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活動的種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休閒活動的種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陳嫣芬,張宏亮,許明彰,徐錦興寫的 休閒健康管理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中山醫學大學 公共衛生學系 葉志嶸所指導 劉偉霖的 台灣中老年人憂鬱與認知功能之相向因果關係:休閒活動之中介效應 (2020),提出休閒活動的種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憂鬱、認知功能異常、休閒活動、中介因子、軌跡分析。

而第二篇論文世新大學 觀光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張朝服所指導 黃渝宮的 北部地區泰雅族原住民休閒活動與休閒參與之研究 (2019),提出因為有 休閒活動、休閒參與、北部地區原住民的重點而找出了 休閒活動的種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休閒活動的種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休閒健康管理

為了解決休閒活動的種類的問題,作者陳嫣芬,張宏亮,許明彰,徐錦興 這樣論述:

  適當的休閒已成為現代人在工作之餘舒解壓力及促進身心健康的趨勢,休閒的生活概念正逐漸深入人心,但如何透過休閒生活規劃,達到健康促進管理與生活品質提升,是目前醫護、休閒、運動與社工相關學系學生必修的課程。   本書先從休閒發展趨勢與健康促進概念導入,再介紹各章節主題重要性、文獻探討及現況分析,說明休閒活動設計原則,接著介紹休閒健康管理策略、方案及風險管理。本書章節主要架構分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是休閒與健康概論,主要了解休閒的發展趨勢,及休閒與健康促進之相關性;第二篇是休閒與生活品質篇,深入淺出探討休閒對生活品質的重要性,包含休閒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及環境健康之影響,進一

步詮釋如何透過休閒健康管理,提升個人生活品質;第三篇是休閒與健康管理實務篇,首先說明休閒活動設計與規劃要領與原則,再針對不同生命歷程與特殊族群、安養醫療機構及職場提出休閒健康管理之道。  

台灣中老年人憂鬱與認知功能之相向因果關係:休閒活動之中介效應

為了解決休閒活動的種類的問題,作者劉偉霖 這樣論述:

中文摘要前言:台灣老人憂鬱症與失智症盛行率分別為21.7%、8.3%,休閒活動能減緩憂鬱與認知功能下降。然憂鬱與認知功能下降之因果關係及中介效應尚不清楚。故本研究探討不同憂鬱軌跡對後續認知功能異常之影響、不同認知功能軌跡對後續憂鬱之影響,以及憂鬱與認知功能異常相關性之休閒活動的中介效應。材料方法:以國民健康署「台灣中年身心社會狀況長期追蹤調查」, 2003、2007、2011年三波之調查,其憂鬱(CES-D10)和認知功能(SPMSQ)至少有兩次資料才納入分析。憂鬱軌跡對後續認知功能異常使用多變量邏輯式迴歸,反之亦然。結果:憂鬱軌跡有五種型態,「持續無憂鬱」、「持續低憂鬱」、「有憂鬱到無憂鬱

」、「無憂鬱到有憂鬱」以及「持續高憂鬱」,各憂鬱軌跡進行與後續認知功能異常之相關性分析。「持續高憂鬱」者相較於「持續無憂鬱」者,後續認知功能異常風險顯著較高(OR=2.3),分層分析顯示女性、年齡越大、無伴侶、有糖尿病及有心臟病者,其憂鬱軌跡對後續認知功能異常更形嚴重。認知功能軌跡分為五種型態,「無認知異常」、「無認知異常到邊際認知異常」、「認知異常到無認知異常」、「認知快速惡化」以及「持續認知異常」,各認知功能軌跡進行與後續憂鬱之相關性分析。「無認知異常到邊際認知異常」、「認知快速惡化」者相較於「持續無認知異常」,後續憂鬱風險分別為(OR=1.4, OR=1.9)。憂鬱對後續認知異常的休閒活

動中介效應,主要是智力型、運動型及園藝型休閒活動;而認知異常對後續憂鬱的休閒活動中介效應,主要是智力型和園藝型休閒活動。結論:憂鬱與認知功能異常間,具雙向之因果相關性,但憂鬱對後續認知功能異常之相關性較強。智力型及園藝型休閒活動為憂鬱與認知功能異常雙向因果關係之共同中介因子。

北部地區泰雅族原住民休閒活動與休閒參與之研究

為了解決休閒活動的種類的問題,作者黃渝宮 這樣論述:

早期原住民因居住於山區,一直以來是台灣社會中較弱勢的族群,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的普及化,原住民吸收資訊的能力及管道更為增加,經濟能力也增加許多,原住民的休閒生活正逐步的轉化和進步。而原住民的休閒活動一直以來是不受到社會的重視,加上又是社會上少數的弱勢族群,造成休閒活動上有很多阻礙,間接的也影響了休閒參與的狀況,本研究探討原住民的休閒活動,進而提出改善建議。 本研究主要探討北部地區原住民休閒活動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期望能藉此提升原住民休閒活動並多元化,提供政府或社區在安排休閒活動的適宜性。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藉由深度訪談的方式,以參加休閒活動的種類和影響休閒參與因數的北部地區原住民,進行深

度訪談8位原住民男性及7位原住民女性。研究結果如下 : 休閒活動分為四大類,有運動型、社交型、藝文型及娛樂型,訪談者中最多為運動型及娛樂型皆為100%參加,其次為社交型為94%,最少為藝文型40%。休閒參與的因素分為四大類,健康因素而影響休閒參與的人數最多,有67%,其次為宗教因素53%,再者為經濟因素27%,最少則為教育因素20%。 本研究發現原住民都喜愛參與運動型及娛樂型休閒活動,建議可以在其運動型休閒活動時加強運動設施及搭配社交活動,並在原住民節慶活動中舉辦聚餐活動,加深居民之間感情的凝聚,節慶之外,平日在社區舉辦歌唱或跳舞活動,因為多數的原住民都喜愛歌唱和跳舞,這樣更能凝聚感情及多元化

娛樂活動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