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隆豐寫的 兩岸證券投資基金規範之比較研究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思想領袖】前省長揭中共滲透南太島國手段也說明:... 地區的滲透行動,拒絕受賄並禁止中共背景的公司在其省內運營, ... 《奧基公報》主要是説,第一,你不希望本省與中共下屬公司合作。第二,你強調了 ...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譚丹琪所指導 陳錦訓的 台商大陸投資退場因應分析 (2019),提出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大陸投資、中外合資企業、經濟補償金、社會保險金、土地法律性質、清算註銷、外商獨資企業。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國際政治研究所 廖舜右所指導 林子義的 台商在中國大陸經營模式之演變: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2019),提出因為有 製造業、台商經營模式、中國大陸的重點而找出了 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理律法律雜誌雙月刊200209 (2002:9期)則補充:修正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 · 公告應先檢具水污染防治措施計畫之事業種類、範圍及規模 · 壽險業投資美三機構發行或保證不動產抵押債權證券上限放寬 · 兩年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兩岸證券投資基金規範之比較研究

為了解決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問題,作者黃隆豐 這樣論述:

  本書針對兩岸證券投資基金法律規範,從基礎法學概念與現行制度實務入手,探討兩岸基金法制布局,基金管理人與保管人的責任規範,基金受益人權利保護等法律規範,與監管執行及基金市場運作等實務問題。從兩岸學界對此問題的見解,基金市場實務運作,到監管機關對目前問題的解決方式,以比較研究兩岸對證券投資基金規範。並從各國立法例與實務,探究及檢討兩岸對證券投資基金實務運作問題解決方式。最後,並就兩岸日後證券投資基金交流之共同管理規範問題,由目前國際性組織的共同監管條約與方案,研析適於兩岸將來證券投資基金跨區域性活動的共同監督管理方式,以期使兩岸日後基金金融交流順暢與公平,及確保投資權益。  作者簡介 黃

隆豐   【現職】宇達法律事務所律師   【經歷】  臺北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高雄醫學大學兼任講師   【學歷】  南京大學法學博士  臺灣大學法學碩士  東吳大學法學士   【著作】  論兩岸證券投資基金跨區域活動之法律監管問題   中國大陸與台灣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法學概念之比較  大陸證券投資基金法律規範的探討   國際私法  民法概要  海難救助法律問題

台商大陸投資退場因應分析

為了解決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問題,作者陳錦訓 這樣論述:

摘要近年來因大陸法規調整、產業競爭激烈、社會經濟結構及商業模式的改變,讓不少台商面臨撤出大陸的考量,且自2013年起大陸對企業的管理已逐步脫離過往粗放的型態,取而代之的是以法令為依據、以互聯網系統為有效監督的管理體制,如今台商在面對撤出大陸時應如何準備、應注意哪些事項、清算過程中有哪些重點、公司註銷有哪些流程、如何降低退場風險,相信已成為台商關注焦點,也是本次本文探討的主軸。兩岸早期有著各自法令對台商投資的限制,不同的外商型態影響著退場的自主權,不同的土地性質影響著資產處置的合法性,而令人困擾的勞動糾紛與海關稅務問題,也增加了企業在清算註銷前的處理挑戰。本文也針對台商撤資的可能因素進行分析,

探討台商退場策略選擇的評估,分析正式註銷解散或以股權轉讓方式離場的差異,而文中也說明最新的註銷法律與流程規定,提供完整認知與應注意事項,再委以案例說明建議,以協助台商借鏡評估思考。台商需要適時拋開對「淺規則」的認知,在善用「同文同種」的優勢下也應認真瞭解相應法規以作好相應準備,即時完善歷史遺留問題,瞭解相應方案的執行環節,以擬好退場的策略與步驟,降低撤資註銷過程的風險,而能順利的將投資獲益安全收回。希望以本文的西進歷史背景、投資環境演變、法令調整、國家最新管理系統建置、實務經營及案例系統性的彙整下,能給予台商在撤資退場前的準備,起到協助及參考的價值。

台商在中國大陸經營模式之演變:政治經濟學的視角

為了解決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問題,作者林子義 這樣論述:

本文對中國大陸江蘇省各城市的七家製造業台商進行訪談,並以政策面、勞力成本面、技術優勢面三項經營環境之變數,及以1990~2000、2000~2012、2013~2019年三個階段為訪談及研究架構,探討製造業台商自1990年代至今所經歷之經營環境變化及因應方式,並將訪談結果結合過往相關研究文獻以寫作論文。本研究得出結論是自1990年代以來至今,在大陸的製造業台商分別在政策優惠面經歷了三年免稅、五年稅減半的「三免五減半」(部分企業則拿到了五免五減半)等稅務政策上的優惠;在勞力成本面經歷了地方政府幾乎每1-2年就調漲基本工資的勞力成本上升,二十多年來至今,翻了超過5倍;最後在相對陸企技術優勢面,從

早期非常有優勢到有5家仍有優勢,在當地存活良好,2家已無優勢或剩一點優勢,整體而言,台商的企業技術優勢相對陸企呈下降態勢;而面對這些經營環境的變化,眾家台商各自主要以海外生產,技術升級、降低成本三種方式來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