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市多黑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好市多黑莓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瑪莎史都華「瑪莎史都華生活」編輯群寫的 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 和茱麗葉.包威爾的 3300萬人的聊天室:如何利用社群網站創造十倍、百倍業績?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如何 和遠流所出版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好市多黑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

為了解決好市多黑莓的問題,作者瑪莎史都華「瑪莎史都華生活」編輯群 這樣論述:

最懂得優雅從容過生活的全美第一主婦 瑪莎史都華 首度授權中文版食譜! 120道食譜每天翻新,一鍋搞定健康美味, 讓家庭煮婦成為輕鬆上菜的優雅貴婦!   我的單鍋菜餚,運用新鮮有趣,又隨處可得的食材,   聰明的創造出不同的味道與口感。   食譜中需用到六種鍋具,製作出的菜餚各有特色。   我希望你「物盡其用」,每一天創造出個人的美味傑作! ----瑪莎史都華   〔獨創!〕六大鍋具X六種主題X四大變化,美味即刻上桌!   利用鍋具的不同特性,保留食材的美味、色澤與香氣,好做好善後!   蔬菜 + 蛋白質 + 澱粉=1鍋煮好滿足的1餐!   劃時代的優雅單鍋料理,最適合忙碌但又

想親手下廚煮好料的你!   ◆    想吃點燉肉嗎?今天拿出荷蘭鍋吧!   耐操又不沾黏的荷蘭鍋,是烹調慢燉料理的利器。能維持高溫燉煮,低溫烹調也不怕導熱不均。美味秘訣就是先煎後燉,耐心等待,一鍋美食就能上桌。推薦料理如:番茄燉雞、紅椒燉牛肉、紐奧良燉菜等。   ◆    想吃點拌炒的蔬菜和蛋?今天拿出煎鍋與炒鍋吧!   煎鍋與炒鍋是萬能鍋具,拌炒、慢烤、焗烤料理都能做,導熱均勻又徹底。快炒爆香替湯汁增加豐富的味道,一體成型直接送入烤箱更是方便。推薦料理如:洋菇烘蛋、西班牙焗飯等。   ◆    想把硬硬的食材弄得軟爛好入口?今天拿出慢鍋吧!   工作再忙碌也不怕沒時間燉肉,只要一個慢鍋

就能將口感偏硬的食材變柔軟。一鍵到底的魔法,最方便又最安心。推薦料理如:馬鈴薯燉羊筋、鹽醃牛肉佐高麗菜等。   ◆    想吃點酥脆又鮮嫩多汁的東西?今天拿出烤盤吧!   想要省時間,就是利用烤盤同時料理主菜與配菜!烤盤可以推疊多層次的食材,而且不必過度調味,就能烹調出富含酥脆外殼與多汁內餡的佳餚。推薦料理如:奶油香料烤雞、鑲烤番茄等。   ◆    沒什麼時間,也想喝點湯?今天拿出壓力鍋吧!   壓力鍋利用高壓升高溫度,讓食材只需平時三分之一的時間就能完全煮透。費時料理從此迅速上桌,忙碌人生也將因壓力鍋而變得更愜意!推薦料理如:義式燉飯、豬肉玉米燉粥等。   ◆    想吃點有鹹醬汁的

食物呢!今天拿出長柄燉鍋吧!   容量剛好的長柄燉鍋,導熱快又受熱均勻,適合烹調帶點湯汁的料理,也是煮醬汁與湯品料理最好的幫手。加上鍋蓋更能節省許多瓦斯。推薦料理如:一鍋煮義大利麵、切達濃湯、雞湯等。   ◆    當然,才不會忘記飯後甜點呢!   「零麻煩又美味」的甜點為一餐劃下完美的句點!如:煎鍋水果蛋糕等。     美味推薦   松露玫瑰 (食譜書作者及譯者)   加賀美智久 Tomo (名模主廚)   Colin (男人廚房1+1部落格格主)   Joanna (知名美女主廚)   Liz 高琹雯 (美食作家)   Soac索艾克 (電視節目主廚) 專文推薦   忙/懶煮婦如我

,單鍋料理始終是咱家餐桌主力,是我在緊湊工作之餘還能兼顧廚事的不二法門。此書無疑提供我更豐富多樣的揮灑靈感與素材,已經迫不及待想馬上一一嘗試了!—葉怡蘭(飲食旅遊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相信很多讀者跟我一樣擁有不少鍋具,但爐台上始終就是那兩只鍋子在使用,其他卻束之高閣,其中不乏有因網路熱推而購買、或者出國旅遊扛回來的好鍋,但卻不知適用在什麼料理上,「單鍋料理」是本讓我們的鍋子適得其所的好書,甚至是我所推崇的「一鍋到底」卻又不失美味的分次入鍋料理做法,推薦給大家!—Winnie 范麗雯(《免換鍋!一鍋到底》作者、義大利料理研究家)   忙到沒時間開伙嗎?忙碌主婦最需

要的「單鍋料理」,看瑪莎史都華一鍋搞定一餐!六種鍋具,有菜有肉、燉飯、熱湯;方便省時的懶人甜點也能一次學會!—多多開伙(76萬粉絲按讚的廚藝社群網站)   瑪莎史都華是我從小到大都崇拜的廚房女神也是啟蒙老師!身為瑪莎的忠實信仰者,她啟發了我很多廚藝上的創作靈感,並影響著我堅持追求生活品味的美感。這本食譜教你如何運用家中的鍋具,只要一鍋就能輕鬆快速搞定一餐,還有多種烹調方式的變化,食譜的做法簡單且快速美味,還有那一張張美麗的照片,絕對是廚房中必備的廚藝聖經。—謝凱婷(矽谷美味人妻) 作者簡介 瑪莎史都華(Martha Stewart)   擁有一頭美麗金髮與可掬的笑容,在美國是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的超級家居天后,號稱「全美第一主婦」。曾出版多部作品,曾立下新書本本暢銷不敗的紀錄,是美國出版界的傳奇人物。在報章雜誌與電視媒體上示範料理、手工藝、居家擺設總是既從容不迫又優雅萬分,深受美國民眾喜愛,是優雅與美好生活的代名詞。美國人甚至常用:「你非常『瑪莎』!」,來誇讚擅長理家的女性。   出身波蘭移民貧窮工人家庭的瑪莎史都華,10歲起就曾替許多紐約洋基隊的球員擔任保母、協助策劃生日派對。更靠著姣好的外型與一頭亮麗的金髮,從15歲起開始擔任香奈兒的時尚模特兒,陸續出現在電視廣告與報章雜誌中。原本預計就讀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化學的她,後來轉修藝術與歐洲史,還在大學遇見了就讀耶魯大學法學院

的安德魯史都華,兩人熱戀後於20歲結婚。瑪莎從此嫁入豪門。   原以為自此麻雀變鳳凰的瑪莎,走入婚姻生活後才發現這個豪門僅是虛假的外殼,夫家的財務狀況完全是一團糟。於是豪門夢醒的她,決心要靠自己,不再倚賴男人。也從此刻開始,瑪莎正式成為工作狂,每天開著燈只睡四小時,以便一醒就能馬上工作。   瑪莎做過短暫的股市營業員與房屋仲介,但得自母親真傳的烹飪、縫紉、居家設計,才是她最有興趣的工作。於是她開始閱讀大量書籍、收集資訊。創業初期更成功在勞夫羅倫(Ralph Lauren)服飾店裡設櫃販售小點心。大受歡迎的結果,讓瑪莎對自己的手藝信心大增,進一步展開她的外燴事業。   在丈夫主辦的一場新書

發表晚宴中,瑪莎負責的外燴餐點讓皇冠出版集團總裁艾倫米肯驚為天人、讚賞不已,隨即力排眾議,邀請當時仍為素人的瑪莎史都華出版食譜書《情趣生活》(Entertaining),詳實紀錄當天晚宴中所有佳肴的作法。一出版立即引起轟動,創下銷售佳績。這本書成為瑪莎與出版界連結的契機,也展開了她本本作品暢銷不敗的紀錄。陸續出版的書籍,內容從烹飪、居家設計、婚禮規劃到佳節擺飾等等,無所不包。瑪莎同時也為各大報章媒體撰寫各式專欄,現身於各大電視節目中,分享美好居家生活的各種主題。目前已出版75本熱賣書籍的瑪莎仍創作不懈,持續推出新作品。   1990年,瑪莎創立了《瑪莎史都華生活雜誌》(Martha Stew

art Living),並擁有創刊當年發行25萬本的傲人紀錄,12年後,閱讀族群大增,創下每期銷售2百萬本的驚人成績,更同時擁有在全美播放同名電視節目。瑪莎婚後位於西港(Westport)的第一間房子,更成為雜誌與節目中的居家典範。隨著大量的媒體曝光,瑪莎成為廣大美國家庭主婦心目中的「教主」,也登上《紐約雜誌》封面人物,獲封「美國當代女性的表率」,成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只要與瑪莎史都華合作,都能夠創造巨大的雙贏效益!如:為知名梅西百貨獨家設計2000項高檔居家產品,包含寢具、廚具、餐具等,成為該百貨史上最大的合作案;與美國知名酒廠E&J Gallo Winery合作,生產同名的

經典白酒,在六個城市迅速銷售近2萬瓶;與好市多簽約,提供專門的冷凍與生鮮食材,至今仍是暢銷商品之一;與美國最大零售通路沃瑪合作飾品販售,多次簽下複數年合約。甚至讓原本慘澹的業績平價連鎖店Kmart,在合作後獲利向上翻了好幾倍。   「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提供了女性嚮往的上流社會生活擺設、飲食等範例,傳達讀者「管理一個家,也是值得驕傲的事業,而你也辦得到」的想法,並致力於居家生活巧思和美感的培養,是美國人最信任的生活專家與大師,也讓她身後跟隨了一群以「追求生活品質與美好生活」的粉絲。   瑪莎以自己做為品牌,販售有品味的生活態度與周邊商品,成功打造了自己的事業王國,並為美國夢做了最好的

示範。曾獲得無數殊榮,包括「全世界最美的100個人」、美國《商業周刊》全球25位最佳經理人、《時代雜誌》「全美25個最具影響力人物」等。 譯者簡介 曾淯菁   畢業於法國高等商業大學(HEC)。曾擔任年代電視與中天電視台駐法國巴黎特派記者,旅居法國多年,目前住在美國。譯作:《法國媽媽的從容教養100招》。 〔荷蘭鍋〕 西式燉牛肉麵 美式鄉村風雞肉麵疙瘩 墨西哥燉豬肉佐玉米餅 西班牙雞肉燉飯 希臘風燉豆佐費塔起司與芝麻菜 一只鍋,四種風味 ‧豬肉燉根莖蔬菜 ‧豬肉燉馬鈴薯與迷迭香 ‧豬肉燉蘆荀與青豆 ‧豬肉燉茴香與橄欖 法式茴香燉雞佐朝鮮薊 酸漿燉雞 羊肉燉杏桃 歐洲防風草燉雞 焗烤

雞肉、臘腸和白腰豆 德州紅椒燉牛肉醬 西班牙燉雞 玉米培根牛奶燉雞 美國紐奧良燉菜 啤酒燉香腸與馬鈴薯 義式胡蘿蔔南瓜燉飯 水煮牛腰肉 〔煎鍋和炒鍋〕 煎豬排與熱萵苣沙拉 番加羅勒義大利扁麵 鳯梨牛肉紅咖哩 番茄鮮蝦義大利米粒麵 馬鈴薯檸檬燉雞 蘑菇起司烘蛋 火雞肉派 一只鍋,四種滿足 ‧義大利起司通心粉 ‧義大利芳提那起司通心粉佐蘑菇 ‧義大利山羊起司通心粉佐春蔬 ‧義大利高達起司培根通心粉 炒鱸魚片佐海蚌和玉米 香腸番茄烤布丁 菠菜派 青江菜爆炒雞肉 甜菜根煎蛋 香腸甘藍焗飯 西班牙焗飯 咖哩雞肉派 水煮鱈魚番茄 雞肉蘑菇 三味起司義大利千層麵 義式辣味櫛瓜烘蛋 〔慢鍋〕 摩洛哥胡

蘿蔔燉雞 手撕豬肉 鹽醃牛肉佐甘藍 辣味火雞肉醬 珍珠麥蒜頭燉雞 一只鍋,四種融和 ‧經典美式燉牛肉 ‧甘藍檸檬燉牛肉 ‧香菇薑燉牛肉 ‧番薯和梅子燉牛肉 馬鈴薯燉培根湯 馬鈴薯燉羊筋 亞洲風燉雞 利馬豆燉火雞肉 〔肉類烤盤與烘焙用烤盤〕 蘆筍馬鈴薯烤羊肉 番茄烤鱸魚 培根甘藍烤豬排 香草檸檬烤扁雞 甘藍烤鮭魚 普羅旺斯烤蔬菜 南瓜烤牛肉 一只鍋,四種酥脆 ‧奶油香料烤雞 ‧紅椒大蒜烤雞 ‧蔥薑萊姆烤雞 ‧檸檬西洋香菜烤雞 庫斯庫斯烤辣味鱈魚 南瓜洋蔥烤香腸 墨西哥風千層麵 托斯卡尼烤豬肉 鑲烤番茄 烤豬肉佐歐洲防風草和番薯 烤馬頭魚佐馬鈴薯和酸豆 起司烤雞佐番茄和橄欖 蔬菜烤肋眼牛

排 烤鮭魚佐甘藍和馬鈴薯 〔壓力鍋〕 牛小排佐胡蘿蔔薯泥 羽衣甘藍燉白腰豆湯 珍珠麥蔬菜燉牛肉 一只鍋,四種愜意 ‧義式蘆筍青豆燉飯 ‧義式香草蝦燉飯 ‧義式百里香蘑菇燉飯 ‧義式培根甘藍燉飯 簡易鷹嘴豆咖哩 愛爾蘭風黑啤酒燉牛肉 豬肉玉米粥 俄羅斯風酸奶牛肉 〔湯鍋和長柄燉鍋〕 義式蔬菜湯 藜麥雞肉溫沙拉 香菇燉利馬豆 義式海鮮燉湯 豌豆濃湯 香腸番薯燉湯 青蔬扁豆義大利麵 爐烤蛤蜊 當季鮮蔬義大利麵 一只鍋,四種溫暖 ‧經典雞湯 ‧中式雞湯 ‧哥倫比亞雞湯 ‧泰式雞湯 黑豆杏仁湯 馬鈴薯青醬螺旋麵 韓式泡菜豆腐燉雞 青醬鷹嘴豆 玉米蝦仁切達濃湯 日式味噌蕎麥麵 花菜起司扁豆湯

印度番茄豆湯 〔甜點〕 香桃奶酥 鄉村風蘋果塔 煎鍋巧克力脆片餅乾 杏仁奶酥大餅乾 覆盆子雪酪 手作咖啡冰淇淋 巧克力慕斯 熔岩巧克力杯子蛋糕 黑莓卡士達 煎鍋水果蛋糕 序 獻給臺灣讀者的信   這個世界的步調變得越來越快,雖然我們之中許多人需要在極短時間內穿梭於家庭與工作的責任之間,但再忙,我們也絕不能就此妥協,還是要攝取重要的營養,當然也要享用美味的餐點。我知道在美國,大家都煩惱沒有足夠的時間好好坐下來吃一餐,我相信臺灣的讀者們也有相同的煩惱。因此,我很高興這本書能夠在臺灣出版,為大家分憂解勞。   在《瑪莎史都華生活雜誌》中,我們找到了一些超棒的方法來為大家解決家庭工作兩頭燒的

困境-那就是單鍋料理。這本食譜書中收錄的餐點,能每天為你帶來美味、健康又簡單的料理。這種實際的料理方式,能夠讓烹調變得越來越簡單,收拾殘局也快多了。   書中的單鍋料理都經過精心設計,不僅結合多樣美味與多變口感,更利用了特別但容易取得的食材。善用六種不同鍋具,就能烹調出各具特色的料理。使用荷蘭鍋細火慢燉,能讓食材軟嫩可口;取出煎鍋大火快炒爆香,讓料理更豐富美味;想煨出好味道,長柄燉鍋是最好的選擇;烤盤不只能烤肉,加入其他食材就能輕鬆端出一道道完美融合的好菜(如蘆筍馬鈴薯烤羊肉);慢鍋則是輕鬆省事的好幫手,只要花少少時間備料再讓食材自行烹調就行了;曾流行過的壓力鍋重新回歸成為廚房新寵,加速烹調

時間又能保留食材的原始風味,簡直就是魔法。(最新推出的壓力鍋不僅價格親民,使用方法也更安全。)   大家廚房裡可能已經有這些鍋具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大家重新好好利用它們,為你自己、朋友和家人,每天創造出一道道料理佳作。 瑪莎史都華 推薦序 單鍋料理,一鍋到底   不是跟你推銷鍋具,也沒要問你買那麼多鍋子做什麼,無論你有幾個鍋,肯定少不了這一鍋——單鍋料理。   號稱「全美第一主婦」的瑪莎史都華,是美國人最信任的生活專家與大師。她提供了美國女性嚮往的上流社會生活擺設、飲食等範例,傳達讀者「管理一個家,也是值得驕傲的事業,而你也辦得到」的想法。美國人甚至以:「嗯,很好,非常瑪莎

。」(very Martha)來誇讚擅長持家的煮婦。她觀察到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飛快,層出不窮的日常瑣事都可能把煮婦帶離廚房,因此速食店外賣、微波爐食品大舉入侵我們的廚房及生活。於是她編寫了《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拯救想要擁有優質的飲食生活、卻又穿梭於職場及家庭的「煮婦」。   單鍋料理,一鍋寶   《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所收錄的食譜都是廣受歡迎的菜色,備料輕鬆、步驟簡單,成品美味又吸睛,肯定可以收服一家大小的胃。最重要的是,從頭到尾就僅要一只鍋。它讓做菜變得更簡單,收拾餐後的殘局也快多了。   如果你打電話給外賣餐廳訂餐、數十分鐘後派送員才會

來按門鈴,或者拆開微波食品包裝後,還得研讀加熱方法,試想這些折騰,你前後要花掉多少時間?你吃到的又是什麼(食物?)?   單鍋料理,一鍋飽   瑪莎史都華在書中為大家介紹六大鍋具的特性及適用菜色,無論蒸煮、拌炒、煎炸,餐餐都可搞定,當然還有美味甜點。   用荷蘭鍋做「墨西哥燉豬肉佐玉米餅」、「酸漿燉雞」、「啤酒燉香腸與馬鈴薯」等需要細火慢燉的菜色;煎鍋和炒鍋是萬用鍋具,除了快炒香煎菜色之外,還可以做各式焗飯和烘蛋,我想要試試瑪莎史都華的「香腸甘藍焗飯」;慢鍋最適合燜煮的菜色,「摩洛哥胡蘿蔔燉雞」、「珍珠麥蒜頭燉雞」香噴噴出爐;烤盤的功能性強,並可分段烹煮,再加上烘烤的特性,成品香氣特別迷

人。推薦你「南瓜烤牛肉」、「烤馬頭魚佐馬鈴薯和酸豆」、「墨西哥風千層麵」等流口水菜色;壓力鍋可以縮短烹煮時間,專攻費時菜色,各種燉湯燉肉都可輕鬆上菜;湯鍋和長柄燉鍋適合烹調醬汁與湯品,竟然還可以「爐烤蛤蜊」;書中還編寫了「零麻煩又美味」,只要一只鍋就可以做餅乾、蛋糕和慕斯。哈,還有冰淇淋喔!   這本書不僅讓下廚變得更優雅,你的眼睛也不再需要緊盯著所有的爐火,深怕一不留神就燒焦其中一鍋。同時也減少收拾殘局的麻煩,你將擁有更多閒暇時間。不僅要你下廚,還要優雅下廚,它是劃時代的烹飪趨勢,來吧,來做菜! 松露玫瑰(食譜書作者及譯者) 推薦序 精彩、多變、還很好用! 快來學瑪莎史都華的單鍋

料理烹調秘訣!   因為流行或聽説好用就買回來的鍋子,卻發現不知怎麽用,是不是一直放在廚房當裝飾品?這種狀況不是只發生在你身上,我自己有時也有這樣的困擾。《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這本書能幫大家解決這個問題!書中詳細介紹六種鍋具的食譜、烹調專業用語、烹調技巧。像是哪種鍋子需在冷鍋狀態下加油、哪種鍋子適合煮什麽樣的料理等。知道這些秘訣,就算在家裡也能煮出超級好吃的美式料理!   作者瑪莎史都華是生活風格大師,不只擅長廚藝、室内裝潢、手工藝等,還經營自己的公司並擁有自己的節目。她在日本也是非常知名的企業家。我相信多才多藝又如此忙碌的她所寫的這一本書,最了解生活繁忙現代人的需

求!   宛如美食聯合國,一次享有多變化的美式料理!   我對書中介紹的各種美式料理充滿興趣。但真正的美式料理是什麽?大家的刻板印象可能是漢堡、炸物、牛排等。翻閱這本書後我才驚喜地發現,原來美式料理有這麽多變化!因為美國是融合多種民族的國家,所以料理也有多種變化。瑪莎史都華和我一樣,認為調味的方式也能改變料理。因此在書中有些食譜還提供三種不同調味方式。學一種能變化出更多不同味道,真是一石二鳥啊!   書中精彩又美味的照片讓我想到,最近日本流行把在家吃飯變成到舒適又可愛的餐廳用餐。學習書中的料理與擺盤,就能為平凡生活增添新鮮模式。當然,這些料理也超級適合邀請朋友來家中開派對。只要用一個鍋子

烹調,煮完直接上菜,讓鍋子成為主角現身餐桌,一餐變得澎湃又美味!   詳盡介紹鍋具特性,擺脫買了新鍋具卻不懂如何使用的窘境!   我曾聽過慢鍋,但其實不知道該如何正確使用。恰好本書介紹得很詳細,考慮到各項細節,說明它適合烹調哪種料理以及使用時要注意什麽。還在猶豫是否入手慢鍋的讀者,看過本書就可以毫不猶豫下單了!   之前買了烤盤,用時才發現太薄烤不出好效果。看過本書介紹就能挑到最合適的鍋具,端出烤雞、肉排等適合團聚節日的佳餚,用餐氣氛一定更開心!當然,還有一杯就營養滿點的美式湯品,能滿足減肥時的需求。同時也有多道非吃不可的經典甜點。喔~我光看照片就流口水了!   相信很多人想自己下廚,

也準備了各式廚具,卻不知如何使用才能做出好吃料理?書店裡雖然有很多食譜,也不知道哪本才好用,適不適合自己的要求?因此,我推薦這本《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大家能從中學習烹調,也能不浪費家裡没在用的鍋子、烤盤等廚具,更讓廚藝變得豐富!書中融合美式經典與變化,有著與亞洲人非常不同的想法!學習他國,能大大幫助廚藝與人生。一起翻開本書,跟著瑪莎史都華學習烹調美式溫馨料理吧! 加賀美智久 Tomo (名模主廚) 推薦序 最短時間內創造最美味佳餚,只要一個鍋!   從小我就喜歡看料理相關的東西,總覺得有種魔力一直默默吸引著我。但因為非外宿的關係,一直停留在「觀看料理」階段

。真正開始動手料理應該是2010年到加拿大遊學,當時動機也和大部分人一樣是為了省錢。這是我的料理起點,從那時起每天都會思考想吃什麼、想煮什麼。   回到台灣後,我也和大部分人一樣是平凡上班族,但料理卻已成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緣際會下開始分享食譜,創立「男人廚房1+1」。常遇到大家都有的問題:時間!每天下班都很晚了,怎麼還有時間做飯?   再忙碌也要親自下廚,利用單鍋料理輕鬆上菜!   所以,我開始思考如何能讓料理流程更加方便。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減少買菜的時間,就是我們要了解手上的工具,各種鍋具的特性是什麼、適合做什麼餐點。當有基本認知,不但能減少做菜步驟,甚至省

下許多時間。   在所有準備工作後,還是要回到料理本身。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簡單易懂的流程。有美國生活女王之稱的瑪莎史都華也了解到現代人工作忙碌,距離廚房越來越遠,透過《優雅上菜!全美第一主婦瑪莎史都華的單鍋料理》讓大家了解各種鍋具的特性,如何搭配容易取得的食材,創造出不同料理。最重要的是,本書將教大家簡單利用「一個鍋子」,在最短時間內創造出最美味的佳餚,以及大家最愛的甜點!這本書一次揭露料理絕大部分的秘訣。我認為是對新手、想節省時間的人很有幫助的一本食譜書。你怎麼可以錯過呢?   大家都知道「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料理就是其中之一。料理能改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一起享用美食讓關係更加

緊密。所以,快找時間和朋友們一起翻開本書動手做料理、吃料理,再次體驗那美好的歡樂時光吧! Colin(男人廚房1+1) 一只鍋,四種酥脆 烤雞Roast Chicken4人份 | 準備時間:15分鐘 | 總烹調時間:1小時10分鐘經典烤雞美味地令人食指大動,但其實想要做出美味的烤雞,並不需要偏離傳統作法太遠,只需要改變香料和蔬菜,就能帶來完全不同的風味。 奶油香料烤雞Roast Chicken with Herbs Butter 2顆檸檬22.5公克無鹽奶油(回溫至室溫)15公克新鮮切碎的西洋香菜15公克新鮮切碎的蒔蘿粗鹽(適量)1隻全雞(約1.8∼2.2公斤)800公克褐皮馬鈴薯(洗

淨,帶皮切成2.5公分塊狀)15毫升特級初榨橄欖油 1. 預熱烤箱到220度。削一點檸檬皮備用,再將檸檬切成四塊。混合碎檸檬皮、奶油、西洋香菜、蒔蘿與10公克的鹽。將雞皮切個小洞,把奶油香料塞入皮層內。把兩隻雞腿綁在一起,翅膀塞進身體裡,放在烘焙淺盤上。2. 以橄欖油拌一下馬鈴薯塊,以鹽調味,用馬鈴薯把雞肉圍一圈,送入烤箱烘烤20分鐘。3. 把馬鈴薯翻面,將檸檬塊放在烤盤上。繼續烤25∼35分鐘,直到利用食物溫度計測量雞腿內側時溫度達到73度。取出烤箱後,讓雞肉放置10分鐘再吃。將烤盤上的馬鈴薯放回烤箱烘烤10分鐘直到金黃。 紅椒大蒜烤雞with Paprika and Roast Garli

c ● 左例步驟1,將雞肉抹上15毫升的橄欖油,把奶油香料換成混合15公克紅椒粉、2.5公克乾燥奧勒岡葉和15公克粗鹽的抹醬。並均勻抹在雞皮裡。● 左例步驟2,省略馬鈴薯,改用2條大型胡蘿蔔並切成5公分長度,以及2個中型番薯,切成2公分的塊狀。● 左例步驟3,將檸檬換成1整顆大蒜,從中間切半,與15毫升橄欖油拌在一起。如有需要,可以將雞肉以鋁箔紙罩住避免烤焦,也可以在上桌前,淋上淺盤中的醬汁再食用。

3300萬人的聊天室:如何利用社群網站創造十倍、百倍業績?

為了解決好市多黑莓的問題,作者茱麗葉.包威爾 這樣論述:

  一家葡萄酒小店業績成長十倍!  一個新聞記者年收入成長了三倍多!  一家T恤網路商店,獲利率高達30%!  歐巴馬更因此成為美國總統選戰史上募款金額最高的候選人!  他們成功的關鍵因素都一樣:成功運用社群網站的威力!   本書作者包威爾以維基百科、微軟、好市多、百思買(Best Buy)及網路公司等案例說明,不管大公司還是小生意,企業如何以各種方式運用社群網站來區隔群眾,並接觸到他們的目標消費群,以創造業績、研發下一個熱門商品。作者更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增加自己的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並會相對地增加財務資本。   本書沒有專業難懂的術語、也非常具有啟發性。二小時就能讓你看懂F

acebook、推特的奧妙,並領略社群網站的最佳運用策略。不論你是一家剛成立的小公司創辦人、或是有數十年歷史穩定業務的公司行銷經理或是高科技公司執行長、或只是街角一家葡萄酒小店面的老闆,本書都能讓你掌握社群網站如何幫你擴展生意、降低風險與成本的奧妙。   現在就開始體會社群網站的威力吧! 作者簡介 茱麗葉.包威爾(Juliette Powell)   是一位社群媒介專家,也是「集會智庫公司」(The Gathering Think Tank,www.thegatheringwebsite.com)創辦人,該公司專注於舉辦有關科技、媒體、娛樂與商業社群的創新論壇。   包威爾有十六年的廣播電視經

驗、十年互動式與新興媒體內容製作與發展新模式的經驗,還有一個她熱中一輩子的興趣:認識人、經營社群。   由於包威爾對人與社群媒介科技的深刻認識,因此善於挖掘社群連結科技的最新發展與應用,並能對社群連結科技的社會與商業意義提出精闢的見解。在這兩方面,她都得到非常高的推崇,並經常受邀提供諮詢服務。在這領域,向她請求諮詢服務的對象包含企業、政府單位及剛成立的媒體組織,包括紅牛(Red Bull)一級方程式賽車車隊、謀智網站(Mozilla),微軟、Compaq電腦公司、川普國際(Trump International)、諾基亞、聯合國、美國司法部、Paltalk即時通訊軟體和Rocketboom影音

部落格等等。   她也是一位專業講師,邀請的單位包括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創新論壇、紐約大學的互動科技計畫,以及美國新興媒體委員會的製作人指導協會(Producer’s Guild of America New Media Council)。她也幫忙籌辦舉世聞名的科技、娛樂和設計大會(TED)等等。   包威爾的職業生涯開始於電視節目主持人、製作人,之後成立包威爾國際娛樂公司,這是一個整合媒體製作與發展的公司,曾經製作世界知名人物的特別報導,例如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英國查爾斯王子、維京集團創辦人理查.布蘭森、美國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及電影明星湯姆.克魯斯。她也參與一些媒體節目的製作專案,如美

國人物傳記頻道(The Biography Channel)、婦女娛樂電視(Women’s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E!娛樂電視(E! Entertainment Television)、太陽劇團(Cirque du Soleil)及博拉佛(Bravo)有線電視等。最近,包威爾製作了加拿大第一個跨平台互動節目,觀眾可以利用電視、網路、廣播和手機等不同管道觀看這個節目。   想知道作者更多資訊,請上網查看juliettepowell.com作者個人網站。 林麗雪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理論組畢業,曾經擔任國會助理、雜誌記者、雜誌編輯,目前為出版社編輯。喜歡有生命力的人、

事、物。熱愛文字工作。合譯有《該他們付帳了吧!》、《怪咖成功法則》、《超人氣主管教戰手冊》(皆為遠流出版)。 原文序一 輕薄卻有份量的必讀之作 吉米.威爾斯原文序二 趕上新人脈時代! 納皮爾.柯林推薦文一 十年之變 王志仁推薦文二 小人物也能和大企業一爭高下 張毅君推薦文三 不受限的人脈帳戶 劉威麟(Mr. 6)作者簡介 第一章  社群網站力量 第二章  開始著手吧! 第三章  讓社群網站為你工作 第四章  小眾名人的優勢 第五章  公正可靠的必要 第六章  回饋迴路 第七章  社會資本→文化資本→財務資本 第八章  病毒式傳播與社群:散布的機會 第九章  群眾外包與共同創造

:生產的機會 第十章  打開內部與外部管道:溝通的機會 第十一章 成功就在眼前 推薦文一 十年之變   「XXX把你添加在Facebook名單上」。   一年來,每次打開電子郵箱,都會看到這樣一封標題的郵件,從一封、兩封到數不清,從認識的朋友、不太熟的朋友到分不清是哪一位,收到類似提醒信的頻率,愈來愈高。我清楚知道,屬於社群網站(Social Networking Site, SNS)的時代已經來了。   網際網路最常被拿來討論的社會現象,就是它解決了兩種不對稱:「資訊不對稱」和「關係不對稱」。「資訊不對稱」的解決方式就是,經由搜尋引擎技術的不斷優化,和網頁的不斷增加,任何人只要能上網,輸

入想問的問題,○.一秒之內就能得到答案,即便不完全準確也不會差太遠。   「關係不對稱」的問題怎麼解決?我認識A,你認識B,而我又認識你,如果我想認識B,最快就是透過你來介紹,或者你想認識A,最快是透過我來介紹。但如果A也認識B呢?那我們各自又可以透過A來認識B,或B來認識A。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係圈,可能是親戚、鄰居、同學、同事與當兵時的同梯,或把這幾種再相乘,是親戚的同學、同學的鄰居、同梯的同事......,可以不斷延伸。我們平常所謂的拉關係或做關係,不外是把這些不同來源的相識者再往外擴大,從內圈(同學)到中圈(同學的同事)到外圈(同學的同事的同梯)。你的人脈有多廣,就看圈子能往外延伸

到多大。   當然,我們都不是要選立委或縣市長,跟自己身邊相識的關係,也不是靠發走路工和跑紅白帖建立起來。但是,我們總有些事需要幫忙:小孩要上學區好的學校、父親要找名醫動心臟手術、弟弟剛退伍要找工作、產品要賣進某一家客戶,得了解有誰認識裡頭的人,這些都需要打聽,而且你不會上Google找答案,必然是透過身邊朋友下手,然後他們再透過他們的圈子,這些圈子再透過他們的圈子,就像把石頭丟進池塘,一圈一圈向外擴,最後事情可能辦成,也可能辦不成,就看事情有多難,以及圈子有多大。   但這已是傳統思維,特別針對五十歲以上,靠著參加各種聚會,在吃飯、喝下午茶、打高爾夫、聽演講或音樂會、唱KTV或登門送禮,在這

樣的場合中建立人脈並維繫它。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大多都在各種人脈網站上,從台灣的愛情公寓、美國的Myspace和Facebook,中國的開心和校內網,玩得不亦樂乎,你添加我,我添加你,我的朋友也添加你,你的朋友也添加我,以幾何級數增加,很快每個人的名單都上百甚至上千,厲害的還會破萬,就看你願意花多少時間投入和經營這件事。   這些在網路名單上的朋友,有多少能在真實世界裡,也發揮人脈作用,可以幫你介紹客戶、介紹學校和醫生?現實世界裡被稱為「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資源,是否能在網路上也創造並累積,是社群網站被質疑之處。每個人都想到上面拿好處,那誰願意把好處拿到上面?   但這

顯然多慮了。如果拋開功利性,現在許多用社群網站的人,純粹是為了方便和好玩,甚至被稱為微型部落格的推特(Twitter)和噗浪(Plurk),也加入這個市場。這件事不會妨礙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和朋友相約吃飯、打球、逛街、購物,但許多工作方式和營銷方式,確實已經因為這個開始改變,而且變幅越來越大,這也是本書《3300萬人的聊天室》要告訴你的。   其實社群網站的概念並不新。一九九九年《數位時代》雜誌創刊不久,我曾採訪一位在新加坡的中國族譜專家,他當時就以族譜為基礎,建立網站,用意是便於家族內成員容易尋根和互相聯絡,當更多姓氏的族譜整理起來,彼此還可以交換,甚至從姻親當中再連結不同姓氏的族譜進來,結合地

方誌,那就更有意思。到今天,這類族譜網站有很多,只是大多是封閉式不對外開放。   比這稍晚的同學會,也是類似的人脈概念。但當時還是太早,上網比例和網路成熟度都不比今天,更重要的是那時我們常以原有的生活經驗來思考這件事,但是當時十幾歲就上網的小孩,到今天可沒有這個包袱。   任何變化都有跡可尋,不是一朝一夕。當「關係不對稱」的現象也開始有了答案,再往下會導致什麼行為和意義,正從一筆一筆的添加名單中顯現出來。 《數位時代》總主筆  王志仁 推薦文二  小人物也能和大企業一爭高下   我必須承認,這世界每天都在顛覆。     我喜歡在淘寶網上買東西,這個習慣是派駐在上海三年半的時間裡養成的。為什麼

喜歡淘寶?因為中國太大,如果所有商品都要上架,可能比沃爾瑪大上一千倍的商城都不夠裝。因為時間太少,逛街除了要管夏炎冬寒、颳風下雨,還有車行往返。也因為裝著一顆好奇的心,想知道從中國的東南西北,能買到什麼樣的寶?   淘到的寶,有杭州明前的西湖龍井、有景德鎮五十年老泥燒成的朱泥大紅袍茶壺、有四川綿竹的仕女年畫、黃山湯口小鎮的太平猴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新疆純山羊絨的披肩.....,這裡面,有數百元人民幣的商品,也有一根五毛可以殺蟑螂的粉筆。   打破了時間、空間,這正是我們現處的世界原貌。有些人可能會不習慣,生意人有誰願意有這麼多人不用租金,竟然冒出來跟你搶商機?有些人不想這麼快就接受,反正網

路出現也十幾年了,少學也沒少塊肉。   但總有些人想到了機會。   《3300萬人的聊天室》這本書的作者包威爾就看到了這樣的機會,看到了「聽人說話」、「說話給人聽」的社群商機。和我前面說的淘寶經驗一樣,社群的形成要同時滿足打破時間、空間限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滿足每一個人的好奇心。   你可能不知道,美國總統歐巴馬一家人喜歡穿J牌的服裝,經過社群傳播之後,成了網路商店的廣告用詞,「歐巴馬一家人都愛的XX牌」。那個牌子現在「牛」得很,有了總統加持,頓時省了很多廣告費。   本書中提到的一個案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葡萄酒小店經營者的兒子葛瑞.威納恰克(Gary Vaynerchuk),他接下家中的生

意之後,並不滿足靠著人來人往的商舖經營方式,他先在部落格上成立了一個葡萄酒俱樂部吸引同好;接著他又發現,說的不如演,更能打動人心,於是他開始每天製作一個二十分鐘的「節目」來介紹每一款葡萄酒,放在部落格和社群網站上。   這種模式一開始都只是先吸引同好,社群到了一定的數量,就會成為媒體爭相報導的對象,威納恰克也不例外,他隨即在《紐約客》雜誌,《時代》雜誌上有了曝光的機會,自然到後面就會連接著一連串的商機。威納恰克幫他的家庭事業從年營收四百萬美元,一路增加到四千五百萬美元,增加十倍,過去兩年,每一年都有百分之二十二的成長。   看到這裡,一定有很多人會問,我又不做生意,去搞社群幹什麼?我服務的單位

《商業周刊》在今年六月出刊的雜誌中,就把Facebook、Twitter這些新人脈社群網站發揮巨大的影響力做了一個封面故事的報導,除了看到奇異前執行長威爾許、星巴克、戴爾電腦,甚至是歐巴馬在競選時勝選的成功經驗,我們自己也上了一個bwow(桑粥)在噗浪,短短一個半月,居然聚集了三千多位粉絲。   從噗浪上,我們去瞭解讀者關心什麼話題:踏上美國大聯盟投手板的「新台灣之光」倪德福的人氣如何?電腦應用展什麼樣的商品最有商機?這樣的訊息交流擴張的速度都是前所未聞的。   威爾許把這些新人脈定位為「極有價值的品牌建立工具」,它讓你即使在一個深山裡,只要有一條網路線,一樣可以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此時

讀《3300萬人的聊天室》,我覺得有幾個感想。其一,不管你接不接受,這個浪潮已經撲面而來了,與其逃避,不如迎戰。其二,新人脈的浪潮才剛剛刮起小浪,有幸讀到這本書,即時加入,你還算是走在浪潮之先。其三,移動工具如智慧型手機、Netbook之類的新技術一再翻新,未來發動浪潮決不再是家中,而是在咖啡廳、山中、度假村,你的影響力會一如在鋼筋大樓裡。   書中的案例我特別喜歡小人物的大改變,類似微軟、Compaq電腦公司、川普國際、諾基亞等全球性的大公司,他們掌握較豐富的資源,成功並不意外,但是小人物是可以藉由這次新人脈技術的大改變,重新獲取更多的資源。   在過去,由於空間、時間的限制,比資金、比全球

佈局,而現在,你和這些全球五百大的公司可以平起平坐,只要你的創意夠,你能得到群眾的支持,你就有了新天地。   這本書不難「入口」,我想一方面包威爾是一位熟悉社群網站的專家,她用一種更接近群眾的語言描述這個新世界,一方面則是,有愈來愈多成功的案例證明新社群運動的震撼力,只要有步驟、有耐心、有創意,你會在這樣的新工具上有一趟豐富之旅。   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已經成為Facebook一億二千四百萬個會員其中的一個,一開始,都是一些熟悉的朋友在說話給我聽,也聽我說話,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我完全不認識的人,在布達佩斯、在杜拜、在西安古城說話給我聽,也告訴我那邊的人怎麼生活。   一開始,也許

我的朋友會講些言不及義的話,例如他早上煎的荷包蛋太熟了、他又睡懶覺了,或是他工作好累,這個周末要獎賞自己,去吃一份握壽司……,當然,也有人把他的藝術收藏經驗,還有到全球看藝術展覽的照片、心得掛在網上。不久的將來,也許一群原本不認識的人會相邀去爬黃山,或許有朋友想成立一家顧問公司,可以動用成千上萬的認識的、不認識的人,給他一些建議甚至直接連結更多的人做問卷調查。   我今天能想到的發展,一定不及未來最終表現的萬分之一,因為,這個舞台才剛架起來,更多人粉墨登場之後,你會看到前所未見的風景。 《商業周刊》執行副總編輯  張毅君 推薦文三  不受限的人脈帳戶   社會學家曾有一理論,每一個人所認識的

人數大約在一百三十到一百四十人左右,包括自己的親戚、鄰居、朋友……等等。這人數比我想像的要少很多。畢竟,我很想知道,每次我們離開一間公司,和一百位同事握手、道珍重再見,為什麼我們無法繼續保持聯絡?這段時間裡,我們身為同事,雖沒有太多的私下交集,至少也知道彼此的習性、態度,一種熟悉感,難道......這些都不能繼續?   另一個場景是,每次參加旅行團,同團旅客高高興興一起玩了八天七夜,再怎麼害羞的團友也坐在同一桌而開口聊了幾句話,有的團友都聊到家中大小事、無話不說了,但,每當回到了機場,大部分的團友還是揮揮手說再見,什麼聯絡資訊都不留。   為什麼?   因為......現代人太忙,根本留不住這

麼多的電話和email。就算留了也沒有用,我們都知道,我們無法和這麼多人保持聯絡!   但,真的沒辦法嗎?   現在,透過社群工具,我們已經可以讓我們認識過的每一個人,都變為網路上的「朋友」,這種朋友並不是天天要打電話的,而是透過社群工具的其他方法,在上面保持聯絡。每天道一聲早安,每天分享一兩張照片;大家都高效率地在網路上默默的交換電子訊息,每個人不再只能認識一百三十人,而是和以往碰過的一千人都保持著聯絡!如同書中提到的「瑞德定律」,任何人的私人網絡,只要加入一個新成員,價值立刻成為原來的雙倍!   這讓我想起,二○○七年暑假,所有的網站處在不上不下的階段,但Vint Cerf,大家叫他「網路

之父」,卻拂著白花花的鬍鬚,以他一貫宏亮而堅定的聲音說出一句話:「網路還年輕,它才剛剛開始而已!」   為什麼?網路上的資料在電纜中是以「封包」來傳輸的,你送出的封包,很有可能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從他小小黑莓機送出的封包,在太平洋海底電纜交會了好幾次而不自知。因此我認為,網路從來不是只連結了電腦與電腦,它連結了「人」與「人」;只要我們還沒連到所有的「人」,網路的未來就還有得玩。   社群工具、社群網站儘管尚未神奇到可讓我們和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封包相會合,但它真正厲害的是將我們走過的每一段痕跡,皆悉數化為強大的人脈投資。我去年曾做過一個實驗,所有與我換過名片的人,我都要求他們加入我的MSN帳號,短短的

三個月,我的名單便從一百五十人狂增到七百人,後來我暫停,這七百人卻繼續幫我帶人進來,直至現在已經近九百人的程度,嚇得我不敢再開MSN。這還只是MSN而已,若真的用上了Facebook、Twitter,透過前者刻意設計的動態朋友資訊和後者強大的轉寄系數,這個數字會增加得更快!   所謂的社群工具,其實就是讓你發揮自己原本應該有的人脈潛力。在社群工具下,你只要和一個人曾經「沾」上一點點關係,哪怕是失聯很久的小學同學,哪怕是平常點頭之交不知道聊什麼的鄰居,你們之間可以另闢管道來交流!   這也是「社群工具」的美麗之處。社群工具早已大幅提升了人際關係的效率,但它目前仍由一小撮懂得用「它」的族群所享有著

。他們善用網路上的工具,嫻熟所有網路上靠這些工作使用而成功的前例;透過網路,他們輕鬆地找到客戶名單、得到有助於事業的資訊、買到划算的東西。想得到這個力量嗎?現在,就讓《3300萬人的聊天室》這本書告訴你。 網路趨勢專家  劉威麟(Mr.6) 原文序一  趕上新人脈時代   事情發生得好快,我還小的時候,只有一小撮特權人士擁有電話和汽車。當時,靠某個人來傳送電報是聯繫某個人最快的方法。大家非常珍惜手寫的信件,也會永久保存著這些信件。做生意的方式也一樣。五十年前,穿越大西洋的電話太貴,倫敦與紐約之間還是靠電報維持聯繫、溝通。多年後,我們開始使用傳真。然後在八○年代早期,學術界興起電腦之間的電子訊

號溝通方式之後,我們將這方式應用於殼牌石油公司作為商務用途。在那時候,布蘭德(Stewart Brand)在舊金山灣區創始了全世界最早的虛擬社群之一WELL聯絡網(Whole Earth Lectronic Link),讓一群崛起中的知識與文化菁英彼此溝通,交流想法、新聞、笑話以及個人的渴望。布蘭德也在一九八七年協助我們成立全球商務網絡(Global Business Network, GBN),讓企業界領導人與一群我們選出來的「值得注意的人士」分享知識與想法。我們的目的是組成一個跨越不同學問、對未來具有遠見的顧問團。在網際網路開始之前,我們已經在WELL聯絡網的私人角落裡持續地不斷溝通。現在

,愈來愈多的企業與政府也開始運用這個新興溝通管道來進行集體思考、決策,並加快他們的行動速度。   四年前的某一天,我收到包威爾一封要求見面的電子郵件。她最近和一群在科技、媒體、公共政策、藝術、科學、發明圈與企業界的年輕創業家組成一個集會智庫公司(Gathering Think Tank)。我告訴她我們成立全球商務網絡的願望---促成大企業的領導人與知名的傑出思想家、藝術家和發明家在一起交換意見。讓這些思想家、藝術家、發明家分享他們的知識與直覺:對這個世界會如何發展、以及如何回應這些發展的方法相關知識與直覺。做這件事情背後的想法是,我們想創造一些未來可能發生的模擬情境,以幫助企業家想像一些不同的

可能性。包威爾和我被一個我們共同認識的人在網路上介紹給對方。這個朋友堅定地認為,集會智庫是全球商務網絡和「值得注意的人士」的二十一世紀最新版本,而且,在全球商務網絡的所有籌辦人中,包威爾應該要見見我,因為包威爾儼然就是下一世代的「納皮爾.柯林斯」!   由於包威爾在傳統媒體、新興媒體與科技上有豐富的知識,加上我有促成各界領導人坐在一起交流意見想法的經驗,我們開始一起嘗試探索新的人際合作與做生意的方式。由於電子溝通日漸普遍,不管是公開的或私下的,目前已經發展出很多交換資訊、想法與信念的新方法,現在,只要你願意,想立刻和名義上百萬人、或只是你選定的一小群人、甚至只有一個人分享新鮮的點子,是絕對可能

的事。基於她的個人經驗與某種直覺上的領悟,包威爾似乎對這件事情非常了解。   這就是為什麼我希望包威爾寫這本書的原因,不論是年輕或年長的人,我希望她能幫助更多人,參與這個嶄新的商業與學習機會。她教會我同事和我應用新興的社群連結工具,這個工具確實幫助了我們公司的事業發展與我們的個人生活。現在,在她的書裡,她為更廣大的讀者提供了這些重要的內容。我相信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學到新東西;我也相信,不管是企業高階主管或事業剛起步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可以用不同方式應用這些知識。當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看到這些連結社交網絡了不起的新方法,可以幫助你更有創意、更有效率地經營事業與維持人脈! 納皮爾.柯林斯   【納

皮爾.柯林斯簡介】   在國際能源公司有三十年的主管經驗;他在一九七八年參與籌辦了全球商務網絡,目前和彼得.舒瓦茲(Peter Schwarts)、史都華.布蘭德(Steward Brand)、杰伊.奧格威( Jay Ogilvy)、勞倫斯.威京森(Lawrence Wilkinson)等人一起擔任全球商務網絡的監察委員。 原文序二  輕薄卻有份量的必讀之作   「維基百科」這個奇怪的字眼,在二○○一年被創造出來之前,沒有人聽過。今天,在那之後不到八年時間,據估計,全球有將近十億人已經在用這個網站。對他們而言,「維基百科」已經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字眼。要打造一個像這樣能讓幾億人口認識的全球品牌,

在過去的傳統做法上,可能需要數十年的努力並投入幾億或幾千萬美元的行銷費用。   然而,在把「維基百科」打造成家喻戶曉的品牌過程中,由威爾斯成立、負責執行維基百科計畫的維基媒體基金會沒有花任何行銷費用。一毛錢都沒有。維基百科的成長主要靠口耳相傳。維基百科的社群成員把他們對維基百科的熱情一次感染給另一個人,其中有部落客與網站站長等,他們接著又傳給他們的讀者、朋友,甚至他們的媽媽。就是這樣,一直傳出去,一直傳出去。   在這本書中,包威爾用維基百科以及其他案例說明,不管大公司還是小生意,企業如何以各種方式運用現代的線上工具來區隔群眾,並接觸到他們的目標消費群。不論你是一家剛成立的小公司創辦人、或是有

數十年歷史穩定業務的公司行銷經理、或是名列「財星五百大」生產半導體之類的高科技公司執行長、或只是街角一家葡萄酒小店的老闆,包威爾都已經幫你整理出重點,讓你很容易掌握:究竟社群網路平台可以如何幫你擴展生意、降低風險與成本。   除了討論、介紹目前幾個最有用的社群平台,並說明它們如何應用到不同的情況之外,包威爾更提出一個重要的觀點: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增加自己的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這也會相對地增加他的財務資本。其中社會資本表示人際關係的網絡以及其中可以接觸到的各種資源;文化資本表示基於每一個人的知識、經驗與人脈所擁有的影響力與相關優勢。   在用來說明她的論點的各種科技或消費者案例中,包威爾提出很多令

人印象深刻的資訊,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社群網路平台公司博創科技(Boardex)合作的一項研究調查,他們針對企業裡「擁有很多人脈的員工」以及該公司「做出更好決策與投資計畫因而改善獲利的能力」,關於兩者之間的關連,在研究中做了很多探討。   這本書也提到了美國政情。最近的例子就是歐巴馬贏得二○○八年總統選戰的案例,包威爾在書中針對歐巴馬的網路競選活動,做了這樣的剖析:   歐巴馬網路競選活動的快速成功主要有三個關鍵因素,第一,比起其他競選對手,他在網路做更大的財務投資。歐巴馬比別人多花十倍到二十倍金錢在網路上的橫幅廣告與贊助者連結上。包括在範圍廣泛的一長串網站上投放廣告,從大型報紙如《波

士頓環球報》,到知名的政治部落格如「高斯日報」(Daily Kos)與「德拉吉報導」(Drudge Report)。第二個關鍵因素是,他不做直接的、充滿攻擊性的當面銷售的方式。點入歐巴馬的橫幅廣告,網路使用者看到的不是要你捐款的頁面,而是一個表格。他們可以填寫那張表格表示接受歐巴馬競選活動的邀請。只有在交出這個表格之後,訪客才會被問到願不願意捐款。由於刻意不採用直接的銷售伎倆,歐巴馬鄭重表達了他的真誠,並傳遞給支持者一個清晰的訊息:忠誠比金錢更重要。雖然沒有直接說出口。第三個成功關鍵因素則直接讓他的訊息從一群核心的、熱心投入的追隨者,擴散到一般社會大眾。而這都要歸功於他的顧問對網路世界的深入了

解。   另外一個例子是,至今仍充滿爭議的高爾在二○○○年總統大選時的敗選案例。包威爾寫著:   二○○○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高爾贏得了全民普選票數,但最後,感謝高等法院宣布的決定,他輸給了共和黨候選人小布希。這次的挫敗是充滿屈辱的,然而歷經這段過程之後,高爾得到一個無價的教訓,這將在最後幫助他改變歷史的方向。因為政治人物高爾的這次挫敗,高爾這個人可以停止思考他應該怎麼回應,反而可以開始只做他自己。...... 也許,高爾成功引起這麼大範圍(有關地球暖化)的覺醒的真正關鍵在於,一方面,他能熱情而有說服力地溝通他知道的事;另一方面,他能藉由廣泛的個人人際網絡與認識他的各種朋友靈活地傳遞訊息。  

 《3300萬人的聊天室》是一本很薄的書,但千萬不要只因為這本書不到二百頁而低估它的重要性。很多商業書根本枯燥無味,但這本書卻引人入勝、充滿閱讀樂趣。它可以讓你學到威爾斯打造維基百科的方法,你可以為了你自己、或你服務的公司或慈善機構而加以應用。如果你不了解網路的社會本質並善加利用贏得勝利,你的競爭對手就很有可能會超越你。 吉米.威爾斯、安卓莉亞.威克利二○○八年秋天,紐約市   【吉米.威爾斯簡介】維基百科創辦人。   【安卓莉亞.威克利簡介】溝通顧問、創業家。 第一章 社群網站的力量人們與生俱來就有成為某個群體一份子的渴望。這本書就是對這份渴望的理解與清楚描述,並進一步應用這些原則,以便

幫助所有人的事業做得更成功。從「聯絡上」到「持續保持聯絡」新秩序偏好那些廣結人脈、創造口碑以及行銷個人品牌的人。即使泡沫破裂——我們預期一定會破,社群媒介改變商業與社會的力量,只會繼續成長。 ——《新聞週刊》從MySpace到Facebook、從LinkedIn到Webkinz,社群大量充斥在新聞標題裡,似乎每個人都在討論社群網站。問題是:它們是什麼東西?它們為什麼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和你的事業可以如何應用它們?在網際網路(或者說個人電腦)發明以前,社群的概念可以回溯到更早之前的人際網路概念。人際網絡是表示某一種社群,在這個社群裡的每一個人,藉著友情、價值觀、工作關係、想法,在某種程度上彼此互

相連結。現在,「社群網站」這個詞也表示可以讓人們聯絡彼此的網路平台。這就像是把你的旋轉式名片架和名片分類夾全部整合在一起的一個聯絡人網路平台。目前,社群網站的風行一時,已經無所不在了。社群網站在本質上就是提供新的溝通方式。過去我們寄信、然後打電話、然後寄電子郵件、傳簡訊,現在我們在Facebook上,靠網路上的個人檔案(profile)彼此連繫、進而成為朋友。想像一下所有你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所有就讀過的學校,以及一路走來你結交過的朋友與同事,想像一下你還能和他們所有人保持聯絡的情況會是怎樣。也許前同事的推薦可以幫你得到一份新工作,也許大學死黨的新創公司願意支持你的公司最近推出的案子。社群網站的

好處不在於要用的時候才臨時想辦法「聯絡上」,而在於讓你們「持續保持聯絡」。只要研究一下商業史、藝術史以及科學史,你會發現改變商業、藝術、文學與科學風貌的人,多半彼此都有連繫。在任何時代,你都可以發現,偉大的藝術家和聰明的科學家彼此都認識。他們會聚在一起,互相啟發並一起合作。社群網站可以讓這些人際關係透明化,並提供你與人連結並保持聯絡狀態的工具。不管你是在一家小機構或大公司上班,社群網站正在改變這個世界與我們做事情的方式。任何人都可以不花一毛錢就加入適合的平台,藉著平台所產生的生產、散布與溝通機會,社群網站正在創造新的商業機會。社群網站的進入障礙很低,卻提供一大堆產生營收的可能性。不管你正在經營

的是一家小店還是一家大型國際企業,你要怎麼抓住這個新興機會來賺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