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縣市shp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縣市鄉鎮村里河流邊界經緯度資料 ... - 隨意窩也說明:提供兩種格式下載, MIF 和SHP ,兩種格式的介紹在此: MIF - Maker Interchange Format - Wikipedia SHP - Shapefile - Wikipedia 網路上也都有MIF 轉KML 和SHP 轉KML ...

國立臺北大學 都市計劃研究所 陳淑玲、黃書禮所指導 葉明娟的 新北市土石流災害社區韌性評估之研究 (2020),提出台灣縣市shp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新北市、韌性評估、主成分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闕蓓德所指導 劉尚庚的 以水–能源–糧食交織建構因應氣候變遷與都市化之永續韌性城市 (2019),提出因為有 水-能源-糧食永續韌性設施、空間分析、設施能力模擬、生命週期評估、多目標最佳化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縣市shp的解答。

最後網站南投縣政府開放資料平台則補充:南投縣政府logo ©2014 南投縣政府版權所有 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服務時間: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08:00-12:00;下午13:30-17:30 | 機關地址:南投市中興路660號.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縣市shp,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新北市土石流災害社區韌性評估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縣市shp的問題,作者葉明娟 這樣論述:

隨著近年來氣候變遷加劇,引發極端氣候及許多極端災害事件,全球各地無一倖免,在台灣有降雨時空分布不均與強降雨情形,加上台灣河川坡陡流急,容易造成土石流之發生,嚴重時會導致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等情形,因此本研究針對「土石流」災害為研究標的,以土石流防災社區為研究對象,主要宗旨是對新北市所有有土石流潛勢溪流的村里評估其韌性程度。新北市人口居住較為密集,且為快速都市化之地區,若遇到災害,是容易產生嚴重災損的縣市之一,因此藉由本研究結果,可將村里分為高、中、低韌性三級,提供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 (以下簡稱水保局) 未來有效分配防救災資源之參考依據及全台防災社區通用性之指標。 本研究

以水保局在 2017 年時提出的「土石流自主防災社區耐災能力評估指標」為基準,包含土石流衝擊、社區組織運作、避難應變能力三大指標,再擴增歷史災害和人口結構等因素,建構以韌性為基礎的評估框架。有別於過往相關研究多使用層級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進行評估,本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找出變數之間的相關性,可避免過度評估的問題,依分析結果共歸納出 6 個指標,分別為經濟因素、歷史災害因素、脆弱人口因素、潛在災害發生因素、土石流潛勢溪流因素與避難收容因素,量化災害社區之韌性程度,最後

再輔以深度訪談,了解研究結果與現況之差異以及政府與居民對於土石流災害認知落差。 研究結果顯示 (1) 經濟因素對於土石流災害社區韌性評估具有極大的影響;(2) 無論災害社區的等級高低,居民多以是否發生過土石流災害來斷定社區之安全性,政府與地方之間有災害認知之落差;(3) 在不同災害韌性等級之下,居民之防災備災狀況有所差異。因此藉由以上研究結果,提供一套完整的土石流災害社區韌性評估系統,並從中發現問題,促進我國土石流災害相關政策之實施。

以水–能源–糧食交織建構因應氣候變遷與都市化之永續韌性城市

為了解決台灣縣市shp的問題,作者劉尚庚 這樣論述:

水、能源、糧食(Water-Energy-Food, WEF)為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資源,彼此之間存在著交織鏈結的關係,又被稱為水-能源-糧食鏈結(Water-Energy-Food Nexus, WEF Nexus)。近年來受到快速都市化的影響,居住於都市的人口逐年增加,又因為氣候變遷導致洪水或乾旱等天災頻傳,因此都市可能面臨WEF資源短缺與淹水災害等風險。本研究欲建立永續韌性城市規劃方法與模型,以臺北市高人口密度區為研究區域,模擬於都市可利用空間中設置水-能源-糧食永續韌性設施(WEF Sustainable and Resilient Infrastructures, WEFSRI),在

WEF Nexus的架構之下整合空間分析、設施能力模擬與生命週期評估,以水、能源、糧食效益指標、溫室氣體減量及海綿城市為目標,利用多目標最佳化方法建立最佳效益之空間配置模型,建構因應氣候變遷與都市化之永續韌性城市。本研究規劃設置之WEFSRI包含生態滯留單元(Bioretention Cell, BRC)、透水鋪面(Permeable Pavement, PP)、建築物雨水收集系統(Building Rainwater Harvesting, BRWH)、太陽光電系統(Photovoltaic System , PVS)以及都市農業(Urban Agriculture, UA),依據永續韌性城

市之發展指標進行最佳化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水、能源、糧食效益指標、溫室氣體減量及海綿城市目標達成率最佳解分別為37.37%、14.04%、1.22 %、18.30 %以及81.69 %,於都市中設置WEFSRI對於水及能源效益指標、溫室氣體減量及海綿城市目標皆有良好之效益,但對於糧食系統之效益有限。在設施之空間配置上,僅可設置單一類型WEFSRI的空間使用率皆為100%,地面需最佳化分配之空間100%分配設置為BRC,屋頂需最佳化分配之空間100%分配設置為PVS,而UA於地面及屋頂空間的面積分配結果皆為0%,這是因為UA本身雖然具有正面效益,但相較於BRC及PVS來說其效益相對小很多。此外,

依據人口推估預測模型顯示,未來研究區域內之人口將呈現負成長之趨勢,因此水、能源、糧食效益指標會逐年上升。最後,根據敏感度分析結果顯示,最優先推行的政策應為設置BRWH,而提高PVS發電效率是具有最高效益之技術革新項目,至於生命週期參數中PVS-panel對於整體系統之影響最大,其製程與使用材料最應優先改良。本研究以系統分析量化與WEF Nexus和氣候變遷相關的都市發展指標,建立最佳化模型,為永續韌性城市之規劃提供整合性的量化評估與決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