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尹斌庸寫的 歇後語101(漢英對照) 和林滿秋的 墨西哥情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in English | Glosbe - Glosbe Dictionary也說明:... 禮輕情意重' translations into English. Look through examples of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translation in sentences, listen to pronunciation and learn grammar.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華語教學 和野人所出版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顏美娟所指導 古佳峻的 臺灣龜圖像祭物文化詮解 (2012),提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紅龜粿、祭祀儀式、飲食民俗、龜文化、民間信仰。

而第二篇論文元智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 廖淑伶所指導 盧素瑢的 贈禮行為之探討-個別送禮與聯合送禮對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2003),提出因為有 送禮行為、心理帳戶、社會關係、價值取向、禮物型態的重點而找出了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是什么意思 - 成语大全則補充:千里送鹅毛 ,礼轻情意重的解释. 成语拼音qiān lǐ sòng é máo,lǐ qīng qíng yì zhòng. 成语解释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成语出处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歇後語101(漢英對照)

為了解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問題,作者尹斌庸 這樣論述:

《博古通今學漢語叢書:歇后語101》精選漢語中最有價值的、常用的、表現力強的歇后語101則。每則均附英文釋義,並配一幅精美插圖,另對一些難解詞語給出中英文注釋。 1.矮子爬樓梯——步步登高2.八仙過海——各顯神通3.半天空里掛口袋——裝瘋(風)4.半夜里偷桃吃——找軟的捏5.扁擔沒扎——兩頭失塌6.搽粉進棺材——死要面子7.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8.城門里扛竹竿——直進直出9.窗戶上的紙——一戳就破10.打破沙鍋——問(璺)到底11.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12.大熱天穿棉襖——不是時候13.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14.刀尖上翻筋斗——玩兒命15.電線桿當筷子—

—大材小用16.擀面杖吹火——一竅不通17.高射炮打蚊子——小題大做18.隔年的皇歷——過時了19.狗拿耗子——多管閑事20.狗攆鴨子——呱呱叫21.狗咬刺蝟——無處下口22.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23.狗坐轎子——不識抬舉24.棺材里伸手——死要錢25.韓信將兵——多多益善26.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27.和尚的腦殼——沒法(發)28.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29.黃鼠狼單咬病鴨子——該倒霉30.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31.火燒眉毛——顧眼前32.雞蛋里挑骨頭——故意找錯兒33.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34.腳底上擦油——溜了35.井里的蛤蟆——沒見過大天36.孔夫子搬家——凈是輸(

書)37.快刀打豆腐——兩面光38.癩蛤蟆打哈欠——好大口氣39.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痴心妄想40.老虎戴佛珠——假裝善人41.老虎的屁股——摸不得42.老虎嘴上拔胡子——找死43.老鼠掉進書箱里——咬文嚼字44.老鼠過街——人人喊打45.老鼠爬秤鉤——自己稱自己46.老鼠鑽進風箱里——兩頭受氣47.老鼠鑽牛角——此路不通48.老王賣瓜——自賣自誇49.雷公劈豆腐——專找軟的欺50.聾子的耳朵——擺設51.摟草打兔子——順手52.馬尾穿豆腐——提不起來53.貓哭老鼠——假慈悲54.門縫里瞅人——把人看扁了55.木匠戴枷——自作自受56.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57.螃蟹夾豌豆——連爬帶滾58.旗

桿上掛燈籠——高明59.騎驢看唱本——走着瞧60.騎在老虎背上——身不由已61.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62.青石板上釘釘——不動63.秋后的螞蚱——蹦躂不了幾天64.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65.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66.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67.壽星老兒上吊——嫌命長68.睡在磨盤上——想轉了69.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70.太平洋上的警察——管得寬71.太歲頭上動土——好大的膽72.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73.聽評書掉眼淚——替古人擔憂74.禿子跟着月亮走——沾光75.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着76.兔子的尾巴——長不了77.脫了褲子放屁——多費一道手續78.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79.王八吃秤砣——鐵了心80.蚊子叮菩薩——認錯人了81.烏龜吃螢火蟲——心里明白82.蝦子過河——謙虛(牽須)83.瞎子戴眼鏡——多此一舉84.瞎子點燈——白費蠟85.瞎子磨刀——快了86.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87.小孩兒放鞭炮——又愛又怕88.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89.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90.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91.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92.閻王爺出告示——鬼話連篇93.張飛穿針——粗中有細94.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95.芝麻開花——節節高96.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97.竹籃打水——一場空98.啄木鳥找食——全憑嘴99.自己挖坑埋自己——找死100.

左手喇叭右手鼓——自吹自擂101.嘴巴上貼封條——開不了口

臺灣龜圖像祭物文化詮解

為了解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問題,作者古佳峻 這樣論述:

《臺灣龜圖像祭物文化詮解》一書,以臺灣地區常民生活之「生命禮俗」與「節日慶典」中常備的龜紋或龜形祭品為研究對象,過去多以紅龜粿或米龜為使用,也以此稱統攝後來新創的糕餅龜品,或者綜合食品、不可食財貨製成之龜品,筆者綜觀臺灣清代以來地方文獻及藝文作品多以紅龜粿為重要祭典的圖像食物,而臺灣自1950年代以來陸續發展多元龜品品項,已異於他處,並足以形成龜品體系,祭典儀式與使用時節在地方已形成默契,自成風氣,衍為臺灣地方自有的龜祭文化。由此為發端,1970年代學者何聯奎、宋龍飛、凌純聲有針對臺灣祭龜與乞龜儀式的報導與調查,1990年代後僅以簡榮聰承繼與闡述糕餅粿糖塔文化發展,關於龜紋祭物與印模器具的闡

釋仍有發展空間,筆者試圖建構此一龜品祭祀與使用的文化結構,並進行文獻、圖像、工序、工藝、文化創意產品的在地文化之詮釋及解析。除緒論與結論外,主論為三章,文獻與文化、物像與工序、傳藝與創意,分述如下:第一章緒論,本研究以民俗學知識為基礎,以文獻與田野調查資料參附,在前賢成果上提出「龜圖像祭物」建構及研究方案,在「泛臺灣化」的民間信仰現象中不侷限某一鄉鎮為例,以臺灣地區為整體樣本,抽樣體現祭龜與乞龜儀式之差異。第二章文獻與文化,臺灣龜品最早疑於清乾隆年間《澎湖紀略》元宵求乞儀式中的「亞公仔」,道光十七年(1837年)柯培元《噶瑪蘭志略》有「紅龜仔」為慶壽之用,寓臺清人與日人都對此有所紀錄;筆者考此

一時期諸書及《臺灣日日新報》認為乞俗、乞龜、分食與餽贈龜品屬臺灣地方民間習俗,其承繼龜靈信仰、龜壽文化,並發展以龜品獻祝,以龜品之形表達圓滿平安的祈禳心理,在時節循環與人之禮儀取得秩序儀典的平衡關係,反映非常時節的非常製物;屬於人與他者的精神和物質的易換關系,對於神的敬仰,神力獲得的祈與乞、分食、還願系統得到人神關係互動、縝密交際關系;由其「圓」形成臺灣藝文創作藉此懷念過去、聯繫情感、記錄臺味,並在「臺灣蛇郎君故事」與「掽舍龜傳說」中作為最終變形的物件,與「浪子回頭」勸化作用的糕點故事。其一脈相連的是「求全忌缺」的心理目的。第三章物像與工序,本章先行定義「龜圖像祭物」及其類型,認為食品訂名都以

顏色、形象、材質為造詞結構,以致有必要新立「龜圖像祭物」描述臺灣龜品的多元現況。以材質論、工序論、形貌論類聚群分龜品,以確立名稱、品項、建構系統。進一步針對龜圖像寓意的龜紋印模、圖像記號、龜形祭物美學建構為討論,龜粿印模與龜品形塑都是吉祥符號的拼裝組合,自龜首至殼身甲紋都由地方信仰者詮釋並沿用,追求繁複裝飾的視覺特質,之於信仰者而言,龜品是神力依託的媒介,足以讓家族得到幸福吉祥。第四章傳藝與創意,從傳統民間工藝與當代文化創意兩個面相為討論結構,有地方舉辦文化節以傳承節慶內涵,博物館舍以展覽與營隊活動傳遞文化知識,透過食材之外的媒材創作紅龜粿,以祭龜禮俗為配合,體驗壓印複刻之教學內容,在消費導向

的商品化創意中歸納2010年以來個公私單位舉辦比賽與活動成果,有對傳藝概念、符號應用、客家本色面向之開發,為當代對於龜圖像祭物的記憶表述、文化再現、傳統再生之現況。第五章結論,綜合本論三章核心,提出基礎成果是在有限的文獻中將龜圖像祭物文化逐一描繪,確立名物關系,將龜品與閩粵文化合觀比較,概述對於龜文化的接受;臺灣在地化與地方感的重要成果便是文獻與藝文創作中應用紅龜粿為圓滿意象,生活中透過紅龜粿作為除凶復吉的界限。從「非常」的角度定義龜品,其亦存在於非常時間中被使用。反映地方的習俗與圖像選定的地方特色。對於文化節、設計產品、課程體驗採積極推行,近年相關活動及產品日益增多,是懷舊風氣與鄉土教學影響

龜品圖像的再創造,為臺灣當代重要成果。由此提出觀察與建議,認為傳遞正確的民間習俗,保存工藝師傅的技術與作品;扭轉好大喜功與沽名釣譽的奢華風氣,找回人神禮敬心態;物品圖像化後僅存商品價值,若強化文化內涵能兩方兼顧。提出議題延伸與未來展望,企盼在臺灣方面的架構完成後能逐步擴及崇龜文化及相關議題的討論,以及受命題侷限而未能及時討論者,待日後追根溯源。

墨西哥情人

為了解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問題,作者林滿秋 這樣論述:

墨西哥,值得守護一輩子的國度,每個旅人都甘願成為她的情人   墨西哥,這個既神祕又熱情的國度,散發著紅辣椒、巧克力、龍舌蘭酒混合的特殊風情,一直是許多旅人心目中的祕密情人。   《墨西哥情人》不是羅曼史小說,而是一本記載著無數旅人從驚鴻一瞥、愛上墨西哥、成為墨西哥情人的故事手札,滿盛著旅人的真摯情感與深深依戀。他們有的終老於墨西哥,有的和作者滿秋一樣,每隔一、兩年就會回去一次。   書中滿秋循著先生30多年來對墨西哥的熱愛與城市記憶,他們不僅在空間中移動,也在時間中旅行。兩人一來一往的對話、彩色照片與30年老照片交錯出場,就像隻妙筆讓人在原本空白的墨西哥手札塗上了印記:女畫家芙烈達濃烈卻悲傷的

愛情故事、謎樣神祕的馬雅文明、西班牙殖民戰爭的血淚陰影、查巴達解放軍的理想、革命鬥士與情人的絢爛火花……一筆一畫緩慢而溫暖地勾勒出墨西哥這個飽經風霜卻韻味猶存的古老靈魂。   他們也造訪多年老友,一群愛上墨西哥的異國旅人──丹麥考古學家布隆和瑞典攝影家楚蒂打造「豹之家」,守護叢林,也守護少數民族拉坎頓人的文化;美國人狄克和德國人莎賓娜的第三國愛情在此立下生死契約,當九十二高齡的狄克被地主從居所驅逐時,所有村人挺身而出,讓他得以繼續住在「家」中;美國人東尼一面經營民宿,一面釀製龍舌蘭酒,想把瓦哈卡變成墨西哥的波爾多,不讓葡萄酒專美於世……他們都在此終老,以墨西哥為家,甘願以生命守護墨西哥。他們是

真正的墨西哥情人。   這12封手札就像穿梭千百年時空的情書,寫給這個古老、神祕、熱情的國度,也寫給熱愛生命的每個旅人。 作者簡介 林滿秋   喜歡貓、旅行、健行、說故事!是個極受青少年及小朋友歡迎的兒童文學作家,著有《隨身聽小孩》、《雲端上的舞鞋》等一籮筐膾炙人口的小說;她也是個超級多功能的文字工作者,著有《蒙娜麗莎逛美術館》、《作文怪獸我最愛》等兼具知性與感性的著作;她還曾擔任出版社主編,編有《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小朋友大文明》,兩度榮獲金鼎獎。   《漫走,在熊的國度裡》是她首次書寫自己的故事,情意真摯,優美如詩,獲得無數迴響,激起許多讀者對太平洋山道的憧憬。   這次滿秋和英國先生

Mike從蜜月旅行開始第一次造訪墨西哥,七年內三次旅程中的所見所聞,透過溫暖的筆調深情書寫出墨西哥人的故事、墨西哥旅人的故事…… 1.燃燒的城市 你的身體跟著音樂的節奏擺動著,眼中盪漾著笑意。我很少看到你這麼放鬆,這麼歡愉,在情人的懷中果然是甜蜜的。 在另一首曲子響起時,你拉起我的手,「我們跳舞吧!」 你說,等我們老得無法四處旅行時,依然可以在瓦哈卡相擁而舞。 我說,在情人的臂膀中,就算面對著牆壁,依然看得到滿城風光,何必跑那麼遠呢! 2.你的情人在刁難我 怎麼回事?我的名字怎麼會沒有在訂位單上呢?你不想丟下我,卻又不能不登機。 我站了起來,準備離去。突然有個男人搶走我的行李,我正要大叫,

才注意到那個男人也穿著航空公司制服,手裡拿著我的登機證,拉著我的行李,一路往前闖…… 「這個女人必須上飛機。」 3. 墨西哥女人的愛情 你問我,為什麼非去藍屋不可?藍屋裡並沒有什麼作品。 我說我不是去看她的畫,而是去感受一個墨西哥女人的愛情…… 你說她有天分,卻走不出愛情的傷痛,藝術淪為療傷的工具,可惜了。 我們看待芙烈達的態度竟是如此不同,或許這不只是對藝術的看法不同,也是看待愛情的差異吧! 4. 第三國愛情 「沒想到我們會活這麼老。」莎賓娜自我調侃地說。 「是愛情的力量吧!」狄克看著莎賓娜的眼神依然溫柔如昔。 那天晚上,我問你照片的事,你說那是在莎賓娜八十五歲生日宴會時拍的。 那時你不在場

,狄克告訴你,那是他們生命中的最後一支舞…… 5. 瓦哈卡的紅太陽 不管搭乘哪種交通公具,我的懷裡總是抱著那個黑盤。雖說心甘情願,但因一個黑盤,使得旅程變得戰戰兢兢。你也一樣,處處護著那個盤子。 「我還以為你不在意那個盤子?」我說。「我是不怎麼在意,」你說,「我在意的是你。」 原來你是怕盤子破了後,看到我傷心難過…… 6. 雲之人 雲霧在我們談話時,無聲無響的逼近,看來又快下雪了。我們告別老婦往回走,走了幾步我轉頭拍照,老婦和房子卻已消失在雲霧中……再回頭,房子、老婦都在雲霧中,飄飄渺渺的。 我問你招牌上寫了什麼?你說,雲之人。 很快的,她又隱沒在雲霧裡,我想她真的是雲之人。 7. 山城之戀

車程很顛簸,在睡睡醒醒中,感覺像在爬坡。 車窗外漆黑一片,身旁的你也隱沒在幽暗中,突然間我有一種奇怪的感覺, 好像這班巴士並不只會帶我去聖克里斯托巴, 還會穿越三十年的時光,把我帶進你曾走過的那片叢林…… 8. 豹之家 布隆和楚蒂不僅學習拉坎冬人的語言,了解他們的生活,還盡力保存他們的文化。 布隆喪禮那天,許多拉坎冬人都從叢林裡走了出來,陪著楚蒂送他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楚蒂在豹之家獨自過了二十多年。 有人問她,為什麼不回瑞士去?她說,我正在我的家裡。 9. 山野烏托邦 在喬木拉,婚姻是一紙一年期的契約,期限到了便得履新。 再甜蜜的愛情,一旦成了慣性,就不會有激情,有期限的婚姻可以讓人保持警覺

,我覺得挺好的。 喬木拉自由的兩性關係,讓很多十五、六歲的少女變成了媽媽。有了孩子,女人就自由不起來了。 你問我,如果這就是婚姻契約的代價,我要不要?我搖著頭說,不。 10.尋訪叢林真人 山中無歲月,三十年並沒有改變山村裡童顏,改變的是他們長大後的面容。 「是他,」你說,「他的眼睛有著童年的影子。」 你鼓勵他,「是該回去看看,凡是人都應該記得自己的來處。」 湯馬斯低頭看著照片,他的心緒彷彿已飄回了叢林裡。 尋人活動成功了,沒有熱烈的擁抱,只有靦腆的微笑。你終於了了一樁三十年的牽掛。 11. 叢林聖殿 躺在異國的床上聽著熟悉的雨聲,親切中混雜著鄉愁。你說,看到台灣的國旗,千萬不要流眼淚。這時我才

想起,貝里斯是台灣少數的邦交國之一,那份友誼是我們每年花上大把鈔票換來的…… 一個當地人聽說我來自台灣,臉上充滿了感激,握著我的手說著:「我們的道路都是用你們台灣人的錢開的,謝謝。」「是你們台灣人教會我們吃花椰菜。」剎那間,我對所謂的金錢外交有了新的想法。 12. 又見情人歡顏 新年的舞曲響起,情人依偎在彼此的臂膀中,父母牽著孩子,朋友開懷跳著,老人家也挪動著步伐,音樂好柔和,氣氛好浪漫,每個人都盡情的舞動著。 我靠在你的肩上,而你也陶醉在情人懷裡。 作者序 台灣之外,我最愛的地方   這本書裡所寫的,不只是我和我先生在墨西哥的旅行,而是許多深愛墨西哥的旅人的故事。他們有的終老於墨西哥,有

的和我們一樣,隔一、兩年就會回去一次。 墨西哥情人這個書名,來自於我先生對墨西哥的熱愛。他說,如果瓦哈卡是個女人,他會一輩子愛著她、守護著她。   瓦哈卡是墨西哥最美麗的城市,為了一睹這個讓他鍾愛一生的情人,在過去八年來,我隨著他三度造訪墨西哥。第一次我的心情有點忐忑不安,因為我不相信有什麼地方可以讓一個人如此迷戀,除非墨西哥情人真有其「人」!我們摸黑進入瓦哈卡,隔天清晨,我著實被瓦哈卡的美驚呆了。   我在一片明亮中醒來。陽光從門框穿透進來,花影襯映在白色的窗簾上,隨風搖曳。我從床上一躍而起,拉開窗簾,整個人頓時傻住了。一大片的紅花,像火一樣,在清晨的微風中燃燒著。   一整排的紅花,一棵挨

著一棵,不需綠葉的點綴,只求烈日的輕撫。它燦爛如霞,美如朝暉。那簇簇紅瓣,泛著耀目的朱光,猶如神話故事中,從火燄中飛舞出來的火鳳凰。我不由自主地發出一聲讚嘆,瞠目結舌地站在窗邊,生怕一眨眼,那片火紅會化成一隻火鳳凰,衝天而去。   我一個眨眼,那片火紅變成了隨風舞動的裙襬。墨西哥女人是喜歡跳舞的,及地的花裙,隨著節奏飛揚,就像彩色的波浪,總是讓人目不暇給。你的情人早知我的到來,趁你熟睡時,掀動如火般的裙襬來向我示威。它是如此豔麗,這麼直接,我有些招架不住。   瓦哈卡的美是有目共睹的,但最讓我折服的是,已經五百多歲的她,依然展現出驚人的生命韌度。每一次磨難,她都能浴火重生,就像火鳳凰一樣,一次

比一次更讓人驚豔,任何見過她的人,都會打心眼裡愛上她。我也一樣。   不過,我雖愛瓦哈卡,卻在墨西哥找到了另一個情人,她叫聖克里斯托巴,是一個位於瓦哈卡南部的小山城。   公園廣場旁的大教堂,在陽光中散發著鵝黃色的光茫,柔美的像童話裡的建築,穿著傳統服飾的原住民默默行走在十六世紀的街道上,聖克里斯托巴彷彿又走進歷史裡。在如此幽靜的午後,坐在天井咖啡座的人們,不敢大口喘息,生怕驚擾著這個沉睡中的山城。   我第二次造訪這個山城時,便深深愛上她。我說我也要將聖克里斯托巴當成情人。我先生卻搖頭說,她只能是一場外遇,天氣冷了後,還是得回到溫暖的情人身邊。他的說法讓我不服,愛一個地方就應該包括一切,怎能

因冬天的寒氣而離去呢?他又說,我沒在高原上度過冬天,不知她的可怕。二○○七年冬天,我決定握握情人冰冷的小手。   在聖誕節的前一週,我們又去了聖克里斯托巴,迎接我們的竟是比母親的手還溫暖的冬陽。鵝黃色的大教堂在公園廣場的綠蔭襯托下,像蛋糕般酥軟可口,連他都忍不住讚美起來。 在我們的心中,各自有了墨西哥情人,墨西哥成為台灣以外,我最愛的地方。 在這三次旅行中,我還認識了許多墨西哥情人。   丹麥人法朗.布隆,和瑞典籍的妻子楚蒂,將畢生之力奉獻給這個地方。除了髮色與身型不同外,連膚色都被同化了。他說著當地的方言,穿著當地的服裝,過著當地人的生活,甚至比當地人更了解他們的歷史,更關心他們的文化,套句

我先生的話說,他們才是真正的墨西哥情人。   美國人狄克和來自德國的莎賓娜,將五十歲後的生命獻給墨西哥,小心翼翼的呵護著他們的第三國愛情。他們享受著墨西哥的生活,也盡心盡力的幫助村裡的人,當狄克在九十二高齡,被地主從居所驅逐時,所有的村人都挺身而出,讓他得以繼續住在「家」中。   東尼一面經營民宿,一面釀製龍舌蘭酒。他想把瓦哈卡變成墨西哥的波爾多,不讓葡萄酒專美於世。 美國的植物學家郝伯格,穿梭於鄉野中教印第安人種植新品種的豆類。   還有海邊的旅館老闆,那位強勢的德國女人,及許多我們在途中碰到的旅人,個個都是深情的墨西哥情人。   在這本書裡,我不僅在空間中移動,也隨著我先生在時間中旅行。我

們帶著他以前拍攝的照片,在拉坎冬叢林中尋找三十年前的童顏;我也隨著他登上高山,造訪雲之人的故鄉。   我們找到了照片的主人,湯馬斯先生驚喜的看著童年時的自己,我則端詳著現在的他。四十開外,身子壯碩,穿著一件白背心,頭髮已剪掉,嘴裡的金牙在笑聲中閃動著。他變得和照片完全不同,唯一不變的是那對眼睛,特別是他笑起來時,那對眼睛只有大小的差距,眼形與神情依然散發著著童年的影子。   我們找到了照片的主人,卻沒走入三十年前的那條山道,因為我們在墨西哥遇到了十六年來的第一場雪。   村裡很安靜,也很乾淨,除了在腳間飛奔的雲霧,幾乎沒看到幾個人。我們走了兩個多小時,經過一幢小屋。一個老婦從屋前的百合花叢裡抬

起頭來,跟我們點頭道好。雲霧在我們談話時,無聲無響的逼近,看來晚上又會下雪。告別老婦後,我才想到拍照,一轉頭,老婦和房子已消失在雲霧中了。我想她真的是雲之人。   因為我的先生,我有了墨西哥情人,是他帶我走入墨西哥情人的懷中,在書中當然不能不提他,因此我沿用《漫走,在熊的國度裡》的寫作體例,依然讓他扮演那個神祕的「你」。   他一直希望不要成為書裡的焦點,最好我能不必提他,當我告訴他,在《漫走,在熊的國度裡》出版後,很多讀者對「你」比對我更感興趣,他有些飄飄然。人,其實都一樣的,既想保有隱私,又希望被注意,真是奇怪的動物。 推薦序1   作者的文字充滿妙趣,彷彿「三毛式的旅行風格」,讓我們想起

三毛和老公荷西的漫遊,同樣帶給我們一起旅行的感受,一起經歷他們的浪漫經歷,一起認識他們認識的人,讓我們籠罩在同樣的氛圍、氣味、甚至味道中,體驗了真正的墨西哥風情。         邱一新(TVBS週刊總編輯) 推薦序2 旅行,找到一生的牽掛           ──彭蕙仙(名作家)   在旅行的各種理由中,「會一會另一半的情人」可能是其中最勁爆的一種;而旅遊後,把另一半的情人也變成了自己的情人,當場就把勁爆升級成浪漫;因為真正的浪漫就是愛他所愛,不是敷衍了事的來者不拒,而是真正地、深刻地去發現另一半的情人為什麼可以擄獲他的心。   這裡所說的「另一半的情人」指的是一個城市,墨西哥的瓦哈卡。作者

英國籍的先生Mike曾說,如果瓦哈卡是個女人,他將會用一輩子去愛她、呵護她。透過作者的筆,相信許多讀者都和作者一樣被說服了:瓦哈卡真的有不能不成為情人的理由啊,豔麗,韌性,慵懶,加上難以抗拒的親切,徹徹底底收服了異國的遊子,情不自禁許下一遊再遊的許諾。   為什麼旅行時,我們會不分說地將所經過的城市賦予性別,並且因此自然而然的有了對待它的態度,這永遠?個謎;或許是城市的風景,或許是城市的氛圍,更或許是城市裡的人……無論如何,一旦城市有了性別,這就意味著旅行時,我們再也不可能維持平靜和理性;擬人化讓旅行中的相遇成為一個近距離的心心相印,甚至於,一生的牽掛。   回想我們自己的旅遊,有沒有哪個地方

也曾讓你魂牽夢縈到你對那裡的一切再也放心不下?作者一枝擅於抒情寫景的筆,讓瓦哈卡以及各個中南美洲的城市彷彿在我們眼前飛舞起來,馬雅古文明從歷史成為我們腦中的真實;儘管在地理上我們或許是陌生的,但心理上卻不知不覺也加入了作者的行列;Mike的情人,如今也是我們的了。   但本書最精采動人的篇章不只在於寫景,更在於寫人,例如,用一條「雷波娑」對付人生的瓦哈卡女人:這條長巾,用來揹小孩,扛重物,斜背當袋子,天冷時當披肩,還有,老公在外醉得不省人事時,女人用雷波娑把男人拖回家;這裡的男人少有不貪杯,女人吵也吵不動了,趁著夜黑風高,拖回家再說吧。   一條無敵長巾就是瓦哈卡女人一生的縮影。這般不屈不撓

的女人啊,誰能不為她揪心以致傾心。於是作者也不能不愛了另一半的情人。   墨西哥女人的愛情究竟是怎樣的呢?認命的執著,並且狂熱不悔、烈愛灼身;作者用了我們熟悉的芙烈達?卡蘿與迪亞哥?里維拉的故事加以佐證。以藝術創作贏得了世界的肯定,芙烈達要的,卻只是迪亞哥專一的愛;再多人崇拜她,再多人愛她,都不及迪亞哥駐守的凝視;可惜芙烈達徹底失望了。她在畫作裡表達出的無邊寂寞,沒有人看不出來,但是迪亞哥選擇背對芙烈達的渴望,你能如何?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芙烈達太傻嗎?傻的,又豈只有墨西哥女人?   愛上墨西哥男人的匈牙利女人戴耶妮娜如何為愛走天涯,情奔墨西哥三十多年後得出「墨西哥情人像巧克力,香濃得讓人

想咬一口,但是握在手裡化了,就成一灘污漬」;千里私奔的狄克與莎賓娜,他們原本一個是美國知名的演奏家,一個是德國建築師,中年相遇後背叛了所有的人際網路,包括原來的家庭和專業領域,來到遙遠的瓦哈卡,因為這裡沒有一個人認識他們,他們在這裡攜手半世紀。   斷絕了一切守著這份愛,他們後悔嗎?這種愛情你要嗎?看到這段故事,或許讀者會有興趣知道作者和先生如何辯論「愛情的自私」這個課題,也會很想知道後來踽踽一人的狄克(莎賓娜先過世),如何在最後的歲月勉力維護與愛人共同生活的莊園,又如何面對兒女的恨與不諒解。狄克走後,莊園荒蕪,人世間的一切愛憎悲怨已無處計較,再怎麼浪漫激烈的愛情,終會緲然逝去啊。   那麼,

在無盡的唏噓裡,人們體悟到了什麼呢?是否,癡情與無情,常常只是一線之隔、一體的兩面?我們究竟應該歌詠什麼、又應該遺忘什麼呢?   在上一本書《漫走,在熊的國度》裡,作者的文字如詩,詩中有一種安靜的力量;在這本《墨西哥情人》裡,作者筆下澎湃,克制不住的熱情從一樁樁愛情傳奇裡奔跑出來;墨西哥無奈的身世,山城子民天真的浪漫,在作者筆下不斷呼喚著想要尋找故事的旅人。 所以,如果看完這本書而沒有蠢蠢欲動想去會一會墨西哥情人的話,就算你狠。 推薦序3 給墨西哥的情書               ──韓良露(旅遊作家) 墨西哥,一直是我的祕密情人。   看完林滿秋的《墨西哥情人》,我是如此高興,我

對墨西哥的情愫由另一個台灣的女人表達出來,這就是愛上國家、城市、文化的好處,我們絕不會像對私人的愛般充滿佔有慾,我們樂於和所有的愛人分享我們的第三國戀情。   第一次去墨西哥,已經是二十年前的往事了,就像所有喜歡先讀書後行萬里路的旅人,腦海中帶著各種和奧梅克文明、馬雅文明、阿茲提克文明、詩人歐塔羅帕斯、女畫家芙烈達、壁畫家迪亞哥?里維拉……等等相關的知識,但等我真正踏上墨西哥的土地,我才發現墨西哥和我曾經拜訪過的某些歐洲國家如此不同,我根本不能憑藉我的知識進行印證之旅,墨西哥這塊土地太本能、太神祕、太具感官誘惑、太奇異,我發現自己陷入了對墨西哥的迷戀之中。   我一直想拋下一切去墨西哥住,想去

的地方竟然也是林滿秋書中一直提到的地方瓦哈卡古城,那裡如烈火般的九重葛、數十種青紅黃色的辣椒、濃稠的巧克力茉尼醬、色彩繽紛的陶器和毯子、百變的長巾雷波娑、市集中目不暇給的傳統食物、陳年香濃的龍舌蘭酒……這些墨西哥事物彷彿是某種召喚,讓我們奔向生命原始之滿足。   我一直覺得墨西哥的文明仍是世人難解的神祕謎題,為什麼今天全世人最愛吃的蕃茄、馬鈴薯、辣椒、玉米、巧克力都和這塊土地有關聯,在墨西哥,你會不由自主地想探索文明的原點。   林滿秋的《墨西哥情人》,是本抽絲剝繭的情書,透過對書中「你」的墨西哥之愛的探索,林滿秋也慢慢地走進了墨西哥古老的靈魂之中,書中還記錄了許多迷人的生命故事,讓讀者不僅親

近了墨西哥的風土,也彷彿結識了許多朋友。   林滿秋的墨西哥情書,就如同真實的愛要歷經生命的苦難和時間的考驗,林滿秋對墨西哥之愛的旅程也越來越真實和深沈,在見證了墨西哥叢林的苦難與反抗軍碼訶士帶領的革命,林滿秋終於愛上了不只是美麗勇敢與苦難的墨西哥,就像人生中偉大的愛情一樣,甜蜜是幸福的,受苦卻讓愛情更堅強。 在情人的臂膀中起舞獨立大道走到盡頭,就是公園廣場。午後的公園廣場像個遊樂場,賣氣球的小販渾身掛滿了氣球,五顏六色,滿天飄飛。街頭藝人來來去去,有的穿著傳統服飾,戴著墨西哥帽,以小提琴演奏著墨西哥民謠,也有流行樂團,吟唱歌手,雜耍小丑,各憑本事讓觀光客從口袋裡掏出錢來。人潮比上午更多,

綠蔭下的座椅擠滿了人,其中不乏卿卿我我的戀人。墨西哥的戀人很張狂,一對對的公然在烈日下、在人潮中親吻擁抱。戀人的行為雖大膽,卻少了浪漫的氣氛,不像巴黎的空氣中嗅得到戀愛的因子。你說,那是極度限制下的反撲。墨西哥是個天主教國家,嚴禁婚前性行為和墮胎,情侶們在避免犯規和惹麻煩的情況下,只好相約在公共場合。旁人不知是出於同情還是尊重,或是見怪不怪,對於這種親密行為並沒有多大反應。一個頭頂著花籃的女人穿梭在咖啡座中,賣著象徵愛情的紅玫瑰。我不知道墨西哥的氣候是否養得出如此嬌貴的花朵,墨西哥女人似乎很愛它,只要有男伴在旁,那位小姐就能賣出一把。當她來到我們眼前,你微微一笑,咕嚕了幾句,她以悲憫的目光望了

我一眼,轉身而去。我問你跟她說了什麼,你說,「我告訴她,我的花園裡多得是玫瑰。」難怪她以悲憫的目光看我,她一定覺得你不是個好情人。你反駁說,街頭的玫瑰讓愛情變得廉價,只有對自己沒信心的男人,才會以玫瑰來換取愛情。我不贊同你的話,卻心疼那些玫瑰,在這麼熱的天氣裡,那一朵朵象徵著愛情的玫瑰,究竟撐得了多久?也許浪漫的夜還未過,它便已經凋萎了。想到這兒,我竟因你未買玫瑰而感到高興。我們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著來來去去的人潮。咖啡座上的人兒,就像海潮一樣,去了一批,另一批立刻湧上。他們不全是遊客,也有不少在地人,有的和朋友喝一杯,有的談著公事,也有才剛下了課的中學生,和進城辦事的農民。不管什樣的人,臉上

都掛著笑容,說話的姿態既熱烈又輕鬆,笑聲隨著溫熱的空氣飄浮在空氣中。風從樹梢滑落下來,輕輕從臉龐拂過,溫溫熱熱的,就像情人的手,我愉悅的靠在座椅上,悠然的喝著冰涼的啤酒。你又和鄰坐的一家人聊了起來。他們是德國人,講的是英文,我不再有被冷落的感覺,不過我並沒有開口。你詳盡的告訴他們瓦哈卡的特色,什麼地方一定要去,哪家餐廳好吃,隔天有什麼市集,鉅細靡遺,如數家珍,讓對方以為你是久居此地的外僑。你毫不掩飾的說出你對瓦哈卡的愛戀,還說可能的話,以後會年年回來。德國人也顯得很熱情,說什麼才來幾天,便已感覺到瓦哈卡迷人之處。他們喜歡這裡多采的文化,穩定的氣候,和親切的民眾。最令他們開心的是,物價便宜。聽著

你們閒聊,我不禁想著,是因為歐洲的天氣太冷了,而讓你們對熱帶地區充滿遐思?還是在你們的文化中少了慵懶的因子,讓你們對印第安文化感到好奇?我想起以前的一個英文老師,他來自陰冷的英國北部,到了亞洲後彷彿走入了人間勝境,寧可在香港、台灣、泰國過著教英文,四處遷徙的生活,也不願意回英國定居。我認識他時,他已在亞洲住了十七年,這當中只回過英國三次。德國人離開後,我向你提出了心裡的疑問。你正思索著如何答覆我時,一首滄桑的旋律讓你轉過頭。那是個盲人歌者,大約五十來歲,穿著一身破舊的衣服,頭髮雜亂,打著赤腳,一手握著盲人手杖,一手拿著小碗,沿著咖啡座黯然低唱。他的嗓音低沉而哀傷,眉頭深鎖,我雖聽不懂歌詞,卻被

歌聲中的滄桑感動了。當他來到我們面前,你毫不吝嗇的給予掌聲和賞金。很快的,盲人歌者的歌聲又從鄰桌傳來,你聽了兩句後,回到我的問題。你說你對瓦哈卡的愛戀,也許是年少時的一種憧景。一九七○年代時,你正好在美國,那是嬉皮當道的一段歲月,你不喜歡嬉皮,也不喜歡歐洲的冷漠,渴望到一個有熱度的國度。來到瓦哈卡或許是偶然,也可能是宿命,總之當你到達這裡時便無法自已的愛上了她。之後,在無數次的造訪中,你學會她的語言,熟悉她的文化,你對她的愛愈加濃厚的。這麼多年來,她成了你遠離日常生活的場地,也是你疲憊煩悶時的喘息地。你迷戀她,不只是她的風景,還有在此地交往的朋友。最後,你不忘幽默的加了一句,你愛瓦哈卡是因為空

氣中瀰漫著巧克力的芳香。時間在午後的公園廣場悄悄移動著,陽光卸下刺人的外衣,搖身變成淘氣的精靈,在人們的髮稍染上一層銀光。馬林巴琴隨風而起,一對對人兒開始翩然起舞。馬林巴琴聲也是吸引你來瓦哈卡的原因之一,那是一種源起於瓜地馬拉,卻在瓦哈卡茁壯的樂器。美妙的音樂,空氣中的餘溫,和輕輕吹送的風兒,讓舞者的腳步愈來愈輕快,臉上的神韻也愈來愈柔美。而你也渾然忘我的陶醉在音樂中。突然間,我似乎懂了,瓦哈卡真正讓你迷戀的應該就是這種難以言喻的氣氛。這種氣氛不但在英國沒有,在美國,在歐陸也很罕見­,甚至在墨西哥其他的城市也找不到,那是一種經由環境、氣候、文化和民族特性交揉後,經過時間的醞釀而產生的,那是一種

獨特的,無法複製的氛圍。它讓人感到放鬆,感到自在,還有種歸屬感。發現了你的祕密,我心裡充滿了喜悅,不過我故作沉默,不想讓你太得意。不然你又會說:「哈,你總算見識到我的情人是多麼棒了吧!」你的身體跟著音樂的節奏擺動著,眼中盪漾著笑意。我很少看到你這麼放鬆,這麼歡愉,在情人的懷中果然是甜蜜的。另一首曲子響起時,你拉起我的手,「我們跳舞吧!」不擅跳舞的我,腳步有些凌亂,幾次踩到你,你卻好像沒有感覺似的,滿心沉醉在優美的旋律中。你說,等我們老得無法四處旅行時,依然可以在瓦哈卡相擁而舞。我說,在情人的臂膀中,就算面對著牆壁,依然看得到滿城風光,何必跑那麼遠呢!

贈禮行為之探討-個別送禮與聯合送禮對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為了解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英文的問題,作者盧素瑢 這樣論述:

送禮(gift-giving)在中國文化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活動、關係網絡和行銷等多方面的領域。素有禮儀之邦的我們,舉凡在大大小小的節日、時機及場合下,都不能免俗的會送上一份禮物給親朋好友們。俗語說:「送禮表心意、禮多人不怪」,又所謂:「千里送鵝毛」,顯示出送禮常可以促進彼此間關係上的互動和情感上的交流,但掌握禮輕情意重的原則,使送禮送到心坎裡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不僅僅是涉及了實際禮品的交換而已,其間所隱含的心理因素更是錯綜複雜且耐人尋味。   本研究希冀從受禮者的觀點,進一步去探討送禮行為中不同之送禮型式-個別送禮與聯合送禮

所致情感反應的影響,並從文獻中找出幾個干擾變數,分別是送禮者與受禮者之間的社會關係、受禮者的價值取向及禮物之型態,來探討此三干擾變數及其交互作用對於主效果的干擾效果為何。   本研究結果如下所示: 一、送禮型式所致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發現,送禮型式對於受禮者之正負向情感反應皆有顯著之影響,且聯合送禮帶來較正向之情感反應,而個別送禮帶來較負向之情感反應。 二、送禮型式與社會關係所致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送禮型式與社會關係之交互作用對主效果之正負向情感反應皆沒有顯著之

干擾效果。 三、送禮型式與價值取向所致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送禮型式與價值取向之交互作用對受禮者情感反應僅有在正向情感反應上有顯著之影響,對於負向情感反應並無顯著之干擾效果。 四、送禮型式與禮物型態所致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送禮型式與禮物型態之交互作用對受禮者之情感反應僅有對負向情感反應有顯著之影響,對於正向情感反應並無顯著之干擾效果。 五、送禮型式、社會關係與禮物型態所致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送禮型式、社會關係與禮物型態之三因

子交互作用對於受禮者正向負向情感反應皆有顯著之干擾效果。 六、送禮型式、價值取向與禮物型態所致受禮者情感反應之影響   本研究發現,送禮型式、價值取向與禮物型態之三因子交互作用對於受禮者正向負向情感反應皆無顯著之干擾效果。   送禮行為不但是個人在社會關係互動中所在意及關心的活動,也是研究學者所欲探討的有趣現象,更甚至是實務界非常重視且關注的一塊有潛力的市場。因此本研究以受禮者的角度來看送禮行為,並從研究中獲得有貢獻的結果,進而對送禮行為研究提供另一種思考角度,且為送禮行為中的送禮者提供合適的參考,並為實務界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