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米膠黏到手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奈米膠黏到手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怡儒寫的 圖解日用品安全全書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國立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賴麗旭所指導 蔡佩蓉的 混合多醣基質及交聯處理對幾丁聚醣生物支架特性的影響 (2013),提出奈米膠黏到手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生物支架、幾丁聚醣、刺槐豆膠、蒟蒻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所 賴麗旭所指導 林佩琳的 到手香精油之抑菌性研究及其在生物支架上之應用 (2012),提出因為有 到手香、抑菌、生物支架的重點而找出了 奈米膠黏到手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奈米膠黏到手,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圖解日用品安全全書

為了解決奈米膠黏到手的問題,作者陳怡儒 這樣論述:

一日生活中,你攝入多少「有害物質」?起床梳妝、上班工作、三餐進食……這些千篇一律的動作,可能正透過生活中稀鬆平常、帶來便利的日用品,逐漸危害你我的健康。這是由於現今的日用品必須使用大量化學原料製造,才能達到美化外觀、強化功能的目的。一旦生產過程有疏漏或使用不當,消費者往往攝入有害物質而不自知。唯有建立日用品潛在危害的觀念,認識常見的各式有害物質對身體的影響,並且掌握選購原則和正確用法,才能安心享受日用品所帶來便利性。本書特色1認識有害物質,遠離黑心商品:完整介紹3大類、112種日用品常見的有害物質,詳細說明所製成的日用品、造成危害的途徑及劑量。2聰明買對日用品,安心享受便利

性:提綱挈領引領讀者掌握選購原則,學會從商品標示、成分標示、安全合格標章挑選物美價廉的日用品。3避開錯誤的用法,有害物質不上身:詳細說明110種常見的日用品可能潛藏的有害物質、常見的錯誤用法,並提供選購指南和正確用法,及安全的替代用品。身處在充斥有害日用品的環境中,具備正確的日用品安全常識才是自保之道。以下關於日用品的看法,您認為對嗎?Q1寶特瓶只要用過之後洗乾淨,重複使用多久都沒關係。錯,寶特瓶可能殘留金屬催化劑,受到光照、遇熱或裝酸性飲品都可能釋出,重複使用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月。Q2免洗筷的表面愈潔白,表示消毒愈徹底、乾淨,使用起來比較衛生。錯,免洗筷在製作過程必須使用漂白劑,過白、色澤不自

然的,可能殘留過量的漂白劑,並會在使用過程吃下肚。Q3皮膚乾燥必須大量使用乳液、護手霜來保養,以預防乾裂。錯,大部分的乳液含有防腐劑,長期接觸過量會破壞皮膚分泌皮脂的功能,反而使皮膚更乾燥。Q4一般而言,塑膠回收代碼的數字愈大,表示產品愈安全。錯,塑膠回收代碼分別代表不同的塑膠材質,與安全性無關,目前僅塑膠5號(聚丙烯)是唯一公認可微波的塑膠材質。Q5新買的合板木櫃飄散異味是正常現象,過一陣子就不會有味道。錯,合板大多殘留有黏著劑甲醛,可能長達數個月持續散發有害健康的氣體,最好放在通風處至少一週,再搬入室內空間。

混合多醣基質及交聯處理對幾丁聚醣生物支架特性的影響

為了解決奈米膠黏到手的問題,作者蔡佩蓉 這樣論述:

幾丁聚醣為幾丁質去乙醯化的產物,其具有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且降解後的產物可被吸收,目前已廣泛被應用於皮膚組織工程領域中。但因幾丁聚醣支架的吸水性較差,交聯後的支架在中性環境下不易溶解,若能尋找可部分取代幾丁聚醣的替代物以調整支架的特性,可能可使生物支架的應用性更為廣泛。因此本研究將幾丁聚醣 (Chitosan, C)與刺槐豆膠 (Locust bean gum, L)或蒟蒻膠 (Konjac gum, K)以不同比例(L:C=1:1, 2:1, 4:1. or K:C=1:1, 2:1, 4:1)混合後製備多孔性生物支架,再分別以glutaraldehyde (GTA)、genipin

(GP)、1-ethyl-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 (EDAC)+N-hydroxysuccinimide (NHS)及dimethyl 3-3, dithio bis’ propionimidate (DTBP)進行交聯作用,而以未經交聯處理的支架做為控制組,探討多醣混和比例及交聯劑處理對幾丁聚醣生物支架特性的影響。在刺槐豆膠/幾丁聚醣混合系統中 (LC),就多醣混和比例的影響而言,當刺槐豆膠比例增加時,支架孔洞的平均直徑 (除GP交聯組)、吸水量及溶解率有上升的趨勢 (除控制組及EDAC+NHS交聯組),交聯密度 (除GP交聯組)及壓縮應

力則有下降的趨勢。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結果發現,支架孔洞大小介於77~103 μm之間,而孔洞率均在85%以上。應力緩和試驗的結果顯示,控制組、GTA及EDAC+NHS交聯組別在刺槐豆膠含量較多時,應力緩和時間 (relaxation time, λ)有下降的趨勢,代表支架的彈性下降,而GP及DTBP交聯組別中,多醣混和比例對λ無顯著影響。另外,多醣混和比例與孔洞率及細胞存活率無明顯相關性。交聯劑的影響方面,交聯劑種類對於孔洞率的影響無顯著差異,另外,吸水量及溶解率由低至高為控制組GP>EDAC+NHS>GTA,其中GTA交聯的支架有較明顯的細胞毒性,其他交聯劑處理後的支架細胞存活率較高。在蒟

蒻膠/幾丁聚醣混合系統中 (KC),就多醣混和比例的影響而言,當蒟蒻膠比例增加時,孔洞的平均直徑、吸水量及溶解率有上升的趨勢 (除EDAC+NHS交聯組),而交聯密度及壓縮應力則有下降的趨勢。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結果發現,支架孔洞大小介於78~114μm之間,而孔洞率均在92%以上。應力緩和試驗的結果顯示,控制組的蒟蒻膠含量上升時,λ隨之增加,代表支架偏黏彈性固體,亦即支架的彈性較高,GTA、GP及DTBP交聯組別的蒟蒻膠含量對λ的影響並不顯著,而EDAC+NHS交聯組別則在幾丁聚醣含量上升時,支架的彈性較高。另一方面,多醣混和比例與孔洞率及細胞存活率無明顯相關性。交聯劑的影響方面,交聯劑種類對

於孔洞率影響無顯著差異,另外,吸水量及溶解率由低至高為控制組EDAC+NHS>GTA,其中GTA交聯的支架有較明顯的細胞毒性,其他交聯劑處理後的支架細胞存活率較高。綜合上述結果,GTA會對細胞造成毒害,並不適合作為支架的交聯劑;然而,DTBP的細胞存活率最高,代表此交聯劑的毒性最小,但DTBP較昂貴,若基於成本考量,以GP做為支架交聯劑較符合經濟效益,因GP交聯組別的細胞存活率與控制組接近,但吸水率較控制組高,且可緩和支架的溶解速率,其中刺槐豆膠/幾丁聚醣或蒟蒻膠/幾丁聚醣比例1:1及2:1支架的壓縮強度較高,推測以GP交聯合適混和比例 (例如1:1或2:1)之刺槐豆膠/幾丁聚醣或蒟蒻膠/幾丁

聚醣支架可能較適合在組織工程中進一步的被探討與應用。

到手香精油之抑菌性研究及其在生物支架上之應用

為了解決奈米膠黏到手的問題,作者林佩琳 這樣論述:

到手香 (Plectranthus amboinicus (Lour.) Spreng.),為唇形科(Labiatae)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濃郁香氣。目前有關到手香之文獻資料多著重於精油之成分分析,以及抗發炎、抑制黴菌等功效上,對細菌之抑菌效果的研究則較少看到。因此,本研究將五月、六月和八月份採收之到手香以40℃烘箱乾燥成七成乾、室溫陰乾成五成乾及日光曬乾三種方式乾燥並磨成粉後,以蒸氣蒸餾法(Steam distillation)萃取精油,再以氣相層析質譜儀(GC/MS)分析精油組成及其對皮膚上之四種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

ylococcus epidermidis)、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及二種食品中毒菌沙門氏桿菌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大腸桿菌 (Escherichia coli )之抑菌效果。結果顯示以八月份日光曬乾之到手香葉精油的萃取率最佳,約為1.0%。以GC/MS分析出精油之主成分為芹香酚 (carvacrol),佔36.69%,另以GC測定其含量為0.61 mg/mL。在抑菌性結果方面,20%到手香精油對Propionibacterium acnes

具顯著抑菌性,抑菌圈達32.4±0.4 mm,對Pseudomonas aeruginosa之抑菌圈最小為12.2±0.6 mm。抑菌率則隨著精油濃度增加而上升,0.05%到手香精油對Staphylococcus aureus之抑菌率最佳達83.45%, Salmonella enterica subsp. enterica 次之為77.12%,Escherichia coli第三為64.62%。之後將不同濃度的到手香精油應用於以0.9%刺槐豆膠和0.9%幾丁聚醣為主成分之生醫材料的製備中,發現製作完成的生物支架樣品對六種細菌之抑菌效果並不理想,推斷可能是支架的結構限制了精油的移動,或是精油在

支架製作過程中揮發喪失所致。以掃描式電子顯微鏡(SEM) 及影像分析軟體觀察生物支架樣品之微細結構發現,以未添加到手香精油之生物支架樣品其結構較緊密,平均孔洞直徑最小,添加1% 精油及0.1% Tween 80之樣品平均孔洞直徑最大。之後進行性質的測定,發現所有生物支架樣品的厚度約介於2.2~3.3 mm之間。壓縮試驗的結果顯示,以未添加到手香精油之樣品壓縮應力值最大,添加0.5%精油、0.05% Tween 80之樣品壓縮應力值最小。綜合以上結果可知,未添加到手香精油之樣品結構較緊密、機械性質較硬,而添加0.5%精油、0.05% Tween 80之生物支架樣品則較柔軟。到手香精油對皮膚上的三

種病原菌及食品中常見的二種細菌具有良好之抑菌效果,但添加到手香精油之生物支架對六種細菌之抑菌效果並不理想,未來值得進一步探討如何在生醫材料之製備中將到手香精油做更好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