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剛科技地址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威剛科技地址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鱸魚寫的 異類矽谷:老派矽谷工程師不正經的深度田野踏查 和李崇建的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出版 和寶瓶文化所出版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系 陳志賢所指導 温淑秋的 吸血鬼BL的美麗與哀愁──日本漫畫《波族傳奇》的「無分者」分析 (2020),提出威剛科技地址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BL、吸血鬼BL、性別、敘事理論、「無分者」。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張國保所指導 徐馨嬨的 絕處逢生者生命歷程與意義覺察之自我敘說研究 (2020),提出因為有 自我敘說、生命(人生)意義、絕處逢生(者)、歸屬感、客語教育的重點而找出了 威剛科技地址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威剛科技地址,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異類矽谷:老派矽谷工程師不正經的深度田野踏查

為了解決威剛科技地址的問題,作者鱸魚 這樣論述:

破天荒高薪等於無上限高壓, 沒有人生勝利組卻有極限通勤族, 野火、斷電、缺水、牛仔與巡糞員,矽谷和你想的不一樣!     ◎三十年矽谷蹲點第一手報導     矽谷不是地名,是文化。     在白人只占三成而且其中很多都不是美國人、半數工程師是印度人的矽谷,沒人在乎口音也不講究排場,全公司上下包括CEO都穿牛仔褲,「正式」不過是把T恤換成襯衫。     矽谷人從不羨慕別人開什麼車,畢竟沒人會羨慕別人穿什麼襪子,講究的人根本不買車,沒車最酷最環保。新一代工程師甚至沒人抽菸,因為那太落伍。     ◎最精準的矽谷直送     矽谷不喜歡也不浪費時間

在繁文縟節,開會只想聽真問題並找到解決方案。在這裡,有司機並不比當Uber司機光榮。若要求矽谷CEO為了尊榮感放棄隱私,那將是種羞辱。     來自全世界的矽漂族共同打造了矽谷,這裡追求的不是明天會更好,而是明天「一定要」更好,以最高效率打造個人和企業價值,卻也大方犒賞、無情淘汰,既勢利又誠實。     ◎來自參與式觀察者的矽谷正確理解書     矽谷既有白吃的午餐、無上限休假日,也有每天花四到六小時通勤的「極限通勤族」,只要更好不要夠好的不「易」之財,以及大量住不起房子的車床族與帳篷族。     鹽田、斷層、巨木、年年燒不盡的野火、滿山遍野的野花與草坡、一颳大風

就停電、沒有蚊子但有獅子……矽谷有太多的不為人知,這也才是完整的矽谷!   眾聲推薦   -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肯吉&柯柯∣「矽谷輕鬆談」Podcast主持人   -矽谷阿雅∣矽谷人工智慧新創Taelor創辦人暨執行長   -矽谷美味人妻KT∣「矽谷為什麼」Podcast主持人   -阿淇博士∣「阿淇博士Dr. Achi」YouTube主持人   -翁子騏∣Vocus方格子執行長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詹益鑑∣連續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矽谷為什麼」Podcast主持人   -Mr. 6劉威麟∣網路趨勢觀察家   -鄭國威∣泛

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鄭緯筌∣《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內容感動行銷》《慢讀秒懂》作者   -蔣萬安∣台北市立法委員   -Dr. Phoebe∣《換日線》專欄作家   (按姓名筆畫排序) 好評推薦     (以下謹依姓名筆畫排序)   鱸魚這本書點出了真正的矽谷,是一種「接受異己、擁抱多元、欣賞光譜」的生活態度。──王文華∣作家、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我們和同在矽谷的朋友們時常說,在矽谷生活幾年,價值觀已崩壞,雖是玩笑話但也有幾分真實,矽谷就是這樣一個會改變你人生的地方:打碎你原有的價值觀,再重新建立起一套矽谷式全新價值觀,而矽谷之所以為矽谷,正是因

為有多元文化與包容的價值觀。   鱸魚用犀利準確的文字帶我們走進了不為大多數人知的矽谷,探索了在高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外表下,那些真實卻讓人不願面對的窘境與代價,寫出了連矽谷人都不知道的奇聞軼事。他細膩的文筆讓人暗暗一驚,原來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矽谷百態,在旁觀者眼中竟是如此荒謬與幽默。這本矽谷生活大全讓人一窺真實的矽谷人生,無論是否待過,看過書後都會重新思考究竟何謂矽谷。──肯吉與柯柯∣「矽谷輕鬆談」Podcast主持人   《異類矽谷》是一本妙語如珠又深入人心的「矽谷叢林生存法則」,透過鱸魚的多年觀察筆記,以生動有趣的文字,呈現矽谷的多種族文化、工作方式、文化歷史、地理環境等各種角度的風

貌。每一篇都有獨特的鱸魚式幽默風格,每讀三行就忍不住拍手叫好又感動,使人又笑又淚。而從字裡行間的美國台式幽默裡,更可看到那隱藏在有趣文字後的自我認同和情感價值,以及在矽谷的真實人生。──矽谷美味人妻KT∣「矽谷為什麼」Podcast主持人   我一直不喜歡矽谷,卻很喜歡鱸魚。矽谷的瘋狂已顯而易見:知名大學教授窮到要睡車上、年薪千萬台幣買不起房、野生獅子闖進民宅……除此之外,矽谷明明走在世界科技前端,卻像難民窟一樣一天到晚斷電失火。但,這些瘋狂在鱸魚筆下都合理了起來,他總是能幽默輕鬆的為瘋狂歸納出理由,呈現矽谷的人生百態。──阿淇博士∣「阿淇博士Dr. Achi」YouTube主持人  

 鱸魚是一個混種且非典型的工程師,大學念的是英美文學,做過翻譯工作,最後成為「矽漂族」,在矽谷展開自己的工程師職涯,就這樣幹了一輩子。這獨特的背景讓他以深入的觀點,帶有人文的筆鋒,介紹一個更加真實的矽谷。《異類矽谷》不只幫助讀者從不同的角度認識矽谷,也幫助讀者從另一個方向靠近這世界。──翁子騏∣Vocus方格子執行長   我是一個很懶的人,很多朋友喜歡休假時出國旅行,不管是日、韓、東南亞、中東、歐洲、美洲、非洲等都是樂意嘗試的目的地。這兩年全球因為疫情之故多數人都猶豫著出國時,我倒是悠然自得的宅在台灣。   但因為公私皆有的原因,我在二○一四到二○一八年倒是去過美國好幾次,當然不只加州,

不過若再加上我本身對於網路產業的痴迷和投入以及工作之故,那北加州那泛稱矽谷的舊金山灣區,可能還真的算是我最常到訪也頗感熟悉的外國地區。   也因此,拜讀《異類矽谷》給了我很多意料之外的收穫。因為熟悉,所以我更能理解和想像書中描述的多數地理環境、矽谷文化和企業背景;因為熟悉,書中許多一般外人可能較無從觀察或注意到的情景,我更感到新奇和回味再三。   從高中開始就熱愛網路的我,自然對於矽谷有所幻想,但我也早過了單純做夢的年紀,更清楚知道自己喜歡和習慣的生活和環境為何。矽谷有美好的地方、有神奇的地方,有世界上最一流的科技公司和最前沿的新科技與技術,也有這些美好之下的不美好和令人沮喪。   《異

類矽谷》提供的不是美好表象之下的批判,而是更為誠實地表述其多元樣貌,提供一些思考的切入點,來拼齊這塊名為矽谷的圖像。──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來到矽谷之前,我早已是鱸魚的粉絲,那些關於灣區的人事地物,總讓我心嚮往之。定居兩年之後,以在地菜鳥的觀點,對於他深刻的觀察力、精準的文字力,既兼顧知識性與娛樂性,又帶著人文關懷與省思,更感到嘆服。   因緣際會在疫情之下與鱸魚成為知交,深深感受他人如其文,見廣慮深;而這次集文成冊,我有幸先睹為快,更覺得文如其人,春風煦煦。   與其說我想推薦這本書,更不如說我想推薦這位作者,我的矽谷前輩與好友。曾經我以為矽谷只有科技、新創與投

資,但因為鱸魚,我才有機會探究那些多數人以為熟悉、但其實並不認識的矽谷。──詹益鑑∣連續創業者與天使投資人、「矽谷為什麼」Podcast主持人   矽谷有什麼了不起?台灣就有好幾個!竹科矽谷、中科矽谷、南科矽谷,甚至還有亞洲矽谷!北京中關村、深圳都被稱為中國矽谷,班加羅爾是印度矽谷,愛爾蘭是歐洲矽谷,非洲大國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也有非洲矽谷之稱。然而,正因有那麼多複製矽谷的嘗試,原版的矽谷才更顯難得,好像是個產業聚落,卻實質掌握著全球文化和經濟。   如果你和我一樣對矽谷有一知半解的認識,卻想一石二鳥地不去矽谷也當個矽谷通,一定要看鱸魚這本一魚多吃的矽谷田野踏查,看他如何生動幽默地描繪他所

看見的矽谷,書中還有許多看似輕描淡寫卻後勁強烈的環境與社會反思。──鄭國威∣泛科知識公司知識長   說到矽谷,你的腦海裡會浮現什麼畫面呢?是風光明媚的加州陽光生活,還是日進斗金、影響力非凡的Google、Facebook等大公司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生活裡充斥著網路和科技產品,也許早就對矽谷懷抱著憧憬,或者覺得既親切又熟悉。令人莞爾的是,看完《異類矽谷》你將赫然發現,原來真實的矽谷並不是那麼一回事。   先前就在方格子拜讀過鱸魚的文章,欣賞他平實又生動的文筆。想知道自稱吃了一輩子科技飯的他會帶領我們探索怎樣的美國夢嗎?現在就和我一起閱讀《異類矽谷》,來一趟矽谷之旅吧!──鄭緯筌∣「

Vista寫作陪伴計畫」主理人、《內容感動行銷》《慢讀秒懂》作者   二○○五年五月,我搭乘從費城出發的飛機降落在聖荷西機場,抱著緊張的心情準備開始我在律師事務所的暑期實習;提著行李走出機場,迎接我的是耀眼的陽光和湛藍的天空,這是我第一次來到當時大家都在熱烈討論的「矽谷」。   我在矽谷工作和生活了七年,這段期間對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人生經驗,包括:考上律師、開始第一份在美國的工作、踏上紅毯的另一端、經歷人生第一次失業、第一個孩子出生,更重要的是「矽谷文化」深深影響了我日後的生活態度。   鱸魚正是帶領我深度體驗矽谷文化的人。他對矽谷的認識不僅有地理上的廣度,更有對在地文化和歷史了解的深

度,這些都來自於他個人獨特的好奇心、洞察力,和願意嘗試與包容的個性。   市面上介紹矽谷的書籍不勝枚舉,網路上討論矽谷的資訊也不曾少過,但《異類矽谷》是我目前看過唯一對矽谷有最直接、深入的介紹,而且是鱸魚個人多年來實際在矽谷生活的經歷和體驗,以第一人稱的幽默敘述口吻分享在矽谷的食、衣、住、行文化,以及親身目睹矽谷十多年來的興衰與起伏。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是,它不是介紹科技巨擘的人生勝利過程或全球最新科技的發展進程,而是深刻闡述「矽谷會有今天,靠的不是科技,而是來自四面八方的差異,以及背後支撐這一大盤差異的獨特文化」。至於這獨特文化是什麼,就屬鱸魚的「不正經深度田野踏查」能最深入讓人了

解與感同身受!──蔣萬安∣台北市立法委員   一收到邀約,我火速在三日內飆完了鱸魚的《異類矽谷》。   坦白說,市面上以矽谷之姿出道的文字族繁不及備載,彷彿只要和北加州沾上一咪咪邊,掛上矽谷的招牌,馬上能教你如何上天堂住套房並且晉身人生勝利組的行列。《異類矽谷》選擇反其道而行之,卻是我近年看過對矽谷最深刻的剖析。   我們急於羨慕矽谷的成功,卻鮮少有國家或城市願意做到對外來者完全的接納,只講實力不論其他來定輸贏(而且根據鱸魚的觀察,狼性十足的外來者完全打趴了土生土長且快樂至上的美國本土人),或是(無論美國非矽谷或是台灣的)企業往往都希望擁有矽谷公司的規模和格局,但鮮少有公司願意放長線釣

大魚,給予員工完全的尊重假期和自由,來要求員工給予同等的忠誠和回饋。   我們總會談及矽谷的成功故事,但這份成功卻是建築在被房價淘汰的遊民、花六小時通勤的小市民、時不時被淘汰革職的主管們的辛酸上。就算費盡一切心思得以在矽谷置產買房,等著的也不見得是你所預期的安居樂業,更有可能是燒不完的野火、鬥不完的山獅和土狼,以及禁不起風吹的供電系統,讓你時不時停電,體驗活在第三世界的刺激。   身為在矽谷科技業工作超過三十年的資深工程師,鱸魚幽默犀利的文章時不時戳中我的笑點,他是個內斂老道的作者,文章點閱率常常衝很高卻不愛在網路上出風頭,是個更偏愛去冷門景點探險的神祕寫手。但也因為他不討好觀眾更不隨波逐

流,他的文字真實貼切,觀點來自於幾十年的長居觀察。不但讓住過矽谷的我頗有共鳴,更得以藉由他的視角,更深入了解落腳於矽谷的無奈與滄桑。   矽谷的多元令人謙卑,也是在這樣不賣弄不誇張的謙遜之下,鱸魚以不矯情的方式揭露了矽谷的真面目。矽谷的生活並不完美更不輝煌,《異類矽谷》那些惱人、繁瑣、細膩的小故事拼湊出來的面向除了貼近真實,也更加觸動人心。──Dr. Phoebe∣《換日線》專欄作家  

吸血鬼BL的美麗與哀愁──日本漫畫《波族傳奇》的「無分者」分析

為了解決威剛科技地址的問題,作者温淑秋 這樣論述:

BL(Boy’s Love,又稱「耽美」)是1970年代日本「花之24年組」的少女漫畫家基於對少女漫畫中陳舊老腐的故事情節與僵化刻板的女性形象的不滿,改採以「少年」作為主角的創作文本,其中少女漫畫家們試圖透過BL傳達長期被忽略的女性見解。 因此本研究選擇開創BL漫畫寫作的經典著作—《波族傳奇》為文本,採用Chatman的敘事理論,針對《波族傳奇》的場景、情節、角色三部分來檢視文本,探討《波族傳奇》在性別形象、攻受關係、女性角色的設定上不同於一般BL相關研究之處,經本研究發現,文本中不僅某部分反映真實世界同志的寫照,更隱含酷兒的隱喻,攻受打破二元對立刻板角色設定,並翻轉性別、階級

、權力的定律,更積極打造多元有深度的女性角色。並以Rancière的「無分者」概念探討吸血鬼BL在異性戀霸權社會之處境,經本研究發現,吸血鬼BL乃是身處「內圈」,卻被排斥的「無分者」,面對主流社會與沉默大眾的雙重打壓,只能選擇低調、隱忍,甚至是隨波逐流的生活。

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上下冊不分售)

為了解決威剛科技地址的問題,作者李崇建 這樣論述:

沒有人想沉淪,再乖張的孩子、再難搞的大人, 心裡仍渴望愛、渴望接納與有價值…… ▍李崇建首次深度剖析個人成長歷程+對話實例 ▍   ▍在薩提爾中,當一個人能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也就是擁有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時,就能活出幸福感。   但當以下情形發生,   媽媽好難搞……   少年坐在三樓陽台,只要雙腳再往前一點,就會結束生命……   在外地讀高中的青少年,四個月沒回家,且音訊全無……   面對晚歸又愛打線上遊戲的老公,太太憤怒不己……   與媽媽鬧翻,離家出走的少女夜裡打電話給崇建……   拒學的14歲男孩,把自己鎖在房裡,一被叫喚,孩子就回:「滾!」   該如何喚

回「渴望」?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想活出幸福感,但該怎麼做?   ▍關於活出生命的幸福與意義,最能助人也自助的一本書。     鑽研薩提爾模式超過二十年的李崇建,在本書更深、也更廣地討論冰山理論中的「渴望」層次。上冊中,主要以其個人生命故事深入探討童年時母親離家對自身的影響,幫助讀者探索內在、連結渴望;下冊則以其過往在工作坊、晤談中的對話作為實例,詳加解說如何應用冰山理論,助人連結渴望。   我們那麼容易惱怒,且受制於冰山上層的行為,卻忽略了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渴求著愛、自由、接納、價值與意義,而那正是可以讓我們活出幸福與意義,並不斷成長的人生關鍵密碼。   ▍當你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

,如何自助?   已長大成人的你,可能心裡仍住著一個童年哭泣的孩子。你需要去探索童年時內在的冰山,去「體驗」當年的傷心、痛苦或憤怒,並將情緒釋放。也請別苛責自己,以往你隔絕情緒,僅是你的生存策略。但隔絕了傷心、痛苦或憤怒,你也將愛、喜悅與幸福阻絕在外,而此刻,你可以將自己縫補回來。   ▍當他人無法與自己的「渴望」連結,你如何助人?   你可以以好奇關心對方,藉由對話,傾聽並理解,向對方表達欣賞與愛,也讓對方覺得被接納與有價值。但你的表達沒有目的,更不是為了期待對方聽話或改變。你關心與疼惜的是眼前對愛深深匱乏的人。當對方的內在開始流動,體驗了價值與愛,你們彼此連結,對方也會獲得更多生命力。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動人專文分享 本書特色   ◎李崇建接觸薩提爾超過20年,薩提爾改變了他,也改變了他和家人的關係,他因此持續推廣薩提爾,期待更多人受益,此書是他多年推廣薩提爾的集大成。   ◎特別收錄18位「薩提爾學習者」跨領域的專文分享,那是學習薩提爾的學員們來自心底深處的感受,多篇令人感動不已。   例子一:   在那樣的一個時刻,除了我媽的聲音,周遭如此的寧靜,我的內在也出奇寧靜。在這份寧靜中,我看見一個念頭:眼前的這個女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愛我的人了。   若是她不愛我,不會始終如此嘮叨。在說了數百次之後,她仍從未放棄。   即使我一次又一次,以行動告

訴她,我永遠不會是「她期待的那個樣子」,她仍從未放棄,想要我成為她心目中的樣子。   在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有能力拒絕她,也有能力去愛「這樣的她」。我不需要跟從前一樣,用發脾氣的方式,去表達我自己。如果我已經明白了,並且接觸了自己的力量,我便不用對她生氣。我也可以讓她知道,我心裡的所思所想。   例子二:   若是早個幾年,我肯定破口大吼:「哭什麼哭?不會就要多練習,有什麼好哭的?」   這幾年,我學習了薩提爾模式,但是持續的學習,並未讓我變成一個不生氣的人,但是累積的覺察力,讓我在情緒升起時,還有念頭出現時,我能馬上辨認出來,不再被無意識掌控我。   看著孩子的眼淚,看著自己的情緒,一些

畫面在腦海浮現:一個無助的男孩,因為成績很糟糕,好多人對他指責,將生氣發洩在他身上,那些人是父親、母親,還有他的老師。   「你有沒有在認真啊?」「花錢讓你去補習,你考這是什麼成績?」「你會不會想啊?」「你沒希望了!」……   大量指責的話語,好多冷漠、鄙視的神情,對著無助的男孩。   那個無助的男孩,正是小時候的我。 名人推薦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__專文作序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腦闆 李昆霖(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林辰唏(演員)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溫美玉(溫

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蔡淇華(作家、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澤爸 魏瑋志(親職教育講師)   __33位「薩提爾見證者」好評推薦 各方好評   ◎畢柳鶯(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退休教授)   本書引用了許多對話的例子,來解釋如何用對話探索自己以及他人內在的期待與渴望,進而改善冰山水面上外顯的人際問題與衝突,並且穿插著理論與說明,幫助讀者了解其運用的脈絡。鄭重地向您推薦這本探索自己的內在、改善人際關係,進而增進全家人身心靈健康的寶典。   ◎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普林思頓中小學教學總監)   此書之可貴,就在於崇建把幾十個工作坊、幾千個晤談案例的精華,再加上自己生命經驗的

例證,以冰山為主體,詳加解說「渴望與自我」,非常深刻且精采。   ◎丁敘辰(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從小確診過動症的我,與它對抗二十多年,一直到接觸崇建老師之後,才從薩提爾與冰山脈絡,接納自己與愛自己,看到過動症所帶給我的天賦。從老師的書中可以學習到如何與孩子建立連結,同時從文字中也療癒了曾經也是孩子的自己,十分推薦崇建老師的書!   ◎方華玲(Shirley Fan)(溫哥華Major Space創辦人)   了解自己,從進入冰山開始。接觸冰山理論,源於想知道「我是誰?」。對於我來說,水面部分的冰山好理解,但水下面的冰山太複雜,我學得雲裡霧裡的,不得要領。直到我看了阿建老師的《薩提爾的

對話練習》,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示範,讓我撥開雲霧,茅塞頓開。阿建老師的新書《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相信會讓渴望幸福的人夢想成真。   ◎田園(新加坡三度成長對話帶領者、新加坡前教育部華文教師)   看崇建老師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幸福的奧義》,我想起參與老師的工作坊時,自己的頓悟和豁然開朗,如一股清涼的風,穿透自己的身體,領悟了對話的方向。   我曾在新加坡工作坊問崇建老師:「我怎麼知道我的對話是完整的?」崇建老師說:「當對話連接到對方的渴望,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冰山對話。」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讓對話推向完整,更仔細、更清晰地解釋與呈現。   ◎任珊(大山)(重慶和悅小屋家

庭教育與心理諮詢中心負責人)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吳麗華(Linda)[美國PCE(Parents and Children Education Club)副會長]   我來自紐約,有兩個孩子。老大有亞斯伯格症,內向而敏感,不善交流。之前學過不少子女教育的書,但是一直就是在他外面打轉,走不進他的心。   接觸崇建老師的課以後,慢慢看到孩子孤僻怪誕的行為下面,是一顆豐富而敏感的心。雖然無法很快走近,我開始模仿崇

建老師給孩子寫信,至今已近一年。信中表達我們對他的關懷與愛;他和我們一起做各種飯菜,我們多麼開心;他教我們玩遊戲,不嫌棄我們的笨拙,多麼有耐心;他去參加為窮人做飯的活動,早上六點就起來煎餃子,多麼有愛心。慢慢地,孩子愈來愈敞開。這也讓我深深看到連結渴望之後,生命慢慢綻放的力量。   ◎肖琳(南加大神經科學系博士、多倫多大學生物系行政助理、加拿大經典文化教育基金會理事)   認識崇建老師,是在TED上的演講,後來上崇建老師的線上課,理解幸福圓滿的狀態,即是連結渴望層次,感受宇宙萬物渾然一體,充滿源源不竭愛的能量,以及生命力的狀態。本書就是專門講渴望層次,相信可以幫助人,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各

種關係的連結。   ◎李境展(新加坡商鈦坦科技總經理)   我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中,對「以人為本」真正有了深刻的體驗與理解。老師在人的內在冰山與歷程中,好奇的對話令人讚嘆!本書則聚焦於冰山之渴望,更深入而細膩地,帶領我們更好地獲得幸福感,並能自助助人。   ◎李詩琪(藝樹村人本幼兒學園園長、藝樹村生活學習空間執行長)   二○一五年開始在柔佛巴魯承辦阿建老師的「冰山工作坊」,在辦理工作坊的同時,一邊反覆聽老師分享「薩提爾」。這幾年的學習,最大的收穫就是,逐漸有了「自我覺察」的能力。情緒出現時,若有一分「覺察」,就能更好地將自己的心安頓好,再繼續處理事情,讓我在教養和教育工作的路上,能和孩子

有更好的連結,也更懂得如何陪伴成長中的孩子。   這本書除了覺察,也深化了人的渴望連結,對於遠在柔佛巴魯的朋友們來說,這像是一個「充電飽」(行動電源),大家像是充飽了電力,帶著老師給予的溫暖、能量和愛,繼續向前行!   ◎李昆霖(腦闆)(佐見啦生技公司董事長)   因為資訊透明流通,現在的時代,當父母不容易。一個不小心用了說教的方式,就會讓小孩躲在網路社群中跟同溫層取暖,以逃避父母。   我們都會用舊有父母的教育方式,來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因為那是我們從小到大成長的模式,是我們唯一可以學習的借鏡。我很幸運接觸了李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讓我發現,原來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有新的可能。   我媽從小教我

的是,在學校如果被欺負、被打了,就一定要打回去,而且絕對不能打輸,打輸了就不准回家。於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被灌輸不准認輸的思想,如果要打架就一定要打贏。這樣雖能培養起所謂社會讚賞的「堅毅」的美德,但同時也讓我心中底層充滿了憎恨易怒的習性,日後要花很多心力才能淨化這股暴戾之氣。   如今,我成了父親,希望能用更有愛的方式教育我的小孩,去克服在學校被霸凌的困境。從崇建老師身上我真的學到了許多,這本書有大量的對話範例讓我看了拍案叫好,我都有應用在跟兒女的對話,也因此跟孩子們的感情更好了。甚至,因為崇建老師的影響,讓我反思在親子關係中是否能做得更好,於是我在去年底停止工作四十天,也讓兒子停課四十天,我

們父子二人展開了四十天徒步環島之旅。那真是一趟永生難忘的父子之旅,我讓兒子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讓他覺得自己是值得被愛、是有價值的。他回到學校後,功課突飛猛進,專注力變好,變得對自己更有自信,真是不可思議的轉變。   就像崇建老師在書中說的,自我價值被肯定後,只要他想要,自然會取得成功。我很慶幸自己因為受到崇建老師的影響,提醒自己專注活在當下、跟孩子們連結,讓我的孩子們可以有一個被愛的童年,讓他們能在日後好好地成長為可以自我肯定的大人。   這世界不缺乏道理,也不缺乏知識,而是缺乏如何跟自己連結的方法。要先學會了解自己的冰山,先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好他人。這是一本教你如何關懷人,讓人變得更好的書

,我從中獲益良多,希望你也可以。   ◎沈邵蘭(六月初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經由崇建習得薩提爾六年,影響最深為覺察,以及一致性的溝通。人與人的情緒往往各自闡述,無法交流底層的渴望,導致心靈受苦。若不能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便容易產生溝通障礙。若能透過薩提爾體會美好的情感交流,更能展現真實的自己,便能得到幸福。   ◎林敏祺(馬來西亞薩提爾全人發展協會主席暨全體同仁)   阿建老師於二○一五年第一次來馬來西亞的薩提爾協會帶課,一直到今天,帶給我們最大的感動,是他活出愛人愛己的渴望。老師以一致性的溝通啟動我們對自己的覺知,連結彼此愛的能量,為全馬各地在親子教養與自我成長道路上的人們,點燃

了一盞導航燈。   ◎林瓊蘭(馬來西亞耕讀軒創辦人)   崇建曾為耕讀軒開幕,進行耕讀軒第一場演講,那是特別的經驗。崇建來馬來西亞時摔斷腿,我未能及時接到來電,他忍著劇痛上飛機赴約,完成一星期的行程。回想當時整個過程,講台上他談笑風生,看不出大腿骨裂了。許多參與的學員,不但對崇建老師好奇,也對他推廣的薩提爾模式好奇:是什麼能為人帶來這麼大的生命力?我想,崇建已將薩提爾模式內化至生命深處。這書談的是內在渴望,相信會帶給很多人啟發,並且受用無窮。   ◎林裕丞(台灣敏捷協會創會理事長、《敏捷管理生存指南》作者)   不把情緒帶入工作,是專業的表現。   這是我多年前的信念,彷彿專業就要像是理智

的機器人。數年前我遇到了敏捷管理,才開始接納情緒的存在,但遇到激烈的哭泣和暴怒時,我除了靜靜地陪伴,沒有其他的辦法。   有幸參與阿建老師的工作坊,學習到可以用好奇提問、切入感受、探索冰山等等的方法,讓情緒能量得以流動,也讓我自己在工作上感覺更像一個完整的人,不再是冷冰冰的機器。閱讀《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就像是重溫工作坊中溫暖的體驗,我特別喜歡「經由表達,連結彼此的渴望」一章中的對話案例,阿建老師不但完整地列出對話內容,也說明當時的心路歷程,值得慢慢品味。推薦《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給所有充滿愛、感受愛、帶來愛給周遭的朋友。   ◎林學晴(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前台中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  

 法律人給人愛講道理的印象,超理智的應對看似能解決事情,卻往往忽略他人、忽略自己,最後流於在情境中爭辯說理。因緣際會跟著崇建老師學習對話與溝通,看見人的行為在冰山深層的脈絡,透過調整應對姿態的對話模式,連結了自己的內在,也連結了他人的價值與渴望,讓我在工作上因為豐富的眼光而靠近了年輕徬徨的非行少年,與家人的關係也因為一致性的表達而變得更和諧無礙。   本書集結了助人成長與幸福的關鍵,以及許多學習者的轉變,邀請您與我一起看見。   ◎林志明(福智義工)   學習薩提爾的冰山對話,原是想找尋心理學與佛法相通的助人之處。參加阿建老師工作坊,卻驚豔於他自在的心,助人探索內在的渴望。阿建老師將實務經驗

與他的深刻體會寫成書,帶領讀者透過表達連結自我,實屬珍貴與難得,值得反覆閱讀,細細體會。   ◎林辰唏(仔仔)(演員、藝術家)   在學習行走冰山時,我體驗到「渴望」,就像是清澈透明的湖泊,充滿愛與自由,溫暖接納。湖泊反射出的天空、星辰、月光,像是豐盈的感受,蘊涵著不同層次的力量及更多可能。在抵達渴望之前經歷的種種,我們是否願意看見其中的禮物?一起搭上這艘船,跟著阿建船長一起出發吧!每一個面貌中的我們,都是真實且美好的。無限地祝福阿建以及讀者自由、喜悅。   ◎林宜臻(Roxy)(「薩提爾生命滋養」發起人)   原來「正向好奇」不需要答案,答案根本不是重點。「正向好奇」會讓對話者停頓,得到

間隙專注自己與辨識自己,貼近而深刻地感受底蘊的生命之流。連結渴望的瞬間,注入了高能量的意識,幸福感就這樣豐盈而通透。   ◎阿禧(See)(IAM個案執行師)   中立臨在,全然傾聽與接納,只是如此,便能創造出療癒的空間。所謂療癒,是協助人們認識自己,看見內在無意識的結構,透過自我接納連結生命力,體現內在和諧與愛的本質。這是崇建與他極力推廣的冰山,因他,我清晰地看見生命可以全然自由。   ◎洪芬郁(Candy)(雨果幼兒園負責人)   「Candy老師,你一定是一個生活幸福的人,才有那麼大的愛心,去照顧別人家的孩子!」Leo的奶奶如是說。   「是這樣嗎?我幸福嗎?」從小,身為家中五個小孩

中的第三個女兒,總以為自己的出生,是為了下面的弟弟、是多餘的,才會造成家裡的負擔。   雖然爸爸媽媽都說:「五根手指頭,咬哪一根,都疼!」但看著父母為撫養五個兄弟姊妹,從早忙到半夜,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我就自我期許:「一定要努力用功,證明給別人看:女生也能光耀門楣的。」   二○一九年的十月,崇建老師在工作坊上,帶大家一起冥想「父親」。正值七月底剛失去父親,我不覺淚流滿面。坐在爸爸的腳踏車後座,吃著剛從蒜頭糖廠買來的紅豆冰棒;爸爸因為擔心我洗澡摔倒,而出現在門禁森嚴的大一新生宿舍門口的笑容;潔癖的爸爸發現我偷偷讓狗狗睡在被窩裡禦寒時的微笑……一幕幕的畫面滑過淚濕的眼簾,那一刻,我驚覺:「天啊

!我是被愛的,我是父母的寶貝,我不是多餘的!」頓時覺得沉重的肩膀,輕了。   崇建老師說,渴望層次以下,每個人都一樣,想要被愛、被接納,感受到價值與自由;面臨挫折時,可以調動「愛」的資源。原來,外表堅強的我可以獨立面對種種的挑戰,支撐自己的,即是從小父母給予的愛與接納。無關家境的「富」與「貧」,我是幸福的!   所以,大人必須幫孩子從小建立「愛」的資源。是天性也是本然,孩子是被動的、沒有選擇權的,一切操之在大人的手中。而這些大人,除了爸爸、媽媽、兄弟姊妹,還有「老師」。特別是孩子們學涯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幼兒園老師。身為幼兒園的負責人,除了當初的「父母心」、「愛小孩」之外,更要協助老師們連結自己

的渴望、安定內在,才能有穩定的熱情去愛小孩,建立孩子渴望層次的資源。   ◎秦戈(浙江金華「李崇建對話與自我覺察」社團帶領者)   崇建老師對我的生命、我的家庭影響巨大。影響我的對話與成為一個人。   薩提爾女士說:「善良和真誠一致,先於一切治療方法。」   薩提爾的對話,有深刻的魅力,崇建老師的對話亦如此。親見崇建老師對話的夥伴,都會驚豔於他的對話,如庖丁解牛般的深刻、順遂,而感到意猶未盡。這應是對話者如本書所呈現:連結了自己的渴望,進而連結了他人的渴望。   ◎徐承庚(NLP訓練師暨沐洋心理學院創辦人)   鮮少人知道NLP(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原形是從薩提爾模式發展出來的,在阿建老師的

工作坊及書籍裡,承庚在教學及親子教養上,都獲得莫大的幫助。阿建老師的這本書,讓冰山深處撥雲見日,更讓世人容易明瞭。   ◎曹敬唯(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心理健康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西安家和愛心理諮詢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   二○一二年偶遇《給長耳兔的36封信》,翻山越嶺終於找到崇建。崇建在西安舉辦多場大型講座與對話課程,尤其在全球薩提爾大會的精采演講,為眾人留下了深刻、睿智、實用的印象。如今出版《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一書,照亮溝通與教養的管道,我想把這本書送給我認識的每一個人。   ◎陳郁菁(Kate Chen)(美國舞象基金會課程組組長、薩提爾模式個人成長與親職教育助人工作者)   閱讀本書和青

少年的對話,我彷彿看到當年的自己,有很多的觸動。我曾在成長的路上迷失方向,曾經多麼渴望有一個人,能夠了解我、接納我。閱讀這本書,我再一次陪伴當年的我。透過探索內在的冰山,我慢慢和自己靠近,愈能接納也欣賞多樣貌的自己。   推薦所有愛孩子的父母,以及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讓我們療癒自己的同時,也為孩子給出理解、接納與愛,如同在黑夜迷途點亮一盞暖燈。   ◎陳盈君(諮商心理師、左西人文空間創辦人)   與自我連結、與渴望連結,是心理助人工作中最關切的,更是對話過程中的重要核心。我們一輩子都在尋找一個途徑,而與自己連結的方式,不是向外尋找,而是內在探尋。走入自己的冰山底層,在渴望層次進行工作,感受到自

我價值、被接納,與愛連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有生命力的、擁有選擇的自由。阿建老師的文字溫暖又深刻地感動我,每一個問話,都再次帶領我的心流動著,回到與自己連結之境!   ◎陳嘉珍(賽斯基金會教育長)   愛自己、連結渴望,是多麼深刻的內心狀態。經歷重重考驗後的人生,我最渴望連結的是:單純的愛。卸載多餘成分,當下即是的直觀體驗。拜讀阿建老師這本冰山實踐的新書,心中共鳴不已的就是他面對案例時所震盪出來的,單純的愛的能量,讓我們得以進入內在,療癒彼此。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   有人說,心理晤談像是帶著一個問題去找助人者,卻帶著更多問題回來。我很同意。對話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而是透過

一個又一個深刻的提問,引領對方覺察與連結自我,問題自然就不是問題。每回讀阿建老師的作品,都能引發我深刻的反思,字裡行間似有一種包容一切的力量,令人多打開自己一些,多接納自己一點。閱讀這本新作亦然,除了對冰山各層次有更多的理解,同時,更看見連結渴望時所帶來的生命力量。   ◎楊惠如(台東寶桑國中教師)   認識崇建已經十個年頭,猶記那是個陽光耀眼的午後,崇建與被稱為四大天王的學生談話,讓我有個機會,重新看待這群學生。平時老是闖禍、不受教的孩子,與崇建展開一場精采的對話,我才發現:孩子們調皮的背後,充滿了觀察力與創造力。   兩年後,其中一個孩子還是中輟了。當孩子回到班上卻無法跟上進度,我請他去

書櫃找本書看,孩子挑了《給長耳兔的36封信》,我問孩子怎麼會挑選這本書呢?孩子才告訴我,崇建要了他們的地址,一人送了他們一本書。這讓我體驗到:在孩子們的心中落下一顆美好的種子,總會有發芽的一天。   時至今日,因為學習,讓我面對生命痛苦的孩子時,有機會用全然不同的眼光看待他們,深深感受這些孩子的不容易;孩子犯錯時,也可以更穩定地接納。崇建的新書,將冰山的層次梳理得更加清晰,案例可以在練習時,提供模擬參考,從自助到助人,都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更熟練地在冰山層次中悠遊。   ◎溫美玉(溫老師備課Party創始人)   崇建全身心投入學習薩提爾,擁有了自己說了算的人生。他不斷透過各種形式引領個體尋找

生命,故事生動精采亦迷人。怎麼讓薩提爾流動的問答、姿態、口吻、話語等,在日常中也能具體可行?崇建的《李崇建談冰山之渴望》縮短了學習的距離,讓真實自我的淬鍊更在眼前。   ◎劉惠慈(新社國小志工媽媽)   在崇建老師這本書中,創造幸福與助人成長的實例操作,每一個步驟,脈絡清晰且清楚明瞭,透過探索做出改變,進而表達連結的渴望,讓愛流動。此刻的我心中充滿感激,一再翻閱,與愛同行,攜手陪伴孩子向前邁進。   ◎蔡淇華(作家、台中市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   用「愛」來「報復」創傷   我一直知道崇建是有故事的人,但看完這本書後,才知道他有那麼「創傷」等級的故事。崇建用一篇篇跌宕的生命故事,帶我們走一

趟薩提爾冰山之旅;再用一則則驚心動魄的網路成癮、親子情結、師生衝突等案例,帶我們進入冰山成長歷程圖。他帶領我們從害怕、恐慌的「感受層次」,走到思考的「觀點層次」,最後走到冰山底層的「渴望層次」與「自我層次」。   崇建很會說故事,故事的核心是人;人的核心,是渴望的連結。而連結的核心,是愛。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是崇建所有薩提爾書中,故事性最高,也最好看的一本。讀完這本書,我們真的能慢慢學會用「愛」,來「報復」所有的創傷。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開啟我探索冰山之旅的那三天,永生難忘。   還記得是在崇建老師的工作坊,他邀請我上台,問了我一句:「你覺得老婆愛你嗎?」我想了想,肯定

地說:「她是愛我的。」崇建老師又問:「她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認為她是愛你的呢?」我說:「在我生日的時候,老婆與我的孩子們一同準備了禮物。」在講述的過程中,崇建老師問著細節,也核對我的感受,不自覺地,我的眼眶泛紅了。   崇建老師覺察到了我的淚水,一陣停頓之後,帶著溫柔的聲線問道:「瑋志,你的眼淚是什麼?」我哽咽地說:「似乎有點忘了,我真的好愛好愛我的老婆。」   原來,崇建老師在帶領著我,體驗愛的過程。   回到家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老婆一個深深的擁抱。之後的幾天,老婆覺得我不一樣了,更懂得表達愛,夫妻的連結更加緊密了,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周而復始的生活中,一天過著一天,而忽略掉「關愛、價

值、理解、接納」才是我們內在的能量來源。   在如同當頭棒喝的點醒後,我也開始了自我對話,探索自己與家人的冰山,試著連結到彼此的渴望。這段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內心非常平靜,就像是此書中所寫的「幸福感」。   謝謝崇建老師,帶領我認識了冰山。   ◎羅鈞鴻(小虎)(知名講師、聲音教練)   人的內在力量,存在於「連結」裡,不僅是人與人的連結,也在於與自己的連結。我在阿建老師的文字中學到:開口表達,是為了與他人連結,而停頓,則是與自己連結。希望閱讀本書的你,也能透過表達,更好地「成為自己」。   ◎羅怡君(親職溝通作家與講師)   崇建老師彷彿是時空旅者的嚮導,帶領每個人體驗屬於自己的冰山之旅;

除了開路,也溫柔提醒旅者別掉入假性接納的陷阱,唯有誠實回溯才能體驗澄澈美好。這套書展現崇建老師穿梭冰山上下的各種路徑,我們能跟著崇建老師在不同情境、不同議題中學會連結渴望,冰山就是我們安定自己的修練場。

絕處逢生者生命歷程與意義覺察之自我敘說研究

為了解決威剛科技地址的問題,作者徐馨嬨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以第三人稱「絕處逢生者」(即是我、研究者、論文著作者、閱讀者,後文故事以I代稱)的視角,回顧成長經驗與生命故事為內容,對人與物的生命故事歷程的分析,以生命故事過程對絕處逢生者的影響為主軸。於質性研究以意義理論之自我敘說相關研究,覺察絕處逢生者所經歷實境的生命歷程,增進了「生命意義」的脈絡。試圖呈現研究者參與絕處逢生者生命事件故事時,做整合並反思生命歷程之改變,澄清盲點並挑戰扭曲。協助絕處逢生者不陷入相同困境,提升生活適應功能,實現「絕處逢生者生命故事歷程與意義覺察之自我敘說研究」。歸納研究之總結如下:首先,絕處逢生者生命故事歷經家庭變故、父母先後離世、國外機場荷槍驚嚇,負

笈與國外人生旅途之拓展;返國後,發生了致命車禍事件、與學習障礙學生的研究與扮演事件,而處在生命的威脅、恐懼、失落、否定、內縮等諸多負荷情緒產生。其次,絕處逢生者面臨療傷、疏離人群、封閉度日、停止學習、失去歸屬感而困苦生活,歷經無從得知如何擺脫困境之苦痛。再次,絕處逢生者以志工服務他人,運用救贖故事(好的救贖不好的)來超越自己(如關懷弱勢族群、客語教育研究),並通過不斷學習與努力工作來獲得歸屬感,經歷生命事件幫助自己及他人。復次,承認自身與生命的不完美,並勇於重新尋求生命的意義, 並承擔生命責任與抱負的挑戰;反思和整合自己、人與物之間的關係,透過理解生命意義與人際交往在脫離事件歷程的智慧,勇敢地

在生命障礙中將生命的缺失,融入自己的新生活資源中,才能平息事件帶來的情緒。又次,重新(心)說故事:不再自責自己並擺脫痛苦;以愛與善的奉獻、為「他人服務」、為生命意義服務;培養一個自發、互動、共好的終生學習者。綜合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足可供他人藉鑑之啟示:(一)因事件改變了生命,必須願意承擔起採取行動的責任與動力。(二)必須傾聽內心真實的聲音,勇敢面對事件的事實並接受自己。(三)從一個單一角度(探討自己、他人、環境等疑問)以更多元方式突破界限。(四)必須接受並理解自己的創傷,與掌握生命事件的療癒歷程。(五)具更大耐心與信心,提高對自己與事件的敏銳性,並創造新的故事發展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