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廢料買賣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塑膠廢料買賣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憲仁寫的 如何管理倉庫 (增訂十版) 和黃志強黃憲仁的 如何管理倉庫(增訂九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隆呈塑膠有限公司: 嘉義縣市塑膠廢料回收,05-379-2492也說明:特色: 本公司專營各種塑膠廢料買賣,歡迎來電洽詢。 商品項目: PS.PP.PE粉粒再製造,各種塑膠廢料買賣營業項目: 各種塑膠廢料買賣.隆呈塑膠有限公司地址:嘉義縣東石鄉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憲業 和憲業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商學研究所 朱文儀所指導 張庭瑄的 次級原料產業的商業模式探討-以回收塑料再製產業為例 (2013),提出塑膠廢料買賣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商業模式、塑料回收再製產業、產業分析、回收、廢料。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法律所 王千維所指導 侯建廷的 論我國產品製造者民事侵權行為責任之解釋與適用 (2005),提出因為有 構成要件該當性即徵引違法性、推定過失責任、無過失不法責任、全規範統合說、交易安全注意義務的重點而找出了 塑膠廢料買賣的解答。

最後網站泳鉅鑫塑膠股份有限公司 - 104人力銀行則補充:產業別:塑膠製品製造業。應徵泳鉅鑫塑膠 ... 塑膠.金屬貿易進出口/廢料回收製造業/資源再生環保系統 ... 主力回收買賣塑膠:PC、聚碳酸酯客製化再製粒次要回收買賣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塑膠廢料買賣,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如何管理倉庫 (增訂十版)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買賣的問題,作者黃憲仁 這樣論述:

  此書是2021年6月增訂第十版。時光飛逝,作者在憲業企管公司開班講授「倉儲管理」課程已有數年之久,在市場競爭激烈之下,企業界對於庫存管理的重要性漸有警覺,因為庫存品資產在各企業的總資產額中所佔的比率極為可觀,進行適時而恰當的庫存管理,不僅是左右企業盛衰的重大關鍵,更影響企業財力週轉的速度,對企業經營利益,有很大的影響。   本書適合製造業、買賣業參考引用,上市以來,承蒙海內外眾多企業採用為員工培訓教材,再版多次,此書可說是工廠管理界的暢銷書、常銷書,本書原教材是我擔任工廠顧問有關倉儲管理之實務輔導資料,加以整理去蕪存菁,並以深入淺出方式說明以利參考,作為企管公司開班授

課的教材,書中內容,介紹管理倉庫的13個重要步驟,內容俱為實務運作資料,期望能獲得製造業、買賣業之重視與實施,促使增強競爭力。   本書是工廠管理的「倉庫管理培訓班」上課資料,開課十多年,培訓班學員遍及各行業,讀者若想要更詳細的解說,歡迎親自報名參加憲業企管公司的「倉庫管理培訓班」。此書實務有用,讀者翻閱即知,講師授課時,更是傳授精彩絕技。   本書出版上市,再版多刷,2021年6月又發行增訂第十版,增加後內文達370多頁,顧問師對全書內容重新審定,發表更多的顧問輔導案例精華,讓讀者對倉儲管理能立即上手,創造管理效益。以往看過舊版的讀者,請您一定要再讀這新版本,相信不會辜負您的期待! 本

書特色   此書是2021年6月增訂第十版。時光飛逝,作者在憲業企管公司開班講授「倉儲管理」課程已有數年之久,在市場競爭激烈之下,企業界對於庫存管理的重要性漸有警覺,因為庫存品資產在各企業的總資產額中所佔的比率極為可觀,進行適時而恰當的庫存管理,不僅是左右企業盛衰的重大關鍵,更影響企業財力週轉的速度,對企業經營利益,有很大的影響。   本書適合製造業、買賣業參考引用,上市以來,承蒙海內外眾多企業採用為員工培訓教材,再版多次,此書可說是工廠管理界的暢銷書、常銷書,本書原教材是我擔任工廠顧問有關倉儲管理之實務輔導資料,加以整理去蕪存菁,並以深入淺出方式說明以利參考,作為企管公司開班授課的教材,

書中內容,介紹管理倉庫的13個重要步驟,內容俱為實務運作資料,期望能獲得製造業、買賣業之重視與實施,促使增強競爭力。   本書是工廠管理的「倉庫管理培訓班」上課資料,開課十多年,培訓班學員遍及各行業,讀者若想要更詳細的解說,歡迎親自報名參加憲業企管公司的「倉庫管理培訓班」。此書實務有用,讀者翻閱即知,講師授課時,更是傳授精彩絕技。   本書出版上市,再版多刷,2021年6月又發行增訂第十版,增加後內文達370多頁,顧問師對全書內容重新審定,發表更多的顧問輔導案例精華,讓讀者對倉儲管理能立即上手,創造管理效益。以往看過舊版的讀者,請您一定要再讀這新版本,相信不會辜負您的期待!

次級原料產業的商業模式探討-以回收塑料再製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買賣的問題,作者張庭瑄 這樣論述:

傳統產業雖然不如科技產業新穎,卻是社會國家中不可或缺的基石。而透過商業模式的檢討、重組、創新,可以使企業更有活力。透過分析次級原料市場中的回收塑料再製市場,再提出可行的商業模式,為本研究兩大重點。塑膠製品以及相關衍生物為現代社會中的必需品,隨塑膠相關製品的成長,加上國際對環保議題的重視,回收塑料再製市場漸受重視,然而相關文獻對於回收塑料再製產業著墨不多,因而本研究第一部分的重點在於了解回收塑料再製產業的現狀與發展機會。本研究第二部分欲藉討論回收塑料再製市場情況的結果,並就現有如線上B2B交易平台、口筆譯公司的商業模式整合,提出可行的商業模式,以滿足當前回收塑料再製市場未被滿足的潛在需求。其中

商業模式的建構邏輯將依循Johnson &; Christensen (2010)所提出的四個元素之商業模式及Osterwalder(2010, 2004)的九個構面商業模式架構做發想。回收塑料再製產業多為中小型傳統產業廠商,且國際買賣方地域分明,因此需倚賴貿易商的語言能力,然而因產品不易辨識,跨國貿易糾紛頻傳,中間商又把持通路,壓縮了大量中小型企業的利潤,故產業內有尋求語言人才、避免中間商剝削等潛在需求。本研究所建議的商業模式欲藉由提供業內廠商資訊更易流通、打破語言藩籬、屏蔽中間商的交易平台,使得業內資訊更為透明,為買賣雙方創造更有效率的交易方式。

如何管理倉庫(增訂九版)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買賣的問題,作者黃志強黃憲仁 這樣論述:

  時光飛逝,作者在憲業企管公司講授「倉儲管理」課程已有數年之久,在競爭激烈之下,企業界對於庫存管理的重要性漸有警覺,因為庫存品資產在各企業的總資產額中所佔的比率極為可觀,進行適時而恰當的庫存管理,已成為左右企業盛衰的重大關鍵,對企業經營利益,有很大的影響。 本書特色       本書出版上市後,再版20多刷,2019年6月又發行增訂第九版,增加內文達380多頁,黃憲仁總顧問師對全書內容重新審定,發表更多的顧問界輔導案例精華,讓讀者對倉儲管理能立即上手,創造管理效益。以往看過舊版的讀者,請您一定要再讀這新版本,相信不會辜負您的期待!   本書上市以來,承蒙海內外眾多企業採用為員工培訓教材

,再版多次,可說是工廠管理界的暢銷書,本書原教材是我擔任工廠顧問有關倉儲管理之實務輔導資料,加以整理去蕪存菁,並以深入淺出方式說明以利參考,書中內容俱為實務運作資料,期望能獲得製造業、買賣業之重視與實施,促使增強競爭力。   本書是工廠管理的「倉庫管理培訓班」上課資料,開課十多年,培訓班學員遍及各行業,讀者若想要更詳細的解說,歡迎親自報名參加「倉庫管理培訓班」的企管課程。   作者簡介     黃志強  黃憲仁   憲業企管顧問公司工廠輔導顧問師,授課講師。   步驟一  先要掌握庫存狀況 / 9 庫存管理的目的是通過適當維持庫存,在競爭市場中保持優勢,使經濟效益得到增長,隨時關

注和掌握庫存狀況是企業必不可少的管理目標。 1、倉庫管理的現狀                                 9 2、做好料賬管理                                  11 3、掌握庫存量總賬的記賬要點                      13 4、物料儲存要有物料賬卡                          15 5、料賬不準原因分析與解決對策                    21 6、如何避免物料短缺現象                          25 7、如何預防庫存過多                    

          29 8、庫存量多寡之優劣                              31 9、確定應維持多少庫存                            38 案例  零件工廠庫存輔導                           45 步驟二  庫存物品要編號 / 56 物品編號是以簡單的文字、符號、字母、數字來代表物品的一種有規律的方法。庫存物品不進行編號則庫存管理就容易混亂,特別是管理電腦系統化時,針對物品編號是必不可少的。 1、為何要物料編號                                56 2、物品分類編號步驟      

                        62 3、對商品、產品、原材料進行編碼                  64 4、塑膠加工廠的物料編號管理                      66 案例  木製品公司的庫存內控失效案例               69 步驟三  要妥善規劃倉庫空間 / 72 良好的倉儲設計可以使企業獲得更重大的利益,以提高獲利能力。合理設計規劃倉庫區域,選擇適當的儲存設備,遵循物品擺放的原則,才能將倉儲空間作最好的有效利用。 1、倉庫的規劃                                    72 2、倉庫佈置的設計步驟      

                      75 3、倉位編號                                      78 4、儲存設備                                      82 5、貯物架的配置方法                              87 6、物料堆放有那些原則                            90 7、工作空間浪費的15個原因                       92 案例  倉儲位置的診斷分析                         93 步驟四  商品搬運方法要管制

/ 100 把物品由某個位置轉移到另一個位置的過程就是搬運,對於搬運過程要強調一些原則和方法。規範人員的搬運行為,實現標準化作業,使其適合於所有人員在公司內部進行的搬運作業。 1、搬運管理                                     100 2、搬運作業規定                                 105 3、特殊物料的搬運法                             108 4、要如何改善搬運方法                           114 案例  搬運方式的診斷重點                     

  119 步驟五  商品保存要盡到責任 / 122 品質控制的重點不僅在工廠現場,也不能忽略在庫品的產品品質。制定規範的倉庫管理制度、運用先進的儲存搬運設備、加強倉庫管理人員的責任意識等,都是為了共同目的:保證在庫品的品質。 1、倉庫管理人員的工作職責                       122 2、倉庫管理人員培訓計劃書                       127 3、稽核庫存品的品質是否良好                     129 4、防治黴腐技術                                 132 5、倉庫蟲、鼠、蟻的防治         

                136 6、貴重物品的管理                               139 7、危險物品的管理                               140 8、易生銹物品的管理                             141 9、易耗損物品的管理                             146 10、敏感材料的管理                              147 11、倉庫的安全管理                              148 12、消防管理           

                         152 13、防盜竊管理                                  156 14、防失效管理                                  157 15、防爆炸管理                                  159 16、防災措施                                    161 17、反恐怖措施                                  162 案例  庫存管理的自我檢核                        165

步驟六  要設法降低庫存量壓力 / 172 庫存量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過多則使資金固定化了,難以週轉,增加資金負擔;過少則會因備料不足,影響生產。為了順利地進行企業經營中各項活動,應當維持適當的庫存,盡可能以較少的庫存量、最小的費用獲得最大收益。 1、庫存種類                                     172 2、消滅庫存量                                   174 3、ABC分析的有效活用                            175 4、ABC分析的應用                      

          179 5、首要任務是重點物料的庫存量管理               181 6、有效迅速降低庫存量                           183 案例  紙品工廠的ABC分類管理實例               186 步驟七  進入倉庫要管制 / 189 入庫,是倉儲活動的起點,入庫前的準備、入庫物料接運與交接、驗收、入庫等一系列過程就是倉庫管理流程。只有嚴格遵循倉庫管理流程,包裝完整無損,手續完備清楚,入庫迅速,才能保證入庫物料數量準確,品質符合要求。 1、倉庫目視化管理                               189 2、物品入

庫的準備                               194 3、成品、半成品入庫                             196 4、接運物料方式                                 198 5、物料接運流程                                 202 6、物料入庫時間控制                             205 7、物料接收的三個關鍵點                         209 8、物料驗收的流程說明                           213 9、

掌握接貨驗收的要點                           215 10、倉庫的物料驗收步驟                          218 11、辦理物料入庫手續                            221 案例  塑膠廠的驗收改善工作                      223 步驟八  留心物品的放行 / 227 物品出庫是物品儲存階段的終止,也是倉庫作業的最後一個環節。要嚴格遵守物品出庫的流程和單據管理規定,做好出庫工作,對改善倉庫經營管理,降低作業成本,提高服務品質具有重要作用。 1、出庫管理                      

               227 2、產品發貨記錄                                 232 3、物料出庫業務流程                             234 4、出庫單證的流轉                               236 5、倉庫發貨要提前備料                           240 6、倉庫的發貨作業                               244 7、及時發料                                     246 8、掌握發貨的要點       

                        248 9、出庫問題的對策因應                           251 10、發料與領料的運作                            254 11、出貨文件管理                                257 案例  塑膠加工廠的領發料改善過程                263 步驟九  退貨要放入倉庫 / 267 退貨,狹義地講,是指倉庫已辦理出庫手續並已發貨出庫的物品,因為某原因又被退回到倉庫的一項業務,既包括「實際退貨」的概念,也包括「換貨」的概念。處理退貨,會消耗倉管員大量的

精力,因此應該對退貨流程要進行管理。 1、要建立退貨管理流程                           267 2、半成品退料之控制流程                         269 3、退貨產品的管理                               271 案例  某企業退料繳庫作業的改善                  272 步驟十  久滯庫存品要處理 / 276 呆料是週轉率極低,呆滯在倉庫。呆料因使用率及週轉率極低,未知何時才能收回其價值;而廢料則是已完全無法使用的。對於這樣的長久滯留在倉庫裏的呆料、廢料,要及時處理,以盡量減少物品損耗。 1、呆廢

料的預防與處理                           276 2、呆料的預防處理措施                           279 3、呆廢料之管理制度                             284 4、針對庫存品的品質監督                         289 案例  改進呆廢料的實例分析                      291 步驟十一  不要忘記去盤點倉庫 / 294 盤點工作是定期或臨時對庫存商品的實際數量進行清查、清點的一項作業,是為了掌握貨物的流動情況(入庫、在庫、出庫的流動狀況),對倉儲貨品的收發結存等活

動進行有效控制,從而保證倉儲貨品完好無損、帳物相符,能確保生產正常進行。 1、倉庫實地盤點的掌握要點                       294 2、倉庫盤點之實施步驟                           298 3、庫存盤點不準確的對策                         302 案例  電子工廠的盤點案例                       305 步驟十二  要定期檢討庫存管理績效 / 309 供應鏈回應時間、訂貨滿足情況(包括訂貨滿足率和訂貨的提前期)、交貨情況、庫存週轉期和資產週轉率、物流管理總成本等, 這些都屬於庫存管理績效考核的指標,

要定期對這些指標進行檢驗。 1、倉儲管理的診斷調查表                         309 2、庫存品的定期檢驗                             313 3、運用MRP/ERP檢討庫存量                       315 案例  倉庫管理的改善分析案例                    317 附  錄  管理倉庫的規章制度與案例 / 321 倉庫管理制度是對倉庫各方面的流程操作、作業要求、注意細節、6S管理、獎懲規定、其他管理要求等進行明確的規定,工作的方向和目標,工作的方法和措施。 1、案例一:倉庫存貨過多引起的深思    

           321 2、案例二:倉庫安全設施的不足                   325 3、案例三:節節攀升的呆料                       329 4、倉庫管理制度                                 335 5、倉庫管理工作流程                             340 6、領發料作業規章範例                           345 7、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346 8、成品倉儲管理規定                        

     350

論我國產品製造者民事侵權行為責任之解釋與適用

為了解決塑膠廢料買賣的問題,作者侯建廷 這樣論述:

在傳統侵權行為責任處理產品製造者責任問題時,大多數學者原則上認為應適用民法一般侵權行為之規定,除了依具體情形可適用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各項外,而隨著各國保護消費者之立法潮流,產品交易安全注意義務概念之產生;歸責原則亦以「客觀產品欠缺安全性」為歸責對象,我國隨著消費者保護法與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之立法,亦朝著「推定過失責任」與「無過失不法責任」作調整。 從適用對象、成立要件以及法律效果方面之分析,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各項、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與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規定之差異,於解釋論或立法論之建議;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各項、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與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於法律規範競合適用上為何種

競合?亦有加以釐清之必要;另外,產品侵權行為責任雙、單軌制之檢討以及其他相關制度與措失之配合,有助達到真正保護消費者權益之目的。 首先,產品侵權行為責任之立論基礎建立在交易安全注意義務,運用於產品製造方面,即是製造行為係屬間接危險行為,經由消費者使用之行為,損害才會發生,而產品製造者對此消費者使用之間接危險性,必須有防止危險持續升高之義務,產生所謂「產品製造者交易安全注意義務」;而產品製造者交易安全注意義務之範圍,本文認為只要製造後流通市面,產生間接危險行為,由於此間接危險性,產品製造人基於其所負防止危險發生之義務,不論基於法律明定之行為義務,司法者造法,抑或由學說共識所要求之一定防止危

險發生之作為義務,即成為交易安全注意義務之範圍。 其次在歸納與建議上,於適用對象方面,責任主體上,製造業者,應包括「成品製造者」與「零件、原料,半成品製造者」;擬制製造業者,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二項第二句有明文規定,消費者保護法卻無相同之規定,滋生疑義,解釋論上,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之產品推定過失責任與消費者保護法無過失不法責任之歸責原理不同,故不將擬制製造業者列入消費者保護法之責任主體範圍內,立法論上,基於消費者保護法第一條之立法意旨在於「保護消費者權益」,保障消費者對於表彰為製造者之信賴,宜修法將之列入消費者保護法之責任主體範疇。責任客體上,消費者保護法施行細則第四條規定種類,

包括最終產品、半成品、原料或零組件。解釋上,在產品製造過程中,參與製作者,應負有防止危險發生之交易安全注意義務,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宜作同樣解釋;至於細部分類之討論,不動產之問題,因建商於製造過程中負有一定監督之安全注意義務,解釋上宜將不動產納入產品範圍內;工業製品之動產、醫藥品為動產,其品質欠缺安全性,本即為產品責任之客體;人體組織與器官,原則上,未為交易客體流通市場,不負產品製造者責任。例外,若將其製造或加工成新產品提供消費使用,應負產品製造者責任;電力與其他能源,因伴隨之危險性,負有較高之防止危險發生之注意義務,當有消費者保護法無過失不法責任之適用;廢料,負有防止生態危險發生之義務;廢

棄物,如再度流通於原來用途,製造者須對新品瑕疵負責;若非原定用途,原則上不負產品責任,例外於處理過程存有危險者,負有警示之安全注意義務。請求權主體上,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與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本文以為,兩者請求權主體一致。理由為: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一項第一句規範,只要有通常使用「或」消費之損害,不論消費者或非消費者皆有適用;況第三人依一般交易合理之情形,與產品具被期待不得加以侵害之密切範圍者;而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第三項之文義解釋將請求權主體涵說u消費者」與「第三人」;至於「法人」,貫徹產品無過失不法責任保護「消費者」之立法意旨;再者,「法人」製造者亦可能從其他企業經營者取得產品,純粹以

供私人消費或使用目的,故應肯定「法人」得成為產品責任之請求權主體;懲罰性賠償金之請求權主體,解釋上第三人相較於消費者而言,更無機會檢視產品之安全性。故懲罰性賠償金之請求權主體應涵說u消費者」與「第三人」。 於成立要件方面,歸責事由上,有關主觀責任型態,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一句採「故意及過失責任」;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二句為「故意責任」;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則採「推定過失責任」;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採取「推定過失責任」;而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採認「無過失不法責任」,實則,法院實務操作將產品製造者之「交易安全注意義務」提高,使製造加害者難以舉證無過失而免責,則事實上,「推定過

失責任」已達「無過失不法責任」之法律效果。有關客觀構成要件該當行為型態,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一句係指違反防止結果發生行為義務之直接危害絕對權之作為及違反防止危險發生行為義務之間接危害絕對權之行為;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二句則是指可特定化之具體違背善良風俗之製造行為;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乃指違反產品保護之法規範;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與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皆對產品之「欠缺」有所規範,因此兩者涉及法條規範之重要內涵,歸納其類型有設計上之欠缺、製造上之欠缺、指示說明上之欠缺以及產品後續觀察之欠缺,其中所謂「指示說明上之欠缺」,可區分為「傳統指示說明之欠缺」與「民法指示說明之欠缺」,前者區

分為「合乎規定之指示說明」與「違反規定之指示說明」兩種,解釋上,基於產品製造者之安全注意義務,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宜列入之,惟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第二項對產品欠缺安全性有類似之規範。至於後者,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第三項規定之文義上係指「說明書或廣告欠缺」,惟從該條項修正理由規範對象為「產品之品質與弁遄v,解釋上真意為若因該產品之廣告或說明涉及該產品所保護法益之完整性利益,且有其他有效防免損害之替代可能性存在,消費者被阻止採取防免措施造成損害者,可適用本條項規定,使製造者負侵權行為責任;「產品後續觀察之欠缺」,消費者保護法第十條有相似之規範,惟未明確規範法律效果,處理方式可將消費者保護法第十條

之規定視為「保護他人之法律」,使產品製造者依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之規定,負推定過失責任。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之「產品欠缺安全性」,其判斷標準依法文義係指「專業者判斷標準」,惟該條繼受之歐盟產品責任指令第六條係指「外行人一般客觀標準」;再從主觀歸責事由而言,以「專業者判斷標準」實質上等同於「過失責任」,與消費者保護法產品侵權行為責任為「無過失不法責任」本質不符。是以,關於「合理期待安全性」之判斷標準,宜修法改為「外行人一般客觀標準」。另外,「產品安全性欠缺」責任成立後,才須討論「科技或專業水準抗辯」之問題。保護客體上,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一句係以絕對權為中心之「權利」;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

第一項第二句兼指權利與法律及公序良俗所保護之「利益」;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二項為「權利」與「利益」;至於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適用產品交易安全注意義務,由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第一項第一句防止危險發生之義務(交易安全注意義務)發展而來,並保護完整性利益,解釋上,宜限於「權利」;而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從該法第七條第二、三項均有關消費者之人格權,不及於利益,而「財產」應指被害消費者或第三人之所有權或其他物權等財產權為限,故僅限於「權利」。責任成立因果關係上,判斷流程基本上皆是先經由事實面因果關係來判斷是否符合條件理論,再透過相當因果關係理論與法規目的理論來衡量是否具有法律面因果關係。違法性上,皆經過

「構成要件該當性即徵引違法性」之形式判斷過程,由構成要件本身反應出行為義務,再考慮是否具有違法阻卻事由。舉證責任上,基於武器平等原則,綜合考量有關產品之一切情事,合理公平地減輕被害消費者或使用者之舉證負擔;於訴訟攻防上,善用文書提出命令、美國之證據開示制度以及準用積極之舉證妨害。 於法律效果方面,損害賠償方法上,基於民事賠償責任之「損害賠償理念」,關於產品責任之損害賠償方法,民法第二百十三條「回復原狀」保護法益為現在或將來所應處狀態之「完整利益」;而民法第二百十四條及民法第二百十五條則為「價值利益」;至於民法第一百九十六條解釋上為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三項之補充規定,針對「回復」被害客體完整

性後,交換價值及使用價值尚無法「回復」之情形,以維持損害賠償方法體系判斷一致。損害賠償範圍上,被害消費者或使用者得主張財產上之損害賠償與非財產上損害賠償;而關於精神慰撫金,民法產品侵權責任得依民法第一百九十五條第一項第一句請求,另基於民法第十八條第二項之規範,解釋上,消費者保護法之產品責任並無法請求,但立法論上,基於消費者保護法產品責任之性質為「侵權行為責任」,宜仿德國產品責任法於消費者保護法內明定之。懲罰性賠償金上,解釋論上宜作適度之限縮,例如,限於不當行為之重大過失方懲罰之;或降低賠償額度倍數,依被害消費者或使用者之請求,由法院依侵害情節,酌定懲罰性賠償;立法論上,「填補損害」之民事損害賠

償,宜減輕懲罰性;懲罰製造加害者之主觀惡性,本質相當刑事制裁,悖於民事責任原則;又賠償金額若懲罰賠償金額過高,不符比例原則,故宜刪除。連帶責任上,成立共同侵權行為責任,所形成之連帶損害賠償,外部關係上,依民法第二百七十三條求償;內部關係,則依民法第二百八十條及第二百八十一條決定之,同時,民法第二百十七條過失相抵法理,亦可類推適用之。期間問題上,類型化之醫藥害,食品害等繼續性之產品損害事故,消滅時效起算點,宜細分之;另外,宜立法制定產品責任期間。 另外,在法律規範競合適用關係上,產品製造者侵權行為責任之請求權規範基礎有:民法第一百八十四條各項、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及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各

適用法條間有複雜化之成立要件與法律效果,非消費者保護法應優先適用,消費者保護法未規範者,適用民法規定,所能一次解決。而本文參酌日本學說「全規範統合說」,基於「紛爭解決一回性」,分就法律成立要件與法律效果之歸攝或交錯關係作較細部競合之適用,以保障消費者受侵害權益之救濟。 而在產品侵權行為責任雙、單軌制檢討上,現行雙軌制下,對於產品安全注意義務之建立;責任主客體、請求權主體之一致化;舉證責任之法官裁量因應化;精神慰撫金請求一致化;懲罰性賠償金之改革或刪除等宜修法解決。單軌制下,刪除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將其納入並修正消費者保護法第七條以下規定,或有令民法空洞化之疑慮,惟此涉及立法政策之問題

;再者,消費者保護法自民國八十三年立法以來,已行之有年,可從適度修正消費者保護法著手,例如,前述懲罰性賠償金之修正,甚或刪除;將「推定過失責任」歸責事由納入「無過失不法責任」,亦能發揮消費者保護法之「保障消費者權益」立法意旨,是以,單軌制下,刪除民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一,將其納入並修正消費者保護法,係較符合產品侵權行為責任單軌制體系一致化之立法精神。 最後,在其他相關制度與措施配合方面,宜就產品責任保險制度建立與產品發展、品質之確保與零件管制、顧客資訊、產品觀察、召回及文獻制作等方面配套措施以保障產品之被害消費或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