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胡偉武寫的 用芯探核:龍芯派開發實戰 和(美)庫克的 機器人制作晉級攻略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華碩主機板公用程式下載網頁 - Heresy's Space也說明:Heresy 常常為了要找最新的驅動成是和工具,翻了一卡車新款筆電的網頁。 而前幾天才發現,原來ASUS 的網頁,可以看到新版主機板工具程式的列表!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人民郵電 和人民郵電所出版 。

世新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廖鴻圖所指導 陳正峰的 運用系統裝置狀態改善開機流程之研究 (2010),提出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開機測試流程、自動測試程式、測試流程、燒機。

而第二篇論文長庚大學 資訊管理學研究所 林俊逸所指導 林三勝的 國軍彈藥管理導入RFID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2007),提出因為有 無線射頻辨識、彈藥管理、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層級程序法的重點而找出了 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解答。

最後網站最新驅動程式下載 - ASRock則補充:型號 說明 OS 日期 Thunderbolt 3 AIC R2.0 Intel Thunderbolt driver ver:1.41.1340.0 Windows ® 10 64bit 5/25/2... FM2A68M‑DG3+ VGA driver ver:15.20.1065 Windows ® 10 64bit 5/19/2... FM2A68M‑DG3+ AMD all in 1 driver ver:15.20.1065 Windows ® 10 64bit 5/19/2...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用芯探核:龍芯派開發實戰

為了解決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問題,作者胡偉武 這樣論述:

這是一本帶領讀者快速熟悉、掌握龍芯派開發的專著。   本書基於龍芯派二代開發板,首先由淺入深地介紹了龍芯派二代的架構、龍芯派的啟動和開發配置、Linux 基本操作與常用工具等內容,帶領讀者快速上手龍芯派;然後通過Qt 程式設計、智慧家居、無人機編隊系統、數位採集系統、個人路由器、網路加速、圖像識別、語音關鍵字檢索等多個專案,手把手地帶領讀者掌握龍芯派開發的方法,並提供了專案代碼供讀者一步步學習。 胡偉武: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杜安利: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長期從事國產嵌入式電腦、國產軟硬體設備的研發和管理工作,在能源、交通、網安通信、工業互聯網等多個領域,提

供基於國產龍芯處理器的應用解決方案,奮戰在我國電子資訊化、工業控制設備國產化、安全應用的第一線。 喬崇: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嵌入式事業部技術總監,參與龍芯系列晶片的研發工作,目前在龍芯負責嵌入軟體bios、內核、嵌入式作業系統、模擬器、模擬器的研發工作。 葉騏寧: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嵌入式事業部工程師。 第01章 初識龍芯派 1.1 主機板簡介 002 1.2 背景知識 003 1.2.1 LoongISA、ARM 和X86 003 1.2.2 龍芯處理器的起源和發展 003 第02章 啟動龍芯派 2.1 第一次上電啟動 006 2.1.1 上電檢查與開機 006 2

.1.2 串口通信獲知主機板狀態 006 2.2 連接顯示器 012 2.2.1 關於顯示器的基礎知識 012 2.2.2 連接顯示器 013 2.2.3 修改顯示模式 013 2.3 連接網路 015 2.3.1 連接有線網路 015 2.3.2 連接無線網路 017 2.3.3 修改網路參數 018 2.3.4 網路應用: SSH 遠程式控制制 019 2.3.5 網路應用: Samba 檔共用 020 2.4 安裝系統 021 2.4.1 平臺基礎知識 021 2.4.2 安裝Loongnix 022 2.4.3 安裝Debian 025 第03章 使用龍芯派 3.1 基本操作 028

3.1.1 龍芯支援的Linux 發行版本 028 3.1.2 Linux 系統目錄樹 028 3.1.3 用戶許可權 030 3.1.4 Linux 基礎命令 031 3.1.5 Linux 進階命令 041 3.2 常用工具 058 3.2.1 套裝軟體管理 058 3.2.2 編輯器 071 3.2.3 編譯器 072 3.2.4 調試器 075 3.2.5 git 079 3.2.6 Docker 081 第04章 龍芯派的軟體發展 4.1 嵌入式開發 085 4.1.1 本地編譯和交叉編譯 086 4.1.2 龍芯工具鏈 087 4.1.3 搭建Linux 編譯環境 088 4.

1.4 第一個Linux 程式 102 4.2 系統程式設計 103 4.2.1 搭建系統編譯環境 103 4.2.2 PMON 104 4.2.3 更新PMON 106 4.2.4 編譯內核 107 4.2.5 更換編譯好的內核 112 4.2.6 系統模組和驅動 113 4.2.7 GPIO 管腳複用配置 115 4.3 感知世界 118 4.3.1 嵌入式系統外設 119 4.3.2 GPIO - LED 版摩爾斯電碼 119 4.3.3 PWM - LED 閃光燈 124 第05章 基於Qt 開發拼圖遊戲的設計與實現 5.1 應用需求設計 132 5.1.1 應用功能 132 5.1

.2 應用介面預覽 133 5.2 配置交叉編譯環境 136 5.2.1 開發環境要求 136 5.2.2 交叉編譯的流程 136 5.2.3 下載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136 5.2.4 下載Qt 源碼 137 5.2.5 選擇需要的選項參數 138 5.2.6 編譯Qt 源碼 139 5.2.7 下載Qt Creator 4.8 140 5.2.8 在Qt Creator 中配置交叉編譯環境 141 5.3 使用Qt Creator 143 5.4 主體代碼前的準備 146 5.4.1 標頭檔配置 146 5.4.2 函數和主要變數聲明 147 5.5 構造遊戲介面 148 5.5.1 介面

初始化 148 5.5.2 創建計時器,構建計時、計分、 計步聯繫 149 5.5.3 繪製圖片分割線 149 5.5.4 添加功能按鈕 150 5.5.5 放置圖片 152 5.6 圖片切割,打亂圖片 153 5.6.1 使用cutImage() 分割圖片 153 5.6.2 挖空圖片塊 153 5.6.3 使用Random() 函數打亂圖片塊 153 5.6.4 圖片移動 155 5.7 滑鼠事件 156 5.7.1 判斷拼圖狀態,關聯計步 156 5.7.2 為滑鼠操作添加限定條件 157 5.8 計時得分 158 5.8.1 判斷完成狀態 158 5.8.2 彈出分數對話方塊 159

5.9 將應用拷貝到龍芯派上 160 5.10 實戰演練 161 5.10.1 嘗試解決一個bug 161 5.10.2 為拼圖遊戲添加鍵盤控制 162 5.11 項目總結 165 第06章 使用感測器搭建智慧家居原型 6.1 項目概覽 167 6.2 主要技術要點 168 6.3 系統架構 168 6.3.1 實體層 168 6.3.2 網路層 169 6.3.3 應用層 170 6.4 雲- 端通信部分搭建 171 6.4.1 環境準備 171 6.4.2 阿裡雲Python 開發環境搭建 171 6.4.3 構建Python 虛擬環境 171 6.4.4 安裝阿裡雲Python 依賴的

庫 172 6.4.5 安裝Python 的串口庫pyserial 174 6.4.6 註冊阿裡雲平臺 175 6.4.7 編寫通信程式 175 6.5 項目總結 178 第07章 基於室內定位技術的無人機編隊系統 7.1 應用概覽 180 7.2 主要技術要點 181 7.3 系統架構 181 7.3.1 飛行器定位導航流程 182 7.3.2 飛行器系統 182 7.3.3 室內定位系統 183 7.3.4 龍芯派編隊導航系統 184 7.4 搭建龍芯派編隊導航系統 185 7.4.1 環境準備 185 7.4.2 實現系統連接 185 7.4.3 飛行軌跡腳本 187 7.5 實戰演練

 190 7.6 附錄:單架無人機飛行腳本參考代碼 190 7.7 項目總結 194 第08章 基於libmodbus 開發數位採集系統 8.1 開發流程概述 198 8.2 基於龍芯派的交叉編譯環境搭建 198 8.2.1 交叉編譯libmodbus 開發庫 199 8.2.2 下載安裝交叉編譯工具鏈 199 8.2.3 下載libmodbus 源碼 200 8.2.4 指定交叉編譯工具鏈 200 8.2.5 編譯libmodbus 源碼 200 8.2.6 配置Code::Blocks 201 8.3 主體代碼前的準備 203 8.3.1 設定檔格式 203 8.3.2 資料表結構設計 

204 8.4 主體函數實現 204 8.5 資料獲取模組 206 8.6 資料處理模組 208 8.6.1 libmodbus 實現的資料收發流程 208 8.6.2 資料處理模組的代碼實現 211 8.7 報警模組 213 8.7.1 短信報警 213 8.7.2 郵件報警 214 8.8 資料入庫 215 8.8.1 SQLite 3 介紹 215 8.8.2 結果入庫 216 8.9 編譯應用程式並移植到龍芯派上 216 8.10 項目總結 217 第09章 使用OpenWrt 搭建個人路由器 9.1 需求設計 219 9.1.1 系統需求 219 9.1.2 應用需求 220 9.

2 系統選型 220 9.2.1 資源考察 220 9.2.2 OpenWrt 簡介 221 9.2.3 如何提問和參與 222 9.3 添加硬體平臺 223 9.3.1 熟悉源碼 223 9.3.2 流程梳理 225 9.3.3 開始移植 225 9.4 深入開發環境 228 9.4.1 使用Linux 作業系統 228 9.4.2 開啟旅程 229 9.5 應用開發入門 234 9.5.1 系統軟體 234 9.5.2 網頁應用 235 9.6 項目總結 235 第10章 使用 DPDK 進行網路加速 10.1 初識DPDK 237 10.1.1 為什麼要用DPDK 237 10.1.2

 DPDK 能做什麼 238 10.1.3 DPDK 的框架簡介 239 10.2 再觀DPDK 239 10.2.1 體系架構相關 239 10.2.2 DPDK EAL 初始化過程 241 10.3 DPPK EAL 中的重要函數 246 10.3.1 rte_eal_cpu_init(void) 246 10.3.2 eal_hugepage_info_init() 248 10.3.3 rte_eal_pci_init() 251 10.3.4 rte_eal_memory_init() 257 10.3.5 rte_eal_memzone_init() 268 10.3.6 rte_

eal_pci_probe() 271 10.4 DPDK 的運行 274 10.4.1 在龍芯派上運行DPDK 的常式l2fwd 274 10.4.2 DPDK 的應用實例:l2fwd程式解析 276 10.5 項目總結 281 第11章 使用 DPDK 進行網路加速 使用 OpenCV+Qt 實現圖像識別 11.1 準備工作 283 11.2 Buildroot 構建檔案系統 284 11.2.1 下載Buildroot 284 11.2.2 Buildroot 目錄結構 285 11.2.3 配置Buildroot 286 11.3 內核編譯並添加到啟動項 290 11.3.1 內核編

譯 290 11.3.2 添加龍芯啟動項 291 11.4 搭建Qt+OpenCV 開發環境 293 11.5 OpenCV 基礎 296 11.5.1 Mat 基本圖像容器 297 11.5.2 圖元的表示 297 11.5.3 Haar 特徵 297 11.6 編寫第一個OpenCV 程式 297 11.6.1 代碼編寫 298 11.6.2 介面設計 301 11.6.3 程式測試 303 11.6.4 代碼優化 304 11.7 從攝像頭採集影像處理 308 11.7.1 準備工作 309 11.7.2 編寫採集代碼 310 11.8 實戰演練 314 11.8.1 採集人臉資訊 31

4 11.8.2 訓練採集到的人臉資訊 318 11.8.3 編寫人臉匹配程式 323 11.9 項目總結 328 第12章 語音關鍵字檢索 12.1 應用需求設計 330 12.2 配置交叉編譯環境 330 12.2.1 開發環境要求 331 12.2.2 下載安裝交叉編譯工具 331 12.3 系統代碼設計 332 12.3.1 系統函式定義 332 12.3.2 提取語音特徵 333 12.3.3 註冊語音作為範本 338 12.3.4 對待測語音進行檢測 339 12.4 將應用拷貝到龍芯派上 345 12.5 實戰演練 345 12.6 項目總結 346

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我們需要小引擎,才可以驅動發電機。所以今天我們拿出新弄到的刀子,來去外面拆拆車!
遊戲名稱:7 Days to Die 七日殺
版本:A17
七日殺播放清單Ω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zivoAGOK0&list=PLq0LLEuv4OohEUgS81ROP2Va5aw9TL5GJ

──配備──(能否跑動遊戲請直接詢問原價屋或巴哈討論板)
直播程式:OBS / 剪輯軟體:Aviutl
CPU:i7 6700 / RAM:DDR4-2400 32G
主機板:技嘉GA-H170-D3HP
顯示卡: GeForce RTX 2070 ARMOR 8G
擷取卡: 圓剛AVerMedia LGP2 GC510(爛)
鍵盤:Tt eSports Knucker(耐用)
螢幕:Acer KG271(CP值高)
滑鼠:FOXXRAY 熾星獵狐 FXR-BMP-06(便宜好用)
滑鼠墊:海獸迅雷防潑水電競鼠墊(不錯)
耳機:Audio-Technica ATH-M20x
麥克風:Audio-Technica AT4040
電腦桌:野餐桌 / 椅子:休閒椅

──簡介──
直播主:路、魚仔
年紀:6歲、16歲
感情狀況:放閃中
寵物(貓):點點、琪琪、燈燈
居住地:暫居地球
台龜馴養員:楊廣、南瓜、楓語、小小貓、奈特、萌萌
Discord管理員:奈特、萌萌、楊廣、南瓜、楓語、小小貓

──Discord頻道長住規則──
頻道裡面ID必須和Youtube的ID相同,請找管理員更改名稱。
白牌只能在試麥房說話,開啟語音功能需要升成黃牌或藍牌。
如果你是白牌或黃牌,請盡快找紅牌的管理員申請更改名稱及藍色身份證,七天沒有完成手續會被丢出星球,多謝合作。

──常見問題集──
Q:我是男生還是女生 A:系統錯亂,無法判別。
Q:帥不帥 A:有自信就帥,而我很有自信。
Q:要不要露臉 A:臉書專頁有照片,視訊不開,你是看顏藝還看遊戲?如果真的想看,請自行在螢幕右上角貼一張宋仲基的照片。
Q:有沒有女朋友 A:請往上拉,答案在上面。
Q:圖像是誰畫的 A:魚仔。
Q:魚仔是誰 A:是笨蛋。
Q:魚仔是我的誰 A:把這幾題綜合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Q:年紀多大 A:請往上拉,答案在上面,比較小那個。
Q:你有用變聲器嗎 A:小朋友可能會當真,我只好說沒有了,真可惜。
Q:要怎麼樣才能當管理員 A:可以倒過來默寫台龜的內容請再聯絡我。
Q:哪裡人 A:外星人。
Q:住哪裡 A:你心裡。
Q:有沒有玩手機遊戲 A:沒有。
Q:為什麼不玩手機遊戲 A:加拿大惡魔很可怕的!
Q:怎麼認識阿神的 A:加拿大北方墜機時認識的。
Q:為什麼多人影片的時候都不太講話 A:怕搶到話。
Q:為什麼想開實況 A:這要從三百年前說起,是個可歌可泣的勵志故事,不過我怕字太多你會不想看,所以簡單縮成三個字。因為,我開心。
Q:為什麼不和誰誰誰一起玩 A:管那麼多,你住海邊喔?
Q:為什麼不玩什麼什麼遊戲 A:唉唷,海龍王喔?
Q:這款遊戲不是玩過了嗎? A:這家爌肉飯不是吃過了嗎?
Q:為什麼一直說早安 A:等我想到再告訴你。
Q:幾點關台 A:直播就跟愛情一樣,什麼時候結束不重要,重要的是享受當下。
Q:畫質怎麼這麼差 A:剛上傳都是360P,可以晚點再看,至於直播畫面差,可能是網路問題。
Q:怎麼這麼LAG A:機房有人打翻泡麵了。
Q:這款遊戲好玩嗎 A:就跟人生的意義一樣,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Q:這款遊戲多少錢在哪裡下載 A:請自己找,小時不Google,長大豬隊友。
Q:遊戲漢化在哪邊找 A:真的真的找不到再問我。
Q:沒有信用卡要怎麼買Steam的遊戲 A:請搜尋"VISA金融卡"。
Q:有沒有養寵物 A:請搜尋"路的小虎爺記事"。
Q:我是學生嗎 A:已經不在學校念書了,但是人生的課題永遠沒有學完的一天。
Q:是不是全職Youtuber A:不是,我的正職是守護宇宙和平。
Q:喜歡看電影嗎 A:喜歡。
Q:喜歡看動畫嗎 A:喜歡。
Q:喜歡看漫畫嗎 A:喜歡。
Q:喜歡吃美食嗎 A:喜歡。
Q:喜歡看書嗎 A:喜歡。
Q:喜歡長澤雅美嗎 A:喜歡,我也喜歡戶田惠梨香、真野惠里菜和新垣結衣。
Q:如果我媽和魚仔同時掉到水裡要救誰 A:救魚仔,因為我媽會游泳,笨蛋魚仔不會。
Q:為什麼想開實況 A:......給我往上拉喔。

運用系統裝置狀態改善開機流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問題,作者陳正峰 這樣論述:

資訊科技產業快速發展,電腦設計研發時間也越來越短,品質卻要求越來越高。以往主機板研發,都以人海戰術投入大量人力,甚至用接力的方式在做研發和測試,研發過程可能產生之問題,如果沒有在初期發現,則研發的版本一再改版,造成時間、人力及成本的浪費。所以,提早發現產品的設計問題,讓研究人員有足夠的時間資源可以發現錯誤並解決問題,企業才會有更多的競爭力。以往測試研發初期的產品,需要經驗豐富且具有相當專業能力背景工程師做測試,找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本研究以燒機導入主機板開機流程為例,提出一個測試流程改善機制。本研究藉由軟體開發的記錄,比較系統狀態,以改善測試流程。本研究把測試程式自動化,以縮短測試工程師

的培訓時間;同時在排除可能的人為錯誤因素後,讓測試項目容易施行,簡化測試的過程,以提高測試效益。

機器人制作晉級攻略

為了解決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問題,作者(美)庫克 這樣論述:

進階手冊,主要面向對機器人製作專業知識有一定瞭解的讀者。書中主要介紹以模組的形式製作機器人的方法,在介紹各個製作環節的過程中,你還可以學到機械製造、電子、微型控制器等方面的知識。 《機器人製作晉級攻略》適合初高中生、機器人非專業愛好者和初學者閱讀。 Davld Cook開辦了一個人氣很高的網站WWW.RobotRoorn.com,他和各位讀者分享其製作機器人的經驗已有十餘年的時間。他的兩本書均由Aptess出版。和其他的狂熱愛好者—樣,DavidCook的靈感來源於美國宇航局登陸火星的旅行者計畫。在白天的時候,DavidCook的工作是軟體發展。他的職業生涯是從為早期蘋果

公司的麥金托什電腦編寫了一些獲得獎項的電腦遊戲開始的。接下來,他創建並且運營了摩托羅拉公司為警官、急救醫師和消防員研發的公共安全應用程式。 目前,DavidCook在SmartSignal公司做開發經理。SmartSignal公司生產的是預測分析軟體,這款軟體可以偵聽分佈於全球的很多發電廠中的感應器。這款應用程式能夠在問題發生之前預警發電廠的工作人員。通過這款軟體,DavidCook和整個SmartSignal的團隊防止了停電事故的發生,降低了發電廠的運營成本,同時提高了他們的工作效率(這對環境是很有好處的)。 第1章 組裝一個調製信號的機器人 1 1.1 製造模組 1

1.1.1 拼裝嘟嘟機器人,或者不拼裝 1 1.1.2 章節的排布 2 1.2 要適應機械學的內容 3 1.2.1 儲備你自己的機械車間 3 1.2.2 觀察一個小型的銑床 4 1.2.2.1 使用銑床 5 1.2.2.2 承認對銑床的偏愛 7 1.3 把所有部件組裝起來 7 1.3.1 把機械的部分進行分組 7 1.3.2 把獨立電子元件模組進行分組 8 1.3.3 拼裝機器人並且完成測試 8 1.4 把部件和技術應用于其他機器人 8 第2章 比較兩種類型的家用電動機連接器以及避免常見的錯誤 10 2.1 比較兩種家用連接器的技術 11 2.1.1 測試望遠鏡管子式連接器 11 2.1.2

與穩固圓棒式連接器相對比 12 2.2 識別在連接器的鑽孔中的期待結果,還有常見的錯誤及其後果 13 2.2.1 把固定螺絲的孔洞與電動機連接杆的孔洞連接起來 14 2.2.2 排列孔洞的角度和孔洞的中心 14 2.2.2.1 接受孔洞和連接器機身的平行偏移 14 2.2.2.2 避免出現孔洞自身之間的平行偏差 15 2.2.2.3 避免出現孔洞自身之間的角度偏差 16 2.2.2.4 重新回顧望遠鏡管子的優點 17 2.3 準備好製造一個穩固圓棒的連接器 17 第3章 為連接器製造配件以及在穩固圓棒上面鑽孔 18 3.0 為鑽出位於中心的孔洞提供機械方面的提示 18 3.1 收集工具和部

件 18 3.2 為連接器準備好不同長度的穩固圓棒 19 3.2.1 測量電動機和十字軸 19 3.2.2 為連接器的機身選擇一個穩固的圓棒 19 3.2.2.1 計算連接器的長度 20 3.2.2.2 計算連接器的直徑 20 3.2.2.3 選擇連接器的材料 20 3.2.3 把穩固圓棒切割成連接器尺寸大小的部件 21 3.2.4 打磨連接器機身部件的兩端 22 3.2.5 把這些圓棒放置在一邊 24 3.3 製造一個連接器配件 24 3.3.1 切割連接器配件塊 25 3.3.2 鑽出連接器配件固定螺絲孔 27 3.3.3 用螺絲攻加工連接器配件固定螺絲的孔洞 27 3.3.4 在連接器配

件中鑽出連接器圓棒的孔洞 28 3.3.4.1 選擇鑽頭 28 3.3.4.2 解決深度問題 30 3.3.4.3 鑽孔 31 3.4 把金錢準備好 33 3.4.1 把過緊的裝配變大 33 3.4.2 給連接器配件添加一個固定螺絲 34 3.4.3 重新定位連接器的配件 34 3.5 在電動機連接杆和LEGO公司生產的十字軸連接器中鑽孔 34 3.5.1 更換鑽頭,而不要更換連接器圓棒 37 3.5.2 進行最後的一步:打磨端面 37 3.6 到目前為止,檢查一下連接器 37 第4章 完成穩固圓棒電動機連接器的加工 39 4.0 包括用螺絲攻加工孔洞和選擇固定螺絲 39 4.1 安裝連接器

的固定螺絲 39 4.1.1 確定連接器固定螺絲的位置 39 4.1.2 鑽出連接器固定螺絲的孔洞 40 4.1.3 用螺絲攻對連接器固定螺絲孔洞進行加工 41 4.1.3.1 選擇一種底部樣式的螺絲攻 41 4.1.3.2 與一個錐形樣式的螺絲攻進行對比 42 4.1.3.3 使用螺絲攻的技巧 42 4.1.4 選擇固定螺絲 43 4.2 添加LEGO公司生產的十字軸 44 4.3 總結 46 第5章 在輪子內部製造一個電動機 47 5.0 包括製造壓縮式相撲機器人的完美技術,機械加工圓形的部件(包括製造家用的輪子),使用階梯形材料塊,與不帶螺紋的孔洞匹配,而且要使用直徑非常大的鑽頭 47

5.1 遇到危險:前面有彎曲的連接杆 48 5.1.1 用軸承進行合適的驅動 48 5.1.1.1 防止顛簸和跌落 48 5.1.1.2 更換側向的連接器 49 5.1.1.3 在沒有支承的情況下發生彎折 49 5.2 製造一個輪轂適配型的連接器 49 5.2.1 把電動機連接杆外部的直徑與LEGO公司生產的輪子內徑匹配起來 50 5.2.2 僅僅是從連接器的圓棒開始 51 5.2.3 製造內部和外部的輪轂匹配型圓盤 52 5.2.3.1 選擇一個形狀 52 5.2.3.2 確定尺寸 52 5.2.3.3 選擇原材料 53 5.2.3.4 把原材料薄片切割成合適的尺寸 54 5.2.3.5

在直徑中心的孔洞中鑽好1/4英寸的孔洞 54 5.2.3.6 再問一次,為什麼要測量出尺寸超過所需要的金屬薄片呢? 55 5.2.3.7 用旋轉平臺鑽出孔洞 56 5.2.3.8 在圓盤中鑽出螺絲孔 59 5.2.3.9 完成輪轂匹配型圓盤的內部和外部加工 61 5.2.4 去掉LEGO公司生產的輪轂中心 63 5.2.4.1 在加工的過程中緊固輪轂 64 5.2.4.2 選擇一個Silver&Deming型號的鑽頭 64 5.2.4.3 把輪轂中心的部分鑽掉 64 5.2.4.4 把輪轂中心的剩餘部分打磨掉 65 5.2.5 匹配部件,然後把它們黏接在一起 66 5.2.5.1 把外部的圓盤

與輪轂進行匹配,然後黏接 66 5.2.5.2 把內部的圓盤與圓棒進行匹配,然後黏接 66 5.2.5.3 等待膠水乾燥 67 5.3 總結 67 第6章 理解電子實驗過程中的標準和設置 69 6.0 包括閱讀電路圖,使用一個牆壁嵌入式電源,磨毛髮光二極體,理解硬體按鈕的反彈和理解表面貼裝技術 69 6.1 閱讀電路圖 69 6.1.1 連接導線 70 6.1.2 設計部件 70 6.1.2.1 標記字母的分配 70 6.1.2.2 標記數位的分配 71 6.1.3 標記部件 71 6.1.3.1 標記電阻 72 6.1.3.2 標記電容 73 6.1.3.3 標記發光二極體和紅外線發光二極

體 75 6.1.3.4 標記其他部件 76 6.1.4 標明電源 76 6.1.4.1 簡化正極電源電壓的標記 76 6.1.4.2 把接地點用符號表示從而簡化佈線 77 6.2 使用無焊接的麵包板 78 6.2.1 挑選一個無焊接的麵包板 78 6.2.2 搭建好一個無焊接的麵包板以與照片匹配 79 6.2.2.1 為無焊接的麵包板上電 80 6.2.2.2 選擇一個交流電源適配器 80 6.2.2.3 添加一些方便的設施 81 6.3 瞭解示波器上面的曲線 82 6.4 駕馭現代電子學的前沿時尚 83 6.4.1 越過學習曲線的障礙 83 6.4.2 不要使用過時的技術 83 6.4.3

使用表面貼裝的部件 84 6.4.3.1 壓縮表面貼裝部件的尺寸 84 6.4.3.2 告別穿透孔洞的部件 85 6.4.3.3 用表面貼裝部件進行工作 85 6.4.3.4 把表面貼裝部件轉換成穿透孔洞的部件 85 6.4.3.5 混合使用封裝技術,並且進行匹配 86 6.4.3.6 尺寸縮小到手工勞動級別以下 87 6.5 總結 87 第7章 製造一個線性電壓校正器電源 88 7.0 包括經典的5V7805,電池反接保護,低回動校正器,簡單但是改良過的電池反接保護,可變電源和頭對頭的匹配 88 7.1 瞭解電壓校正器 88 7.2 瞭解線性電壓校正器電源 89 7.2.1 7805型線

性電壓校正器 89 7.2.1.1 介紹一個基於7805型校正器的5V電源 90 7.2.1.2 搭建基於7805型校正器的電源 92 7.2.2 通過減小所需要的未校正的電壓,改進電源電路 94 7.2.2.1 用LM2940MCP1702或者LP2954替代7805型校正器 94 7.2.2.2 用一個功率場效應管替代1N5817型二極體 96 7.2.2.3 在較低的電壓下增加電阻 97 7.2.2.4 選擇一個電阻較低的p溝道功率場效應管 97 7.2.2.5 分析不同線性電壓校正器電路的最小輸入電壓 98 7.2.2.6 提供3個5V線性電壓校正器的輸入/輸出電壓結果 101 7.2

.3 在線性電壓校正器中考慮不同的因素 104 7.2.3.1 防止電池反接的保護 104 7.2.3.2 防止短路 104 7.2.3.3 防止熱超載 104 7.2.3.4 一個完整電路的簡化和低成本 105 7.2.3.5 消耗靜態電流 105 7.2.3.6 隔離功率和雜訊 105 7.2.3.7 為你的機器人選擇一款線性電壓校正器 107 7.2.4 改變市場環境就是限制5V線性校正器的選擇空間 108 7.3 繼續進行優化過程 109 第8章 進行機器人電源的改進 111 8.0 包括大容量電容器,快速關斷開關,爆炸性鉭電容,旁路/解耦合,過電流保護和過電壓保護 111 8.1

把輸入電容和輸出電容的數值提高 111 8.1.1 有了大容量電容之後,電池的壽命會增加 113 8.1.2 有了大容量電容之後,電源關閉會出現延遲 113 8.1.3 使用一個雙刀雙擲開關,以減小電源關閉的時間 114 8.1.4 選擇大容量電容 115 8.1.5 為鉭電容實現較高的安全富餘空間 116 8.2 添加神奇的電容 117 8.3 在電路板上面佈滿旁路/解耦合電容 117 8.3.1 旁路掉通住電源的較長通路 119 8.3.2 在每個源頭對雜訊進行解耦合 119 8.3.3 選擇旁路/解耦合電容 119 8.4 防止因為短路或者電流超載帶來的損害 120 8.4.1 判斷是否

必需電流超載保護 120 8.4.2 用保險絲進行保護 120 8.4.3 用一個手動重定電路斷路器進行保護 121 8.4.4 用一個固態自動重定的高分子聚合物正溫度係數電阻設備進行短路和電流超載的保護 121 8.4.4.1 大幅度增加電阻以大幅度減小電流 121 8.4.4.2 安裝高分子聚合物正溫度係數電阻電流超載保護設備 122 8.4.4.3 選擇高分子聚合物正溫度係數電阻電流超載保護 123 8.5 在校正後的電路中防止受到電壓超載的損害 125 8.5.1 介紹齊納二極體 125 8.5.2 利用齊納二極體在電壓超載的情況下短接電源 126 8.5.2.1 用電壓超載短路使電流

超載保護進入異常狀態 127 8.5.2.2 把這個組合中的一個成員去掉:齊納二極體會成為犧牲品而損壞 127 8.5.3 選擇一個合適的擊穿電壓 128 8.5.4 購買齊納二極體 128 8.6 把所有的部件組裝起來構成一個穩健的機器人電源 129 第9章 驅動電動機 130 9.0 包括所有的電動機模式,單晶體管電動機驅動器,二極體保護,雙極型H橋、邏輯晶片和微控制器 130 9.1 為什麼要使用電動機驅動器? 130 9.1.1 在高於邏輯晶片可以提供的高電壓下運行電動機 131 9.1.2 在高於邏輯晶片可以提供的高電流下運行電動機 131 9.1.3 電動機雜訊會造成邏輯的錯誤

131 9.1.4 使用未校正的電源和校正後的電源對電動機進行供電的對比 132 9.2 展示電動機的4種模式 132 9.2.1 順時針旋轉 133 9.2.2 逆時針旋轉 134 9.2.3 自由旋轉/滑行(緩慢衰減) 134 9.2.4 制動/停止(快速衰減) 134 9.2.4.1 耗費更多的能量 134 9.2.4.2 通過快速衰減完成制動 135 9.3 用簡單的一個單一電晶體進行驅動 135 9.3.1 介紹NPN雙極型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 136 9.3.1.1 用電晶體進行開關控制 137 9.3.1.2 在電動機驅動電路中使用電晶體作為關/開的開關,而不是放大器 13

8 9.3.1.3 用電阻來限制基極電流 138 9.3.1.4 用二極體保護電晶體 139 9.3.2 實現NPN型雙極型單一電晶體的電動機驅動電路 139 9.3.3 介紹PNP雙極型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 140 9.3.4 實現PNP型雙極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 140 9.4 把NPN型電動機驅動器和PNP型電動機驅動器放在一起 141 9.4.1 把NPN型電動機驅動器電路和PNP型電動機驅動器電路組合起來 142 9.4.2 避免短路 142 9.5 經典的雙極型H橋 143 9.5.1 在H橋中實現順時針旋轉 144 9.5.2 在H橋中實現逆時針旋轉 145 9.5.

3 用一個H橋電氣制動器使電動機減速 145 9.5.4 用圖中的上方的電晶體進行制動 145 9.5.5 用H橋進行自由旋轉 147 9.5.6 列舉其他的H橋組合方式 147 9.5.7 實現經典的雙極型H橋 148 9.6 與圖中的上方的電晶體打交道 148 9.6.1 通過不校正邏輯晶片的方法而避免使用接合區 149 9.6.2 通過對H橋進行校正而避免使用接合區 149 9.6.3 通過一個NPN型電晶體完成與PNP型電晶體的接合 149 9.6.3.1 撥動開關 150 9.6.3.2 為R5選擇一個電阻數值 150 9.6.3.3 為雙極型電動機驅動器電路確定電壓的範圍 151

9.6.3.4 實現帶有NPN型接合的PNP型單一電晶體雙極型電動機驅動器 151 9.6.3.5 完成雙極型H橋 152 9.6.4 使用一個接合晶片 153 9.6.4.1 選擇4427型晶片 153 9.6.4.2 把4427型驅動晶片接合到H橋 153 9.6.4.3 選擇4427型驅動晶片或者一個類似的系列驅動晶片 154 9.7 掌握電動機的控制技術 155 第10章 驅動電動機 157 10.0 本章內容包括功率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FieldEffectTube,MOSFET)(以下簡稱“場效應管”)電動機的驅動,上拉電阻和下

拉電阻,重要電動機的直通、並行場效應管以及電動機驅動晶片的匹配(包括4427系列晶片、SN754410系列晶片和多功能的MC33887晶片) 157 10.1 用場效應管驅動電動機 158 10.1.1 對n溝道功率場效應管單晶體管電動機驅動電路的介紹 158 10.1.1.1 用電壓而不是電流來控制電晶體開關 158 10.1.1.2 一定要與場效應管的柵極相連 159 10.1.1.3 實現n溝道功率場效應管單晶體管電動機驅動電路 160 10.1.2 用電阻提供一個默認的輸入數值 160 10.1.2.1 通過上拉電阻把輸入的預設值設置成高電平 161 10.1.2.2 通過下拉電阻把輸

入的預設值設置成低電平 162 10.1.2.3 為上拉電阻或者下拉電阻選擇一個數值 162 10.1.2.4 在無電阻、上拉電阻或者下拉電阻中做出選擇 163 10.1.3 重新修正n溝道功率場效應管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以加入一個下拉電阻 164 10.1.4 實現n溝道帶有下拉電阻的功率場效應管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 165 10.1.5 介紹p溝道功率場效應管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 166 10.1.6 實現p溝道功率場效應管單一電晶體電動機驅動器電路 166 10.1.7 介紹功率場效應管H橋 167 10.1.7.1 向電路中添加肖特基二極體是可選的,但是我們推薦這麼做

167 10.1.7.2 實現功率場效應管H橋 168 10.1.7.3 接合到功率場效應管H 橋上面 168 10.1.8 選擇功率場效應管 172 10.1.8.1 我們需要減小開關電阻 173 10.1.8.2 意識到場效應管是有電阻的 174 10.1.8.3 加熱會增加場效應管的電阻 174 10.1.8.4 並聯場效應管可以降低電阻 174 10.1.8.5 對比並聯場效應管電晶體和並聯雙極型電晶體 176 10.2 用晶片驅動電動機 177 10.2.1 設想一下理想的條件 177 10.2.2 使用4427系列,作為獨立的電動機驅動器 178 10.2.3 在晶片上面使用經典

的雙極型H橋 181 10.2.4 介紹MC3387型晶片:一款功能豐富的場效應管H橋電動機驅動器 182 10.2.4.1 瞭解管腳 184 10.2.4.2 實現MC33887型H橋電動機驅動器 185 10.2.4.3 感知電動機的電流 187 10.3 評估電動機驅動器 189 10.3.1 評估電動機驅動器電流傳送性能 190 10.3.1.1 評估在非常輕的負載的條件下電動機驅動器電壓輸出 190 10.3.1.2 評估在負載適中的條件下電動機驅動器電壓輸出 191 10.3.2 評估電動機驅動器的效率 192 10.3.2.1 評估在負載很大的條件下電動機驅動器電壓輸出 192

10.3.2.2 評估在負載適中的條件下電動機驅動器電壓輸出 193 10.4 總結 194 第11章 製造一個紅外線模組的障礙、對手和牆壁探測器 195 11.0 包括松下公司生產的PNA4602M型38kHz的紅外線探測器,包括74AC14型雙色發光二極體驅動器,給出如何選擇紅外線發射機、選擇微調電位器、減小串擾和選擇電容的方法 195 11.1 用一個流行的模組探測調製信號的紅外線,或者另外一個跳到遠端控制的原因 196 11.1.1 介紹松下公司生產的PNA4602M型光積體電路 196 11.1.2 連接好PNA4602M型光積體電路 197 11.1.3 測試PNA4602M型光

積體電路 197 11.1.3.1 仔細觀察調製後的信號 198 11.1.3.2 更進一步地仔細觀察探測延時 199 11.2 通過包括一個發光二極體指示燈對探測電路進行擴展 199 11.2.1 添加一個74AC14型反向器晶片用來驅動發光二極體 199 11.2.2 檢查指示燈電路 200 11.2.2.1 用本地的電容對電源進行去噪 200 11.2.2.2 用一個高級的互補型場效應管邏輯晶片為發光二極體供電 200 11.2.2.3 用一個雙色發光二極體表明探測狀態和未探測狀態 201 11.3 完成反射探測器電路 203 11.3.1 檢查完整的反射性探測器電路圖 203 11.3

.1.1 產生38kHz的光波 204 11.3.1.2 發射38kHz的光波 204 11.3.2 在一個無焊接的麵包板上面實現38kHz的反射性探測器 205 11.3.2.1 為PNA4602M型光積體電路選擇一個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05 11.3.2.2 購買一個合適的紅外線發光二極體 207 11.3.2.3 為R7和R6選擇電位器 207 11.3.2.4 選擇電容 208 11.4 使其正常工作 211 第12章 對反射性探測器進行精確調整 213 12.0 包括手動調整,插入紅外線洩漏點,用一個處於頻率模式的數位萬用表進行調整,用示波器進行調整,紅外線極限以及比較不同材料的距

離探測 213 12.1 調整到38kHz的頻率上 213 12.1.1 在探測到信號和探測不到信號之間選擇一個中間階段 214 12.1.1.1 從未表明探測到物體就說明發射機存在某種問題 214 12.1.1.2 總是表明探測到物體就說明信號存在洩漏 214 12.1.2 在頻率探測中使用數位萬用表 216 12.1.3 使用示波器 217 12.1.4 揭示使用施密特觸發器反向器的目的 217 12.1.5 診斷在電路調整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218 12.1.5.1 定位合理的頻率精確度 219 12.1.5.2 追求過分的頻率精確度 219 12.1.5.3 接受振盪器電路有限的精確度和

穩定度 219 12.2 反射性探測器的局限性 220 12.2.1 無法在室外工作,也無法在過亮的光照條件下工作 220 12.2.2 無法探測某些種類的物體 221 12.2.3 無法探測到特別遠處的物體,也無法探測到特別近的物體 221 12.2.3.1 把你的距離和我的距離進行比較 222 12.2.3.2 分析距離的結果 222 12.2.4 無法提供距離範圍的數值 224 12.3 為一個實用性的機器人應用場景做好準備 224 第13章 嘟嘟機器人 225 13.0 製造無意識的房間探險者,把模組連接起來,用邏輯晶片進行控制,重新利用三明治機器人,製造機身部件的範本,使用節省空間

的並聯偏置電動機,交換齒輪,鑽一摞電動機安裝點,選擇滑行器 225 13.1 檢查嘟嘟機器人 226 13.2 從兩側觀察嘟嘟機器人 226 13.3 從頂部和下方觀察嘟嘟機器人 227 13.4 嘟嘟機器人的電路部分 227 13.4.1 供給電源 228 13.4.2 用簡單的邏輯控制方向 229 13.4.3 向左轉和向右轉 230 13.4.4 逐漸向左轉和逐漸向右轉 231 13.4.5 避免出現紅外線洩漏 231 13.5 製造嘟嘟機器人的機身 232 13.6 聲明警告因為齒輪電動機的可用性 232 13.6.0 在嘟嘟機器人中使用精確的脫身齒輪電動機 233 13.7 傾向於一

些特定的屬性 234 13.8 設計機器人的機身 235 13.8.1 製造範本 235 13.8.2 列印範本 236 13.8.3 連接範本 236 13.8.4 在工件中調整範本 237 13.8.5 購買孔洞,以提升中心定位的性能 237 13.8.6 在機械加工工件的直邊時,去除護帶 238 13.9 製造嘟嘟機器人的中心平臺 239 13.9.1 用銑床加工一個圓盤或者購買一個圓盤 239 13.9.2 在嘟嘟機器人的中心平臺安排好螺絲孔洞,再用螺絲攻進行加工 239 13.10 檢查嘟嘟機器人的電動機機械原理 240 13.10.1 使用匹配的矩形電動機安裝方案 240 13.1

0.2 選擇摩擦匹配的電動機或者使用固定螺絲 241 13.10.3 用螺絲固定電動機 241 13.10.4 連接到LEGO公司生產的齒輪和輪子上面 242 13.11 選擇LEGO公司生產的輪子 242 13.11.1 把無用齒輪放置在輪子的中心 243 13.11.2 減慢速度並且增加扭矩 243 13.11.3 增加速度並且減小扭矩 244 13.11.4 用滑輪而不是齒輪調整速度和扭矩 244 13.12 達到LEGO生產的移動部件的物理極限 245 13.13 製造嘟嘟機器人的電動機固定點 246 13.13.1 確定電動機固定點的尺寸 246 13.13.2 準備原材料 246

13.13.3 選擇現成的材料,而不是用銑床加工 247 13.13.4 同時鑽好所有的電動機固定點 247 13.13.4.1 把這一摞材料放置在老虎鉗上,要留有額外的餘地 248 13.13.4.2 放置鑽頭 248 13.13.4.3 鑽出3個孔洞 249 13.13.4.4 準備鑽出更大的電動機的孔洞 249 13.13.4.5 放置好直徑較寬的鑽頭 250 13.13.4.6 鑽出電動機的孔洞 250 13.13.5 鑽出孔洞用來把電動機的固定點固定在中心平臺上面 251 13.13.5.1 選擇部分鑽透的帶螺紋的電動機固定點螺絲孔洞 251 13.13.5.2 選擇完全鑽透的不帶螺

紋的電動機固定點螺絲孔洞 252 13.13.5.3 沿著螺絲頭滑動 252 13.13.5.4 鑽出電動機固定點的螺絲孔洞 253 13.13.5.5 鑽出部分穿透的電動機固定點孔洞 254 13.13.6 展現出最終完工的電動機固定點 254 13.14 總結嘟嘟機器人 255 第14章 測試嘟嘟機器人的行進性能 256 14.0 完成安全性檢查,耗盡電能,測量電路的電阻,監測電流和常見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設計障礙物路線,避免致命的卡住狀態,理解高光束的滯回現象,以及使用短接跳線 256 14.1 為測試性行進做好準備 256 14.1.1 把所有的控制端都移動到安全或者適中的位置 25

6 14.1.2 每次測試一個模組 257 14.1.3 測量整個電路的電阻 257 14.1.3.1 耗盡電源 257 14.1.3.2 測量電阻 258 14.1.3.3 電阻的數值過低 259 14.1.3.4 電阻的數值過高 259 14.1.4 把機器人放置在LEGO公司生產的積木上面 259 14.1.5 檢查電池的電壓和極性 260 14.1.6 在開啟的時候觀察電流的消耗 260 14.2 準備好機器人,並且修正小的錯誤 261 14.2.1 精確調節紅外線反射性探測器 261 14.2.2 反轉紅色發光二極體 261 14.2.3 測試感測器 262 14.2.4 搞混電動機

的連接方式 262 14.3 評估嘟嘟機器人的性能 263 14.3.1 在測試行進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 263 14.3.1.1 遇到機器人反轉的問題 263 14.3.1.2 遇到機器人卡住的問題 263 14.3.1.3 遇到機器人移動緩慢的問題 264 14.3.1.4 遇到機器人移動過快的問題 264 14.3.1.5 遇到機器人不斷旋轉的問題 265 14.3.2 實踐所有的機器人的功能 266 14.3.3 挑戰嘟嘟機器人 266 14.3.3.1 避免使用廁紙軌道 267 14.3.3.2 換成使用木塊作為軌道 267 14.3.3.3 環繞機器人 268 14.4 機器人被卡住

268 14.4.1 評估這種醉漢式的行進方式 269 14.4.2 評估嘟嘟機器人的行進方式 269 14.4.3 減小探測的模糊性 270 14.4.3.1 試著使用一個電阻—電容電路 270 14.4.3.2 試著使用一個遠光燈滯回 271 14.4.3.3 用一個多管腳的雄頭重新引導信號和控制端 274 14.4.3.4 簡單的想法用完了 275 第15章 如果我只有一個控制中樞 276 15.0 包括Atmel公司生產的ATiny84型微控制器,微控制器和邏輯晶片的對比,如何對微控制器進行程式設計,一個簡單的發光二極體的示例,七段發光二極體數碼管,輸入端(數位信號、類比信號、中斷

、重定、上拉電阻和下拉電阻)、輸出端(避免毛刺、高電流、脈衝寬度調製、串列通信)、單一紅外線探測器、記憶體、速度、時鐘、計時器、看門狗電路以及選擇微控制器的標準 276 15.1 考慮Atmel公司生產的ATtiny84型微控制器作為一個示例 277 15.2 對比微控制器和邏輯晶片 277 15.2.1 選擇邏輯晶片優於微控制器的情況 277 15.2.2 選擇微控制器優於邏輯晶片的情況 278 15.3 對微控制器進行程式設計 279 15.3.1 存儲程式 279 15.3.2 估計程式的存儲量 280 15.3.3 編寫程式 280 15.3.4 在沒有.NET的條件下工作 281 1

5.3.5 編譯器和下載程式 281 15.3.6 偵錯工具 282 15.3.6.1 點亮發光二極體 282 15.3.6.2 改變一個管腳 283 15.3.6.3 完成一次心跳 284 15.3.6.4 驅動一個顯示幕 285 15.4 探索常見的微控制器功能 286 15.4.1 微控制器的封裝 286 15.4.2 微控制器的管腳 287 15.4.2.1 輸入管腳 287 15.4.2.2 輸出管腳 289 15.4.3 微控制器的記憶體 293 15.4.3.1 非揮發性的記憶體 293 15.4.3.2 用外部的非揮發性記憶體進行補充 293 15.4.3.3 揮發性的記憶體

294 15.4.4 微控制器指令的尺寸 295 15.4.5 微控制器指令的複雜度 296 15.4.6 微控制器的速度 296 15.4.6.1 比較時鐘的速度 296 15.4.6.2 產生一個時鐘信號 297 15.4.6.3 把時鐘作為計時器來使用 298 15.4.7 特殊的看門狗 299 15.4.8 低電壓的看門狗 300 15.5 選擇微控制器 300 15.5.1 用完了 300 15.5.2 推薦Atmel公司生產的AVR8—bit微控制器 301 15.5.3 推薦Parallax公司生產的BASICStamp 302 15.5.4 問問周圍的人 303 15.6 你的

機器人製造好了 303 第16章 製造嘟嘟機器人的子板 304 16.0 包括連接兩個並行的電路板,使用機械管腳插口,選擇螺絲,重新加熱焊接點,攔截輸入端用來重新引導控制信號,軟體去反彈,使用雙列直插式開關,以及實現擴展介面 304 16.1 轉換成一個雙層的配置結構 305 16.1.1 連接到雙列直插式的插口上面 306 16.1.1.1 使用機械管腳的介面和頂座 307 16.1.1.2 把子板固定在主機板上面 308 16.1.1.3 焊接頂座 310 16.1.1.4 焊接新的雙列直插式介面 312 16.1.2 到達主機板有一定的困難 313 16.1.2.1 重新放置電源開關

314 16.1.2.2 冒險進行堆放介面的工作 314 16.1.2.3 遮擋紅外線反射性探測器 314 16.2 攔截信號:遇到了新的控制中樞 316 16.2.1 保留有價值的功能 316 16.2.2 重新跟蹤紅外線探測信號 316 16.2.3 捕捉並擾亂停止的狀態 317 16.2.4 重新跟蹤電動機和雙極型發光二極體的控制信號 318 16.2.5 產生(幾乎)完整的控制信號 318 16.3 擴展功能 318 16.3.1 檢查微控制器的管腳 318 16.3.2 為微控制器上電 319 16.3.3 探測牆壁和障礙物 319 16.3.4 控制電動機和雙色發光二極體 320

16.3.5 控制雙極型發光二極體 320 16.3.6 讀出按鈕的數值 320 16.3.6.1 解振盪一個輸入端 321 16.3.6.2 把按鈕添加到子板上面 322 16.3.7 提供雙列直插式開關的選擇 323 16.3.7.1 通過軟體解振盪 323 16.3.7.2 避免時斷時續的開關變化 324 16.3.8 製造音樂 325 16.3.9 剩下的管腳可以進行擴展 325 16.3.10 與其他的模組或者電腦進行通信 325 16.4 升級機器人 326 第17章 添加地面感測器的模組 327 17.0 包括光電阻、分壓器、光強計、TAOSTSL257型光線至電壓的放大光二極

體積體電路、半環形麵包板、擋板、沿路線行進的演算法、機器人相撲的建議 327 17.1 用光電阻感知亮度 327 17.1.1 把不同的電阻通過分壓器轉換成不同的電壓 328 17.1.1.1 為分壓器選擇一個電壓 329 17.1.1.2 為分壓器選擇一個電阻 330 17.1.1.3 保持在光電阻額定最大散熱功率以下 330 17.1.2 光電阻的回應是非線性的 331 17.1.2.1 畫出一個特定的光電阻的響應的圖像 332 17.1.2.2 計算靈敏度 332 17.1.2.3 在一個給定的光照條件下計算任何阻值 332 17.1.3 認識到不同的光電阻之間的不一致性 333 17.

1.3.0 測量不同 333 17.1.4 電阻上升和下降的速度 333 17.1.5 重新利用平衡式亮度傳感電路 335 17.2 用一個光二極體積體電路感知亮度 335 17.2.1 給出地面反射性電路 335 17.2.2 實現地面反射性電路 336 17.2.2.1 切割出一個半圓形的麵包板 337 17.2.2.2 遮擋電路板 337 17.2.2.3 安裝上一個黑色的邊緣 338 17.2.2.4 取出LEGO公司生產的積木的中心 339 17.2.2.5 調整並且測試地面反射性電路 340 17.2.2.6 在一個最大化反射表面調整到剛好低於5V 340 17.2.2.7 在一個

最小化反射性的表面進行測試 341 17.3 沿路線行進 341 17.3.1 路線亮度的自動探測 342 17.3.2 讀取地面感測器的數值 342 17.3.3 反轉感測器的數值 342 17.3.4 沿著暗色的路線行進 343 17.3.5 在暗色的路線上定位到中心 343 17.3.6 改進沿路線行進的演算法 344 17.4 在機器人的相撲比賽中競爭 344 17.4.1 在機器人相撲比賽中讓嘟嘟機器人就位 345 17.4.2 在雙列直插式開關的設置上採取策略 346 17.5 擴展可能性 346 第18章 呈上一頓機器人的大餐 347 18.0 包括LM386型音訊放大器,通過

脈衝寬度調製的音樂,嘟嘟機器人的升級片,角度電動機的安裝以及更多,平滑的輪子,彈簧管子晶須,杠杆開關和無線視頻 347 18.1 製造音樂 347 18.1.1 給出音訊電路 348 18.1.2 實現音訊電路 348 18.1.3 調整音量 348 18.1.3.1 監聽二進位的信號 349 18.1.3.2 增大音量 349 18.1.4 驅動一個揚聲器 350 18.1.4.1 選擇一個揚聲器 350 18.1.4.2 選擇一個音訊放大器的晶片,而不要選擇一個簡單的電晶體 350 18.1.5 看到聲音的波形 351 18.1.6 播放一個音符 351 18.1.7 播放一個音調 352

18.1.7.0 在機器人運動的時候同時播放樂曲 353 18.2 按比例增長 353 18.2.1 製造一個雙平臺 353 18.2.2 來回滑動 354 18.2.3 用家用的墊圈提供更大的頭部空間 355 18.2.4 輪子插口 355 18.2.5 支撐十字軸的兩端 356 18.3 安裝電動機 357 18.3.1 利用角度材料安裝電動機 357 18.3.1.1 購買鋁制角度材料 358 18.3.1.2 準備好合適的材料長度 358 18.3.1.3 用一個範本鑽出孔洞 359 18.3.1.4 故意留有迴旋餘地,具體方法是鑽出無螺紋的尺寸偏大的孔洞 359 18.3.2 用合

適角度的齒輪節省空間 360 18.3.2.1 凹痕和凹槽 360 18.3.2.2 插入輪子的輪軸 360 18.3.2.3 減小摩擦 361 18.3.2.4 把驅動鏈路放置在機器人的機身中 361 18.3.3 改裝一個直徑較小的電動機連接杆和集成安裝點,用來與LEGO公司生產的部件相容 362 18.3.3.1 調整齒輪電動機的連接杆 362 18.3.3.2 打磨連接杆 362 18.3.3.3 添加管子 363 18.3.3.4 用一個基於銷子的安裝點連接電動機 364 18.4 漫遊到太陽能機器人的領域 365 18.4.1 選擇可以平穩行駛的輪子 365 18.4.2 探測障礙

物 366 18.4.2.1 尋找光和感知陰影 367 18.4.2.2 用細須感測器試探性地向四周行進 367 18.4.2.3 使用彈簧管子 367 18.4.2.4 杠杆開關 368 18.5 從機器人的角度考慮一些問題 370 18.5.1 給任何一個現存的機器人添加一個無線的攝像機 370 18.5.2 用無線攝像機探索四周 371 18.5.3 你自己用無線攝像機進行探索 371 18.6 謝謝 371 附錄 互聯網上的參考資料 372

國軍彈藥管理導入RFID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為了解決主機板驅動程式下載的問題,作者林三勝 這樣論述:

無線射頻辨識(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在國、內外應用日益廣泛,且有很多成功應用案例。國軍彈藥管理仍採用人力為主;遂管理上肇生彈藥外流等罅隙,造成社會的震驚與恐慌。然導入RFID技術可以改善彈藥管理是可以預期的,惟導入所牽涉層面廣泛且複雜,本研究蒐整歸納企業導入新科技方面等關鍵成功因素,建立評估準則之層級架構,利用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分析各項準則之權重並加以分析。 本研究得知權重排序為成本效益分析、策略整合目標、先導發展規劃、高階支持、科技接受認知、專責團隊能力、IT基礎建設、組織結構、

組織互動性、競爭壓力、政策標準推動、科技相容性、科技完善性、科技優勢性。另策略面在決策、管理及整體等權重均排序第一,惟業界較重視環境面、組織面及策略面等。關鍵成功因素成本效益分析在各單位認知上有些差異,惟權重仍是相對較高。國軍彈藥管理決策者認知關鍵因素與民間趨勢相近,即以成本效益分析為主,利用先導發展規劃降低風險,再輔以策略整合目標擴大其效能,有效確保成功率;而非以戰術需求考量為優先。關鍵字:無線射頻辨識、彈藥管理、關鍵成功因素、分析層級程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