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定義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動詞定義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BruceM.Tharp寫的 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八年級英語文法1. 過去式定義使用時機動詞變化例句練習1 練習 ...也說明:定義. 使用時機. 動詞變化. 例句. 練習1. 練習2. 練習3. 練習4. 1. Ben ______ (have) toothache yesterday. 2. When I ______ (be) a child, I was afraid of dog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陳振宇所指導 黃玉樹的 華語二語者的華語名動詞比例及其影響因素 (2019),提出動詞定義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名動比、語言使用、語言程度、語料庫、華語二語者。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教學系 洪嘉馡所指導 鄭語箴的 法籍學習者之狀態動詞語義分析研究-以「大」之多義性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狀態動詞、多義詞、對比分析、語料庫的重點而找出了 動詞定義的解答。

最後網站定义,及物动词类型及例句_腾讯新闻則補充:你还会发现及物动词的不同形式和例句,使你的语法学习更容易。 及物动词的定义. 每一个在语法结构中接受一个或多个宾语的动词,通常是一个句子,都被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動詞定義,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論述設計:批判、推測及另類事物

為了解決動詞定義的問題,作者BruceM.Tharp 這樣論述:

繼暢銷書《推測設計》再次巨獻 此一領域最基礎力作! 以微百科架構,560頁全彩圖文+250多個經典案例 綜談源起、理論、發展、設計師精闢理念及作品分析 是所有想「轉變方向者」必讀之書     第一步──特別是針對有精力、動力和才華,卻沒什麼錢的年輕人──要掌控世界的第一步,就是掌控你的文化。去形塑並且展示你想要生活的世界;寫書、做音樂、拍電影,畫一幅藝術畫。──Chuck Palahniuk(恰克.帕拉尼克)     鬆綁思考框架,歡迎踏上改變的旅程,給~   ★一般公民──社會還可以怎樣的不同?對此,你還懷抱希望……   ★新興社群──行動的思考者、思考

的行動者,從建立論述社群,你想進行思索、辯論、挪用,甚至是控訴。   ★遵循常規職涯的工程師、社會科學家、創意發想者──設計,使你想「轉變方向」。   ★設計師────認同這是對於未來另類視野真誠而透明的一種嘗試,在商業或美學目的外,你關注「可以」和「應該」做什麼的問題,渴望邀請觀者反思,並在作品中找到自我價值。     設計也能成為發聲的武器,文化的探針   Donald Norman(唐納德.諾曼)認為:設計師往往欠缺必要的理解。現今的設計師已然成為應用行為科學家,但卻沒有好好理解議題的複雜度和知識深度;新鮮視角確實可以製造出有見解的結果,然而這雙眼睛卻也需要受過教育,需

要是有知識的。     如果說,論述設計的本質是以「溝通」為主要目的而蓄意嵌入「人」(觀者及使用者)的角色,藉以使設計物件激發辯論及反思,那麼作為MIT強力系列書,你將不難理解作者「以本書作為論述工具」的深切意圖──協助設計師解決尚未存在的世界的概念性挑戰,透過設計,重拾我們對於各種議題的想像,形塑出對人、對自然和對世界的理解,同理和感激。     因此你將看到,作者將二十多年不同領域實戰經驗,與論述設計於各個應用層面的價值見證加以融合,所企圖開展的磅礴架構:從歷史縱深循序漸進,溯及九0年代中期Anthony Dunne(安東尼.鄧恩)與 Fiona Raby(費歐娜.拉比)受

矚目的「批判設計」,勾勒另類、設幻、推測、對抗等類型的理論與創作,將之比較出「什麼是論述設計?」的探討式推進,如何用人類學、社會學的視野去理解設計物件,扎實說明作品如何以inspire(啟迪)、inform(告知)、remind(提醒)、persuade(說服)、provoke(激發)為實踐目標。並反之詰問:「什麼不是論述設計?」當「每一件物品都是論述的,它可以促使人談論」,其中「人」所隱含情緒與多元的變異角色,是否正為此一領域平添富於抽絲剝繭的探索趣味!?      對科技發展做反思、深究社會文化的推進   ★台灣設計師王艾莉從不同城市蒐集雨水,再製成冰棒給街頭路人試吃,意圖表達對

於環境汙染的意識。   ★為何一隻退休的賽狗踩著跑步機,協助仰賴呼吸器的病患進行人工呼吸,是最具標誌意義的論述設計?   ★〈為文明但不滿足的人設計的傘〉像極真的刀劍,將它往背後一甩,成為了對人類侵略天性的表演認可?為何會熱銷,甚至意外引發數起報案?   ★拿起來三磅重的銅製〈口徑筆〉提醒擁有實權者做決策前三思;有趣的是,目標受眾(「好幾位」世界領袖)均收到了這支筆,也都在使用。   ★是否曾在同一地方拍過太多照片?〈禁止照相機〉GPS定位,當下幫你收回快門。   ★旨在優雅且安樂地奪走人類性命的〈安樂死雲霄飛車〉,到底使人快樂或悲傷?   ★〈烤吐司機〉雖是失敗的實驗

,卻富含詩意?   ★〈白色媒體恐懼風向標〉用屋頂上矗立的一隻電子無頭雞「解析新聞,尋找與恐懼相關的字眼」作為一種論述物件,鼓勵更多不同的公眾談論。   ★〈聯合微型王國〉於2013年受倫敦設計博物館邀請參加「關於問問題的設計」展覽,又意味著哪些社會參與面向?     原來「一支普通家用拖把,可以讓我們開啟對話」;論述設計始終是想敲開人們的腦門,恍然明白──目的不在要你真正找到問題解決之道,而是要你提升對議題的意識。   本書特色     1. 運用〈About–For–Through〉(關於-為了-透過)框架、自創的四領域架構、九個論述設計方向及新詞彙,加以論述

思辨,猶如提供一根槓桿,引導執行者從「為何而設計」的深度議題到「怎麼設計」的關鍵思考。更針對稀少的論述設計理論做出貢獻,提出思考設計的新方式,宛如一部細膩的學術論作。     2. 針對視覺型學習者、時間有限者或一般人,從第二部分「案例」讀起便足夠熟悉論述設計全貌,超過250個經典案例研究和300多張作品對照,附帶思辨式的故事解釋,引人好奇地一一讀下去,深具閱讀與探索趣味。     3. 全書間斷穿插有全球知名設計師闡釋作品、或作家著作的「重點金句」,文字力道如醍醐灌頂;一目瞭然的設計,更使40萬字巨作創造出一種閱讀節奏上的分號(休息)、與畫龍點睛的視覺效果。   教授/

專家共同推薦     王艾莉/設計師   林沛瑩/藝術家、設計師   宮保睿/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推測設計師   許峻誠/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所長、設計學博士   曾乙文/推測設計中國推廣者、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師、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候選人   彭星凱/臺北設計與藝術指導協會創辦人   鄭陸霖/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社會學家   鄭宇婷/設計論述平台【推測居民】創辦人   蘇志昇/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   顧廣毅/藝術家   專業推薦     「《論述設計》促使我們思考、討論、質

疑。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為設計師提供理論及工具,來探究要傳達的內容與傳達的方式。我愛死這本書了!」──Ellen Lupton(艾琳.路佩登)/著有《The Senses: Design Beyond Vision》(感官:視覺之外的設計)     「《論述設計》對於理解設計實務在商業設計範式以外運作的模式貢獻卓著。透過令人信服地綜合文學、理論和注釋設計的例子,布魯斯和史蒂芬妮.薩普介紹、深究了一系列為發揮設計的論述作用而構思與執行的作品。他們也從批判的角度分析論述與批判實務有何衝擊和限制。任何致力於了解傳統設計實務界限何在的讀者,這本書至關重要。」──Matt Malpass(瑪特.馬爾

帕斯)/倫敦藝術大學(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產品、陶瓷和工業設計課程協調人;著有《Critical Design in Context: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s》(脈絡下的批判設計:歷史、理論與實務)     「在設計越來越不拘一格、無所不包、充滿雄心壯志的時刻,《論述設計》對於其未來的辯論有及時且具建設性的貢獻,它詳細闡述設計師在投入愈趨複雜、急迫的社會、政治、環境議題時,將遭遇哪些機會、哪些挑戰。」──Alice Rawsthorn(艾莉

絲.羅斯隆)/著有《Design as an Attitude》(設計作為一種態度)

動詞定義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阿滴家教班EP6 #及物不及物動詞
因材施教的阿滴老師這堂課要介紹的是日本人最有障礙的文法:及物和不及物動詞,家教班最優秀的外籍學生Tommy挑戰用中文學英文!
在Tommy的頻道也有影片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M78sexhx8
最適合你的外語老師就在 AmazingTalker!
領取10美金課程優惠 ► https://bit.ly/2z4ULL6

0:00-1:45 課前閒聊
1:45-2:21 課程前言
2:21-4:28 及物動詞定義
4:28-7:01 不及物動詞定義
7:01-7:57 隨堂小考
7:57-9:27 及物不及物兼具動詞
9:27-11:17 及物不及物學習困難
11:17-12:42 及物不及物學習觀念
12:42-13:41 課後閒聊

阿滴家教班播放清單:https://bit.ly/2yP5Mzr
每週一晚上六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上一部影片 去科技公司上班英文要多好? 阿滴滴妹突擊台灣半導體產業! https://youtu.be/P7Q_PA5b_uE
下一部影片 不要再講sorry了! 五句讓人馬上原諒你的英文說法! https://youtu.be/SYAf6YS_Uq0

阿滴英文的人氣影片:

■ 英式英文挑戰! 你聽得懂電影中的英國用語嗎? https://youtu.be/x9qlyy86LxE

■ 去外商公司工作英文要多好? 阿滴突襲Google台灣辦公室! https://youtu.be/ES73LXd4LGg

■ 三點就放學! 回家都在玩? 芬蘭學生怎麼看台灣的教育制度? https://youtu.be/VHnyCM6iG7o

■ 連阿滴都唸錯的常見英文!? 學會用『回音法』練習發音! https://youtu.be/16kkr2eGSdE

■ 阿滴跟大謙的公開! ...英文自我介紹教學 😂 https://youtu.be/WIMq3aIExyU

■ 阿滴英文砸招牌! 同步翻譯議會質詢超崩潰!? https://youtu.be/jpmu6u24MNo

■ 超失控成語翻譯! 重量級來賓嚇到滴妹『花容失色』 https://youtu.be/BRniFD91j6E

其他連結:
http://facebook.com/rayduenglish
http://instagram.com/rayduenglish
http://pressplay.cc/rayduenglish
合作邀約:[email protected]

華語二語者的華語名動詞比例及其影響因素

為了解決動詞定義的問題,作者黃玉樹 這樣論述:

語言習得的研究發現幼兒初期的詞彙發展存在名詞優於動詞的現象,即名詞學得更好、更快、更多。計算學習者使用的名詞和動詞的比值(名詞數量除以動詞數量,後稱「名動比」)會得到大於1的結果,表示名詞多於動詞,是謂「名詞優勢」。Gentner (1982) 認為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因為名詞指涉的是「東西」,有形狀、可以自背景獨立、具體、可想像的特性;動詞則指涉是東西和環境以及東西之間的「關係」,它更為複雜、隱晦,而且轉瞬即逝,因此學習動詞也比較困難。名詞和動詞在習得上的差異,被認為有跨語言的普遍性。然而,也有學者發現,在強調「關係」的語言(例如:華語和韓語),名動比與西方語言存在明顯差異。我們假設學習華

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的詞彙發展符合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自然順序假說」(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和「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我們想知道他們的習得和輸入之間的關係以及詞彙發展的情況。我們預計探討如下因素:目標語社會自然語言環境和課堂教學環境的輸入,以及比較不同的詞彙發展階段和二語者的詞彙發展接近母語者的可能性。我們使用兩種語料來進行上述研究,第一種是既有的語料庫,包括中央研究院平衡語料庫、國教院語料庫索引典系統(含國教院華語中介語索引典系統)。第二種是自行收集、處理的語料,包括學習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主流華語教科書,以及包含二語者和

華語者的碩博士學位論文摘要。我們透過詞形(type)和詞體(token)作為分析的單位以及不同名詞和動詞的界定比較語料之間的詞類分佈和名動比差異。研究發現如下:一、華語二語者的名動比低於自然語言環境及課堂教學環境,輸出並沒有反映輸入;二、從A1到C1的教科書,名動比有上升的趨勢,顯示語言程度和名動比有正相關;三、華語二語者和母語者在學位論文摘要的名動比並不存在差異,說明二語者的詞彙發展成就存在接近母語者的可能。研究顯示華語二語者的詞彙習得和使用和輸入存在差異,華語二語者的名動比遠低於華語母語者。雖然可以看到名動比隨著語言程度變高而提升以及不同名詞和動詞定義下有類似的變化跡象,但無法排除文章類型

、文化以及語言教學的介入是干擾因素的可能性。以現有研究而言,比起輸入和語言特性,語言程度是較能解釋名動比變化的因素。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討論上述相關因素以及設計華語二語教學以期促進學習者的詞彙發展。

法籍學習者之狀態動詞語義分析研究-以「大」之多義性為例

為了解決動詞定義的問題,作者鄭語箴 這樣論述:

本文以狀態動詞「大」之多義性為主,輔以真實語料分析、動詞詞義的模組屬性表徵(MARVS)理論應用與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母語為法語、以華語為第二外語之法籍學習者的問卷回饋,探討母語為法語之法籍華語學習者其對於狀態動詞「大」之多義性的學習難點與過程。本研究透過中研院平衡語料庫與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彙整出既是高詞頻又是多義詞之狀態動詞「大」之義項分類,並以MARVS理論進行更深度、精確的義項分類分析,確定中文狀態動詞「大」之義項共計十二類;同時,從線上與紙本之法漢辭典、法法詞典、法文語料庫(WoNef)中整理出法文“grand(大)”之所有義項,確定法文狀態動詞「大」之義項共計十類,之後將中、法狀態動

詞「大(grand)」之多義義項進行對比分析、統整,找出中、法狀態動詞「大(grand)」義項對應關係並預測法語為母語之法籍華語學習者在這些義項上的學習難點。最後,透過紙筆測驗的問卷設計找出母語為法語之法籍華語學習者,對於狀態動詞「大(grand)」之義項認知情形,從題目與受試者兩大面向分析並歸納其在多義詞「大(grand)」義項的學習難點,希冀能找出以母語為法語之法籍華語學習者在多義詞義項教學上最佳的教學脈絡與方式,供華語教學者與教材編輯者參考,在教學或教材上能更符合母語為法語之法籍華語學習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