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農快板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卡農快板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美)米羅•沃爾德加里•馬丁詹姆斯•米勒艾德蒙•塞克勒寫的 西方音樂史十講 和潘尚文的 快樂四弦琴2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與古典大師對話- 敲醒幸福腦解放神奇α波 - ‎Apple Music也說明:在Apple Music 聆聽群星的《與古典大師對話- 敲醒幸福腦解放神奇α波》。串流〈D大調協奏曲,作品Rv. 208《蒙兀兒大帝》第一樂章:小快板〉、〈D大調協奏曲,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北京聯合 和麥書所出版 。

輔仁大學 跨專業長期照護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施以諾所指導 李宥嫻的 在新冠疫情期間探討音樂介入改善醫護人員 上工前焦慮與壓力之效益 (2021),提出卡農快板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冠疫情、音樂介入、焦慮、壓力、醫護人員。

而第二篇論文東吳大學 音樂學系 叢培娣所指導 陳保華的 拉赫瑪尼諾夫樂興之時作品十六之作曲手法與演奏詮釋 / 畢業音樂會 (2019),提出因為有 拉赫瑪尼諾夫、樂興之時、八音音階的重點而找出了 卡農快板的解答。

最後網站劉旭昕- 1.《快板》Bach 2.《卡農》帕海貝爾 - YouTube則補充:指導老師:張玉佩.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卡農快板,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西方音樂史十講

為了解決卡農快板的問題,作者(美)米羅•沃爾德加里•馬丁詹姆斯•米勒艾德蒙•塞克勒 這樣論述:

本書以大綱式的手法對西方音樂發展進行了清晰描述,既保持了音樂史著作的學術性特點,又突出了實用性。迄今出至第9版,讀者甚眾。   全書共十章,按年代順序對古代、中世紀、文藝復興、巴羅克、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和二十世紀的西方音樂進行了介紹。文中對不同社會文化背景下音樂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展現出的不同風格特徵作了細緻分析。此後,簡要地列舉了各個時期重要作曲家的生平、創作風格和代表作品,有力地說明瞭音樂家對音樂發展的重要貢獻。   本版增加了與音樂和作曲家相關歷史事件的年代表,有助於讀者更快瞭解各個時期音樂的發展狀況。對討論流行音樂的章節也進行了擴充和更新,以帶給讀者更多現代音樂學家最新的學術觀點。

米羅·沃爾德(Milo Wold),1936—1974年執教于林菲爾德學院,並擔任音樂學的榮譽教授。其後人為紀念他和他的夫人對學校教育的貢獻,於2008年在林菲爾德學院設立了“米洛和布蘭奇·沃爾德紀念獎學金”(Milo and Blanche Wold Memorial Scholarship)。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與加里·馬丁、詹姆斯·米勒、艾德蒙·塞克勒等合著)等。   加里·馬丁(Gary Martin),俄勒岡大學音樂學名譽教授,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與音樂史。1966年開始執教於音樂教育學院,主要開設音樂教育、音樂課程發展史等課程。曾任德國國際音樂教育中

心主任。主要作品有《音樂基本概念》、《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合著)等。   詹姆斯·米勒(James Miller),俄勒岡大學聲樂和合唱音樂專業的名譽教授,曾任歐洲音樂教育中心德國與英國區的主任。1988年,他在英國巴思開設了名為“英國音樂社會史”的課程。在俄勒岡州,他多次擔任國家聲樂獨奏與合奏比賽的評委。主要作品有《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合著)。   艾德蒙·塞克勒(Edmund Cykler),俄勒岡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主要作品有《用於多種樂器演唱和表演的121首卡農》、《西方世界中的音樂與藝術》(合著)、《比較音樂教育》(論文)等。   譯者簡介   劉丹霓,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畢業

生,現為天津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師。 序言  通過音樂的歷史走進音樂   楊燕迪  1 前言 3 導論 4 插圖目錄 14 譜例目錄 16   第一章  中世紀之前的古代音樂 1 1.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2 1.2 音樂的功能     5 1.3 風格與表演實踐 5 形式組織    5 旋律 5 節奏 6 和聲 7 織體 7 樂器法與音色 7 表演實踐 7 1.4 聲樂音樂 8 1.5 器樂音樂 8 1.6 作曲家 8 1.7 史學家、理論家和手稿來源     9   第二章  中世紀早期(300—1100)  11 2.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12 2.2 音樂的功

能     13 2.3 風格與表演實踐 14 形式組織 14 旋律 14 節奏 15 和聲 16 織體 17 樂器法和音色 17 2.4 聲樂音樂 18 聖詠 18 奧爾加農 19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法    19 2.5 器樂音樂 21 2.6 作曲家 21 2.7 史學家、理論家和手稿來源    22   第三章  中世紀晚期:古藝術——新藝術(1100—1400)  25 3.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26 3.2 音樂的功能     28 3.3 風格與表演實踐 28 形式組織    29 旋律 29 節奏 30 和聲 35 織體 35 樂器法和音色 36 3.4 聲樂音樂 36 單

樂章形式與結構手段    36 複合形式 40 複調彌撒 40 宗教劇     40 3.5 器樂音樂 40 3.6 作曲家 40 3.7 史學家、理論家和手稿來源     42   第四章  文藝復興時期(1400—1600)  45 4.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47 4.2 音樂的功能    48 4.3 風格與表演實踐 49 形式組織     49 旋律 54 節奏 54 和聲 56 織體 56 樂器法和音色 57 表演實踐 58 4.4 聲樂音樂 59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59 經文歌 59 讚美詩 60 眾讚歌 60 詩篇歌 60 讚美歌 60 弗羅托拉   60 牧歌 

61 尚松  61 複調利德 62 集腋曲 62 埃爾曲 62 多種世俗形式 62 複合形式 62 彌撒  62 4.5 器樂音樂 63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63 利切卡爾 63 坎佐納 64 聖名曲 64 托卡塔 64 幻想曲 64 前奏曲 65 變奏曲 65 舞曲形式 65 複合形式 66 4.6 作曲家 66 4.7 史學家、理論家和手稿來源    73   第五章  巴羅克時期(1600—1750)  77 5.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79 5.2 音樂的功能    81 5.3 風格與表演實踐 82 形式組織 83 旋律 83 節奏 85 和聲 86 織體 87 樂器法和音色 8

9 表演實踐 90 5.4 聲樂音樂 92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92 宣敘調    92 詠歎調    92 詠敘調    92 合唱  93 經文歌    93 教會協奏曲 93 讚美歌   93 獨唱歌曲    93 複合形式   94 歌劇  94 清唱劇 97 受難曲 97 康塔塔 97 彌撒  98 5.5 器樂音樂 98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98 托卡塔 98 前奏曲 99 利切卡爾   99 賦格  99 幻想曲 99 管弦樂序曲 100 主題與變奏 100 利都奈羅形式 100 帕薩卡利亞與恰空 101 眾讚歌前奏曲 101 複合形式 101 組曲 101 管弦樂組曲

102 教堂奏鳴曲 102 室內奏鳴曲 104 鍵盤奏鳴曲 105 獨奏協奏曲和大協奏曲 105 5.6 作曲家 105 5.7 史學家和理論家 121   第六章  古典主義時期(1750—1820) 125 6.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126 6.2 音樂的功能 128 6.3 風格與表演實踐 128 形式組織    128 旋律 129 節奏 129 和聲 130 織體 131 樂器法和音色 132 表演實踐 132 6.4 聲樂音樂 133 單樂章形式和作曲手段    133 宣敘調 133 詠歎調 133 合唱和重唱 133 聲樂複調作品 134 利德  134 複合形式 134

歌劇  134 清唱劇 135 彌撒  136 6.5 器樂音樂 136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136 快板奏鳴曲式 136 迴旋曲 137 變奏曲式 138 三部歌曲形式 138 小步舞曲和三聲中部以及其他舞曲形式 138 序曲  138 複調器樂音樂 138 複合形式 139 奏鳴曲 139 交響曲 139 協奏曲 139 室內樂 140 小夜曲、嬉游曲、遣興曲和夜曲 140 6.6 作曲家 140 6.7 史學家和理論家 147   第七章  浪漫主義時期(1820—1900)  149 7.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151 7.2 音樂的功能    152 7.3 風格與表演實踐 1

53 形式組織 155 旋律 155 節奏 156 和聲 156 織體 157 樂器法和音色 157 表演實踐 158 7.4 聲樂音樂 160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160 藝術歌曲 160 合唱音樂 161 複合形式 162 歌劇  162 大型宗教合唱作品 164 7.5 器樂音樂 164 單樂章形式和結構手段     164 奏鳴曲式 164 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 165 變奏曲 165 舞曲樂章 165 狂想曲 166 練習曲 166 音樂會序曲 166 標題性交響曲和交響詩 166 複合形式 167 奏鳴曲和交響曲    167 協奏曲 167 室內樂 167 芭蕾  168 交響組

曲和戲劇配樂 168 7.6 作曲家 168 7.7 史學家與理論家 190   第八章  20世紀早期(1900—1945) 195 8.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197 8.2 音樂的功能 198 8.3 風格與表演實踐  200 形式組織 200 旋律 202 節奏 203 和聲 203 織體 204 樂器法與音色 204 表演實踐 205 8.4 聲樂音樂 206 單樂章形式 206 藝術歌曲 206 合唱作品 206 複合形式 207 歌劇和音樂劇 207 清唱劇/帶有樂隊的合唱作品 208 儀式音樂 208 8.5 器樂音樂 208 單樂章形式 208 序曲和交響詩 208 變奏

曲 208 小型音樂形式: 舞曲、詩性小曲     209 複合形式 209 奏鳴曲、室內樂和交響曲 209 協奏曲 210 組曲 210 現代芭蕾 210 電影和戲劇配樂 211 8.6 作曲家 211 8.7 史學家和理論家 230   第九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音樂  233 9.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235 9.2 音樂的功能 237 9.3 風格與表演實踐  238 形式組織 239 旋律 240 節奏 240 和聲 240 織體 241 樂器法與音色 241 表演實踐 241 9.4 聲樂音樂 244 單樂章形式 244 藝術歌曲 244 合唱作品 245 複合形式 24

5 歌劇和音樂劇 245 9.5 器樂音樂 246 傳統體裁 246 使用傳統樂器的非傳統音樂作品 246 電子音樂 247 9.6 作曲家 247 9.7 史學家和理論家 263   第十章  20世紀的爵士樂和流行音樂  267 10.1 社會文化對音樂的影響 269 10.2 音樂的功能 270 10.3 風格與表演實踐 271 布魯斯  272 雷格泰姆 273 新奧爾良爵士樂 273 迪克西蘭爵士樂 274 搖擺樂  274 博普(比博普)爵士樂 275 冷爵士樂 276 自由爵士樂 276 搖滾樂  276 鄉村音樂 277 藍草音樂 277 音樂劇  278 10.4 音樂作品 

279 10.5 作曲家、改編者和表演者  282   樂器  286 音樂曲例 292 延伸閱讀 326 重要詞彙 339 出版後記 344

在新冠疫情期間探討音樂介入改善醫護人員 上工前焦慮與壓力之效益

為了解決卡農快板的問題,作者李宥嫻 這樣論述:

新冠病毒感染爆發和衝擊,於全球各地帶來經濟的動盪,社會的不安。隨著確診率的上升及醫療資源的耗盡,造成醫療人員莫大的心理壓力及焦慮等問題。透過音樂的陶冶,能使人們獲得新生的力量,不但是一種生活上的調劑,也可以做為心靈上的寄託,而音樂成為治療人們生理及心理的最佳工具。音樂不僅是一門藝術、一項娛樂,更是全人教育的工具。音樂適當的介入措施有助於減緩心理困擾問題。根據上述情形,本研究目的比較無音樂、快節奏及慢節奏音樂介入於在新冠疫情期間對醫護人員上工前焦慮與壓力之效益。本研究以三組介入後結果比較,施測對象以院內信箱之電子海報方式招募新北市某區域醫院醫事人員為主。採非隨機分組:A組無音樂環境下、B組快節

奏音樂、C組慢節奏音樂下,各組20人(共60人)於組別環境下處20分鐘(逐一進行),選用卡農音樂介入,結束後立即填寫問卷量表。此次研究使用 IBM SPSS 25.0版系統來進行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有音樂介入,參與聆聽音樂組之情境焦慮量表及壓力視覺類比量表達顯著差異,無音樂介入組均為不顯著。得知不論快節奏或慢節奏之音樂介入對上工前醫護人員的焦慮及壓力是有顯著的差異。本研究希冀音樂介入能顯著降低醫護人員上工前的焦慮與壓力;結果作為建議醫院提升員工身心平衡措施之參考。

快樂四弦琴2

為了解決卡農快板的問題,作者潘尚文 這樣論述:

  在《快樂四弦琴》第一冊中,我們以搖擺、切分、三連音為學習主軸。從C大調出發,學習C大調與A小調(關係調)的音階與它們幾個基礎和弦,這是音樂的起步,也是有趣的開始。也學習如何數拍、視譜、彈奏旋律,讓心中的旋律可以化為指板上的音符。學習如何刷奏、踩拍、彈奏不同的音樂風格,讓歌曲開始有了律動,人人都可以Aloha!   接著藉由這些基礎和弦,我們實際感受了搖擺(Swing Feel)節奏,那種宛如置身夏威夷海灘,有著無比的輕鬆快意感的節奏。再藉由一些耳熟能詳的流行旋律,彈奏出2/4拍(March)、3/4拍(Waltz)、4/4拍(Slow Soul),加上一些基本指法(F

inger Picking),開始可以自己彈自己唱,相信那種感動已不是三言二語可以形容。學習切分音與切分拍的用法,馬上讓歌曲鮮活了起來、律動可是音樂少不了的元素之一。學習F調與G調,讓我們彈奏的歌曲不再是一味不變的味道,4/4拍快板(Folk Rock)、三連音(Slow Rock),更是準備舞台表演必備的絕招,加上學習了琶音與顫音技巧,慢慢一步一步的將音樂豐富化,無形中也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本公司鑒於數位學習的靈活使用趨勢,提供讀者更輕鬆便利之學習體驗, 欲觀看教學示範影片,請參照以下使用方法:   彈奏示範影片以QR Code連結影音串流平台(麥書文化官方 YouTube頻道)學習

者可利用行動裝置掃描書中QR Code, 即可立即觀看所對應之彈奏示範。另可掃描右方QR Code, 連結至示範影片之播放清單。 本書特色   一生必圓一次音樂夢想   就從烏克麗麗開始   全家大小學烏克(Uke)   從零起步一同感受四弦琴的魅力!   .夏威夷烏克麗麗彈奏法標準本   .適合已具備基礎彈奏及進階愛好者使用   .徹底學習夏威夷風格各種常用進階手法   .熟習使用全把位概念彈奏烏克麗麗常用調性   .團體教學或個別上課皆宜,演奏、彈唱技巧兼備

拉赫瑪尼諾夫樂興之時作品十六之作曲手法與演奏詮釋 / 畢業音樂會

為了解決卡農快板的問題,作者陳保華 這樣論述:

  本論文旨在分析拉赫瑪尼諾夫《樂興之時》作品十六,其包含作曲家生平、寫作風格與手法,並從上述現象進一步探討演奏與詮釋。  第一章說明此文之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相關文獻資料;第二章探討拉赫瑪尼諾夫生平與鋼琴作品風格,以及《樂興之時》作品十六之創作背景;第三章以曲式結構、調性和聲、旋律素材等音高表象作為分析的範圍;第四章探討力度、速度、表情術語、奏法等元素,作為演奏詮釋的重要依據;第五章歸納《樂興之時》六首的共同特徵與差異點,在分析與詮釋上能有更整體性的認知。 拉赫瑪尼諾夫傳承了後浪漫樂派的精神以及其他重要作曲家如柴可夫斯基、蕭邦、李斯特等,並將其進行有邏輯性的整合外,更加入他自己深沉的情感

與憂鬱氣質,樹立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  《樂興之時》這部作品,拉赫瑪尼諾夫運用半音化的和聲進行與旋律線,同時也使用特殊音階如八音音階、洛克里安調式來增加和聲的多變性。慢版樂章習慣減少休止符的實質來改變樂句的音樂張力,快版樂章則常用齊奏、卡農、反向等手法讓織度更豐富。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冊 E大調(BWV854)貝多芬:第二十八號鋼琴奏鳴曲 作品一○一拉威爾:夜之加斯巴——水妖拉赫瑪尼諾夫:樂興之時 作品十六第一、三、四、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