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浮動IP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切換 浮動IP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朱仕耿寫的 HCNP路由交換學習指南 和張樹明的 Web前端設計基礎--HTML5、CSS3、JavaScript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如何在MERCUSYS App 上設定Halo H系列也說明:切換 至手機上的設定> Wi-Fi頁面,連接到印刷在底部標籤上的Halo預設SSID(例如Halo_XXXX)。 然後回到Mercusys APP, ... 網路連線類型有3種:浮動IP,PPPOE和固定IP。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清華大學出版社所出版 。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游信強所指導 簡文逸的 研究溶膠-凝膠法製備二氧化鋯-氧化鋅堆疊式電阻式記憶體之無電致成形機制及可靠度分析 (2017),提出切換 浮動IP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電阻式記憶體、溶膠-凝膠、氧化鋅、二氧化鋯、吉布斯自由能。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碩博士班 郭泰豪所指導 郭俊賢的 低成本低功率之循環式與導管式類比/數位轉換技術 (2009),提出因為有 循環式、導管式、轉換器、電容、諧波失真、運算放大器、低成本的重點而找出了 切換 浮動IP的解答。

最後網站彈性IP 地址- 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則補充:彈性IP 地址是針對動態雲端運算設計的靜態IPv4 地址。彈性IP 地址會分配給您的AWS 帳戶,直到您將其釋出為止。透過彈性IP 地址,您可以快速地將地址重新映射至帳戶中的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切換 浮動IP,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HCNP路由交換學習指南

為了解決切換 浮動IP的問題,作者朱仕耿 這樣論述:

本書是配套華為HCNP-R&S的學習指導用書,全書共包含14章,內容包括路由基礎、RIP、OSPF、IS-IS、路由重分發、路由策略與PBR、BGP、以太網交換、以太網安全、STP、VRRP、組播、MPLS與MPLS VPN、附錄:習題答案。通過學習本書,讀者不僅能夠熟悉HCNP-R&S中的知識要點,更加能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做到知其然而又知其所以然。全書內容豐富,書中的每一章不僅安排了介紹理論知識的詳細內容,還穿插了豐富的案例,讓讀者能夠快速掌握相關技術或協議在實際網絡中的應用。 第1章 路由基礎 01.1 路由的基本概念 21.1.1 路由的基本概念 31.1.2

路由表 41.1.3 路由信息的來源 61.1.4 路由的優先級 71.1.5 路由的度量值 81.2 靜態路由 91.2.1 靜態路由的基本概念 91.2.2 靜態路由配置須知 121.2.3 默認路由 141.2.4 浮動靜態路由 161.2.5 案例1:靜態路由與BFD聯動 181.2.6 案例2:靜態路由與NQA聯動 211.2.7 案例3:A與B互ping的問題 241.2.8 案例4:靜態路由在以太網接口中的寫法及路由器的操作 261.3 動態路由協議及分類 281.3.1 距離矢量路由協議 281.3.2 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291.4 最長前綴匹

配 301.5 路由匯總 331.6 黑洞路由 361.7 路由表與FIB表 381.8 習題 40第2章 RIP 422.1 RIP的基本概念 442.1.1 RIP路由更新及接收 442.1.2 RIP路由更新與路由表 462.1.3 度量值 472.1.4 報文類型及格式 492.1.5 計時器 512.1.6 Silent-Interface 522.2 RIP的防環機制 532.2.1 環路的產生 532.2.2 定義最大跳數 552.2.3 水平分割 552.2.4 毒性逆轉 572.2.5 觸發更新 582.2.6 毒性路由 592.3 R

IPv2 592.3.1 RIPv1及RIPv2 592.3.2 報文發送方式 602.3.3 報文認證 612.3.4 下一跳字段 622.3.5 路由標記 632.3.6 路由匯總 632.4 RIPv2的配置及實現 662.4.1 案例1:RIPv2基礎配置 662.4.2 案例2:Silent-Interface 692.4.3 案例3:RIP路由手工匯總 702.4.4 案例4:RIP報文認證 752.4.5 案例5:配置接口的附加度量值 772.4.6 案例6:配置RIP發布默認路由 792.4.7 案例7:RIP路由標記 802.5 習題 82第3章

OSPF 863.1 OSPF的基本概念 883.1.1 Router-ID 893.1.2 OSPF的三張表 903.1.3 度量值 923.1.4 報文類型及格式 933.1.5 鄰接關系 983.1.6 網絡類型 1023.1.7 DR及BDR的概念 1043.1.8 區域的概念及多區域部署 1063.1.9 OSPF路由器的角色 1093.2 LSA及特殊區域 1103.2.1 LSA概述及常見LSA類型 1103.2.2 LSA頭部 1113.2.3 LSA詳解 1123.2.4 區域類型及詳解 1323.2.5 判斷LSA的新舊 1373.3

OSPF協議特性 1383.3.1 路由匯總 1383.3.2 Virtual Link 1403.3.3 默認路由 1423.3.4 報文認證 1443.3.5 轉發地址 1473.3.6 OSPF路由防環機制 1493.3.7 OSPF路由類型及優先級 1533.4 配置及實現 1533.4.1 OSPF基礎配置命令 1533.4.2 案例1:OSPF單區域配置 1563.4.3 案例2:Silent-Interface 1593.4.4 案例3:OSPF多區域配置 1613.4.5 案例4:調整OSPF Cost值 1633.4.6 案例5:OSPF特殊區域

1643.4.7 案例6:Virtual Link的配置 1723.4.8 案例7:OSPF報文認證 1743.4.9 案例8:OSPF多進程 1753.5 習題 181第4章 IS- IS 1844.1 IS-IS概述 1864.1.1 常用術語 1864.1.2 OSI地址 1874.2 IS-IS的基本概念 1894.2.1 IS-IS的層次化設計 1894.2.2 IS-IS路由器的分類 1914.2.3 度量值 1924.2.4 IS-IS的三張表 1944.2.5 協議報文 1984.2.6 LSP 2004.2.7 網絡類型 2044.2.8 D

IS與偽節點 2074.2.9 鄰居關系建立過程 2114.2.10 鄰居關系建立須知 2134.3 協議特性 2144.3.1 路由滲透 2144.3.2 路由匯總 2164.3.3 Silent-Interface 2194.4 配置及實現 2204.4.1 案例1:IS-IS基礎配置 2204.4.2 案例2:IS-IS路由滲透 2234.4.3 案例3:IS-IS默認路由 2244.4.4 案例4:IS-IS接口認證 2274.5 習題 228第5章 路由重分發 2305.1 路由重分發的概念 2325.2 案例1:RIP與OSPF之間的路由重分發 235

5.3 案例2:重分發直連路由到OSPF 2385.4 案例3:重分發靜態路由到OSPF 2395.5 習題 240第6章 路由策略與PBR 2426.1 路由策略概述 2446.2 Route-Policy 2456.2.1 Route-Policy的基本概念 2466.2.2 基礎配置 2476.2.3 案例1:在引入直連路由時調用Route-Policy 2486.2.4 案例2:在引入靜態路由時調用Route-Policy 2496.2.5 案例3:Route-Policy在雙點雙向路由重分發場景中的部署 2526.2.6 案例4:使用Route-Policy設

置路由標記及過濾帶標記的路由 2596.3 Filter-Policy 2606.3.1 案例1:Filter-Policy對RIP發送的路由進行過濾 2616.3.2 案例2:Filter-Policy對RIP接收的路由進行過濾 2636.3.3 案例3:Filter-Policy對於向OSPF發布的路由進行過濾 2646.3.4 案例4:Filter-Policy對OSPF接收的路由進行過濾 2666.4 IP前綴列表 2686.4.1 IP前綴列表的基本概念 2706.4.2 案例1:在Route-Policy中調用IP前綴列表 2726.4.3 案例2:在Filter

-Policy中調用IP前綴列表 2736.5 PBR 2746.5.1 案例:PBR基礎實驗 2756.6 習題 278第7章 BGP 2807.1 BGP的基本概念 2827.1.1 BGP對等體關系類型 2837.1.2 IBGP水平分割規則 2857.1.3 路由黑洞問題及BGP同步規則 2877.1.4 路由通告 2897.1.5 Router-ID 2897.1.6 報文類型及格式 2907.1.7 查看BGP對等體 2927.1.8 BGP路由表 2937.1.9 將路由發布到BGP 2947.2 路徑屬性 2967.2.1 Preferred_V

alue 2977.2.2 Local_Preference 2987.2.3 AS_Path 2997.2.4 Origin 3007.2.5 MED 3017.2.6 Next_Hop 3027.2.7 Atomic_Aggregate及Aggregator 3057.2.8 Community 3077.3 配置及實現 3107.3.1 案例1:BGP基礎實驗 3107.3.2 案例2:指定BGP更新源IP地址 3147.3.3 案例3:BGP與非直連網絡上的對等體建立EBGP會話 3157.3.4 案例4:BGP路由自動匯總 3177.3.5 案例5:BGP手

工路由匯總 3197.3.6 案例6:在network命令中使用Route-Policy修改路徑屬性 3257.3.7 案例7:在peer命令中使用Route-Policy部署路由策略 3277.3.8 案例8:在peer命令中使用Filter-Policy過濾路由 3297.3.9 案例9:在peer命令中使用ip-prefix過濾路由 3317.3.10 案例10:使用as-path-filter匹配BGP路由 3317.3.11 復位BGP 3347.4 路由反射器 3357.4.1 路由反射器的基本概念 3367.4.2 路由反射器環境下的路由防環 3387.4.3

案例:路由反射器的基礎配置 3407.5 聯邦 3437.5.1 聯邦的基本概念 3437.5.2 AS_Path屬性在聯邦AS中的處理 3457.5.3 案例:聯邦的基礎配置 3467.6 BGP路由優選規則 3497.6.1 案例1:優選Preferred_Value屬性值最大的路由 3507.6.2 案例2:優選Local_Preference屬性值最大的路由 3527.6.3 案例3:本地始發的BGP路由優於從其他對等體學習到的路由 3547.6.4 案例4:優選AS_Path屬性最短的路由 3557.6.5 案例5:優選Origin屬性為IGP的路由(相比於Or

igin屬性為Incomplete的路由) 3577.6.6 案例6:優選MED屬性值最小的路由 3597.6.7 案例7:EBGP路由的優先級高於IBGP路由 3607.6.8 案例8:優選到Next_Hop的IGP度量值最小的路由 3627.6.9 案例9:優選Cluster_List最短的路由 3637.6.10 案例10:優選Router-ID最小的對等體所通告的路由 3657.6.11 案例11:優選具有最小IP地址(Peer命令所指定的地址)的對等體通告的路由 3667.7 習題 367第8章 以太網交換 3708.1 二層交換基礎 3728.1.1 MAC地址

3738.1.2 以太網數據幀 3758.1.3 MAC地址表 3758.1.4 二層交換的工作原理 3768.2 VLAN 3798.2.1 VLAN的概念及意義 3798.2.2 VLAN的跨交換機實現 3828.2.3 接口類型 3848.2.4 案例1:Access與Trunk類型接口的基礎配置 3888.2.5 案例2:深入理解交換機對數據幀的處理過程 3908.2.6 案例3:Hybrid接口的配置 3928.2.7 案例4:基於IP地址划分VLAN 3948.2.8 案例5:由於缺少VLAN信息導致通信故障 3958.3 實現VLAN之間的通信 397

8.3.1 使用以太網子接口實現VLAN之間的通信 3978.3.2 案例1:路由器子接口的配置 4018.3.3 使用VLANIF實現VLAN之間的通信 4028.3.4 案例2:三層交換機配置案例 4058.4 MUX VLAN 4088.4.1 案例:MUX VLAN基礎配置 4108.5 VLAN聚合 4118.5.1 案例:VLAN聚合基礎配置 4138.6 企業交換網絡 4158.7 習題 417第9章 以太網安全 4189.1 MAC地址表的配置及管理 4209.2 接口安全 4229.2.1 案例1:接口安全基礎配置 4239.2.2 案例2:St

icky MAC地址 4269.3 MAC地址漂移與應對 4279.3.1 案例1:配置接口MAC地址學習優先級 4309.3.2 案例2:配置不允許相同優先級接口MAC地址漂移 4309.3.3 案例3:配置基於VLAN的MAC地址漂移檢測 4319.3.4 案例4:配置全局MAC地址漂移檢測 4369.4 DHCP Snooping 4409.4.1 DHCP Snooping基本機制 4409.4.2 案例:DHCP Snooping的基礎配置 4429.5 習題 443第10章 STP 44610.1 STP 44810.1.1 STP基本概念 44910.1.

2 STP的基本操作過程 45210.1.3 STP報文 45410.1.4 STP的時間參數 45610.1.5 BPDU的比較原則 45710.1.6 BPDU的交互與拓撲計算 45710.1.7 STP接口狀態 45910.1.8 案例:STP的基礎配置 46010.2 RSTP 46310.2.1 RSTP接口角色 46310.2.2 RSTP接口狀態 46510.2.3 BPDU 46510.2.4 邊緣接口 46610.2.5 P/A機制 46710.2.6 保護功能 46910.2.7 案例1:RSTP基礎配置 47310.2.8 案例2:RSTP

錯誤地阻塞接口導致網絡故障 47510.3 MSTP 47610.3.1 案例1:MSTP單實例 47810.3.2 案例2:MSTP多實例 48010.4 生成樹的替代方案 48210.5 習題 485第11章 VRRP 48811.1 VRRP概述 49011.2 基本概念 49211.3 工作機制 49411.3.1 報文格式 49411.3.2 狀態機 49511.3.3 Master路由器的「選舉」 49711.3.4 工作過程 49711.4 配置及實現 49911.4.1 案例1:基礎VRRP 49911.4.2 案例2:監視上行鏈路 50011.

4.3 案例3:在路由器子接口上部署VRRP 50211.4.4 案例4:在三層交換機上部署VRRP 50411.4.5 案例5:VRRP+MSTP典型組網方案 50611.5 習題 511第12章 組播 51212.1 組播技術基礎 51412.1.1 組播網絡架構 51612.1.2 組播IP地址 51812.1.3 組播MAC地址 51912.1.4 IGMP概述 52012.2 IGMPv1 52112.2.1 報文類型 52112.2.2 IGMPv1查詢及響應 52212.2.3 IGMPv1組成員加入 52412.2.4 IGMPv1組成員離開 52

412.2.5 IGMPv1查詢器 52512.3 IGMPv2 52612.3.1 報文類型 52612.3.2 IGMPv2查詢及響應 52712.3.3 IGMPv2組成員離開 52712.3.4 IGMPv2查詢器 52812.3.5 案例1:IGMPv2基礎配置 52912.3.6 案例2:配置靜態組播組 53212.4 IGMPv3 53312.4.1 報文類型 53312.4.2 IGMPv3查詢及響應 53612.4.3 IGMPv3組成員離組 53712.4.4 案例:IGMPv3基礎配置 53712.5 組播路由協議基礎 53912.5.1 組

播分發樹 54012.5.2 認識組播相關表項 54212.5.3 RPF 54512.5.4 PIM概述 54712.6 PIM-DM 54712.6.1 協議報文 54812.6.2 鄰居關系 54912.6.3 擴散過程 55012.6.4 剪枝過程 55412.6.5 嫁接過程 55512.6.6 斷言機制 55712.6.7 案例:PIM-DM基礎配置 55912.7 PIM-SM 56312.7.1 協議報文 56412.7.2 RPT加入過程 56512.7.3 RPT剪枝過程 56712.7.4 源的注冊過程 56712.7.5 RPT到SPT

的切換過程 57012.7.6 PIM-SM DR 57312.7.7 案例1:PIM-SM基礎配置 57412.7.8 案例2:DR的選舉與控制 57912.8 RP的發現 58012.8.1 靜態RP 58012.8.2 BSR概述 58312.8.3 BSR工作機制 58412.8.4 案例:BSR的基礎配置 58812.9 SSM 59012.9.1 SSM概述 59012.9.2 PIM-SSM的工作機制 59112.9.3 案例:PIM-SSM的基礎配置 59212.10 IGMP Snooping 59512.10.1 IGMP Snooping簡介

59512.10.2 IGMP Snooping基本術語 59712.10.3 IGMP Snooping的工作機制 59712.10.4 IGMP Snooping代理 60112.10.5 案例1:IGMP Snooping基礎配置 60212.10.6 案例2:使用靜態接口實現二層組播 60312.10.7 案例3:IGMP Snooping代理 60412.11 習題 605第13章 MPLS與MPLS VPN 60813.1 MPLS基礎 61013.1.1 MPLS概述 61013.1.2 MPLS術語 61113.1.3 MPLS標簽 61313.1.4

MPLS標簽的基本操作類型 61413.1.5 MPLS轉發 61513.1.6 案例:靜態LSP的建立 62013.2 LDP 62513.2.1 LDP的基本工作機制 62513.2.2 LDP ID 62713.2.3 LDP會話建立過程 62813.2.4 PHP機制 63213.2.5 案例1:LDP基礎實驗 63313.2.6 案例2:利用MPLS解決BGP路由黑洞問題 64013.3 MPLS VPN基礎 64713.3.1 MPLS VPN基本架構 64813.3.2 MPLS VPN概述 65013.3.3 虛擬路由轉發實例 65713.3.4

深入理解PE設備 66013.3.5 RD 66213.3.6 RT 66513.4 MP-BGP 66613.4.1 MP-BGP在MPLS VPN中的應用 66713.4.2 MP-BGP的地址族視圖 66813.4.3 案例:MP-BGP在MPLS VPN中的基礎配置 67013.5 MPLS VPN的路由交互及數據轉發 67113.5.1 MPLS VPN路由交互過程 67113.5.2 MPLS VPN數據轉發過程 67413.6 MPLS VPN的實現 67613.6.1 案例1:VRF的配置及實現 67613.6.2 案例2:在PE-CE之間部署靜態路由

67813.6.3 案例3:在PE-CE之間部署OSPF 68013.6.4 案例4:在PE-CE之間部署BGP 68413.6.5 案例5:MPLS VPN基礎實驗 68713.7 VRF Lite 69713.8 習題 700第14章 附錄:習題答案 70214.1 第1章 70414.2 第2章 70414.3 第3章 70414.4 第4章 70514.5 第5章 70514.6 第6章 70614.7 第7章 70614.8 第8章 70614.9 第9章 70714.10 第10章 70714.11 第11章 70714.12 第12章 7071

4.13 第13章 708

研究溶膠-凝膠法製備二氧化鋯-氧化鋅堆疊式電阻式記憶體之無電致成形機制及可靠度分析

為了解決切換 浮動IP的問題,作者簡文逸 這樣論述:

  本論文中我們利用sol-gel製程來製作ZrO2-based和ZnO-ZrO2堆疊的ReRAM元件,而其切換機制被調查。透過ZnO的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比ZrO2的還大,可使得電阻絲較容易地在ZnO這一層氧化及還原反應,並改善了ZrO2-based單層ReRAM的特性,從這個雙層元件的I-V特性工作在Bipolar和Unipolar模式下來看,元件為非極性的操作,並且其具有Forming-Free的特性,這是因為元件剛製作完成後的初始態,氧化層就有許多非晶格氧(Non-lattice oxygen)的存在。  另外,其Endurance在減薄ZnO層和由原始

Al上電極改用Ti金屬後可達220 cycles,且Set電壓在1~3 V之間,Reset電壓可低於1 V,同時因為Ti具有較強的氧離子捕捉能力,因此提高了Retention。而此元件在Reset時即是由焦耳熱(Joule heating)來主導,而在Set是由電場所主導。另外也證明了我們做的元件為何Set電壓相較於Reset電壓有離散地分布的現象。同時也有邏輯地來降低ZrO2層的厚度,並探討電阻絲的輪廓將導致我們各個ReRAM特性惡化的可能性。這些討論將有助於未來其他ReRAM研究者在雙層氧化層的架構下來改善元件的特性。

Web前端設計基礎--HTML5、CSS3、JavaScript

為了解決切換 浮動IP的問題,作者張樹明 這樣論述:

本書基於Web標準,深入淺出地介紹了Web前端設計技術的基礎知識,對Web體系結構、HTML5、CSS3、和網站製作流程進行了詳細的講解;內容翔實,結構合理,語言精練,表達簡明,實用性強,易於自學。 全書共分22章,章介紹Web技術的基本概念、Web體系結構、超文字與標記語言、Web標準的組成和常用流覽器,第2~7章重點介紹Web標準的結構推薦標準HTML5常用元素的標籤語句及應用,第8~13章介紹Web標準的表現推薦標準CSS3常用屬性及應用,4章介紹網站製作流程與發佈過程,5~21章介紹Web標準的行為標準ECMA-262的ECMAScript基礎和指令碼語言,第22章介紹框架jQuer

y的入門知識。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電腦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以作為相關培訓機構的培訓教材,以及對Web前端設計技術感等。 第1章 Web技術概述1 1.1Internet概述1 1.1.1TCP/IP1 1.1.2主機和IP位址2 1.1.3功能變數名稱和DNS2 1.2Web概述3 1.2.1Web歷史3 1.2.2Web體系結構4 1.2.3基本Web技術5 1.2.4Web伺服器8 1.3超文字與標記語言9 1.3.1超文字與超媒體9 1.3.2標記語言10 1.4Web標準12 1.4.1Web標準體系12 1.4.2採用Web標準的優勢13 1.5流覽器13 1

.5.1常用流覽器13 1.5.2標準流覽器14 1.6Web開發工具15 1.6.1JetBrainsWebStorm15 1.6.2測試和調試環境15 1.7小結16 1.8習題16 第2章 HTML5基礎18 2.1HTML5基礎概述18 2.1.1HTML5文檔結構18 2.1.2元素與標籤19 2.1.3屬性22 2.1.4語法規則23 2.2WebStorm基礎24 2.2.1WebStorm基本操作24 2.2.2WebStorm快速鍵27 2.3文檔結構元素27 2.3.1<html>標籤28 2.3.2<head>標籤28 2.3.3<body>標籤28 2.4頭部元素28

2.4.1<title>標籤28 2.4.2<meta>標籤29 2.5叮叮書店首頁添加元信息31 2.6小結31 2.7習題31 第3章 HTML5內容結構與文本33 3.1HTML5結構標籤33 3.1.1<header>標籤33 3.1.2<nav>標籤34 3.1.3<article>標籤34 3.1.4<section>標籤34 3.1.5<aside>標籤34 3.1.6<footer>標籤34 3.1.7<details>和<summary>標籤34 3.1.8<div>標籤35 3.1.9<span>標籤35 3.2HTML5基礎標籤35 3.2.1標題36 3.2.2段落

36 3.2.3分行符號36 3.2.4注釋36 3.3HTML5格式化標籤36 3.3.1文本格式化標籤37 3.3.2引用和術語定義標籤38 3.3.3HTML5新增格式標籤39 3.4HTML5列表42 3.4.1無序列表42 3.4.2有序列表43 3.4.3定義列表44 3.5叮叮書店首頁內容結構的建立44 3.5.1分析設計頁面內容結構45 3.5.2用HTML5結構標籤確定頁面內容結構45 3.5.3添加文本內容48 3.5.4在流覽器中預覽52 3.6小結52 3.7習題53 第4章 HTML5超連結54 4.1<a>標籤54 4.1.1href屬性54 4.1.2targe

t屬性55 4.1.3id屬性55 4.2HTML5字元集與顏色57 4.2.1HTML5字元集57 4.2.2HTML5字元實體57 4.2.3HTML5顏色58 4.2.4HTML5顏色名58 4.3叮叮書店首頁超連結的使用58 4.4小結61 4.5習題61 第5章 HTML5多媒體62 5.1HTML5圖像62 5.1.1<img>標籤62 5.1.2<map>和<area>標籤63 5.1.3<figure>和<figcaption>標籤64 5.2HTML5音視頻65 5.2.1HTML5視頻65 5.2.2HTML5音訊68 5.3<embed>標籤69 5.4叮叮書店首頁圖像

的使用70 5.5小結71 5.6習題72 第6章 HTML5表格73 6.1HTML5表格概述73 6.1.1表格結構73 6.1.2表格標籤73 6.2常用表格標籤74 6.2.1<table>標籤74 6.2.2<tr>標籤75 6.2.3<td>標籤75 6.2.4<col>標籤76 6.2.5<thead>、<tbody>和<tfoot>標籤77 6.3叮叮書店“購物車”頁面的建立77 6.4小結78 6.5習題79 第7章 HTML5表單80 7.1HTML5表單概述80 7.1.1表單80 7.1.2<form>標籤80 7.2表單欄位82 7.2.1<input>標籤82

7.2.2<textarea>標籤90 7.2.3<label>標籤91 7.2.4<fieldset>標籤91 7.2.5<select>標籤92 7.2.6<option>標籤92 7.2.7<optgroup>標籤93 7.2.8<button>標籤93 7.2.9<datalist>標籤94 7.2.10<keygen>標籤94 7.2.11<output>標籤95 7.3叮叮書店“聯繫我們”頁面的建立95 7.4叮叮書店首頁添加站內搜索98 7.5小結98 7.6習題98 第8章 CSS基礎100 8.1CSS概述100 8.2CSS語法102 8.3CSS常用選擇器103 8.4

CSS3選擇器106 8.5CSS屬性107 8.5.1CSS屬性概述107 8.5.2CSS屬性值和單位110 8.5.3CSS3屬性值和單位112 8.6使用CSS113 8.7層疊(多重)樣式116 8.8小結119 8.9習題119 第9章 頁面配置定位121 9.1CSS盒模型121 9.1.1CSS盒模型概述121 9.1.2CSS內邊距123 9.1.3CSS邊框124 9.1.4CSS3邊框128 9.1.5CSS外邊距131 9.1.6CSS輪廓133 9.2CSS佈局134 9.2.1盒模型顯示類型134 9.2.2CSS3伸縮盒佈局137 9.2.3CSS浮動146 9

.2.4可見與溢出149 9.3CSS定位150 9.3.1position屬性151 9.3.2z-index屬性155 9.4基本佈局範本156 9.4.1固定(液態)佈局156 9.4.2彈性伸縮佈局159 9.5叮叮書店首頁佈局樣式設計160 9.6小結162 9.7習題162 第10章 元素外觀屬性165 10.1背景165 10.1.1CSS背景165 10.1.2CSS3背景168 10.1.3CSS3透明度170 10.2字體170 10.2.1指定字體171 10.2.2指定大小171 10.2.3字體風格172 10.2.4字體粗細172 10.2.5CSS3伺服器端字體

174 10.3文本與修飾175 10.3.1文本175 10.3.2修飾179 10.4CSS3文本效果181 10.4.1陰影181 10.4.2換行181 10.5CSS3多列182 10.6列表183 10.7尺寸185 10.8表格186 10.8.1表格屬性186 10.8.2表格邊框控制187 10.8.3改善表格顯示效果188 10.8.4叮叮書店“購物車”頁面表格樣式設計189 10.9叮叮書店首頁外觀樣式設計190 10.9.1文本190 10.9.2背景191 10.9.3其他細節193 10.10小結194 10.11習題194 第11章 偽類和偽元素196 11.1

CSS偽類196 11.1.1超連結偽類196 11.1.2結構性偽類197 11.1.3子元素偽類199 11.1.4UI元素狀態偽類201 11.2CSS偽元素204 11.3CSS內容205 11.4小結208 11.5習題208 第12章 CSS3變換、過渡和動畫210 12.1變換210 12.2過渡219 12.3動畫223 12.4叮叮書店首頁超連結、偽類和動畫樣式設計225 12.5小結229 12.6習題229 第13章 頁面內容樣式設計230 13.1預設樣式230 13.1.1HTML預設樣式230 13.1.2流覽器預設樣式232 13.2頁面內容樣式設計233 1

3.2.1導航菜單233 13.2.2圖文混排235 13.3小結237 13.4習題237 第14章 網站製作流程與發佈238 14.1網站製作流程238 14.2範本239 14.3基於範本建立叮叮書店其他頁面241 14.3.1書籍分類(category.html)241 14.3.2特刊降價(spes.html)243 14.3.3聯繫我們(contact.html)244 14.3.4關於我們(about.html)245 14.3.5詳細內容(details.html)246 14.3.6購物車(cart.html)248 14.4網站發佈249 14.4.1Web伺服器安裝使用

249 14.4.2申請免費功能變數名稱250 14.5小結251 14.6習題251 第15章 ECMAScript基礎253 15.1JavaScript簡介253 15.1.1JavaScript歷史253 15.1.2JavaScript組成254 15.1.3JavaScript使用255 15.1.4JavaScript訊息方塊257 15.2ECMAScript基礎概述258 15.2.1ECMAScript語法基礎258 15.2.2ECMAScript變數259 15.2.3ECMAScript關鍵字和保留字260 15.2.4ECMAScript基底資料型別260 15.

2.5ECMAScript類型轉換262 15.3ECMAScript運算子264 15.3.1一元運算子264 15.3.2算術運算子266 15.3.3關係運算子267 15.3.4邏輯運算子269 15.3.5其他運算子270 15.4小結271 15.5習題271 第16章 ECMAScript語句273 16.1演算法273 16.1.1演算法的概念273 16.1.2簡單演算法舉例273 16.1.3演算法特性274 16.1.4演算法與程式274 16.2ECMAScript語句274 16.2.1條件陳述式274 16.2.2迴圈語句277 16.2.3break和conti

nue語句280 16.3使用WebStorm和GoogleChrome調試JavaScript腳本程式280 16.4小結282 16.5習題283 第17章 行為與對象284 17.1行為284 17.1.1ECMAScript函數284 17.1.2HTML事件285 17.2ECMAScript對象289 17.2.1對象289 17.2.2使用物件290 17.2.3ECMAScript參考類型291 17.2.4ECMAScript對象類型296 17.3錯誤處理296 17.4內置物件和本地物件299 17.4.1Math對象299 17.4.2Global全域物件300 17

.4.3Array對象301 17.4.4Date對象302 17.5叮叮書店首頁顯示日期和時間303 17.6小結305 17.7習題306 第18章 DOM307 18.1DOM概述307 18.1.1DOM簡介307 18.1.2節點樹307 18.2DOM對象309 18.2.1Node對象309 18.2.2HTMLElement對象310 18.2.3HTMLDocument對象311 18.2.4訪問節點311 18.3DOM與CSS314 18.3.1Style對象314 18.3.2CurrentStyle對象318 18.3.3StyleSheet對象319 18.4叮叮

書店首頁圖片切換廣告的實現320 18.5小結322 18.6習題322 第19章 HTMLDOM對象324 19.1HTMLDOM物件概述324 19.1.1Document對象325 19.1.2Image對象327 19.1.3Anchor對象328 19.1.4Event對象329 19.1.5Checkbox和Radio對象333 19.1.6FileUpload對象335 19.1.7Text和Password對象337 19.1.8Textarea對象338 19.1.9Select和Option對象338 19.1.10Submit、Reset和Button對象340 19.

1.11Form對象341 19.2RegExp對象343 19.3叮叮書店“聯繫我們”頁面表單數據驗證345 19.4小結347 19.5習題347 第20章 HTML5DOM350 20.1canvas對象350 20.1.1canvas基礎351 20.1.2使用路徑352 20.1.3繪製文本354 20.1.4繪製圖像356 20.2HTML5拖放357 20.3HTML5資料存儲360 20.3.1sessionStorage對象360 20.3.2localStorage對象360 20.4叮叮書店“書籍分類”頁面拖放圖書到購物車364 20.5小結366 20.6習題367

第21章 BOM368 21.1BOM對象368 21.1.1window對象368 21.1.2navigator對象372 21.1.3screen對象373 21.1.4location對象373 21.1.5history對象374 21.2元素大小與位置374 21.3叮叮書店首頁浮動廣告377 21.4小結379 21.5習題379 第22章 jQuery入門381 22.1jQuery基礎381 22.1.1添加jQuery庫381 22.1.2jQuery語法382 22.2特效和動畫383 22.3HTML操作385 22.4AJAX函數387 22.5叮叮書店“試讀”頁

面的建立387 22.6小結390 22.7習題390 參考文獻391

低成本低功率之循環式與導管式類比/數位轉換技術

為了解決切換 浮動IP的問題,作者郭俊賢 這樣論述:

針對循環式類比/數位轉換器(ADC),本論文提出兩種電容切換技術,名為隨機回授電容互換(random feedback-capacitor interchanging, RFCI)及平均隨機回授電容互換(averaging random feedback-capacitor interchanging, ARFCI),用來降低因為電容不匹配所造成的諧波失真。RFCI技術可以在不犧牲Nyquist頻率訊號對雜訊暨失真比的情況下,改善傳統ADC的無諧波失真動態範圍,而ARFCI擁有比RFCI好的SNDR特性,但ARFCI的SFDR改善能力沒有RFCI來得好。現存之回授電容交換(commutate

d feedback-capacitor switching, CFCS)技術雖然不太能改善循環式ADC的SFDR但確能改善其SNR。因此,本論文提出一個可重新設定的循環式ADC架構,此架構可以透過簡單的時序控制電路來輕易地設定成RFCI、ARFCI及CFCS其中一種技術。此一可重新設定的架構,以一個智財(intellectual property, IP)提供了三種轉換特性而不是三個分離的智財,因此大為提升了循環式ADC的能力。一種前端循環電容誤差平均技術亦被提出來改善循環式類比/數位轉換器在解析度與速度的取捨之靈活度。此技術只需簡單的結構而能改善figure of merit (FOM)。

一個使用0.35um 2P4M 3.3V CMOS製程設計的單晶片被實現與量測以驗證所提技術之效果。此晶片大小尺寸為0.63 mm2。量測結果顯示RFCI對此轉換器相較於傳統技術分別提升7 dB與0.5 dB的SFDR與SNDR。而ARFCI相較於傳統技術則分別提升10 dB與6 dB的SFDR與SNDR,而轉換速率則降為12/13倍。所使用的前端循環電容誤差平均技術則使FOM大幅降低為使用傳統技術時的0.55倍。本論文亦提出一偏壓及輸入互換(BII)技術以重設運算放大器(opamp)的總和節點(summing node),藉此消除使用共享運算放大器(opamp sharing)之架構的循環式

與導管式ADC的殘值記憶效應。不同於其他運算放大器總和節點重設(OSNR)技術,所提出之BII技術不需要額外的前級放大器(preamplifier)也不需犧牲信號振幅(signal swing)。因此驅動電路的大小與功率消耗皆可減少。在此技術中,全差動(fully differential)與偽差動(pseudo-differential) BII放大器架構被發展出來。簡單的浮動互連(floating interconnection)技術亦被提出來解決在偽差動架構中共模偏差(common-mode offset)放大的問題。與其他OSNR技術相比,使用0.18um 1.8V CMOS製程設計1

0位元每秒8千萬次取樣之概念驗證用轉換器證實了所提出之BII技術能更有效地以較少的功率消耗及較大的信號振幅達成重設運算放大器總和節點之目的。其中FD-BII ADC 顯示57.2 dB的SNDR與64.7 dB 的SFDR並消耗20 mW的類比電路功率。而PD-BII ADC 顯示58.7 dB的SNDR與68.3 dB 的SFDR並消耗14 mW的類比電路功率。最後,本論文提出一個平均式相關雙重取樣技術(averaging 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 ACDS)以同時減少循環式/導管式(cyclic/pipelined)類比/數位轉換器中的電容不匹配誤差與有限運算

放大器增益誤差。平均式相關雙重取樣技術在兩個放大相位之間產生互補的誤差並加以平均。此平均式相關雙重取樣技術能夠與運算放大器共享架構相結合而不會再增加更多的時脈相位。由於對電容不匹配與有限運算放大器增益的敏感度降低,電容性負載與運算放大器能夠以較小的尺寸被設計,也因此可以降低類比/數位轉換器的成本與功率消耗。除此之外,平均式相關雙重取樣技術與運算放大器共享技術的結合亦可再進一步節省類比/數位轉換器的成本與功率消耗。所提出之平均式相關雙重取樣技術不需要複雜的結構或額外的校正電路,因而此技術適合被循環式/導管式類比/數位轉換器用來達成高解析、低成本及低功耗之特性。在運算放大器增益為1000及電容不匹

配為0.4%的條件下,模擬結果顯示使用平均式相關雙重取樣技術之轉換器比起傳統轉換器可分別提升33.5 dB與27.7 dB的SFDR與SN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