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 晚 中視新聞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今 晚 中視新聞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孫嘉蕊寫的 悲傷吧,沒有關係 和徐尚方的 記者超能力:鏡頭底下的生存法則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時報 和台灣遊讀會所出版 。

吳鳳科技大學 消防系 紀人豪所指導 廖俊南的 防爆散熱充電保護器之技術專利 (2021),提出今 晚 中視新聞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鋰電池、手機、行動電源、行動電源。

而第二篇論文國防大學 政治研究所 謝奕旭所指導 紀品丞的 國軍危機處理模式之研究—以洪仲丘事件 、阿帕契事件及敦睦艦隊染疫事件為例 (2020),提出因為有 國軍、危機處理、洪仲丘事件、阿帕契事件、敦睦艦隊染疫事件的重點而找出了 今 晚 中視新聞的解答。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今 晚 中視新聞,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悲傷吧,沒有關係

為了解決今 晚 中視新聞的問題,作者孫嘉蕊 這樣論述:

悲傷的核心是自我, 對待悲傷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對待自己。 沒有經歷過痛苦,沒有陪伴過患者,你很難想像,身心症會如何啃食或摧毀一個人生。 面對失去,實在不知道何時才能重拾過去的自己……。   面對人生的各種失去,作者選擇沉浸在自己的哀傷裡,明顯是為了拒絕遺忘,企圖延續過去的幸福記憶,或也是刻意與自己取得和解的一種生存方式。   就像希臘式悲劇,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和苦難,最終會衍生出一種體認:比起遺忘或失憶,選擇悲痛承受會讓人生更加完整。   理解失去者的心理運作,如何與創傷記憶搏鬥,又如何面對活著這件事。   誠實的面對自己、說一個努力想翻頁的故事。   每一篇章,都是生命的銘記!   她用

這本書揭露自己脆弱真實的一面,經歷了痛失摯愛、記憶折磨、睡眠障礙、身心症困擾……。   誠如作者所言,我也還在身心症顛簸的路上,紀實這一切。   走在崩潰的懸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 專文推薦   李艷秋│邱一新 作者簡介 孫嘉蕊   政大廣電系畢業。   25年新聞工作資歷,從工讀生一路歷經記者、社會生活中心主任、採訪主任、執行副總監,總監、副總。工作單位包括中視新聞部、TVBS 新聞台、東森新聞台。   現任東森新聞台副總。 推薦序 自序 復發的衝擊 化療未開始,我進精神科 化療開始,勿亂投醫 廚娘的抗癌時光 手術順利、同溫層的溫暖 惡夢再起又復發了 失

去 準備好了嗎?永遠不能! 雪落下的聲音 給自己一趟旅行 我的鳥朋友們 錯的時間沒有對的人 請善待你自己 我在身心症的路上 後記   推薦序 走在崩潰的懸崖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 資深媒體人/李艷秋   捧著嘉蕊這本書,像是捧著她血淋淋的心,眼睜睜看著這顆心無助、掙扎、傷痕累累,好想用OK繃把傷口貼起來,或是有個釘書機可以把裂縫補起來,可是,除了跟著她的文字一起驚濤駭浪,除了隨著她的創痛一起淚流滿面,我們什麼都做不了,什麼忙都幫不上,這種無力感,真的讓人很痛苦。   嘉蕊在面對崩天裂地的新聞時,總是像座沉穩的大山,冷靜的發號施令、調兵遣將,條理分明的制定採訪計劃,給前線打仗的同仁安

排好所有的支援,只有她微微顫抖的雙手,洩露些許澎湃激動的情緒,那是一個新聞人在碰到歷史性的大事件時,從靈魂裡燃燒出的悸動。   在同事眼中,嘉蕊是值得信任、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總是護他們周全的長官;在長官眼中,嘉蕊不但是常勝將軍,更是一位不安現狀、力求突破的前瞻者,新的想法、新的計劃源源不斷,不論上司下屬,嘉蕊對他們而言,都是一個幸福安心的存在。   但我們不知道,當嘉蕊在人生中失去讓她幸福安心的力量時,她會怎麼樣?我們後來心痛的得知,嘉蕊這兩年來,都走在崩 潰的懸崖邊,人生中排名第一的力量驟然消失,她隨時都會墜落。   嘉蕊始終沒有放棄自己,她會在跌落前一刻,爬著去急診室求救;也遵循醫

生的協助,從信仰、工作、拍鳥、下廚、做公益中試圖找到重心,她用各種方式想拉自己一把,這本書也是她試圖治療自己的方式之一。   嘉蕊在書寫這本書的時候,看得出情緒及心理狀態的不穩,每個字都堆積著滿滿的淚水,那真的好痛,是揪心捶肝,看不到底的痛。她的記者之筆依舊條理清晰,用詞精準,情深意切,對先生治療癌病過程之累,以及自己對抗身心症之苦,全都鉅細靡遺的記錄下來。   我其實不能確定嘉蕊出版這本書是不是對的?但如果每看過一個人,就能減一分嘉蕊的痛,那就出吧!我們雖然什麼忙都幫不了,但我們可以讓嘉蕊知道,她並不孤單,她的故事,讓更多人獲得力量,更珍惜所有。     嘉蕊,我們都在,可以的話,繼續

寫吧! 推薦序 最好的陪伴,就是默默閱讀本書 旅行作家/邱一新   從在TVBS認識嘉蕊,迄今已近二十載,每次遇見,她都呈現一種專業、積極、捷思、樂觀、理性和給予者的形象,為媒體人形塑一個仰望的典範。   突然間,她用這本書揭露自己脆弱真實的一面,我們才恍然驚覺二年來她暗自經歷了痛失摯愛、記憶折磨、睡眠障礙、身心症困擾……像這般如法國精神分析學家艾比亞勒所言「坦然脆弱,敢於脆弱」的勇氣,委實令我震驚、敬佩與珍惜。   雖然她挖掘的創傷記憶是許多人遲早要發生的共同面對,只不過多數人會選擇隱藏真實的情緒,寧可在暗處自虐、在黑夜中泣不成聲,也要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面對人生的各種失去

,包括摯愛、親情、健康、戀情、婚姻、工作、智力等各種失去,周遭總有許多伺機而動的「關切」,鼓勵你「正向思考」,企圖「幫助」你早日回到「正常生活」,殊不知這種「關切」有時候比冷漠還殘酷。在書中,我們發現,作者的選擇是沉浸在自己的哀傷裡,明顯是為了拒絕遺忘,企圖延續過去的幸福記憶,或也是刻意與自己取得和解的一種生存方式,就像希臘式悲劇,面對人生的各種困境和苦難,最終會衍生出一種體認:比起遺忘或失憶,選擇悲痛承受會讓人生更加完整。況且,記憶像迴旋鏢一樣,丟出去又會轉回來,沒接好還會傷到自己。   為什麼要勉強自己正向思考呢?什麼又是正向思考呢?   為什麼一定要治癒創傷記憶呢?什麼又是治癒呢?

  人生的若干失去,若能勇敢地去面對、去思考對於生命所帶來的意義,有時候未必是真正的失去,說不定還可以幫助自己更加了解自己,行過「死蔭的幽谷」。   在這個黑暗時刻,嘉蕊做出一個決定:書寫──也是我的建議,讓「關切者」有機會成為一個好同事、好朋友,去了解她的真實心情和感受;甚至,為那些同樣深受其苦者發聲,原來他們的世界是這樣過日子這樣看事情的。   可嘉蕊的書寫,勢必一次又一次地召喚記憶,鉅細靡遺的挖掘自我,與自虐並無二致,所帶來的創傷和悲痛難以名狀,致使她的書寫具有普世意義──書裡有許多描述,正是那些失去者共同面對的景況,或許,默默地理解,便是旁人對他們最好的關切,我相信這個「提示」,

也是本書最重要的價值之一。   本書之令人動容也在於,人在世上消失了,透過「再記憶」(rememory)可以把那個人的樣貌、聲音、舉止和互動,依舊保存在他曾經生活的空間,說不定這是失去者在悲慘世界中通往幸福時光的唯一通路。   所以,為什麼要強迫自己壓抑記憶的召喚呢?   但這種反覆仰賴再記憶來提供「不真實的存在」,往往成為一種令人不勝唏噓和困擾不已的創傷記憶,慶幸的是,嘉蕊透過意識流書寫、透過細節的敘述,又找到另一種重返幸福時光的方式──無可避免,哭完了還得繼續寫下去,但我確信她已經有了面對絕望的薛西弗斯式勇氣。   媒體的本質是挖掘,不只是要求真相,更大的意義在於,不容許遺忘,身為

媒體人的嘉蕊選擇書寫,或許也有這個潛因,可她需要比旁人更巨大的勇氣,甚至冒著輿論審判的風險,但她沒有因此卻步,我愛故我在,在字字血淚中挺身而進,還提出她回應悲痛的方式一二。   譬如遁入山林拍攝飛鳥、創立「愛做菜」社群,皆是嘉蕊近二年嘗試攀爬的布魯克斯「第二座山」,提醒自己也提醒失去者,在這個世界上仍有許多美好值得去追求,因而活出意義來。   所以,閱讀本書更積極的意義,不在於探究忘年之愛的來龍去脈,而是去理解失去者的心理運作,如何與創傷記憶搏鬥,又如何面對活著這件事。   這本書的生命故事固然屬於個體層面,但作者刻意扮演創傷記憶捍衛者的勇氣,對那些同樣念茲在茲的失去者,頗有淑世價值──

勇敢地去追索內心世界的甜蜜與酸楚,若從這個角度來看,回憶便成為作者的悼念儀式,書寫便具有轉移創傷的十字架意義了。   就像大文豪馬奎斯所言「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什麼,又如何記住」,嘉蕊便以這種「活著是為了說故事」去回憶、去書寫、去創造另一半還活著的永生意義,頗有一種魔幻寫實的味道──由此觀之,或許我們對「作家孫嘉蕊」的認識才剛開始。   我一向主張,朋友間不多問是一種關照,也是一種情懷。所以,作為她的同事與朋友,或許最好的陪伴,就是默默閱讀本書,當一個好讀者。 自序 悲傷吧,沒有關係   人生真美好、我有一個美好人生。這兩句話多麼吸引人,幸福是一種知覺,有人

生命坑疤坎坷,仍感恩幸福。有人看似人生勝利組,翻過面來,卻沉重地難以自承。我有一張漂亮的社會成績單。因為知道自己新聞工作是志業不是職業,我用園丁的心情工作,面對我花園的主人,廣大的受眾。上天也很寵我,讓我二十多年的職場生涯裡,即使有波浪,但終究付受相等。生命不是單行線,人生再美好,都有破洞,上天只是很平等地,讓我經歷生離死別,但這一頁,我翻了很久,翻不過去。上帝帶走我二十五年的最愛,所有的智慧,在這個關卡上,我卻像一個只會撒野的孩子,哭鬧的最後,我的心病了,我的靈傷了,我一路顛簸。   連續一年半的失眠焦慮,輾轉看了各大醫院,五六個身心科主任,我還是得不到一個好覺。每天三四個小時的睡眠,撐完

順利轉播完奧運,我請了二十五年職場生涯裡,第一個長假,三個星期。   其實還是不夠的,我有那麼多的悲傷沒有處理,面對工作的無形壓力,我的焦慮在上班時,已經成為大腦記憶模式,肩頸緊繃,背部就像被無形繩索,兩端用鉗子緊緊坎住,我以為我早已習慣工作壓力,但未被溶解的悲傷,一直都在,啃食我的靈魂,讓我在憂鬱和焦慮中來回的擺盪,我已經與行屍無兩樣,熟稔的工作模式,只是自動導航,在需要決策的工作裡,我的大腦唯一清醒的空間。其他,早已散落癱倒在地。   請了三個禮拜的假,因為我已經沒有退路,對睡眠問題的絕望,知道再不停下來,人會垮掉,就來不及了。事實上我可能需要至少一年,甚至更多時間來處理我一直逃避的悲

傷。   這段時間,凡是對我有所幫助的,我都去做,吃藥、心理諮商、能量治療、中醫針灸,我是那麼努力地想讓自己變好,卻在半年間不斷往下。我拍鳥,我畫畫,我做菜,我參與公益……這麼多的事用來逃避悲傷,然後發現,悲傷還是在那裡孤零零地等著我。   兩年前,我失去了我的摯愛,如果生命有排序,他就是第一。其他的對在最糟情況下的我來說,其實都沒有太大意義。工作成就、拍鳥樂趣、朋友往來、做菜社團……一樣樣都因為第一的失去,慢慢慢慢地失去意義。   照顧先生的三年,癌症復發,我們更加相愛,最後半年,我一直祈禱上帝給我們多一段時間相處,給我多一點時間準備,當摯愛的大樹在三天內急轉直下,我是盤延而上的藤蔓,

散落癱軟一地。我還記得自己多麼平靜地送他,放著他最愛的《月光》為他淨身,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為他蓋棺。   之後我投入工作,在休假那兩週,我痛哭哀號,以為門廊上來的烏秋是他與我的對望,認定音樂台播放的《月光》是他送來的相思曲音。兩週後上班,我只允許自己哭一分鐘,不敢想、不敢望。外表上平靜無波,現在的身心科醫生告訴我,我有unresolved grief(未解決的悲傷)。   親愛的,對不起!我以為不看就可以把悲傷藏到底處,原來它還是孤零零地站在那裡。我不敢整理衣物、照片,我害怕自己沉下憂鬱海,浮不上岸,但終究我的悲傷沒有溶解。休假前,我在博客來書店打了喪偶兩個字,跑出一堆書,我選了死亡與生

命手記、我還沒準備說再見、面對失去好好悲傷、It’s ok that you’re ok.我想自療。我不是世上唯一失去一半的悲傷者。我需要有人告訴我,如何處理巨大的哀痛。   每個人都有悲傷,臉書上我分享拍鳥、做菜、公益,不代表我安頓好了我的身心靈。每一個悲傷者,可能是失去父母、伴侶、子女,甚至是最好的朋友或者是你最愛的寵物,悲傷不能比較。   悲傷吧,沒有關係。悲傷的存在,代表我還能知覺,我要正視你。   這一頁何時能翻過去?我不會像勵志作品一樣,寫一個充滿陽光的期盼和結局。我只想很誠實的面對自己、說一個努力想翻頁的故事。 復發的衝擊 時光回到五年前的八月。飯桌上,他一直靜默著。突

然放下碗筷,輕輕地說,例行的回診好像有點狀況,吳醫生說要再去仔細複檢。我心一沉,復發了嗎?二○一○年先生得大腸癌2A期,經過開刀,五年來,我常常驚夢癌症復發,現在是在夢境之中吧…… 復檢日期排了嗎,越快越好。我立刻回神,打給醫院公關秀珍,請他幫忙務必往前調整複檢日期,這一頓,再也吞不下任何一口飯菜。 當年他大腸癌開完刀,我就告訴他不要再喝酒了,喜歡交友的他,天天和朋友小酌,然後依然菸不離手,我的勸誡,已經變成嘮叨,我不想成為嘮叨的女人,但我自責,是我的縱容,才導致他癌症復發,這五年他每天過著和發病前一樣的快活日子,我卻常常惡夢中驚醒,如今惡夢成真了! 自責的不只如此。在檢查出異狀前一個月,我們

才在附近租了一塊靠山的農地,每天我六點多起床,就往農地跑,拔草、墾土、整地、播種。我清晨上工,傍晚換我先生三四點去除草,繼續我們的田野生活。我們在田地的門口,立起一個Sunny’s的甜蜜招牌,在入口架起一座絲瓜棚、讓它也爬上百香果,田邊一個廢棄的浴缸,我們買了荷花鋪滿一缸。農地邊一條小溝,也滿了睡蓮,溝裡有魚有蝦。我們享受一個月流汗播種,種九層塔、生菜、番茄……,這麼快活健康的日子,你怎麼會癌症復發? 我深深自責,是我要過都市農夫的生活,才會租下這塊地。我每天上班前,享受荷鋤墾土的田野時光,他也每天汗流浹背回家,梳洗完後,就和朋友喝小酒吃晚餐。我長年的新聞工作,都必須到八點半才回的了家。是我把

他搞太累了,才讓癌細胞有機可乘。我用這樣的邏輯不斷自責自己、是我害他癌症復發的。 為了證明自己的邏輯,我還問主治醫生,是不是因為他太辛勞才會癌症復發?醫生告訴我,一個月運動,不會讓癌細胞長成五-八公分。聽了醫生的說明,我並沒有變好,反而強迫症似地,捶胸頓足地失控痛哭,都是那塊地害了他,都是我害了他。常常還要他抓住歇斯底里的我,讓我冷靜下來。

今 晚 中視新聞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節目表】
雙十新氣象 當家主播聯席權威播報|視網膜、眼肉芽
長官致詞才夠官媒 愛與勉勵絕非廢話|行政院長 蘇貞昌
沒有國哪有家 國歌永遠是中華兒女的主打歌|視網膜 ft. 美聲天籟合唱團
人稱中國三大花 梅花海棠還有它|美聲天籟合唱團
雨後七彩放蕩景 醒悟身邊無一妹|一中世代(視網膜、動眼神經、黃大謙、林辰、喬瑟夫、沒有營養的生活智慧王)ft. 林奕翔
三軍威儀顯四方 五路英雄震六海|先鋒職業操槍隊

反共愛國傑出楷模表揚儀式|焦糖陳嘉行、高嘉瑜、吳怡農、陳沂、苗博雅
七旗起砌 綺旗棲奇|一中世代 ft. 林奕翔
欣喜滿溢胸腹腔 九霄雲上聞九響|一中世代 ft. 林奕翔
演奏:醫似舞伶 文哲的飛行|大笛當前木笛演奏家、林奕翔 ft. 視網膜、動眼神經
民國一零八載 為祖國祝壽|全球中華兒女

🇹🇼愛國商品線上選購,立刻納稅🇹🇼
https://eyectv.pros.is/J4FPQ

【製作團隊】
監      製 眼屎
導      演 臥蠶
製 作 人   動眼神經   
策      劃 動眼神經  視網膜
企劃執行  丹鳳眼 黃斑部
視覺美術  內眼角
動畫設計  大俠梅花鹿
頒獎典禮司儀 星期天配音是對的
入圍影片剪接 臥蠶
行政統籌  鞏膜
影像執行  淚腺
平面攝影  Brian
動態記錄  麥粒腫 Lewis Shih
行銷公關  花栗鼠韓璟 
錄製工程  艾曼尼國際有限公司
舞台燈光  電球照明設備有限公司
音響負責  久九聲光影音有限公司
後製剪輯  有間傳播製作有限公司
音效監督  好漾的錄音有限公司
音樂設計  NiceChord (好和弦)

【一中世代服裝贊助】
男士禮服感謝 Leisure Bespoke 立沐杉訂製西服
動眼神經禮服感謝 Armoire Studio

【生活處處是央視】
https://eyectv.soci.vip

#雙十國慶 #中華民國 #生日快樂



【入圍影片來源】

BBC News 中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uag_KWiszc

公視新聞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LJUe6BUbA

華視今夜造口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7l0Oy6W4tw

三立新聞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pupbuoH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g5br5dsX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v-bj0CnL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JXE8lI_h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83JwlBypp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Ldvai8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69pqUXPpO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mz7IXNT6k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tR9oYmrus
三立新聞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l4sVGEJOg0
三立i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52PjbKXhdU

東森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p2aJJpX50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vLrQb8-oi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89jKH75Cls

udn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_t8Lzej8aI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zDiYEOEyZ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vp4yaEqPY

聯合影音網
https://video.udn.com/news/553843

中天新聞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LSAKShlSS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MxTkD0HX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W4rcvPDWd8

民視新聞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7yYO3OSqC0
自由時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3qwQHOHF7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Y8lWDnJ7e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twYe9BOFAY

TVBS 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27mFka7em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_EZynJLzGU

中視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MXcWwZwE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1fGpTL1TU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EdJI5tKp5s

蘋果新聞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tS4jTsjhU

花漾瘋娛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Ccvw7zcDg

Nowne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KSbIr7R3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kPki4fIzE8

STR Networ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ZxmCDoDFA

少康戰情室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IiZhvDUL8E

非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GuWknSlgk

鍾明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V5EX7BebHk

館長成吉思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0DYJN0jak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2jhGQ1_BE

周錫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rVNiBT9dY

林姿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EFx2-Efut0

陳沂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chenyi326/videos/vb.1309627898/10213107907994888/
https://www.facebook.com/chenyi326/videos/vb.1309627898/10215529051921973/?type=2&video_source=user_video_tab

壯闊台灣吳怡農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hrivetw/photos/a.1645435105722979/2450112225255259/?type=3&theater
https://www.facebook.com/thrivetw/photos/a.1645435105722979/2462210277378787/?type=3&theater

吳怡農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B2RWNJLA09l/?utm_source=ig_web_button_share_sheet

防爆散熱充電保護器之技術專利

為了解決今 晚 中視新聞的問題,作者廖俊南 這樣論述:

手機使用已是全世界不可或缺的工具,因為手機已經取代了非常多的產業,因此沒有手機幾乎已經無法在這樣的現實世界生活,因此手機的發明亦是世界進步的象徵,但是手機使用仍必須使用電池才能繼續不斷的操作使用,因此充電問題以及電池的安全、穩定、長效等,均已成為諸多科學家研究的對象,其中鋰電池是目前世界公認最佳使用的電池。如何降低手機使用以及充電中造成的危害風險,也是各家手機業者急需改良進步的地方,不能容許手機有一絲一毫的不安全存在,雖然如此,也有可能因為使用者不當的使用或是操作,甚至有摔落等問題,導致手機或是行動電源造成內部損傷,一般人是無法察覺的,若這樣的繼續使用的情況下,恐會有發生火災或是爆炸的風險。

手機或是行動電源充電造成發生火災或是爆炸的原因有鋰電池異常、手機異常等問題,這些問題一般人無法預防及避免它的發生,因此一旦發生都是造成生命財產上的嚴重損失,防爆散熱充電保護器就是要讓這些失控的因子,在可控制的狀況下,達到安全的保護,因此本保護器是可以使用於夜間睡覺的時候充電,不用擔心會夜間充電有爆炸或是燃燒的情形,本次發明有溫度監測、火焰探測、冷卻裝置、消防單元、隔熱層、防爆金屬層、充電完成顯示燈等諸多保護機制以及其他附加功能。關鍵字:鋰電池、手機、行動電源、防爆散熱充電保護器

記者超能力:鏡頭底下的生存法則

為了解決今 晚 中視新聞的問題,作者徐尚方 這樣論述:

  以最真誠的視角,深入菜鳥記者在新聞產業中體會到的現實衝擊。   ★「新聞產業不是你想像的那樣」,新時代媒體人邀請各位一同踏入破除黑暗與迷思的英雄之旅。   ★帶領社會大眾到第一線的「新聞產線」,解除對基層記者──「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誤解。   我希望能陪著你一起走這一段路,用我在媒體叢林裡找尋出路的生命體驗,真切地與你分享這一階段的生命經驗。——尚方   ※※※   播出後,我興沖沖把電視影片截圖分享給朋友們,但我在大陸求學時的台灣籍室友卻用苦笑表情對我說,她覺得讓北京同學看到會很丟臉,因為他們可能會想:「原來台灣的新聞就是這樣。」回憶在清華的「電視新聞製作課程」中,同

學們做出來的作業品質,讓我無言反駁。   沉浸於期待及興奮,她完成了職涯的第一則新聞,卻發現和過往所學如此矛盾。   我們從螢幕中看見自己的模樣,有時幾乎認不得。在昂貴的機器和播送平台的包裝下,我們的初心是什麼?仍如第一天踏進新聞台時,對於探索真相持有高度的激情?還是漸漸淪為新聞產品製造機--負責的新聞不管誰來報導都一樣,唸過的名字不一定能代表品質,不似權威醫師以自己的名字做為醫術保證。   在忙碌疲憊的生活中,她仍不斷的反思,並樂於分享從中獲得的一切。   那麼真相到底是甚麼呢?在電視台裡當然畫面會說話,但是我們放給觀眾看的畫面就像是一盞探照燈,更重要的是我們沒給觀眾看的。   她

不畏懼真相背後的陰影,誠懇的保持初衷,想告訴大眾最真實的面貌。   我有一個夢,有一天當我們打開電視,透過這小小螢幕播放的「現實」不再是被「篩選過」的片面資訊;不再是畫面中的人亂成一團、互相叫囂;新聞記者不再用臆測語言去包裝一則事件,以達到其他目的。   在離主播台僅有咫尺的那一刻,為了開拓更遠大的夢想,她選擇離開。   ※※※   她是徐尚方,是一名記者,也是個平凡人。   新聞為她帶來困難,也為她帶來成長,在電視台工作的七百三十天,即便流下淚水,她也不曾停歇,勇敢的邁出步伐,面對永不停歇的風暴,以身為媒體人的自己感到驕傲。   而今,她選擇回到學校,這座希望萌芽之地,是她在新聞

這一座大型黑森林中,能夠看見曙光的一道絕美之路,她期許自己引領每一位有志進入媒體界的學生,並守望他們。   ──「這個工作很辛苦,但也有它迷人之處。」   作者簡介 徐尚方   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北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碩士,同時雙修Global Business Journalism(全球財經新聞)學位,主要專長領域為新媒體營銷傳播、跨文化傳播、公共演說、城市品牌、創意產業設計。   2年北京修讀研究所畢業後,回到台灣擔任中天產經生活記者,曾連線播報Fii掛牌上海A股等財經新聞,也跟著政治人物全台跑透透,報導議題多元、即時,屢獲電視台內收視率冠軍,並奪得台內年度新聞之星獎,

善於設計新聞畫面,播報風格活潑且平易近人。   創作題材多元,包含職涯、求學、城市品牌,著有文章〈讀中文系的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我從不夢想安逸,就算前方黃沙滾滾〉,及學術文章〈台南老屋再利用發展城市文化〉刊登於《城市管理與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推薦序 ●人物介紹 ●自序 ●致謝 ●楔子 /第1章/終‧於始 華人普立茲星光大道 受訓一個月把你丟上線 小姐,沒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 /第2章/新聞界最狂的龍王 新聞之龍是怎樣養成的? 職場不是學校,長官不是老師 文字又哭哭了 /第3章/前仆後繼做新聞 上電視就是「名人」 從北京回台灣「做新聞」 前仆後繼

做新聞 /第4章/新聞像打怪,怎麼打怎麼怪 瘋狂新聞台 我是記者也是個平凡人 到青海和陸媒一起做新聞 /第5章/新聞屬高風險行業 公親變事主 記者到底要什麼? Promo算不算新聞 /第6章/我們與惡沒距離 記者觀落陰的本事 跟新官市長上演玩命關頭 /第7章/比扯鈴還扯的新聞 有梗沒梗都是新聞梗 新聞擂台 韓市長請吃拉麵 /第8章/我把酸民當喪屍 記者箭靶 見證新聞台轉型之路 /後記/去留肝膽兩崑崙 離開,或者繼續披星戴月 再度成為「一般觀眾」 記者行話你會多少?   推薦序 哈遠儀/中視新聞主播、中視《改變的起點》主持人   跟著尚方的文字,我彷彿又回到菜鳥時期孤立無援

的時刻,從頭體會記者生涯的酸甜苦辣。   記者是還原真實的使者,但真實真的存在嗎?在人人有權解讀的網路時代,理解新聞如何被產製,或許能開拓您「看新聞」的視角,但願犀利的眼光仍含著溫柔。 李錫錕/前台大政治系教授,講授「政治學」、「大眾傳播媒體與政治」等課程   作者徐尚方的書名《記者超能力:鏡頭底下的生存法則》其實道盡了不只是媒體界,而是企業界、政府界、文化界、學術界甚至是宗教界的現象。也就是說,眼見為憑(to see is to believe)固然很重要,但是常常看到的只是曝光(exposure),未必是真相(truth)。   真相為何這麼困難得知?尚方從她的新聞採訪經驗得知:資

訊(information)採集已經很困難,更困難的是資訊經過人的處理(所謂政治介入political intervention)成為曝光的資訊(所謂新聞news),此時的資訊和真理可能產生差距,變成非故意製造的錯誤資訊(misinformation)或故意製造的假資訊(disinformation),亦即美國川普總統所稱假新聞(Fake News)。   本書可以說是一個現代年輕人就業後的甘苦心路歷程。尚方透過多年的採訪經驗,帶我們進入複雜的真相探索的世界,不只可以提供有志新聞工作者參考,更可以讓一般人(尤其社會新鮮人)對就業環境的詭譎多變得到更深的瞭解與體會。   如何在錯誤或造假資訊

世界中尋找真相?多數人採取消極的態度隨波逐流,如同李白詩「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不關心也不相信能看到長安(真相)。尚方正好相反,她採取王安石「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的積極態度,從「良心、勇氣、耐性」的至高點去撥雲見日,終究會見到太陽(真相)!這不也是美國普立茲新聞獎所鼓勵的精神嗎?   我肯定尚方這種態度,所以很樂意為她寫序,更樂意向大家推薦她的書! 葉海煙/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曾幾何時,昔日的「無冕之王」,如今已然身份更迭,角色劇變!   曾幾何時,定頻定睛的收視,如今竟似浮光掠影,甚至只以「點閱」為樂!   曾幾何時,現代傳播媒體已幾乎向網路繳

了械,而讓小眾崛起,直播當道!   然而,無論如何,老兵不死,祇是凋零有期;而記者乃傳媒所一直倚重的「新聞老兵」,他應該不會無端退場,除非真相已經不再引人注目,新聞也竟短命如昨日黃花,只是一味地移往歷史荒蕪的背景而終銷聲匿跡。   此刻,眼前突然有光耀現,有影移動,一個矯健之身猛然而起,就在螢光幕前現身,就在攝影機下發聲──她以「菜鳥」之姿,恍若有「超能力」般騰空而起,以短短兩年的時間,費盡力氣,用盡腦汁,為新聞工作者本有的絢麗與榮光,以及所可能遭遇的困頓、所必須面對的黯黑,做了精到的註腳,做了燦然的寫照。   纔二十五歲的尚方,自成大和北京清華學習了掌握文字與影像的卓越能力之後,便一頭

栽入喧嘩的新聞現場,纔兩年的時間,就有了讓人刮目相看的表現;更難得的是她邊走邊看,邊做邊學,還手腦並用,靈思迸發,在如無頭蒼蠅般的奔走與衝撞之際,仍然好整以暇地紀錄下這兩年「華麗冒險」(尚方自況)的點點滴滴 ── 其中,有血有汗,有言有行,有情有義,有心有感,有聲又有影,有本又有據,而在跳動如珠璣的精美篇章裡,為當前台灣媒體的最前線,做了一次前所未見的掃描與速寫。   這本精緻小巧的書是如假包換的青春記者的隨身筆記,其中句句是實言,字字是真跡,恰恰和那神出鬼沒、買空賣空的假消息全然對反;而尚方在出入新聞叢林(尚方自喻)之後,竟然還能夠心平氣和地和我們閒話家常,她的專業已然教人敬重,她的涵養更

是讓人佩服,值得所有門裡門外的有心之人疼惜憐愛。   曾經在課堂裡和那青春的臉龐、那無邪的眼神、那動人的笑語直接地面對面,而且印象深刻,銘感在心,因此身為人師的筆者,此刻只盼望這一心嚮往有一天能夠步上華人普立茲星光大道的尚方,依然能夠心中有夢,且始終熱情不減,初心不退,縱然不能成為「新聞界最狂的獅子」,也絕不會變作一隻小病貓喵喵於眾聲喧嘩裡。   在此,謹邀請所有對台灣的媒體仍然不灰心不喪志不絕望的朋友們,一起來品味這本生動活潑的記者現形記,一起來欣賞一個初生之犢如何生猛地高高跳起,又緩緩落下,而悠然照落下的美麗身影。 許復/資深媒體人   願新一代新聞鐵娘子手持「尚方寶劍」幫助觀眾與

讀者撥雲見日。   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擇善固執的特質,猶如熾熱無比的「赤鐵」 ; 德國總理梅克爾沉著冷靜的一面,則更像冰凍千年的堅硬「冷鐵」。人如其名的尚方,就是一個綜合這兩種特質的女孩,面對赴湯蹈火的新聞任務從不畏懼、使命必達,而心中卻永遠實實在在地保有自己的初衷念想。   我所認識的尚方,不願妥協的不只是逐漸往畸形發展的傳媒環境、酸民的各種雜音,更還有這一個紛擾時代為年輕人寫下的種種考題 ; 而她靜下心來面對的,除了自己身為媒體人或KOL的定位,更還有自己為媒體產業、台灣以及這個時代創造什麼價值。   多年前,我還在香港的電視媒體任職,除了擔任採訪中心主管兼播新聞之外,在某個農曆過

年後竟接到來自高層的最新任務:「協助招聘台灣籍記者與主播。」究其原因,是因為「台灣特色」的新聞呈現方式/播報方式,能夠為觀眾帶來不同的趣味。   事實上,外媒管理層未必通透的是,台灣所謂的「媒體自由」,事實上早已經嚴重變形,錯綜複雜的政治惡鬥與商業利益,已讓不少媒體成為煽動民眾情緒、製造對立的源頭,而新聞工作的華麗外衣,更常常讓許多原來抱有理想的年輕人,常常在追逐時間的高壓與短暫的「成就感」中,逐漸忘了自己原有的初衷,接著就「變了質」。   尚方就是當時用心準備並成為最後一輪主播候選人的台灣年輕人之一。雖然最後她並未赴港發展,但我看到在往後多年她卻更精彩地用自己深厚的文學功底、社會科學家的

血液、以及思想家的細膩與媒體人的熱情,在兩岸發光散熱。   一面書寫這篇推薦序文的當下,我不禁回想起,大約數月前我們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相遇,她興奮地分享已確定與台灣遊讀合作出書的喜事。女孩的笑容依舊如平時的鏡頭上ㄧ樣甜美,但是比起過去又多了一份更強大的堅毅與柔韌,我當下就在心裡預言,她很快會在電視產業之外的地方綻放更多光彩。   此刻已然來到,而且只是起點而已。願尚方的新書《記者超能力:鏡頭底下的生存法則》就是一把尚方寶劍,說斬妖除魔太沈重了,但女孩善良、用心又帶點叛逆的起心動念,卻能揮去一片霧霾,幫助更多讀者、觀眾們能夠撥雲見日,與時代共進。 黃宗成/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校長   「花若

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徐尚方老師才華洋溢、創意無限,為台灣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學士、北京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及全球財經新聞雙碩士,主要專長領域為新媒體營銷傳播、跨文化傳播、公共演說、城市品牌、創意產業設計,因此被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網羅為管理學院Knowledge management(知識管理)課程授課教師,亦負責教務處高等教育深耕計畫重要業務,深受修課同學愛戴與工作同仁肯定。   本書《記者超能力:鏡頭底下的生存法則》可比擬為美國幽默大師及小說家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是徐尚方老師在本校教學與工作之餘,感受到畢業同學需要有一本有關於求職與就業歷程的勵志課外讀物,因此發表了這

本新書,記錄了大學畢業生在社會職場勇於任事、無懼艱難、使命必達的熱忱與衝勁。本書亦可比擬為英國偵探小說家柯南•道爾的《福爾摩斯》系列小說,描述記者是私家偵探與小說家的化身,處理事情要有靈感與創意,並要有生動活潑、思路流暢的文筆對社會大眾作有溫度的報導。   本書之出版對於台灣當下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在讀書、求職與就業方面,都有相當之影響及貢獻,謹於書首以此文為序,表達恭賀與推薦之意。 鮪魚(劉俊佑)/生鮮時書主理人   流量是把雙面刃,當你身處聚光燈下,任何事都會被放大。   記者,是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職業,大多數人談起他們,還是厭惡的心情多一點,像網路用語:「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

就是一句會一秒惹怒記者朋友的話。   但記者之所以討論度高,也是因為每日新聞都會看到他們,他們是社會事件的轉接頭,手握極大的流量分配權。   流量就是話語權,在這個時代掌握話語權的人,總是讓人羨慕嫉妒恨。   因此,當記者在電視上不小心問了蠢問題,說錯了話,在每天被上司催稿,擔心「獨漏」新聞的壓力下做錯事,發生每個上班族都會犯的錯,更容易被攻擊。   流量是把雙面刃,當你身處聚光燈下,任何一件事情都會被徹底放大。   我大學唸大眾傳播系,除了自己跑過一兩年的校內電子報,受過新聞訓練,我的老師、同學和學長姐學弟妹,很多也都是新聞工作從業者,有記者、主播、編輯和媒體公關等等。   我對

記者比一般人熟悉不少,更能深刻體會,這職業的難處與痛苦,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像我一樣,有幾位記者朋友,但透過本書,透過作者用如臨現場的生動筆法,寫下記者的無奈,相信能增進你對這職業的瞭解。   有趣的是,因為作者在北京清華念過書,經歷過十分嚴謹的「新聞訓練」。   她曾為了一個新聞作業,在零下十幾度的寒冷天氣下,排隊買紀念幣,再到網路上購買紀念幣,將兩者拿去銀行鑑定,發現原來是銀行有內鬼,偷偷大量出貨給網路店家。   一個多月的辛苦努力,就為了一則新聞,一個作業,追蹤真相的戲劇過程與破案的痛快感,讓當時還是學生的她,對新聞產業心生嚮往。     等到自己開始跑新聞,第一則新聞卻是幫「蕭敬騰找

狗」的新聞,她將畫面傳給北京的朋友,卻被嘲笑:「這也算新聞?」   這有兩層諷刺,一層是職業的記者職涯,完全戳破學生時期的對記者的想像,但我想這就是產學差異,或許每個職業都會遇到。   另一層則是在言論比較自由的台灣,新聞卻是綜藝節目多過嚴肅新聞,作者也提及,自己有外國的朋友覺得台灣新聞太好看,好看到連來台灣玩,都在旅館看新聞。   除了在北京念書的背景,身為前線新聞工作者的她,更待過中天電視台,在選舉期間因為上意,報導過多則韓國瑜的新聞,這期間也讓她遭受許多鍵盤酸民的攻擊。   這時的她發現,許多明明是按照正常程序做出來的新聞,卻被鄉民攻擊的體無完膚,甚至連她自己的國小同學都加入撻伐

的戰場。   真相是什麼?真相其實藏在冰層之下,我們每個人只看見一小部分,就認為我們發現了真相,並且深信不已,甚至放棄和不同立場的人溝通。   而這也是我推薦你看這本書的原因,如果你對記者存在著無奈或是誤解,作者用730天的記者生涯,能夠讓你用從業者的角度,來理解新聞、理解真相。   更重要的是,本書可以讓你理解,雖然聚光燈放大了記者的曝光量,但記者跟你我一樣,都是為了理想、為了生計奮鬥的「普通人」。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角度,持續的溝通,相互理解,雖然不見得能讓我們掌握世界的全貌,但只要一直做下去,肯定能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劉人豪/頂呱呱餐飲集團--副總特助曁行銷部主管   記得大學

上公關實務課程時,一位公關業界資深的老師,在第一堂課,拿了一份當天的報紙,詢問全課堂同學,「你們知道這份報紙,有哪些地方是假的嗎?」   一如往常地,課堂上的同學們一片鴉雀無聲,包含我在內,一部分是我們確實不太清楚問題的答案,一部分是大學生確實都不太跟老師互動(咦?!離題)。   老師接著說:「跟你們說,這份報紙,除了日期以外,全部都是假的,或者說,可以是假的。」   那個時代背景,是12年前的一堂課,當然同學們對於這樣的開頭還非常不解,開始議論紛紛想要說哪些地方是真的,最後,新聞報導能被操作、廣告更是充滿操弄、美食報導可能是置入、甚至連電影時刻表的版面都可能被安排過。   壓垮駱駝的

最後一根稻草是,我原本站起來呈現戰勝的姿態想說出:「老師,除了日期,天氣也是正確的!」沒料到,報紙上寫著晴天,而教室外烏雲籠罩似乎要下雨了,於是我只能悻悻然坐下。老師接著更說:「抱歉,我忘了說,有時候日期可能也會印錯。」   那是我開始認識媒體的第一步,而後的日子裡,我無法確切地說,當年老師的那一段定論,是真,或是假。但確實的是,我們確實能夠接種媒體的力量,幫我們完成些事情。   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來到電信三雄之一做公關,那時候開始跟媒體實際互動,才發現媒體記者跟企業公關是如此密切依存的關係,大概跟小丑魚與海草的關係類似,當時公關部門人很多,那也是後來我才意識到的龐大,每天前輩們的工作大概

就是跟記者聊天,真的是聊天的那種,但,也就是如此,我發現我們在競爭對手發出新聞稿的隔一秒大概就能收到新聞稿,也因此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反應,通知資費部門作出對應方案,並在中午就發出對應,在下午第一波的晚報先跟上,隔天的早報也會同步曝光,當年的電子媒體還沒這麼旺盛,報紙媒體的曝光依然是我們的成就與KPI,而企業公關也就這樣和媒體記者保持者,你好我好的友好關係。   近年常常聽網路上再說「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網路興盛,大家開始在網路上流傳那些新聞媒體的錯誤,比如採訪戴著眼鏡的小女孩問說「妳有沒有近視」或是採訪翻車的豬仔車問豬說「你為什麼跳車」這類的蠢問題,但是,長越大,認識越多記者之後,才發現能

當記者真的是不容易的事。   我認識的記者,大部分都是相當博學多聞的,各線路的記者有其各自的專業,並且是通透整個產業的,從大趨勢到小祕辛,都能侃侃而談,無論是充滿熱情抱負的小記者,到經驗豐富的老記者,各自都非常有故事,我心裡面,記者的工作是無時無刻的,因為我們永遠生活在資訊裡面,而任何的資訊都能成為記者取材的素材。   「記者的工作是迷人的,因為工作的內容就是不斷地接受訊息、梳理資料、總結歸納,長時間下來,就會成為一位博學而迷人的人類。」 賴正鎧/中天《神秘52區》記者,知名創作者Mr. 錯別字-啊閒   我哭,不是因為廁紙用完。   而是邊上廁所邊哭著看尚方寫的書!   我也是一位

記者,工作量大到壓縮了假日的時間,所以沒辦法一杯咖啡一個午後,坐在沙發上愜意看書;也因此一捲衛生紙一段破碎的時間,蹲在馬桶看書成了現在的習慣。   解釋了為什麼人在廁所裡看書,現在解釋為什麼哭!因為書裡的字句平實地捏緊了我的心臟,讓我頻頻拭淚點頭。   當媳婦看了《82年生的金智英》,會哭;當運動員看了《KANO》,會哭,那是因為他們懂說故事的人在表達什麼,這本書對記者來說,也會哭。   當尚方說到,趕不及做新聞又找不到採訪車夥伴又不給力時的無助;當尚方說到,長官高壓的斥責再踢入修帶輪迴的自我否定,這些都是當過記者才會知道,新聞下的畫面。   很多人都覺得記者像是專櫃裡的精品,卻不知轉

身回到公司後的我們,是燒到焦頭爛額被壓著頭擰的菸蒂。那為什麼還要作賤自己當記者,給長官罵給網友酸?那是因為……我不爆雷了請你自己看。   如果你對記者的工作憧憬、如果你常把「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打在網路留言、如果你好奇記者到底在幹什麼,你應該翻一翻,或許你不會跟我一樣看到哭,但書中某些段落一定會給你的觀念不小的震盪。   其實會邊看尚方邊流眼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之後也打算寫一本記者的書,結果現在被尚方搶先一步了……   我知道新聞要搶快,沒想到出書也是!真的沒尚方優秀,嘖…… 紅豆Q粉粿(周育信)/ETtoday新聞雲「鍵盤大檸檬」編輯   菜鳥記者必學關卡:無視「喪屍」般的

酸民。   進職場第一個「讓粿哭光一包衛生紙」的,不是被惡魔般的主管盯得滿頭包,我也沒被冷漠的同事排擠成邊緣人物,當然,更沒有電視劇情般的「潛規則」找上我;而是螢幕那端的……一般民眾。   不對,正確來說是,鍵盤酸民。   粿對於新聞的熱情,可以回溯至高二加入校刊社那一年,我可以自豪地說,堪比老虎伍茲之於高爾夫球,又或者音樂家朗朗之於鋼琴吧!當時我就深深察覺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對傳遞訊息給更多人的使命熱忱。   「我想當一個為弱勢發聲的人。」   「我想當一個把社會角落資訊傳遞到大世界的人。」   我在新聞系的面試官面前,也是如此自豪地說。然而,一切的美好情懷,在我進入職場,對「第一篇

完成的新聞」按下發布鍵後,重摔至谷底,那天我大哭,在辦公室裡,也在小小的租屋處裡,哭光了不只一包的衛生紙。   「小時不讀書,長大當你這樣的爛妓者。」   「你媽知道你在當妓者嗎?」   「無腦記者!」   好多好多傷人又刺進我心的網友留言,在我所寫的新聞連結底下滾動著,我不斷重新檢視,想找出自己是否哪個段落、哪句話寫錯了,但找不著,最後坐我隔壁的前輩語氣平淡地給瞭解答,「因為你這篇牽涉到政治立場問題,一定會有相對的另一方一直來罵,就算你寫的沒有錯。」   最後,前輩還說,「你這個算還好啦!你怎麼哭成這樣。」當下我像被釋放般地呆坐著,淚眼汪汪地羨慕著前輩那副宛如「鋼鐵不壞之身」的堅強模樣

。   那時,我便看見了「酸民」的存在。   在同樣是記者的尚方書裡,不同於身為網路編輯/記者的我,她更是經常得走到戶外、站在人群第一線面對民眾的不滿和斥罵,我更佩服她的勇氣和耐心。   想知道被人們稱為「小時不讀書」的我們,如何練就「打怪、打喪屍」的能耐嗎?尚方的書裡,為此解開了謎團。 黃士修/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2018年發起以核養綠公投並擔任領銜人   2016年,唐納•川普贏得美國總統選舉,帶起假新聞(Fake News)和事實查核(Fact Check)的顯學。台灣大約從2018年起,也陸續出現許多事實查核單位。但是對於防堵「假新聞」與言論自由的取捨,我始終持保留態度。

  當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帶有政治立場和背後有資源支持,帶有「真實惡意」的職業人士,看似開放協作的機制掩蓋了機會成本的剝削。我當年就向幾位媒體界的友人預告:「有一天我們需要對事實查核做事實查核。」   在台灣,記者是一個非常辛苦的職業,卻得到「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的罵名。社會大眾譴責媒體亂象,是否想過自己身為閱聽者的喜好,如何影響新聞產製的過程?   本書《記者超能力:鏡頭底下的生存法則》揭露了一部分的答案,你可以透過尚方的文字,瞭解她身為第一線記者跑新聞的經驗。當中有許多艱難與無奈,但只有體認到業界的生態,才能開始談什麼是媒體識讀。 Metta(許維真)/《自媒體百萬獲利法則》作者

  這本書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被網路酸民「霸凌」以及她認識的朋友並未支持她的部分,因為類似的情緒感受我也曾經經歷過。   身為一個意外FB有藍勾勾常常被誤認為KOL的平凡人,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天天會遇到對妳滿懷惡意言語文字攻擊的人,特別是在妳看不到的地方,儘管我覺得他們所認為的我是平行時空,真實的我並非如此。   「很多人總是期待公眾人物或是KOL可以溫良恭儉讓回應自己很無禮的言行。」   這是我提過覺得當名人有名氣其實是CP值很低的一件事情之一。而且人性總是只願意相信自己願意希望的事情。   畢竟有權力或有專業你一定會有錢,但是名氣帶來的不一定是一定會有錢,更多的是對於女生的「妳應

該怎麼做」的人際剝削還有情緒勒索,但是為什麼我們「應該」要如此?   又到底什麼是「應該」?   而且在父權的社會下更別提仇女或是厭女情節還有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狀況……我在自己的書中也曾經提過女生與男生在社會中遇到的問題與壓力不同之處。   同時我覺得在現在社會中,帶著正念溝通真的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在於清楚自己溝通的過程中到底想要獲得的是什麼,畢竟我們無法要求陌生人理解自己,很多時候偏見也無法在短時間消除,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放下說服對方的情緒,好好的活在當下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珍惜自己愛的人。   也謝謝作者讓我們知道女性在傳統媒體領域中遇到的挑戰。 作者序   一個剛畢業初踏入社

會的新鮮人成為電視台的記者,外人看來從此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風光得很。但表面越是光鮮亮麗,背地裡其實更是酸苦;你很難想像一位鏡頭前樂呵呵又開懷說學逗唱的記者,前一晚可能會因為獨家難產而哭著熬夜工作到半夜。   每年8月一到菜鳥紛飛,各自落在不同處所開啟事業的旅程;然,有一群菜鳥——無論認真與否、聰明機伶與否還是學歷為何,只要他們一落腳,到了台北的這一間辦公室裡,就有著與其他行業菜鳥們截然不同的命運。分秒必爭、飛速穿梭於城市大街小巷,和資歷比他們年紀還多上許多的攝影大哥、大姊們一起並肩作戰,他們不但要佯裝是指路人,約好受訪者、安排好妥當採訪地點及拍攝畫面,必要時還得自己出鏡演繹一番。

  每天一上班,這群菜鳥就要跟上天賭運氣,因為他們的工作要完成,總靠天時、地利、人和,但就算這些通通不到位,也得費盡心機克服萬難,將每天午間新聞、晚間新聞準時送達新聞部編輯台。短短5分鐘,在他人眼裡就是零碎的、多餘的時間——即使是上班偷閒耗掉可能也無所謂;但對於這群忙碌的新鮮人而言,這五分鐘的差別就是新聞能不能趕上播出的關鍵!趕不上等於你前端作業是白忙一場,更重要的是——你給編輯台播什麼呢?   進入新聞台工作讓這群人有著不同身分,一躍而成半個公眾人物,作為數十萬觀眾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就算你是個20幾歲的小毛頭,也得擺起40歲大人的架子,時而圓滑、時而霸氣地壓著嗓子說話。   這一份工作

讓人每天腎上腺素飆高,我想到小時候的遊戲超級瑪莉——關關難過關關過,而且怪物只會越來越難搞。不過這兩年的歷練,在我事後回想起來,特別珍貴——給我一把掀開新聞潘朵拉寶盒的鑰匙。   當我們從螢幕中看見自己的模樣,有時幾乎認不得。在昂貴的機器和播送平台的包裝下,我們的初心是什麼?仍如第一天踏進新聞台時,對於探索真相持有高度的激情?還是漸漸淪為新聞產品製造機——負責的新聞不管誰來報導都一樣,唸過的名字不一定能代表品質,不似權威醫師以自己的名字做為醫術保證。   一如往常的台呼掛名成囫圇吞棗的流水帳,更詭異的是時至今日電視台所稱的「觀眾」到底為何人?是有知情權的社會大眾?是新聞產品消費者?還是與新

聞台站在同一陣線的「同溫層」盟友?這問題關係到我們做新聞給誰看、從何著手、角度怎麼切;當我想到這一層面時,我想我已失去了新聞工作倫理中該保持公正客觀的專業素養。   每天遇到的新聞議題使我感到惶恐、矛盾,腳下踩著的界線不斷被突破,難道藉此能說服大眾說——「這樣的勇敢是被視為傳統夕陽產業懂得改變、轉型、與時俱進嗎?」用「放棄公道」交換電視、平面新聞的未來,代價恐是持續惡化的媒體生態與偏頗的第四權。   作為一個公民與媒體從業人,我認為有義務將自己所見所聞做成紀錄,第一線帶讀者到「新聞產線」現場,力求解除社會大眾對於基層記者的誤解。如果本書還能起到一點正向作用,那便希望讀者能從中認識及瞭解一點

每日新聞取向背後的意義,在閱聽時得以明辨是非。   這本書還希望能起到另一點作用——無論你正在經歷第一份工作所帶來的震撼教育,抑或是在求學階段後期進入職場前的迷惘階段,我希望能陪著你一起走這一段路,用我在媒體叢林裡找尋出路的生命體驗,真切地與你分享這一階段的生命經驗。   我覺得在菜鳥進入職場的階段,就像是從小看過的英雄傳奇故事,你會遇到許多關卡,但卻不能夠退縮,這讓我想到:美國神話學者約瑟夫.坎伯在名著《千面英雄(TheHerowithaThousandFaces)》中,講述每一個人都有著英雄歷程,首先你必須從滋養你的溫室中出走,來到一座充滿危險的黑森林,在這森林中克服一切困難後,迎來勝

利的果實。如果你在進入黑森林前因為害怕而跑回家,那麼你永遠無法完成你的英雄歷程,並且無法取得勝利的果實。   從神話看我們的生命階段,溫室就像是養育我們的家,黑森林是社會、職場,勝利的果實我則解讀成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階的「自我實現」,所以想要成為夢想中的樣子,面對眼前艱辛而又艱難重重的旅程,我們必須義無反顧背起行囊啟程!   我選擇媒體這一條路,從赴陸讀書到回台灣在全時段新聞台當記者,將近兩千個日子,在這之中我經歷許多自己從小到大不曾想像過的事——穿著俐落女式西裝在星級飯店試完菜後,就躍上採訪車與最當紅的政治人物在高雄往北的高速公路上演出追車戲碼;或者,上午才聽辛苦的路邊菜販阿姨陳情

菜價讓她沒有活路,下午就到米其林摘星酒店大啖龍蝦料理,採訪主廚們的追星歷程。在工作中,我看見社會角落各行各業的人們用疲憊的、開心的、興奮的、傷心的、憤怒的或激動的表情向我們訴說他們的故事,把渴望社會聽眾能夠給予的回饋寄託在我筆下的文字。   有著一支麥克風和一台攝影機狐假虎威,我的生活隨著新聞工作豐富而多彩。不過每天為了幾分鐘的影片忙碌,經常趕得連飯都沒時間吃,所以前輩們總會交代菜鳥要隨身帶營養餅乾在身上,以免三餐不定時搞壞了腸胃。   除此之外,與辦公室白領族們一年四季都吹著恆溫空調不同,我們在酷熱的豔陽天跟著打選戰的政治人物東奔西跑;在颱風天風狂雨驟的凌晨,克服萬難去上班;在趕新聞的時

候,逼著採訪車司機大哥們超速飛奔在大街小巷……為了工作,我們甚至能夠將生死置之度外。   然而,辛苦的工作,並不總是有成就感伴隨,有些時候在鏡頭前,幾句本應該無傷大雅的話一講出去,竟會引起網友論戰甚至攻擊,在晚上回到家的寂靜時刻,強大的內心就是必須要培養的。   新聞為我帶來困難,也為我帶來成長,作為新世代的媒體人,我想要傳達我對於新聞的觀察及經驗;如果你願意,我希望能夠邀請你一起和我來一場英雄的歷程。   “Youweregiventhechoicebetweenwaranddishonour.Youchosedishonour,andyouwillhavewar.”(在戰爭和屈辱前,

你選擇了屈辱。可是,屈辱過後,你仍然得面對戰爭!)――WinstonChurchill溫斯頓‧邱吉爾   楔子 2020年1月11日是台灣的大日子--第15屆正副總統、第10屆立法委員及政黨票選舉。這一天,正是距離我20歲拿到選舉權後,七年來第一次行使這項權利。 一大早約莫才8點多,我和爸爸一起散步到了我曾就讀的國小,同時也是戶籍地分配的投票所,沿途有五間教室開放作為民眾投票處,我們是最裡頭的一間。在路過其他教室時,大排長龍的人群從教室內延伸至教室外走廊,並繼續一路排到走廊盡頭轉彎處的中庭。 最討厭排隊的爸爸一看到眼前的景象就對我說:「糟了,忘記把手機帶出來滑!」不過幸好待我們找到我們那一

區的投票所,排隊狀況不如其他教室誇張,等個十分鐘就順利完成程序了。 為什麼我七年來不投票,直到今天才拿著身分證執行權利呢?除了之前總是遇到出國、工作沒有及時回家投票之外,還有一種因為不知道要投誰就乾脆都別投的心態。直到這一次選舉,我真切地參與過、吶喊過,然後再跳出權力體制外成為一個觀眾,我看見這次政壇最詭譎的形式、媒體最瘋狂的傳播,而這些現象已無法再由我們過往的傳播學理論來解釋及看待,台灣也許進入了一個言論最自由,卻同時也最被輿論緊箍咒所牽制的奇妙地帶,新聞媒體儘管不能說是始作俑者,也絕不可能置身事外。 距離總統大選一年多以前,台灣政壇新星--韓國瑜崛起,一夕之間爆紅,我從一位生活線記者變為得

天天追著韓國瑜跑。不知從何時起,再也不必報生活線的獨家新聞議題了,只要和韓市長相關的,不管什麼芝麻蒜皮小事,都能是好題材。有時,我感到自己似乎有點「不務正業」了,我身為產經生活中心的組員,對於台灣哪家公司正面臨什麼危機、台灣股市概況等一概不知,倒是韓國瑜的家庭成員有誰、兒女分別讀什麼學校、他平時保養身體的撇步、與夫人的相處概況等瞭若指掌⋯⋯ 在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中,我像是一個激情的帶動者,鏡頭前與韓市長一同在十萬人群中大進場,當時的我也被這樣的氣氛感染,並全心全意相信這是一場有意義的革新戰役。在新聞課堂上,我知道客觀公正就應該是記者不變的信條;然而,當我到了造勢場,聽著上萬人齊聲唱著愛國歌

,心裡一股熱血如萬馬奔騰而出。此時,我只是一個有著記者身分的人,我也會被感動、也會被動搖。

國軍危機處理模式之研究—以洪仲丘事件 、阿帕契事件及敦睦艦隊染疫事件為例

為了解決今 晚 中視新聞的問題,作者紀品丞 這樣論述:

危機發生是在所難免的,重點不在爭誰是誰非,而是在於危機處理,特別在現今科技媒體發達的時代,各種天然災害、人為災難的爆發,都更易於透過各種媒體迅速傳播而公諸於世,輿情自然成為支持政府穩定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樣對於我國軍而言,若在面對危機事件爆發後,未能採取即時有效之處置作為及溝通策略加以回應,則社會大眾對於國軍的支持度與信任度,同樣勢必將遭到質疑與不滿。 故本研究蒐集相關危機處理文獻資料探討,先了解各家學者對危機處理之認知與功能,俾以檢視我國軍現行危機處理的理念與原則,再透過洪仲丘案、阿帕契案和海軍染疫事件進行個案比較,以剖析國軍發生危機之成因、影響的變項及產生之影響,並歸納出國軍

在不同危機事件時是否有相同危機處理模式?又有何相異之處?以期透過文中之探討、比較和分析,對我國軍現行危機處理模式提出研究發現與建議,供爾後危機發生時決策者處理危機之參考。經研究發現國軍在不同的危機案例中,雖都有共通性之處理模式,但在執行成效,也都因受新聞媒體、社群網路等傳播媒介和危機溝通成效不彰的影響,而有諸多需要改善之處,並對國軍危機處理提出「善用危機處理小組」、「善用網路整合溝通」「持續改善公關策略」等三項建議,以期有助於提升國軍危機處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