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家電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灣家電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簡靜惠寫的 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 和鄭秋霜的 大家的國際牌—洪建全的事業志業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湾小家電- 優惠推薦- 2023年5月| 蝦皮購物台灣也說明:你想找的網路人氣推薦台湾小家電商品就在蝦皮購物!買台湾小家電立即上蝦皮台灣商品專區享超低折扣優惠與運費補助,搭配賣家評價安心網購超簡單!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國際電化商品所出版 。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 張旭華、林文晟所指導 劉世彬的 企業二代接班之探討- 以家電經銷產業為例 (2021),提出台灣家電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小企業、二代接班、家用電器。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 陳玫真所指導 戴士傑的 品牌形象與品牌知名度對購買意圖的影響-以夏普品牌為例 (2021),提出因為有 夏普、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購買意願、來源國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家電的解答。

最後網站3C家電:網購推薦電器、筆電、平板手機周邊等3C產品則補充:... 是Apple、ASUS、小米等3c品牌,或空氣清淨機、除濕機、洗衣機、微波爐等小家電及廚房家電, ... 【領卷折100】Google Chromecast4 HD (支援Google TV) 台灣公司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家電,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

為了解決台灣家電的問題,作者簡靜惠 這樣論述:

  第一本由媳婦書寫企業家婆婆的生命故事  台灣兩代傑出女性的生命之舞   一個是舊時代的新女性,勇敢智抗童養媳的命運,與丈夫創立國際牌(Panasonic)  一個是新時代的高材生,功利社會中不求名利,堅持長期投入人文關懷志業  她們以45年的時光,織就心靈相契的婆媳因緣  活出台灣女性的圓融智慧   「沒有游勉,就沒有國際牌。」這是台灣家電拓荒者洪建全先生常對人說的一句話,也是阿嬤此世人最大的驕傲。阿嬤雖是古早的女人,認命安分,但她也是現代女性,積極勇敢。對身為企業家也是文化人的簡靜惠來說,婆婆就像一本一輩子讀得津津有味的大書,是她學習的良範,也讓她在媳婦角色中可以「認真做自己」。   這

十堂人生課題,從擺脫命定、勇敢選擇婚姻、夫妻相處、子女教育、婆媳之道、處世哲學、企業談判,到如何安度晚年,以平實真摯的家族故事,傳達兩代女性的治家心法與人生智慧。阿嬤的一生都在「給」,最大的興趣就是「有代誌做」,簡靜惠也正是如此身體力行著。她們明朗、認真、自在,不僅成就自身的圓融,也照耀四周的人明亮美好。 作者簡介 簡靜惠   台北市人,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羅耀拉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教授,並獲十大傑出女青年殊榮。現任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灣PHP素直友會總會長、愛比科技公司董事長、台灣松下電器公

司董事。   她長期關懷台灣藝術文化的發展並持續深耕,以素直心推廣閱讀並經營讀書會群。閱讀與運動是她的最愛,「既成熟又俏皮」是兒女們對她的形容。親情、老友、新知、舊雨,展現她的「一本真情」;讀書、公益、歌唱、歡樂,讓她活得「當下認真」。 推薦序 寬與勉,兩個世代的傳承∕陳芳明推薦序 發現與篤行的智慧∕廖玉蕙 來自各方的溫暖推薦一抹淡紫的氛圍∕余範英國際牌阿嬤二世談傳承∕洪敏弘要認命,不要順命∕洪裕鈞女人的智慧∕陳怡蓁感動所有人的價值信念∕楊照真誠人生∕簡宛阿嬤,最美的「三容」∕釋覺培 自序 書寫婆婆,書寫自己 第一堂 勇敢選擇自己的婚姻第二堂 夫妻相處要知心第三堂 婆媳之間靠尊重與欣賞第四堂

教育子女有寬廣的心與視野第五堂 做人處事要心胸寬廣第六堂 自己的人生要會「打算」第七堂 能決策,有擔當第八堂 公益又公平的財務分配第九堂 面對身體疾病,隨順隨心第十堂 擁有像花一樣美麗的晚年 推薦序 寬與勉,兩個世代的傳承   寬與勉,是令人喜悅的兩個字。不同於坊間的勵志語言,這兩個字帶給人一種開朗寬闊的視野,也給人一種內在提升的力量。因為寬,涵蓋著包容與接納;而勉,則隱藏高度的自我期許。從來不知道,這兩個字竟然是一位女性的名字,一位務實而高貴的長輩。讀完簡靜惠女士的《寬勉人生》,內心兀自揚起一種喜悅,使人回歸到最尋常的狀態。書中的每一個文字,謙沖淡定,平靜無波,卻可以感受一股力量四方席地

而來。   認識簡靜惠女士是在一九七三年,甫從台大歷史研究所畢業。那時接受《書評書目》主編隱地先生的邀請,兼職擔任雜誌的助理編輯。這份刊物正是由洪建全基金會支持,辦公室設在博愛路國際電化公司背後的二樓。每天上班時,必須穿越熱鬧的店面,往往會遇到簡靜惠與她先生洪敏隆。與日本松下電器株式會社合作的這家公司,無論如何絕對不可能與《書評書目》這樣的刊物連結起來。一九七○年代初期,是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的轉型階段,整個社會逐漸被匯入全球化的潮流。當時台灣一方面面臨國際孤立的挑戰,一方面又遭受時有危機的襲擊,竟然見證國際公司默默支撐一個非凡的文化事業。簡靜惠正是這本雜誌背後的靈魂人物,與她認識是生命中的一個奇

遇,她是我台大歷史系的學姐,卻因為文學而在校園之外互相合作。   縱然在那裡工作短短一年,卻為日後的文學道路投射無窮的暗示。無論是簡靜惠或隱地先生,有意無意把一位歷史系學生推向文學的追求。三十年後,結束長期的海外漂流生涯,卻又與簡靜惠重逢。從二○○四年開始,每年春天持續在她設立的「敏隆講堂」開授文學課程。這是無法說清楚的緣分,在始於歷史、終於文學的道路上,她彷彿是扮演了一個見證者的朋友。近十年來的密切過從,可以感受她帶著寬宏心懷介入紛雜的現實社會。「敏隆講堂」是為了紀念她早逝的先生,現在已逐漸成為台北市的重要文化地標。她的行事風格總是從容不迫,忙中有序,展現一種舒緩篤定的氣象。她的講堂不時邀請

文史大師,如葉嘉瑩、許倬雲,舉行系列演講,免費提供市民前來聆聽。在浩浩蕩蕩全球化的洪流裡,她始終堅持一種人文精神,以最自然的形式表達社會關懷。她定期舉辦讀書會,從事社會公益活動,並且也在台灣大學設立人文講座,完全沒有偏離三十年前的文化投入。   閱讀《寬勉人生》一書,才發現她擁有精采而動人的婆媳生活。身處財團的家族傳統,她在乎的不是投資盈虧,而是在經營管理的生涯裡,體會另一層的人生哲學。她看待世界的方法,面對人間的態度,往往是在生活細節裡獲得靈光一閃。她把這份智慧的輝光,歸功於她九十五歲的婆婆游勉女士。游勉本名其實是游免,是父權時代的女性命名。「免」意味著甭用,或是台語的無路用,甚至是嫌棄或多

餘。但是毫不起眼的渺小女性,卻是撐起一個大家族的重要支柱。她的有限知識,卻創造無窮的人生。簡靜惠在這樣的家族裡,受到婆婆的照顧、提攜、教示、關愛。台大歷史系畢業的簡靜惠,從婆婆身上汲取溫柔、豐富而堅強的生命之愛。   寬,是婆婆的小名。這本書恰如其分地彰顯了婆婆的本名與小名,也恰到好處地勾勒兩個世代的傳承格局。在坊間的讀書市場,充斥過多的勵志小品,這本書全然脫離矯情的文字、做作的身段,而是以最誠實、平實、真實的生活面貌呈現在讀者之前。游勉女士沒有高級知識分子的姿態,更沒有向璧虛構的偽裝。簡靜惠筆下的婆婆,過著簡單、樸素、正直、尋常的生活。她樂於助人,也勇於介入,卻永遠隱藏自己的身分與名字。在最

黯淡的時刻,從未彎下身軀;在飛揚的階段,也從未趾高氣昂。寬與勉,就是她的人生。 陳芳明(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暨台灣文學研究所所長) 導讀 發現與篤行的智慧   每回和簡宛及靜惠兩位姐姐見面,老聽她們二人豎起大拇指,東一句「國際牌阿嬤」,西一句「我婆婆」的推崇洪游勉阿嬤是位非常寬厚聰慧的老人家。雖然,腦海中已隱隱浮現智慧長者的身影,然而終究只是吉光片羽,形像影影綽綽,仍未分明。如今,有幸先睹《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細細玩味其中所載阿嬤的言行舉止,才真正心生嚮往且衷心嘆服。   年過半百之後,我對「老」字特別敏感,對老人家也開始仔細端詳起來。發現周遭的長輩,有許多若不是喜歡倚老賣老教訓晚

輩,就是牢騷滿腹,到處傾吐;尤其婆媳相處,一向是台灣重大的家庭問題,多半的婆媳充其量只是相互吞忍而已,鮮少良好互動。   前些年,到休士頓探訪朋友,見她年屆九十的婆婆,對媳婦的辛勞頗多嘉許與肯定,竟讓我感動到紅了眼眶,立刻引為典範,矢志效法。幾年後的夜裡,拈燈看完靜惠姐如數家珍地將婆媳互動娓娓道來,心裡欣羨之餘,更有說不出的感激。   我的公婆和父母已然相繼過世。他們生前,雖然對我沒有微詞,甚至還不吝稱讚,但我知道這全然是他們的寬容。年輕時,我為人粗略,有待改善之處不勝枚舉。如今,固然已經來不及效法為人子媳的孝道;但再過幾日之後,我即將晉身婆婆之列,正戰戰兢兢之時,忽然捧獲此份書稿,堪稱天上掉

下來的禮物,焉能不心生感激!   靜惠姐一向身手俐落,個性爽直,是職場上不讓鬚眉的英雌已是眾所皆知。前些天,無意中還發現她所主持的「洪建全基金會」裡的員工,任職長達二十餘年者所在多有,可見員工對基金會的忠誠度極高,這當然透露出靜惠姐不但領導有方,而且深得人望的事實。看到本書後,我才知道家教與婆家的身教對她領導風格的深度影響;而這樣的影響,端賴靜惠姐多情的眼睛與聰慧的心靈,才得以因不斷的凝視、持續的思考而化約為她人生的籌碼。   「發現」與「篤行」是靜惠姐在書中隱晦傳達卻強烈鐫刻讀者腦海的強光。透過蛛網般纏繞交織卻線條分明的家族紀事,我們看到情節曲折的浪漫傳奇:阿嬤勇敢追求自我的抗命婚姻、靜惠姐

和敏隆先生一見鍾情的執手偕行,從曖曖情感鋪敘到費心經營的清朗婚姻;我們看到美好的家族互動與人生理念:從婆媳相處與對子女的教育中,歸納出尊重欣賞與視野開拓的重要;我們看到個人自處與人際溝通的要訣:既談待人心胸又做個人打算;我們也看到事業的決策與公益的投入,由責任的擔當蜿蜒到所得的分配;我們更看到生理的老病與心理的調適:如何在病弱之中猶然見出美麗的祕訣。這十堂扎實的課程,是靜惠姐慧眼凝視婆婆一舉一動後的發現,也是她發現後的效法與實踐。   當然一本靈動的家族紀事,必須既有血肉骨架,還要有幽微細緻的膚質與紋理。所以,書裡不只呈現圓滿寬厚,也委婉透露美滿中的小遺憾:敏隆先生的英年早逝與壯志未酬;靜惠姐

中年失侶的傷痛與隱隱的寂寞;人口眾多的家族間意見分歧所無法避免卻終究被勇毅克服的齟齬;甚至阿嬤「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病痛與悵惘……然而,雖不辭遺憾,卻非生猛的袒露,顯得委婉蘊藉,相當動人。   檢視本書的寫作策略,堪稱別具一格。以十堂課囊括人生生老病死進程中的要務;以阿嬤和自己兩代對婚姻、事業經營的並呈,對照出所受的影響與時代的變異,並對前行者殷殷表達敬意與愛憐;尤為令人激賞者,每堂課間以簡淨的俚語箴言相串連,歸納出寬厚勤勉的傳家智慧。   總之,這本書因為選材得宜、文字流暢、邏輯周延且情感真摯,顯得肌理清晰,情致纏綿。除了讓我看到靜惠姐細膩溫柔的另一面,更給了我相當的啟發,讓我這即將升

格為新手婆婆者獲益良多。 廖玉蕙(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自序 書寫婆婆,書寫自己   我與我的婆婆(人稱「國際牌阿嬤」,不過她已升級做「阿祖」了)情同母女。四十多年來,我貼近在她身邊生活,細細觀察她的言行舉止,婆婆的智慧與人格深深影響了我,相信也對許多女性,尤其是身兼數職的企業家婦女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曾經出版過婆婆的傳記故事,相信透過媒體報導,有些人並不陌生。但這次我以長媳的觀點書寫婆婆,也在寫作中書寫自己人生的歷程,兩相映照衍生許多異曲同工的韻味,還蠻有趣的。   我與我婆婆的婚姻都很有戲劇性。我的婆婆生長的時代,女性的一輩子就由媒妁之言決定了。婆婆更慘,她還被賣做童

養媳,從小就被安排嫁給養兄,但她不屈從命運,掙脫困境,開創自己的人生與事業;我的時代已可自由選擇伴侶,我卻聽從雙方母親的安排與敏隆相親結婚,但我信守承諾,努力地經營婚姻與家庭,也開展一片天地。   我比我的婆婆幸運,我在婚後的幾十年中一直在她身旁工作、生活。婆婆就如一本活字典,她教會我在大家庭的人際拿捏、女性在職場上的分寸、對兒女的教養態度、做決策時的勇氣與不放棄、用尊重欣賞的角度看待子媳,以及面對疾病的從容、沉靜而有尊嚴地走在人生晚年。尤其是對錢財的態度,她明白事理、不貪戀名位財勢,她捨得、愛分享,這種內在的「寬容」、「厚道」、「忍耐」,要幾世的修持才能有的內涵修養,在我婆婆身上,我一一見到

、感受到。   九十五歲的婆婆與七十歲的我,從日據時期跨越到現代的兩個世代,婆婆受限我自由,婆婆嚴謹我大方,婆婆嫻淑我明快……我們是和而不同,卻互相欣賞。五年前我參與婆婆的姐妹會,她們都是有品格的老人,我欣賞她們的「銀髮流儀」。仔細地聆聽、捕捉她們的智慧,提醒了我:歲月匆匆不待人,所以要及時把握,彈性且自覺地找到適合自己當下的生活方式。   我也參與並組織不同世代的讀書會,與兒女及年輕人如同朋友一般的相處,不拘泥自己的地位年齡背景,很自由地享受時代的演化進步。真正地珍惜現實當下的自由,也不忘必要的「自立」與「自律」,這可能也得自於我婆婆的身教言教吧,她一直是如此清楚明白地過日子。   她的兩個

名字「勉」、「寬」都很好。早年她活得很勤勉、很辛苦,她說:「勉」字有力字邊哦,需要勉勵、努力生活哦!而「寬」則是她內在世界的展現,擴散到四周,延及他人。她真正活在這二字的真諦裡,是我們一家人效法學習的精神指標,也可做為一般人的人生圭臬。我特別邀請書法大師董陽孜女士寫下「寬」、「勉」二字,放在內頁供大家品味欣賞。謝謝陽孜!   這本《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我用一年的時間寫成,向來,我對自己的文筆沒有自信,但因與婆婆情感深厚,對她的行事作為有許多的感觸與感動,相信樸實的文字更能傳遞出我發自內心的真感情。婆婆自幼聰慧過人,與人說話聊天,常常出口成章。去年她生病住院,為了幫助她腦筋活絡,

我每天找話題與她對話。有一天,我對婆婆說:「我們來唱歌吧!」沒想到那些日本童謠、台語歌曲,都從婆婆的記憶裡跑出來了!我為了配合她,也努力去找歌詞、CD來練,我們一起唱得好開心。   當婆婆痊癒出院,住進整修好的家,身子一天天好轉,生活品質也大加改善,可以真正開懷地閱讀和唱歌了。我拿來很多繪本童書,有日文的也有中文的,婆婆就拿著看書的放大鏡,一句一句地讀完每一本。每天婆婆都被親友圍繞著,如同開「音樂趴」一樣的歡樂,唱歌、讀書、說話聊天,明朗歡喜地走在她人生晚年的道路上。   這本書是在「鼓勵聲中」完成的。謝謝遠流專業的編輯文娟、祥琳不斷地加油打氣,雅棠細膩捕捉阿嬤的生動表情與全書設計。也謝謝嬿庭

、玉珍在文稿整理上給我的幫忙,以及基金會同仁協助我完成理想。對於家人親友多年來的包容、支持、鼓勵,更致上我深深的感謝。 簡靜惠寫於二○一一年十二月 第一堂 勇敢選擇自己的婚姻阿嬤的話:「有人牽成是福氣,自己打拚是勇氣。」「那時在鄉間有公車但班次不多,阿叔叫我到庄頭去等車,說有一部由員山仔(現在的新北市積穗附近)開來的車要我坐上去。我隱隱約約知道,他們要我與一位姓洪的男士在車上『相看』(相親)。車來了,我很緊張地趕忙上車,前排有空位就一屁股坐下來,忽然我聽到後面有人窸窸窣窣在說話,我才想到:有人要與我相看哦!但我坐前排不敢回頭去看,不知那位先生是生做圓的還是扁的?我卻被坐後面的洪先生看得一清

二楚了。」這是我的婆婆洪游勉女士對我說起與公公洪建全先生第一次相親的有趣經過。這件事我也聽堂兄洪鴻源先生提過,當年(1936)就是他陪我的公公一起去搭車的,這門親事也是他的母親阿財姆(洪建全先生的堂嫂,我稱她為伯母)做的。阿財姆聽說中和的枋寮庄頭,有一位查某嬰仔會洋裁、懂算數,又有好名聲,就想來報給洪家的這位堂弟做某(老婆)。我婆婆在兩個月大時,就送去給別人家當養女。當年台灣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下,並不一定是家境不好的人家才這樣,有時是把自己的女兒送人做「童養媳」,收養別人的女孩兒來家裡幫忙家事,長大後嫁給自家兒子,也就是俗稱的「送作堆」,既有免費使喚的小幫手,又替兒子省了一筆娶親的費用。而「童

養媳」一生的命運,幾乎在被送往收養人家時就注定了。可是我的婆婆是一位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女子,她很早就察覺到這不是她期待的婚姻:養兄與她個性不合,兩人如結為夫妻,必然難有幸福美滿的人生。於是十三歲時,她向養父母提出她要去學做洋裁,努力賺錢,幫養兄娶一房媳婦,以換來自由之身。我婆婆這段掙脫童養媳命運的故事,頗為人津津樂道。我的公公是中和鄉員山(現今新北市積穗村)人,家境雖不好,但做事很勤快,他跟婆婆一樣,也拒絕和家裡安排的童養媳結婚。每當我堂兄說起他們倆相親的這段往事,我公公就很得意地呵呵笑說,我婆婆被偷看了還不知道。阿嬤的話:「查某人不能賭命運,該衝的時候就要衝。」用智慧進行一場柔性革命當年她發現

和養兄的個性不合,便委婉地跟養母說她不想跟他結婚,沒想到養母竟嚴厲地說:「妳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嘛,乖乖聽話嫁給養兄,否則就賣到南部的煙花柳巷。」婆婆不肯接受這樣的安排,不願委屈地任由命運擺布,但她沒有哭鬧頂撞或上演離家出走的戲碼,反而想出了更有創意的第三條路,是一種「雙贏策略」:說服養父母讓她跟著親戚當洋裁學徒,賺取足夠的錢幫養兄娶一房媳婦,同時也「換取自己的自由」。我曾經問婆婆:「妳當時那麼細漢(年紀小),怎麼知道要這樣想?」她的回答很簡單:「我感覺不合呀!我就一直想、一直想……就想出幫他找媳婦這個辦法。」「自己一直想……」意味著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不僅要了解情勢,也要知道周遭人的想法,還

有自己的能力資源。想想看,八十年前的保守社會,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在面臨重大的人生抉擇時,竟能仔細思索自己的未來,勇敢做出決定,而且付諸行動,這是多麼不容易啊!這件事讓我看到,當碰到攸關人生的重大決定時,光是不滿、煩惱、生氣、抱怨、哭鬧,是不能成事的,反而可能因一時的衝動帶來更壞的結局。我的婆婆不但有勇氣選擇自己的婚姻,更運用智慧進行了一場柔性的革命,解決了原本看似無解的困境,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台灣家電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元山家店淨飲機:http://www.ystech.com.tw/yensun/products_items_124.html

更多楊楊Milly 在這裡 ❗️❗️❗️
📌S U B S C R I B E 🔍 https://www.youtube.com/c/楊楊Milly楊婷婭
📌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millyyang1010
📌F A C E B O O K 🔍 https://www.facebook.com/milly1010
✉️ Business Inquiries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sayysentertainment/

更多錄影/剪接師大海Sinego 在這裡 ❗️❗️❗️
📌S U B S C R I B E 🔍 https://www.youtube.com/user/sinoceanl0l
📌 I N S T A G R A M 🔍 https://www.instagram.com/dj_sinego0717/​​
📌F A C E B O O K 🔍 https://www.facebook.com/DJSinocean
✉️ Business Inquiries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企業二代接班之探討- 以家電經銷產業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家電的問題,作者劉世彬 這樣論述:

摘 要論文名稱: 企業二代接班之探討- 以家電經銷產業為例頁數:59校所別: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畢業時間:110學年度第1學期學位:碩士研究生:劉世彬指導教授:張旭華 林文晟關鍵詞:中小企業、二代接班、家用電器台灣的中小企業在傳統產業上對於經濟起飛的時代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這些非常具有競爭力及專業度的中小企業,如今也面臨到了傳承與接班的時刻。這對於中小企業來說,是一件需要審慎思考且相當重大的議題,大多企業的經營狀況很容易收到接班的影響而產生起伏。本研究以家用電器經銷產業為例,探討傳統中小企業的二代接班之問題。本研究蒐集訪談八家企業各自經營或共同經營的第一代與第二代各五人(一

共十位)受訪者進行訪談,透過訪談內容歸納出其中的共同問題,兩代經營者對企業都有永續經營的願景,但因彼此成長學習背景不同,總會有意見相左。一代與二代均認為雙方有效溝通是很重要的,不論是經營者或與團隊員工間,專業知識與立場經驗分享都需要傾聽與理解。在研究中提出討論與建議,期望能夠使未來中小企業於二代接班的問題上,更加順暢。

大家的國際牌—洪建全的事業志業

為了解決台灣家電的問題,作者鄭秋霜 這樣論述:

  「台灣家電拓荒者」洪建全先生已經辭世二十年。他白手起家、胼手胝足,打造台灣「國際牌」家電品牌,在因緣際會下,與「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合作,成立「台灣松下」,以國產品的親切感,舶來品的高品質,從五○年代起,提升台灣的生活水準,不論是「金龍電視機」、「合歡冷氣機」、「花束電冰箱」、「海龍洗衣機」,或者「松風電風扇」等產品,「國際牌」這個名字一路忠實地與許多民眾一起成長。   本書詳述台灣第一代企業家洪建全的一生,礦工之子努力出頭的奮鬥史,首度揭露台日合資企業模範生的經營心法。他開風氣之先,早在三十五年前便由企業贊助成立「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設立「洪建全視聽圖書館」,發行雜誌,引

發民歌風潮,舉辦兒童文學獎,長期關注及贊助文化發展,不僅回饋社會,也建立起志業傳承的良善家風。洪建全教出了四個「總經理兒子」,更是台灣早期少數重視「女力」的企業家,與妻子洪游勉攜手打造「國際牌」值得信賴的品牌形象,要求媳婦參與家族事業經營,為了公益,洪家還出現了「台灣最會花錢的豪門媳婦」!   洪建全一生「把事業當作志業來奉獻,把志業當事業來經營」,他樹立企業家的典範,擁有志業家的胸懷,「洪建全就是國際牌」,這個記憶仍深植在許多人的心中。 本書特色 1.台灣第一代本土企業家洪建全微寒出身、白手起家創立「國際牌」的奮鬥故事。 2..臺灣企業家與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相交半世紀,公私情誼深厚第一人

。 3.洪建全養育出四個「總經理兒子」,均為商界名人,第二代、第三代傳承事業與志業。 4.台灣最早期由企業贊助的基金會「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成立屆滿三十五年。 5.「洪建全基金會」長期關注藝文,灌溉台灣成文化綠洲。 6.洪建全重視「女力」,豪門媳婦受信賴、掌大局。 作者簡介 鄭秋霜   經濟日報記者,目前主跑文化創意產業路線,英國城市 大學碩士,著有,曾獲宗教文學獎新詩獎、台北文學獎新詩獎,並曾與同仁共同獲得花旗財經新聞獎首獎。

品牌形象與品牌知名度對購買意圖的影響-以夏普品牌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家電的問題,作者戴士傑 這樣論述:

摘要論文名稱:品牌形象與品牌知名度對購買意圖的影響-以夏普品牌為例 頁數:57校所別: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企業管理系(所)畢業時間:110 學年度第 1 學期 學位:碩士 研究生:戴士傑 指導教授:陳玫真 副教授關鍵詞:夏普、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購買意願、來源國2016 年鴻海併購高科技、高品質的夏普,併購後集團內部重新整頓與調整,並 給予夏普品牌不同的營運方向與經營理念,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為針對併購後的 夏普,其品牌定位與移轉方向後,對於市場面變化進行探討,以及消費者對於併購 後夏普的品牌認知與衝擊。本研究探討夏普品牌的品牌形象、品牌知名度、對消費 者的購買意圖的影響,並探討來源國的形象

是否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的形象。本研究採用網路問卷,採立意抽樣方式進行調查,最終收回 277 份有效問卷; 採用迴歸模型(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進行檢驗本研究架構所提出各 構念間之假說關係。研究結果指出品牌形象對品牌知名度有顯著正向影響、品牌形 象對購買意圖有顯著正向影響、品牌知名度對購買意圖有顯著正向影響,顯示其夏 普的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對於購買意願具有正向的影響力。研究結論可提供實務 建議於夏普公司進行品牌經營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