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相對調英文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互相對調英文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孟浪寫的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和肯恩‧威爾伯的 意識光譜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新聞] 蔡英文博論被控「自我抄襲」 學術界打臉 - PTT 熱門文章 ...也說明:完整新聞標題:蔡英文博論被控「自我抄襲」 學術界打臉陳學聖:諾貝爾得主Duflo也是 ... 蔡英文論文就算是真的,檢視後有超過20處是完全一模一樣,只是中英文互相對調,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暖暖書屋 和一中心有限公司所出版 。

嶺東科技大學 國際企業系碩士班 昝大偉所指導 游振榮的 微型餐飲類創業調幅基準、創投機能與賽道風險之研究 (2020),提出互相對調英文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調幅基準、創投機能、賽道風險。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勞工關係研究所 馬財專所指導 韓瑜的 獨任調解人職能對勞資爭議調解會結果的影響-以雙北市為例 (2017),提出因為有 獨任調解人、職能、調解的重點而找出了 互相對調英文的解答。

最後網站interchange - Yahoo奇摩字典搜尋結果則補充:vt.[. 交換,互換;使互相易位 · vi. 交換位置;交替發生[(+with)]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互相對調英文,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自由詩魂 孟浪詩全集

為了解決互相對調英文的問題,作者孟浪 這樣論述:

  中國當代詩人、華語思想文化圈重要的文學編輯與獨立出版家孟浪先生,於2018年12月12日因肺癌在香港沙田醫院逝世,享年五十七歲。   孟浪的詩在中國現代詩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位置,然而孟浪選擇了流亡,多年分別居住在美國、香港和台灣,並用詩歌紀錄和回應世界與時代,以出版醒世立言,可惜事功尚未完成就與世長辭,為了讓他的詩歌繼續流傳,《孟浪詩全集》於焉產生。   一生中,孟浪寫詩近兩萬行。其中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萬行,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五千行,二十一世紀頭十年寫了三千多行,生命最後的八年則寫了一千多行。   本套全集共分三卷,亦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卷》、《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卷》、

《二十一世紀卷》,分別收錄了自由靈魂詩人孟浪在不同時間點所創作的詩作。   作為一位縱貫三十多年的詩歌寫作者,孟浪一生清苦、奔波。他素然地把冰與火集於一身。幾十年順從於命運,漂泊的生存,淡漠的寫作……他內心的火焰總是以苛刻的角度噴放。他善對友人,熱衷詩歌江湖,而溫和的孟浪藏著一顆嫉惡如仇的心,如一隻絲毫不妥協與退讓的反抗雄獅。在中國當代詩人中,沒有誰能像孟浪這樣以「命+詩」的方式死死地追逐著自由。他的生命元素一個是單純,一個是堅定!他的詩歌美學,一是乾淨,二是鋒利!像一首凌厲、兇狠、鼓點般的進行曲,孟浪生存的歌詞句句是自由,伴之步步譜曲的詩的旋律也是自由! 名人推薦   徐敬亞   詩人

∕文學評論家   楊小彬   詩人∕學者   黃燦然   詩人∕翻譯家   黃粱   詩人∕評論家   朵漁   詩人

微型餐飲類創業調幅基準、創投機能與賽道風險之研究

為了解決互相對調英文的問題,作者游振榮 這樣論述:

本研究探討所調查人口統計變項對創業的互相關係,並探討微型餐飲類創業調幅基準、創投機能與賽道風險之研究。本研究專題以微型餐飲創業者做為研究樣本,並使用問卷調查法,回收有效問卷450份,使用SPSS統計軟體分析,並進行百分比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相關分析、變異數分析、迴歸分析法等。經由探討後,得知以下五點結論 : (一)調幅基準對創投機能具有顯著正向關係存在。(二)創投機能對賽道風險具有顯著正向關係存在。(三)調幅基準變數對賽道風險變數之間具有顯著正向關係存在。(四)創投機能對調幅基準與賽道風險之間具有中介關係存在。(五)不同的人口統計變數在調幅基準、創投機能與賽道風險變數之間具有顯著性差異

意識光譜

為了解決互相對調英文的問題,作者肯恩‧威爾伯 這樣論述:

  20世紀排行前四偉大的哲學著作   全球矚目的心智學聖經   完整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威爾伯之於『意識』,正如同佛洛伊德之於心理學。」   ──《生命力與上帝種子》作者珍‧休斯頓博士      ▎瑰麗雄奇的心智全書‧東西方哲學的完美交會▎   ▎AMAZON5星滿分╳GOODREADS4.3星好評▎      開啟了當代超個人心理學革命   意識研究領域的愛因斯坦──肯恩‧威爾伯,在本書中提出了包含自然、文化、宇宙、意識的「大統一場」原創觀點;且藉此有力解說了心理學、哲學、宗教、社會學、超心理學、人類學、神話、知識史、經濟學、生物學、物理學…所有人類經驗範疇中的知識起源,以

及其後續發展。      威爾伯在其深刻、全面、獨特的意識研究中,是以系統方法提出「西方偉大的心理系統,可與東方崇高的沉思傳統融為一體」論點的第一人。《意識光譜》在推出40年的今天,仍然是超個人心理學領域中不可動搖的經典;本書為所有嘗試整合心理學和靈性學這兩大領域的後繼者,提供了明顯可見的參考指標。      本次推出的繁體中文版《意識光譜》是譯自最完整的英文版20週年紀念版──除了忠實重現經典,更進一步集結了簡明易懂的示意圖表、中、英專有名詞索引對照,以及近年來關鍵的身心靈權威書目。是有意投入「意識研究」或「身心靈領域」的專業與業餘人士,書架上絕對少不了的一本實用參考工具書。      運用

科學、心理學、比較宗教學,協助我們了解何為「意識」   跟其他純粹以抽象方式講述形上學的作者不同,肯恩‧威爾伯打從生涯之初就深知要能具體描述意識本身的重要性──因此藉由學術界常見的理論模型,他逐一建構了被後世廣泛運用的整合心理學。      在《意識光譜》這本被譽為長青哲學領域中最通達、最廣博的著作中,他率先將不可見不可說不可捉摸的「意識」譬喻成輻射和光,並認為:如果將意識放到時間和空間的範疇來看,有助於建立多面向的理解;同時作為「光譜」的整體意識,更可以合理地在一個或多個波長上被研究;而用上這種方法觀察意識本身,那麼看似出自不同學科的每種說法,就都只是不同波長的「覺知」而已。這個觀點,可說

巧妙地揭櫫了當代整合學的精髓意旨。      舉例來說,西方心理學界有名的佛洛伊德要人「強化」自我,而屬於東方體系的瑜伽、佛教卻要人「超越」自我,這兩者該怎樣調和?威爾伯在本書中證明了:這兩種途徑都可以理解,也確實「有效」;但前提是,我們必須先承認意識是多層次的才可以。由此觀點看,西方的(佛洛伊德)途徑可以幫助人通過陰影層,確實有用。然而,一離開此處,此一途徑便開始失效,因為這時的狀況已經不再是佛洛伊德式的狀況,人們必須另尋心理學途徑。      同樣的,用牛頓物理學(古典物理學)解釋次原子現象不怎麼有效,所以才會有當代的量子物理學發展出來。在心理和意識層次來說也就是:人有可能自我很成熟,和家

人、社會、環境的互動很健康,但是對「自我」以上的層次卻蒙昧不明,無法妥善處理。這個時候,超個人心理學及靈修心理學如榮格、心理綜合法、世界各宗教、密乘(esoteric traditions)──就很適合用來處理擾人的痛苦與煩惱。    本書特色   本書把「意識的本質」這種最難的題目,運用簡單優美的方式呈現出來;身為大師的第一本著作,《意識光譜》以深刻的理解,鋪展讓人容易理解的途徑;再加上明快的學術方法、優美的文筆;當年甫一推出,在意識研究領域就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現在回頭看,本書的原創性和整合能力,仍在該領域居冠。      書中所述主題集中在:意識是多向度的;或者說,顯然由多個層次組成

的;並且,心理學、心理治療、宗教的每一學派所處理的都是其中一層,所以各派間其實並不互相矛盾,而是相輔相成;而每種途徑在處理各自層次問題時,或多或少都是正確而有效的。      而我們照著這個脈絡,就可以真正融合各種看待意識之途徑──是融合,而非折衷。本書也同等看待佛洛伊德、榮格、馬斯洛、羅洛・梅、本恩等重要心理學家,甚至是佛陀、克里希納穆提等大靈修聖者,因而能夠將心理學的根植入肥沃的形上學土地;甚至能夠呼應半世紀以來不斷更新的量子力學理論──不論是弦理論、平行宇宙、上帝粒子…都能在此理論架構之下,找到可棲之地。      讀者在閱讀本書時,不但會在其中找到容納本我、自我、超我的空間,也會找到容

納整個有機體、超個人我的空間,最後甚且找到發動這一切,支撐這一切的宇宙意識其源頭。      ☆《萬法簡史》靈性大師肯恩‧威爾伯的開山巨作,當代靈性經典的源頭活水!   ☆隨書附錄‧絕無僅有──近五百組「身心靈」專有名詞‧中英對照索引!   ☆繁體中文硬殼精裝──唯一收錄原書五大表格、十八張插圖的二十週年版! 精英群聚,眾聲推薦!   ‧「威廉・詹姆斯之後探討意識最合理,最全面的一本書。」──超個人心理學協會前主席 詹姆斯・法迪曼博士(Dr. James Fadiman)   ‧「肯恩・威爾伯以嚴謹的思考、良好的學術方法彰顯歷代聖、賢、救主所說的真理。他提出的自然、文化、宇宙、意識『統一

場論』卓越而動人。」──加州心智科學研究所前交流主任 約翰・懷特(John White)   ‧「威爾伯之於『意識』,正如同佛洛伊德之於心理學。」──珍‧休斯頓博士(Dr. Jean Houston) 希拉蕊‧柯林頓的精神導師。代表作有:《生命力與上帝種子》(Life Force and Godseed)   ‧「自本書推出以來,肯恩‧威爾伯一連串的著作喚醒了西方文化──從沉默的教條中,喚醒了眾人的思想。為了瞭解屬於你我也參與其中的這趟集體旅程,我們必須理解他旅程中的每個邏輯步驟。威爾伯的各部作品,建構了『原始意識』在開放空間的一道明確路徑;這也是『同理』全球文明的同一基礎。」──萊克斯‧

希克森(Lex Hixon) 神秘主義者、詩人、知名社科學者(耶魯為他設有紀念獎項)。代表作有:《佛陀與宇宙之母》(Mother of the Buddhas and Mother of the Universe)   ‧「肯恩‧威爾伯所提出『光譜』心理學的概念,可被認定是對調查「人類意識」差異上各學科整合的重要貢獻──從行為心理學、神秘主義,一直到長青心理學皆然。」──喬治‧福爾斯坦(Georg Feuerstein)博士 北加州瑜伽研究暨教育中心(Yoga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創辦人兼社長。代表作有:《生活瑜伽》(Living Yoga)《香巴拉瑜

伽百科》(The Shambhala Encyclopedia of Yoga)《密教經典:忘我之道》(Tantra: Path of Ecstasy)神聖之路(Sacred Paths)   ‧「……藉由本書,肯恩‧威爾伯樹立了自己是在意識研究領域最重要的學者之一的地位…對心靈本質感興趣的任何人,都應該仔細閱讀本書。」──甘尼斯‧林 (Kenneth Ring) 知名心理學教授。代表作有:《航向終極:探索瀕死經歷》(Heading Toward Omega: In Search of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活在死亡之中:瀕死經驗的科學調查》(Death: A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of the Near-Death Experience)   ‧「作為『哲學平等主義』的典範,威爾伯在『長青心理學』方面推廣的『宗教大和解』,在這充斥強烈偏激信仰體系,以及大聲呼告的今日世界中,更加有益於世人──甚至比本書1973年首度推出時,更具實用性。」──理查‧列文頓(Richard Leviton) 《瑜伽雜誌》(Yoga Journal)資深主筆。代表作有:《五旬節的想像》(The Imagination of Pentecost )     ‧「雖然威爾伯在寫作本書時的年齡,還不及我的一半;但持續在此領域努力達30年之久的我,

也能從他所提出微妙而重要的問題中,汲取到許多實用觀點。」──休斯頓‧史密士(Huston Smiths) 首席世界宗教導師。代表作有:《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The World’s Religions :Our Great Wisdom Traditions)   作者簡介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   1949年生,當代個人成長心理學及意識研究的巨擘,被譽為是意識研究的愛因斯坦。其著作總計包括三十七本書和短文、評析、評論等等各類文章;所有著作所呈現的是意識研究觀念的一大突破──而本書正是這一突破的起點。   他提出一個在意識研究領域上前所未見的想法──

所有知識與實踐都是對的,不論你修練的是瑜伽、太極、佛學、心理學、科學、哲學等等。所有學派乃至於方法論,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同時所有實踐,也都是不完整及片面的。藉此他提出一套創新的整合理論 (Integral approach),讓所有對於身、心、靈(body, mind, soul)修鍊的有志之士,能以更完整的方式整合出一幅可供修練的大藍圖,此即所謂的整合學。   整合學被認為當今世上最完整地整合東方與西方哲學的一套世界觀。近年,全球各地越來越多人關注這個運動。因為它是當今唯一有效地把著重領悟、體會、內心感受,歷史久遠的東方哲學,揉合著重應用,可言可見可重複的現今西方科學。因此具備簡繁兼備,

深淺皆通而全面的思想架構;同時亦能廣泛地實踐,適用於自我、家庭、工作、管理、社區,甚至是世界性的議題。 譯者簡介 廖世德   1953年生,台南人。譯有《反叛手冊》《物理之舞》《寶瓶同謀》《性與權力的解剖》,以及克里希那穆提系列叢書。專事譯述,工作之餘喜愛慢跑、越野腳踏車。   約翰・懷特序 初版序 二版序 譯者序 部一 開展 第一章 開場白 把意識比喻成「光譜」 兼採東、西方之長 更高層次的脈絡 第二章 兩種「知」 當代基石──二元論的崩解 量子力學:意識和物質的連結 唯心論VS.維物論 主客體之分和符號性知識 「成規知識」與「自然知識」 第三章 世界是意識的

呈現 絕對實相是否存在 不可說──認知的模式 鏡花水月──用符號論述 在一片漆黑中,捉摸全「象」 主流宗教的唯心論 超越傳統的二元論 中觀論:親證知識的嘗試 首尾相銜,無始無終 思考即創造 般若思想與瑜伽行派 如是客觀皆幻覺 法界:無有對立的真實世界 第四章 時間與永恆,空間與無限 絕對主體 「知者」的當下內在 真實自性:萬物即「我」 三位一體:時間+空間+物體 只有「此刻」的記憶 時、空原本就不存在 第五章 意識光譜的進化 意識切割自身的「第一刀」 「原初二元論」的相關神話學 知識即原罪 存在層:分立、壓制、投射 死生一體,當下永恆 有機覺知 自我層:純二元、功能性、直線思維 生社帶:語

言文法、抽象思考、認知邏輯 時間的幻象 意識層間的溝通糾結 陰影層:最後的二元對立 當「本心」成了潛意識 不再合一──「自我」的浮現 第六章 東方傳承考察 八識心理學 對於「心層」的關注 不完全「西方」論述 大能量:本努瓦的心理分析 大源頭:「幾乎」是完全自由的 概念造作:形式、文飾、著色 部二 回歸 第七章 整合陰影層 「心」染無明 自我層──「潛勢」投射的機制 連結「大能量」 有光就有影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去除投射──卸下防衛機制 理解對立,加強行為 恢復完整──負起責任、倒轉投射方向 第八章 大濾器 真實世界「無所指」──符號虛構的社會 現實,只是一種敘述 假作真時真亦假 規則矛

盾──何謂「正常」? 雙束帶:以語言等進行綑綁 第九章 人馬 身心整合:羅芙法與哈達瑜伽 身心分立:當代心理學和醫學的困境 身體覺醒:對抗和接觸 存在主義治療:心/身途徑的互補性 通俗宗教 第十章 無人之境 神話中的「原型」 有益生命的動態更新 「科學之光」照耀一切? 去假還真 抵達覺知 針對各意識層次,採用適合的治療法 自我、存在、超個人       第十一章 本來如此 追尋「心」的意義──「輪迴」之苦 覺知者──回歸本心 凡所有道路可至之處,你早已到達 眼光落在內在世界完整中心之上的「看」 主動注意,停止,被動覺知 如何「不」動心起念 明心見性:「我」是何人? 禪宗與天台宗 道家的終極

無為 「究竟」的追尋者、描述者 「空」絕非「無」 心念即時間 參考書目 名詞索引 致謝 圖片/圖表索引 約翰・懷特序   一九七三年,當時我在加州心智科學研究所工作,擔任交流主任。有一天,我收到一封信,內容是探詢要求本所經費贊助心智研究計畫事宜。寫信的人是肯恩・威爾伯。   威爾伯當年二十四歲,是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校區生化學後學士學生,當時即將修完博士學分,就差一篇論文。但他想暫時放下科研工作,以一年的時間專心深入另一項研究計畫。不論是理論面或實際面,他在這另一項研究計畫之上已經戮力多年;這計畫就是高等意識狀態心理學──他在一九七二年成為禪學生,之後又跟著幾位禪宗及密宗師父學習。

  威爾伯提案做東西方心理學的理論研究。這種研究似有不少好處。可是那個時代的經濟狀況不好,智研所對很多有價值的計畫都無法提供研究經費。坦白說,智研所本身當時就岌岌可危。自從前一年獲得太空人艾德加・米契爾支助研究人類意識之後,很多人原本答應要捐款,贊助,但其實後來都沒有把錢匯過來。所以我只好的回覆威爾伯說,很遺憾他需要的贊助經費我們沒辦法給他。但是我還是鼓勵他盡可能繼續做他的研究,因為他的研究計畫聽起來很值得。   大約一年後,智研所轉來了他的一封信。那時我已經離開智研所,回到康乃狄克州。那一年間他果真是在忙他的研究計畫。他雖然沒有找到固定經費贊助,但是卻另外找到了方法(主要是在餐廳洗盤子)寫

了一本很大的書,書名叫作《意識光譜》。他問我能不能替他找出版社出版?   這樣一個有抱負的年輕人,立志要研究並撰述心智學,我自然很樂意幫忙;尤其是看過他的稿子之後,更是如此。超個人心理學協會前主席詹姆斯・法迪曼博士後來描述說,威爾伯寫出了「威廉・詹姆斯之後探討意識最合理,最全面的一本書。」我深有同感。我深知自己有那種道義必須支持這本書,這麼說吧,於是我就「關照」起這本書,拿著稿子,經過多次(我還記得是三十三次)提交之後,終於找到一位出版人願意出版。這位出版家是神智出版社的資深編輯蘿絲瑪麗・史都華。她認為《意識光譜》值得出版。出版經理克雷蘭斯・彼德森贊同她的看法。他們把稿子送去給出版委員會審閱

,委員會也同意了。一九七七年,這本書終於出版。經過那麼久的努力,製作過程接近尾聲,行將付印之際,威爾伯把這本書獻給了我。我很意外,但也非常感動。   從我們第一次接觸之後到現在,這幾年間我看著身兼「回觀」(Re Vision)雜誌作者及總編輯的威爾伯寫了很多很好的作品。「回觀」雜誌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備受宗教、學術、知識界矚目。目前他的著作總計包括十二本書和短文、評析、評論等等各類文章。總的來說,這些著作呈現的是意識研究方面觀念的一大突破。你現在要讀的這本書就是這一突破的起點。他把「意識的本質」這種最難的題目用簡單優美的方式呈現出來,變得很容易理解。他對「開悟」理解甚深,以這種深刻的理解鋪展

他的途徑,加上明快的學術方法,優美的文筆;成就之大怎麼說都不誇張。他探索「意識」的過程,如果要我借物譬喻,大致上會像這個樣子:   有一天,我在爬心智之山,正在中等高度山嶺中朝一座很難爬的山峰奮力向上之時,低頭一看,卻看到遠遠的平地之上,肯恩・威爾伯向著山腳信步而行。接著他開始加速,開始小跑,很快就到了較高之處。開始爬坡時,他速度並沒有慢下來,反而展現出登山的才能,步伐開始快起來,很優雅的大步跳躍,其技巧與成就,使我這種旁觀的人看得驚奇不已。然後,然後,他發動「禪坐」後燃器,把自己發射到靈性平流層!我摒氣站在那裡,只能看著他畫過的軌跡,驚喜得兀自傻笑。   《意識光譜》是研究人類「身份」(

identity)很獨特的途徑,融合了心理學、心理治療法、密修、世界各支宗教。他借用物理學「電磁光譜」這個概念來表達人的意識顯示或表現於人格上的多重層面。這就如同電磁光譜是電磁波的多頻帶表現一樣。   物理學家把電磁波分為無線電波、X光波、紅外線、紫外線等頻帶,心理學學派及系統則是把整個意識「切割」。有的學派研究的是平日比較常見的意識狀態,有的研究的是比較少有的靈性體驗。但是若是從威爾伯提出的觀點來看,這些狀態、體驗等等卻可以密合成完整的一體。他證明,各種研究意識的途徑(借用他的話來說)──都可以「整合融合成一組光譜,一道彩虹」。因此,他呈現的「意識」模型不但合理的結合了密修、東西方心理學,

而且釐清了西方各種心理治療途徑。這樣的「模型」和「開悟」一樣,一方面固然超越了這一切,另一方面卻又彰顯了這一切。   威爾伯觀察到,相當於長久以來所謂的長青哲學其實也有一支長青心理學。長青心理學是一種事涉人類「身份」的觀點,認為人最後和「萬有」或「宇宙整體」是一體的。「譜」(spectrum)這個字精確表達了意識的幾個主要層次或結構;人覺察到「神之實現」之後開始上升,逐步通過這些層次,最後到達「至高合一」,完成自性或神性的實現;所有的受造物都源自這個神性。   威爾伯在這裡說,大致說來,意識有六個層次,亦即陰影層、自我層、生物社會帶、存在層、超個人帶、心。他描述了這幾個層次的性質。這幾個層

次總的包含了人類經驗從壓抑於心靈中的陰暗碎片到較高層次的身心有機整合,再到超越於此的超個人境地,最後到達一個不再是「層次」的層次,包含「有的及所有的,因無空間所以無限,因無時間所以永恆:超乎於此,一無所有」。   人的真性或自性覺醒之前,其存在充滿了二元對立及假象。意識的每一層皆有其二元對立及假象。威爾伯指陳,東西方各心理學派都探索過這些東西,每個學派都有其寶貴洞見,也具備有效的治療法可以處理各層次生起的失調、病態、「苦」(sufferings)。但是人唯有以整體觀點看待這些層次,才能看清生命的「不二」本質,從當前各支心理學之間表面的矛盾理出意義。   譬如說,佛洛伊德要人「強化」自我,瑜

伽、佛教卻要人「超越」自我,這兩者你要怎樣調和?威爾伯證明說,這兩種途徑都可以理解確實「有效」,但必須先承認意識是多層次的才可以。他的論證很有說服力。從他這個觀點看,佛洛伊德的途徑可以幫助人通過陰影層,確實有用。然而,一離開此處,此一途徑便開始失效,因為這時的狀況已經不再是佛洛伊德式的狀況,我們必須另尋心理學。用牛頓物理學解釋次原子現象不怎麼有效,所以才會有量子物理學發展出來。人有可能自我很成熟,和家人、社會、環境的互動很健康,但是對自我以上的層次卻蒙昧不明,無法妥善處理。這個時候,超個人心理學及靈修心理學(榮格、心理綜合法、世界各宗教、密乘[esoteric traditions])—-就最

適合用來處理擾人的痛苦與煩惱。   光譜心理學以超越觀點巧妙結合身、心、靈,包含了所有的心智研究及靈性心理學,指出各支各派的長處及不足,必要時並予以釐清,修正。另外,他的文筆也很通順俐落,讀起來很愉快──這就叫好吃的蛋糕再加上了糖霜。   我之前評論他的著作時曾經說過,他對於靈性、靈修的了解、創造性見解、治學方法、優美的文筆,總合起來,使他成了意識研究方面迫切所需的「愛因斯坦」。之所以說「迫切所需」,是因為從迷幻藥的六零年代(Psychedelic Sixties)以來,世人對高等意識狀態、東方宗教與密修、心理技術、心智學及相關題目的興趣早已大增。這一方面出現了很多論文、書籍、期刊、演講、

課程,但各人所說的理論常常互相矛盾,所提的途徑常常是選擇性的,不完整,而又和別人所提途徑均不相容之故。   所以意識研究方面需要的是一個「大統一論」( Grand Unification Theory, GUT);就像物理學家一樣,意識學家也在追尋一個GUT,希望能將重力、電磁力、核子弱力與強力、較後期的超力等等物理力整合為一套齊整簡單的理論。   所以我要在這裡高興的向各位報告說,由於肯恩・威爾伯的關係,這個心智學上的GUT確實已經出現。這個「大統一論」由《意識光譜》打頭陣,後續又在他其他著作中不斷精修,改良。他以嚴謹的思考、良好的學術方法彰顯歷代聖、賢、救主所說的真理。他提出的自然、文

化、宇宙、意識「統一場論」 (unified field theory)卓越而動人。他統一的這個「場」,是心理學、哲學、宗教、社會學、超心理學、人類學、神話、知識史、經濟學、生物學、物理學等等知識的「場」。他的理論構成,就重要性及見解深度而言,和愛因斯坦著名的方程式完全一樣;而且兩人也都在差不多一樣年輕的時候,有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威爾伯的著述為科學與社會的新典範轉移奠定了基礎。世人將會公認他是一種世界觀的原創。這一種世界觀對心理學、社會、醫學、學術、宗教等體制的影響,將會和達爾文、佛洛伊德、愛因斯坦等人一樣深入;這個世界從此再也不一樣了。   開場白(節錄自第一章) 以下這段出自威廉・詹

姆斯的話,時常被人引用: 我們平常清醒時的意識,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意識而已;和它只有一線之隔的,卻存在著好幾種完全不同的潛在形式意識。我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起疑有它們的存在。然而,只要施以必要的刺激,才一動手,它們便會徹底浮現……若是棄這幾種意識於不顧,記錄宇宙種種的這本帳冊,便難以被「決算」。但究竟要如何看待,卻是個問題……不論如何,「祂們」都禁止我們過早決算這本「實相」的大帳簿。 本書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為這樣的一本「宇宙帳冊」提出基本架構。這樣的一個架構,最重要的是,必須融合了大家平常含混不清說是「東方」或「西方」的各種理解意識的途徑。但鑑於東西方這一方面種種途徑非常浩瀚廣大、且又複雜,所以

這樣的融合,至少在某些方面,卻又顯得刻意簡化。借用物理學的一種學說來作類比,或許有助我們了解這種「融合」途徑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的環境充滿了各種輻射線──除了平常所見各色可見光之外,還有X射線、伽瑪射線、紅外線、紫外線、無線電波、宇宙射線。這些輻射線波,除了可見光之外,一直到約兩百年前都不為人所知。後來威廉・赫歇爾用很簡單的溫度計,證明有熱輻射的存在,並從此展開他對輻射線的探索。隨著赫歇爾這項發現不久,里特和沃拉斯頓則是用照相儀器發現了紫外線。接著十九世紀末,科學家運用各種技術及儀器,相繼又發現了X射線、伽瑪射線、無線電波。 所有這些輻射線從表面上看,彼此都很不一樣。譬如說,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

波長都很短,所以力量很強,對生物體組織會有致命性傷害。但如果是可見光,因為波長較長,所以就沒有那麼強,因之也不太會傷害活體組織。從這樣的觀點看,這些輻射線真的都不一樣。又譬如,宇宙射線的長度不到一英寸的百萬分之一又百萬分之一,然而無線電波有的波長卻長達一英里以上!所以,乍看之下,這些現象彼此之間真的差別很大。

獨任調解人職能對勞資爭議調解會結果的影響-以雙北市為例

為了解決互相對調英文的問題,作者韓瑜 這樣論述:

勞動意識抬頭,勞工團體崛起,勞資關係不再像從前一樣不對等,會為了自身的勞動權益發聲不再任意受到資方的欺壓,有勞資關係就會有勞資爭議,也有許多勞資爭議的類型,每個縣市政府的勞工局都有設置專門處理勞資爭議的獨任調解人,在面對如此龐大的勞資爭議案件量,獨任調解人靠著何種職力處理勞資雙方的糾紛,這樣的職能是否會直接影響到調解的結果。本文研究目的如下:(一)獨任調解人的相關職能之探討;(二)透過訪談了解調解人的認證課程以及回訓機制的內容;(三)調解人職能對調解成功率是否有相關。本文之研究方法採用質性研究,乃透過文獻分析法以及深度訪談去探討獨任調解人應具備的職能有哪些,主要訪談的對象為新北市以及台北市,

雙北市的獨任調解人以及市政府勞資爭議業務的承辦人,訪談人數總共16位,新北市承辦人3位,獨任調解人5位;台北市承辦人3位,獨任調解人5位。本文在研究發現包括:(一)勞動法令專業知識、溝通與協調技巧、實務經驗以及態度都是非常重要的,(二)其中又以溝通協調技巧以及實務經驗為擔任獨任調解人最重要的職能,調解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因此有良好的溝通協調技巧可以導引雙方至理性溝通的氛圍下進行調解,引導雙方達成共識。(三)依獨任調解人職能去作派案的選擇,這樣能提升調解會進行的順暢度。獨任調解人的職能會影響到承辦人派案時的選擇,指派案件給適合的調解人對調解案的順暢度以及結果,整體來說會是很有幫助。本文的政策

建議:(一)認證課程以及回訓課程對獨任調解人來說是提醒關於調解的重點以及維繫職能很重要的課程,希望未來在課程上可以多辦主題性以及態度的課程,(二)在實務經驗上市府可以納入實習機制,雖然與實際主導調解還是有差別但透過從旁學習資深調解人的調解技巧,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以及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對他們來說可以有心理準備不會在真正調解時慌掉,(三)獨任調解人之間可以自行舉辦交流會,一方面可以互相分享調解技巧,一方面可以學習其他人的優點,讓調解這條路能更順利,不能說好的職能一定能讓調解成功,但一定能讓調解過程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