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余杰寫的 今生不做中國人 和陳破空的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主流出版社 和前衛所出版 。

國立臺灣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曾建元、周嘉辰所指導 陳毓容的 新疆問題中的國家認同:話語權分析(2001-2019) (2019),提出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新疆問題、中共、東突組織、國際社會、話語權、新疆再教育營、國家認同。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 明居正所指導 莊秀美的 中國崛起了嗎:近年學術界相關論徵文獻之剖析 (2013),提出因為有 中國崛起、中國威脅、中國和平崛起、中國模式、北京共識、中國崩潰的重點而找出了 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今生不做中國人

為了解決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問題,作者余杰 這樣論述:

  在中國,邪惡的不單單是共產黨。共產黨剛剛建黨時只有五十多人,今天黨員人數最多時也不過八千萬人,從來不占中國人口的多數。若多數中國人都挺身而出反對共產黨,中國早就「剿匪」成功了。中共能穩固地統治中國至今,這一事實本身就說明中共有足夠的「群眾基礎」。在中國,若説共產黨是綁匪,大部分中國人是人質,那麽當了七十年的人質之後,誰又不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患者?一種喪屍病毒在悄無聲息地蔓延。中國自己是喪屍國度,還要把世界變成喪屍統治的世界。在全球化時代,逃離了中國,未必就能逃離喪屍病毒的感染。中國的喪屍病毒已蔓延到全球。我不想當垃圾,更不想當喪屍。我必須指出垃圾的危害,更要研製避免

成為喪屍的疫苗。期盼能讓每一位讀者都能「因真相,得安全」、「因真理,得自由」。與讀者建立共同的願景,彼此扶持、彼此鼓勵,攜手對抗中國這頭「房間裡的大象」。中國確實很大,喪屍確實兇狠,但我們不必害怕,也不會喪膽,我們有信心打勝這場美好的仗。 好評推薦   余杰在這個時候出版這本《今生不做中國人》,可謂適其時矣。這個書名與我在約10年前出版的《來生不做中國人》,彷彿有所呼應,或再跨前一步。就如我的讀者倪匡也說:「這雖是天下第一好書,卻不夠徹底,我會說今生不做中國人!」──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66刷)作者)   在余杰的這本「下筆毫不留情」的大作中,余杰再次提醒讀者,為什麼他是中國與華

裔作家中最敢言、也最具爭議性的其中一位。余杰的文字有時尖刻,有時帶著義憤,但總是充滿情感。余杰所要挑戰的,不只是中國共產黨,還包括買辦企業,甚至中華文化。余杰的寫作讓我們想到柏楊,在著作中用帶著情感的義怒書寫自己民族文化醜陋的一面。──張彥(Ian Johnson,其《中國的靈魂》一書榮獲普立茲獎)   自由人余杰從對中共的批判,深入到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再深入到對中國人劣根性的批判,刀刀見骨,發人深省。──汪浩(自由撰稿人、國際關係學者)  

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Wong Wai Man
狼英去,林鄭來,未來五年,她有三大任務。
廿三條立法、政改方案、國民教育。其中重中之重,是國民教育。
香港的年輕人,和北京愈行愈遠,他們都不願意成為中國人。
所以林鄭未上任,先透露國民教育,應由幼兒做起;習近平來港,再強調這一重要性。
告訴小孩子,不做楊岳橋,要做周浩鼎。不做佔領金紫荊的黃之鋒周庭,做尖沙嘴打鬼佬的中國人。
九七年開始,母語教學、教育改革、普通話教中文、國民教育,一浪接一浪,現在北京認為人心背離,因為力度不夠,要加重藥,早起歩。
父母們,對於子女教育,原來已經恐懼了二十年!

2017年7月4日星期二下午5:00pm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新疆問題中的國家認同:話語權分析(2001-2019)

為了解決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問題,作者陳毓容 這樣論述:

本文研究新疆問題中的國家認同如何受到形塑,首先檢視中共的政策,再探究東突組織的訴求,並加入國際輿論來交互討論,亦即以三個行為者的立場來探討新疆問題的不同層次。本研究以國家認同切入,故主要以新疆再教育營的話語權交鋒為例。此外,針對《新疆日報》官網、《維吾爾人權項目》(UHRP)官網,以及國際組織的報導作內容分析,分別代表中共、東突組織、國際社會三者對新疆問題的話語權形塑。透過檢視上述三者其新聞標題的演變,並藉由關鍵字對照、尋找與重大事件的連結,以分析其用語的不同和相互對話的可能性。本文發現中共、東突組織、國際社會皆依其背後政治目的來發言,並且以完全相反的正面報導和負面報導詮釋同一件事情,亦即各

方論述的內容有呈現極端化的現象。然而如此宣傳的本質反而造成三方之間更不容易對話和溝通,而《新疆日報》對內鞏固,對外反擊的報導,更已成為媒體戰/輿論戰的前奏。然而,國際輿論的影響結果無論好壞仍由新疆概括承受,影響的結果或許緩解了中共對再教育營的執行,但亦可能同時增強中共控制新疆的決心。理想上,話語權交鋒應立基於一個有效的溝通管道上,中共應拋開對立態度與世維會等維族代表性組織接觸,甚至建立官方定期開會機制。如此,若能避免國際勢力介入,新疆問題的兩個主角中共和維吾爾族才有可能展開真正對話。

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

為了解決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問題,作者陳破空 這樣論述:

中國崛起了,但為什麼中國人普遍不受歡迎? 既丟失了傳統,又脫落於現代。 不像龍的傳人,更像鼠的傳人。 繼台灣作家柏楊《醜陋的中國人》、香港作家鍾祖康《來生不做中國人》之後,又一剖析中國性格力作!     中國崛起,中國人闊起來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走出國門、湧向全世界。然而,他們帶給世界的印象,卻是「暴發戶」、「土豪」、「蝗蟲」,衣食足而不知榮辱。本書揭示這些形象的背後,是國民的劣根性、民族的道德崩盤、專制制度的深重弊端。     知名政治評論家陳破空借助大量實例,層層解剖,抽絲剝繭,深入骨髓,以細微的觀察、透澈的解析、銳利的筆觸,揭示當今中國人的基本性格特徵:勤勞吃苦,卻唯利是圖、見錢眼開;

生存力強,卻偷奸耍滑、無孔不入;看重關係,卻明哲保身、冷血無情;貪生怕死,卻恃強凌弱、欺軟怕硬;痴迷大一統,卻熱衷內鬥、一盤散沙;既是暴民,也是順民;人格分裂,奴性十足……     本書著墨於當代中國人,兼論古代中國人。從官場政治到庶民樣貌,自國際世界透視中國內裡,展示「中國」複雜而矛盾的價值觀與心態,更挖掘其劣性根源,完全解剖專制制度下扭曲的中國性格。 名人推薦   梁文韜(成大政治系教授)、范疇(政治評論家)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 陳破空 旅美中國作家     原名陳勁松,1963年12月生於中國四川省。先後畢業於中國湖南大學、上海同濟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管理碩士。曾執教廣州

中山大學。客居美國後,成為美國自由亞洲電台和香港開放雜誌的長期專欄作家。每周出場美國之音等電視節目,洞察世界,縱論天下,擁有眾多讀者、聽眾、觀眾和網友。先後出版《關於中國的一百個常識》、《中南海厚黑學:中共不能說的秘密》、《假如中美開戰:二十一世紀的戰爭》,以及詩集《緋聞》、小說《颱風》等著作。現居紐約,任美國博爾頓國際商業學校校長。     個人網站:www.chenpokong.com 范序/ 台灣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負面性格?隔岸觀火,還是照鏡子?  梁序/ 「大家都是中國人」所謂何來?  香港版序/ 中國人還有沒有救藥?  前言/ 同種同文不同質    第一章 — 中

國人湧向全世界 大鬧航班,僅僅是任性? 缺乏公德,還有破壞欲 日本大地震,中國人着慌 非洲人眼裡的寄生蟲 全球大象的滅頂之災 國家主席的專機走私象牙 非洲逐漸覺醒,開始對中國說不 中國移民騙取加拿大福利 五花八門:中國人在美國   第二章 — 同種同文不同質 衣食足而不知榮辱 香港人驚呼:蝗蟲來了! 台灣人反感「陸客」 新加坡人戲說「小龍女」 同種同文不同質 台灣人的雙重國民性   第三章 — 中國人性格張揚 大聲嚷嚷的中國人 愛吹牛,喜炫耀 急於表現,好出風頭 既丟失了傳統,又脫落於現代 大國小民,品味低下   第四章 — 中國人造假,世界第一 中國人撒謊成性 弄虛作假,盛產黑心食品 習近平

和李克強,混來的學位 道德典範雷鋒,原來是假貨 北京奧運會,造假的輝煌   第五章 — 不像龍的傳人,更像鼠的傳人 偷奸耍滑,順手牽羊 中國富豪之妻在美國行竊 竊密頻頻得手,通向邪惡的成功 中國高鐵,盜版日本新幹線 山寨中國,讓你半天逛遍「巴黎」 越界偷捕,佔鄰國小便宜 抄襲高手,騙取諾貝爾文學獎 龍的傳人?鼠的傳人?   第六章 — 一切向錢看,認錢不認人 恭喜發財,一切向錢看 見錢眼開,不擇手段 胖小孩與塊頭男 中國富人,為富不仁 大國崛起,出手小氣 功利,勢利,見利忘義   第七章 — 虛偽錯亂的性觀念 中國人的性,一部《金瓶梅》 中國官場,盛行通姦與淫亂 毛澤東掃蕩妓院,只容自己嫖 中

國女人,嫁人先嫁錢   第八章 — 死要面子,死不要臉 死要面子活受罪 好攀比,病態的虛榮心 面子工程,豆腐渣工程 自吹「盛世」,中南海撒錢迎賓 習近平的臭臉外交 顧面子,不承認亡國史 死不認錯的能耐 死不要臉的中國功夫   第九章 — 中國式樂趣:內鬥 熱衷內鬥,惡性競爭 海外民運為何不成功? 深重的歧視心態 駱家輝眼裡的中國人?   第十章 — 關係學與潛規則 家族觀念重,名利薰心 官本位意識,迷信權力 中國社會的熟人文化 可怕的關係學與潛規則 關係學羈絆中國政改 外國人是否了解中國人?   第十一章 — 高級冷血動物 明哲保身的忍字功夫 玩世不恭的看客心態 冷漠,冷血,幸災樂禍 「良心被

狗吃了」 「撞殘不如撞死」   第十二章 — 一個貪生怕死的民族 這個民族缺乏幽默感 中國帝王的幻想:不老,不死 中國人活命哲學:好死不如賴活 生死之間:中國人與西方人 中國的「鐵達尼號」故事 中韓沉船對照:政府,媒體,國民   第十三章 — 從上到下的人格分裂 口是心非的雙面人 「女孔子」于丹到日本撒野 中國人崇洋媚外 中國人並不愛國   第十四章 — 大一統痴迷症 中國人,東亞大陸的漢人 曾經是一個講信義的民族 中國人變壞,始自大一統   一盤散沙,卻痴迷大一統 國禍深遠,中國的壞皇帝   焚書坑儒,毛澤東超越秦始皇   第十五章 — 千年順民,根深蒂固的奴性 暴君,暴政,暴民 在中國,動

物也飽受虐待 中國式教育培植奴性 「廣場舞大媽」: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驚世駭俗的中國酷刑文化 有骨氣有血性的中國人,殺無赦 三大劫難,打斷中國人脊梁   後記/ 例外的中國人 范序 台灣人如何看待中國人的負面性格?隔岸觀火,還是照鏡子? 政治評論家 范疇     破空先生乃政論家,對於中共政局變化的時論,一向犀利,但這本書並未由「中共」做為切入點,而由「中國人」下手術刀,顯示了他對政治現象底層的文化本質也是深度關切的。   本書前半部,集結了近十年來「中國人」──做為一個集體概念,在國內、國外鬧出的荒唐笑話,把零零散散的真實事例,織成了一副「中國人現形記」的全景圖;但作者也明確的表示,「本

書所稱中國人,即漢人;所稱漢人,即中國人。本書所論中國人,主要指當代中國人,兼敘古代中國人。筆者聲明:本書所論中國人,並不包括生長於或長期居住於台灣、香港、新加坡及其他海外地區的華人,而專指生長於或長期居住於中國大陸,或最近三十多年從中國大陸出國的中國人。」   本書的後半部,開始逐步把中國的歷史(或漢民族)劣根性,與今日中國大地上發生的現象,有機的連結起來。這時,政論家和文化批評家兩種角色開始融合;「中國人」的行為也不再只是鬧鬧笑話,而上升到了災難的層次,但作者並未忘記點出,這裡面既有文化傳統性,也有共產制度的催化性。   總體來說,這是一本不給面子的書。只要是自認為是「中國人」的讀者,

即使同意書中的大部分觀點,恐怕都會心理有點不舒服,怪罪作者為何如此「不給面子」。這其實正是中國人的弔詭:能被批評但不能被公開批評(家醜不能外揚);當場能虛心領教但事後總往心裡去(心口不一)。   此書的台灣版上市,時間抓得很巧。台灣社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例近年來急劇下降,因而感覺「被冒犯」的讀者不會太多,而即使被冒犯者,心理上大多會說「我不是那種中國人」。總之,這是一本會讓台灣讀者大感痛快的書,書中豐富多樣的真實案例,大致上可以總結歸納為「上頭不要臉、中間臉不要、下頭要臉不」的浮世繪。   西方人眼中的「中國遊客」、香港人與台灣人眼中的「陸客」,每週每月都要給世界來一場文明素質低落的大秀

,這已經是常態。在中國內部,那些已經和世界接軌、見多識廣的人其實對同胞的表現也是深痛惡絕的,另有相當數量的高素質人群,對這些「脫序行為」給出的解釋是,「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中國十三億人,若看總量什麼都不得了,應該看比例」、「文明素質發展總有個過程」。這也不純屬虛言,舉例而言,二十來年前,我曾定過一個「北京市建築星級標準」──用大門口台階上的痰跡數量做為評分標準,三個以下的為五星級,十個以下為四星級,依此類推。但是,到了今天,這個評分標準已經不適用了,因為北京人公開吐痰的人確實減少了。但我想到了二、三級城市,此標準依然適用。   中國當下的「城鄉文明差距」極為凸顯;城市內頂層的人,老早就過了參

加旅遊團的階段,他們出國都是自由行。當下全世界看到的「中國團客」,多半來自二、三級城市的大叔大媽,很多還是第一次坐飛機,團中坐過三次飛機的就已經是「老手」了,懂得如何示範「享受」,如何對空服人員「維權」。這些團員的經驗裡,談不上什麼世界性,現代禮儀的概念更是欠缺,例如,他們經常把中國國內班機的不正常誤點,情緒轉移到世界其他地區的正常誤點情況上。另外,中國國內的「地區文明差距」也非常大,沿海和西北,行為和習慣大大不一樣,即使在中國國內,這種習慣上的差距也常引起唇槍舌劍。例如,上海人就認為「北京人是吃大蒜的,而我們上海人是喝咖啡的」;在歷史上人文薈萃的江蘇,蘇南人就認為蘇北人行為比自己粗鄙。如此不

同習慣的人驟然到了環境完全不同的海外,怎能不令人瞠目結舌。世界其他國家的人,能夠在短短十年內,就見識到來自中國五湖四海的遊客、移民或生意人的「文化橫切片」,也算是一種難得的經驗。   前人(如林語堂、魯迅)和西方人對中國人的負面評價,羅列下來恐怕一張A4紙都不夠用。單單本書中所論及的,就至少有:集體而無團隊,謙恭而無自省,自負自卑互為表裏,見風轉舵,投機取巧,見利忘義,相互拆台,明哲保身,口是心非,缺乏公德,偷奸耍滑,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明哲保身,冷血無情,熱衷內鬥,欺軟怕硬,人格分裂,崇洋媚外,貪生怕死,無幽默感,名利薰心,幸災樂禍,奴性十足 ,撒謊成性,弄虛作假,死不認錯……   但若

只准我用一個概念來囊括這所有的現象,我會選用「難民心態」。這還得由一九八五年說起,那時我由美國第一次進入中國大陸。在深圳的羅湖關口,一邊是要出來的人群,一邊是要進去的人群,感覺好像有幾萬個人頭在攢動。先開閘的,是出來的那一邊。閘門一開,瞬間千軍萬馬衝了過來,每個人好像不搶先就會死。被那陣仗驚到,天真年輕的我當時想:中國真如西方宣傳中的奴役國家,這是一個從奴役世界奔向自由世界的場面。半小時後,我所站在的這一邊,閘門也開了,同樣的,千軍萬馬如後有追兵般的,從自由的香港往大陸衝。跌跌撞撞中,我瞬間明白了,難民心態,是中國人民的「天然成份」;桌上菜不夠要搶,桌上擺滿了菜也要搶。或換個方式說,中國人是被

「嚇大的」,代代相傳,不知要等到哪一代才有個人和國家的安全感。   這裏,我想向所有讀者提出一個邏輯挑戰,如果中國的國民性如此之糟,那麼實施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將會出現什麼樣的後果?這個問題,我想可以稱之為「十三億人的難民性格與實施民主之間的矛盾」。   然後,我想向台灣讀者提出一個挑戰,在閱讀本書中每一項「中國人毛病」的時候,想一想在台灣人、台灣社會身上,有沒有一絲絲類似的病原?台灣社會的「中國病」,真的百分之百痊癒了嗎?否則為什麼中國人見識過台灣之後,除了說出「台灣最美風景線是人」這結論,同時還玩笑的說「不到台灣,不知道文革還在搞」?   作者在書中最犀利的觀察之一,我認為是他看到了

「中國人變壞,始自大一統」,具體表徵就是「修築長城,焚書坑儒,指鹿為馬」,從此「劣根性道統,千年一以貫之,環環相扣的內在永久循環」。這點,和我個人的看法一致:中國的「大一統長城文化」容易孕育出專制,而相對的,歐洲的「獨立城堡文化」容易孕育出自由民主。   比較可惜的是,作者在描繪中國人的種種負面現象之餘,沒有進一步的在「先天民族性使然」和「共產黨執政使然」之間做出解析,例如,十年文革的經驗,究竟對當下中國人的性格,產生了多大的影響和扭曲?用一種比較有趣的方式來問這問題,那就是:如果魯迅筆下的阿Q,落入了十年文革,他會變成怎樣的一個人?或者,如果沒有十年文革,中國的平民百姓還會是作者所描繪的「

中國人」嗎?   再例如,在文革一九七六年結束之後,中國人曾經有過一段徹底反省自身制度的期間,大約也是十年光景,然而最終還是以一九八九年的天安門慘劇為定調的分水嶺,從此中國踏入為期二十多年的「全民逐利謀權」時代。這一段「權錢復興、貪腐崛起」時期的經驗,又對當前中國人的「性格」,產生了什麼樣的形塑?   有著不太一樣歷史經驗的台灣,面對隔鄰十三億人個性中的負面成份,究竟應該抱著隔岸觀火看熱鬧的態度,還是抱著以鏡為鑑的態度?我想,這兩種態度之間的選擇,應該就是決定未來台灣與中國關係的一個要素。 梁序 「大家都是中國人」所謂何來?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梁文韜     陳破空先生是出生於中國的著

名旅美作家,作品深入淺出,往往一針見血。本書讀者一定會十分敬佩陳先生能概括地整理出在中國崛起的同時,中國人對世界的禍害,其中很多的情節令人咋舌,若說二十一世紀全球正遭逢「蝗禍」實不為過。   對中國人的批判通常分為內在及外在兩種。跟當年身在台灣的柏楊及在香港的鍾祖康一樣,陳先生的《全世界都不了解中國人》著墨於刻畫「中國人」的醜陋百態及暗黑性格,這些事例多了,就成了世界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儘管三人都高談闊論中國人怎麼樣的不是,但實際上都是從自己中國人的身分認知中出發。「我們」中國人那麼沒品、沒水準,很不爭氣,到處丟人現眼,但很無奈,我是中國人。即使再不願意,套用陳先生的說法,大家都是「同種及同

文」的中國人,這就是一種內在批判。   在很多的調查中,香港人的身分認同近年有了急速的變化,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愈來愈少,確立自己只是香港人的則大幅增加。台灣人的身分認同更早地已經有所改變,也許是由於跟隨蔣介石竊台的「外省人」逐漸凋零的關係,目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只有百分之三左右而已,在本土化持續下,接近七成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   陳先生一直強調「同種同文不同質」,有著一種無可置疑的意涵,值得商榷。在過去一百多年,以炎黃子孫的大帽子一扣,所有跟支那這塊土地有關的都成了中國人。在媒體及教育長期洗腦下,龍的傳人、中華兒女等用語更是深入人心。如果中國人包括不同種族,又何來同種呢?做為不認同自己是中

國人的黃種人,台灣人及香港人傾向不把自己當成是什麼唐人、漢人或華人。至於「同文」,表面上似乎沒有商榷的餘地,但所謂的「簡體字」其實是中共發明的,可稱「中共字」,跟台、港沿用的字已經不同了。至於白話文的發揚光大跟北京話被選為「國語」有關,而這是一個政治決定。文字與文體都變了,「同文」之說值得反思。   當越來越多的香港人及台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港、台的論述已經從內在批判轉為外在批判。中國是中國人的,台灣是台灣人的,香港是香港人的。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相繼蹂躪支那這塊土地,壓迫滿州人、蒙古人、東突厥人、圖博人,將其疆域納入中國版圖,試圖中國化所有民族,並消滅少數文化,這是粗暴的霸權主

義。   先假設大家接受同文同種的都是中國人這個說法,中國人應該如何展望未來屬於他們的國民性呢?陳先生認為,「一旦中國發生制度變革,成為一個民主與法治的正常國家」,中國的「國民性」必將得到「正面發展」,得到「根本改善」。當然這牽涉到鷄跟鷄蛋的問題,因為中國其他知識分子可以有叧一個想法:這樣低劣的國民性在那麼大的疆域中是無法催生民主法治國家的。也許會有人提出反駁,既然研究發現印度的人民平均素質跟中國的一樣低,疆域也很大,那麼為何印度可以成為一個相對民主法治的國家?話說回來,如果印度的例子可以參考,那就可以用來做為反證,印度成為民主國家之後那麼多年,為何人民素養仍然處於非常低的水平?陳先生堅信會

得到的「根本改善」也很有可能不會成真。   印度的例子告訴我們,施行民主的條件其實只要社會上的領導菁英願意放權,讓人民參與政治、分享權力。香港跟印度一樣,同為英國殖民地,但香港人到了二十世紀仍然被新的北京殖民政權告知,民主改革要循序漸進,連《基本法》承諾早該有的普選特首及立法會全面直選都仍在拖延。台灣人的民主更是得來不易,但在馬總統執政下,民主嚴重倒退,配合中共統戰的各種方式都是違反主流民意的。很多針對官商勾結及貪瀆的案件都從輕發落,甚至宣判無罪。在中共的積極干預下,台、港仍然殘缺及脆弱的民主法治能否成為未來中國的示範,可能不甚樂觀。   執筆此推薦序之時正值習近平訪美期間,他所到之處,抗

議示威不斷。全球對中國崛起的疑慮日益加深,部分中國人的惡行只會令世界各地的人民日益反感,近日更發生千本以上的假加拿大護照事件,令舉世瞠目結舌。中國人愛移民到別的國家才當「中國人」去愛國,卻罔顧自己的首都被汙染到長年不見藍天的惡質環境汙染以及自己的「同胞」被獨裁政權任意侵害,的確令世人不解。對具反省能力的中國公民或知識分子而言,中國本身正要面對的可是一條非常艱辛的民主化之路。至於對香港人及台灣人來說,如何大幅減低被中國因素影響是刻不容緩要面對的挑戰。不過,無論你認定自己是什麼人,大家必定會跟我一樣享受與陳先生一同深思人性及自己身分認同的閱讀時光。

中國崛起了嗎:近年學術界相關論徵文獻之剖析

為了解決來生不做中國人 香港的問題,作者莊秀美 這樣論述:

本研究以「中國崛起了嗎?」為題,做相關論爭文獻的剖析。在認定中國已經崛起的文獻中有「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和平崛起論」,在「中國威脅論」中本研究聚焦於中國崛起對美國的威脅和挑戰,其中又分為經濟威脅、政治威脅和價值威脅。在「中國和平崛起論」中探討了中國提出「和平崛起」的戰略意涵以及伴隨「和平崛起」而來的相關論述和應和「和平崛起論」的相關代表作,最後探討了伴隨「和平崛起論」的「中國模式」和「北京共識」。在「中國尚未崛起」的部分則將相關文獻分門別類為「改革失敗論」、「文化制約論」和「崩潰論」。 論證中國已經崛起而且會是一個威脅的大部分是美國的學者,而認為中國已經崛起而且是和平崛起的大部分是中國的學

者。這就形成了美國深感威脅的「中國威脅論」與中國拼命解釋與保證的「中國和平崛起論」。世界各國對「中國崛起」的感覺,首先來自於中國商品的無處不在、中國投資的全球化擴張,以及中國人在世界各地的足跡和影響。在肯定中國已經崛起的作品中,大部分是著眼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和中國領導人在國際舞台上的外交行為。從能力角度出發的都是著眼於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手段,大部分是研究經濟學的學者,而從戰略意圖來評估中國崛起對美國的挑戰和威脅的大部分是研究中國外交政策和外交行為的國際關係領域學者。 「中國和平崛起論」的提出當然是為因應國際間日益高漲的「中國威脅論」,中國信誓旦旦地宣稱中國崛起之後不會稱霸也不會爭霸,因為

中國有愛好和平的傳統。「和平崛起」是中國的一個大戰略,是為了爭取一個國際間的和平環境來繼續發展國內的經濟的大戰略,「和平崛起」的說法也挑戰了西方的國際關係理論。而伴隨「中國崛起」之後登上國際輿論的是「北京共識」和「中國模式」,但「北京共識」的共識是甚麼以及「中國模式」是否存在,都仍在眾說紛紜中。 在認定「中國尚未崛起」的文獻中呈現出中國因經濟高速發展所引發的種種社會弊端和中共堅持一黨專政的內政治理困境。較一致的共識是中共的一黨專政,不僅違反了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也違反了共產黨當初追求人民民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因此中共不僅是改革失敗而且背離當初的革命理想。更具體的論證是指出中國高速的經濟成長

率是一種不健康的經濟結構使然,是在低人權的優勢下剝削了中國的農民工所致,是一種帶血的GDP。因為中國的人均所得仍低,社會保障體系不完整,使得連續三年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的排名下降到第101名。「新聞自由指數」更是名列世界倒數第六位,人民的幸福感因而逐年在下降。 金融的崩潰是最早被預言的,而經濟崩盤的傳言也時有耳聞,雪上加霜的是國內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富豪也在加速移民,裸官通過貪腐行為輸送利益給住在國外的家人,因此中國經濟危機已處於無解狀態。再加上軟實力的欠缺和意識型態的匱乏讓整個國家缺乏核心價值,人們對制度和法律產生嚴重的不信任,宗教信仰喪失殆盡,整個文化面臨徹底崩潰的可能。 但為什麼

中國至今還沒有崩潰?中共也沒有瓦解? 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讓中國政府擁有超強的調控和風險轉移能力是受西方教育的學者所無法理解的,國內的反對力量沒有組織串連,中共的剛性維穩以及政績的合法性和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都是重要原因;同時跟毛澤東時代比較,人民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加上「沒有力量能取代共產黨」這樣的概念深入人心,知識分子仍肯定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所以中共政權得以存活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