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史教科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灣史教科書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戴天昭寫的 台灣政治社會變遷史 和陳耀昌的 傀儡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假台灣史也說明:「認識台灣教科書參考文件」,由台灣史研究會出版,中國統一聯盟協助發行,照字面上看,是台灣史研究會的研究報告,應是真正的台灣史,很不幸「台灣史研究」只是被用來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前衛 和印刻所出版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王錦雀所指導 李旻哲的 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原住民族議題內容之分析研究—以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版本為例 (2021),提出台灣史教科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教科書、文本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姚人多、汪宏倫所指導 陳靜玉的 「全球連結」與國族建構: 解嚴後台灣高中歷史課程的變遷與爭議 (2020),提出因為有 全球化、歷史教科書、課綱爭議、民族主義、非意圖後果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史教科書的解答。

最後網站台灣歷史書整改:不提三國、「略古詳今」,這是去中國化還是 ...則補充:書中談及傳統政治史時,本來必會提及的政權交替,例如周武王伐紂、春秋五霸、戰國七雄、漢末黃巾之亂等在新課本均一一欠奉。 事實上,在台灣教育部推動「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史教科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台灣政治社會變遷史

為了解決台灣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戴天昭 這樣論述:

  |彭明敏專文推薦.關心台灣之必讀巨作|   皓首窮經14年,百萬字手寫稿道盡   摯愛福爾摩沙的古今身世與困境   學界、政界必讀,台灣讀者不能錯過   傳奇學者戴天昭博士畢生代表作   立論嚴謹,筆觸卻充滿著學者對故鄉的關懷與憂思   史料豐富,行文流暢易讀帶領著讀者進入歷史情境   關注台灣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為新世紀台灣史教科書最好材料   以台灣為本體論述,   細數重要歷史事件。   認識台灣,不只是一句口號或標語!   台灣是由台灣本島及澎湖群島所組成,位置大致在東經119度18分到123度45分、北緯21度45分到26度之間。台灣島東部瀕臨太平洋,東北有琉球列島散佈

其間;北部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西部則有台灣海峽橫亙,與中國華南一帶相對,西北正當進出黃海的門戶;正南則為一衣帶水的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遙相呼應,是控管南中國海的重鎮。   戴天昭博士從這裡開始召喚美麗島諸方面的史實,關注島嶼上的原住民各族、閩粵等移民;自大航海時代躍入萬國視野便成為國際政治囑目的焦點,命運開始轉動,不停更迭的統治者造成混亂的身分認同。爬梳諸政權在台灣的交替,所形成的政治社會變遷,是為了探討台灣未來的前景;以史為鑑、為鏡,更能讓台灣人在風雲詭譎的國際政治現世、如履薄冰的台灣與中國關係裡,瞭然看清方向。   本書整體台灣論述共有17章,最後第18章是附論〈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

屬〉。戴天昭博士特別提及此問題,是因為認為釣魚台列嶼的主權歸屬,也是將來最終解決台灣問題的重要歷史焦點;所以本書一併提起,可讓國人評論探討。 本書特色   1.從政治與國際法角度出發,來看台灣數百年來的社會變遷。   2.完整列出影響台灣命運的重要文件、法條、文章,深入淺出、有理有據。   3.廣納中文、日文、歐文相關學術研究資料、報章雜誌,提供全方位且國際化的思考觀點。  

台灣史教科書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趙氏讀書生活》,一個歷史學者的視頻,分享學術、社會、政治經濟觀察
收費平台可獲參考資料和專欄分享,請以每月5元或更多的美元支持:https://www.patreon.com/Chiusreading
或於YOUTUBE 上按加入成為會員,可獲影片的參考資料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i1257Mo7v4ors9-ekOq1w/join
https://www.facebook.com/drgavinchiu/
PayPal.me/chiusreading
工作洽談:[email protected]
#毛澤東種鴉片
#炎黃春秋
#陳永發教授

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中原住民族議題內容之分析研究—以十二年國教108課綱版本為例

為了解決台灣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李旻哲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探討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國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在原住民族及其文化內涵上的敘寫與呈現,透過文本分析法的方式,除了瞭解目前教科書三個版本—翰林、康軒與南一在原住民族議題內涵上的實質內容與呈現情形為何,並比較各版本彼此之間之異同外,也檢視三個版本是否皆有遵循著十二年國教108課綱對於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揭示,同時也試圖檢視與反思臺灣原住民族長期所遭受,且過往教科書亦不時潛藏著的扭曲、忽略、汙名化、偏見與刻板印象等現象是否在當今的教科書中已不復見。 本研究發現與獲致結論如下:壹、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敘寫上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一、能提供學生思考原住民族轉型正義

之基礎知能 (一)能認識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內涵 (二)能了解原住民族受外部社會衝擊的過程 二、能提升學生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貳、各版本教科書在原住民族議題內容呈現上大致相同、小有所異參、各版本教科書幾乎皆符合108課綱在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上的揭示 一、能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並具備自我文化認同的信念 二、能厚植部落意識與理解原住民族社會中部落的意義與重要性 三、能追求社會正義與體察原住民族群體面臨的不公平處境 四、能納入各族群歷史文化與價值觀並了解其互動關係 五、能避免僅此於表淺、零碎或教條化的學習素材

六、能提供學生引導提問以促進高層次思考與探究實作能力肆、各版本教科書或多或少仍存在著不平衡與不完整的原住民族再現現象 本研究的建議如下:壹、對教科書編輯與作者之建議 一、應多強調原住民族與其他族群在歷史與當今時代的互動關係 二、應多加著重當代原住民族權利訴求的內涵及其發展脈絡 三、應多提供能夠接近與深度認識原住民族及其文化的機會 四、期待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從過去的附加取向邁向轉化取向貳、對教師教學與備課之建議 一、應增進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能、素養與態度 二、應時時反思自己是否潛藏著刻板印象、偏見或微歧視的意識形態 三、應多加

關注學生對於少數族群的態度價值與行為舉止 四、應讓學生能同理原住民族所面臨的不利處境 五、應多提供高層次批判思考與探究行動的機會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在研究對象上:可以橫跨不同學習階段、領域或科目 二、在研究主題上:可以檢視教科書以外的原住民族多元文化教育 三、在研究方法上:可以搭配其他如訪談法以增加研究詮釋的觀點

傀儡花

為了解決台灣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陳耀昌 這樣論述:

台灣首部史詩級大河劇《斯卡羅》原著小說——《傀儡花》 《島嶼DNA》作者繼《福爾摩沙三族記》 又一部台灣史小說力作   墾丁海岸曾是喋血海岸。   美國海軍曾嘗試登陸,但被「斯卡羅族」打敗。   美國領事曾與「瑯嶠十八社總頭目」簽署國際條約。   1867年的這些史實,牽動了台灣的命運。   1867年發生於墾丁海邊的「羅妹號事件」,是近代台灣史蝶翅的第一次拍動,拍出了1874年日本人的「出兵台灣」(牡丹社事件),又接續拍出了1875年沈葆楨的「開山撫番」,拍出了1885年「台灣建省」,更拍出了1895至1945,五十年的「日治時代」。   《傀儡花》重現了真實的時空、事件與人

物,有史實依據,也有虛構成分。小說家藉由想像和推理,在幾個看似孤立的歷史事件之間找到了鏈結,從而串接起當下與過往的情感紐帶。   小說描述發生在一八六七年台灣恆春半島的故事,故事中的事件史有明文,人物則有九成是確有其人。傀儡花指的是女主角潘蝶妹,為客家人父親和嘉禮番公主的混血女兒,但因傳言訛誤,誤讀為傀儡番,才被稱為傀儡花。   故事從美國一艘羅妹號發生船難起始,船上十多人改乘小船來到恆春半島,遭生番誤殺,引發美國和大清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美國駐廈門公使李讓禮奉命前來調查此事,因為語言、風俗和之前台灣原住民對西方人的芥蒂,使得雙方劍拔弩張,眼看戰火即將引爆……   船堅炮利的美國大軍對上各

自為政的台灣原住民,後者鐵定難以抵擋。為了大局著想,斯卡羅族頭目卓杞篤臨危受命,負起團結禦侮和折衝尊俎的使命,不卑不亢的化解了這場危機。   作者飽讀史料,融會貫通,虛實相雜,又順理成章,讓人彷彿親歷現場,活在當年,看到那時台灣各方人馬(包括福佬、客家、生番、熟番、混血土生仔、清國官僚、外國使節、傳教士等等)彼此的算計,叫人一讀心驚,再讀心寒,三讀心酸。 名人推薦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院長   童春發   台灣大學戲劇系教授 國家文藝獎 紀蔚然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吳密察   聯合推薦

「全球連結」與國族建構: 解嚴後台灣高中歷史課程的變遷與爭議

為了解決台灣史教科書的問題,作者陳靜玉 這樣論述:

摘要本研究以「全球連結」(Global Connectedness)指稱高中歷史課程改革參考教科書之全球化趨勢,嘗試將歷史學習放在區域關聯性的脈絡下,積極吸收全球文化與價值的傾向。在全球化潮流的影響下,台灣高中歷史課程朝向重視培養全球公民意識,認同全球規範與價值的進步意識的改革方向前進,呼應更多現代公民議題與倫理想像。高中歷史課程與全球連結相當程度地強化了台灣民族主義意識。既有民族主義文獻大多聚焦於本土文化在國族建構的重要性,而本研究則進一步提出全球文化與價值對推動國族建構的可能性,並提出三點發現:第一、馬英九政府時期多起反中、反威權的公民運動激化年輕世代的出現與政治啟蒙。2015年高中生反

黑箱課綱運動不僅帶來十二年國教社會綱領的重修,也讓課綱的制定走向法制化,促成高中歷史課程的重大轉變;第二、課綱修訂不盡然由國家權力掌控,尚涉及國家對於公民社會的治理能力,以及課綱修訂的複雜制度機制,同時在這個複雜過程有許多偶發因素介入的可能。而課綱微調爭議後的制度變革,更加深了公民社會介入與監督課綱的機會;第三、台灣高中歷史課程改革演變歷程並非理所當然,改革者的動機與後續的發展充滿歷史偶然發展下的非意圖後果。簡言之,高中歷史課程與教科書內容演變,不只受到國家內部種種因素的影響,還參考了全球課程改革潮流,其帶入進步價值,形成一種符合在地脈絡的全球化論述,不僅有助於台灣主體意識的形塑,同時也成為一

種抗中策略。從台灣個案中可以發現,高中歷史課程改革中不斷增強與全球的連結,更容易吸納外來價值與理念,進而影響課程實質內容,值得我們重視。關鍵字:全球化、歷史教科書、課綱爭議、民族主義、非意圖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