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議制 意思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合議制 意思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康晞寫的 上榜模板 法院組織法 和橫山宏章的 素顏的孫文:遊走東亞的獨裁者與職業革命家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學稔出版社 和八旗文化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財經法律學研究所 林德瑞所指導 王怡璇的 論我國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之結構-以美國與我國審計委員會制度為中心 (2013),提出合議制 意思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董事會、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股份有限公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 楊千所指導 朱嬡玲的 監察人召集股東會衍生問題之探討--以某飲品上市公司為例 (2010),提出因為有 公司治理、股東會、監察人、審計委員會的重點而找出了 合議制 意思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合議制 意思,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上榜模板 法院組織法

為了解決合議制 意思的問題,作者康晞 這樣論述:

  本書定位為「體系解題書」。   體系說明部分:集中在常考題目的觀念說明,用清楚的體系建構基礎概念,搭配最新實務見解、修法內容,幫助讀者快速掌握本科目的重點。更在重要考點以「上榜模板」整理成答題模組,讀者在遇到相同的考點時,即能直接運用作答,迅速獲得高分。   實例演練部分:以題型分析、答題大綱、參考擬答的順序,幫助讀者建立解題層次與思維脈絡。亦藉由收錄近年之考古題,聚焦考點,掌握關鍵。

論我國公開發行公司董事會之結構-以美國與我國審計委員會制度為中心

為了解決合議制 意思的問題,作者王怡璇 這樣論述:

我國自1998年起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啟示,開始向國內公開發行公司宣導公司治理重要性。歷年來,於主管機關及證券自律性組織以及各界學者專家奔走呼籲下,我國公司治理架構逐漸成型。然而,2006年博達掏空公司資產一案無疑是壓倒公司內部監控機制的一根稻草,在救亡圖存之下,立法者與證券主管機關於2006年迅速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制度,師法美國董事會單軌制度,藉由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以提升董事會議事及監控能力,發揮應有的監督功能。此外,保留原監察人制度之公開發行公司,其董事與監察人間不得過度密切,應具有一定席次的獨立性。我國引進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制度涉及公司結構甚深,其後主管機關亦不斷以行政函釋擴大

強制設置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之適用範圍,由原則以章程自由設置之立法,逐漸轉變為半強制狀態,可見我國主管機關視單軌制為國際潮流,有意全面性的適用以取代舊有雙軌制公司結構。然而,本文以為無論係單軌制或雙軌制均為OECD所肯認之結構,重點應在於享有監控權限者是否有履行其忠實義務,確實審查公司各項決策內容。依我國固有法制設計觀察,將董事會設定為業務執行機關,惟目前我國公司實務運作下,董事會功能在分層授權中,已逐漸轉化為側重監督之機關。現行董事會、獨立董事及審計委員會實際運作情形與我國法制面間,似存在著落差。此外,本文以為獨立董事普遍存在著過於沉默的現象,如何提高其獨立性,擺脫控制股東把持,並增加其監督

權限,使其勇於任事,發揮其應有之功能,為現今公司治理重大議題。

素顏的孫文:遊走東亞的獨裁者與職業革命家

為了解決合議制 意思的問題,作者橫山宏章 這樣論述:

國父?國賊? 專制獨裁、投機取巧、背叛民主、建立黨國。 天下為公?私天下? 令人瞠目結舌的素顏孫文,你不可不知的國父真相!   「令人擔憂地他有一病,是謂命令病也、專制病也……」—孫文摯友|宮崎滔天   「每當前往南京中山陵,看到那威風凜凜、充滿壓迫感的巨大墳墓,總讓筆者不禁感嘆,孫文真的看得見人民嗎?」—本書作者|橫山宏章   在兩岸官方論述中,孫文的歷史地位早已明確,他不僅被中共讚揚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更被國民政府尊稱為「中華民國國父」。然而,如果我們細究現存的檔案文獻資料,或許就會發現孫文之素顏,其實是一副職業革命家、甚至是獨裁者的面孔。   孫文是堅定的職業革命

家,其一生就是不斷地從事軍事革命,從推翻滿清的十次起義,到為了推翻北京軍閥政權的北伐計劃,從頭到尾都是清一色的軍事作戰。他也是天生的演說家,憑靠優越的口才,四處拉幫結派,樹立背後勢力,造就「孫大砲」此大名。他更是激烈的鬥爭者,不僅與變法派辯論,也與革命派眾人意見不合。而其每一個對手,都是建構中國近代史的政治巨星。   不過,在其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孫文重視的始終不是理念,而是實用主義,於是其思想與實際行動總是不斷分裂:為了爭取日本支援,進而出賣中國利權;為了引入蘇聯軍援,不惜「聯蘇容共」;為了樹立個人權威,孫文扭曲民主真意,以「愚民論」認定無法交付人民政治責任,進而採取獨裁專制的菁英治國論

;為了拉攏軍閥、安撫列強勢力,孫文也能取巧地詮釋「反軍閥」、「反帝國主義」等理念。這就是孫文,既有「獨裁性」的一面,也有「投機性」的一面。   於《素顏的孫文》一書中,學者橫山宏章以另類見解,揭露了孫文不為人知的專制獨裁、冷血現實、投機取巧等面目,因此本書絕非主流論述會喜歡的「孫文正傳」,而是一本為孫文卸妝的「孫文外傳」。 專文推薦   金哲毅(金老ㄕ) | 《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作者 作者簡介 橫山宏章   一橋大學法學博士,曾於《朝日新聞》擔任記者。專研中華民國政治史、近代長崎縣史。曾任明治學院大學法學部長、長崎SIEBOLD大學國際情報學部長、北九州市立大學大學

院社會系統研究科長、同大學亞洲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長,現爲北九州市立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有《孫文與袁世凱——中華統合之夢》、《令中國敗壞的英雄們》、《陳獨秀的時代——邁向「個性的解放」》等。 譯者簡介 李雨青   臺灣大學學士、首都大學東京碩士,曾旅居日本七年。目前從事出版、翻譯、內容力有限公司特約譯者等工作。   前言——綽號「孫大砲」 第一章_成長於廣東鄉村——旅居夏威夷及習醫之路 一  出生於華南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 二  遠渡夏威夷,旅居四年 三  於香港醫學學校立志為醫 第二章_推翻滿清的革命家——創立興中會、結成同盟會 四  創立興中會,航向革命家旅程 五

  籌備惠州起義,期望日本的協助卻被擺了一道 六  仰賴依存於會黨(秘密結社)的邊境革命 七  亡命日本,加深與日本人的交流 八  結成中國同盟會,確立「四綱」、「三序」 九  同盟會內部對立激化 第三章_反滿革命的成功與反袁革命的敗北——中華民國的誕生 十    辛亥革命爆發,建立中華民國 十一  將政權禪讓於袁世凱 十二  因國體問題與宋教仁對立 十三  訪日與宋教仁之死,二次革命失敗 第四章_亡命日本與對日本的依存——孫文獨裁之中華革命黨 十四  再次亡命日本,深化對日本政府的依存 十五  思考與大亞洲主義論者、大陸浪人之關係 十六  創立以孫文獨裁體制運作之中華革命黨 十七  在交

往眾多女性後,與年輕的宋慶齡結婚 十八  展露出輕易將利權讓渡予日本的真面目 第五章_第二次廣東地方政權及其挫折——《孫文學說》形成 十九    袁世凱成為皇帝,發起護國戰爭 二十    對抗北京,樹立廣州護法政權 二十一  孫文「愚民論」的形成 二十二  整合各民族的「中華民族論」誕生 二十三  樹立第二次廣東政府,遭陳炯明叛亂追擊 第六章_共產國際的支援與國共合作——難以割捨的軍閥同盟志願 二十四  中國共產黨創立,國共合作成立 二十五  孫文眼中的共產國際、聯蘇合作 二十六  孫文與陳獨秀的雙雄並立 二十七  動員外部客軍樹立第三次廣東政府 二十八  經營廣東困難重重,試圖放棄廣東

二十九  摸索與軍閥聯手的「三角反直同盟」 第七章_演說「三民主義」與遺囑「革命尚未成功」 三十    舉辦國民黨一全大會,宣揚「三民主義」 三十一  支持孫文的胡漢民、汪精衛也都是個性派人物 三十二  北上,客死北京 後記——無懼異端 參考文獻 孫文年表   專文推薦   中華民國的國父是誰呢?相信大家可以輕易地回答:「孫中山。」那如果接著問:「孫中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對學校課本知識稍有印象的人會說:「那是他在日本用『中山樵』的化名而來。」   除了名稱,日本在孫文的生命中佔有不小的地位。比如今日臺北車站附近的國父史蹟紀念館(又稱逸仙公園)的前身,正是孫文於日治時期準備取道

臺灣抵達日本所下榻的高級料理亭。日本的神戶,也就是當年孫文重要的旅行中繼站,建有國父紀念館吸引人參觀;孫文更在日本的東京,聯合眾多團體共同建立清末最強大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如此說來,中華民國的國父和日本實在有頗深的淵源。   作為中國近代史的超級名人,華人對孫文的研究多到不可勝數。只是許多研究,因為牽涉切身相關的利益問題,華人所做出的詮釋,無論是讚揚還是批評,總是會被打上大大的問號,最後在激烈的爭辯中迷失。這正是本書作者所提到的事實:「權力繼承者為了正當化自己的權力,因而建構出孫文的幻象並加以政治性地利用,這毋庸置疑,但即便如此,也與『實事求是』的原則相去太遠。」   曾經,有人為了

需要而幫孫文造神,亦有人為了宣揚自己的立場而對被造神的孫文進行過度的毀神舉動。但我認為:「孫文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是人就有他自己的長處及短處,因此會有令人亮眼的成功和優秀特質,也會有令人搖頭的失敗及缺陷;但如今,許多對孫文評論卻是對他的事蹟做過度的讚揚及貶抑,反而讓人無法感受到孫文的真實面,也使這位國父成為群眾認知中最熟悉的陌生人。我想,這也是作者為何會把本書取名叫《素顏的孫文》,畢竟他期待描繪出:「既非中傷、也非一味讚揚,而是原原本本的孫文之形象。」而以有淵源但直接利益較少的日本人視角切入對孫文解析描述,或許能讓我們華人有機會更認識孫文。   本書針對孫文有著許多仔細的描述及精彩的論點

,看完本書,本人深切感受到:「孫文的思想及行事作風,隨著年齡及經歷的增長而有所不同。」比如:剛開始進行革命事業的孫文,以民族革命為最大賣點,所以常強調:「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但隨著民國誕生,孫文對於民族的區別不再那麼激烈,而是著重在與各派政治理念不同的闡述(像是:對平均地權的堅持及自成一套的解釋,或是:對集權與合議制的選擇及執行)。   另外,作者不斷提到孫文一個獨特的個性及行事作風:「只要是得以利用的勢力,都不擇手段予以結合、串連,孫文的做法總是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孫文總是不斷與他人結盟,卻又容易和昔日的盟友反目成仇,或是與過往死敵攜手合作的多變立場。這樣的描述

,或許會讓習慣孫文「高大上」形象的讀者相當不習慣。甚至如果看到作者的另一段話:「說孫文沒有節操,的確就是沒有節操;說他是能夠應變情勢變化身段柔軟,的確也是身段柔軟。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予以評價,也是孫文的特徵。」如此語氣更是尤其尖銳及不客氣,但這樣的敘述,是否也讓我們清楚一個現實:對歷史人物的描述,往往是後人的主觀投射。歷史學界有句名言:「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也就是我們每一個讀者,都以自身角度去詮釋已經無法改變的過往;正因為立場角度不同,人物形象就此產生差異;對於作者的認同與否,正是檢視自己想法的好時機。   然後,不得不提本書的一大特色,就是關注到孫文周遭的日本人蹤跡。孫文致力革命時,

獲得不少日本浪人(例如:協助介紹革命同志甚力的宮崎滔天)或是名望人士(例如:日後成為日本首相的犬養毅)的肯定及支持。甚至日本部分政府官員還暗中提供孫文承諾或支援,比方和孫文商量攻打廈門事宜的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透過本書所列出的一些書信往來資料,會看見東亞國家,面對西方列強在十九、二十世紀時期的進逼,究竟有何對應想法。一個歷史事件,它受影響及施影響的成因後果,不會只侷限在特定地區內;就如同日本人與孫文的接觸,不只源於中日兩國間的相互影響,而是在當時整個世界政局脈絡下,必然誕生出的刺激。相信這會讓讀者對宏觀歷史有著更多認識。   以上就是老ㄕ所認為的優點,不過好話說完,接下來老ㄕ就要說

些和本書有所歧異的觀點言論啦。   在閱讀本書時,老ㄕ要做個提醒。   當我們閱讀孫文乃至對於各種歷史事件及人物的評價論斷,都要小心別被輕易主導,而須經過思考,甚至要加上自行查證推論後,才能選擇是否接受他人說法或是得出自己能接受的見解。像在本書提到宋教仁被袁世凱暗殺一事,就是很值得商討的實例(畢竟近幾年有愈來愈多其他人為暗殺宋教仁主謀的說法)。   另外,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事,已經時過境遷的我們在閱讀前人歷史時,別忘記時常提醒自己:「須查看當時人的時代背景及其限制。」   作者愈到後段的敘述,接連指出孫文獨裁的性格。事實上,孫文獨裁是無庸置疑的(詳情可以看本書所列出的資料);但是……一個

強勢的掌權者,性格多少會帶有掌控的色彩!尤其身處亂局,許多領導人更會有試圖控制一切因素的傾向,這不只發生在中國的孫文、袁世凱、蔣介石、毛澤東等人身上,經濟大恐慌時期的美國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政時的手段,亦有不少人批評他掌權過盛。但以結果論來說,羅斯福做得不好嗎?有人指責新政的荒謬及過度干涉的強硬之處,但不可否認,羅斯福的政策極大穩定了美國恐慌的人心;同樣的,孫文雖然獨裁,但以當時中國普遍對西方民主政治素養欠缺的情形下,是否會有一個必然的過渡期呢?而孫文等人正好處於當中,以至於他們既是民主的提倡者,卻又行獨裁之事呢?當然,以上疑問的答案,還是要由各位自行判斷。只是時代背景對人的影響,卻是閱讀歷史亟須

考慮到的因素,以免我們反而以現有眼光去苛責當時尚在摸索的古人了。   另外本書有幾個章節,著實讓老ㄕ在閱讀時必須小心謹慎,因為那幾個章節討論到孫文的民族概念。   老ㄕ要先說:「民族議題從來就是最難討論清楚,因為只要一談到民族,往往許多理性思考就被情緒代替。」舉個例:別國進攻我國那叫侵略,我國進攻別國那叫開疆拓土。   根據作者詳盡列出孫文在不同時期有關民族議題的言論,真給人一種:「你老兄就是立場永遠在變動的超級變色龍!」好像孫文永遠在打破自己以往的論述,更令人容易惱火的,則是他不只一次「賣國」的建議(這些言論,近年來真是在網路上讓眾多網民找到機會狠狠鞭屍孫文一番)。   看到這些資料

,我有三個提醒。第一個就是前面提到的:看到民族議題,永遠提醒自己要冷靜,別輕易陷入情緒。第二個則是更前面提過的孫文性格:帶有強烈的現實主義傾向。有道是: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孫文既為隨機應變之士,言論的轉變對他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過作者倒是指出在孫文變動甚多的表面下,那始終想堅持的底線,擁有這種突破表象的眼力及分析,老ㄕ會這麼稱呼他:行家)。但最重要的還是第三個:這都是本書作者自身的論述。還是要強調,歷史學真正寶貴的,是思考能力。總之,無論覺得本書講得有多詳細,疑問的心態仍是不可少,我這不是說就此要跟作者唱反調或沒事找碴,只是如此探索,相信能發揮讀書最大的價值。   老ㄕ最後還是用簡短幾句

評論本書吧。   資料豐富,有可以輕鬆閱讀之處,亦有能深究探索之處。對於想認識孫文的人,可以是用來參閱的好用讀物。 金哲毅(金老ㄕ)| 《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作者 前言——綽號「孫大砲」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孫文永眠於北京。自一八六六年十一月出生算起,享年六十歲。換算成中華民國國曆,此時正是民國十四年,也就是孫文終於如願以償推翻滿清、建立共和國,並成為首任臨時大總統後的第十四年。死後第二天,《大阪朝日新聞》刊登了以下報導,評論內容相當有趣:在日本,孫文擁有犬養毅、頭山滿等知己,對日本懷有強烈的憧憬,亡命日本時期更自稱為中山,直到最近才改號為孫中山。雖然自詡革命家,其思想卻帶有

極度濃厚的民族主義色彩。而為了拯救陷入列強殖民地狀態的支那,孫文總是不斷地宣揚其思想。據說,孫文之所以能成為一號人物,靠的就是他那超乎常人的吹牛技巧。在支那,不論是政治家、書生、勞工,還是女人、小孩,眾人並不稱他為「孫文」或是「孫逸仙」,而是「孫大砲」,這個綽號才是他響徹全中國的大名。孫文得以當上首任大總統,可以說完完全全就是靠此「大砲」之功勞,憑藉其三寸不爛之舌,跌倒再爬起來,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成為偉大的英雄(〈孫文逝去——他的偉大唇舌之力〉,《大阪朝日新聞》,大正十四年三月十三日)。雖然至今仍無定論,但另有一說指稱「孫大砲」這個名稱,是袁世凱在聽完孫文的大鐵路網構想後,瞠目結舌之餘所取的

綽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此綽號確實是廣為流傳。此外,當時主導揭櫫思想革命、解放人類的「新文化運動」,並認為應該把中華民國建造為真正強調西歐啟蒙思想、民主主義的「人民之國」的陳獨秀,也總是以批判的角度評價孫文,例如他曾於一九一九年評論道:人們都說,孫中山總是滿口理想、盡說大話,因此為他取了「孫大砲」這樣的綽號(《隨感錄.威大砲》)。「孫大砲」這個綽號,翻譯成日文指的就是「孫之狂妄大話」或是「吹牛孫」,也有人寫成「孫大泡」,「大泡」在廣東話中意為「鬼話連篇」(言語空泛沒有內容),意思也都大同小異。曾為廣東一介醫師的孫文,有一天忽然發下豪語,揚言「推翻滿清」,這次倒不僅止於吹牛,而是實際身體力行,引

導了辛亥革命,建立人稱亞洲第一個共和國的中華民國,更就任成為首任臨時大總統。這一連串的功績,可不單單只是「吹牛」,而是確實地實現了他當初許下的目標。既然如此,那麼孫文為什麼還是被稱為「愛吹牛」的「孫大砲」呢?

監察人召集股東會衍生問題之探討--以某飲品上市公司為例

為了解決合議制 意思的問題,作者朱嬡玲 這樣論述:

股東會是落實「股東行動主義」及「股東民主」以及強化「公司治理」最重要的一環,股東會是公司之法定必備最高意思機關,股東會可以聽取報告、承認財務報表、決定重要議案及選舉或解任董事、監察人,是以,有權召集股東會者益顯責任重大,更應謹慎行事,有權召集股東會者,如能適切扮演好啟動股東會議之靈魂人物,將有助於有效發揮股東會之監督功能、使股東權正常行使以維護股東之權益及有助於公司正常之營運。公司經營權大戰除了比股票、鈔票之外,還要比「法」力,本文乃以民國99年黑松公司股東會之案例,探討監察人在董事會已為合法召集股東會後,仍依公司法第220條之授權,行使監察人之召集權,再為召集股東臨時會,目標公司雙方卻又於

股東臨時會前一天開記者會和解收場,以致於以監察人召集之股東臨時會議案全數擱置未決。股東會以董事會召集為常態,其他特殊情形之召集為補充之授權條款,本文係將重心置於公司法第220條以監察人召集股東會之探討,透過對目標公司之事件發生及發展,研究、了解與歸納,希望發現問題之癥結所在。另,我國民國95年證券交易法引進獨立董事組成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並由審計委員會行使監察人權限,試圖解決我國監察人監控不彰之困境,然而,有關監察人得單獨召集股東會之權限,依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4第4項準用公司法第220條之規定,得由審計委員會成員之獨立董事單獨行使之,惟審計委員會是為合議制,以會議型態形成多數決以杜絕監察人

單獨行使之盲點及專業性不足之困窘,甚或避免監察人為一己之私而濫權之制衡機構,目的是希望藉由討論集思廣益以達最適之共識決,若股東會之召集權仍得由審計委員會成員之獨立董事單獨行之,勢必無法擺脫監察人不能發揮應有之監督功能之流弊。因此,本文於探討目標公司以監察人召集股會所衍生的問題癥結為,現行制度下之監察人因選舉制度及以家族企業居多的國情下,其與董事會之關係密切且相互依存,因此缺乏「獨立性」卻能「單獨」行使職權所致,故提出設置「外部監察人」制度之方向以為參考;並對審計委員會之成員獨立董事得單獨召集股東會之授權產生疑慮,並提出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