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中國生產力中心寫的 打造金字招牌:輝煌百年企業風貌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原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胡宜中、李明彥所指導 陳旭麟的 製造業事業部主管選任評估之模糊多準則決策 (2021),提出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事業部主管、選任、德爾菲法、決策實驗室分析法、網路程序分析法、模糊理論、理想解類似度偏好順序法。

而第二篇論文銘傳大學 金融科技碩士學位學程 李進生、李智仁所指導 林景新的 企業導入科技優化內部控制之防弊機制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內部稽核、數位轉型、數位風險、舞弊防制、後疫情時代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打造金字招牌:輝煌百年企業風貌

為了解決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的問題,作者中國生產力中心 這樣論述:

  中華民國100歲了!經過100年的時光流轉,在政治上,台灣已從日本的殖民地,蛻變為東亞最民主的國家;而在經濟上,台灣原本僅能輸出米、糖等農作物,現已躍居為全球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更是電子、自行車等產業的領導者。   從過去100年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台灣產業主力從勞力密集產業,轉向了資本、技術密集的產業,並從為國際大廠代工,走向發展自主品牌。在創意、技術上,台灣企業愈來愈有能力引領國際與時代潮流。在可見的未來內,這些仍是台灣產業的必然方向。   在這本書中,精選了在不同年代成立、迄今仍是產業中堅的企業代表。從這些企業的奮鬥過程,不但可見證道地的台灣精神與商魂,也可找到

台灣未來可遵行奉守的典範、圭臬。相信不久必能成為世界各國企業效法學習的標竿,並永續經營下一個百年盛世。 編者簡介 中國生產力中心   1955年11月11日成立,1959年增設貿易推廣部,更名為「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   1961年發起亞洲生產力組織(APO),為創始會員國,是我國成立最早、規模最大之管理顧問機構。1990年,世界銀行評鑑為開發中國家輔導機構的典範;1995年,獲亞洲地區訓練及發展組織(ARTDO)頒贈亞太人力資源發展獎。自2000年起,陸續獲行政院、經濟部表揚其政府專案執行績效;其出版品亦多次獲得行政院金鼎獎與經濟部金書獎之肯定。

製造業事業部主管選任評估之模糊多準則決策

為了解決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的問題,作者陳旭麟 這樣論述:

事業部往往是子公司的前身,在企業擴張產品線、地區或顧客,往往會將相關的研究、採購、生產、銷售等部門結合成一個相對獨立單位的組織結構形式,也因此事業部主管對企業的重要性有時不亞於公司總經理,尤其在產品具有競爭優勢時,其對企業未來營運規劃上更具有主導性,而往往因為經營績效卓越而切割獨立出來成為股票上市之公司更是不在少數。因此當企業組織以事業部組織為結構時,就已經賦予事業部主管重大責任,以往文獻較少研究在事業部主管的職能及選任,也因此本研究以企業對事業部主管的接班人選進行評估,採用文獻資料和模糊德爾菲(Fuzzy Delphi)專家問卷相結合的方法,篩選各構面及準則,建構出四項構面及16項準則的選

任條件,並以模糊決策實驗室分析法(Fuzzy DEMATEL)獲取了構面及準則間之關係、再以模糊決策實驗室分析基礎之分析法(Fuzzy DANP)獲得準則間之因果關係及權重,最終針對所屬功能主管以理想解類似度偏好順序法(TOPSIS)進行方案排序,產生最適合事業部主管的最佳人選順序為業務、生產、行政、研發主管,並探討出策略領導能力對高階專業技能及抗壓應變能力具有直接影響關係的核心職能,同時發現事業部主管的能力可優先從領導能力及業務開發能力兩項關鍵因素進行強化,進而建構出企業在事業部組織職能及選任主管的評估量表。

企業導入科技優化內部控制之防弊機制分析

為了解決台塑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4的問題,作者林景新 這樣論述:

企業獲利與社會公益並非無法共存,企業除必須擔負起社會責任之外,尚須將其對社會的正面影響發揮至極致,從而將負面的影響降至最低。企業從創立到穩定成長,難免會遇到無法預知的危機,但是如果適度地因應與再造,仍可能突破困境、再次翻轉,甚至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而盡職的內部稽核人員不但無法在企業邁向數位轉型之路置身度外,尚須隨時掌握全球趨勢之脈動、防患於未然,協助企業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進而將稽核工作從「事後之查驗」進階到「事中之監督」,甚至提升至「事前之預防」。內部稽核人員除了必須深入探究數位科技對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所帶來的衝擊與影響之外,尚需主動協助管理階層與治理單位規劃最適合企業、符合成本效益考量之內部

控制與作業流程之數位策略及數位安全等查核程序,藉以達成數位稽核的目標。換言之,在數位化時代,企業必須重新調整思維,將科技思維嵌入日常營運當中,採取積極主動的資安措施;甚至要從駭客或威脅者的角度來思考,在數位風險尚未開始形成之前就預先進行防禦甚至反制。以防禦的角度觀之,不僅可以保護企業資產安全;若以進攻的角度來看,還可能成為其他企業的策略合作夥伴,增加數位轉型的優勢,進而有效地管理相關的數位風險。如此一來,方能更積極、有效率地為所屬企業把關,進而優化內部控制之舞弊防制機制。本文透過文獻的分析與個人實務經驗的結合,提出相關建議,期許在後疫情時代亦能有效杜絕舞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