓世界繞著他們轉 ——孩子的自我中心是如何形成的?      l   「你有什麼,他就有什麼」,並不是真正的公平 ——如何處理手足之間的「公平」問題?    l   有人在卻沒有人帶,就不算盡到照顧的責任 ——如何把時間留給孩子,給予需要的陪伴?    l   正當合理

的處罰,孩子才會坦然接受 ——什麼樣的處罰,能讓孩子理解並修正錯誤?    l   「照書養」之前,先從常識和經驗中找答案 ——專家和權威的教養意見,應該如何看待?    l   在第一時間,照顧孩子的安全感 ——如何發現、安撫孩子的恐懼和擔憂?    l   學習的期望和目標,都要配合孩子的能力 ——如何讓孩子免除被評價的緊張?    l   以愛為名所行的欺騙,或許是更大的殘忍 ——父母可以出於善意而欺瞞孩子嗎?   第二部 好好生活就是教育 l   起居有時,養成正確的生活價值觀 ——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完整的休息?  l   在學校裡,也要讓孩子好好吃飯 ——如何讓孩子在飲食中學習生

活教育?    l   家庭,是禮貌最好的啟蒙地與養成所 ——孩子的禮貌,只是適用於外人的應對之道?    l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從他的角度看出去 ——如何和孩子用語言好好溝通?    l   用優良正確的語言,做孩子的溝通榜樣 ——如何讓孩子學習說話的禮貌與美感?    l   培養愛他人的能力,從家庭服務做起 ——如何建立孩子的服務精神和工作技能?    第三部 親師的溝通與合作 l   愛與照顧,是幼稚園最該提供的教育品質 ——如何為孩子選擇適合的幼稚園?   l   一定要超前或慢學的極端主張,都不夠自然 ——如何正確理解孩子所需的功課量和文字程度?    l   以主動的身教與

言教,讓孩子理解親近的界限 ——如何掌握師生相處的分寸與距離?   l   善用教師的影響力,引導父母一起成長 ——教師應該如何和家長溝通孩子的問題?    l   關於孩子的錯與罰,親師應該好好協談 ——如何因應孩子之間發生的霸凌與衝突?  l   勿以善意之名,教孩子學會取巧與功利 ——為了考試停擺生活、包裝成績,對孩子有何影響?    l   不需用卻還用的浪費,要有更妥善的分配 ——如何慎用教育資源,讓更多孩子一起受到照顧?     第四部 釋放學習的真自由 l   創意的背後,更要有扎實的學習與練習 ——只要孩子跳脫規則、與眾不同,就是有創意嗎?    l   在確定「沒有興趣」之

前,先幫助孩子「學會」 ——能不能做得好,是判斷有沒有興趣的唯一標準嗎?    l   在「及早」栽培之前,先讓孩子「正常」發展 ——對於孩子早發的興趣和天分,要如何看待與培養?    l   孩子的閱讀,也需要做好時間管理 ——只要孩子想閱讀,就應該隨時隨地滿足他嗎?   l   閱讀的時數與本數,並不完全等於知識的累積 ——在數量之外,如何進一步提升孩子的閱讀品質?   l   背誦,是為了擁有「攜帶於心」的方便性 ──如何區別「死記」和「背誦」在學習中的意義? 自序一 擇善固執,走對孩子好的路 洪蘭   從來沒有一個世代的父母像這個世代的父母一樣,這麼操心孩子的教育;也從來沒有

一個世代的父母在投資了這麼多的金錢和精神到孩子身上後,對回收卻全然沒有把握。我有好幾個朋友,自己本身是作育英才的教授,卻不敢生孩子,問起來都說:不會教,所以不敢生。他們甚至開玩笑說,在課堂上,對不聽話的學生了不起忍受兩堂課,下課鐘一響,各散西東;但是自己的孩子不聽話,那可是一輩子的苦惱,他們這樣一想,就不敢生了。難怪台灣的出生率是全球國家第二低。   其實,教養孩子一點都不難,父母不用怕,它只有一個原則,就是以身作則:你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後就會孝順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有一天,在一個座談會中,我和Bubu老師發現我們都沒有送孩子去補習、學才藝,也沒有

給他們零用錢,但是他們都平順度過青春叛逆期,成為社會上有用之人,而且非常貼心。天下文化的許耀雲總編輯聽到了,便希望我們倆人來合寫一本書。Bubu老師的觀察力敏銳,她有很多第一線與家長接觸的實務經驗,每次問的問題都非常中肯,是許多父母心中的疑問;我則有很多實驗的經驗,在大腦上看到發展與學習的關係。許總編輯希望我們一問一答,給父母一些新的觀念,並且加強父母對教養孩子的信心,敢擇善固執地去走對孩子好的路。   父母的信心很重要。很多時候,人很難抵抗社會壓力,古語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別人都送孩子去補習,你不送時,你要有勇氣去抵擋那些閒言閒語。若是這股壓力來自家中的長輩時,

更是為難,許多父母為了家庭的和諧,往往會屈服。但是教養孩子是父母的責任,不是祖父母的。父母要對孩子負責,因為是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有保護他的責任,更有養成他好習慣的責任。品格決定命運,習慣決定機會,一些看似無傷大雅的習慣,甚至會影響孩子日後在事業上的發展。   溺愛是最不好的教養方式,從「溺」這個字就可以看出它的危險性。曾經有個遊民說:「母親捨不得我吃苦,使我從小不懂得吃苦;我不懂得吃苦,反使我吃了一輩子的苦。」中國人有「君子抱孫不抱子」的觀念,「含貽弄孫」是祖父母的願望,做子女的常不太敢講話,孩子從小就懂得不想寫功課或想買玩具時,要去找阿公、阿嬤。但是教養要成功,一個家庭只能有一套教

養方式,大人必須先商量好,一致對外,孩子才不會挑撥離間來漁翁得利。   當然,孩子一天有八小時的清醒時光是在學校中度過的,老師和校長的態度非常重要。孩子小時候對老師都敬畏如神明,曾經有個笑話:小學生看到老師去上廁所,大為吃驚,他以為老師是不上廁所的,因為神明是不上廁所的。在沒有電視、資訊不發達時,老師就是學習的榜樣,學生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去模仿他所崇拜的老師。我初中的英文老師是師大英語系畢業的,她聰明美麗,教我們時,每天都是毛衣、窄裙、高跟鞋;後來我自己出來教書了,下意識地也是毛衣、窄裙、高跟鞋。直到有一天,碰到初中同學,看到她也是這樣打扮時,我們才相顧大笑,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我們都被潛移默化

成英文老師的模樣了。   對青春期的孩子來說,老師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所以這本書中對老師有很多著墨,在台灣現今價值觀混亂的社會,老師更需鼓勵。我們台灣對分數的重視已到病態的程度,許多老師明知不對,但沒有抵抗社會趨勢的力量。其實,教育是專業,學生的家長即使是博士、教授,也只是他那個領域的專業,不是教育的專業。在教育上,家長應該尊敬老師,不可以在孩子面前詆毀老師,因為人只會聽從他尊敬的人的話,也只會從他尊敬的人身上學到東西,一旦孩子不尊敬老師,老師的話他不會聽,學也就白上了。老師一定要不停地進修,進修會帶給自己自信,當家長來抱怨時,才能大聲地說:「請讓我用我的專業……」一個學校要辦得好,老師家長

的相互尊重是必要條件。   許多研究都指出:「決定孩子行為好壞的因素,不是管教的鬆與嚴,而是父母參與孩子生活的程度。」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一個溫暖的家,讓他的情緒能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發展。所以父母不要去加班賺錢,讓孩子吃好、穿好,以為這才是愛他;孩子要的其實是父母的陪伴與關心,有道是「酒肉穿腸過」,心靈的安全感才是他終身的支柱。   有一句英諺說:「成功是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快樂是接受你得到的東西。」孩子是上天的福賜,請接受你的孩子,不要每天挑他的毛病,他的一切來自你,你的態度會塑造成最後的他,請珍惜上天給你的禮物。 自序二 腳踏實地,讓教育的收成更美好 Bubu 蔡穎卿   認識

洪蘭老師轉眼過了八年,這八年中,我的兩個女兒也分別結束學業開始就業。孩子們以成人的姿態進入社會的過程與其中的苦樂,更印證了我先前對教育的了解:父母的責任不是幫助進入某一所名牌大學,文憑上的校名戳記也無法代表知識;一個孩子算不算真正獨立,終將要用自己的行為來證明,他的快樂也一樣要從自己經營的生活中去收集。   獨立與快樂都是金錢買不到的禮物,但我認為,有心的父母與師長都可以幫助孩子用比較快樂的心情完成獨立,這本書就是醞釀於這樣的希望並慢慢化為文字的。但在此之前,洪蘭老師已經在台灣這塊土地與南洋一帶華人的教育園地辛苦耕耘了好久、好久,用演講與專欄文字到處播撒希望的種子。   記得美國《芝麻街》

那些可愛布偶的創造者吉姆‧韓森(Jim Henson)曾說:「孩子面對這個世界的感覺就是脆弱感與驚奇感。」我想,用適當的教導使孩子克服脆弱感以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障礙,就是幫助他們獨立的方法;而允許孩子保留住對這個世界的驚奇感,就是快樂的贈與。可惜的是,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充滿依賴卻不夠快樂。所以,身為親師的我們,的確還有很多工作等待著進行。   我觀察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有幾種情緒,例如:傷心、憤怒、失望、慚愧和憂慮。因為自己是過來人,當然了解這些情緒的出現是多麼正常;不過,也因為是過來人,更知道其中有很多是過度的反應。真希望所有年輕的朋友能借鏡於我們曾有的過失,千萬不要浪費任何可以給孩子的

時間、能為孩子善盡的力量。   大量情緒並不等同於關心,成人如何在彼此的提醒下採取正確的行動,就是我在這本書提問時的立意。比如說,在情感方面,「憂慮」當然是每一個階段的父母都有的心情負擔,但如果父母憂慮三、五歲孩子的表現不如他人,因而覺得傷心、失望或慚愧,那就是極不正確的感覺。此時的孩子才等待著被引導,父母如果已經傷心以對,那等於定下評價,也不會再給予正確的教導了。又比如說,現今父母流行帶孩子去診斷行為,我所接觸的孩子就有不少是小小年紀已被當成「過動」或「類……症」,甚至也有不少已經開始服藥。看到父母親為此憂慮真是讓人好難過,但我心中同時思及,如果一個孩子應該以「紀律」被調教之前,就被貼上「

過動」的標籤,這對他們是不是最大的不公平?父母曾對此影響仔細思考嗎?   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向洪蘭老師所提的二十七個問題,大致都有兩種心情:一是知道老師對各個家庭條件都有體恤,因此能提供大家可以寬心、但同時盡力的方向;二是老師不只是資深的教師、母親,更經歷劃時代親子教養價值的改變,對於教養方法的去存與修正可以提供溫暖的建議。再加上老師的專業研究並善於分析事理,這些回答就更具客觀與友善的意義。   「父母」與「老師」是這本書假設的兩大討論對象。因為,如果以時間的眼光來看,親子或親師並不是經驗施與受的強弱相對者,而是生命成長線的前後經歷者,所以,親師生三者的關係探討,是耕耘與收穫的大哉問,這

本書,也是為了想要有更好的教育收成而提的耕耘之問。   說到耕耘與收穫,大家都會想起胡適先生自壽詩中的名句——「從今後,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但對我來說,更深刻的同感是因為教育家杜威博士的一段話:「教育者和農人一樣,有某些事得做,有某些資源可用,有某些障礙要克服。……利用各種不同的條件,使自己的行動和這些條件的能量合力作用,不要彼此衝突,就是農人的目標。」如果台灣親師這兩大對教育共同負責並擁有同等熱情的心靈農者,盡快同意彼此有相同的目標,了解我們都想得到一樣的豐收,我們討論耕耘的方法時就不會自私自利,也不會交相指責或規避責任。我相信這些改變將不只帶來收成的美果,教育的園圃之樂也因此得以代代相

傳。   洪蘭老師的孩子與我的孩子都受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西方教育,但我們很少提起其中特別美好的條件,比如說校園設備、師生比的細緻度。那是因為我們都了解,教育因人因地各有不同的條件,只求理想化或硬要拿某一國、某一校的理想方式或教材來套用,不但無法成功還可能忽略原本可做的改善。這又如杜威所講的:「假如農人根本不考慮土壤、氣候、作物生長特性等條件,就逕自定出農事的目標,就太荒謬了!農人的目標應該是前瞻他自己的力量與周遭條件的力量聯合帶來的後果,用這個前瞻來引導每一天的行動。」這也就是我對教育「腳踏實地」的了解。   我不喜歡分別去談體制內與體制外教育的優劣,因為並不是每一對父母都能自由選擇孩子受教

育的體制,過度討論只會帶來更大的憂傷,讓人覺得於心不忍。但無論體制內外、台灣或西方,只要是緣於人心的改變、關懷的加深與方法的求進就能引起的好影響,我們何不都估量自己土地的條件、權衡可以試作的方法,腳踏著實地慢慢往前,讓那些飛來的啟思種子因此而能花開滿園。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每一位家長與老師都很重要,立於學習優勢位置的人也不應對條件較差的受教育者失去同情心,我們得不斷自我提醒,教育是一項絕不能虛耗情感、時間與金錢的工作,所有的教養結果大家終將一起承受,家庭與家庭無法彼此炫耀。因此,讓我們一起協力,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把孩子都扶正。 「你有什麼,他就有什麼」,並不是真正的公平——如

何處理手足之間的「公平」問題? Bubu老師 父母對於「公平」的想法,往往只是單純地顧及物質上的均有、或讚美是否一樣多,卻沒有想過,如果用不對的方法處理,孩子小的時候所計較的小物件、小經歷,很快就會隨著成長而變成其他挾愛的要脅,偏差行為的規模也將大到讓父母極為傷神痛苦。 洪蘭老師 一旦孩子覺得父母偏心,你做什麼他都有另外的解釋,這時倒不如把孩子叫過來,利用這個機會教育他們分享的觀念。父母也可以盡量讓大的孩子去照顧小的孩子,讓他們能夠相扶相持,培養親密的感情,而不是用表面的物資平等來分化手足的關係。 【請問洪蘭老師】 家庭資源的共享觀念,要早一點為孩子建立 洪蘭老師雖然只生養一個孩子,但您成長的

家庭中有好多姐妹,關於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情、或處理物質的方式,一定能給家長建議。現代父母耗費許多精力在處理手足的「公平」問題,也因為公平的想法浪費了許多家庭資源。 我的原生家庭有四個孩子,我是老么,從小母親就說,她不擔心我們手足相爭,只擔心我們的感情太好,一起瞞著他們調皮搗蛋。記得小時候兩個哥哥也會爭吵打架,但我們無論怎麼爭吵,每天在父母親回家前一定會和好,不像現在的孩子總把跟父母相處的時間用來投訴手足的爭執、或是抱怨父母不公平。 童年的經驗使我在養育兩個女兒時,也從不以「宣示公平」做為對待她們的原則。我很清楚自己愛她們的心情絕對是公平的,但這種公平卻無法以「妳有什麼,她就有什麼」來表達。一個家

庭的資源都是共有的,全家人都要學習為整個家庭著想,所以絕不可能讓孩子以物質分配做為標準,來檢查父母公不公平。 我的小女兒一直都很樂意穿姐姐的舊衣服,大女兒也為了要讓妹妹接手而小心愛護自己的衣物;到了倆人都不能穿時,我們就再把小心穿戴而狀況依然很好的衣物轉給不嫌棄的親友或鄰居,我用這些小事教導她們惜物愛人的意義。記得高中那年,妹妹已經長得比姐姐高了,穿起姐姐的褲子是有點短,但妹妹說沒關係,剪掉一截就變成七分褲,還是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