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青榖寫的 跟著醫師安全學登山:林青榖療癒身心、逆轉憂鬱症的心靈處方籤 和李柏泉的 怎樣買長照險:一本長照存摺保幸福指南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幸福文化 和元神館所出版 。

銘傳大學 犯罪防治學系兩岸與犯罪防治碩士在職專班 蔡俊章、張平吾所指導 葉哲宇的 疲勞駕駛成因及防制策略之研究 (2019),提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疲勞駕駛、疲勞駕駛成因、愛普沃斯嗜睡量表、睡眠呼吸中止症。

而第二篇論文嘉南藥理大學 藥學系 郭榮華所指導 戴慧芬的 保健食品用於舒緩睡眠障礙成效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睡眠障礙、保健食品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睡眠障礙協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跟著醫師安全學登山:林青榖療癒身心、逆轉憂鬱症的心靈處方籤

為了解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問題,作者林青榖 這樣論述:

  當家醫科醫師變成「超級山迷」   「山」治癒了他的心,更給了他力量   從心態、裝備、路線,到直擊醫師的登山背包和醫藥箱   登山前你一定要知道這些專業知識,才能正確而且有計畫性地前進     這亦是一本教你如何與大自然相處的山林療癒書   【山的療癒力】讓膝蓋痛、腰痛、肩頸僵硬、慢性疲勞、憂鬱症、失智症統統消失   ●讓體力、肌力止跌回升   人的肌肉量每10年會減少8%左右,到65歲僅剩下70%,體力、肌力退化是中老年人生活習慣病的根源,登山可以訓練肌肉和核心肌群訓練,也能讓體力上升。登山亦可訓練心肺耐力,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膽固醇、動脈硬化指數、中性脂肪以及高血壓

  ●改善憂鬱和關節疼痛   根據研究,體力提升10%,原本罹患高血壓、高血糖、肥胖的人有20%病情獲得改善,原本有憂鬱、膝關節疼痛的人則有50%獲得改善。   ●五感滿足可預防失智症   近年來醫學上有研究指出,視覺、聽覺、 嗅覺、味覺、觸覺五感滿足不但是可以提高幼兒的腦力發展,更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而登山正是可以融合五感又老少咸宜的休閒活動。   ●訓練健康的下肢肌肉   膕膀肌若肌力不足,膝蓋和十字韌帶就容易受損,所以積極利用登山活動,能鍛鍊到平常最被忽略、運動量最小的肌肉──膕膀肌,打造平衡而強健的下肢。   ●天然的空氣清淨機   懸浮微粒PM2.5不只危害人體呼吸道,也會

造成癌症、心血管疾病等。森林可以減少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及懸浮微粒PM10和PM2.5,過濾空汙對人體的傷害。   ●製造大量負離子   山林可以製造大量負離子,根據農委會林務局資料,負離子對於人體的中樞神經、免疫力、心血管、自律神經等均有助益。   【登山前,你不可不知道的五大要點】   ●登山是最適合老中青全年齡層的運動,也是最溫和的有氧運動   ●通常登山的意外發生,都是因為行前準備不足或是觀念錯誤。   ●除了促進身體健康,登山讓味覺、觸覺、視覺、聽覺、嗅覺五感滿足之外,對於心靈和精神上都有極大的正面效果。   ●登山入門者認識山岳要由淺入深,從步道開

始循序漸進,慢慢認識百岳,先培養好自己的體能和肌力,量力而為。   ●登山者要特別注意體能要求,主要是「肌力」和「心肺耐力」,運用書中提供的兩項簡單易行的檢測方式,就能幫助  你大略掌握自己的體能狀態。   【醫學專家教你,10大登山技巧專業知識,這樣登山才安全】   ●POINT 01 讓身體get ready的微伸展   有些山友認為只要登山時前面緩緩起步,筋骨自然就會慢慢活絡起來,不須額外再做熱身操,這是一個普遍的誤解。別忘了,登山有別於平時的散步,你可是一開始就負重行走,必須先喚醒肌肉細胞。   運動前熱身不但可以提高運動效果、預防傷害,熱身能夠促進血液循環,穩定末稍組織的氧氣供

應,並可提高肌肉溫度,增加肌肉的彈性和柔軟度。肌肉放鬆了,就比較不易因為緊繃而抽筋和提早疲勞痠痛;肌肉延展性好,也比較不容易發生拉傷。   ●POINT 02 無痛山行,減少痠痛疲勞的步行技巧   登山要學習使用正確的步伐,才能避免受傷,也要放慢步調,才能減少乳酸的形成,促進脂肪的燃燒;原則上,以每小  時5~10分鐘、每三小時休息20分鐘為原則,感到疲累不堪或氣喘吁吁時,就要停下來歇口氣。   ●POINT 03 腳步輕盈的要訣,行李輕量化   背包中的飲水器具、頭燈、急救包、登山杖……等,必須儘量輕量化,但也必須齊全。   ●POINT 04 善用登山杖,減少下山衝擊力   登山杖有

諸多好處:   1.能將下半身肌肉的運動量,一部分轉移到手部及上半身。   2.能減輕背包高達25%的負荷,減少登山時身體的負重。   3.下山時,能吸收一半以上的衝擊力,減輕膝蓋關節、肌肉的負擔,並減少痠痛疲勞的發生。   4.能幫助身體維持平衡,尤其在腳絆到東西或扭到、身體失去重心時,登山杖是很好的支撐,讓你不至於跌倒。   ●POINT 05人往高處爬,先搞定高山症   「高山症」泛指人體突然處在高海拔地區時,因高山氣壓較低,吸入的氧氣也隨之減少,導致血氧濃度降低,進而引發的健康問題。做好準備才能準確預防或是減緩不適。   ●POINT 06、07、08登山意外預防的「三不」─不獨自

攀登、不輕易單攻、不在惡劣氣候上山   ●POINT 09 必備衛星定位導航配備   如果隨身攜帶有掌上型衛星導航儀或GPS腕錶,就能靠著地圖、定位和記錄軌跡等功能,就讓自己在迷路時更有機會脫離險境。   ●POINT 10 意外發生時,自救的處理方式   .脫隊、迷途的自救方法   .對發生地震的臨機應變   【往山的方向走,人生中的登山夢幻清單】   .3條台北近郊路線   .9條台灣絕美的山林秘境,行程建議、路線地圖   .7條登山人此生必去的國外登山夢幻清單 本書特色   ★最詳盡!從登山配備、正確登山步伐到伸展操,以及在野外的自救技巧,圖文呈現,內容實用且詳盡。   ★最健

康!山岳森林不但能讓你遠離三高、改善關節疼痛,也能增加體力、肌力和心肺的訓練。   ★最療癒!本書作者曾罹患兩次重度憂鬱症,從山林中逐漸獲得療癒。   ★最滿足!讓你學會和大自然相處,帶來五感和精神、心靈的滿足。   ★最專業!第一本「家醫科醫師」親身體驗的登山工具書,因本書作者自己也熱愛登山,所以更能從專業角度切入,更貼近讀者需要。 名人推薦   ★攀登聖母峰台灣隊領隊:高銘和   ★世界七頂峰攀登隊隊員:黃致豪  

疲勞駕駛成因及防制策略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問題,作者葉哲宇 這樣論述:

現代人無論工作上或生活上普遍壓力大,時常以時間換取金錢,導致現代人常有疲勞症狀,諸如精神不濟、睡眠不足、注意力無法集中、哈欠連連等,一般人對於疲勞的直覺反應就是睡眠不足,然而疲勞成因眾多,並非單就睡眠即可消除,除了生理因素外,尚有心理、環境、生活等因素,且疲勞並不是單一因素所造成,有時甚至須透過醫療來輔助改善。而現今交通運輸發達,各式車輛種類繁多,人們為了通勤或便捷來往,開始有駕駛行為,而駕駛行為是屬於高強度活動,需有其一定的專注度及反應能力才能安全駕駛。因此,現代人積勞而進行駕駛行為,就是所謂的疲勞駕駛。疲勞駕駛所帶來的危害性經國內外研究及統計顯示,疲勞駕駛之車禍事故死傷程度並不亞於酒後駕

車,經調查許多駕駛者其實都有疲勞駕駛經驗,甚至曾於駕駛過程中睡著,更於事故後不會坦承因疲勞或睡著而肇事,造成統計黑數。而於我國交通事故統計中,因駕駛人因素而肇事之比例高達98%,顯見我國車禍肇事因素與駕駛人有高度相關,推斷其中不乏因疲勞駕駛所致。為有效遏止疲勞駕駛一再上路造成危害,本研究以量化方式為研究取向,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問題與研究方向,並瞭解疲勞駕駛成因及其關聯性,再以問卷調查法製發問卷予駕駛者進行分析歸納,確認問卷信效度、線性回歸等分析方法,得出易發生疲勞駕駛者之個案模型,驗證討論後發現「Epworth嗜睡量表」與「車外因素」對於疲勞駕駛最具顯著及影響力,代表「Epworth嗜睡量表」可

用於檢測駕駛者是否有疲勞駕駛之狀態,以及車外因素中,天氣、道路、路況等因素最易影響駕駛者之疲勞狀態,最終再參照彙整出之個案模型及結論制定防制策略,作為提供政府相關部門防範之參考。

怎樣買長照險:一本長照存摺保幸福指南

為了解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問題,作者李柏泉 這樣論述:

失能與失智如海嘯席捲而來, 年齡愈大機率愈高; 政府的長照服務杯水車薪, 只有長照保險可提供全方位服務, 安身、安家、保後半生幸福……     買長照險不能只看保費與理賠   國內領到身心障礙證明者已超過115萬,其中57%發生在18~64歲的青壯族群。而失能、失智長者更高達46萬,佔老年人口16%以上;這個比例還會持續增高,估計到民國120年,需要長照的年長者至少95萬名。     根據美國政府的調查,該國超過70%的65歲以上老人都希望有長期照顧服務,以協助解決日常生活困難;同樣,我國也有超過七成的人希望政府開辦長期照顧保險。美國沒有強制納保的長照保險,我國則可能要到

109年才開始,那該怎麼辦?難道有壽險、健康險就夠了嗎?長照險、特傷險、殘扶險又是什麼?若缺乏長照相關保險,不僅需要被照顧的人沒有幸福保障,青壯者也無法安心打拼。     本書作者研究國內外各種長照保險四年,建議規劃長照保險需注意五件事:   算好要花的長照費用、了解商品(保險)保障、現在就行動、一次買足,以及找真正行家幫忙規劃等。買長照險不能貪「便宜」,也不能只看「好賠」!務必要有所準備、多比較,才能掌握幸福!這是國內第一本細細談長照保險的書,乃老齡社會自保秘笈,非常值得一看。 作者簡介 李柏泉     國立師範大學法學碩士 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   曾任新聞記者、市議會、立法

院助理、國家衛生研究院公共事務室主任、   台灣警察專校講師   ■現任   壽險公司專職業務主管、壽險顧問  臉書粉絲專頁好險‧報報社長   專門提供穩健理財儲蓄、退休財務與老化照顧解決方案的專家   專長規劃健康險/長期看護險/癌症險/投資型保險/儲蓄保險/年金保險等,   現專推「長期照護保險」 推薦序:生命如時序,四季皆可展其美!…孫越  003 推薦序:從好命中年到好命老年 …………林青穀 006 自 序:長照險買對就有用…………………李柏泉 009 前 言:為什麼需要準備一本長期照顧存摺?…018   第一章:失智、失能如海嘯席捲而來………………022 一、名

人與失智症 二、失能更嚴重,不可輕忽 三、失能又失智 失能、失智海嘯會造成哪些衝擊 可能衍生嚴重的家庭問題 1.不是人人可以中斷職涯 2.人多好辦事,人少壓力大 3.職場發展受限,未婚、最孝順者「就是你」? 4. 獨木難撐巨廈、壓力大造成悲劇 5.患者病情改變,照顧者再也無法忍受 6.照顧者與病人同歸於盡 誰知道照顧者的痛苦?   第二章:搶救我們的幸福 —政府為何要推長照政策?………………043 為何新舊政府均要推長照政策? 一、國人失能、失智的比例快速增多 二、老化與少子化衝擊 三、小家庭為主,勞動人口負擔日益加重 四、青壯年低薪、失業或職傷失能 需要長照者可能面臨哪些問題 —什麼情況才需

要被長期照顧? 有伴無伴到老,都需要長照 勞保薪資過低,失能給付杯水車薪 社會處在壓力鍋狀態,每個家庭隨時被爆鍋蓋 劉香蘭博士的研究案例   第三章:怎樣才算是失能或失智 —認識擊倒國人健康的兩大殺手……069 一、認識失能 二、認識失智 從電影談阿茲海默症 「我想念我自己」Alice失智症狀總整理 罹患失智症的十大警訊 國內失智專家提出的失智憂慮   第四章:需要被照顧時,該如何準備?………087 一、先知道被照顧要花多少錢 1、在宅安養(居家式) 2、社區安養(社區式) 3、機構安養(機構式) 二、從社會福利、社會保險找資源 1、既有社會福利 2、既有社會保險(以健保與勞保為例) 三、政府

長期照顧政策為何? 1.長照十年 2.長期照顧保險法草案 全民長保會不會是「五分之一碗陽春麵?」 3.指定稅收補助制 四、設算長照需要多少財務準備 1.退休前發生長照需要時 2.退休後發生長照需要時   第五章:完整認識長照險、類長照險和殘扶險 …117 一、長期照顧保險:保障失能、失智的保險 政府鼓勵投保的險種:長照險 有保障到癡呆就是最好! 二、類長照險:特定傷病照護保險 三、殘廢照護保險:保障失能後生活、健康照護 一句話詮釋什麼是殘扶險 誰適合投保殘扶險? 什麼原因造成身心障礙? 常見那些身心障礙呢?勞保,保障了什麼? 殘廢表有那些類別? 常見造成一到六級殘廢的傷病有那些? 發生事故後,

何時診斷、理賠? 從各種常見傷病來認識殘扶險理賠 關於殘扶險的疑義與想像   第六章:聰明選購保險 —保障到失智,該如何選擇合適保險?…171 一、新版長期照顧保險確定給付失智 二、特傷險保障特定失智症 三、殘扶險處於保障不明確狀態 (1)掌握四大原則,選對生活、健康長期照顧保險 (2)投保前準備 (3)投保中注意事項 (4)以後用到時要怎麼理賠? (5)主要商品各種面向對照表 (6)這樣買長照險、類長照險最有保障 (7)選擇可信賴的資深、專業保險業務來規劃   結語:為自己、家人的幸福早做準備 附錄1:長期照顧保險單示範條款條文………208 附錄2:傷害保險單示範條款…………………218 附

錄3:失能量表………………………………233 附錄4:巴氏量表………………………………234 附錄5:臨床失智量表…………………………236 附錄6:簡易智能評估表MMSE…………………238 推薦序 生命如時序,四季皆可展其美!    終身義工      孫越   1989年,在董氏基金會「只見公益,不見孫越」記者會上,我宣布從演藝工作退休,終身做義工。照理說,我人生看過太多生老病死、喜怒哀樂,又有信仰,內心應該夠堅強了吧!   那是固定每週一次的探望,在醫院一床一床的關懷、聊天,再為他(她)們一起禱告。有的病患好了,出院了,我為他高興,有的是舊病復發,我們也就像老友重逢,多聊上幾句

。還有的是剛住院不久,看我站在他(她)面前,顯得有些不自在,這些都是時常會有的事。   有一天,又到了週四,我出現在這些愛滋病患眼前,一個一個病房,一個一個病床的去為他們祝福禱告,可是,這次在我進入第三間病房,推門看到的第一床,那位我熟悉的病患,心中一驚,怎麼才一個禮拜不見,他竟變得兩手潰爛。當時我的人雖往他的方向走,但我的心卻好像要往後退,不想親近他。   最後,我不但站在他面前,而且用手擁抱他,我反而以更長的時間在為他禱告,在禱告中我不但求神憐憫,求主醫治,我更為我的膽怯求主饒恕。   在回家的公車上,極為難過,一個做公益多年的我,怎麼還會有如此的軟弱?下車後,我未直接回家,我走進了

一間附近的教會,我請那位張牧師為我今天的懦弱,不敢面對這位病患,求主改變我。   這件事,對我日後面對許多病患的幫助很大。   做了這麼多年的義工,遇到許多家庭因為急難、重病而陷入黑暗。三十多年前,我就曾經看見路邊坐著一位病容滿面、愁苦哀泣的人,我當時走到這位先生的面前,他警覺的側過臉來怒目對我說「看什麼?」我不由自主的向前扶著他的肩膀,許久之後,他哭著跟我說:洗腎,洗掉了他兩棟房子!我竟無奈地聽著......。   在我們國家的健保制度照顧下,這些事得到了幫助,我們當該感恩。然而,當我們活得更長壽後,新的問題緊接而來。11年前,我義不容辭接下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失智篩檢的代言工作,因為

失智症患者,造成許多家庭困擾,大多數人缺少這方面的常識,若能及早發現,儘早治療,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我們都會老,當老的時候,多半子女也都已進入了中年,這些中年人,不只是上有父母,還下有子女,再加上工作上的壓力,往往無法全心、全時的照顧老人家。所以,今天的老人,要多多諒解現實狀況,未來會變老的中年人,子女比我們這一代要少,更得早早未雨綢繆。政府能做的一定會盡量做,不夠的我們自己幫自己。   柏泉夫婦從他們年輕時我就認識,一個在民意機關工作,一個在公益團體服務。後來他從事壽險工作,認真的深入了解政府正在規劃的長期照顧服務,推廣保險的功能。因為是業務人員之故,人們有時候會因為銷售而心生

排斥。當他說,如果把它寫成一本書,無關推銷,會不會更好呢?於是,我答應寫序,也藉這個機會回顧一下過去的事。   吸了37年的菸,儘管在決定終身做義工前,就把它戒掉,但還是對身體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體能每況愈下,多走一點路就氣喘如牛。原以為是氣喘的老毛病,後來診斷才知那是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這種慢性肺病急性發作起來,出入醫院不在話下,慢性地折磨自己,更帶來家人的擔心和照顧上的負擔。所幸戒菸得早,至少是在幫助自己,活得更久,讓公益生命更長久,同時,看著子孫綿延、幸福安康,家人少些心裡擔怕。   除了改掉傷害健康的壞習慣,我們老人家應該多走走、多看看。現在臺灣到處設立了許多為老年人服務的

機構,如「社區大學」,各社區的「圖書館」及各種才藝班等等。人老了,要先走出自己的落寞心情,除了體諒子女的辛苦及親友的逝去外,更重要的是去享受自己的夕陽人生。 謹以「生命如時序,四季皆可展其美!」這句話祝福大家。 從好命中年到好命老年     林青穀 醫師   當了三十多年的家庭醫師,承接著一代又一代家庭的健康守護,除了醫病診治外,我也常年投入關注民間的家庭及健康保健工作,提倡要活得健康、活得快樂,還要活得有保障。因此從配合台灣癌症基金會的癌症預防推廣工作、關心睡眠障礙民眾的健康與問題解決,到擔任台灣FOCUS愛家協會理事,致力推動家庭教育工作,我越來越體悟人的一生到老,不僅要學會樂活、自主

健康管理,還要學習為自己規劃好保障。   當家裡有需要長期照顧的配偶或長輩,甚至因其失智、失能,需要隨侍在旁,照顧者生活的自由及睡眠的充足,常會變成奢侈,再加上得不到肯定及分憂解勞,甚至得面對經濟殘酷的壓力,很容易在惡性循環中,照顧者的身心常陷於失衡,等到受照顧的家人辭世,原來的照顧者常就變成了被照顧的對象了。有一項來自民間團體的調查發現,若家中有需長期照顧者,負責照顧的人照顧年數平均長達10年。2011年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調查結果也顯示,負責照顧的人只有2成能夠連續睡眠超過4小時,有8成的人無法安心入睡,因為要應付隨時的需要而醒來,其中1成8的人需要藉由輔助藥物入睡。甚至因為精神、體力的壓

力負荷過度,讓我們經常性地從報章電視報導中,看到受不了壓力的人因而自殺、或是親手結束被照顧家人的生命,留下令人唏噓的憾事。   長期照顧的問題,在長期照顧服務法的通過,以及專屬機構的成立後,已經成為台灣社會人人需要進一步了解、思考,並做好準備的人生功課了。本書作者-我的妹夫柏泉,他以近幾年長照悲劇的一連串新聞故事,整理出家庭發生長照問題時所會遭遇到的種種困難,進而提出在目前老化、少子化的社會,中年人所遇到的難題將比現在受照顧的長輩更嚴重,主要的癥結是政府能提供的援助太少,在經濟開銷的衡量下,選擇自己照顧,終年難以喘息,且常離開職場,收入頓失、往後更難返職。   柏泉過去從媒體、國會出身,長

期關注公共民生政策,更常發文以言真相與公義,看見政府提出的長期照顧政策,卻依然無法解決多數家庭要面對的壓力與問題,柏泉於是開始埋頭精研長期照顧議題,經過深度的瞭解及各方的資料收集,提出個人應積極性地爲長期照顧需求做好準備,除既有政策外,更應輔以商業保險,才能有足夠的保障。尤其政府長照政策走向社會福利,著重在支援經濟弱勢的家庭,對中產階級家庭幫助非常有限。柏泉所提出的整合社會福利、社會保險資源,以及商業保險經濟補償方式,不僅客觀、中立,內容並有各種商業保險的詳細特性分析,幫助民眾及早開始為老年生活作好經濟、照顧的保障規劃,也預先做好家庭經濟準備。   作爲一位資深家庭醫學專科醫師,多年來陪伴許

許多多的家庭成長、茁壯、以及老化,也看到了每個階段中,每個人所面對的挑戰與壓力。縱然我們無法決定未來會發生的事,但是,清楚了解自己未來必然的需要,提早做準備,卻是一份給家人的最好禮物與照顧。我在2012年出版的「好命中年」一書中也同樣提到,人到中年,身上各種角色彼此衝突,會把人卡住、動彈不得,所以要懂得思考、調整,並提前作準備,好讓自己活得自在、健康、有保障。   從好命中年出發,參考柏泉的好書-「一本長照存摺保幸福」,事先做好充足的準備,讓自在、幸福一直延續到老年,不管生命如何、人生如何,我們現在是可以再多做點準備,好讓全家人一輩子好命,您說,對嗎? 林青穀 醫師 林青穀家庭醫學科

暨精神科診所院長 台灣FOCUS愛家協會理事 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理事長 台灣癌症基金會顧問 自序 長照險買對就有用   當醫生的人,對病人生老病死殘、生離死別感受比一般人強烈許多。當老師的人,對學生貧富貴賤、成績落差的感受比一般人深刻無比。做保險的人,對人們風險來臨之際,沒有適當的保險傍身,以致散盡家財,往往比許多人更加唏噓嘆息。     我們常常在報章雜誌、電視網路看到形形色色的悲苦消息。以前,沒錢治病吃藥的新聞屢見不鮮,這幾年來,長照悲劇的消息此起彼落,總是教人不忍卒睹。   政府有各式各樣社會福利,有照顧長照家庭的長照十年計劃,何以那麼多人享不到應有福利,受不到該有

照顧?   健保制度讓多數人醫療人權得到維護,不因貧賤貴富而喪失醫療人權。但因為種種原因,因為家人失能失智,竟讓窮困的家庭更加窮困潦倒,更讓原本小康幸福的中產家庭,一夕間墜落貧窮階級。   因為從事專職壽險顧問,到處推廣保障觀念,幫人規劃合適保險,既有胸懷助人使命,也更有機會接觸到社會各個角落的小人物悲歡離合,夜闌人靜之際,總會反省自己做得還不夠多,不夠義無反顧。   保險是社會安全網中非常吃重的角色,是家庭經濟安全中非常有用的支柱。我們的社會保險除了勞工保險、軍公教人員保險、農民保險、全民健康保險,還缺了一塊保障失能失智的長期照顧保險。但政府的財政能力終究有限,社會保險的保障難能

周全,有賴每個家庭、個人平時的準備應付風險突然來臨。購買商業保險是運用以小撐大的槓桿原理,不需要時間積累就能實現的準備工作。   關於保險,國內近10年間保險商品發展風起雲湧,呈現了兩件劃時代的特色:   一、保險商品越來越多樣,滿足家庭與個人不同階段的需要。   二、保險設計趨向複雜,條款規範越來越詳盡完善。   這些走向,讓保險從業人員的挑戰日益變大,需要加快學習新知的腳步。對有興趣的保戶來說,需要花更多時間與精力詳加了解。   因為商品多樣、複雜,保戶未必有足夠時間深入了解不同商品的好壞優劣,仍然仰賴保險從業人員的推薦。有時候,保險從業人員自身鑽研不夠,可能誤導保戶;

保戶可能因為銷售話術、市場一窩蜂買氣,購買了不符自己需要的保障。   作爲一位這段期間目睹劇烈轉變的從業人員,除了心存感謝有機會躬逢其盛,也要謙虛面對事實:我們永遠所知有限,比不上這世界蒼海之一粟;我們永遠跑得不快,比不上這時間飛快的消逝。   如果,我沒有從事過新聞工作,我不會養成從繁雜資訊世界蒐集、組織、文字表達的能力。   如果,我沒有在國家最高醫學研究機構與醫生科學家一起工作,我不會學到認識科學與醫學研究的方法。   如果,我沒有擔任保險業務員,我不會知道原來保險易入門、難出師,不會有機會結合以前的技能,將對政府長照政策與商業保險的研究心得,寫下這本書。   有空時

到圖書館、書局逛逛,可以輕鬆找到無數醫學、保健的圖書。這幾年長期照顧成爲輿論話題,出版界出現了許多探討失智的書籍,從為什麼會失智,如何預防失智,到照顧失智家人的喜怒哀樂經驗談。但,你很難找到專門告訴人如何面對需要被長期照顧時的財務需要,和如何找到合適的商業保險來彌補財務缺口。   本書的內容多半來自103年起,在我的臉書粉絲專頁「好險。報報」,在網站部落格「好險在這裡」陸續發表的文章、專論,重新賦予靈魂後,血脈一以貫通。在這本書中,用各種政府統計、個人銷售實務經驗累積,提供讀者認識政府長照政策的重點,好處與壞處,建構長期照顧財務準備的原則,選擇商業保險補足缺口的方法。全書不提及任何商業保險

公司,完全沒有商業色彩。   感謝元神館林社長鈴塙學長的賞賜與鼓勵,沒有他的牽成和耐心等候、殷殷叮嚀,本書早就拋在我忙碌的業務行程之後,遺忘於幾百GB的電腦檔案裡。   誠摯盼望,對想要著手長照準備的人,本書讓你解惑,買對你需要的保險,從此擁有一本幸福久久的長照存摺。 為何新舊政府均要推長照政策? 現在民進黨政府上台,決定籌措400億資金投入長期照顧,結果如何還不得而知。為什麼「長期照顧」這麼重要,政府要卯力推展長照政策呢?原因不外以下幾點: 一、國人失能、失智的比例快速增多 可以想像一下:當一個人既年老又體衰,出入靠輪椅、助行器,日常生活需人幫忙打點,嚴重些時只能鎮日躺臥,這時候,

金山銀山都不重要了,能夠維持尊嚴最重要,其次才是希望擁有幸福。 腦中風、糖尿病、重要器官失能、老年癡呆是年長者最常遇上的健康麻煩,往往失去自理全部或部分生活能力,需人從旁照顧生活。 到104年,政府統計全國有76萬名失能人口,65歲以上老人48萬人。老年化加速,114年65歲以上老人將佔全國人口比例20%,失能人口加速倍增。到120年,預估120萬失能人口,老年人就佔其中95萬人。 相對於失能,失智就像無形的殺手,悄無聲息地來襲,帶給家人更複雜的照顧難題和更長的照顧時間。 失智會跟失能一樣多嗎? 大部分人很容易只記得失能問題,不經提起,常常忘了另一個嚴重問題:失智。不說不知道,說了嚇了一大跳!

 左側條圖代表失能,右側條圖代表失智。 左側條圖,衛福部統計,104年失能人口有76萬人,到民國110年會增加到89萬人,到了民國120年,失能人口飆破120萬。 但這些數字沒有劃分屬於身體上的失能還是精神上的失能(失智),讓國人誤以為「失能」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右側條圖,是衛福部委託台灣失智協會調查研究所得,103年全國失智人口約24萬人,到民國110年增加到32萬人,民國120年激增到48萬人。 假設,左側條圖失能人口數,包括了右側條圖的失智人口,那麼,可以下一個結論:失智人口在全部失能失智人口中約佔三分之一,失智人口增長速度比失能快,到民國120年,已經超過三分之一比率。將失能失智人口扣

除64歲以下,那麼,65歲以上失智很可能達二分之一。 我們對失能的成因越來越了解,比如腦中風之類,但失智很複雜,有神經退化型,有血管型,有藥物酒精型,還有因老化、糖尿病等等原因造成的癡呆和精神病態。所以,真的要盡可能多了解一下! 需要長照者可能面臨哪些問題 —什麼情況才需要被長期照顧?

保健食品用於舒緩睡眠障礙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睡眠障礙協會的問題,作者戴慧芬 這樣論述:

睡眠最主要的功能是恢復個人白天活動後所損耗的體能,並調整和重組人的情緒行為和認知記憶。一般成年人平均睡眠時間約7至8個小時。「睡眠障礙」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在歐美,18歲以上人口有1/3罹患此問題;在台灣,慢性失眠盛行率也高達15%。我們可以將這類疾病概分為兩種,一種是睡眠過多(嗜睡),一種是睡眠過少(失眠),各有其引發的病因,必須針對這些病因給予適當治療,才能根本解決睡眠問題。 隨著台灣人口結構日益趨向中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問題也帶動文明病的產生,伴隨消費者健康意識抬頭、飲食習慣不再以溫飽及美味為主,更進而要求調節人體、維持生命活動,視為食品的第三機能,在減少使用人工合成物的風

潮下,標榜天然的保健食品在市場上大受歡迎。 保健食品指的是「含有特定成分,能調節生理機能,可發揮保健功效之食品。」可以是食品加工的成品,或者是其素材原料,但「不包含初級農產品等原料」之食品。 本研究冀望了解一般民眾遇有睡眠障礙問題時,是否有食用保健食品,再進一步分析與研究,探討保健食品對於改善睡眠品質之成效,研究結果將提供民眾未來克服睡眠障礙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