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禧股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協禧股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Christopher Davis寫的 我在DK的出版歲月 和傑克.夏奈普(JackSchannep)的 新世紀道氏理論 提升投資績效的關鍵技術指標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協禧訂8/12為除息交易日,現金股利發放日9/8 - MoneyDJ理財網也說明:協禧 訂8/12為除息交易日,現金股利發放日9/8 · 1.董事會、股東會決議或公司決定日期:111/06/23 · 2.除權、息類別(請填入「除權」、「除息」或「除權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遠流 和財信出版所出版 。

輔仁大學 法律學系 葛克昌、黃源盛所指導 施奕的 租稅國家之東方表達―以兩岸稅法為中心 (2019),提出協禧股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租稅國家、稅法、兩岸、中華法系、儒家法家、所得稅、財產稅、消費稅、租稅優惠。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成之約所指導 何宗禧的 保全人員工作滿意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 (2014),提出因為有 保全人員、工作滿意、留任意願的重點而找出了 協禧股利的解答。

最後網站協禧(3071) - 即時股價爆料- CMoney股市爆料同學會 - 理財寶則補充:協禧 (3071)即時股價最新爆料, 掌握股友們對協禧即時股價、技術分析、新聞、股利、營收、 每股盈餘(EPS)等個股資訊的第一手消息, 還有眾多股市達人協助回答你的持股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協禧股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我在DK的出版歲月

為了解決協禧股利的問題,作者Christopher Davis 這樣論述:

從DK經營的寶貴經驗,汲取因應數位文創巨浪的能量 ! .從DK如何發現圖文出版的藍海,找到身處當今產業巨變的存活契機.從DK專注追求細節的嚴謹,喚起對「工匠魂」與專業尊嚴的追求.從DK「在地打造,運籌全球」的經驗,思索華文市場的未來整合   出版奇航內幕特蒐   DK迄至上一千禧年末尚是出版界名聲最響的招牌之一,從家用圖文工具書、童書到旅遊指南,皆以獨樹一幟的面目---生動活潑的圖像去掉背景搭襯純白的底面---遍佈全國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書店架上。   DK於其歷史之前二十五年,除了做過三次小型購併,其餘皆屬自體成長,股票公開上市之時,年營收達兩億英鎊,員工一千五百人,出版觸角遍及英語市場,另有五

十多人的國際業務團隊游走於四百多家世界各地的出版社,直銷網有三萬多名獨立直銷商,出版漂亮工具書多年磨練出來的精湛技巧同時延伸至錄影帶、光碟、線上教材等新媒體。然則,一連串印量決策的人禍,鑄下大難,偌大的公司不得不屈膝投入「培生」旗下。   克里斯多福.戴維斯佔有獨一無二的位置來說DK樓起樓塌的故事。他是DK的創社元老,後來晉升為集團的總發行人。他筆下的DK興亡史寓含雙重的內涵。一是彼得.金德斯利其人的遠見和天才,見人所不能、做人所不能而帶動起一場出版革命。一是DK這一家出版社從倫敦南區的小工作室壯大到業務遍及全球的奇航,有雲霄飛車般的高潮迭起、離奇古怪,時而驚心動魄,時而滑稽突梯,在在教人驚歎

。   適逢當今出版氣候瞬息萬變,本書勾起世人對DK極盛年代無盡的緬懷──斯時創意尚無階層組織的枷鎖上身,還能盡情揮灑,培育出一顆顆光華燦爛的碩果! 作者簡介 克里斯多福.戴維斯(Christopher Davis)   出版界四十多年的老兵,一九七四年即為DK創社元老,大半生的出版生涯都在DK度過,從主編做到總編輯到發行人再到副董事長。培生(Pearson)二○○○年買下DK,他留任為發行人至二○○五年退休。現為出版顧問暨作家,定居倫敦。 譯者簡介 宋偉航   台大歷史系、台大歷史所中國藝術史組畢業。曾任編輯,兼職翻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補綴的星球》、《人類大世紀》、《閱讀日誌》、《迷》、

《禿鷹律師》、《溫柔酒吧》等數十種 作者小識1好慘的一夜---聯合飯店2ㄊㄢ在床上3醇酒女史4灰燼和鑽石5東五十街的教父6手榴彈管理法7漢利耶塔街九號8慾望飯店9千萬別跟哈士奇談判10書脊上的名號11銀子咻!12白底革命13印象畫作掛在男廁14長毛象的巨無霸銷量15蓋好了,大家就會來16捲鋪蓋走人17謝啦,比爾18到府銷書19這賠錢貨還真能跑20帶你去看21出版原理22這裡點一下23修女的故事24甘地進賭城25麥迪遜大道九十五號26複雜又投入27終身學習28行銷王來也29醫生快來救命 尾聲 致謝 作者小識   這一本書算是我個人的回憶錄,回顧我於DK前二十五年獨立出版社的不凡歷程,不僅希望

勾勒這一家公司的精髓---追求卓越,探尋新異,驅策成功---也想重溫我們在DK的煤層齊心協力共度的精采年歲、共享的歡笑。當然,一概出之以個人的片面觀點。   我在DK三十年沒寫過日記(唉!),所以呢,寫的雖然不屬虛構,靠的卻是我個人的記憶居多,也因此,我不可靠的大腦若是運作不良,責任一概在我。日常的對話我當然一樣未作即時錄音。所以,內文引述的對話,請勿視作一字不差的複述,有的甚至不需要囉嗦就看得出來純屬虛構。同理,有些事情事後重述會有放大,有的就為了行文簡潔或敘述效果而被縮小。也有幾位人物以姑隱其名的方式處理。儘管如此,我下筆之時,始終秉持不離原貌的原則。   還有一件個人的小事要特別一提。D

K的成績有賴許多人付出無比的貢獻,我當然應該在書裡一一指名道謝一一名單臚列出來,絕對有數百之譜---只是,一待我提起筆來,就發現臚列的人名愈多,漏掉的罪過和痛苦就愈大。所以,各位若因此決定而感委屈,請受我一拜,特此致歉。   至於這一本出版奇航若是有幸再出修訂 / 簡明 / 補充 / 平裝 / 大字 / 對開繪本,我自當樂於再作增補、修訂、裁剪。 克里斯多福.戴維斯  二○○九書於倫敦 主編的話 編輯這種病,須用DK的出版歲月來醫   讀見城徹的《編輯這種病》,很難沒有幻覺,好像見城徹一直用灼熱的目光盯著你的瞳仁,無可迴避,他只問你一個問題,「敢,還是不敢?」你可能想混過去,或者想多說幾句來細

說,但這不是他要的答案,他只問你一句話:「敢,還是不敢?」然後,幾乎就要不顧一切,縱身跳下去。   見城徹面對出版,很有一種浪漫主義者的情懷。這不是說他是那種充滿夢想、蒼白瘦弱的老文青,而是,十九世紀歐洲的浪漫主義者無一不以活得轟轟烈烈,年輕而早死為理想狀態。活得久,是一種罪過,一種懲罰。當殘存的浪漫主義者逐漸老去,皮肉鬆弛,神智漸鈍,想著那些早死的同伴,凝固在永恆青春的狀態,那不是福佑,而是折磨。   讀見城徹的時候,讓我想到的是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那多活的歲月,都是股利分紅,隨意揮霍也不足惜。如果說見城徹這樣的人,年紀輕輕就死於毒品過量,或是超速駕駛,或是跟著奧平剛士一起炸死在機場,我都不

會驚訝。但是他都沒有走上這樣結局,而是活到現在的六十歲,寫了這本《編輯這種病》。   要是有哪個編輯感染了他的熱病,或是看了書之後病情加重,學著他那樣想要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我看十個有九個會粉身碎骨。這也不是不好,這個世界需要烈士,但我認為,得先想清楚自己是不是烈士、想不想做烈士。   很多烈士之所以成為烈士,不是因為特別講原則,特別剛烈,而是因為跑得比較慢、招子不夠亮、腦筋不夠靈活,或是純粹是運氣不好,不見得本來就想成仁。真正的烈士得有一種魔性,而見城徹,我覺得也是個有魔性的編輯,上天留他一命,專門來折磨作家。   編輯沒有「魔性」,成不了大編輯,明朝張岱說:「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

無痴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就是這個道理。但是「魔性」得有「常性」來平衡,否則走不長遠。編輯是種病,病得太輕,成不了氣候,但也不能病得太重,否則病死了,也等於沒病。   在我來看,見城徹的《編輯這種病》最好要與DK的創社元老之一的克里斯多福.戴維斯所寫的回憶錄《我在DK的出版歲月》搭配來讀,才不至於走火入魔。   我在DK的出版歲月》藥性溫和,單獨服用亦可。如果說《編輯這種病》時時壟罩在死亡的陰影下,那麼,《我在DK的出版歲月》處處生氣盎然,隨處可見英國人的幽默,略帶一點嘲諷,又不至於憤世嫉俗。若要一言以敝之,可說是一群「哈比人」草創出版社的故事,至少DK前幾年是如此---DK可說把出版的手

工藝發揮到極致,這種手工藝我想也是哈比人文明的特徵。   但是,《我在DK的出版歲月》不是一首田園頌歌。原出版社是一家商業書出版社,自然不會只讓作者話天寶往事,裡頭充滿了一家出版社如何兼顧理想與商業的秘訣。   見城徹說「作家內心哪裡有缺口,我就朝那裡開刀!」,看得心驚膽跳。DK則是「市場哪裡有缺口,我就朝那裡下手!」似乎就文明得多,而且充滿了「藍海」的想像。而徜徉藍海,不就是出版人年復一年辛勞苦力但在心裡期盼終有一天能抵達的彼岸嗎?(吳家恆) 很多人一提到DK出版的《繪畫的故事》,就會想到笑容可掬的溫蒂修女。這本書暢銷全球,是DK的招牌,但這本書的出版過程頗為傳奇,而我有幸結識這位

精彩的修女,是我編輯生涯最值得回味的部分。當時,有書店問我們:為什麼坊間始終沒有一本常民繪畫史可以和龔布里奇(E. H. Gombrich)寫的《藝術的故事》(Story of Art)一較高下?為什麼不為一般讀者編一本美術史呢?這個方向值得一探,但有個大問題:由誰來寫?有一天,一位DK的主編跟我說,「你看溫蒂‧貝克特修女(Sister Wendy Beckett)怎樣?」「誰?」「溫蒂修女,她是『聖衣會』(Carmelite)的修女。」「我沒聽過這人欸。」「這時候是還沒有,但很快就會聽到了。這幾個禮拜她要上BBC。」「談藝術?」「對,而且講得很動聽喲。也很有趣。這號人物是個奇葩。我見過她。」

「真的?在哪裡?」「我去拜訪她。她住在緊鄰修道院的一輛拖車裡面。那人真是精采得不得了!她寫的東西都有她獨到的地方,因為,她看畫用的是通靈一類的方法。作品會對她說話。她會在攝影機前面即興和畫作對話。BBC幫她取了個綽號,叫她『溫蒂不NG』(One Take Wendy)。」「喔,那你可以安排她到公司裡來和我們談一談嗎?」主編向我保證等她下一次再到倫敦來幫BBC錄影時,絕對可以。但他也跟我透露一件事,BBC製作人隨口說過,溫蒂修女雖然住在拖車裡,過的是以麵包加白開水裹腹的獨居隱修生活,但這時候也不是沒醒悟到這世上還有精緻的美食和上好的佳釀。過了幾十年禁慾的清修日子,我們這位修女以她從來未曾玷污的味

蕾,決定破戒盡情享用這些味覺、嗅覺的感官逸樂,而且,沒有限度。我便在「尼爾街餐廳」(Neal Street Restaurant)訂了位子。到了約好的那一天,溫蒂修女依約到了辦公室,活潑亮眼的六十幾歲婦人,笑起來露出滿口白牙,很是搶眼,天生的古靈精怪透著天真無邪,真是迷死人不償命!她那一派魅力可以說是銷魂蝕骨,有她在身旁不被她迷得團團轉才怪。我將她介紹給公司裡的資深業務和行銷群,便問溫蒂修女可以去用餐了嗎?「喔!好啊!」她說時雙手啪一合掌,樂不可支!「你要帶我去哪裡吃?」我告訴她我們在這一帶最著名的一家義大利餐廳訂了位子。「有米其林一顆星嗎?」溫蒂修女問道,眼睛裡閃著淘氣。「我不確定欸,我想應

該有吧。它應該拿得到一顆星才對。」「我的電視製作人昨天晚上帶我到一家兩顆星的餐廳用餐。」她說時還用手指頭朝我的肋骨戳了一下。「喔,好。我知道了,這下子我被比下去了。」我一邊說,一邊挽起她護送她下樓梯。一待我們在餐廳裡面坐定,溫蒂修女開口解釋,「你知道嗎?我住修道院旁的拖車時,只靠麵包和白開水就可以過日子。但是等我到了倫敦,我就要好好體驗體驗不一樣的美食入口的奇妙滋味。還有,酒!」她加這一個字時口氣還特別強調。「妳喜歡白酒還紅酒?溫蒂修女?」我問她。「喔,紅酒的話我喝個一杯、兩杯沒問題,但白酒我就可以喝一大桶了!」修女高聲回答,「我特別喜歡『蒙哈榭』(Montrachet),就看酒單上面有沒有了

。」我掃視一下酒單。還真有一款頂級的「蒙哈榭」,一瓶要價整整八十英鎊。完啦,我心裡暗自叫苦,要反悔也來不及了。這一頓飯我要嘛沒齒難忘,要嘛恨不得從沒吃過。她最好給我當個巨星級作者!其實,那一頓飯我還真的啥也想不起來。甜點送上來時,我們已經把好幾瓶「蒙哈榭」送下肚了。那一頓飯吃得很久,而且,吃完沒多久,我那些同事就一個個先行告退,趕赴其他重要的約會。到最後剩我一人時,要命的重拳來了。

租稅國家之東方表達―以兩岸稅法為中心

為了解決協禧股利的問題,作者施奕 這樣論述:

自租稅國家之理論於二十世紀初被提出,租稅國也成為了從統治工具出發的,以財政為基礎的新國體概念,其與法治國、社會國都成為了現代憲政國家的核心。隨著現代稅法理念於清末隨西法東漸而傳入,民主憲法、現代稅法乃至現代租稅國家亦在中華大地上漸漸落地開花,雖然兩岸在各自發展前進的過程中都經歷了波折,但在70年後,即便仍有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涇渭,現代租稅國卻已然成為兩岸不約而同之憲政型態。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台灣繼承民國所奠定的法治精神,將經濟發展與法治建設結合起來,不僅在經濟上以亞洲四小龍的全新姿態出現在世界舞臺上,在稅法上也格外注重公平,並有規劃地逐步走向理想的「以所得稅為中心的稅制」;而大陸卻在

30年的時間中陷於非稅論和所有者國家的泥潭,直到1978年之後,才隨著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春風揭開了新時期的大幕。與已經走過這段路的台灣相同,大陸在這一時期也以一種「以(稅收)優惠促(改革)開放」的做法,試圖通過稅收這樣一種工具與世界接軌,從而引進外資,受到外商企業的影響,舊時重利輕稅的做法也漸漸退出了歷史,計劃經濟占主導地位的經濟面貌也得到了改變,1994年的分稅制更是以稅為中心徹底為中央與地方關係劃上濃墨重彩的一筆。稅法之演繹,既需要動態的法視角--從法的適用、法的解釋的角度去觀察,又不能脫離歷史文化、經濟、時代的環境。稅法理念作為研究稅法的根本原理,當然的成為了研究稅法的最基本出發點,整

個國家、民族長期以來對於稅的理解和認識,將必然對稅法的發展造成影響。在未來兩岸稅法的建構中,雖然西方的現代稅法理念仍將佔據主流,但來源於中國古代幾千年國家與人民的稅實踐歷史的中國古代治稅思想也應當佔有一席之地。就像諾斯(North)以對1790年至 1860年美國的經濟增長的研究為基礎而建構出其制度變遷的理論一樣,七十年以來兩岸稅制變革與稅法建構,為我們帶來了研究稅法最好的藍本,也真實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資料庫。另一方面,在稅法的解讀中,我們應當注重現代稅法原則的建設,並以其作為出發點,指導稅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的建設,既加強稅法與民法、行政法、刑法之間的聯繫,又注重於保持稅法的本質特色。在具體的

稅法實踐中,直接稅中的所得稅與間接稅中以VAT為核心的現代消費稅在這幾十年的發展中,莫不成為世界各國稅法的聚焦點--既希望所得稅能更好的承載其公平分配的內涵,又希望藉由消費稅為現代社會國籌集更多的財政收入。但即便是被視為對公平稅負、均平財富最為有效的所得稅,在具體的實踐中也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從最基礎的所得概念的發展變化上,我們可以管窺全豹的把握整個所得稅制度建設中的歷史演進;藉由消費稅經濟本質的認識,也更能理解完善稅收實體法的重要性,在對兩岸所得稅發展歷程的整體梳理中,我們也更能讀出所得稅與社會與人民的緊密關聯。消費稅,尤其是八十年代後期VAT在全球的迅猛發展,不僅在事實上衝擊了傳統所得稅佔

據的主導地位,甚至在理論上也圍繞其特質而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未來稅法的建構中,如何順應時代潮流採取合適的制度設計,將其收歸至量能平等之稅法本質特色下,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財產稅作為另一個體現納稅人負擔能力的古老稅種,在租稅國家中既有可能也有必要成為社會公平正義的必要補充,如何在制度設計上平衡其實質公平和稽征便利性,設定其在中央地方間分配的合理性亦是租稅國家必須妥善因應的問題。而稅收優惠,這一現代國家運用最廣泛的管制誘導工具,如台灣規範性的獎勵投資條例等系統性立法,以及大陸散見於各規定辦法的靈活措施,在各自70年的歷史進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高速發展和勞動力紅利的浪潮退去之後,稅

收優惠雖然將繼續存在,但是我們也有理由的期待它,在這個新時期的公共財政、民主財政呼求之下,從經濟上做一個華麗的轉身,發揮更多的社會作用,從而在國家與人民之間架起平等自由民主之橋。憲法就是一張寫著人民權利的紙,權利也是一切法律的中心,稅法作為現代國家對人民侵擾最為頻繁的干預法,即便本文沒有從憲法的角度演繹稅法權利,但是最終仍然希望落腳到最基本的權利上。惟有正確的認識人民在稅法上享有的基本權利,稅收法治才會真正得到重視,稅收公平才會持續得到保障,由此成長出的稅法之樹方能萬古長青,由此蒙蔭之現代租稅國才能真正獲得永生。

新世紀道氏理論 提升投資績效的關鍵技術指標

為了解決協禧股利的問題,作者傑克.夏奈普(JackSchannep) 這樣論述:

道瓊指數之父教你看懂大盤行情:靜觀市場波動,掌握反轉訊號專業投資人、市場時機交易者、技術分析師和市場專家的必讀經典   一個人觀察潮水上漲,他想知道潮水達到的最高點,於是在漲潮時的沙灘上插一根木棒標示高點;木棒的位置不斷後退,直到潮水再也無法觸及的地方,最後潮水才慢慢後退,顯示潮流已經反轉。這個方法同樣適用於觀察和決定股票市場的漲潮和退潮。---查爾斯.道,1901年1月31日   1884年,查爾斯.道推出第一個股票指數,由11檔股票構成,其中九檔是鐵道公司。1896年,道瓊工業指數正式誕生,包含12檔「煙囪」公司。道氏把股票市場和他對股市波動的看法---當時還未被稱作道氏理論---視為

企業活動的指標。一百多年後的今日,投資人仍然仰賴他的理論進行投資。在《新世紀道氏理論》中,傑克.夏奈普把這套理論發揚光大,運用在新千禧年之後的投資環境,提供投資人在股票市場成功致勝所需的資訊。   夏奈普討論道氏理論買進與賣出訊號的古典模式,並且解釋為什麼未來仍會和過去一樣有用。他詳細解說多頭市場買進和空頭市場賣出的訊號,並提供道氏理論「完整而詳盡的紀錄」,證明除了少數例外,在20世紀每一次景氣擴張期前,都出現道氏理論的買進訊號,預告並證實擴張的來臨。   最重要的或許是,夏奈普對「大拋售」---股市循環最驚慌的階段,同時也是買進獲利最高的時機---的解釋,他詳列出八個最佳指標,以及過去的成功

紀錄。在討論這些內容時,作者提供讀者一項寶貴的工具,即夏奈普時機指標,用來辨識重要股價指數波動趨勢的改變。這項工具是作者任職於添惠證券公司時期發展出來的投資工具,添惠據以做為研判未來趨勢的重要指標。和道氏理論一樣,夏奈普時機指標被認為是準確有效的研判工具。   本書帶領讀者深入了解道氏理論,條理分明地解釋了多頭和空頭市場,以及如何利用大拋售帶來的機會,融會貫通成為一套適用於21世紀投資人的道氏理論最佳實務,幫助投資人學習進入股票市場所需要知道的幾乎所有知識,它包含了許多寶貴的見解、歷史例子,和有用、且派得上用場的資訊。如果你渴望知道股票的重要知識,而且對枝微末節不感興趣,這就是一本為你量身打造

的書。 作者簡介 傑克.夏奈普(Jack Schannep)   《夏奈普時機指標》與《道氏理論網站通訊》作者兼編輯,著名的道氏理論專家。1956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曾在美國空軍擔任噴射機飛行員教練和學科教官。1961年到1968年,擔任鳳凰城添惠公司(Dean Witter & Co., 後為摩根士丹利收購)的股票經紀人。1968年創設添惠土桑辦事處,1984年於南亞歷桑納州分公司資深副總裁職務退休。   50多年前,夏奈普就開始研究道氏理論,潛心研究時機交易。他的岳父認識1930年代偉大的道氏理論家雷亞(Robert Rhea)。1962年,夏奈普創辦《時機交易通訊》,並以油印的

方式提供創刊號。1969年,夏奈普發展出一套股市主要趨勢時機指標。之後數年,他持續發展並改良這套系統。起初夏奈普以計算尺進行各種必要的計算,20多年前開始為他的第一部個人電腦陸續添購設備。1977年,應添惠公司主管的要求,開始為經理人同僚、股票經紀人部屬和其他同事撰寫個人通訊,分享他精準的時機交易指標,和他對股市的預測。這些通訊後來變成《夏奈普時機指標季刊》,夏奈普在1984年退休後仍然創作不輟。   夏奈普和他的妻子海倫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八個孫兒女,分別住在亞歷桑納州土桑市和松頂市。夏奈普曾任多家民間機構的總裁,是土桑商會執行委員會的成員,以及證券自營商全國協會公平作業委員會亞歷桑納

分部主席,也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聯合會員。1988年名列美國名人錄。   1998年,夏奈普訊透過網際網路提供通訊服務。《夏奈普時機指標》與《道氏理論網站通訊》會在市場出現投降式拋售訊號,或道氏理論、夏奈普時機指標及綜合時機指標出現變化時,提出他的最新看法。大多數訂戶住在美國,也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 譯者簡介 吳國卿   台北市人,1956年生。政大新聞系畢,為資深新聞從業人員,從事翻譯工作十數年。譯作包括:《箱子:貨運造就的全球貿易與現代經濟生活》《碳交易:氣候變遷的市場解決方案》《債券天王葛洛斯》《有錢的秘密》《常識投資法》《共鳴領導學》《點子學》《箱子:貨櫃造就的全球貿易與現代經濟生活》等

保全人員工作滿意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研究

為了解決協禧股利的問題,作者何宗禧 這樣論述:

翻開報紙,滿滿皆是保全人員的徵才廣告,保全產業規模擴張雖然快速,但是人力資源配合的腳步卻很難跟上,目前產業界普遍面臨人力不足、流動率高等問題,要如何留住人才,是業界目前急迫需解決的課題。 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保全人員工作滿意度對留任意願影,採用問卷調查法,並以A公司之保全人員為研究對象,本次問卷數量發出394份,回收303份,扣除無效問卷20份,有效問卷共計283份,有效回收率達71.83%。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1. 不同年齡之保全人員對工作滿意度有相關,呈現正相關。2. 不同養育狀況之保全人員對工作滿意度有相關,呈現正相關。3. 不同服務地區之保全人員對工

作滿意度有相關,宜蘭縣>新竹縣>台北市>新北市。4. 不同婚姻狀況之保全人員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已婚者留任意願較高。5. 不同養育狀況之保全人員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呈現正相關。6. 目前月薪不同之保全人員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呈現負相關。7. 不同案場類別之保全人員對留任意願有相關,組織留任意願辦公大樓較高。專業留任意願社區大樓較高。8. 不同服務地區之保全人員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宜蘭縣>台北市>新竹市>新北市9. 保全人員於薪資福利的滿意度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呈現正相關。10. 保全人員於公司組織的滿意度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呈現正相關。11. 保全人員於工作

環境的滿意度對留任意願有相關,呈現正相關。12.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分別對保全公司、保全人員以及政府單位提出建議,以供參考。保全公司:重視中高齡人力資源發展,落實職涯規劃,重視高年資保全人員及有家計負擔之保全人員,逐步漸進改善勞動條件。保全人員:強化本身職能,考取相關證照,增加自我認同。政府單位:善用中高齡人力資源,輔導中高齡求職者進入保全產業;落實標案審查,提升基本勞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