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圖書館影印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大圖書館影印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黃秋芳寫的 九歌110年童話選(未來會記得+現在很珍惜) 和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 台灣調查時代(1-5冊)【典藏紀念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台大總圖b1影印中心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也說明:關於「台大總圖b1影印中心」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影印/ 列印/ 掃描服務|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設備分布圖. 一般影印機悠遊卡影印機. B1影印中心(彩色影印/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九歌 和遠流所出版 。

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系 陳清香所指導 龍玉芬的 唐宋元明城隍信仰的建構與詮釋 (2021),提出台大圖書館影印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城隍信仰、城隍、民間信仰、正祀、祀典。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 陳廖安所指導 呂映靜的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的殷商記憶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清華簡、殷商、記憶、自我認同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大圖書館影印的解答。

最後網站先施印通仁愛路門市-醫圖阿姨影印室- 首頁 - Facebook則補充:輸出(彩色/黑白/影印)、結案報告、建議書、提案報告、投標書、海報輸出、各式印刷、資料掃描、各 ... 先施印通仁愛路門市-醫圖阿姨影印室 ... 台大醫學院圖書館影印室.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大圖書館影印,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九歌110年童話選(未來會記得+現在很珍惜)

為了解決台大圖書館影印的問題,作者黃秋芳 這樣論述:

  《九歌110年童話選之未來會記得》      狀元文昌要幫助一位凡間小孩打開智慧花,才能獲得畢業證書,他自信滿滿接下這個任務,沒想到卻遇到同學都叫他小笨蛋的蕭本堂,任憑狀元文昌念了上百次的般若智慧咒,甚至上千次都無法讓智慧花打開一點點,這該如何是好?     小青從《白蛇傳》出走,落腳台灣,但每到端午節恐慌症就會發作,她決定下猛藥,在端午當天勇闖台灣最熱鬧的小鎮──鹿港,她能安然度過端午節嗎?     延期二天後的開學日,早上七點三十分,張君偉如常和好朋友張志明一起上學,邊聊邊走,居然走到一條地上寫著「開始」的路口,學校不見了,卻遇見一隻抽菸的巨大毛毛蟲、凶巴

巴的獨角仙和仙女姐姐,到底哪一條路才是通往學校呢?     除了從各大報刊雜誌及各地方文學獎得獎作品中精選,本年度主編黃秋芳特別企劃「台灣櫥窗」主題邀稿,以每月台灣創作風景,藉由「體系書寫」,透過創作者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的相互勾連,收納了十二篇各界好手精彩的童話,形塑出屬於自己的小宇宙。     主編黃秋芳和三位小主編周芯丞、翁琪評、黃若華共同選出二十四篇精采童話,兼具成人與兒童的觀點。本書收錄其中十二篇,,從「在想像裡造景」到「在童話裡紀年」、「在故事裡顯影」,用童話描繪出十二個月份。受邀作家有童話創作名家林世仁、鄭宗弦、施養慧,深受小讀者喜愛的林哲璋、顏志豪、岑澎維,還

有首次跨界童話的陳郁如、邱常婷等。十二個作家從十二個體系中標示出「此時此地」,拼組出來這一年的童話紀史,留給未來的我們最珍貴的回憶。      本屆「年度童話獎」由王淑芬〈君偉的迷宮小學〉獲得。      《九歌110年童話選之現在很珍惜》     秋婆婆在等不老山谷一天一班的公車,要到城裡去看看朋友,等著等著,花貓、山羊、兔子都來了,但只有公車還沒來……     鬼屋阿克厭倦嚇人的日子了,被他嚇過的小男孩小胖卻不怕他,還天天來找他聊天。接著一連好幾天小胖沒出現,阿克擔心他,便託老狗打聽才知道,小胖在陪爸媽去看房時,被困在另外一間鬼屋中,阿克決定要把他救出來……

    蝦族的小龍對雲雨學和天廚訓練班一點興趣都沒有,卻在媽媽的要求下,吊車尾考上訓練班,三番二次記錯配方差點提早退學,小龍能順利成為天氣廚師嗎?     主編黃秋芳和三位小主編周芯丞、翁琪評、黃若華共同選出二十四篇精采童話,兼具成人與兒童的觀點。本書收錄其中十二篇,從各大報刊雜誌及各地方文學獎得獎作品中精選,包含透過「傘,一朵又一朵愛作夢的花」顛覆傳統童話風貌,充滿溫暖的故事如同「燈,夜裡的小太陽」,還有「微笑,一彎窄窄的船」遨遊在生命的長河之中,包含名家王文華,童話得獎常客鄭玉姍、李慧娟,創作新秀王麗娟、鄭若珣等,適合二○二一年閱讀的充滿詩意與溫情的作品。     

本屆年度推薦童話由如遇〈最後一位朋友〉獲得。   本書特色     ★年度童話獎由王淑芬〈君偉的迷宮小學〉獲得。年度推薦童話由如遇〈最後一位朋友〉獲得。     ★由大主編黃秋芳和三位小主編周芯丞、翁琪評、黃若華除了從各大報刊雜誌及各地方文學獎得獎作品外,再加上由大主編黃秋芳企劃邀稿作品的「台灣櫥窗」,共同精選110年度好看又有趣的童話,兼具成人和孩子的觀點。     ★搭配細緻動人插圖,更添加閱讀童話作品的趣味。

台大圖書館影印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2015年迄今,蔡總統的博士學位與論文的「真實性」卻屢遭各方質疑。8月29日,台大法律系榮譽教授賀德芬舉行記者會,公布另一位旅美學者林環牆的調查報告,再度指稱蔡總統並沒有在1984年通過論文口試,並沒有取得LSE的博士學位。而且LSE與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有人企圖掩飾真相、掩護蔡總統。
2019年9月4日,「總統府發言人」臉書專頁公布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簡稱倫敦政經學院,LSE)提供的蔡英文總統的學生紀錄表、論文考試通過通知書、1984年3月製發的畢業證書影本,以及國立政治大學1984年蔡總統申請教職的人事資料。
林環牆認為這本「傳說中的」學位論文,無論紙本、數位電子檔,或圖書收藏資料,35年來(1984年迄今)都不存在。經他引用英國《資訊自由法》(The Freedom Information Act)要求,LSE資訊與紀錄處(Information and Records)以電子郵件告知,蔡總統直到今年(2019)6月28日才將這份「傳說中的論文」提繳給LSE圖書館;約兩個星期的7月13日,這本論文也才進入LSE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

今年(2019)8月5日,林環牆飛抵倫敦,檢視與閱讀蔡總統送到LSE圖書館的論文,發現它應是由另一本論文影印下每一頁,經電子傳真送到LSE,然後在當地新裝訂成冊,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此外,論文封面與背面是黑色硬紙板,與當年藍色硬紙板論文的顏色不同。

林環牆還發現,論文「致謝」(Acknowledge)那一頁很可能是重新打字。因為論文每一頁的邊緣或角落有非常明顯的黑色陰影,但只有最前面兩頁完全看不到黑影;第一頁是論文的題目(Title),第二頁就是致謝。

他並舉出幾點博士學位論文不應存在的疏漏:論文有不少英文打印錯誤,雖然書寫更正,但沒有重新打字;論文的附註都以星號(*)加上阿拉伯數字表示,而且附註打字時都未上提,是很簡陋、不專業的處理方式;論文有些章節段落名稱與目錄並不一致,最離譜的是,第一章竟連續遺漏6頁,第5至10頁都不見蹤影。

因此林環牆研判,這本論文應該只是「口試用初稿」,不是為完成博士學位而送交校方圖書館典藏的最後定稿論文。蔡總統當年在LSE的身分頂多是「已完成論文,但未通過論文口試」的博士侯選人。
LSE博士侯選人在通過論文口試之後,必須提繳最後定稿的論文至倫敦大學的Senate House Library。林環牆指出,LSE在1983年至1984年有107位畢業生,其中1位柯麗希(Pauline Francis Creasey)的博士學位後來被註銷,其他106位畢業生在Senate House Library的圖書搜索系統都有完整論文收藏紀錄,只有1位例外──蔡總統。(資料來源風傳媒)
最近接連有兩名博士親赴倫敦政經學院查閱蔡英文當年的論文,一位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台裔經濟系教授林環牆,一位是旅居牛津的經濟史博士徐永泰。兩人均發現,蔡英文留存該校的論文有裝釘太新、缺頁、留有許多手改痕跡等不尋常情況,且借閱規定極為嚴苛,迥異於一般論文的公開透明。儘管蔡英文已對質疑此事的林環牆教授和台大教授賀德芬提出告訴,但論文疑雲越捲越大,已讓倫敦政經學院窮於解釋。蔡英文若無法一一澄清,將使民眾對其誠信留下問號。

綜括外界所提出的種種質疑,蔡英文的博士論文至少有五大疑點亟待釐清。第一,取得博士的期程奇短:根據蔡英文提供的學生紀錄,她於1980到82年間在倫敦政經學院修習法學碩士;然後,自1982年到84年短短兩年即取得該校博士學位,這較一般文法科系的博士修習年限短了許多,除非她念的不是正規學程。以馬英九為例,其哈佛博士學位花了五年時間取得,比較像正常的修習年限。

第二,這本一度遍尋不獲的論文為何直至近期才補交:倫敦政經學院圖書館目前存有的蔡英文博士論文,是今年6月28日提交,因此裝訂極新;且直到7月13日,論文才進入該圖書館的數位檢索系統。可能的原因是,蔡英文博士論文「失蹤」的問題在今年6月遭獨派名嘴質疑,她因而緊急委人向校方提送論文;由於並非原件,才會每頁均殘留明顯的傳真或攝影之陰影,甚至第一章的五到十頁均告缺頁。為什麼35年後,出現一本不是35年前原版的論文?

第三,何以指導教授的名字諱莫如深:蔡英文的指導教授之一為Micheal Elliott,另兩名指導者則因不明原因不准公開,這是極令人難以理解的事。Micheal Elliott畢業於牛津大學,有無博士學位不詳,但在倫敦政經學院任教期間也只是一名年僅卅多歲的講師,為何能在短短期間指導蔡英文寫完論文?尤其,在蔡英文畢業之同年,他即離開教職,到《經濟學人》雜誌去擔任新聞記者。遺憾的是,他已於2016年因病去世,無法再為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作證。

第四,蔡英文的論文為何充滿手改痕跡並缺頁:博士論文通常有嚴格的內容及格式規範,且需呈交數份正式版本供校方及教授留存,否則不會被校方接受。但是,蔡英文新近提交給倫敦政經學院的論文,卻充滿手改痕跡、錯誤拼字及頁數缺損。難道說,當年通過口試後遲未交出的論文,在畢業35年後,仍未完成正式版本的校訂?

第五,蔡英文回國後先後在政大及東吳任教,兩校難道都未留存其論文和畢業證書影本:蔡英文返國後進入政大法律系任教6年,後轉任東吳大學,依理都應該要提交論文及畢業證書供校系審查。這兩校只要翻閱一下檔案庫,即不難找出其博士論文,供各界釋疑;但為何各方要千里迢迢赴英國尋找真相?此外,根據本報聯合知識庫的資料,蔡英文在1983年10月20日刊在聯合報二版的《從我彩視機輸美談反傾銷稅》文章,署名為「倫敦政經學院國際經濟法博士」,這比她正式取得博士又早了近半年。(聯合報社論)
總統府兩位發言人黃重諺及張惇涵2019.9.23與三位律師舉行記者會,府方也搬出35年前的論文,說明目前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存放的論文有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給媒體參考。
口試委員是否需要簽名,張惇涵說,全世界不同國家不同系所有不同作法,LSE的做法是不需要口委簽名,查證過同期許多論文也沒有口委簽名。他也說,蔡總統的論文是當場通過,教授沒有要求修改,當年沒有word,手改很正常。
黃重諺先說明三點結論,第一,為鼓勵學術相關研究,蔡總統決定授權國家圖書館,將她的論文公開閱覽。第二,向校方取得當年學生資料,可以證明嚴謹過程取得博士學位。第三,蔡總統取得學位證書相關過程,包括政大、教育部、中選會,這麼長的時間以來都經過各階段嚴謹驗證,所以沒有問題。
黃重諺也說明兩個基本觀念,他表示,確認一個人是否從某個學校取得學歷,方法就是向授與學歷的學校查詢,校方官網有相關資訊,大部分學校規定都一樣,每一位博士生都必須繳交論文,前述這些也證明這些過程。
黃重諺也說,畢業生論文保存是校方事務,至於蔡總統的1984年倫敦大學學位證書影本,政大、教育部、倫敦大學都有保存。
黃也解釋,現場提供的原稿為什麼沒有裝訂,因為只能用影印的,至於寄給LSE的論文還缺六頁,是因為翻印有疏漏,相關查找可以看到完整頁次,今天也提供。

唐宋元明城隍信仰的建構與詮釋

為了解決台大圖書館影印的問題,作者龍玉芬 這樣論述:

城隍信仰的發展,就是一個南方祠神與中原文明相遇,從衝突到調和,再到接納與尊崇的一個歷程。城隍這個原生於南方的城市土地神,因受有德者配食觀念的影響,從一開始就被民間詮釋為人格神的屬性。最晚從六世紀中葉開始,官方領域與城隍神的相遇就有了正式的文字記錄,當時官方對城隍的定義是等同社稷、固護城池的自然神。這個詮釋,奠定了一千多年官方領域對城隍的基礎定義。在唐代,來自北方的長吏帶著中原正統文明的優越感到南方任職,他們即使尊重地方傳統祝禱於城隍,也以異於民間的觀點,將自然神城隍的詮釋引入地方,反映了中原文明對南方祠祀文化的排斥。到了北宋,即使神的合法性被國家所認可。但是在儒家領域並非如此,南方土地神城隍

與中原正統土地神社稷因兩者屬性相同,職權重疊,城隍侵犯到社稷在地方上至尊的地位,引發了士大夫的不滿。宋室南遷之後,許多士大夫們自幼生長在城隍信仰圈內,他們積極為建構城隍的正統性而努力,甚至試圖消弭官方自然神與民間人格神城隍解釋的鴻溝,調和中原與南方文化對土地神的信仰差異。蒙元統治時期,國家直接定義城隍為人格神,並將神在民間掌理冥判的職能引進官方領域中,使原本輔佐農功、固護城池的城隍,開始參與了陽世司法案件的偵辦。 另一方面,唐代民間的城隍神,在原生地發展出審判官員、追求尊卑平等的思想,但在兩大制度性宗教與士大夫的形塑下,逐漸將不符合主流文化要求的叛逆元素泯除,將城隍神導向勸善教化及服從科

層體制規範的形象,也讓以卑犯上的城隍審判故事,沉寂了近三百年的時間。但是,慶喜與陸小連報仇兩則故事的偶爾出現,說明了唐末城隍審判故事裡的精神並未完全消失,只是暫時隱藏在地域社會中,以非文本的形式進行傳承,為小民主持公道、追求尊卑平等的城隍並未消失。 從六世紀中至宋元時期城隍信仰的發展來看,官方與民間(非官方)有著兩條延續數百年的解釋傳承,明太祖朱元璋繼承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解釋傳承,以國家權威,將城隍神符號予以標準化。洪武三年改制,與其說是朝臣慣習派與理念派的內鬥,或是道教與儒教的競爭,還不如說是朱元璋和他的大臣們,希望透過禮制的改革,凸顯政權之於元朝及元末割據勢力的文化正統;再以被儒家改

造後的城隍神,取代於禮為瀆的三皇神。朱元璋用古典儒家義理標準化城隍神,使之通祀於南北地域,從而在精神層面上,樹立大明帝國的正統性;再由全中國共同的祭厲儀式,形塑出由鄉至府、縣,再至國家的信仰序階,建構帝國一統的隱喻。

台灣調查時代(1-5冊)【典藏紀念版】

為了解決台大圖書館影印的問題,作者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 這樣論述:

  認識台灣原住民族,不可不讀的人文經典   台灣人類學先驅巨作 ╳ 台灣古道研究權威譯註   台灣早期人類學三傑 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  鉅著   台灣高山遺址與文史調查先行者 楊南郡 專業譯註     【各書簡介】   ●台灣調查時代1:《探險台灣──鳥居龍藏的台灣人類學之旅》   一八九六年的夏天,二十六歲的鳥居龍藏應東京帝國大學派遣,攜帶著沉重的攝影器材,隻身來到新歸日本版圖不到一年的台灣,進行人類學調查旅行。   此後五年間接連四度來台調查,足跡遍布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等地。在原住民的協助下,他不但攀登玉山,更橫越中央山脈,深入台灣蠻荒地區,為台灣原住民留

下一幀幀影像寫真及一篇篇田野調查紀錄。 本書為楊南郡先生從鳥居龍藏眾多的論文、講稿、書信中,選擇與台灣最相關也最精采部分譯註成書。     ●台灣調查時代2:《平埔族調查旅行──伊能嘉矩〈台灣通信〉選集》   一八九五年,苦學出身的伊能嘉矩自動請纓遠渡重洋,來到台灣擔任總督府雇員。利用公私之便,開始對台灣北部與東北部平埔族原住民進行田野調查,足跡踏遍台北盆地、淡北一帶及宜蘭平原,詳細記錄各社的狀況、口碑傳說、風俗習慣、生活語言及面臨的種種困境。進而以〈台灣通信〉名義發表在《東京人類學會雜誌》上,成為台灣平埔族原住民最早一份有系統的人類學田野調查紀錄。本書由譯註者楊南郡先生從原雜誌中整輯譯註成書

。     ●台灣調查時代3、4:《台灣踏查日記(上、下冊)──伊能嘉矩的台灣田野探勘》   伊能嘉矩在台灣任職的十年期間,從繁華的府城到荒涼的山區,從漢人的歷史遺蹟到原住民的偏僻部落,處處看得到他的踏查足跡。本書為他歷次踏查途中撰寫的私人日記,包括全島教育巡查期間的逐日見聞,以及歸國後舊地重遊的記事。書中披露跋山涉水的艱辛、險遭殺身之禍的始末、病倒異鄉客棧的辛酸,乃至重遊台灣的喜悅。本書由譯註者楊南郡先生根據日記手稿原件,參照其他文獻譯註成書。     ●台灣調查時代5:《生蕃行腳——森丑之助的台灣探險》   森丑之助自日治初期走遍台灣山地部落,踏查規模遠超過同期到台灣研究原住民的伊能嘉矩和

鳥居龍藏,是在台山地部落最久的學者。有關台灣原住民部落的調查報告,不僅記錄了百年前「文明」與「異文化」衝突的現場,並見證了台灣高山原住民的真貌,處處充滿人道關懷。本書譯註者楊南郡花費多年蒐集森丑之助散佚各處的資料、史籍,甚至親身循著他當年足跡踏勘曾造訪的部落,完成此一台灣探險紀錄,同時對森丑之助的傳奇一生做了動人描述。   系列特色   ●台灣南島文化探源與田野調查的珍貴文獻史料   日治時期的人類學家與博物學者──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數度來到台灣,調查研究台灣原住民族,開啟台灣田野調查的先路,留下珍貴且浩繁的報告、資料與圖像紀錄,保存著各族群豐富多樣的文化原型。不僅是認識台灣原住

民族不可不讀的文化寶庫,也是早期台灣高山聚落的地理學、植物學、人類學、社會學的重要文獻史料。     ●台灣高山遺址與文史調查先行者──楊南郡先生最權威、完整譯註   楊南郡先生是台灣登山界的傳奇人物,是攀登台灣百岳風潮的開拓者之一,在諸多登山行旅者和古道探險家之中,他也是看見原住民部落與古道遺跡文化價值的第一人。他從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報告及著作當中,精選出跟台灣相關的部分譯為中文,並且透過綿密的田野踏查,將史料一一印證後詳盡譯註,補充大量的註解與圖片,完成【台灣調查時代】系列,讓珍貴史料得以出土重現。   對於楊南郡先生的譯註,日本學者於笠原政治給予高度肯定:「每一本譯註卷首都刊

載經過嚴謹考證的人物誌、勘查足跡以及學術業績等,並於譯文中詳盡標示注解、探險調查路線圖、年譜及著作目錄等,是楊南郡以其深厚的日文底子,再加上其多年登山、古道調査以及採訪原住民等所培養的廣博知識,作為譯作整體極厚實的基礎,才有這獨樹一格的譯作出版。」     ●深入理解台灣豐富多元的異質文化,促進族群之間的了解及尊重   已故人類學家及民族學者劉斌雄先生在【台灣調查時代】總序〈台灣的田野是無盡的寶藏〉文中指出,台灣能保存許多異質性極高的文化或族群,是拜其高山林立、地理複雜所賜,就像海洋需要有洋流的匯集才有豐富的魚群,台灣在異文化的錯綜交織下,正是難得的大漁場。【台灣調查時代】不僅保存了台灣原住民

的社會文化、地理生態和價值觀,透過「他者」(日本學者)的眼光和書寫,也呈現出不同文化視角的碰撞,可增進族群之間的了解及尊重。     ●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同時認識三位「影響台灣的日本人」   【台灣調查時代】系列每本書的卷首,都有楊南郡先生撰文的〈學術探險家〉鳥居龍藏、伊能嘉矩、森丑之助的小傳,深入描述「台灣調查三傑」的生平事蹟、學術貢獻、研究精神和勘查路線等,可作為年輕學者和文史工作者的學習典範。而從歷史角度來看,鳥居龍藏等人類學三傑,也足為台灣歷史重要的一部分。   紀念推薦   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知名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陳耀昌(醫師、台灣史小說作家)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

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台大及政大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雪羊(知名登山部落客)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 StoryStudio」共同創辦人)   經典推薦   劉斌雄(人類學暨民族學家)   李壬癸(中央研究院院士)   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鳥居龍次郎(鳥居龍藏二公子)   土田滋(日本人類學家、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   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伊能邦彥(伊能嘉矩曾孫)   洪敏麟(台灣文史學者)   張炎憲(台灣史學者)   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宋文薰

(台灣考古學家)   笠原政治(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   森雅文(森丑之助曾孫)   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     「我寫的書就是我的紀念物。」在楊南郡老師故世五週年時,遠流出版公司用「典藏紀念版」的方式再度出版這套書,讓楊南郡老師能夠繼續活在讀者的心中。──徐如林(自然文學作家、知名古道探勘及登山學者)     楊老師的書代表了「台灣學」,不會因時間而褪色;就好像「楊南郡」三字,代表了「台灣魂」,將永遠長存在台灣人的心中。──陳耀昌(醫師、台灣史小說作家)   楊南郡老師豐富的譯註……我認為這是原來文本以外的重要參考資料,也像是楊南郡老師與伊能嘉矩、鳥居龍藏、森丑之助的對話。─

─陳偉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感謝楊南郡先生,他用手、用腳翻譯、訂正、註釋、消化了調查時代所留下來的資產。……他用再踏查的堅實證據,告訴我們中央山脈並不是沉默不語的,台灣的文化和歷史也不是漢人的獨白!──孫大川(前監察院副院長、台大及政大台文所兼任副教授)   楊南郡先生就像一位孤寂的航海家,在廣袤無邊際的太平洋海上牽著他的夫人徐如林女士,尋覓北極星照明的那座港澳登岸。沒有楊南郡先生用生命譜曲,【台灣調查時代】系列鉅著,就不可能像宇宙上天空的眼睛,襯托出夜空深深的奧妙。──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   楊南郡老師不僅賦予登山深邃的文化意涵,讓珍貴史料跨越語言藩籬重見天

日,更讓後世得以跟著偉大學者們的踏查足跡,依循故道找回台灣的根與山岳的魂,開啟台灣文化的耀眼新章。──雪羊(知名登山部落客)   台灣的田野資料,我們擁有一百年前鳥居龍藏和伊能嘉矩兩人所做的田野調查紀錄,其難得與重要性也就不言可喻了。……楊南郡先生是開路的先鋒、勇者的典範、台灣充滿寶藏的最好見證人。——劉斌雄(人類學暨民族學家)   譯者楊南郡先生除了用流暢的文字忠實地譯出原作外,又花費很大的工夫加了許多譯註和地圖,使我們對這些族群和地名的沿革有更清楚、更正確的了解。——李壬癸(中央研究院院士)   透過楊南郡先生流暢的譯筆和深刻的註解……鳥居龍藏、伊能嘉矩這些日治初期前輩學者實際調查的

務實學風,似乎又重現在譯註者的山林身影中。——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楊先生曾經登山到先父所訪問過的很多原住民部落,在空蕩無人的廢墟裡看到先父當年所見的草花依然盛開……。這一幕令我印象深刻。——鳥居龍次郎(鳥居龍藏二公子)   伊能對平埔族部落進行巡察旅行,用近代的學術手法做了精湛詳盡的調查紀錄。現在,他的紀錄已經變成唯一的珍貴資料,讓我們得以重新認識業已消失的平埔族文化。——土田滋(日本人類學家、前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館長)   楊南郡先生殫心竭力輯譯的本書,不只是研究原住民史的人應該看,研究台灣史其他範疇的學者專家也可以置於案頭參考。……書中之譯註與有關伊能生

涯的資料整理,其貢獻絕不遜於學術界的正式論文。——翁佳音(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先祖伊能嘉矩的事蹟……能讓更多的台灣人了解是一件非常可喜的事。——伊能邦彥(伊能嘉矩曾孫)   可勝任本日記之中譯者,必須是對台灣史學有造詣且精通中日文能力外,尚需對日記主人有深切認識者……南郡先生可說是上乘之選。——洪敏麟(台灣文史學者)   楊南郡先生熱情洋溢,充滿生命力,這本中譯本不僅是他生命中的里程碑,更是台灣學術史研究的重要作品。——張炎憲(台灣史學者)     伊能嘉矩以博蒐文字資料配合現地踏查成為台灣研究的先驅者,其研究成果體系博大,具有金字塔般的意義。透過《台灣踏查日記》,我們

可以清楚看到這位台灣研究巨擘的學問方法和治學態度。——吳密察(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楊南郡先生在《生蕃行腳》書中所投注的精神,絲毫不遜於森丑之助本人。我敢說這一本書,不僅是台、日兩地最完整的森是研究紀錄,保證也是全世界最完整的森氏研究。——宋文薰(台灣考古學家)   森氏畢生獻身於台灣原住民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已成為百年前台灣原住民的珍貴證言。……由於楊南郡先生的努力,森丑之助一生被埋沒的作品始能重見天日。——笠原政治(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   不論就譯註者生平精采的野外追探,或者是二十世紀初台灣自然科學的踏查,如果鳥居是最漂亮的分號,伊能是華麗的句號,那麼森就是最神祕的驚歎號

了。——劉克襄(作家、自然觀察者)   在楊南郡先生超乎常人的努力下,家祖森丑之助一生的業績得以彰顯,並介紹給現代的台灣各界讀者。對於這件事,本人內心充滿感激,並深感榮幸。——森雅文(森丑之助曾孫)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的殷商記憶研究

為了解決台大圖書館影印的問題,作者呂映靜 這樣論述:

目 次第一章 緒論1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第二節 簡文形制與性質6 一、簡文形制6 二、簡文性質9第三節 文獻回顧12 一、以記憶視野探討先秦出土文獻12 二、清華簡諸篇文字釋讀13 三、清華簡諸篇文獻性質探討36 四、清華簡諸篇古史傳說與文化探討41 五、清華簡諸篇地名相關探討42 六、清華簡諸篇思想內涵探討43 七、其他45第四節 研究方法47 一、記憶研究47 二、敘事理論50 三、簡文釋讀方法53第二章 記憶視野下的人物形象57第一節 人臣57 一、伊尹58 二、傅說72 三、三壽76

四、方惟77第二節 君王79 一、商湯79 二、殷高宗(武丁)81 三、夏桀82 四、失仲86第三節 后妃87 一、有莘氏之女88 二、紝巟90 三、二玉91第四節 小結93第三章 記憶視野下的空間象徵97第一節 地名98 一、以「邑」為名98 二、冠有「地景」之名110 三、其他119第二節 建築122 一、門122 二、屋124第三節 小結128第四章 記憶視野下的事件書寫與文化現象131第一節 事件131 一、商革夏命132 二、殷高宗求賢134第二節 敘事模式138 一、依託故事138 二

、君臣問答139 三、篇首文字145第三節 文化現象147 一、禮儀147 二、政治現象148 三、術數152 四、方技161 五、神靈鬼怪171第四節 小結175第五章 記憶視野下的思想意義177第一節 帝與天177 一、簡文中的「帝」179 二、簡文中的「天」182 三、帝與天之分析 191第二節 氣193 一、五味之氣193 二、氣形成人194 三、氣運行於人195第三節 政治觀198 一、道198 二、神與民199 三、中與和205 四、因210 五、名實211 六、德目212第

四節 君臣觀225 一、以臣為輔225 二、以臣為師友225第五節 小結228第六章 結論231 一、殷商記憶的再現231 二、儲存記憶之處232 三、記憶的暗示:身份認同與歸屬感233 四、未竟與開展234附錄附錄一:釋文235附錄二:清華簡中的「帝」263附錄三:清華簡中的「天」264附錄四:清華簡中的「德」266徵引書目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