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體喇叭diy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逢甲大學 電聲碩士學位學程 方俊所指導 林鴻祐的 等壓式揚聲器系統之頻率響應模擬與量測 (2017),提出單體喇叭diy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等壓式喇叭、等壓式喇叭單體、等壓式喇叭揚聲器系統、音箱設計、有限元素分析法、等效電路法。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單體喇叭diy,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單體喇叭diy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初入發燒坑,發現喇叭單體等級很重要,原本2.1已有內建擴大機,所以直接買好的單體更換

影片過程中如有口誤或知識上的錯誤請留言指正,感謝~

另外過程中發現高音底座不合,所以使用3D列印工法解決

更換如下3吋 AURA 全音域 紙盆泡棉懸邊,1吋 先鋒 高音單體,兩顆大電容分頻

最後分享試聽結果很滿意,因為是針對人聲去做強化,果然中音非常清晰動聽,低頻扎實,高音甜美,聆聽人聲音樂猶如真人演唱般,富磁性且耐聽。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ezJustMake/

等壓式揚聲器系統之頻率響應模擬與量測

為了解決單體喇叭diy的問題,作者林鴻祐 這樣論述:

等壓式揚聲器系統的設計理念為了解決音箱大小的問題,在有限的空間之內,達到與原本揚聲器系統的條件,舉例低音揚聲器系統來說,音箱的大小決定於低音喇叭單體的等效容積,聲波在低頻段時,波長較長、能量較大,需要相較於高頻率更大的空間傳播,低音揚聲器系統設計上需要較大容積的音箱。1950年由Harry F. Olson提出的Isobaric Speaker的概念,理論中等壓式揚聲器系統的實現只需要相對於原本單一顆喇叭揚聲器系統音箱一半的空腔就能達到原本揚聲器系統的聲壓級,但是仍然有些條件損失,會在下文中補充。 這篇論文首先透過Klippel之LPM、TRF、SCN量測單顆喇叭單體,確認喇叭單體特性

後,實作面對面式等壓式喇叭單體,經過量測數據觀察等壓式喇叭單體的特性,同時使用MATLAB 的Simscape模組建立等效電路法之喇叭單體及等壓式喇叭單體模型,快速地模擬對於單顆喇叭單體與等壓式喇叭單體的差別,由等效電路法得到初步的結果,並透過有限元素分析軟體COMSOL來協助驗證等壓式喇叭的設計及其限制,並與量測數據相互比對以達到了解等壓式喇叭單體與等壓式揚聲器系統的設計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