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教育局投訴電話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便民常用電話 - 愛台北市政雲服務-也說明:項次 服務名稱 服務電話 2 臺北市市民熱線 1999 3 臺北市民災情通報 02‑8786‑3119#8900 4 緊急報案處理 110

銘傳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張國保 博士、黃嘉莉博士所指導 關家薇的 國內報紙教師事件報導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例 (2009),提出台北市教育局投訴電話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媒體識讀、內容分析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師事件。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 王智弘所指導 陳國樑的 學校不適任教師之個案研究--以南投縣某國中為例 (2009),提出因為有 不適任教師、個案研究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北市教育局投訴電話的解答。

最後網站聯絡資訊-機關科室電話分機 -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則補充:機關科室電話分機 ; 特殊教育科, 6341-6347, 3154, 3279, 1202, 87884137 ; 終身教育科, 6422-6426, 6428-6430, 1215, 1216, 81926038 ; 體育及衛生保健科, 6358, 6384-6386,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北市教育局投訴電話,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內報紙教師事件報導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教育局投訴電話的問題,作者關家薇 這樣論述:

在重視人權及學生權益下,國中、小師生之間的衝突時有所聞,然而一有衝突事件發生,家長便訴諸媒體,國內報紙對教師的評比影響甚鉅,造成學校、親、師、生之間的彼此傷害,除了影響教師教學及身心傷害之外,對於學生品格的養成也有所影響,卻不能有效解決師生衝突問題。2003年蘋果日報登台,以全彩的印刷,嚴重威脅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三大報地位,台灣報業紛紛仿效增加彩色印刷,增加社會新聞來迎戰,而媒體有選擇性的報導教師議題,一方面影響民眾對教師的觀感;另一方面也影響教師的形象。本研究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研究對象,選取從2003年5月2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報導內容採取內容分析法進行分析,並

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學校、國、中小教師與教育當局善用專業管教學生,作為教師事件發生時之參考。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以「國內報紙教師事件報導之內容析-以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為例」之研究。本研究所獲致的結論如下:一、國內三大報紙報導教師事件之形式類目以純粹新聞最多二、國內三大報紙報導教師事件之新聞主題類目以體罰事件最多三、國內三大報紙教師事件的報導多以中立觀點監督教師事件發展四、國內三大報紙教師事件多選擇衝突事件報導五、國內三大報紙中以聯合報及中國時報在傳遞訊息上相對中立六、教育當局在教師事件報導中具解釋權七、社會團體多會參與教師事件報導

學校不適任教師之個案研究--以南投縣某國中為例

為了解決台北市教育局投訴電話的問題,作者陳國樑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南投縣某國民中學不適任教師之個案研究。瞭解目前的教育環境下不適任教師之成因,進而擬訂具體輔導協助策略加以協助,並透過文件分析、訪談、觀察及反思,解決實際研究場域的問題,期能促進個案在個人、家庭及學校和社區的適應與觀感有改善。本研究係以三名不適任教師為研究對象。並以質性研究方法的訪談及觀察為主要資料蒐集方法。根據研究的結果,綜合歸納以下結論:一、 造成學校不適任教師的成因包括:(一)個人內在調適因素-身、心理適應因素、自我認知因素及情緒因素;(二)學校因素調適方面-班級排課、調整配課、人際因素;(三)家長社區因素觀感方面-學生升學成績、行為變化及不信任因素。二、

針對不同個案彈性給予適當的輔導協助策略:以了解接納、支持同理心、傾聽陪伴、澄清與回饋作為輔導過程之基本方法,彈性施以家庭訪視、電話訪談、晤談、教室教學觀察、教學觀摩等策略。三、 輔導協助策略實施結果:個案在個人教學適應層面上,身心適應、情緒適應及學生反應和學校同仁評斷上都有進步;家庭生活適應層面上,研究者雖無法改變,經努力了解後,透過學校行政的協助,漸能改善個案教學狀況;互動層面及同仁間的配合關係,被接納的意願顯著提昇,減低了不適任的評斷。  本研究亦對國民中學教師、學校行政人員、學校有不適任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及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