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錄作用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反轉錄作用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羅紀盛 等 修訂寫的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反轉錄作用英文 - 查查在線詞典也說明:反轉錄作用 英文翻譯: reverse transcription…,點擊查查綫上辭典詳細解釋反轉錄作用英文發音,英文單字,怎麽用英語翻譯反轉錄作用,反轉錄作用的英語例句用法和解釋。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理學研究所 吳鈺琳所指導 葉心卉的 葡萄糖胺調控腦神經細胞中神經可塑性相關基因與蛋白之表現 (2021),提出反轉錄作用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阿茲海默症、β-澱粉樣蛋白、葡萄糖胺、神經可塑性、學習記憶。

而第二篇論文慈濟大學 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醫學生物技術碩士班 蘇伯琦所指導 陳學玟的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藉由磷酸轉移酶系統(PTS system)攝取葡萄糖之相關研究 (2021),提出因為有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磷酸轉移酶系統、生物膜、nagE基因、N-乙醯-葡萄糖胺的重點而找出了 反轉錄作用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冠病毒會像B、C肝病毒慢性化? 解答病毒關鍵疑惑!則補充:如果是DNA病毒,檢測方式通常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連鎖反應)。RNA病毒要加上反轉錄酶的作用轉錄成cDNA,所以檢測方式叫做RT-PCR(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反轉錄作用,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生物化學簡明教程

為了解決反轉錄作用的問題,作者羅紀盛 等 修訂 這樣論述:

本書是一本適用面廣,實用性強,內容簡明扼要,概念嚴密准確,科學性強,文字精煉,層次清楚,深受廣大師生歡迎的教科書。第3版主要進行了以下修訂工作:1.蛋白質一章增加了超二級結構、結構域,蛋白質功能分類等內容,充實了氨基酸化學反應和生理活性 等內容;2.重新編寫了核酸一章,增加了核酸變性復性的影響因素、分子雜交、各類RNA的結構和功能、核酸序列測定等內容。改寫了核 酸、DNA構象類型、超螺旋結構等內容;3.充實了糖類、脂類和生物膜生物學功能方面的內容;4.酶學一章補充了核酶、抗體酶、酶工程,底物過渡態等新概念;5.物質代謝部分增寫了「代謝總論」一節,與「生物氧化」合為一章,在糖代謝之前增加了代

謝研究方法、各條代謝途徑的調控、個別氨基酸分解和合成代謝概況、蘋果酸穿梭、檸檬酸穿梭等內容;6.核酸和蛋白質生物合成部分增加了真核生物DNA、RNA、蛋白質生物合成、PCR原理、第二套密碼系統、多 鏈折疊的輔助蛋白(分子伴侶)等內容,改寫了RNA剪接、反轉錄作用、核糖體結構等內容;7.代謝調控部分增加了色氨酸操縱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等內容;8.刪除了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增加了生物化學的新進展,體現了先進性、科學性、系統性和簡明性等特點。 本書適合綜合性大學、師范院校以及農林院校的本科生使用,也適合有興趣的教師和讀者參考。 序言第一章 蛋白質化學 一、蛋白質的生物

學意義 二、蛋白質的元素組成 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 (一)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二)氨基酸的分類 (三)氨基酸的重要理化性質 四、 (一)谷胱甘 (二)催產素和升壓素 (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 (四)腦 (五)膽囊收縮素 (六)胰高血糖素 五、蛋白質的結構 (一)蛋白質的一級結構 (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三)蛋白質分子中的共價鍵與次級鍵 六、蛋白質分子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一)蛋白質一級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二)蛋白質構象與功能的關系 七、蛋白質的性質 (一)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二)蛋白質的兩性電離及等電點 (三)蛋白質的膠體性質 (

四)蛋白質的沉淀反應 (五)蛋白質的變性 (六)蛋白質的顏色反應八、蛋白質的分類 (一)簡單蛋白質 (二)結合蛋白質第二章 核酸的化學 一、核酸的概念和重要性 二、核酸的組成成分 (一)核糖和脫氧核糖 (二)嘌呤鹼和嘧啶鹼 (三)核 (四)核 酸 (五)核 酸的連接方式 三、DNA的結構 (一)DNA的一級結構 (二)DNA的雙螺旋二級結構 (三)DNA的三級結構 四、DNA和基因組 (一)DNA與基因 (二)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 (三)真核生物基因組的特點 五、RNA的結構與功能 (一)tRNA (二)lRNA (三)mRNA和hnRNA

(四)snRNA和asRNA (五)RNA的其他功能 六、核酸的性質 (一)一般理化性質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性質 (三)核酸結構的穩定性 (四)核酸的變性 (五)核酸的復性 (六)分子雜交 七、核酸的序列測定第三章 糖類的結構與功能 一、糖類的概念與分類 二、單糖的構型、結構、構象 (一)單糖的構型 (二)單糖的結構 ┅┅第四章 脂類和生物膜第五章 酶第六章 維生素和輔酶第七章 新陳代謝總論與生物氧化第八章 糖代謝第九章 脂類的代謝第十章 氨基酸代謝第十一章 核 酸代謝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第十三章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第十四章 物質代謝的相互

聯系和調節控制附錄 常用生物化學名詞的縮寫 生物化學是利用化學的理論和方法研究生物的一門科學。因此,它不僅研究生物的物質組成、結構、性質、作用和變化(物質代謝),還要研究能量變化(能量代謝),乃至信息變化。旨在探索生長、發育、遺傳、學習、記憶與思維等復雜生命現象的本質,以期改造自然、改善自己、增強生命力、造福於子孫萬代。 19世紀末期以前,人們主要是通過生物體內的化學變化來認識生物體的生理機能;19世紀末期至20世紀初期,生物化學才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隨着對蛋白質、酶、核酸、糖類、脂類等生物大分子結構、性質、功能和代謝的不斷闡釋,越來越多的科學工作者被吸引着,越來越

廣的學科向其靠攏,使生物化學迅速地跨入了突飛猛進的時代。反之,生物化學的日新月異,不僅促使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等生命科學分支進入分子水平,冠以「分子」之姓;而且使動物、植物、微生物、人體、醫學、工業、農業等生物相關領域也附以「生物化學」之名,使之顯示了切實的作用;同時為物理學、化學、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國防科學等其他學科的發展帶來了勃勃生機,大有促進整個自然科學發展、技術進步之勢,乃至科學家們預測: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生物化學研究的重大成果,對工業、農業、畜牧業、醫療衛生等行業的發展產生了越來越深廣的影響,發揮着日益顯著的作用。在工業上,

生物化學不僅為食品、發酵、輕工、制藥等工業生產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而且酶工程等生化技術創新產品、實現大規模生產的連續化、自動化成為可能。在農業上,抗寒、抗旱、耐肥、抗病蟲害等新作物品種的培育離不開生物化學的理論根據和實驗分析;一些作物品種的改良和創新,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生化技術正發揮着越來越大的作用。在畜牧業上,畜禽營養問題的解決,肉類、蛋類、乳類等產品的品質改善,以及人們所需的優良品種的克隆,無疑地也有賴於生物化學理論和技術。在醫學上,一些生物化學分析方法已成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癌症、艾滋病等威脅人類生存的疾病致病機理的研究、有效治療藥物的研制,有待於生物化學的進一步探索;改善營養、增

強體質、提高人體抗病能力延緩衰老等方面的研究,生物化學也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解放前,盡管長期閉關自守使中國不了解西方,乃至生物化學基礎很薄弱,但是勤勞智慧的中國學者於二三十年代在蛋白質變性、免疫化學、血液分析和營養方面仍做出了一些很出色的工作。解放以后,我國的生物化學研究、生物化學教育和生物化學在工業、農業、醫藥和國防上的應用有了巨大發展,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有一些工作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諸如1965年結晶牛胰島素人工合成的完成,是世界上公認的第一個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蛋白質人工合成,是一項划時代的貢獻;豬胰島素X射線晶體0.25 nm及0.18nm的分析研究,表明我國生物大分子的X射線晶

體結構分析跨入了世界先進行列;1981年我國又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從而使我國在該領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然而,起步的時間差距,運作的條件限制,我國生物化學研究的水平在整體上仍和國際先進水平有很大差距。改革開放以來,成批的青年學者走出國門,大開眼界,學有所成,相繼以切實的成果展示了中華兒女的才干,為祖國生物化學的發展展現了美好的前景。綜觀生物化學的歷史和現狀,迄今對癌症、艾滋病的挑戰仍束手無策,對奇妙的人體生命現象仍需繼續探討,表明生物化學有其深入性,也有其局限性。對此,在浩瀚的生物化學知識海洋中,《生物化學簡明教程》試圖拋磚引玉,使有志於生命科學的未來工作者能夠用

較少的時間學到生物化學的基礎知識,有更充裕的時間在多學科、多層次的聯系、交叉、滲透中形成新思維,創立新概念,為生命科學的未來做出新成績,為祖國的經濟建設作出新貢獻。

葡萄糖胺調控腦神經細胞中神經可塑性相關基因與蛋白之表現

為了解決反轉錄作用的問題,作者葉心卉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 iAbstract iii目錄 v圖目錄 vii壹、前言 (Introduction) 1一、記憶的形成 1二、神經可塑性因子調節神經系統和鞏固記憶 1三、生長相關蛋白 (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 GAP-43)在神經細胞調節中的角色 3四、腦源性神經滋養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以及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21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在神經系統中的重要性 4五、腦部神經功能受損與退化性疾病

5六、Glucosamine的生理角色 7七、研究動機 8貳、實驗材料與方法 (Materials and methods) 10一、實驗藥品及試劑 (Chemicals and reagents) 10二、動物實驗 121.實驗動物 (Animal model) 122.動物行為實驗 (Animal behavior experimentation) 13三、細胞培養 (Cell culture) 131.HT22 cell line: 132.初代皮質層神經元 (Primary cortical neuron) 14四、A

β25-35製備 (Aβ25-35 preparation) 14五、細胞存活率測試 (Cell viability assay) 15六、酵素結合免疫吸附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15七、反轉錄聚合酶鏈鎖反應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161.去氧核醣核酸 (RNA)萃取: 162.反轉錄作用製備 (cDNA synthesis) 163.聚合酶鏈鎖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

on) 17八、西方墨點法 (Western blotting) 191.蛋白質萃取: 192.蛋白質變性膠體電泳 (sodium dodecyl sulph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193.漬膜轉移 (Transfer): 204.抗體作用(antibody reaction): 215.冷光螢光影像擷取系統 (GE Amersham Imager 600): 22九、免疫螢光染色 (Immunofluorescence, IF): 221.細胞準備和固定: 22

2.抗體作用 (Antibody reaction): 233.正立式螢光顯微鏡 (Olympus BX61): 24十、統計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24參、結果 (Results) 25一、葡萄糖胺促進小鼠的學習與記憶功能 25二、 葡萄糖胺促進小鼠海馬迴的SYP、PSD-95、Densin-180的mRNA或蛋白表現量增加 25三、葡萄糖胺促進海馬迴的GAP-43、BDNF、FGF21的mRNA和蛋白的表現 25四、葡萄糖胺促進小鼠皮質層的SYP、PSD-95、Densin-180的mRNA或蛋白表現 26

五、葡萄糖胺促進小鼠皮質層的GAP-43、BDNF、FGF21、GDNF、IL-10的mRNA或蛋白表現 27六、葡萄糖胺在海馬迴神經細胞株HT22中並不會影響細胞存活率並且促進SYP、PSD-95、Densin-180的mRNA或蛋白表現 28七、葡萄糖胺在海馬迴神經細胞株HT22中促進GAP-43和FGF21的蛋白表現量以及GDNF的mRNA表現 28八、葡萄糖胺在大鼠初代皮質神經細胞中並不會影響細胞存活率並且促進SYP、Densin-180的mRNA或蛋白表現 29九、葡萄糖胺在初代皮質神經細胞中促進GAP-43和BDNF的mRNA和蛋白表現 30十、葡萄糖

胺在海馬迴細胞株HT22中增強SYP之表現 30十一、葡萄糖胺在大鼠初代皮質神經細胞中增強SYP、GAP-43在突觸位置的表現量 31十二、Aβ (amyloid beta)導致HT22以及初代皮質神經細胞的細胞存活率下降 32十三、Aβ25-35在海馬迴神經細胞HT22中對於SYP、PSD-95、Densin-180以及GAP-43、BDNF、FGF21的mRNA和蛋白表現的影響 32肆、討論 (Discussion) 33伍、參考文獻 (References) 37陸、圖與圖誌 (Figures and Legends) 43圖目錄圖一、葡萄糖胺促

進小鼠的學習記憶功能。 43圖二、葡萄糖胺促進小鼠海馬迴中SYP、PSD-95、Densin-180之mRNA或蛋白表現。 45圖三、葡萄糖胺促進小鼠海馬迴中GAP-43、FGF21、BDNF的mRNA和蛋白表現。 47圖四、葡萄糖胺促進小鼠皮質層中SYP、PSD-95、Densin-180之mRNA和蛋白表現。 49圖五、葡萄糖胺促進小鼠皮質層中GAP-43、BDNF、FGF21、GDNF、IL-10的mRNA或蛋白表現。 51圖六、葡萄糖胺對於海馬迴神經細胞HT22的細胞存活率之影響以及促進SYP、PSD-95、Densin-180之mRNA或

蛋白表現量。 53圖七、葡萄糖胺對於海馬迴神經細胞HT22中GAP-43、BDNF、FGF21、GDNF之mRNA或蛋白表現以及FGF21分泌的含量之影響。 55圖八、葡萄糖胺對初代皮質神經細胞的細胞存活率以及SYP、PSD-95、Densin-180之mRNA或蛋白表現之影響。 58圖九、葡萄糖胺對於初代皮質神經細胞中GAP-43、BDNF、FGF21的mRNA和蛋白表現之影響。 60圖十、葡萄糖胺在海馬迴神經細胞HT22中SYP、PSD95、Densin-180、GAP-43的分佈位置以及表現的影響。 62圖十一、葡萄糖胺在初代皮質神經細胞中SYP、PSD95

、GAP-43的分佈位置以及表現的影響。 65圖十二、Aβ造成海馬迴神經細胞HT22和初代皮質神經細胞的細胞存活率下降。 66圖十三、Aβ和葡萄糖胺對於海馬迴神經細胞HT22中SYP、PSD-95、Densin-180、GAP-43、BDNF、FGF21的mRNA和蛋白表現之影響以及FGF21分泌的含量之影響 69附圖一、葡萄糖胺對小鼠紋狀體中SYP、PSD-95、Densin-180、GAP-43、BDNF、FGF21、GDNF和IL-10的mRNA表現。 71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藉由磷酸轉移酶系統(PTS system)攝取葡萄糖之相關研究

為了解決反轉錄作用的問題,作者陳學玟 這樣論述:

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為普遍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革蘭氏陰性桿菌,也是人類或動物的呼吸道與腸胃道中的正常菌叢。在台灣,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不僅是院內感染的主要菌種,也是引發化膿性肝膿瘍(pyogenic liver abscess, PLA)的最主要病原體,而其中糖尿病病患為罹患PLA的高風險族群之一。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可以藉由生物膜(biofilm)的形成,加強細菌的致病能力,生物膜可以將細菌包覆以維持它們的生存環境,同時也可以隔絕外界的有害物質,使細菌可以在人體內生長。本實驗室認為糖尿病患者容易受到克雷伯氏肺炎桿菌感染可能和其體內有較高的血糖值相關。而在本實

驗室先前的研究中,將克雷伯氏肺炎桿菌的PTS(phosphoenolpyruvate-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中屬於glucose-specific的EII complex,Crr與PtsG以及另一組在先前實驗發現可以補償Crr功能的EII complex,EtcABC,同時剔除後,發現此突變株依然可以在葡萄糖(glucose)溶液中生存。因此我們認為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或許還有其他的路徑或代償作用能夠讓葡萄糖進行代謝。同時,nagE基因在先前其他細菌的研究中只有被表明為N-乙醯-葡糖胺(N-Acetyl-glucosamine, GlcNAc)的運送途徑。但本研究

中則發現,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突變株ΔnagE對於N-乙醯-葡糖胺的利用與野生株無異,但是當同時剔除crr、ptsG、etcABC及nagE後,此突變株對於N-乙醯-葡糖胺的利用相較於ΔcrrΔptsGΔetcAB則有明顯延遲的趨勢。因此我們認為,在克雷伯氏肺炎桿菌中除了以NagE做為N-乙醯-葡萄糖胺的運輸途徑之外,Crr/PtsG和其他未知通道有可能也參與N-乙醯-葡糖胺的運輸。除此之外,我們也發現將Δcrr ΔptsGΔetcABΔnagE培養於含有1%的N-乙醯-葡糖胺環境中時,能夠透過產生較多莢膜多醣,進而增加生物膜的產量。顯示當克雷伯氏肺炎桿菌對N-乙醯-葡糖胺攝取受影響時,會促

使細菌大量產生莢膜多醣並進而增加生物膜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