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洪錦魁寫的 一個人的極境旅行:南極大陸‧北極海 和謝平鄒傳偉劉海二的 互聯網金融: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上奇時代 和風格司藝術創作坊所出版 。

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潘錫堂所指導 江建璋的 大陸運用赴臺自由行策略對臺灣之影響 (2020),提出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自由行、兩岸觀光、陸客、出境旅遊。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表演藝術研究所 何康國所指導 雷靄飛的 2011~15年澳門國際音樂節營運效益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澳門音樂、文化藝術、澳門國際音樂節、節慶活動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一個人的極境旅行:南極大陸‧北極海

為了解決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問題,作者洪錦魁 這樣論述:

行程全攻略;南極、北極全攻略;一個人旅行的際遇與所思所想。   這一切,看起來很容易,尤其在這網路便利、旅行興盛的時代,點點滑鼠、敲敲鍵盤、撥撥電話,不必出門三兩下就能輕鬆搞定的事,能有什麼值得大作文章之處?   因為重點是一個人;因為地點是世界的盡頭,尤其是杳無人煙的南極大陸;因為自助能省下不貲的旅費;因為旅程中往往會有問題在已經料想過的小環節處冒出來:明明已經再三確認的機場接機服務,為何卻苦等無人?為什麼為避免開車發生意外而事先買了全險,最後荷包仍免不了大失血?   當所有加在一起時,開路者的經驗分享就不容小覷了。   本書作者是一位專業經理人兼資訊叢書寫手,寫作經驗豐富。因為意外

的事業挫折,2006年,作者踏上旅程為困頓的心靈尋找出口,沒有刻意要如何的旅程安排,意外將作者引領至北極海,與世隔絕的極地世界,乾淨、純粹,是沉澱心靈的最佳場所。   網路日益發達,無所不在的便利也意味著每時每地的工作,利用生活偷閒喘氣的權利就這樣被剝奪了。2015年,作者毅然決然暫時放下一切,遠赴南極接受極境乾淨純粹的洗禮。   相較於北極海,隻身前往南極大陸的難度高多了。撇開昂貴的旅費不談,在享受最終段的南極旅遊之前,有多少關卡得破?該如何破?這一路的奔波可能會有什麼狀況?如果中間出差錯時該怎麼辦?作者利用旅遊全記錄的方式,不著痕跡的將自己的經驗化成南極自助旅行指南。   或許因為背

景的關係,作者對章節的安排流露出濃厚的工程書籍味,這也正是此書的優點之一,每一段的行程都一目瞭然,反而使頗有難度的南極行更貼近讀者。而作者安排旅程的細膩、解決問題的方式、面對生命的態度,將作者專業經理人的思維顯露無遺,這些對善於讀書的人而言,更是可貴的經驗傳授。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善遊山水者,無之而非山水:書史亦山水也,詩酒亦山水也,花月亦山水也。」且讓我們放下一切,賞遊作者筆下的極境、細讀作者心靈的極境。   作者簡介 洪錦魁   憑著冒險闖蕩的基因,終結註定在出生小鎮平凡一生的宿命。   國中畢業考上明志工專機械科,從此開始獨立,留

學2年直接挑戰美國機械、電腦研究所,回國後誤打誤撞進入電腦知識教育領域,又在無心插柳下以電腦書籍寫作創事業高峰,共有著作約200本。   2003年商業週刊專訪,曾經國內電腦書暢銷排行Top100中,同期有約18本是他的著作。Top10中,同期有約3-4本是他的著作。   曾經是股票上櫃公司總經理,現為上奇資訊總經理——專業經理人兼資訊叢書作家。最新力作《R語言:邁向Big Data之路》,北京清華大學與台灣上奇資訊正同步發行中。   序 第零章:引言 第一章:認識南極 南極的美 認識南極 90度的南極點South Pole 南極點的探險競賽 阿蒙森的探險 史考特

的探險 筆者在南極行走的體驗 阿蒙森史考特科學研究站 最佳的旅行季節 極光 第二章:南極三島 南極三島 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 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 第三章:南極探險的行程 Antarctic Explorer:Discovering the 7thContinent Antarctic Express:Crossing the Circle Falklands, South Georgia and Antarctica 第四章:筆者的行程 旅行社的價格 船艙的說明 一個人的行程 一個人

訂位的風險 行程總結 從一個人旅行看EMBA教育 郵輪代理公司資訊 第五章:行前準備 阿根廷簽證 認識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 安全遊布宜諾斯艾利斯 準備衣物 準備精神糧食 貴賓室的使用 第六章:台北到布宜諾斯艾利斯 Emirates的App Passbook App 行李托運 台北到杜拜 杜拜的記憶 杜拜到巴西里約 巴西里約到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 布宜諾斯艾利斯EZE機場驚魂記 EZE機場烏龍原因 第七章:布宜諾斯艾利斯到烏斯懷亞 從旅館到AEP機場 機場的INFORMATION CARD 16號登機門 抵達烏斯懷亞 第八章:烏斯懷亞 旅館分配 Al

batros旅館登記入住 烏斯懷亞市區 帝王蟹餐廳 世界盡頭的中國餐廳 烏斯懷亞的自然風景 烏斯懷亞港口 烏斯懷亞旅行社 第九章:沒有WiFi和4G訊號 識別證 艙室介紹 郵輪公共設施 16:00郵輪沒有準時開航 歡迎酒會 安全講習 探險的外套 藍色肩帶救生衣 雨鞋 沒有WiFi和4G訊號 衛星連線 第十章:郵輪上的小事 餐廳 德雷克航道Drake Passage 暈船 郵輪公告欄 分組登陸 第十一章:郵輪上欣賞美景 永晝 - 午夜的太陽 夕陽西下 船首的甲板 船尾的甲板 船艙的Porthole 南極研究站 郵輪上的不速之客 第十二章:Deception Island和South

Shetland Island 南極海域的浮冰 乘坐橡皮艇 Whalers Bay的浮冰 浮冰上的企鵝 登陸Deception Island South Shetland Island 第十三章:Foyn Harbor和Port Lockroy Foyn Harbor的浮冰 探險船的殘骸 野生動物 Port Lockroy沿岸的冰山 登陸南極 南極的郵局 企鵝高速公路 準備返航 第十四章:Danco Island Danco Island海域的美景 登上Danco Island 第十五章:Paradise Harbor 陰天的Paradise Harbor 晴天的Paradis

e Harbor 登陸欣賞Paradise Harbor 第十六章:南極行最終曲 前往Lemaire峽灣 郵輪巡航景觀 橡皮艇巡航 岸邊布滿浮冰 再度登陸 南極跳冰洋Antarctic Polar Plunge 南極行證書 第十七章:北極海之旅 2006年2月Fairbanks Fairbanks的Visitor Welcome Center Fairbanks的風景 Fairbanks往北極海Prudhoe Bay之路 阿拉斯加地圖 北極海Arctic Sea 2007年4月Barrow Barrow機場 00:00從Barrow旅館往北極海之路 我的旅館King Eider INN

Barrow市區觀光 白天的北極海 再度回到Fairbanks 全球最危險的道路Dalton Highway Dalton Highway上的北極圈地標 附錄:封面設計花絮   作者序   一個誤打誤撞的人生,讓我進入了電腦知識的教育領域,成為電腦書籍的作家。   生長在物質缺乏的年代,雖然從小感覺自己有著冒險闖蕩的基因,然而國中以前的我,從不奢想可以到外縣市旅遊。忘了何時知道,王永慶先生創辦的明志工專(現今的明志科技大學),全體學生免費住校,學費半價,沒有寒暑假,一年有8個月在校上課,4個月需到全省台塑企業各單位打工,是有薪資的。就這樣,考取明志工專成了我的第一志願。   五年

的明志機械系的生活,幾乎沒有花家裡一毛錢,我跑遍了全省台塑企業各單位工讀,當然也旅遊了全省各地名勝。台灣旅遊已經滿足不了我,在那個國外旅遊沒有開放的年代,想要出國只能商務或留學,就這樣,出國留學成了我的目標。   服兵役期間我考了TOEFL和GRE,退伍後立即找工作賺出國留學的學費,隔年8月就到美國直接讀機械研究所了。讀機械研究所期間,接觸了電腦,許多作業須用電腦完成,第一年我完成了機械研究所的課程,我放棄了。轉電腦研究所,花了一年拿到電腦碩士。看了這個履歷,讀者一定以為我留美期間很認真?是的,開學期間我很認真讀書,每學期結束我則是很認真旅行,這兩年,我旅遊了美國30多個州,足跡也到加拿大,

甚至也到美國南方墨西哥灣的小島旅行。   在那個年代電腦碩士是很容易找工作的,不論是在台灣或美國,而我選擇了回國。但我的特殊履歷,回國後寫了約20封求職信件,沒有獲得任何面試機會。恰好有一所學校在開學前一週,有職缺找上了我,就這樣,我進入了教育領域。   在學校教書期間教的是組合語言(Assembly),這是電腦的低階語言,感覺市面上沒有適合的教科書,只好自己寫了許多程式範例和講義當作教材。就這樣,這份講義和程式範例成了我這輩子的第一本著作——IBM PC組合語言程式範例徹底剖析,在松崗公司發行。   書籍銷售超出預期,就這樣,撰寫電腦書籍成了我生活的重心,即使之後再度赴美讀博士,我也是

持續有著作在台灣發行。   從未想過會寫電腦書以外的著作,冥冥之中,感覺不知名的力量將我引導,這是我第一本非電腦書籍的著作,也可能是最後一本。   最後,感謝新竹的表妹郭夢華小姐,在我寫這本書時給了我許多建議,同時協助潤飾稿件,讓整本書多了文學味,謝謝。   謹將這本書獻給對旅行感興趣的讀者,謝謝。   洪錦魁 行前準備想要有一趟好旅程,行前必須做功課。功課做足對南極這種特殊地方來說更是必要。本章分享的行前準備是安全且盡興的南極行最棒起點。阿根廷簽證前進南極,阿根廷是第一關。在行程安排完成之後,確保能入境阿根廷是首要任務。偏偏阿根廷是目前少數台灣護照不通的國家——需要簽證,而且簽證要求

的細節還不少,以下僅列出到南極旅遊需準備的資料:• 有效期限6個月以上的本國護照,簽證當天護照驗證過後會歸還。• 阿根廷旅遊申請書,須用英文或西班牙文填寫。• 最近6個月內所拍的身分證或護照規格的2 吋照片。• 英文或西班牙文的阿根廷來回機票影本或訂位紀錄。• 停留天數在30天內,需提供銀行存款證明——英文版且餘額至少4,500美元。• 英文的旅遊證明,可用船公司的登船證明和行程表,以及旅館的訂房紀錄。• 簽證費用120美元。如果是參加旅行社的南極旅行團,上述必要資料,可由旅行社代辦。如果是自由行,則須至下列阿根廷商務文化辦事處辦理簽證。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333號國貿大樓15樓1512室T

EL:02-2757-6556FAX:02-2757-6445對於到南極的遊客而言, 一般只要備妥所需資料,繳完簽證費後,第3天即可領到簽證。認識阿根廷(Argentina)阿根廷位於南美洲南方,首都是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南美洲第二大國,人口約4,200萬,大多為歐洲裔白人。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16年獨立。國家代碼:ARG國家網路域名:.ar國際電話區號:+54美元和阿根廷幣比:1:14.5(2016年3月26日)阿根廷與台灣沒有邦交,官方語言是西班牙文。阿根廷幣的單位是披索(PESO),與台幣比約是1:2.5。也許太遙遠了,在台灣幾乎沒有銀行可以兌換阿根廷幣。電

源插座是220V,必須有電源插座轉換器,才可以使用台灣帶去的電器用品,例如手機充電線。一般旅館有準備轉接頭供入住的遊客借用,機場有許多手機充電座,但需220V的三扁型插頭才可使用。註:筆者最後在阿根廷機場用美元兌換阿根廷幣,兌換時要小心,不要換太多,因為阿根廷曾有國家債務違約,阿根廷幣要換回美元會有困難。對於一個人的旅行而言,最重要的是瞭解到訪國家的治安。網路上對阿根廷治安的負面訊息偏多,這也讓筆者在旅行期間格外小心,特別是在搭乘交通工具和在公共場所時。

大陸運用赴臺自由行策略對臺灣之影響

為了解決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問題,作者江建璋 這樣論述:

2008年7月18日開放第一批大陸居民赴臺觀光,3年後,2011年6月21日開放第一批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為兩岸交流開啟了新的里程碑,不論是團體遊抑或自由行的觀光客,面對面的親身接觸,讓兩岸觀光政策不限於經濟上的效益,更重要的是兩岸人民情感上的互知與互諒。惟經過近10年兩岸觀光往來的歷程演進,質與量上皆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關鍵的影響因素在於兩岸關係良窳與彼此互信的程度,進而影響了赴臺觀光政策的緊鬆。然而,此政策緊鬆閥門的主控權,從兩岸往來的歷史脈絡、香港開放陸客個人遊的經驗、陸方掌控出境旅遊政策等因素來看,顯然大陸當局具有較大的運作主導權,臺灣當局多扮演被動因應的角色。大陸當局運用陸客赴臺自

由行政策,影響臺灣經濟層面的依賴度、政治層面的順從度、民間層面的融合度之意圖逐漸顯現。但隨著國際情勢的轉變,此關係上的依存程度也可能隨之產生變化。本研究以「大陸運用赴臺自由行策略之背景、內涵」、「對臺灣之影響與臺灣當局因應之道」的探討作為研究方向。彙整開放陸客赴臺觀光及自由行相關政策沿革發展,以歷史演進探討陸客赴臺自由行的形成背景。對照香港開放陸客自由行之政策演變與利弊得失,以類似經驗探討陸客赴臺自由行政策對臺灣之啟示。並檢視開放陸客赴臺自由行政策的現況與內涵,探討大陸運用陸客赴臺自由行之政策效益,以及臺灣當局因應之道的成效。最後,呈現大陸當局以陸客赴臺自由行等經濟手段,意圖影響臺灣政策決定的

運作成效,提出研究結果與檢討,期待能作為臺灣未來應對之參考,以及對後續相關研究有所助益。

互聯網金融: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

為了解決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問題,作者謝平鄒傳偉劉海二 這樣論述:

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   ♦當互聯網金融的時代來臨。   阿里巴巴應該給中國國有四大銀行治療自己「癌症」的時間嗎?   ♦人類史上第一樁群眾募資登月計畫「月球一號任務」。   只要六十英鎊起跳,就能獲得一個數位記憶盒,儲存自己的數位影音檔案,完成另一種形式的「登月」之旅。   ♦全面解讀互聯網金融   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電子貨幣、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路貸款、P2P網路貸款、群眾募資、大數據在證券投資及保險精算中的應用。……   第三方支付的始祖—美國Paypal於一九八八年就成立了,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參與,會員人數二億,年交易金額超過

六百億美元;淘寶網的支付寶佔有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百分之五十的市佔率,而且開始瞄準世界。餘額寶所帶動的網路理財風潮已成為業界教科書。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   本書除了介紹中國本地網路金融的各個面向之外,還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的業者。成功的案例。   1.    美國網路股權交易業者SecondMarket、SharePost;   2.    P2P網路貸款業者Lending Club、Prosper;   3.    網路貸款業者Kabbage;   4.    群眾募資的Kickstarter等。   5.    肯亞的手機銀行業者M-PESA、

  6.    南非行動電信商MTN旗下的Wizzit網路金融服務、   7.    菲律賓的網路銀行業者G-Cash,   這些實例說明了互聯網金融交易所產生的巨大效益。   ※書中除了介紹網路金融的現象外,還伴隨著學術理論的介紹。   ※本書內容涵蓋面廣,除了介紹中國本地網路金融的各個面向之外,還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的成功業者。   ※嘗試描繪出中國式的網路金融藍圖,讓讀者能夠從中想像未來網路還有的可能性。   ※詳細介紹互聯網金融中的六大類型:   1.金融網路化。2.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3.電子貨幣。4.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路貸款。5.P2P網路貸款。6.群眾募資。並探討大

數據在證券投資及保險精算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 謝平   謝平,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司長、湖南分行行長、研究局局長、金融穩定局局長,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會副主席。 鄒傳偉   鄒傳偉,北京大學統計學學士、經濟學碩士,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先後任職於中央匯金公司、中國投資公司,二〇一三年起同時在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博士後研究。 劉海二   劉海二,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學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現任職於廣東

金融學院。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獨立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論壇由四十位四十歲上下的金融精銳組成,即「40×40俱樂部」。智庫的宗旨是:以前瞻視野和探索精神,致力於夯實中國金融學術基礎,研究金融領域前沿課題,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 導讀 第一章導論 網路金融的定義 網路金融的發展概況 本書結構 第二章網路金融原理 基本框架 支付 資訊處理 資源配置 第三章金融網路化 網路銀行和手機銀行 網路證券公司 網路保險公司 網路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產品的網路銷售 第四章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 基本概念與發展概況 基本原理與帳戶體系 金融

商品屬性與貨幣控制 對微信支付的分析 對餘額寶的分析 第五章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的概念 電子貨幣的經濟學 比特幣 第六章對大數據的一般性討論 大數據的概念與主要類型 大數據分析的主要任務 大數據分析與計量經濟學的比較 第七章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路貸款 基於大數據的徵信 基於大數據的網路貸款 第八章P2P網路貸款 對Lending Club的分析 P2P網路貸款的經濟學 第九章群眾募資 對Kickstarter的分析 群眾募資運作原理與發展概況 群眾募資的經濟學 第十章網路金融監管 網路金融是否需要監管 網路金融的功能監管 網路金融的機構監管 第十一章網路交換經濟 共用經濟 網路交換

經濟的原理 網路交換經濟與網路金融的關係 第十二章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大數據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 大數據在保險精算中的應用 後記 導讀   十餘年前筆者剛進入投資研究行業時,負責的是美國科技產業研究。當時中國大陸已有「世界工廠」的稱號,台灣許多科技業也基於產業鏈和成本因素移往中國大陸進行代工生產。科技龍頭像是惠普(HP)、IBM、思科(Cisco)、戴爾(Dell)的執行長定時會造訪中國,鞏固產業鏈並分配代工訂單,費奧莉娜 (Carly Fiorina)、錢伯斯(Tom Chambers)、戴爾(Michael Dell)的名字不時出現在新聞裡。當時中國的市場雖然深具潛力,然而製造出來

的科技產品主要是銷往全世界。   時至今日,中國製造業大國的角色逐漸退去,個人電腦早已不是美國科技產業的代表,微軟(Microsoft)獨霸軟體作業系統的地位岌岌可危。美國科技業的代表已由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臉書(Facebook)取代,新聞裡常出現在中國市場的美國科技企業家,已經換成了庫克 (Tim Cook)、佩吉 (Larry Page) 和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們分別代表了「移動」、「網路」和「社群」,所著眼的都是中國十三億人的廣大市場。不過此時中國在這些領域裡,已不需要舶來品,小米、華為、中興的手機佔有中國大部分的市場;百度(Baid

u)的搜尋功力更適合中國人需要;淘寶網佔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網購市場;QQ、微信 (WeChat) 和微博 (Weibo)早就佔有中國即時通訊和社群網站的大部分眼球。   網路早已取代、或是改寫許多產業的定義。網路擴大了零售業的版圖,在實體之外創造了虛擬市集,營業時間成了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網路重新定義了媒體,訊息的傳播不再拘限於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人物、固定設備,方式是雙向溝通,速度是瞬間散布;網路讓資料的搜尋成本降到最低,動動手指,看著螢幕,就能找到過去費盡力氣埋首書堆才整理出來的資料。十多年前誰能想到,看影片、聽音樂、等公車、讀報紙、打的(叫計程車)、買門票、訂餐廳、交朋友、出國旅遊

、逛街血拼、視訊開會、查查誰過去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都可以在同一個平台和界面上一指完成?   中國在網路的建設,不論是硬體或軟體,早已與世界並駕齊驅。不僅如此,中國已經開始定義下一階段網路的視野,把網路的觸角伸向過去神聖不可侵犯的金融領域。這本「互聯網金融手冊」就是嘗試定義未來中國、甚至全世界網路金融的範圍、秩序、以及遊戲規則。   網路金融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眼下的網路世界中,任何交易和買賣,只要牽扯到支付,都與網路金融有關。從網購一件毛衣,買一張旅遊平安險,到轉帳、匯款、買股票都算。只不過在多數國家中,這些交易的收付,不管是刷卡、匯款、還是帳戶扣款,仍是在既有的銀行體系下進行清算。

換句話說,銀行只是把營業方式「搬」到網路上作生意,一切還是在銀行的體系內運作。由於銀行業是特許行業,在各國都受到法律和政策的保護,也面臨高度的監管。因此在網路金融1.0版的架構下,銀行的角色依舊,網路的存在擴大了銀行的業務範圍,但對銀行業的本質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不過網路對銀行業的角色很早就開始出現顛覆的思考。在美國,一九九八年就出現了網路支付業者Paypal,二〇〇四年十二月月中國的阿里巴巴成立了支付寶,都是為了應付網上買賣雙方的款項收付。目前在台灣只聞樓梯響的第三方支付,美國十六年前,中國在十年前就已出現,並且已經成為業界的圭臬。過去在網路交易的平台下,買賣雙方多半互不認識,存在訊

息不對稱,交易過程具有風險:買家不確定是否如期收到貨,也無法確認商品的品質,事後的網路評價只是聊備一格。支付寶讓買家先把款項匯入專屬的虛擬帳戶,等到收到貨後確認數量和品質,才通知支付寶付款。賣方只要如約定出貨並獲得買方確認,保證能收到貨款,買方也有權利檢視訂購的貨品是否如預期。讓網購的安全性大幅提高,也擴大了網路交易的規模,二〇〇三年淘寶成立時的交易額不過二千萬人民幣,二〇一二年已正式突破一兆人民幣(含天貓),相當於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百分之五‧四!甫結束的二〇一四年「雙十一」購物節定為全球購物元年,當天吸引全球二百一十一個國家參與,當天創下五百七十一億人民幣的營業額。   第三方支付的

出現,不但打破了銀行最終清算支付的角色,網購業者更擁有買賣雙方交易和信用記錄,具有徵信的資料庫。這原本專屬於銀行的業務,因為網路而出現了改變。   今日的支付寶,早已超越了在淘寶網上的支付功能。幾乎任何實體或虛擬的交易,買方都能直接在支付寶上的帳戶把款項「打」給賣方。筆者曾至中國自由行,事先在網上預訂旅館,結果旅館人員表示訂金可以從支付寶上「打」給他。這已非常近似銀行帳戶匯款,銀行在支付寶的體系下,只是最初的資金池而已。二〇一四年九月,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浙江螞蟻小微發起的浙江網商銀行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開放民營銀行試點的一步,採用全網路營運模式,提供小額存放款、保險、擔保業務。傳統實體銀行的渠道

優勢可預期將漸漸產生質變。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B2B(企業對企業)與B2C(企業對消費者)的網路世界,阿里巴巴從B2B和B2C起家,二〇〇二年就推出誠信通,對註冊會員的交易誠信記錄作評估並公開,從此開始了大量的資料累積;二〇〇七年,阿里巴巴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合作,由銀行提供資金,阿里巴巴提供渠道與信用記錄,對小微企業提供小額貸款,此時阿里巴巴相當於替銀行進行貸款風險評估;二〇一一年,阿里巴巴中止與建行、工行的合作,自行籌資小額貸款公司—阿里小貸,開始向杭州等部分城市的淘寶電商企業進行放款;不僅如此,阿里小貸分別向嘉實(二〇一二)和萬家(二〇一三)二家基金公司透過募集資產證券化基金

,將貸款予以證券化,擴大其貸款額度及規模。這種等於是準銀行的營運模式,甚至比銀行還先進。一般銀行的放款債權還很少打包成證券化,拿到金融市場來募資。中國在網路金融的腳步,由網路業者帶領,正在一步步產生變化。   網路金融在中國能夠快速興起,筆者認為主要有四點理由:   1.行動通訊、寬頻、3G帶來訊息傳遞方式的改變。許多原本通訊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因為行動通訊和3G能夠接收大量的資訊。中國手機用戶達到十二億七千萬戶,其中3G/4G用戶佔四成 (二〇一四年十月),商業活動和消費行為偋除了地域上的限制,降低了資訊取得和商業發展的成本,經濟活動可以在網路上交易、交換、收付,社群訊息可以在網路上快速傳播

,社會的能量被激發。   2.傳統銀行業資源分配錯置。在過去,銀行業務圍繞著國企和大型企業的放款,享有風險低、利差大的巨大好處。一般民企、中小微型企業、三農的資金需求未能被滿足,社會資源配置嚴重不均,風險定價和管理不具效率,提供網路P2P貸款及眾籌融資業務的發展空間。此外,「餘額寶」的出現更是打中了銀行業長期低成本、高利潤的痛處,將中間的利差釋放出來給一般大眾共享。   3.網路具備了資料記錄和存取的便捷性功能,大數據和雲端計算更加速了資料分析和信息處理,個人消費行為、信用記錄;企業資金水位、營運好壞都可以被分析和預估,商業營運範圍的可能性擴大。從銷售的淡旺季可以預估企業何時需要資金、過去

的記錄可以判斷一個人下午五點是否需要叫車、六點是否需要訂餐廳。目前每個人打開淘寶APP看到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阿里巴巴也能根據大數據分析,預測下一階段的消費熱點,提供給商家銷售活動的準備。網路可以在經濟活動發生前提供相關服務的訊息,這在傳統商業模式下需要極高成本才能達到。   4.政府的態度決定了發展的潛力。中國仍是計劃經濟國家,政策支持的項目有較好的資源分配和市場開放。自「習、李體制」上台後,「開放市場」成為重要的基調,已多次將網路金融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二〇一三年八月國務院「關於促住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中,將網路金融第一次正式列入國家層級的文件。二〇一四年開放民營銀行設立,逐步放開利

率管制、開放資本市場,網路對金融業的影響力只會與日俱增。 這本「互聯網金融」嘗試描繪出中國式的網路金融藍圖,讓讀者能夠從中想像未來網路還有的可能性。   本書在架構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網路金融成形的原理和框架,以及當中的參與者 (第一~三章);第二部分是網路金融的表現型態,包括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大數據(Big Data)與雲端計算、網路徵信、P2P貸款模式、群眾募資等 (第四~十章);第三部分是網路金融的監管、資源共享,以及其他研究問題 (第十一~十二章)。   在第一部分的理論框架上,本書將網路金融定位在三大支柱上:支付、訊息處理、資源配置。支付功能超越了傳統銀行主導的

清算體系,資金有能力在銀行之外的體系間流動;網路訊息傳播的能力已無庸置疑,社群網站更激化了這個特性,讓資金供需方的訊息傳遞用更低的成本快速擴散,傳統銀行資訊中介者的角色受到挑戰;有了體系外的金流與廉價的訊息傳遞,資金由供給端直接流向需求端成為可能,銀行資金中介者的角色也面臨弱化。網路金融發展的主導者大多是非金融業者,而且以網路業者和移動系統業者居多。網路業的無限想像空間和彈性是優勢,系統業者擁有使用者資訊和通路也是優勢。然而金融業者往往受限於高度監管和法規限制,面對新型態和商機往往擔心對實體業務的影響而猶豫不前,觀望市場發展作跟隨著,或是被動期待法規鬆綁。   本書內容涵蓋面廣,除了介紹中國

本地網路金融的各個面向之外,還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的業者。例如美國網路股權交易業者SecondMarket、SharePost;P2P網路貸款業者Lending Club、Prosper;網路貸款業者Kabbage;群眾募資的Kickstarter等。同時,書中也介紹了許多第三世界比較鮮為人知的例子,例如肯亞的手機銀行業者M-PESA、南非移動運營商MTN旗下的Wizzit網路金融服務、菲律賓的網路銀行業者G-Cash,其中肯亞的M-PESA的手機銀行匯款業務,甚至已超過了傳統金融機構匯款的金額。這些實例說明了網路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已經是迎頭趕上西方世界的利器。印度新任總理莫迪 (Narendr

a Modi)  二〇一四年八月計劃推出一項計劃,讓全印度每戶人家都有一個以上銀行帳戶。印度目前仍有七成民眾因為偏遠貧窮,沒有銀行帳戶,這項計劃將創造七千五百萬個新帳戶。試想未來這些銀行帳戶的運作,會經由傳統的銀行廣設新分行,還是憑著印度人手中早已習慣的手機?   本書的作者群均有學術背景,書中除了介紹網路金融的現象外,還伴隨著學術理論的介紹。例如行動支付的網路提到移規模效應,書中引用了尼古拉斯‧伊科諾米季斯 (Nicholas Economides) 和查爾斯‧希默伯格 (Charles Himmerlberg) 的分析方法;網路信用貸款評估介紹了莫頓 (Robert Merton) 模型

、CDS模型、Logit模型和貝氏判別法 (書中稱為貝葉斯判別法);大數據分析採用了計量經濟模型;網路證券投資則提到著名的Black-Letterman模型。這些動輒以向量、機率、公式呈現理論,對於一般讀者而言的確有吸收上的難度。不過換個角度看,面對未來潛力無窮的產業發展,如果只是一味畫大餅,沒有實質的理論基礎,豈不又陷入了另一個空中樓閣?讀者如果對公式模型感到艱澀難懂,大可略過不看,不過仍必須肯定作者群們的用心。   最後,我們花點篇幅談談台灣在網路金融上的發展。   台灣的電子商務起步並不算晚,發展也算快速,二〇一五年預估網購的規模將突破一兆台幣,各式服務幾乎一項不缺。然而,在網路金融

的發展上,卻不成比例地遠遠落後。無論在支付、貸款、籌資、理財的金融業務發展上,幾乎可說是龜速前進。截至本文截稿為止,第三方支付的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在立法院僅完成一讀 (九月二十三日),最快也得到年底才完成立法。這其間光是主管機關屬經濟部還是金管會就耗費多時。開放哪些業務、參與者的資格認定等等又花了大半年時間。這還是在電子商務教父級人物開記者會重炮轟擊後的「高效率」。在此之前,金管會仍堅持「非銀行業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不得經營多用途支付與儲值業務」,卻核准「銀行與大陸支付業者合作,辦理代國內網路商店收取交易款項的金流服務。」然而,就在教父開完記者會後四天,行政院卻召開會議,定調開放。如此今

是昨非的「高效率」,除了莞爾之外只能苦笑。儘管事隔將近一年半後法案終於一讀,但開放的範圍仍著重在網購及遊戲平台上的「交易支付」而已,包括「線上儲值」、「線下實質交易」、「無實體交易匯款」。對於其他網路金融可能發展的方向,包括純貸款、純匯款、籌資、理財等則完全不在討論之內。甚至金管會表示,第三方支付申購基金「不會開放」,因為「大陸有特殊的利差環境」,該模式搬到台灣「沒有優勢」。   這無異又是一次行政單位以不精確的個人主觀判斷擋住產業發展的例子。回想如果沒有電子商務教父的大聲疾呼加上嚴辭批判,相信台灣的第三方支付仍然是一片沙漠。第三方支付的始祖—美國Paypal於一九八八年就成立了,全球一百九

十多個國家參與,會員人數二億,年交易金額超過六百億美元;淘寶網的支付寶佔有中國這個龐大市場五十的市佔率,而且開始瞄準世界。餘額寶所帶動的網路理財風潮已成為業界教科書。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理財市場何止十倍於此?這麼明顯的全球趨勢都可以被行政部門關起門來不開放,新興的發展趨勢更不可能從這樣的思維中解放出來。   台灣的法令要與時俱進,唯有等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才會以牛步化動作。食安問題如此、軍事審判如此、年金改革如此、自由貿易如此,金融法規如何能成為例外?我想,只有到未來不知何年,金融業跨不出蕞爾小島,生存出現問題,而全球的網路金融早已揚長而去,台灣才會著手「研擬修法的可能

性」。   台灣的金融業早已被低利率環境僵固的匯率政策壓得喘不過氣,無法打開海外市場更顯得坐困愁城,靠銷售手續費又面臨同業殺價競爭。金融商品同質性太高、市場無法擴張、利潤率被壓低,「亞洲盃」淪為口號、網路金融看來又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著實令人為台灣金融業的未來捏把冷汗。 唐祖蔭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於台北

2011~15年澳門國際音樂節營運效益研究

為了解決台灣何時開放大陸自由行的問題,作者雷靄飛 這樣論述:

一個東方的拉斯維加斯-澳門,相信人們聽到「澳門」此二字,便跟「賭博」劃上等號,不知何時起,澳門被貫上了此種概念。這些年來,澳門的經濟發展急速,甚至以直線式向上澎脹,賭權和中國大陸的自由行的開放,是當中的最主要因素。而在本地的文化藝術方面,澳門延續在「發展中」的狀態,但在近年,除了發展博彩業之外,視線逐步轉移在文化藝術方面,政府的撥款資助文化節慶的舉辦以及藝術人材的培養,讓澳門的文化藝術逐漸抬頭,如何吸引本地觀眾、培育市民的文化修養,勾起觀眾對各種文化節慶的共鳴更是該注重的項目之一;各種節慶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音樂家,知名度極高,質素更是無與倫比,所花費資金之龐大,本地市民可有受惠其中﹖

如此的舉動可有達至提高本地市民的文化素養﹖而在現今為止,澳門已舉行了各式各樣的藝術節慶,例如 : 澳門國際音樂節(1987)、澳門藝術節(1988)、澳門城市粵劇曲藝匯演(1991)、澳門青年音樂節(1983)、澳門青少年音樂夏令營(2006)等…在資金充裕、欠缺本地人材的情況下,澳門採取的政策走勢為何?該如何運用更為妥善﹖本研究以觀察回歸後的澳門國際音樂節之變化,以近五年之澳門國際音樂節為研究重心,針對澳門國際音樂節在於文化方面所規劃與執行的硬體建設和軟體行為實施,分析其影響、變化、與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更期盼能得出可改善之處;繼而從中探討其營運效益與投放資源可有成正比,當中實

施之政策和措施可有發揮最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