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五專錄取分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五專分數 - Lubos也說明:108年國中會考[中投區]高中入學預估積分, dadanono458.pixnet.net. 五專優免入學今天放榜錄取1萬2094人分發率, udn.com. 109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招生各校系篩選 ...

國立臺南大學 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碩博士班 鄭新輝所指導 呂虹欣的 高雄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教育執行成效之研究 (2017),提出南區五專錄取分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十二年國教、適性教育、執行成效。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陳延興所指導 高誌隆的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之研究─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 (2014),提出因為有 超額比序項目、教育內在價值、教育正義的重點而找出了 南區五專錄取分數的解答。

最後網站06/22/2018.文藻外大五專優先免試入學吸引優秀學子報考則補充:... 錄取分數更遠甚於國立大學,成績表現搶眼。 文藻外語大學107學年度的五專入學管道,除了「五專優先免試入學」管道,6月20日至28日將辦理「南區五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南區五專錄取分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高雄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教育執行成效之研究

為了解決南區五專錄取分數的問題,作者呂虹欣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教育」執行成效之現況,並探討高雄市國、高中生對免試入學制度及適性輔導政策實施以達「適性教育」成效之看法。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依據文獻探討所蒐集之資料,經專家內容效度分析、項目分析及因素分析,編制「高雄市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適性教育執行成效之研究調查問卷」。研究對象係以高雄市高級中等學校之高一、高二學生以及國民中學之國二、國三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樣本之抽取方式採隨機抽樣,問卷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1.高雄市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制度執行成效佳,其中以「多元發展分數」

層面最佳,而「會考」層面最低。2.高雄市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政策執行成效佳,其中以「行政業務」層面最佳。3.高雄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以女生及高職生對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制度可達「適性教育」成效之認同度較高。4.高雄市高級中等學校學生,以女生及高職生對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可達「適性教育」成效之認同度較高。5.高雄市國中生,以男生、國二生、要參加特招之學生及小型學校對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制度可達「適性教育」成效之認同度較高。6.高雄市國中生,以女生及國二生、要參加特招之學生及小型學校對十二年國教適性輔導可達「適性教育」成效之認同度較高。7.免試入學制度與適性輔導政策具顯著正相關。 最後,依據本研究之

結果並整合過去研究之寶貴經驗與意見,進一步提供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教育決策參考。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之研究─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

為了解決南區五專錄取分數的問題,作者高誌隆 這樣論述:

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適切性─以103學年度中投區為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於103學年度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中投區首屆高中職一年級入學學生及其家長對於免試入學超額比序項目作為入學依據之適切性之看法,針對其是否符合教育內在價值、教育正義等概念加以探討。為達研究之目的,本研究針對中投區103學年度十二年國教免試入學政策之入學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抽樣問卷調查,藉以瞭解臺中市與南投縣學生、家長意見之差異情形,進而深入探討該計畫之適切性。本研究問卷針對臺中市與南投縣之學生及家長,共發出800份問卷,學生共回收382份、家長259份,回收率達80%,針對問卷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計、交

叉分析表等統計方式,進行分析與討論歸納整理出以下結論。一、教育內在價值(一)學校之間不均質,仍有優劣之分,因此升學競爭激烈。(二)受訪者大多不認同「政府將國中會考成績只占總成績1/3的設計,藉以紓解學生升學壓力」的做法。(三)受訪者大多認同「超額比序項目不易準備」的說法。(四)受訪者不認同「超額比序項目」的設計能夠引導學校教學走向正常化』的說法。(五)受訪者大多同意採計「健體、藝文、綜合領域成績、社團及服務學習等,能夠引導學校課程內容多元化」的說法。二、中投區超額比序項目爭議結果(一)「就近入學」及「學生志願序」並非屬於學生的自我學習表現的比序項目。(二) 大部分受訪者不認同教育部設計將會考各

科的成績組距分為三等級四標示;不認同作文成績採計認定;不認同「學生志願序」採計。(三)受訪者大多認同將「就近入學」取消採計;同意「就近入學」並非真正就近入學的說法。(四)受訪者大多同意採計「扶助弱勢」項目;同意「均衡學習」項目,為促進學生五育均衡發展及學校教學正常化;對於「無記過紀錄」及「獎懲紀錄」項目,表示恰當。(五)對於採計「服務學習」的認同度,眾說紛紜。三、教育正義(一)「無記過紀錄及獎懲紀錄」、「均衡學習」的採計,致使公平正義受到疑慮。(二)比序項目採計受到教師評量主觀性影響的補救方式為「不合理的項目應考慮廢除」、「建立後設評量機制,再次判定」。(三)「就近入學」、「均衡學習」的採計不

利於經濟弱勢及偏遠地區學生。(四)偏鄉地區學生面對比序項目,最需要給予的資源為「教學設備」、「師資素質」、「數位資訊設施」。(五)在就學公平上,對於經濟弱勢及偏遠地區學生應該給予的就學補助為「補助住宿費及學費,自行至都會區就讀」、「恢復原來的薦送制度」。依據結論,本論文分別針對教育行政人員、家長、學生與未來研究者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