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工作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台中工作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崔狄安寫的 哥訪的不是音樂,是人生 和蔡榮裕的 自戀的愛與死:水仙與櫻花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靜宜女大生為愛赴緬甸「找到工作了」 滯留緬北果敢老闆是 ...也說明:台中 靜宜大學一名20歲林姓女大生上月底失聯,家屬焦急尋人,甚至一度懷疑被人蛇集團控制,經追查才發現原來她是為了找從事詐騙的新男友,追愛到緬甸,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台灣遊讀會股份有限公司 和無境文化所出版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 李麗日所指導 蒲勝富的 國小教師初任行政之工作經驗 (2020),提出台中工作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初任行政、行政工作經驗、國小兼任行政教師。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森林學系所 馮豐隆所指導 蔡正一的 以地景模式探討受自然干擾下的森林演替-以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為例 (2013),提出因為有 九九峰自然保留區、森林恢復年齡推估、台灣蘆竹、演替、馬可夫細胞自動化模式的重點而找出了 台中工作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民國年鑑 - Google 圖書結果則補充:設於雲林縣之斗六鎮,專司地查勘工作,并照會內規劃研究工作配合進行。 ... 綜合計劃以發展工業繁榮中部地區為目的,其全部工程則以達見水庫及台中港為樞紐。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台中工作,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哥訪的不是音樂,是人生

為了解決台中工作的問題,作者崔狄安 這樣論述:

  進入A咖聊天室讓你重返流行音樂時代,探究大明星及DJ的人生故事!     ★14位明星在錄音室裡有笑、有淚的訪談紀錄   ★14則故事,電台DJ用人生故事交換當年專訪的回憶     不同時期的流行樂,有的撼動樂壇、有的仍是當下的模樣,聽他們介紹自己的作品,我也樂得跟他們交換自己的人生。——狄安     首張專輯的專訪是與黃妃的第一次見面……     隨著時間歲月的洗禮,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些許的不同,儘管遇見的場合已不再是電台,久久重逢在與她眼神對上的瞬間,就知道她依然是我熟悉的黃妃。     所有的偶遇還真都是久別重逢,這位台灣名氣最高的洗頭小妹,後來唱進了小巨蛋,認識時她不到二十五歲

我也才三十歲,都各自找到自己喜愛的舞台盡情演出。     廣播生涯曾換新東家的我,新節目的第一個大牌通告……     她將情緒撐滿後再慢慢釋放,臨界點時感情又收得不給看透,高亢漸收的情緒,滑半音觸及心坎,這是蘇芮她厲害的地方。     多年後我跟蘇芮說起影響我深刻的那些歌,因為躲進她的音樂世界,像一種治癒的儀式,謝謝她讓我在歌曲裡找到,可以獨自的去面對我少年的悲傷。     那幾年屏風表演班的中部電台宣傳,幾乎都是國修老師親自跑通告⋯⋯   「笑中帶淚、淚中帶笑」是他劇本超然之魂,看看他的創作出發點滿滿的都是愛。     我永遠記得我躲在我的大衣下,哭到不能自己,是因為想到了父親,我父親每年寫

了好多好多的信,拜託不知名的管道寄回老家去⋯⋯     她真的有如一個高中女生的模樣來到節目上……     孫燕姿的聲線非常獨特,但唱起歌來音色是無瑕疵的清澈,很乾淨,中低音的音域也是特色之一,飆高音不拖泥帶水。     二〇一四年她的世界巡迴演唱會從台北出發,是她對台灣一手打造她的音樂界及歌迷,給予最大的感謝與感激,而她作為一個新加坡人氣最高的歌手,從初始到現在,比誰都還要徹底的瞭解存在的自己。     狄安的幽默風趣,像鄰家大哥魅力,讓明星們受訪時不自覺掏心分享   紀錄了明星意想不到的一面,他也將自己的人生、職場血淚寫在書裡     希望將當年的音樂時代背景分享給讀者,再透過自己的故事

  讓讀者想起曾經有那麼一段,陪伴他們走過人生的音樂故事 好評推薦   金曲歌王——蕭煌奇   台中廣播公司董事長——劉專真   中國廣播公司DJ——韓育琪   台中廣播電台DJ——蘇寬   台中廣播電台DJ——珮玲   中廣台灣台台長——陳振欽   名人書評     (按書籍封底設計排序)   ■ 黃妃 金曲歌后   現在他出書,把他多年的人生經歷與專訪幻化成文字,充滿驚奇,現在也才知道他做DJ很會說,沒想到也很會寫,我已經開始期待他的下一本書了。     ■ 陳玉秀 松山文創園區總監   在空中DJ與你閒話家常,傾吐心情故事,尋找相同的經歷,透過字裡行間的話語,帶你穿越時空回到那段屬於

你的記憶,重溫記憶中的美好。     ■ 張文謙 黑膠會社社長   這本書,讓每一位喜好的偶像歌迷群,更能貼近每位喜愛的歌手經過的心路歷程,跨界作者狄安都已幫您一一記錄下⋯⋯     ■ 小倩 大千電台DJ   認識他超過十五年,同是廣播電台DJ,他的身分越來越多元,原來在他看似安穩的外表下竟藏著不安的靈魂。     ■ 柯俊任 Hit FM中台灣廣播電台台長   狄安並不僅僅只是一個舌燦蓮花的主持人而已,他更是一個誠懇細膩的傾聽者,因為⋯⋯他不只可以說到別人很想聽,也能聽到別人很想說⋯⋯

台中工作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國小教師初任行政之工作經驗

為了解決台中工作的問題,作者蒲勝富 這樣論述:

本研究在探討國小教師初任行政之工作經驗,以桃園市第一次擔任行政工作的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半結構的深度訪談,訪談十一位初任行政教師,欲探究專業知能、社會支持、學校組織氣氛這三個層面對初次擔任行政的工作經驗產生什麼樣的影響。經歸納分析後本研究結果如下:一、初任行政教師的工作經驗依轉變的過程可分為摸索期、適應期、磨合期、發展期等四個階段。二、在摸索期大多初任行政教師意識到自身行政專業知能不足,接任行政工作時需花大量時間熟悉行政業務。三、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助於初任行政教師適應行政職務,在摸索期以工具性、訊息性支持為主,磨合期之後開始轉變為情感性支持。四、學校組織氣氛的支持、同僚行為能幫助初任行政教

師熟悉行政工作,而親和行為則會影響其續任的意願。五、影響初任行政教師工作經驗最主要的原因是社會支持是否足夠,其次是學校組織氛圍。六、自身教育理念的實踐是影響初任行政教師是否繼續接任行政的重要因素。最後再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分別對政府部門、學校單位、初任行政教師、後續研究等提出具體建議。

自戀的愛與死:水仙與櫻花

為了解決台中工作的問題,作者蔡榮裕 這樣論述:

  希臘神話中,納西瑟斯(Narcissus)是一位俊秀的美少年,他出生時,先知預言,這個孩子若不看到自己,便可以長壽。有一天納西瑟斯到森林打獵,走到湖邊,水面中映射著他的影像,他癡癡地看著自己的美貌,從此迷戀上水面中的自己。他趴在水邊呼喚自己的倒影,日復一日,連暗戀著他的美麗的回音女神(Echo)也無法吸引他的目光。納西瑟斯陷溺在求愛不得的痛苦中,直到憔悴不堪,掉進水裡死去。在他死去的水邊,開出了瑰麗的花朵,英文名為Narcissus(水仙花),日日夜夜映照著水面。   1914年佛洛伊德在「論自戀:一篇引言」中,引用納西瑟斯的故事,描述自己會愛上自己影子的可能性。1968年美國的精神醫學

診斷條例(DSM)出現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自戀型人格疾患)的用詞。直到近代心理學,將「自戀」的通俗說法掛在嘴邊,其中的意義和認知有多少的不同?蔡榮裕醫師從精神分析的歷史觀點以及臨床實作的經驗,或敘或議,帶大家重新看待「自戀」的豐富內涵。   本書第一部分,33則「小小說」,描繪的是治療場景。蔡醫師「意識流」的書寫,彷彿帶著我們,用「平均懸浮的注意力(evenly suspended attention)」,讓想像力自由流動在第一人稱(我),兩個第三人稱(他/她,治療師/個案)之間,重現個案和治療者在治療室中交會的瞬間。但文字的洗鍊,寓意的深遠

,又的確像是在看小說。在閱讀中,讓人不時掩卷低迴,思考身為人無奈的處境。「她」或「他」的話語,呈現何種外在現實?又代表哪些精神現實?「我」的自由聯想,在治療室內外的穿越;在過去、現在、未來流轉;有時貼近有時遠離個案的感受和矛盾;有時喃喃自語充滿不解和疑問,在黑暗中掩卷低迴,在沈默中絞盡腦汁......,這些「小小說」彷彿上演一幕幕治療中的心理劇,讓我們一窺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室的日常,也同時享受閱讀文學的樂趣。(葉怡寧)   第二部分包括三篇「雜文」:一. 〈語言的困境:自戀和本能相遇,如何說哈囉和再見?〉是蔡醫師在準備2018年9月16日由臺灣精神分析學會主辦的台中工作坊「愛自己的N種方式:自

戀面面觀」演講的成果,由於在準備過程的書寫時,對於這個主題有不少想法同時湧現,因此成就了「自戀」的五個版本。二. 〈關於翻譯: 以「精神分析」來了解 psycho-analysis是可能的嗎? 〉探討不同文化的語言內涵的差異,我們可能將異國文字的精神完整的翻譯出來嗎?我們對於已經約定成俗的譯辭有多少失真的想像?回到診療室,治療者聆聽個案的過程,是否也像是不同國度的人,有相當個人化的意義附著在表面的意義裡?三. 〈回到佛洛伊德:歇斯底里的命運簡史〉蔡醫師回想自己與精神分析相遇的經歷,十七回文章一步步從理論發展談到與實作經驗的歧異,建議「提出疑問再回到佛洛伊德的文本裡,尋找古典說法,再往前走。」

  另穿插在文章之間的小詩,以一身器官、風景自然擬人喻意,爭相替心靈深處奔走發聲。 本書特色   當我們提到『自戀』這語詞時,我們是在說什麼呢?我們確定大家之間說的是相同的事嗎?是一種很原始的,就是相信自己能夠活下去的意思嗎?或者連自己是什麼的概念也沒有,就只是一種神奇的能量或者思想,讓自己能活著並活下去,因此周遭給予的乳汁和溫暖,與自戀是相同的、等同的事物;這是如一般說的『人性的本質』嗎?   作者簡介 蔡榮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   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心理治療資深督導   高雄醫學大學《阿米巴詩社》成員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名譽理事

長兼執行委員會委員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運用和推廣委員會主委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委員會副主委   作者序 水仙與櫻花:自戀的愛與死 推薦序 葉偉忠|迴旋與錯落 王盈彬|以自戀之名 劉心蕾|島上的水仙花 劉慧卿|賞櫻花與水仙的愛與死,讀自戀的他她我和問號 盧乃榕|精神分析作為一種生活態度 葉怡寧|愛上精神分析的N種理由 小小說[它有時喜歡像首詩] 診療室隔壁的想像   1.如果心臟會說話 2.一輩子都只靠自己 3.誰取代了媽媽? 4.什麼是終止這場治療? 5.通往黑暗的門 6.生命的想像 7.內心的風暴 8.恐慌的某個角落 9.記憶裡的傷

口,有尊拉菲爾的聖母像 10.容納生命裡的悲哀,瘋狂的愛爾蘭將你刺傷成詩 11.身體器官的檢查,最後一株稻草,會壓垮什麼呢? 12.平地裡的波浪,拍打著不解的心情? 13.和〈熱情馬祖卡〉的獨舞者,風馬牛不相及? 14.全家福照片裡,嘴角間的秘密吊橋? 15.她想做自己,卻使她愈來愈像她所痛恨的母親? 16.某種不安,他的媽媽在某個角落隱隱作祟? 17.臉部皮膚紋路的抽象表現主義? 18.眼中的陽光和心中的陰影 19.恨意和小雞雞之間,是什麼魔鬼的交易? 20.淚水讓故事活下去的某種方式? 21.秋天的感覺是墓誌銘? 22.乳房與天狼星,都在等待冬天? 23.表情站在暗夜的月台? 24.今天,

她死了三個爸爸? 25.眾神的見證? 26.是誰的誰在場? 27.手勢與飢餓的歷史 28.站在十字路口的人 29.鄉愁路上的灰燼 30.沒有奶水的勝利 31.回家的方式 32.汗水的退路 33.孤單的祭品   雜文[只因多方想像,所以雜] 語言的困境》自戀和本能相遇,如何說哈囉和再見? 談自戀A版本:精神分析是種修行嗎? 談自戀B版本:自戀和感恩的故事,搭得起來嗎? 談自戀C版本:做為治療師要真的相信,個案不是可靠的早年 故事提供者 談自戀D版本:說自戀時,有要思考什麼嗎? 談自戀E版本:自戀是朵什麼樣的花或恐龍? 關於翻譯》以「精神分析」來了解psycho-analysis是可能的嗎? 回到

佛洛伊德》歇斯底里的命運簡史   推薦序 愛上精神分析的N種理由 / 葉怡寧 我不會寫詩。但僅以此詩向蔡醫師《水仙與櫻花》一書致敬。   變形的哀傷利比多   不忍放棄孤寂的蒼白櫻花   伸出觸手   溫柔地引渡死亡攻陷   暗地裏綻放出深情的自戀水仙   低頭   凝視陰影中永恆的愛與死   2016年年初某個陽光燦爛的週六下午,一群參加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所舉辦,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臨床課程的心理治療工作者,圍著圓桌自我介紹。大家談到學習精神分析的緣起,二十個人中,竟然有十八個人的學習精神分析啟蒙,跟蔡榮裕醫師有關。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蔡醫師,同時也是詩人、作家、心理治療工作者、精神

科醫師,開始以一年兩本的速度,將他多年來的幾百萬字文字作品,集結出版。本書應該是此系列叢書第七本,也象徵蔡醫師持續前進的方向。   2018年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年會中,眾多精神分析學會年輕會員,用活潑生動的方式,報告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百科辭典的中文版翻譯工作。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及,受到蔡醫師的邀約時,混合焦慮和受寵若驚,使命必達的感受。老實說,這也是我受邀寫這篇序的感覺。我一直在想,為何蔡醫師這個人,會讓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好像是一個強大的父親,溫柔但堅定地持續走自己的路,有種縱然千山萬水吾往矣,永不退卻的勇氣和毅力,同時拉著大家「精神分析,長路一起走」。我們對他又愛又怕的感受,難道不是一

種「父親移情」?然而這個權威但不威權的父親,用他的生命和愛,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撒下精神分析的種子。而這個時節,精神分析在台灣,已經花開遍地。   就如賈克.拉岡(Jacques Lacan)在《講座.第一講》(The Seminar of Jacques Lacan, Book I)提到佛洛伊德的書寫:「......佛洛伊德的性格會以一種直接的方式顯現出來;如此率直,以至於無人會不予注意。他簡潔及坦白的語氣本身,就已是一種教育。」(宋文里, 2018)     蔡醫師的書寫,非常有他個人的風格,就像聽他演講,也像跟他聊天或督導,總是模模糊糊,有種越聽越不懂,但想讓人繼續聽下去的魔力,像是想往

更深沉幽微的內在,彎彎曲曲的探索前進。在思考的過程中,想著想著,以爲就要撥雲見日,但最後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後來才知道,精神分析最終的目標並非找到答案,而是刺激更多的想像,啟發更多疑問......,我在想,蔡醫師的文字為何如此觸動人心,是因為如他在本書中所提到「這些文字是有方向......他和她不曾是某個人,卻可能是每個人的未來人生,以不同程度和不同比例,存在於舉手投足或細微感受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卻不會有人 跟他們完全一樣,只因是風中的想像。」   雖然是想像,但如此活生生。本書第一部分,33則「小小說」,描繪的是治療場景。蔡醫師「意識流」的書寫,彷彿帶著我們,用「平均懸浮的注

意力(evenly suspended attention)」,讓想像力自由流動在第一人稱(我),兩個第三人稱(他/她,治療師/個案)之間,重現個案和治療者在治療室中交會的瞬間。但文字的洗鍊,寓意的深遠,又的確像是在看小說。在閱讀中,讓人不時掩卷低迴,思考身為人無奈的處境。「她」或「他」的話語,呈現何種外在現實?又代表哪些精神現實?「我」的自由聯想,在治療室內外的穿越;在過去、現在、未來流轉;有時貼近有時遠離個案的感受和矛盾;有時喃喃自語充滿不解和疑問,在黑暗中躕躇獨行,在沈默中絞盡腦汁......,這些「小小說」彷彿上演一幕幕治療中的心理劇,讓我們一窺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室的日常,也同時享受閱讀

文學的樂趣。   雖說是「雜文」,但更精確說來是「複雜文」的〈語言的困境:自戀和本能相遇,如何說哈囉和再見?〉是蔡醫師在準備 2018年9月16日臺灣精神分析學會主辦的台中工作坊「愛自己的N種方式:自戀面面觀」演講的成果。由於在準備過程的文思泉湧,對於這個主題有不少想法,因此呈現了談自戀的五個版本。但若是有足夠的時間和篇幅,我想蔡醫師絕對可以一路寫到談自戀的N個版本。   講題的來源《論自戀:一篇介紹(On Narcissism:An Introduction)》這篇論文,是佛洛伊德由《歇斯底里的研究(1895)》,《夢的解析(1900)》,《性學三論(1905)》,一路寫到1914年,跟

本能理論(Instinct Theory)相關的文章。隨著精神分析理論和技術的精進,佛洛伊德在寫這篇論文時,提出許多個根據臨床觀察自戀現象所得到的本能理論的創新觀點,但也因此挖了個坑給自己跳,遇到本能理論發展瓶頸:如何解釋自戀現象中,客體本能(object-libido)從客體撤回,回到自我,竟然和自我本能(ego-libido)合而為一?因此,本該對立的性本能(sexual instinct)和自我本能(ego instinct)變成是同一個來源,本能二元論的立論搖搖欲墜。佛洛伊德繼續發想,終於在1920年的「超越享樂原則」中,提出的死亡本能的概念,解決這個難題。延續這樣的精神,蔡醫師由希臘

神話的關於美男子Narcissus和Echo女神的愛情聯想出發,一路帶我們連想到比昂提及的社會戀(socialism)、翻譯、連想到治療室中最困難的「破壞自戀」情境。他問到「什麼情況下我們會說某種破壞是破壞本能在運作,而不是一般的破壞?是指重複性高,影響生活層面大,而且總是讓人覺得多說也無用的感受?『我也沒辦法』的強烈感受,是佛洛伊德說的負面治療效應裡的死亡本能?」他也提醒我們,在什麼時候,治療者的心中會浮現眼前「這個人很自戀」的想法?但是否也是因為治療者需要將「自戀」這樣的複雜的問題,套上簡單的答案,用來處理反移情中最挫折的情形? 面對這樣的狀態,我們並非束手無策,而是要時時提醒自己:再等待

、再思考和再觀察。   蔡醫師是臺灣精神分析發展的指標性人物。我想到他在本書中的一段宣言「時間是往前走的,這些文字在未來會再浮現出它們的意義,尤其我們花更多時間盯著它們所展現的現象時。我們會愈看愈細緻,心理的空間會愈擴大,這是我未來其它書要開展的另個出發點。」對於大家的精神分析啟蒙者,蔡榮裕醫師,不論是聽他演講,或者閱讀他的書,對我來說,總是混合感動、困惑、思考、懷疑、有趣......,他帶給大家這些活生生的經驗,絕非只是學問上的累積,也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蔡醫師用他特有的方式,實實在在將呈現他生命中的一切現象:將所感,所思(自由聯想),所見,所聞,轉化為語言和文字。蔡醫師的寫作是臺灣精神

分析文學的瑰寶,見證精神分析在臺灣的發展,終將成為一家之言。希望本書的閱讀,會是你愛上精神分析的下一個理由。   |葉怡寧   國際精神分析學會/臺灣精神分析學會精神分析師候選人   英國倫敦學院大學精神分析理論研究碩士   精神科專科醫師   [ 談自戀A版本 ]精神分析是種修行嗎? 這個子題是有些奇怪,是的,就先以奇怪的命題出發。尤其是要談「自戀」這個困難的主題,到底它和日常生活裡常聽到的要「做自己」有何同或異呢?不過,做為臨床家的特權是有機會,透過診療室裡,個案重複再重複要「做自己」的課題,來觀察到底這是什麼意思,以及這跟我們要談的「自戀」之間的關係。這個線索只是起點,仍需要先回到

精神分析後設心理學的脈絡。 其實,這個標題是未來式的命題,它跟「自戀」主題的關係,要以後才會更明白。此刻我只是先標示出來,不過重點不在修行,而是在精神分析會是什麼?此刻,我只能先談眼前正在發生的事,但總是對未來有些想法掛在心中吧,不說出來,也就不會知道。雖然我知道,今天的主題是「自戀」。 先大膽提問,人世間果真有「自戀」這種東西嗎?或者純粹只是藉著語言和行動,所圍事出來的事情?不過,佛洛伊德還是談了「原初自戀」這種想法,這是什麼呢?我們真的能夠了解它嗎?它以什麼樣貌存在?有百分百純度的它,可以讓我們感受嗎?或者唯有比昂(Bion)提及的,自戀和「社會戀」(social-ism)是同時存在的,我

倒想再推論,不只同時存在,在人世間的實情上,是兩者依著不同比例的混合,而自戀和社會戀各自百分百純金般的存在,只是烏托邦嗎? 或者如溫尼科特(Winnicott)所說的,沒有嬰兒這件事,有的是母親和嬰兒。如果我進一步解讀,一如「是否沒有自戀這件事,有的是社會戀和自戀」?那麼我這些話能夠指涉什麼,讓我們觀察、欣賞和想像嗎? 我會在不同時空和想法裡來來回回,需要來來回回,只是為了這個困難的主題,什麼是「自戀」?先回到我在其它文章曾說過的: 「以narcissism為例,佛洛伊德在1914年以《On narcissism: an introduction》引進這語詞,以前是Narcissus以美男子的

名義活在希臘神話裡。他甚至拒絕美麗的回音女神Echo的親近,而一直看著水面裡自己的倒影,後來掉下水中,變成一朵水仙花的故事。這是美麗的故事,讀者不太會苛責Narcissus的舉動,何況他淹死後還是成為美麗的水仙。但是當佛洛伊德以水仙花的故事,來說明人性裡有這個領域,是人要讓自己永遠傳承下去的力量。

以地景模式探討受自然干擾下的森林演替-以九九峰自然保留區為例

為了解決台中工作的問題,作者蔡正一 這樣論述:

1999年的921地震對地形陡峻的九九峰地景與植生產生何種影響,十幾年來地景與植生又是如何恢復與變化皆讓人好奇,九九峰自然保留區於2000年成立以保護特殊地形,人為活動被禁止,但地景與演替仍因為「時間」與「空間」因子而變異,研究整合地景模式、地形因子與現場調查等方法與資料進行探索,期望瞭解該處受自然干擾下,這15年來陡峻區域的地景變遷、森林恢復時間與過程、台灣蘆竹區位與影響、森林演替發展與預測未來狀況等。研究依據影像色調(image tone)與組織(texture),繪製1998年7月、1999年12月與2009年12月,包含森林地、台灣蘆竹(Arundo formosana)、水體(包含

河岸)、裸露地、陰影與其他地覆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蓋型圖(land-use / land-cover map, LU / LC map),做為SPOT影像分析地真資料,並進行套疊,初步分析該保留區地景變遷,結果顯示,地震前、後至2009年,約126.60 ha (10.56 %)的森林保持不變。變動較大者,如2009年的台灣蘆竹,有114.78 ha (9.57 %)係由原本的森林,變成裸露地,再發育成台灣蘆竹,而有10.65 ha (0.89 %)森林可能因為颱風影響變成河道。將多時期SPOT衛星影像,包括1999年7月、1999年9月、2000年09年、2001年7月、2003年7月、200

6年2月、2008年8月與2012年9月,以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與影像相減法(image differencing algorithm)處理,疊合推估森林恢復時間(以森林年齡代表)與過程,並繪製成森林恢復年齡推估圖,藉以瞭解「時間」序列下的森林變化趨勢,結果顯示,森林可靠自生力量漸漸恢復,且由山谷向上覆蓋;透過地景指數與後生族群理論,目前森林嵌塊體間的發展較相似「非平衡態後生族群(nonequilibrium metapopulation)」,即嵌塊體與嵌塊體間關聯性低。台灣蘆竹發達根系使本體可於陡坡垂掛生長,山壁幾乎皆由該物種覆蓋,但是相關

研究甚少,研究將2009年的LU / LC型圖,套疊地形因子,經雙因子變異數分析(two way-ANOVA)與群集分析(cluster analysis),探討該物種潛在區位與影響,結果顯示台灣蘆竹生長常覆蓋於坡度66°至78°間,以及東南與正南兩個坡向,且推測對演替有幫助。將森林恢復年齡推估圖,以Neyman與Deming配置法決定各分層最適樣區位置。配合GPS(global position system)至現場調查各年齡樹種組成,分析森林演替發展,結果顯示,乾溪流域周邊的樹種有些許差異,仍以陽性樹種為主,但因為時間尺度較短,無法將演替序列完整拼湊。最後,整合地景分析、現場調查與地形因子

等結果與資訊,以馬可夫細胞自動化(CA-Markov)模式預測未來的地景恢復情形與空間分布,結果顯示,總量推估可做參考,但空間分布推估結果無法與實際情況完全符合。森林地於2029年後變動小,面積趨近504.20 ha(42.05 %),但恢復成地震前森林覆蓋程度機率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