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安平區長青公寓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南市安平區社宅基地啟動都市計畫變更 - MyGoNews也說明:為有效提升市民大眾公共福祉,台南市府近年來協同內政部及中央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合作推動台南市社會住宅,目前興建中及規劃中台南公宅已達7000 ...

國立臺北大學 社會工作學系 王品所指導 王意雯的 榮民之家高齡女性的安養經驗與影響 (2020),提出台南市安平區長青公寓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榮民之家、輔助生活設施、長期照顧、女性貧窮化、居住安排偏好。

而第二篇論文長榮大學 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 張慈佳所指導 郭祖安的 老人住宅潛在需求者市場區隔之研究 (2015),提出因為有 生活型態、高齡化、市場區隔、老人住宅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南市安平區長青公寓的解答。

最後網站老人安養護的第一本書 - 五南圖書則補充:一般長者可以申請進住的公營老人公寓,目前有內政部獎助興建的台南市立老人(長青)公寓,位於台南市安平區,於85年落成啟用,95年12月由台南市政府接手經營,格局為7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南市安平區長青公寓,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榮民之家高齡女性的安養經驗與影響

為了解決台南市安平區長青公寓的問題,作者王意雯 這樣論述:

  本研究從長輩的主觀視角切入,初探女性入住榮民之家(以下稱榮家)的安養經驗與影響。綜觀過去榮家的研究,樣本皆以男性為主,身分多為榮民,且偏重在身體功能健康情形的調查,缺乏將榮家視為老人公寓或長照安養光譜中的一環,探討其與類似機構之橫向比較,或研究非榮民身分高齡者的入住決策考量與適應。尤其女性進住榮家的歷史短、人數也少,是以長期被忽略。  本研究於2020年4月至8月,訪談北中南三所榮家中共17位男女長輩,深度了解女性居住榮家的安養經驗與影響,也包含居住其中的男性長輩所受之影響。本研究之發現與政策意涵為:  一、老年夫妻的安養決策受到既有的男女性別權力關係影響。二、喪偶後的女性傾向勿擾子女的

生活安排,主動選擇不與子女同住。三、榮家女性較多經濟依賴的貧窮處境,榮民(不論男女)則因為職業福利,相對無貧窮問題。四、榮家住民的性別比例仍懸殊,讓一部分女性長輩產生「被觀看」的不適感,甚至有被挑釁的經驗。五、搬入榮家後,少數女性長輩仍積極維繫原居住地之人際關係與活動參與,不辭辛勞「兩地跑」,顯示老年人同時需要熟悉的鄰里關係與無障礙住宅。六、長輩對於榮家活動喜好及參與情形男女有別。七、與一般想像相反,連老年夫妻都希望各住單人套房,而非雙人房,顯示愈來愈多長輩看重隱私與自由。八、榮家的「安養區」設計,目前僅有「無障礙住宅+共餐」的功能,缺少「居家服務」,但此區卻收住輕度失智與輕度失能的長輩,導致

其「照護需求」未獲滿足,呈現政策矛盾,亦與國外的老人住宅或安養機構大為不同。

老人住宅潛在需求者市場區隔之研究

為了解決台南市安平區長青公寓的問題,作者郭祖安 這樣論述:

近年來,隨著人口成長率逐年減緩以及人們壽命逐年增加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因此在面對老年潮的同時,如何健立適當的環境,使老年人在身體、心理、經濟、社會等各個層面都能自信與自在地生存,實為當前最重要的課題之一。本研究主要是想用老人生活型態變數進行市場區隔,了解目前台南市中老年人在生活型態上的差異,之後並探討不同生活型態的中老年人對於設施設備上的需求。以原台南市六個行政區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研究對象。於2015年9-11月間發放問卷,總共回收382份有效問卷,利用生活型態變數搭配因素分析、集群分析及卡方檢定將中老年人區分為四個區隔市場,分別為「傳統保守」、「獨立自主」、「外向社交」與「前衛新穎」

四群。可以發現這四群的中老年人不論在生活型態、願付價格、入住意願都是有不同的。在設施設備及服務上,利用不同分群的中老年人與設施設備做卡方檢定,可以發現不同的中老年人對於設施設備需求上是有差異的,綜合而言,不同生活型態的中老年人對於願付價格、入住意願以及設施需求都是有不同的。最後本研究統整以上四個客群特性之後認為,如果未來台南市想要推出老人住宅,主要可以鎖定的客群為「外向社交群」以及「前衛新穎群」,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這兩群的中老年人不論是願付價格、入住意願以及總人口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也因為這三個重要原因,因此認為「外向社交群」以及「前衛新穎群」是目前台南市最重要的老人住宅潛在消費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