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本家居衣櫃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伊本家居衣櫃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鄭世彬寫的 去我的日本:文化X藥妝深度漫遊套書 和鶴見濟的 脫資本主義宣言:拒絕全球化經濟腐蝕我們的生活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 和貓頭鷹所出版 。

國立交通大學 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邱德亮所指導 陳昇澤的 台灣「獨立音樂」的「反叛」形象與社會屬性初探 (2015),提出伊本家居衣櫃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獨立音樂、階級、小資產階級、小布爾喬亞、反叛、資本主義、勞工。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伊本家居衣櫃,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去我的日本:文化X藥妝深度漫遊套書

為了解決伊本家居衣櫃的問題,作者鄭世彬 這樣論述:

  日本關東區旅遊套書經典合售(日本回遊:關東篇─Go!Japan Again!食+宿+遊+買+逛,日本旅遊回頭客私藏的60個定番提案!+日本家庭藥─34家日本藥廠的過去與現在,老藥起源X歷史沿革X長銷藥品)   ☆日本回遊:關東篇─Go!Japan Again!食+宿+遊+買+逛,日本旅遊回頭客私藏的60個定番提案!   .達人嚴選!日本關東區特搜情報!   .大排長龍不稀奇!輕鬆選購精品才是王道!   .驚奇!從都心30分鐘即可到達的風情老街名單   .千葉/那須/川越!達人直擊三大關東區特輯   .日本在地人才知道,都會區不到1小時的溫泉旅館口袋名單   .好逛好買!最酷炫日本遊伴手

禮一覽   「回遊」本無此詞,其實是取「回頭客旅遊」的意思而發明的語詞,猶如鮭魚回游,讓日本旅遊喜好者,願意再度踏上旅程,也能符合這本書的主旨,希望以簡潔有力的名稱,讓讀者立即了解本書的主旨。   市面上的日本旅遊書,大多是充滿基本訊息的刊物,而且主題與照片也都未及時更新。在遊客高回流率的台灣及香港,這些屬於初學者的旅遊書已經慢慢失去人氣。   本書的出發點,排除掉一般觀光客眾所周知的熱門景點,而是著重在海外媒體尚未報導的觀光地。並以直接採訪及深入體驗的方式,寫下日本當地居民所喜歡的觀光地體驗。 本書特色   1.首選日本關東區13大特色城市,千葉、川越、那須3大特輯,好玩精神無限延

伸!   2.分區導覽的玩樂章節,一書在手,簡單實用!   3.路線推薦+經典美食+伴手禮蒐羅;日本旅遊初心者期待的、老手回頭客激賞的,一次滿足!   4.日本人不說的玩樂口袋情報,本書重點整理一次給你!   5.教你玩!帶你買!跟著逛!一起吃!看文化!超越紙上閱讀的五感旅遊體驗!   ☆日本家庭藥─34家日本藥廠的過去與現在,老藥起源X歷史沿革X長銷藥品   Wakamoto、仁丹、正露丸、龍角散、樂敦眼藥水……   而熟能詳、日本家家戶戶必備的常備藥,你不得不認識它的歷史!   34家老字號藥廠,紛紛邁入百年,將會繼續熱銷下一個世紀!   要維持一個企業並不容易,而想要將商品永續傳承,

更是難上加難。   綜觀日本藥市場內競爭眾多,各式藥品玲瑯滿目,層層分類,雖然提供了消費者更多的選擇,但卻讓所有廠商們更加兢兢業業,各個無不在包裝宣傳上費盡苦心,期望自家商品可以順利通過市場考驗,站穩一席之地。   在嚴厲的環境下,某些歷史已久的老字號藥品,就是這樣克服重重考驗,在時間與文化的淬鍊中繼續生存,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下,至今依然受到大眾的喜愛。      品質保證、赴日旅遊必搶購的超夯日本藥品,完整身世首次曝光!   本書便蒐集了這些在日本藥物品牌中,最令大家信賴、從過去留存至今的老藥廠,從歷史的角度出發,讓讀者深入了解各藥廠的故事,並介紹現今流通的商品,除了可做為讀者赴日時採購

的藥物指南外,也讓讀者更深入了解這些藥廠在經營時期,所擁有的其他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1.日本家庭普及率最高、國人赴日旅遊的日本藥妝必買清單參考!   2.買藥妝看門道,讓你不再瞎買看熱鬧的首部日本藥妝事典。   3.首度公開各大日本藥廠各式珍貴照片及史料,展開一段跨時空之旅,感受日本藥廠的經營美學。   4.惟有透過認識品牌特色,才能一窺居於頂尖地位的日本藥廠如何以細膩巧思貼近消費者需求。   5.百年老舖,百年精神,一次看懂大和民族的企業經營之道! 作者簡介 鄭世彬   日本藥妝、流行生活研究家   台南人,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日語研究所畢業。現為專職日文譯者兼日韓藥‧美妝

購物作家以及女性第一購物網站PayEasy顧問。熱愛日本藥妝購物,除了愛逛愛買之外,更進一步和眾多製藥公司與藥妝‧美妝製造商維持良好互動,以分析成分及產品特性的專業角度,找出最新、最有人氣、最具話題性的藥妝‧美妝商品。   代表著作有《東京藥妝美研購》、《首爾美研購》。   部落格:日本回遊□日本GO!藥品美妝購! gojapanagain.pixnet.net/blog   日本回遊專欄 www.2me.com.tw/gojapanagain 攝影者簡介 金基錫(ANDY KIN)   Creative Director of JAPANKURU   出生於韓國首爾,是一位居住

日本長達12年的部落客兼攝影家。目前主要工作為日本旅遊資訊媒體「JAPANKURU」的資源統籌管理者,每年採訪的日本觀光景點、溫泉、美食、商業設施多達200處以上。   堅持以實際體驗做為創作基礎,並以獨到的見解與創意向全球發散出日本的旅遊資訊。 日本回遊:關東篇─Go!Japan Again!食+宿+遊+買+逛,日本旅遊回頭客私藏的60個定番提案! 成田 優雅之旅就從搭乘日丸立木津開始 秋葉原 主人、大小姐,歡迎回到@home Café! 顛覆傳統印象的膠囊旅館──安心之宿 濃濃國技館風居酒屋──大江戸八百八町 上野 屬於回遊旅人的家──上野公園閃耀飯店 東京伴手禮新選擇──camp

anella 道地好滋味──老江戶伊呂波橫丁 千葉 城市中的綠洲──千葉閃耀飯店 特輯 千萬香客造訪──成田山新勝寺 體驗江戶庶民生活──房總之村 江戶風情再現──水鄉佐原 重現幕府時代:武士之鄉──佐倉 新宿 二十世代新宿東口聖地──LUMINE EST 飛舞於新宿東南口的耀眼旗幟──Flags 聲光、華麗、不夜城──機器人餐廳 超過兩萬人說讚的美味燒肉──六歌仙 住宿+購物+美食,一網打盡──新宿王子飯店&西武PePe 川越特輯 從新宿到川越──40分鐘穿越400年時光 前往川越最佳交通方式──西武新宿線小江戶號 穿越時空就是這麼容易──欣賞德川幕府時代的川越城邑 入境隨俗化身當地穿著──

美美庵讓你變身和服美人 正式開始了!走走吃吃漫步街頭 臨別必BUY!逛逛買買完美ENDING 原宿‧渋谷 打造帥氣打火英雄形象──RESCUE SQUAD 難以忘懷的香甜好滋味──Angles heart 跟我一起慢跑吧!asics store原宿店    00 30分鐘配鏡到好──Zoff 東京女孩為之瘋狂的CANMAKE甜蜜魔法 大男孩時尚衣櫃必備品牌──VANQUISH 指針轉動下的璀璨光芒──寶石廣場 遠離塵囂,舒緩身心──湯河原名湯 品川 體驗庶民新鮮美味──海鮮三崎港 拉麵一級戰區──品達麵達七人眾 入住Grand Park Panex HOTEL,讓你成為一日公主 お台場 銅板價

挖超值寶藏──DAISO00 打敗敏感肌的超效保養品──Blanche Blanche 有樂町 工匠巧手下的新玩心──Neuinteresse 速食流行新龍頭,GU大膽玩色計 平凡中的奢華光芒──長徳烏龍麵 傳承六十餘年好滋味──矢場豚與特調味噌的演繹 日本罕見無菸居酒屋──鳥繁炭火飄香八十餘年 在鐵板上跳舞的味覺饗宴──MISONO 一卡在手,好康拿不完──JCB PLAZA Tokyo 東京 回遊旅人東京的家──百年傳統龍名館 非牛不可的美味──百年牛肉專家豚捨 那須特輯 遠行那須的起點──大丸百貨東京店 神祕仙境再現──北温泉 高原祕湯──大丸温泉 匯聚下野兩大名湯──松川屋 一期二會私

人別墅──二期倶楽部 旅人的第三個處所──山水閣別邸‧回 那須高原上的3A級度假村──SunvalleyResort 親子同樂渡假天堂──Epinard 歡迎雪地初體驗客──Mt.Jeans 療癒旅人疲憊的心──那須動物王國 大人小孩都著迷──泰迪熊博物館00 那須所有特產及伴手禮盡在──菓子城堡 品嚐濃郁的麵粉香氣──Bagel que-veau 聽音樂,品輕食──披頭四必訪PENNY LANE 鐵馬族休憩站──童話小屋SUDA CAFE 日本家庭藥─34家日本藥廠的過去與現在,老藥起源X歷史沿革X長銷藥品 自序 前言 推薦序 第一章    人物專訪 龍角散第八代社長── 藤井隆太 第二

章    日本家庭藥的歷史與商標故事 株式會社 ARAX── 發跡至中京,洋藥成分的止痛處方 Eisai株式會社── 因Chocola BB Plus而廣為人知的Eisai 創業者內藤豐次 Ichijiku製藥株式會社── 許多人都曾經用過,幫助排便的好幫手 KAIGEN PHARMA株式會社── 來自廣島的地方名藥,搖身成為關西藥商旗下的明星商品 株式會社 KITANI── 源自江戶時代的一帖良方,成為傳用三百年的婦女藥 ROHTO製藥株式會社── 創業一百一十餘年,胃腸藥起家的大型藥妝製造商 Wakamoto製藥株式會社── 腸道健康是當今最受關注的話題 Yuskin製藥株式會社── 日本

首瓶醫藥等級護手霜 三寶製藥株式會社── 自家醫院調製的藥膏,一躍成為傳用數十年的家庭常備藥 大幸藥品株式會社── 日軍遠征軍備藥,流傳百年成為家庭常備藥 大東製藥工業株式會社── 市場上少見的荷爾蒙製劑,功能性格外受到華人青睞 株式會社山崎帝國堂── 源自江州香川一族的家傳藥,發揚於江戶的百年便秘良方 丹平製藥株式會社── 傳統老店的繼承者,同時創立藥業本舖 株式會社太田胃散── 發源自歐洲的處方,變身為武士後代家傳名藥 日野製藥株式會社── 靈山信仰下傳用數百年的地方名藥 宇津救命丸株式會社── 下野國守‧ 宇都宮家御用,傳承四百餘年的兒童用藥 株式會社池田模範堂── 日本人共通的夏日回憶

,長銷八十餘年的無比膏 株式會社阪本漢法製藥── 百年家傳藥膏,曾是從軍弟兄的必備良藥 株式會社和歌浦井本藥房── 隱身於風光明媚的和歌浦,擁有四百年歷史的地方名藥 株式會社東京甲子社── 傳用七十年的液態OK繃,來自百年前的一場結盟會 株式會社金冠堂── 傳承八十餘年,人氣不墜的老牌外用藥 長野縣製藥株式會社── 位於日本中部的靈山聖地,高聳威嚴的木曾御嶽山 原澤製藥工業株式會社── 藩主御醫後代,致力製藥濟世 常盤藥品工業株式會社── 成立一甲子的老藥廠,晉身成為美妝集團的一員 救心製藥株式會社── 來自藥都富山的家傳藥,從「一粒藥」到「救心」 株式會社 淺田飴── 天皇御醫親手調製,流傳

百餘年的護喉配方 森下仁丹株式會社── 靈感來自台灣,瞬時爆紅的口袋神丹 株式會社奧田又右衛門膏本舖── 岐阜名醫家傳名藥,搖身成為溫泉鄉名產 奧田製藥株式會社── 來自古都奈良,創始者為改善自身胃疾而調製 翠松堂製藥株式會社── 京都關白二条家的直屬調劑所,日本最古老的製藥公司 摩耶堂製藥株式會社── 來自神戶的漢方藥局,發展出各種市面少見的漢方製劑 樋屋製藥株式會社── 來自中國唐朝的藥方,甦醒於五百餘年前的東大寺 養命酒製造株式會社── 伊那山谷的飛龍秘藥,流傳四百餘年的傳奇 株式會社龍角散── 一咳嗽就會想起的回憶,藏於圓鋁盒中 第三章    附錄 大阪‧ 道修町── 日本醫藥品的重要

集落

台灣「獨立音樂」的「反叛」形象與社會屬性初探

為了解決伊本家居衣櫃的問題,作者陳昇澤 這樣論述:

  本文旨在以社會結構的歷史變化作為視角,對台灣「獨立音樂」的「反叛」形象與社會屬性,進行一個初探性的研究。  本文主要的問題意識為:「獨立音樂」場域中,不同的群體大致形成的那些「反叛」形象,即反政府、反大眾化市場、反中產階級價值觀與生活、反剝削、「反資本主義」等「反叛」形象,究竟是什麼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換言之,它們與社會結構的歷史變化之間,究竟是什麼樣的關係?  研究主要環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分析。生產面:社會結構與音樂形態的歷史變化,政治化、商業化與象徵符號反叛的爭論,「獨立」音樂的形成。消費面:不同曲風對於聽眾的意義,曲風與聽眾之間的對反關係與共通點,不同聽眾對於「獨立音樂」與「反資本主

義」之間有無關聯的看法。  同時,本文也透過生產者與消費者的家庭背景、學校教育、工作環境等社會經驗,嘗試探討經濟資本、文化資本以及勞動條件,對於不同社會行動者的影響與限制,進而闡釋社會客觀條件的重要性。  研究結論:「獨立音樂」的形態隨著社會結構變化而變化。文化小布爾喬亞與經濟小資產階級之間,特別是在反大企業的市場壟斷、反大型組織的官僚主義作風,並強調自主空間方面,形成了同質共構的關係。  今日許多所謂「反叛」或將此連上「反資本主義」的表述,主要是上述兩者與資產階級之間的鬥爭,而不是基層員工與高層老闆之間的鬥爭。於是,音樂人的政治表態,也延續小資產階級的路線:反政府並請求政府補助,而不是直接找

資本家抗議。  小資小布與資產階級的對反,有其歷史社會淵源。資產階級方面,由於政治、省籍、語言、產業結構因素,使得他們始終缺乏文化投資靈敏度,因而幾乎不太進行投資。小資小布方面,起初由於服務業轉向、社會富裕而能夠投入音樂,並由於家庭、學校、政治高壓統治,而在曲風上偏向重搖滾。接著,由於高等教育的擴張,學校、政治管制的消退,使得他們集中反對中產階級、布爾喬亞的唯錢是問。曲風上,則是逐漸轉向了「台北憂鬱三搖」。同時,青年創業潮的出現,也連帶著「獨立」音樂的形成,並呼應了他們的主張:做自己喜歡的事。商業化、象徵符號反叛、資本主義收編與否的爭論,也是這個社會條件下的產物。  最後,由於貧富差距拉大,大

企業日漸擴張,壓縮了小企業的空間,因此,小資小布在這種雙重「無產化」之下產生各種焦慮,從而傾向在政治與文化上,表現出某種「反資本主義」與反政府的姿態。  聽眾方面,根據曲風的輕與重,形成了對反關係。不同曲風對於聽眾,各自具有情緒宣洩、抒發、療癒等不同意義。同時,他們也有共通點,即對於獨特感的追尋。英搖、小清新民謠的文青樂迷,往往會透過消費各種「小的」、「手作/手工」、「獨特」、「獨立」字號的產品,或強調某種語焉不詳的「實踐」以及對於社會或文藝「弱勢」的關懷,來標榜自己的「反叛」姿態或「反資本主義」。  然而,關於「獨立音樂」與「反資本主義」之間有無關聯,不同的聽眾根據各自的社會經驗,也大致可略

分為三種不同的看法。品味觀點者大抵認為,藝術品味方面的獨特感,即是「反資本主義」。中間觀點者大致認為,「獨立音樂」有時發出對社會的不滿,因此與「反資本主義」相關。勞動條件觀點者則大致認為,「反資本主義」與「獨立音樂」無直接相關,而是應該要牽涉到勞動條件的問題。  最後,本文也透過幾個不同案例的比較,指出階級仍然存在,同時說明家庭背景、學校教育、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勞動環境等社會條件,對於不同群體的文化實踐與偏好,具有重要且關鍵的影響。  總體來說,「獨立音樂」及其「創業神話」與「勵志偶像之形塑」,或可視為文藝版本的攤販、自營業者、個體戶,或「黑手變頭家」於文化場域中的再復返:「新手變專家/頭家

」。它所反映的主要是小資小布為了反對大型企業(=官僚主義=規訓奴役=唯錢是問=單一同質=資本主義),避免異化與「無產化」,而創立出來的文化避難所。同時,再加上大規模、群眾性的勞工運動,直至今日,始終沒能佔據一個顯著的位置。於是,今日所謂「反資本主義」的政治與文化,多是由小資小布的路線主導。因此,音樂的生產方面,也較少持續再生產與勞工相關的群體,消費方面,也較少有聽眾會將某個樂團詮釋為勞動階級的象徵。

脫資本主義宣言:拒絕全球化經濟腐蝕我們的生活

為了解決伊本家居衣櫃的問題,作者鶴見濟 這樣論述:

我們不是經濟的奴隸!   《完全自殺手冊》作者睽違12年,又一驚世鉅作──   揭露經濟富裕國,禍害世界的共犯結構,與你我得共同承擔的經濟苦果   被譽為日本社會良心的「鶴見濟」,這次要用簡明易懂卻令人震撼的數據,和血淋淋的悲慘實證,剖析經濟富裕國家的共犯結構,讓你了解全球化的資本主義經濟對世界造成的禍害,其實就發生在你我身邊;讓你知道它是怎麼腐蝕我們和地球的生命,以及我們為什麼會愈來愈貧窮、愈來愈不快樂的原因。   你曉得,每季多添的那件時尚新衣,付出的代價不僅僅是幾千、數百元新台幣,還包括烏茲別克人民罹患食道癌的比率及鹹海消失的面積嗎?   你知道,每汰換一台手機,中國廣東就有孩

子得受戴奧辛污染及鉛中毒之苦,甚至喪失性命?   而興建「核電廠」不是因為發電環保、也不為振興當地經濟,其實都是歐美先進國為了圖利自己所設的經濟圈套?   可是,可可香奈兒曾說過:「時尚必須淘汰,而且為了拚經濟,還是愈快淘汰愈好。」所以一過季,我們得立即淘汰衣櫃中的舊衣採購新品;一有新款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問世,就要立刻汰舊換新;車要愈換愈SMART、吃要吃米其林的星級餐廳、連水也得要買有牌子的礦泉水才行。   但你有沒有發現,明明是為了拚經濟,怎麼經濟狀況卻愈來愈差(物價齊漲,薪水不漲),而生活環境也愈來愈糟(氣候變化一年比一年劇烈,霾害更是嚴重傷害你我健康)。   且你有沒有想過,若

生存必須的水資源是需要付費的,那麼未來是不是連陽光、空氣也都得收費?   此外,本書也針對每個議題,提出一般小市民都可以做到的「脫離」資本主義反抗法,這並非鼓吹「嚴行社會主義」、「一毛錢都不要用」或「回歸原始社會」,而是希望大眾都能覺醒跟有共識,一起用行動來翻轉劣勢,打造一個能讓人輕鬆存活的社會,拒讓全球化經濟繼續腐蝕我們的生活。 作者簡介 鶴見濟   1954年東京都出生,東京大學文學部社會學科畢業。就學時深受社會學者見田宗介的影響,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探討在現代日本社會中,人的生存之道為何?為什麼我們會生活得如此困難?   自1993年出版了轟動全亞洲的《完全自殺手冊》以來,作者言行

一貫地在控訴現代社會如何使我們生活得如此艱難,在日本這個以群體意見為主的社會中,是少見敢唱反調的社會良心。 譯者簡介 李道道   出身於日本中央大學法學部,曾任職於專利商標事務所,後為了孩子的教育問題,毅然決然的辭去工作,搬到日本北海道專職翻譯工作(詳情請見貓頭鷹出版的《北海道的春天吹馬糞風》),並長期為《EMBA管理雜誌》撰寫專欄介紹日本企業與社會最新動態。   譯有:《為什麼日本樂天員工都說英語?:樂天集團以英語化邁向國際化KNOW-HOW全公開》、《讓大腦變年輕的53種妙招》(以上商周出版)、《達賴喇嘛送給父母的幸福教養書》(橡樹林)等書。 譯者序 不拚經濟,我

們也能快樂有尊嚴地活下去 前言 第一章 全球化經濟帶來的災害就在我們身邊 衣服、棉花和鹹海 核電廠出口與重工業主導 垃圾出口與推銷策略 反抗方法一 示威遊行──最普遍的表達抗議手段 咖啡與南北問題的歷史 運動商業化與血汗工廠 牛仔褲與西洋的文化侵略 反抗方法二 薩帕提斯塔民族解放軍──對全球化的反抗 第二章 臣服於經濟之下的日本 鋁罐與印尼 汽車增產的陰謀 日本人為何吃麵包 反抗方法三 世界社會研討與自律空間──實踐「另一個不同世界」 自動販賣機為何增加這麼快? 美國推升日本的香菸進口量 麥當勞有何不好? 反抗方法四:拉丁美洲革命──巨大的自律經濟圈 第三章 批判經濟入門 任何人都一目

了然的資本主義定義 GDP、自由貿易與金錢依賴 金融危機與自由主義經濟的歷史 通貨危機與泡沫經濟的詭計 「南」的債務問題與貧困的真正原因 反抗方法五 宮下Nike公園反對運動──打造自己的場所 第四章 與自然界相連結 人類界的外側 黃豆與消失的農業 讓人們買水的詭計 靈長類與維生素C 自然界的循環、死亡與再生 反抗方法六 新農業──增加中的兼職農夫 作者後記 前言 「為了拚經濟,也別無他法」?   「一切都是為了拚經濟,這是現實問題,不能空談理想,所以只能接受,此外別無他法了。」   多少次,我們因為面對這種「拚經濟」的說法而放棄?又有多少次因此而停止思考?這正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號

稱為「經濟動物」的我們,日本人的生活所呈現的樣貌,在經濟至上的這條路上往前衝了數十年,所獲得的成果就是眼前所見的現況:即使在發生那麼悲慘的核電廠事故之後,仍然為了「拚經濟」而無法廢核。而且,類似情形並不僅止出現於核電廠這一件事上。   有時候我會陷入一種怪異的情緒,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覺得目前的情形並不正常」。   道路上無時無刻都有滿坑滿谷的汽車,塞得動彈不得,我們並非設法減少車輛數量,反而用更多的道路建設工程來解決塞車的問題。而建設工程並不只限於道路,還有高樓大廈、車站、橋梁、水庫……無論做多少工程都嫌不夠。   大賣場裡陳列了數量驚人的電腦、電視機、行動電話等家電器具,以各種

促銷活動來鼓勵換新機種的消費,而且每樣都才買幾年就都不能修理了。   一排又一排的自動販賣機、到處充斥的便利商店,裡面擺滿了多得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咖啡、飲料……市場上仍必須不斷推陳出新,以免消費者喝膩。   即使如此,廠商仍嫌不夠,還要大打廣告來刺激消費。   這些消費商品最後造成的後果就是滿坑滿谷的垃圾問題,而我們不是設法減少產量,而是以回收再生、消耗更龐大能源的方法來試圖解決垃圾問題。   另一方面,我們生活上絕對必要的食物和衣服等物品,都一個接一個地被進口商品取代,這樣我們在國內居然還找得到工作,真是令人感嘆啊!   不僅如此,跨國操作數字的金錢遊戲所移動的金額,竟然超過實際物

質貿易金額的一百倍以上,這些天文數字在帳面上的移動,所到之處都帶來泡沫化的經濟破碎。   太多的例子已經不勝枚舉,再這樣寫下去,現在日本所有正在進行的「工作」當中,可能相當大的部分都脫不了關係。   然而,我們真的除了這樣繼續下去之外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嗎?這樣不停地買東西然後拋棄掉、製造物品然後又銷毀掉、把金錢從左手移到右手來變戲法賺錢……真的除了這樣以外就沒有其他辦法可想了嗎?請捫心自問,每個人心中都從未擔心過,這樣繼續下去世界會變得多糟嗎?   但是即使我們這樣想過,只要一碰到「為了拚經濟,也是無可奈何」的說法,就被迫停止繼續思考下去。好不容易等到「經濟」的發展氣勢減弱,還沒來得及

鬆口氣,馬上就聽到產業界「經濟狀況惡化」、「趕快刺激消費」的大合唱,政府也趕緊配合,迅速制定進一步拚經濟的政策。   「為了拚經濟」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讓人愈想愈糊塗,這個稱為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怎麼好像把世界弄得愈來愈奇怪了?本書所提出的就是這樣一個疑問。   誰該為浪費和搾取負責任?   關於「拚經濟」這件事,以下再稍微說得詳細一點。   正如同本書中反覆闡述,我們所居住的「北方」各國所浪費的一切,可以說都是從「南方」各國的人們與自然界巧取豪奪來的,因此嚴格說來,「南方」的貧困與環境破壞等問題,就是被我們過度的生產和消費所壓迫出來的。然而,眼前的現狀卻是:我們對自己的食物和衣物是如何

生產出來的,幾乎毫無概念,因此也不曾注意到自己所造成的壓迫。   大部分的見解都會指向我們「北方」所犯的錯誤,雖然這樣的看法並沒有什麼不對,但本書並不單純採取這樣的立場。因為即使是在「北方」,仍要區別哪些人是為了牟利故意造成別人浪費,哪些人則是因此浪費而不自覺;也要區分壓搾別人的人,以及被壓搾剝削的人。即使在「北方」國家,貧富的差距也逐漸增大,有些人連支付最基本生活的錢都沒有,更別提浪費了。因此,我們要關心的問題,應該是要集中於壓搾別人、造成浪費的這個面向吧。   這些人可以稱為「大企業」、「資本家」,或「財經界」,怎麼稱呼都無所謂,因為他們的網絡遍布在全世界,不分「南北」。他們與各國政治

人物、官方政府相互勾結,霸占了社會的上層地位。而且這些人僅占百分之「一」,我們卻有百分之「九十九」。   無論在「北方」或「南方」,讓我們這些深受其害的大多數人,都能勇敢站起來向他們抗議,請他們從高高在上的位置上走下來,開始真正面對並設法解決問題,這就是本書的基本立場。   說起「拚經濟」,看起來就好像是在為整個社會設想似的,其實,他們為的只是大企業和財經界上層階級的金錢利益。然而事實上,即使只有農業、漁業,以及個人經營的小商店能夠發達,也算是一種經濟的活化;提高上班族的薪水基準,也會提升經濟發展。然而這種基層的經濟,反而每次都變成上層階級「拚經濟」的犧牲品。   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追

求經濟成長」的口號下,這根本就是企業為確保日後也能夠繼續增加利潤的另一種說法而已。若問他們到底要賺錢賺到什麼地步,答案都是「多多益善」。經濟成長主義,只不過是將企業想要不停地持續賺錢的願望結合在一起而已,根本不值得當作人生追求的目標。只有想靠那些工程不斷賺錢的企業,才會希望建設道路的工程永遠做不完。   如此一來,如果「拚經濟」其實只是「為了幫大企業賺錢」,那麼我們放棄自己應該珍惜的一切而去盲目追隨,不就只是拚辛酸的嗎?說不定這正是我們蒙上自己眼睛,不想正視這件事的真正原因啊!   實際感受身邊的「全球化問題」   這裡先介紹一下本書的內容大綱。   這本書寫的,首先是關於已經擴展到全

世界的經濟結構,在世界各地所造成的損害,例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各種物品,是如何從全球各地來到我們手中的?在這過程當中又造成了什麼問題?企業使用了什麼樣的手段來讓我們購買這些東西?而我們丟棄的東西又到哪裡去了?   我們的國家充斥著排山倒海而來的商品,這情形是什麼時候開始的?而美國的影響力在這背後發生了多大的壓力?另一方面,美國又從亞洲奪取了什麼?   在這本書裡,我用初學者也能輕易理解的語言,整理出這些經濟構造的學說,以及金錢的經濟學等相關知識,說明:資本主義是什麼?新自由主義是什麼?還有金融危機、通貨危機、債務問題……是受到全球化經濟的何種影響而產生的?   最後,本書也提出另一

個不同的結構,用來對抗現在的這種經濟結構。   此外也在書中各章節之間穿插的反抗方法專欄裡介紹了一些實例,如示威遊行等各種反抗方法,也順便舉例說明最近十多年來,各地為抵抗這些席捲全世界的全球化經濟而出現的各種運動。   希望讀者能經由這整個閱讀過程,實際感受到自己身邊,這些已經逼迫到我們眼前的全球化經濟所造成的問題。   人類也離不開自然界   那麼,又有什麼其他的模式,能夠取代現在的經濟結構呢?我覺得應該要先尋求一個非金錢取向的價值觀。   本書中試舉一例,以自然界的構造,以及我們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連來說明我的想法。   在這個地球上,只有我們人類是永遠在追求成長的,只有我們總

是描繪不斷上升的理想藍圖。   在自然界中所產生出來的東西沒有一樣是要丟棄的,一定會分解、重新回收、循環再利用。若是某種生物的個體數目突然爆發性地增加,到了接近臨界點的時候也會自動停止增加,不像人類這樣,試圖永無止盡地朝向某一方向前進。   的確,現在大部分人都感覺自己的生活跟大自然沒有什麼關聯,在這個以金錢為媒介的經濟結構中,一切事物都變成商品,然後散播到地球上的每個角落去。從前世界上各地小村落的共同體中的,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都被金錢媒介的關係所取代而變得支離破碎了。現在對於自己的食衣住行全部能用金錢去跟別人交換來,我們已經覺得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也因此必須去賺錢來

維持自己的生活。不僅我們個人如此,連整個國家也都變成這樣。可以說這個經濟結構鋪天蓋地而來,已經席捲了整個地球。   但即使如此,我們仍無法切斷人與自然界之間的連繫,很多人是在放射線物質擴散到自然界每個角落,再經由各種途徑而進入我們體內時,才驚覺到這一點的。   只有一件事情,是我們應該刻骨銘心、始終不能忘記的。   我們所吃的食物,仍然全部都來自自然界。我們需要植物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依靠太陽光才能活下去。我們的體液仍是鹹的,這是老祖宗還住在海裡時留下來的遺產,換句話說,我們的血管裡流的其實是海水。每個人都同樣得從大自然收集必要的物質,才能成長下去。當然,人死了以後,又會還原為各種物質與熱

能,四散到自然中去。我們所有的人,仍然都生存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當中,一點都離不開自然界的。   「不能用金錢衡量的價值觀」   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經濟結構的勢力愈大,抵抗的反作用力也就愈強大。事實上,在最近十多年之間,世界各地對全球化經濟的憤怒,也源源不絕的湧現出來。   在日本,以金錢為媒介的關係,剝奪了人與人之間原有的各種連結、以及人與的地域之間的互動、人與自然之間的關聯,而現在我們正開始努力恢復這些關係。例如:我們上街遊行抗議如同嘉年華會般熱鬧、用自己的空間來舉行小型活動、租個農園來種植食物……嘗試以各種方法來培養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價值觀。   仔細想想就知道,這些其實是理所當然的

動向,經濟也好、金錢也罷,都只是讓我們活得更美好的存在而已,為賺錢而犧牲自己的人生,簡直是本末倒置的錯誤。   然而,正因為處於如此緊要關頭,逼迫我們「拚經濟」的外力就更加強大,不僅核電廠無法關閉,其他所有經濟的相關問題都是如此,我們今後到底是要這樣繼續下去,還是要轉換方向?這正是被稱為「經濟動物」的我們,現在所必須面對的問題。 核電廠出口與重工業界主導「北方」國家推銷核電廠給「南方」國家所有國家與世界上一切的經濟與社會等各方面的問題,其實都能濃縮在核電的問題之中。大企業與政府官員、政客的勾結;媒體與御用學者各方的溢美盛讚;來自美國的壓力;出口到亞洲的不平等貿易;中央政府與各地方的權力關係

……以前想看也看不到的,在背後掌握社會動向的隱密架構,現在這些祕密已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在核電廠所造成的如此多種問題當中,我們在這裡要將焦點集中在看似並不太大的核電廠出口問題上面。直到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以前,日本舉國上下都還在為核電廠熱潮而興奮,尤其是因為核電廠整廠出口已經成為國家經濟成長戰略的主要支柱,日本確定承包越南核電廠的新聞躍上報紙的頭條報導,專家更熱心預測接下來還有泰國、土耳其等案可承包。日本國內也計畫在二〇二〇年前新建九座核電廠,甚至還有在二〇三〇年前興建十四座以上的核電廠計畫,媒體也都熱切地推動這「核能復興」。三一一變故發生之後,雖然國內開始重新審視興建新核電廠的計畫,但推展

廢核電的運動並不順利,而且日本向其他國家出口核電廠的行動也並未減緩,為何核電廠建設如此難以停下?在亞洲,就有日本、韓國、台灣、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各國的核電廠已經在運轉,此外,今後更有越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土耳其、約旦、哈薩克、馬來西亞、孟加拉等多國,都在計畫興建核電廠,現在全世界到哪裡都找不到像亞洲這麼熱烈推動核電的地區了。亞洲是從一九九〇年代開始積極進行核電建設的,其關鍵也在「北方」國家。因為車諾比發生事故所造成的影響,美國、法國、加拿大等「北方」國家就很難在本國中推行新核電廠的建設,因此該國建造核電廠的企業就為另尋出路,而在亞洲大力推銷核能發電。尤其美國更特別以低利率貸款,鼓勵韓國與台

灣推進核能發電。若沒有美國低利率提供的資金,這些國家大概也無法順利推行核能發電的建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