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誘電mlcc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王嘉男所指導 陳寬澤的 應用TRIZ理論於車用MLCC生產效率改善- 以疊層站為例 (2020),提出太陽誘電mlcc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TRIZ、生產效率、電動車、MLCC、40發明原則、矛盾矩陣。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 盧希鵬、羅天一所指導 曾小芳的 電子產品成本管控策略之研究-以積層陶瓷電容設計選料為例 (2015),提出因為有 積層陶瓷電容、SWOT分析、波特五力分析、OEM、ODM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陽誘電mlcc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陽誘電mlcc,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應用TRIZ理論於車用MLCC生產效率改善- 以疊層站為例

為了解決太陽誘電mlcc的問題,作者陳寬澤 這樣論述:

自電動車產業興起後,由於對於零部件的需求與傳統內燃器油車不同,造成汽車產業供應鏈的重新洗牌,導致各個電子部件需求激增。從被動元件產業來說,傳統的油車需求的電子零件為發動機控制器(ECU)、動力控制(Transmission electronics)、影音娛樂系統等等,對積層陶瓷電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的需求量來說一台小轎車甚至不如一台5G手機。但在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歐洲、中國等國家與地區為因應更為嚴格的碳排放標準,加快了電動車的開發進程,依據《歐洲綠色政綱》(The European Green Deal) 為指導原則,預計在2050年全面汰換燃

油車,這也意味者全球每年幾千萬輛燃油車將全面轉換至電動車的市場,這對積層陶瓷電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MLCC)產業來說是一個數倍成長的一塊大餅,因此如何增加生產效率來滿足客戶需求,會是被動元件產業未來的一大課題。本研究為國內某被動元件大廠為改善生產效率過低影響出貨,進行分析改善。因過往的作業模式,作業員因工作流程規劃不佳或材料設計等影響執行效率,造成人均生產力不佳,再者目前台灣製造業均面臨缺工的因素,進而影響公司的生產效率,因此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將人力做妥善的工作安排,提升工作效率來滿足生產需求,為本文優先的改善目標。首先透過TRIZ裡面的「問題層

級分析法」,經由不斷重複分析問題點後,發現需要改善疊層作業時材料更換次數過於頻繁的狀況,才能改善此一問題,接著利用「矛盾矩陣分析法」,找出相關的可行性因子,再將此因子結合「生產效率改善」等相關技術應用,找出「減少材料更換次數」的關鍵因子,才能徹底生產效率不佳造成的產出問題。於是研究統合「聚酯膜材料」並更換執行,經驗證導入後,有效的解決以下相關指標問題:1.疊層生產力問題:提升疊層生產效率,人均生產力由7208張成長至8793張,改善幅度為25.11%,有效達成研究目的,並能對個案公司車用陶瓷電容的供貨有所裨益。2.材料費用問題:改善前月費用為$23,419,045,但經統整為一種後,材料費用減

少至$18,686,606,下降20.21%。3.廢棄物處理費用問題:廢捲處理月費用為$1,596,826,但改為可回收式的治具後,廢捲處理費用減少至$381,420 ,處理費用下降76.11%。綜合上述改善成效,各指標均能有效提升生產效率並幫助公司降低營運成本,由本研究可證實TRIZ理論的創新思維,能有效的改善被動元件產業的工廠營運,降低生產成本。若能持續應用在現有的基礎上,可為精密陶瓷產業的未來帶來高效益且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電子產品成本管控策略之研究-以積層陶瓷電容設計選料為例

為了解決太陽誘電mlcc的問題,作者曾小芳 這樣論述:

近年電子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主要的產品市場如筆記型電腦、主機板、手持裝置及網通產品等戰場陸續出現 「赤字接單、藍字出貨」 的先搶單以維持市占率的策略。企業如何在激烈競爭的低利甚至負毛利的市場中,嚴控成本? 除了採購單位對零件的固定降價要求外,研發部門的零件設計與選料也是降價控制成本的重要關鍵。如何在報價接單的階段選擇設計具競爭優勢的零組件來控制成本結構,以維持企業的利潤乃本研究動機。本研究係以被動元件之積層陶瓷電容的選用為例來探討電子產品如何從設計的源頭做好成本管控。積層陶瓷電容因輕薄短小且使用的總零件數依不同的終端產品可達數百顆用量以上,且為各電子產品均會使用到的共用屬性料件。了解產業的脈動

與產品特性進而適時選用積層陶瓷電容將使產品在設計的第一時間點即可達到降低成本的效。適當的選用材料策略,不僅可在零件本身的成本樽節,還包含印刷電路板的板面積節省,更進一步可管控工廠端的製造相關費用,如此可由採購、工程及工廠來共同合作控制成本結構以達到提高競爭力的目的。本研究針對研究問題,参考相關理論並以樣本公司為例,以歸納整理方法提出可参考性之對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