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山毛櫸現況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太平山山毛櫸2019」情報資訊整理 - 愛呷宜花東也說明:愛呷宜花東「太平山山毛櫸2019」相關資訊整理- 2019年5月31日— 2019太平山暑假攻略... 更新日期:2019/09/02 ... (2)翠峰景觀道路日出→翠峰湖環山步道或台灣山毛櫸 ...

華梵大學 環境與防災設計學系碩士班 賴玉菁所指導 李佳琪的 大崙山之植群分類與動物棲地利用的相關性 (2011),提出太平山山毛櫸現況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哺乳類、雉科鳥類、石碇、棲地單位。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森林學研究所 蘇鴻傑所指導 曾彥學的 台灣特有植物之分布與保育 (2003),提出因為有 台灣、保育、特有植物、分布型、特有率指數、保存率的重點而找出了 太平山山毛櫸現況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山毛櫸換秋裝太平山森林遊樂區10/16起實施動態管制則補充:又指出,台灣山毛櫸僅生長於台灣北部部分偏遠山區,隸屬宜蘭縣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台灣山毛櫸步道,更能提供民眾方便行走及遊賞到它的迷人景致,秋天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太平山山毛櫸現況,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大崙山之植群分類與動物棲地利用的相關性

為了解決太平山山毛櫸現況的問題,作者李佳琪 這樣論述:

本研究目的在藉由棲地單位系統概念,瞭解大崙山植物群落在棲地單位之類群並分析大崙山棲地單元與物種分佈和利用之相關性,以提供棲地經營管理所需資訊。研究區域位於新北市石碇區豐田村大崙山區,區內包含華梵大學校區和皇帝殿風景區等人類活動區域。調查樣點之設置係採用航空照片進行立體判釋,選取涵蓋各種人類活動條件之樣點共19個。植被調查採用穿越線樣區法,調查包括樣區環境及植被等各項因子。資料分析方法係將植被調查之原始資料計算出重要值指數,經由矩陣群團分析、降趨對應分析和雙向指標種分析將本區植群分群並確認符合之棲地單位系統分類;藉由觀察各植群型之小苗的變化,推測大崙山植群變動方向;再配合大崙山區歷年自動照相機

監測之結果,探討動物與棲地利用之關係;並使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動物在空間上的分佈與利用情形。結果顯示大崙山之植群型為白校欑—大明橘型、山香圓—紅楠型及小梗木薑子—白匏子型,在棲地單位系統中屬於景美溪及北勢溪區域,植群型為楠櫧林帶上、下層,在樹種組成方面,棲地單位類型與樣區植群分類結果相符。前後兩調查年度之小苗雖有變化,但有逐漸趨向本區代表林型山香圓—紅楠型的趨勢。除植物組成外,棲地分析顯示植群結構亦會影響到動物對棲地的選擇,使其在空間分佈上有所差異。此一結果可做為日後在棲地經營管理和維護物種多樣性上之參考。

台灣特有植物之分布與保育

為了解決太平山山毛櫸現況的問題,作者曾彥學 這樣論述:

台灣特有植物之分布與保育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之分布型,利用台灣地理氣候區、山地植群帶及集水區為基礎所分出的47個生態小區及206個生育地單位,進行特有種分布地點之分析。藉此瞭解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與生態環境間之相關,並評估其保育現況,以作為爾後在植物保育經營、保護區規劃及管理或保護區系統代表性評估等的參考依據。 結果顯示,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總計1054 分類群(含種、亞種及變種),分屬特有蕨類植物61分類群(含種、亞種及變種)、特有裸子植物18分類群(含種、亞種及變種)、特有被子植物975分類群(含

種、亞種及變種)。台灣特有種維管束植物百分比為24.3%,其特有率指數約為世界平均值的5.4倍。台灣植物原地演化率在種的階級為1.83,若含種以下分類群則為2.30,可見小演化相當頻繁。經特有種分布型分析結果,在納入分析的1050種特有植物中,有129種為出現超過6個地理氣候區之廣布特有植物;大多數特有種之分布均較局限,僅出現某一個地理氣候區者為狹窄特有種,計有屬於東北區(NE)之狹窄特有種有39種;屬於蘭嶼區(LAN)之狹窄特有種有34種;屬於西北區(NW)之狹窄特有種有28種;屬於東部區北段(EN)之狹窄特有種有36種;屬於東部區南段(ES)之狹窄特有種有7種;屬於東南區(SE)之狹窄特有

種有41種;屬於中西區(CW)之狹窄特有種有33種;屬於西南區(SW)之狹窄特有種有16種;屬於西南南區(SSW)之狹窄特有種有25種;屬於高山區(ALP)之狹窄特有種有67種。 在特有種多樣性方面,十個地理氣候區中,特有種數目出現最多的前三區為中西區(CW)出現487種、西北區(NW)出現410種及西南區(SW)出現384種;就8個山地植群帶中,特有種出現數目最多的前三者,依序為楠櫧林帶上層363種、櫟林帶下層362種、櫟林帶上層種及楠櫧林帶下層334種等。由於各分區及植群帶之面積不等,必須以生育地之多樣性作比較評估,經相關性測驗,發現特有種在氣候區與山地垂直帶上之物種豐

富度,與生育地多樣性有顯著正相關,以單位生育地之種數而言,蘭嶼區之特有率偏高,值得作進一步分類學及植物地理學之研究。單位生育地上特有種最豐富者要屬高山區,此區含二植群帶,特有種密度極高,其生育地孤立於高山頂上,生境又呈複雜之分化,有利於當地之演化。上述二區可視為特有植物保育熱點。 本文所評估之特有植物中,約有280種(26.7%)之物種已被選為受威脅植物(含瀕危,漸危與稀有之IUCN類目),而目前受法令(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之特有植物僅有三種。本研究所劃分之206個生育地單位中,有70個(34%)已全部或部分納入保護區系統,如以物種統計,可見有81%之特有種已收羅到保護區網

路中,如按各區帶之保存率加以評估,發現大多氣候區之保護區已納入50%以上之特有植物,例外的是西南南區(只有11%)及蘭嶼區(0%)。高山區與東南區之國家公園幾乎已保存了境內所有之特有種。以山地植群帶而言,特有種之保存率隨海拔之上升而增加,三座高山型之國家公園幾乎保存了所有之特有種,但低海拔之山麓帶雖含有不少受威脅之特有種,然納入保護區之比例顯然偏低,此為未來保護區規劃與經營應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