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港鄉人口數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 林聖欽所指導 蕭鈺齡的 彰化地區都市體系之形成與變遷(1896-1980) (2018),提出伸港鄉人口數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彰化地區、都市體系、市街等級、成長極。

而第二篇論文弘光科技大學 環境工程研究所 張明琴所指導 翟伯儒的 FPXRF快篩與全量分析進行台灣中部沿海地區農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潛勢調查 (2018),提出因為有 FPXRF、ICP-OES、快篩技術、重金屬、農地污染的重點而找出了 伸港鄉人口數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伸港鄉人口數,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彰化地區都市體系之形成與變遷(1896-1980)

為了解決伸港鄉人口數的問題,作者蕭鈺齡 這樣論述:

一個區域內市街的等級在不同時期會有所變遷,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在日治時期、戰後有什麼樣的變遷?是什麼原因影響彰化地區都市體系的變遷?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為:(1)透過地圖比對來劃定各時期市街聚落的範圍、(2)計算人口標準差劃分市街等級、(3)透過工業的統計資料,瞭解不同時期的發動型產業。透過上述方法,呈現日治時期與戰後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及變遷的情形,試圖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研究結果有下列三點:1.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市街等級:分成1904-1919年與1920-1945年兩個時期來劃分市街等級,彰化和鹿港獨大,為第一級市街,人口數遠高於其他市街,在市街的數量上,皆以第四級市街最多。在市街等級變動

上,1915年二林上升為第四級市街;1935年員林上升為第二級市街、溪湖上升為第四級市街;社頭則是從1925年降為第五級市街。2.戰後彰化地區的市街等級:彰化和員林皆維持在第一等級,各個時期皆以第四級市街的數量最多;在市街等級變動上,1935-1970年等級上升的市街為員林、溪湖、永靖、田中、和美、二林、社頭、竹塘、田尾、小埔心、大城;等級下降的市街為北斗。1970-2017年等級上升的市街為永靖(1990年)、和美(2000年)、伸港(2010年);等級下降的市街為鹿港(1980年)、田中(1980年)、永靖(1980年)、二林(1990年)、北斗(2017年),括號內表示市街等級有變動的年

份。3.(1)日治時期的工業主要以製造業為主,彰化地區重要的發動型產業為糖業、罐頭業。發動型產業和主要市街的「距離」成為是否能夠帶動市街等級提升的關鍵,溪湖、溪州的糖廠,與員林的罐頭業鄰近主要市街,發動型產業對於市街等級的提升有顯著的影響;而和美與二林的糖廠,有助於帶動糖廠所在聚落的人口成長,但距離主要市街較遠,對於主要市街等級的提升較沒有顯著的影響。(2)戰後製造業蓬勃發展,發動型產業對於市街等級的提升,主要是在民國70年代(1980s)之前,食品製造業有助於帶動員林、溪湖、二林、田中市街等級的提升;紡織業有助於帶動社頭、和美市街等級的提升;金屬製品製造業有助於帶動和美市街等級的提升。

FPXRF快篩與全量分析進行台灣中部沿海地區農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潛勢調查

為了解決伸港鄉人口數的問題,作者翟伯儒 這樣論述:

工業革命後,大幅提升人類生活品質,但在繁榮進步的背後卻浮現危機,如生態系統破壞與人類的糧食來源不足。由於全球人口數持續上升,至2019年5月已超過77億人,但部分農地受到工業污染危害甚至荒廢,造成糧食產量下降而不足。本校位於台灣中部沿海地區,本區域內具有大型工業區、電力及其他高污染潛勢之工廠,可能危害農地土壤品質及作物生長,為瞭解工業區或工廠運作對周遭農地土壤造成的影響,擬對本區域內之農地土壤品質進行調查。因農地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與整治過程中,常利用攜帶式X-射線螢光光譜儀(Field portable X-ray fluorescence,FPXRF)進行現場的快速篩測,以減少檢測時間、樣

品量與人力資源,續以感應耦合電漿原子發射光譜法(ICP-OES),分析土樣重金屬濃度。本研究規劃及執行代表性土壤樣品現場採樣,並將土樣送回實驗室,各別利用FPXRF篩測農地土壤重金屬分析及ICP-OES全量分析,包括前處理以微波輔助王水消化法。除了比對FPXRF快篩與ICP-OES分析土壤重金屬濃度相關性之外,也探討FPXRF快篩與ICP-OES分析皆超過食用作物農地監測標準或管制標準之土樣可能之污染來源。本研究採樣時間,自2015年11月4日至2018年5月29日,共採集136個土壤樣品,分別以FPXRF及ICP-OES分析5種重金屬濃度,包括鉻(Cr)、銅(Cu)、鎳(Ni)、鉛(Pb)及

鋅(Zn)。結果顯示,大部分樣品重金屬濃度皆符合食用作物農地土壤重金屬管制標準約91.2%,其中包含符合食用作物農地土壤重金屬監測標準約20.6%,超過食用作物農地土壤重金屬管制標準8.8%。FPXRF(乾土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