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優質服務tqs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鄭崇趁所指導 吳錦森的 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 (2013),提出全面優質服務tqs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建構、全面品質管理。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全面優質服務tqs,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

為了解決全面優質服務tqs的問題,作者吳錦森 這樣論述:

本研究旨在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其研究目的有四:(一)探討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之內涵;(二)分析及發展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指標;(三)歸納建構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指標體系之權重分配;(四) 實證瞭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指標之認同度。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經過三階段的研究歷程。第一階段為指標雛形修正階段,主要以問卷徵詢專家學者及實務工作者對用詞、結構與內容之意見與看法;第二階段為指標建構階段,採用模糊德菲術、層級分析法,進行專家學者對各指標重要程度之衡量;第三階段為實際問卷調查瞭解中部四縣市教育人員對指標之認同度,並透過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

方法進行差異性分析。本研究歸納出以下結論:壹、在教育服務品質內涵與理論基礎方面一、本研究探討之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可引導學校辦學績效,符應國際趨勢與時代潮流。二、教育服務品質指標之探討,應融合教育品質與服務品質之理論內涵。三、企業服務品質理論搭起學校教育服務品質之根基。四、國內博碩士論文成果對於當前國民小學教育服務品質之研究,均持肯定論述五、本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具參考價值,惟仍待後續研究修正與擴充。貳、在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建構內容方面一、建構「教育服務品質指標」有其必要性。二、建構完成之「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具有系統思考歷程。三、教育服務品質指標涵蓋面符合周延性訴求。參、在實證檢驗教育人員在教育服務品質

指標認同方面一、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本研究之「教育服務品質指標」達高度認同。二、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各層面認同程度以「教學品保」得分最高,「創發系統」相對較低。三、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指標各向度認同程度以「教師專業」得分最高,「價值服務」相對較低。四、不同背景變項之教育人員,以男性、41-50歲、31年以上服務年資、校長職務、師範專科學校學歷、12班以下學校規模、苗栗縣認同度最高。五、不同年齡、服務年資、學歷、縣市之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指標之認同度,均無顯著差異。六、不同性別之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之認同度上,女性在「健康安全」向度之認同程度明顯高於男性。七、不同職務之

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指標之認同度上,校長在「行政效能」、「組織文化」層面之認同程度明顯高於主任及教師。八、不同學校規模之教育人員對教育服務品質指標之認同度上,12班以下規模者在「行政效能」、「資源運用」之認同程度高於13-48班及49班以上規模者;「組織文化」之認同度則是49班以上規模者高於13-48班規模者。綜合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如下:壹、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重視教學成效,統籌規劃教師專業發展方案。 二、透過指標轉化,納入小學服務品質評鑑面向。 三、強化支持系統,促進學校提升教育服務品質。 四、督導考核成效,激勵士氣獎勵卓越服務團隊。貳、對學校之建議 一、重視服務缺口,

檢視補強提高學校競爭力。 二、發展專業社群,深化教師教學品保。 三、提升人員素質,形塑優質服務文化。 四、兼顧不同條件,實施差異化服務策略。 五、開創革新作為,面對問題持續改善。參、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一、精準轉化名詞,深究適宜與貼切之用語。 二、強化研究內容,提高服務巧實力之內涵。 三、擴展研究方法,兼顧訪談與個案之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