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匯流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內部匯流排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傅永峰寫的 計算機控制技術 和張淑清的 嵌入式單片機STM32原理及應用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TWI653844B - C型通用序列匯流排切換電路 - Google Patents也說明:具體而言,本發明之主要精神在於如何由晶片內部實現訊號路徑配置之方式,原先訊號切換是由外部接口切換器在串列之高速領域來做,改由此發明所提出之改於晶片內部之並列訊號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清華大學出版社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臺北大學 多媒體與網路科技產業碩士專班 莊東穎、曾俊元所指導 劉家驄的 以貝氏網路分類法實現信號完整度預估模型 (2016),提出內部匯流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貝氏網路分類法、SATA、模擬軟體、眼圖。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交通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蘇朝琴所指導 許耿嘉的 使用最小線間距之低功率高速晶片內部匯流排電路設計 (2013),提出因為有 晶片內部匯流排、拔靴帶式電路、置入中繼器、低功率消耗、置入屏蔽的重點而找出了 內部匯流排的解答。

最後網站ZENworks 7 - 「硬體」 「匯流排」 「支援的協定」的列舉值則補充:0 = 內部. 6 = VME 匯流排. 12 = 內部處理器. 1 = ISA. 7 = NuBus. 13 = 內部電源匯流排. 2 = EISA. 8 = PCMCIA 匯流排. 14 = PNP ISA 匯流排. 3 = MicroChannel.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內部匯流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計算機控制技術

為了解決內部匯流排的問題,作者傅永峰 這樣論述:

本書系統地闡述了電腦控制系統的分析方法、設計方法和工程實現方法。該書共分9章,主要包括:電腦控制系統的組成及其典型形式、電腦控制系統的輸入輸出介面與過程通道、工業控制電腦的匯流排技術、電腦控制系統的數學描述及特性分析、電腦控制系統的常用設計技術、電腦控制系統的狀態空間分析與設計方法、電腦控制系統的軟體設計技術、電腦先進控制技術、三自由度直升機半實物模擬與即時控制。該書內容豐富、體系新穎,注重理論與應用、軟體與硬體、設計與實現的有機結合,系統性和實踐性強。為了便於教學和自學,該書每章都配有不同類型的習題。    該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自動化類、電氣工程類、電子資訊類、儀器儀錶

類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為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內部匯流排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口頭質詢─
▶通傳會正在進行匯流五法新法的立法大工程,這是一次結構性的改變,但整個工程是舊政府期間才定案的。各位通傳會委員被提名人對於新版本的內容是否完全贊同?有需經過重新修正或提案的流程?涉及整個產業環境包括媒體、通訊重大改變時應審慎。因為立法的過程中,有許多業者自認沒有充分參與和了解程序,例如,匯流五法提出人人皆可架設網路的概念,其中的自由化與解除管制固然有其價值,尤其對於創新與新產業的整合與擴大化有益,然而現行電信法規範中的通信技術人員卻會受到影響,尤其是長期以來雖有證照檢驗、鑑定該專業體系培訓過程,在新法中卻沒有看到這類專業證照制度的存在,也沒有加以承認,更沒有提到它所扮演的角色,對於這些從業人員,我們就完全沒有考慮到,所以,本席希望未來在重新檢視的過程中,不只是參與的業者,各界學者、專家,以及可能受到影響的相關利害團體,也都能充分參與整個重新檢視與修正的過程。再者,要如何透過新型態的媒體,適度呈現社會上的多元文化以及弱勢文化,同時又能因應社會需要,讓這些不會被認為過度主流或商業化的資訊更為普及,也是我們在整個修法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的價值。
詹婷怡女士:匯流五法的立意是為了因應環境的挑戰與機會,問題出在立法技術上。現在的立法方式是以電子傳輸的基本架構,也就是納入網際網路的概念,其他部分就現行電信法與廣電三法加以拆解,這樣的拆解就會產生很多問題,加上廣電三法日前甫修正通過,匯流五法能否對應到未來融合數位匯流的環境待查,同時,5部法之間的關聯性與融合度確實還有一些可以加強的部分。而且,是不是一定要用5部法來處理,以及電信和有線電視的處理,包括未來有線電視和電信的定義到底是什麼?在歐盟或其他國家,是以「通訊傳播」的概念來看這件事,我認為通傳會可以再做充分討論,另外,對於業界在程序上有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回應也可以再加以探討。
▶為了避免過度自由化及鬆綁,導致資訊安全的問題,因此如何確保排不該進入整個資訊系統的不正當要素,不論是政府、敵對勢力,甚至是國內基於商業利益而進行的各種對資訊安全,尤其是隱私保障的介入等等,檢視新法的過程中也要重視。
詹婷怡女士:其實internet governance在國際上是包括網路政策白皮書cyberspace的概念,是從整個政府架構延伸到資訊治理跟資安,其實是相連的。資通安全中心廢止,現在希望提高它的層級去做更好的架構安排,通傳會也有應該扮演的角色。
▶過去4G的推動過程中各界有所批評,擔心資源過度投入4G的基礎設施,致使延誤或影響國家整體對5G的基礎建設的發展,其他國家在這些領域裡面,雖然目前沒有統一相關的國際標準,但各國已經投入相當得多。如果現行的4G政策可能會成為未來5G發展的障礙或降低的誘因,我認為這是要去正視的問題,有沒有任何調整的空間,或者我們可以提出其它誘因。IoT被列為5大產業之一,我們要以最高的priority來看待。
▶最後,現在4G業者都推動吃到飽方案,也都設有期限,國人平均每月4G用量大概是10GB左右,將來吃到飽方案到期之後,以現在業者的平均費率來精算,大概是2千到3千元的帳單,這個費用對年輕人負擔大,尤其是已經簽訂相關合約的年輕用戶,他們對數位資訊的使用量反而是更大的,未來恐怕會形成消費者跟使用權益保障的糾紛。雖然大多數4G業者從開辦到現在,多數人還沒有進入以量計價的方式,但我們可以預見未來現行的這個政策確實會衍生後續相關的問題。
詹婷怡女士:無線通訊相關的政策要更明確。通傳會內部已經在研議IoT,看要如何support物聯網的發展。

以貝氏網路分類法實現信號完整度預估模型

為了解決內部匯流排的問題,作者劉家驄 這樣論述:

對工業電腦內部匯流排信號完整度的模擬與確認已是確保產品品質的必要工作,一般業界使用在信號完整度的模擬工具皆非常複雜且昂貴如 ANSOFT 的SIWAVE,不但需要全部完成PCB Layout 工作後才能進行信號模擬,且因為整體工作的高複雜度,需要很長的時間才有辦法完成分析,一旦需要修正也修改不易。此時,如何能找到一個適切地方法,以決定內部匯流排信號完整度的關鍵因素進行分析預測,提高最終產品的成功率,縮短整體的分析時間,成為此論文的研究課題。本研究是以Intel Apollo Lake Platform 的SATA Gen3 Port(6Gb/s) 為測試標的,而測試信號的品質以是否能通過協會

所定義的眼圖規範為判斷信號品質Pass/Fail的重要依據。本研究運用專業模擬軟體SIWAVE 及 HSPICE 做眼圖分析,首先依據信號完整度(Signal Integrity)理論及工業主機板業界習知的控制訊號品質的方法,選出重要的特徵因子(長度、換層方式、VIA的個數、阻抗及De-Emphasis),決定特徵因子的特徵值,依據特徵因子及特徵值設計線路圖及PCB Gerber,一方面可經由模擬軟體得到SATA 眼圖的眼高(Eye Height),另一方面可藉由貝式網路分類法分析Training Data建立信號完整度預估模型,再將Test Data帶入此預估模型得到預測結果後再和模擬軟體的

模擬結果比較。本研究不僅驗證貝式網路分類法可適用於預測高速差動信號SATA眼圖的眼高是Good 或Bad,以便工程師可及時修正設計,也小修改了預測方式,以提高修改PCB Layout的成功率。

嵌入式單片機STM32原理及應用

為了解決內部匯流排的問題,作者張淑清 這樣論述:

本書共13章,包括:嵌入式系統簡介,嵌入式單片機STM32的硬體基礎;軟體發展基礎;通用功能輸入輸出(GPIO);外部中斷EXTI;通用同步/非同步通信;通用計時器;直接記憶體存取;模/數轉換器;積體電路匯流排;串列外設介面,基於機智雲平臺的STM32嵌入式物聯網應用設計,基於乙太網的STM32嵌入式系統應用設計,並在第4~13章給出了應用實例;為了便於讀者理解,實例中給出了兩種工程檔結構:一種是單結構檔,是較簡單結構的工程檔,書中均給出了程式碼,利於讀者快速掌握;第二種是結構化的程式設計方法,更適用於實際工程應用,在第4章的GPIO功能設計中詳細給出了程式設計方法和調試結果,可幫助讀者培養良

好的程式設計習慣;本書全部實例都經過調試,可正常運行。   本書適合作為高等工科院校電子資訊;電腦;自動化;測控;機電一體化等專業的嵌入式控制;單片機原理及設計等課程的教材;由於本書涉及大量工程領域相關內容,也適於嵌入式單片機STM32的初學者及有一定嵌入式應用基礎的電子工程技術人員使用。 前 言 第 1 章 嵌入式系統簡介 1 1. 1 嵌入式系統特點及發展趨勢 1 1. 1. 1 嵌入式系統特點及應用領域 1 1. 1. 2 嵌入式系統發展趨勢 2 1. 2 嵌入式處理器 ARM Cortex - M3特點 3 1. 3 STM32 系列微控制器 4 1. 3. 1 S

TM32 系列單片機 4 1. 3. 2 STM32F10x 系列單片機 5 1. 3. 3 STM32 系列單片機開發工具 6 思考與練習 6 第 2 章 嵌入式單片機 STM32硬體基礎 8 2. 1 STM32 系列單片機外部結構 8 2. 1. 1 STM32 系列單片機命名規則 8 2. 1. 2 STM32 系列單片機引腳功能 9 2. 2 STM32 系列單片機內部結構 10 2. 2. 1 STM32F103 處理器內部匯流排結構 10 2. 2. 2 STM32F103 處理器內部時鐘系統 12 2. 2. 3 STM32F103 處理器內部復位系統 13 2. 2. 4

STM32F103 處理器內部記憶體結構 14 2. 3 STM32F103 單片機輸入輸出口 16 2. 4 STM32F103 最小系統設計 18 思考與練習 20 第 3 章 嵌入式單片機 STM32 軟體發展基礎 21 3. 1 Cortex - M3 微控制器軟體介面標準CMSIS 21 3. 1. 1 CMSIS 概述 21 3. 1. 2 STM32F10x 標準外設庫 22 3. 2 基於 MDK 和標準庫的 STM32 軟體發展過程 25 3. 3 基於 MDK5 的 STM32 軟體發展過程 32 思考與練習 35 第 4 章 STM32 單片機的通用功能輸入輸出 (

GPIO) 37 4. 1 STM32F10x 的 IO 埠的組成及功能 37 4. 1. 1 STM32F10x 的 IO 埠的基本組成結構 37 4. 1. 2 通用功能輸入輸出 ( GPIO) 38 4. 1. 3 複用功能輸入輸出 ( AFIO) 38 4. 1. 4 外部中斷/喚醒功能 38 4. 2 GPIO 常用庫函數 39 4. 3 GPIO 使用流程 43 4. 3. 1 普通 GPIO 配置 43 4. 3. 2 IO 複用功能 AFIO 配置 43 4. 4 GPIO 應用設計實例 45 4. 4. 1 GPIO 應用實例 1: 系統工作指示燈 46 4. 4. 2 GP

IO 應用實例 2: 開關量狀態監測 49 思考與練習 58 第 5 章 STM32 單片機外部中斷EXTI 59 5. 1 中斷的相關概念 59 5. 2 STM32F103 中斷系統組成結構 60 5. 2. 1 中斷源及中斷向量 60 5. 2. 2 外部中斷系統結構 63 5. 3 中斷控制 64 5. 3. 1 中斷遮罩控制 64 5. 3. 2 中斷優先順序控制 65 5. 4 STM32 中斷控制庫函數 66 5. 4. 1 嵌套向量中斷控制器 ( NVIC) 庫函數 66 5. 4. 2 STM32 外部中斷 EXTI 庫函數 70 5. 5 外部中斷使用流程 72 5. 5

. 1 NVIC 設置 72 5. 5. 2 中斷埠配置 73 5. 5. 3 中斷處理 73 5. 6 STM32 外部中斷應用設計實例 75 5. 6. 1 外部中斷應用實例 1: 按鍵控制LED 類比手術室工作狀態指示 75 5. 6. 2 外部中斷應用實例 2: 煙霧監測緊急報警 79 思考與練習 81 第 6 章 STM32 通用同步/非同步通信 82 6. 1 串列通信簡介 82 6. 1. 1 串列通信與並行通信 82 6. 1. 2 串列通信方式 82 6. 1. 3 串列非同步通信和串列同步通信 82 6. 1. 4 串列非同步通信的資料傳輸形式 83 6. 1. 5 串列

傳輸速率 83 6. 2 STM32 的 USART 的結構及工作方式 83 6. 2. 1 STM32 的 USART 的結構 83 6. 2. 2 STM32 串列非同步通信的工作方式 85 6. 3 USART 常用庫函數 86 6. 4 USART 使用流程 89 6. 5 USART 應用設計實例 91 6. 5. 1 串列非同步通信應用實例 1: 收發信息 91 6. 5. 2 串列非同步通信應用實例 2: 上位機控制 LED 亮滅 94 6. 6 串列通信介面抗幹擾設計 97 6. 6. 1 TTL 電平通信介面 97 6. 6. 2 標準串列通信介面 RS - 232C 97

6. 6. 3 RS - 485 雙機通信介面 98 思考與練習 99 第 7 章 STM32 通用計時器 100 7. 1 STM32 定時/計數器概述 100 7. 2 STM32 通用計時器的結構 102 7. 2. 1 時鐘源 102 7. 2. 2 通用計時器的功能寄存器 103 7. 2. 3 通用計時器的外部觸發及輸入/輸出通道 104 7. 3 STM32 通用計時器的功能 104 7. 3. 1 定時功能 105 7. 3. 2 計數功能 106 7. 4 通用計時器常用庫函數 107 7. 5 通用計時器使用流程 113 7. 5. 1 NVIC 設置 113 7. 5.

2 TIM 中斷配置 113 7. 5. 3 計時器中斷處理常式 114 7. 6 通用計時器應用設計 114 7. 6. 1 計時器設計實例 1: 精確延時 114 7. 6. 2 計時器設計實例 2: 串列口定時上傳信息 119 思考與練習 121 第 8 章 STM32 直接記憶體存取DMA 122 8. 1 DMA 簡介 122 8. 2 STM32 的 DMA 結構 122 8. 3 DMA 的工作過程 124 8. 4 DMA 常用庫函數 125 8. 5 DMA 使用流程 130 8. 6 DMA 應用設計實例: 資料傳輸 131 思考與練習 141 第 9 章 STM32

的模/數轉換器 142 9. 1 STM32 應用系統簡介 142 9. 1. 1 STM32 應用系統輸入/輸出通道 142 9. 1. 2 ADC 的性能指標 143 9. 2 STM32 的 ADC 結構 144 9. 3 ADC 的工作模式 146 9. 3. 1 開關; 時鐘及通道 146 9. 3. 2 模式控制 147 9. 3. 3 中斷和 DMA 請求 148 9. 3. 4 其他功能 148 9. 4 ADC 常用庫函數 149 9. 5 ADC 使用流程 155 9. 6 ADC 應用設計 156 9. 6. 1 ADC 應用實例 1: 電壓採集及傳輸 156 9. 6

. 2 ADC 應用實例 2: 類比數位量綜合測控系統 163 思考與練習 167 第 10 章 STM32 的積體電路匯流排I2 C 168 10. 1 I2 C 匯流排通信簡介

使用最小線間距之低功率高速晶片內部匯流排電路設計

為了解決內部匯流排的問題,作者許耿嘉 這樣論述:

本論文提出一個使用最小線間距之低功率晶片內匯流排系統,工作電壓操作在臨界電壓上,大幅降低功率消耗。為了要節省面積的支出因此晶片內匯流排將採取最小線距,此舉讓線間耦合電容大幅上升,耦合效應也隨著耦合電容得增加造成更嚴重的信號抖動。為了要避免耦合效應之影響,常見的方式為加入屏蔽線接地包圍在信號線間,而此作法將大幅增加負載讓速度下降並消耗更多功率,因此我們採取部分屏蔽式匯流排架構,如同完全屏蔽讓耦合效應得到抑制又有較小的負載,較小的負載能減輕ISI效應,讓ISI效應與耦合雜訊得以取得最佳的平衡點。藉此讓匯流排得到足夠的保護以抑制信號抖動,相對較小的負載又能減少功率的消耗並讓速度提升。本論文以TSM

C MSG90製程製作,操作電壓為1V,TT corner下資料速率可達2Gbps,功率消耗為5.38mW,晶片布局面積為1mm2 (1mm×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