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再福寫的 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復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健康風險評估評析方法及撰寫指引也說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健康風險評估評析方法. 第一章前言. 1 - 3. 二、劑量反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 2:. 劑量反應評估為探討人體暴露於污染物中程度之 ...

國防醫學院 公共衛生學研究所 黃翰斌所指導 薛雅文的 台灣一般族群塑化劑暴露與肝功能指標之相關性探討 (2021),提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塑化劑、肝功能指標、成年族群、累積風險評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廖欽福所指導 劉昊宇的 我國化學物質風險管制法律體系之建構—以管理、評估與溝通為中心 (2021),提出因為有 風險、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溝通、預防原則、預警原則、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的重點而找出了 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的解答。

最後網站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場址健康風險評估方法@ 澎湖日報 - 隨意窩則補充:【記者張小瑜報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以下簡稱土污法)第12條及第24條中已納入執行健康風險評估之規定,顯示健康風險評估在土污法之污染場址管理與改善等事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健康風險評估方法,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復

為了解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的問題,作者楊再福 這樣論述:

全書共分為9章,主要包括概述、場地污染過程與模擬、污染場地調查與監測方法、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價、場地生態風險評價、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污染地下水修復技術、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篩選與修復工程實踐、污染修復效果檢驗與原理。本書可供環境保護領域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閱讀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楊再福,東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主要教學經歷(授課名稱、起止時間、授課對象、授課學時、所在單位等)1、環境生物技術,2004-2015,本科生,32,東華大學2、生物工程,2004-2015,本科生,32,東華大學3、現代環境監測與分析,2008-2015,研究生,34,東華大學4、現代環境化學,200

8-2015,研究生,34,東華大學 1概述11.1污染場地概述11.2土壤污染狀況21.3地下水污染狀況31.4污染場地發展歷史與相關法律法規51.4.1污染場地相關概念51.4.2美國污染場地61.4.3英國污染場地101.4.4日本污染場地111.4.5加拿大污染場地111.4.6荷蘭141.4.7德國141.4.8國外污染場地調查修復特點141.5我國污染場地發展歷史與現狀161.5.1我國污染場地發展歷史161.5.2我國污染場地類型171.5.3我國污染場地的現狀與特點191.5.4我國污染場地法律法規的發展過程211.5.5我國污染場地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221

.5.6我國《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划》解讀242場地污染過程與模擬272.1場地基本特性簡介272.1.1土壤基本特性272.1.2地下水基本特性322.1.3污染場地的相關參數442.2污染物在場地環境中的遷移442.2.1污染物遷移過程442.2.2地下水污染遷移過程452.2.3污染物遷移原理與模擬482.3污染物遷移數據處理與制圖522.3.1離散數據網格化方法簡介522.3.2污染物擴散遷移推薦模型582.4污染場地模擬軟件模型622.4.1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2.4.2Visual MODFlow2.4.3Visual Groundwate

r3污染場地調查與監測方法643.1場地調查的基本程序653.1.1國外場地調查基本程序653.1.2我國《污染場地調查技術導則》的場地調查流程653.2場地第一階段調查663.2.1第一階段調查內容673.2.2第一階段調查方法683.2.3第一階段調查目標703.3場地第二階段調查703.3.1場地第二階段調查主要目標703.3.2確定第二階段調查測試清單723.3.3第二階段調查方法743.3.4場地概念模型建立方法753.4土壤污染場地調查與監測方法753.4.1土壤樣方設置方法753.4.2土壤樣品的采集、保存與運輸833.5地下水污染場地調查873.5.1地下水調查內容與原則873

.5.2地下水監測布點方法883.5.3地下水調查方法893.5.4地下水取樣與檢測943.5.5地下水污染羽圈定953.6場地內其他污染調查方法963.6.1地表水污染調查963.6.2沉積物采樣點的布設及樣品采集技術973.6.3大氣污染調查采樣點的布設及樣品采集技術973.6.4污染場地樣品分析方法983.6.5場地第三階段調查1013.7數據處理與質量控制1023.7.1分析結果的表示方法1023.7.2質量保證和質量控制1023.7.3不確定性分析1043.8污染場地調查報告及其編制1054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價1064.1風險評價程序和基本方法1074.1.1風險評價程序1074.1

.2危害識別1074.1.3毒性評估1094.1.4暴露評估1124.1.5暴露量計算1144.1.6風險表征1154.1.7暴露風險貢獻率分析1184.1.8污染物修復目標的計算1184.2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HJ25.3—2014)簡介1214.2.1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方法簡介1214.2.2污染場地風險評估技術導則存在的問題1234.3不確定性分析1254.3.1不確定性分析模式1274.3.2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1284.4人體健康風險評估模型1294.4.1暴露模型1304.4.2健康風險評價軟件1314.5污染場地修復基准與修復標准1324.5.1污染場地修復標准建立方法

1324.5.2國外污染場地修復標准1354.5.3中國污染土壤修復標准1384.5.4污染場地污染物修復目標確定1384.5.5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價指導值1395場地生態風險評價1405.1生態風險評價的發展與基本流程1405.1.1生態風險評價的發展簡史1415.1.2生態風險評價基本流程1425.2生態風險評估方法1435.2.1污染區域生態風險評價方法1445.2.2評估因子法1465.2.3商值法1465.2.4物種敏感性分布法1475.2.5生物有效性評估1495.2.6土壤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1495.2.7專家判斷法1515.3場地生態風險評估模型與軟件1515.4不確定性分析

1525.5地下水風險評價方法1535.5.1地下水脆弱性評價1535.5.2外界污染源種類與危險度識別1555.5.3地下水價值功能評價1555.5.4污染物復雜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模擬法1565.5.5地下水污染風險計算1565.5.6生態風險管理1586污染土壤修復技術1596.1污染土壤原位修復技術1606.1.1土壤混合/稀釋技術1606.1.2填埋法1606.1.3固化/穩定化技術1616.1.4土壤氣相抽提技術1656.1.5熱解吸修復技術1706.1.6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1716.1.7植物修復技術1826.1.8氧化還原技術1856.1.9電動修復技術1886.1.10土地處

理技術1916.1.11機械力化學修復1926.1.12生物通風技術1926.1.13農業土壤修復1936.1.14其他修復技術1946.1.15土壤原位修復技術匯總1956.2污染土壤異位修復技術1956.2.1土壤淋洗技術1956.2.2泥漿相生物處理1976.2.3化學萃取技術1976.2.4焚燒1996.2.5水泥窯共處置技術2006.3污染土壤聯合修復技術2016.4土壤污染修復案例2026.5土壤修復技術的發展趨勢204……7污染地下水修復技術8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篩選與修復工程實踐9污染修復效果檢驗與管理參考文獻 我國正在經歷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與工業

現代化進程,而美好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與健康息息相關、與發展密不可分,是產生一切人才、一切美好事物和美麗家園的基礎。隨着中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產業轉型,以及「退二進三、退城進園、產業轉移、產業升級」等一系列管理政策的發布,每年國內數以萬計的工業企業關停或搬遷遺留下了大量的污染場地。而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公眾環保意識的覺醒和隨之而來的環境公眾事件是污染場地修復行業發展的重要契機。但當今環境污染嚴重,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我國目前耕地土壤質量正逐步下降,工礦業廢棄地的土壤問題也逐漸凸顯,土壤惡化速度加快。發

展離不開土壤,土壤修復迫在眉睫。土壤修復是繼大氣治理、水體治理后又一大民生工程,未來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將高達數萬億元,其中利潤空間比較大的城市污染場地修復和耕地修復將成為投資者的首選,然而,成本高、周期長、難度大將成為土壤修復面臨的難題。本書在綜合國際上主要發達國家的污染場地發展與修復歷史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污染現狀闡述了污染場地調查評價與修復的問題。第1章概述了我國污染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狀況,結合國外污染場地發展史與經驗,提出了我國污染場地的類型、現狀與發展過程,以及已有相關法律法規的解讀。第2章在場地水文地質分析的基礎上對場地污染過程、遷移轉化與模擬進行了分析。第3章對場地調查、監測方法

、場地概念模型與不確定性因素進行了詳細分析與總結。第4章對場地健康風險評價方法以及我國污染場地健康風險評估方法進行了系統分析。第5章污染場地生態風險評價方法與應用,探討了目前較為先進的污染場地生態風險評價方法。第6章在傳統土壤修復方法的基礎上建立了土壤聯合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的探討。第7章歸納總結了地下水污染場地的修復方法與技術。第8章介紹了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篩選與修復工程實踐、如何建立全面而系統的綠色可持續的污染場地修復技術,歸納總結了修復融資策略。第9章進行了污染場地驗收方法、修復標准的制定與污染場地管理方面的研究。本書參考了一些國內外著名論着與污染場地評價與修復工程師授課資料,對上述文獻作者以

及研究生孫冉冉等,一並表示衷心感謝!本書力求內容系統和全面,體現並突出新方法與創新特色。但限於編著者的水平,本書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敬請讀者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聯系電話:021-67792551,微信giantman1,E-mail:[email protected]。楊再福2016年1月於上海東華大學環境學院5151室

健康風險評估方法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podcast #科學思維 #科學方法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科學離我們很遙遠,是只有科學家在想的事情。
但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地方是可以運用科學思維的,尤其是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危險。
我們的身體也能透過科學思維來進行一些優化,使自己變得更加健康快樂。
這要如何做,又要注意那些事情呢?讓小戴說給你聽。

● 從保養品的使用來看科學方法 02:26
● 如何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自我評估 12:28
● 調整身體必須注意的事 20:33
● 感謝聽眾的留言 31:24

✒️前往閱讀本篇文字稿 https://moke.tw/talk/podcast-s2ep27/
💰支持小戴的推廣行動 https://moke.tw/donate/

📢 推廣連結
生物駭客筆記 https://apple.co/3hf3IF6
廢物姐妹花 http://go.moke.tw/3kk68e

Stock music 由 AveCoo, Audiostation, HomulusTunes / MotionElements.com 提供
https://button.like.co/yenru606

台灣一般族群塑化劑暴露與肝功能指標之相關性探討

為了解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的問題,作者薛雅文 這樣論述:

背景: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phthalate esters, PAEs)又稱增塑劑、可塑劑,因其化合物特性可使材料更柔軟,易於加工,所以被廣泛製造及使用;然而,近年來台灣產生的塑化劑醜聞事件,讓大眾開始重視塑化劑的使用,成為公眾關注的議題。在近十年裡,肝功能損傷疾病已成為全球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在目前尚未有亞洲國家進行PAEs暴露與肝功能健康危害等文獻之探討。目的:探討PAEs的暴露(每日攝入量、累積風險評估)與肝功能指標的關聯性。材料與方法:以台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BioBank收集到的案件為研究對象,納入763員,採橫斷式研究設計(Cross-sectional study

)進行資料庫分析。本研究使用尿液之PAEs代謝物,包含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mono-n-butyl phthalate(MBP)、monobenzyl phthalate(MBzP)、mono(2-ethyl-5-oxohexyl)phthalate(MEOHP)及mono( 2-ethyl-5- hydroxyhexyl)phthalate(MEHHP)、monomethyl phthalate(MMP)、monoethyl phthalate(MEP)等,計算參考每日攝入量(DI)、危害商數(Hazard quotient, HQ)及危害指標

(Hazard index, HI),肝功能指標包括總膽紅素( total bilirubin, TBIL)、白蛋白(Albumin, ALB)、天門冬安酸轉氨酶(SGOT,又稱AST)、丙氨酸轉氨酶(SGPT,又稱ALT)、丙麩胺醯氨轉酸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或γ-GT),並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探討台灣民眾在PAEs暴露濃度與肝功能指標間的關聯性。結果:本研究中健康成人之暴露潛在來源以DEHP及 DnBP為主,HIRfD有99%數值小於1,表示研究對象之PAEs累積風險(HI),皆低於可能引起人體危害的劑量。使用線性迴歸模型分析並控制婚姻程度、教育

程度、喝咖啡習慣、攝取維生素習慣、運動習慣等變項後發現,DnBP高攝入量組其SGPT顯著較低攝入量組高(beta=0.101,95%信賴區間:0.013, 0.190);其γ-GT顯著較低攝入量組高(beta=0.144,95%信賴區間:0.039, 0.250)。DEHP高攝入量組其SGPT顯著較低攝入量組高(beta=0.103,95%信賴區間:0.014, 0.192);γ-GT顯著較低攝入量組高(beta=0.141,95%信賴區間:0.035, 0.246)。HIRfD高危害組其SGPT顯著較低危害組高(beta=0.102,95%信賴區間:0.014, 0.191);γ-GT顯著較

低攝入量組高(beta=0.127,95%信賴區間:0.021, 0.233)。結論:研究結果顯示塑化劑暴露可能會影響肝功能的健康效應,未來需再用更多長期性追蹤研究加以證實。

我國化學物質風險管制法律體系之建構—以管理、評估與溝通為中心

為了解決健康風險評估方法的問題,作者劉昊宇 這樣論述:

化學於科技化的時代下,可謂為所有產業發展前之基礎,而科技的迅速發展伴隨產業間的相互競爭,使化學物質之使用量大幅上升,亦造成環境莫大的壓力,同時也提高人體健康的風險。對於當今日新月異的風險社會,法律該應如何面對、處理及管制科技所帶來的新興風險議題,值得深入研究。化學物質之管制已由傳統的危險防禦,轉換為預防與預警的概念,而當確定化學物質之風險時,制度上應基於預防原則進行風險管理,但化學物質亦有不確定風險,故制度上應基於預警原則,執行風險評估與風險溝通。因此,本篇將由化學物質之風險與法律原則開始探討,藉由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法,瞭解我國現行化學物質管制之法律體系,再以人體健康與生態風險評估為研究探討

,最後以風險溝通作為風險管理與風險評估之整合,期許得以本篇結論與建議,建構更為完善之化學物質風險管制法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