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楊振興寫的 話筒裡的台灣:從摩斯電報到智慧型手機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一臺灣北區電信分公司也說明:個人家庭分公司總經理由宏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添財擔任,並兼任臺灣南區電信分公司負責人。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北區電信分公司臺北營運處. 裁罰紀錄.

國立中山大學 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 吳濟華、高明瑞所指導 張緒中的 工會倡議勞工董事制度之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 (2009),提出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社會資本、新制度主義、中華電信工會、電信民營化、產業民主制度。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孫本初所指導 王正廷的 台北市交通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2004),提出因為有 交通警察、工作壓力、正面效應、工作績效、壓力管理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解答。

最後網站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MBA智库百科則補充:中國臺灣省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Chunghwa Telecom Co., Ltd.)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北區分公司:負責臺灣省北部地區之業務(苗慄以北,包含苗慄、宜蘭、花蓮及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話筒裡的台灣:從摩斯電報到智慧型手機

為了解決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問題,作者楊振興 這樣論述:

台灣光復初期,想裝電話要抽籤,而且電話比黃金還要貴? 台灣人愛講電話,電信局不得不限時三分鐘? 破壞公用電話,得以軍法論處!   「一部全方位的台灣電信文史」    從話筒裡的故事,見證台灣百年發展!   每一個電信故事,都紀錄著台灣的發展軌跡,帶領台灣邁向現代,走向世界。   作者楊振興為中華電信資深顧問、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顧問,有近一甲子電信資歷。本書保存台灣電信文化資產,帶領社會大眾從話筒裡的故事,了解台灣百年來的發展。書中每一個電信故事,都紀錄著台灣的發展脈絡,從電報、電話機、交換機、海纜與衛星、公用電話、國際通信的演進及進步,一直到現代的行動通訊和智慧型手機,是台灣第一

本回溯早期道地電信記憶的著作,並以300多張台灣早期珍貴照片貫串全書,帶領讀者輕鬆的閱讀這本書。   中華電信‧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顧問   楊振興,近一甲子電信資歷 本書特色   1.題材獨特,台灣罕見的電信發展史,具備知識性、專業性及普及性。   2.藉由話筒裡的故事,得以見證台灣百年的發展!   3.收錄300多張台灣早期珍貴照片。 名人推薦   內容介紹從摩斯電報到行動電話發展中的電信「大小事」,大事指國家電信發展軌跡,小事指常民生活中的電信知識;除了述說電信文物故事,也對電信文物檔案進行考證和補正,這是本書的特出之處。──前中華電信董事長 賀陳旦   保存與呈現台灣電信

文化資產,帶領社會大眾了解前人的努力、體驗台灣過去的發展軌跡,更重要的是,社會大眾因此更加珍惜在這塊土地上的生活。本書就專業性而言,深化了台灣電信史的研究;就普及性而言,激發社會大眾對於台灣電信史的關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 陳訓祥   台灣第一本回溯早期道地的電信「記憶」!   作者遍查有關檔案,將過去若干誤傳的史實,一一加以更正,更令我非常敬佩。──中華電信退休同人協進會理事長 周志剛   本書內容千錘百鍊、精挑細選,作者若不是道地的「電信人」,恐難如此一氣呵成。個人很樂意將本書推推薦給「生活在電信」中的朋友。──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 鄭閔卿 作者簡介 楊振興   19

41年出生於員林火燒庄佃農家庭。國小獲全縣數學競賽冠軍,初中畢業放棄免試直升台中一中,考上台中「師範學校」,自嘲除了「吃飯睡覺」,就是Read On Demand。就學期間自學鋼琴和法國號,也學會了組裝無線電。   很偶然地考上電信局,各種考試名列前茅,從此優遊於電信世界;從國營電信到民營化上市,從工程師到遴選派任中華電信駐香港代表,見證了台灣戰後電信近一甲子的精彩發展。   作者多次獲遴派赴國外機構(如貝爾實驗室)研習電信新科技,也在電信訓練所(中華電信學院)兼課,相關論述、著作眾多。作者於2000年獲電信十大傑出人員獎,對電信感情深厚,退休前兼任「電信博物館促進委員會」執行秘書,致力電

信文物之保護,退休後投入電信文史工作,而最大的盼望是「電信博物館」有天會美夢成真。 推薦序(一) 賀陳旦 推薦序(二) 陳訓祥 推薦序(三) 周志剛 推薦序(四) 鄭閔卿 作者序 第一章 淺談電信─從有線到無限 第二章 深植人心的電信局 第三章 間諜必修─摩斯電報 第四章 千里眼和順風耳─電話機 第五章 千里一線牽─交換機 第六章 天涯若比鄰─海纜與衛星 第七章 報告,想裝電話要抽籤! 第八章 排隊打電話的時代─公用電話 第九章 電信局的金牛─國際電話 第十章 當我們LINE在一起─行動電話 序   貼切地講,這是第一本整理自「電信博物館」和眾多電信文物檔案的「讀書心得

」。而這些電信文物和檔案則是源自許多電信先進留給「電信博物館」的心血結晶,當然書中也描述了少許筆者近一甲子的電信生活體驗。   話說2000年秋從香港回到總公司研考處服務,因為兼任「電信博物館促進委員會」秘書,開始實際接觸到電信文物和檔案,回想起來真是萬事起頭難,首先著手整理前輩們所留下的千頭萬緒的文物,予以照相盤存。之後,總覺得缺了什麼?原來文物當下最需要的是保管和保養,這個工作後來中華電信委請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暫管並錄製數位圖檔,文物經過專業保養,顯得風光煥發。   接下來,更重要的是要為文物做解說。好在總公司有個「電信技術圖書館」,也是研考處(後來和人事處合併成為人力資源處)經管,收

藏有自1945年以來豐富的各類電信書籍和刊物可供研讀。也好在筆者從人工到自動,從有線到無線都不曾缺席,於是召集退休志工團自2001年中開始建檔,接著動員各分公司繼續蒐集文物,同時也開始紀錄36項的「電信口述歷史」,這是一項時間攸關的競賽,也留給本書極為重要的素材。   筆者退休後繼續在中華電信月刊「解說」一些「電信博物館」的文物檔案,相關資料除了供稿給檔案局「台灣企業歷史-中華電信網頁」之外,也轉交給科工館使用。日子就這樣過著,從未有過彙集成書的念頭。直到今年春假某日,科工館的策展人李如菁小姐在電話中說道:你整理的資料無人能及,你不寫還有誰會寫!一語雙關,激起了使命感。就這樣,一頭裁了進去,

連暑假也沒了。   10月底完稿和出版社談合作,鄭伊庭經理提到:秀威資訊的數位印刷不會絕版!覺得這是個很好的誘因。會有這樣的思維,是因為先前在職時曾編審《電信大事紀》和推動《電信口述歷史》,都只在中華電信內部印行,很快就絕版了。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和外界讀者長久分享,因此很快就敲定合作,雙方並同意不以獲利為主要考量(這種小眾之書注定不會賺錢的)。   特別一提的是,2003年6月30日中華電信首先在大廳舉辦「電信13寶」展,電信寶物自此重現江湖,開啟了2005年「電信百年風華展」的序幕,次年續辦特別受到歡迎的「公用電話特展」,時至今日更有個電信廳常駐展。這些看來沒有營運「績效」的工作,很幸運地

都獲得當時陳成章副總、呂學錦總經理和賀陳旦董事長的大力支持,這在民營化之前,強大的業績表現壓力之下,能夠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是非常令人感佩的。   最後,套句俗話,筆者是喝「電信局」奶水長大的,用心完成這本「電信書」是感恩也是些許回饋。而最大的願望是為「電信博物館」築夢,願它早日成真。 第一章 淺談電信─從有線到無限1.從有線到無限1837年摩斯有線電報開始搭起媒體的高速公路,讓電「信」得以快速暢通無阻。2000年以來,無線行動電話從功能性演進到智慧型,完全改變了人類社群互動的模式。尤其是賈伯斯的「蘋果」手機,吸引了無數死忠粉絲,廣大的「果粉」甚至造就了依賴蘋果為生的企業供應鏈。今日手機無所

不在,注意到了嗎?手機通話中常聽見的一句話是「好,我LINE給你」。2.電信網路的構成2.1 打一通電話的概念台灣話「ㄍㄚ電話」,是指磁石式電話用手把「搖鈴」的意思。不知怎的,用國語講就成了「打」電話了。打一通電話,是電信網路最基本的功能。就以打磁石式電話為例,首先是用戶端要提出服務要求Call for service(CFS),也就是用手搖轉動電話裡的發電機,這時人工台的對應吊牌就會向下翻,值機員出應。接下來值機員選擇接通被叫號碼的塞繩(Cord),檢查被叫是否通話中,如否,則予以接通。等到通話完畢,處理計費並予拆線。第七章 報告,想裝電話要抽籤!3.3 光復早期的電話建設戰後百廢待興,各業

亟需電話。而為公平分配資源也就實施裝機抽籤制度,由台北市議長主持,抽中後預繳大約2萬元裝機相關費用,再去採購、建設,還要再等待完工才有電話可用。其時台北政經地位重要、人口也成長到近50萬。3.3.1 台北擴充800門申裝要抽籤民國38年(1949年) 8月台北電信局擴充完成800門號,登記裝機卻達1261戶。9月2日台北電信局發文於中央、新生、公論報等報社通告,並敦請交通處、省市黨部、參議會及商會推派代表監視抽籤。有一說當時「電話比黃金還要貴」,擴充工程完工時先接待各機關首長觀禮,出席人員有台灣省黨部副主委李友邦、省參議會副議長李萬居、秘書長連震東、台北市參議會議長周延壽、台北市政府市長游彌堅

....以及新生報社社長謝然之、工業聯合會理事長林挺生等,都是一時政商風雲人物,可見其時盛況而且慎重非凡。

工會倡議勞工董事制度之實證研究:以中華電信工會為例

為了解決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問題,作者張緒中 這樣論述:

台灣自1987年解除戒嚴,1991立法院三讀通過「公營事業移轉民營條例」修正案,1996年總統首次直接民選,立法院通過「電信三法」《電信法》、《交通部電信總局組織條例》與《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條例》,中華電信公司成立。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交通部核准三家民營固定網路業者參與經營,立法院通過「國營事業管理法」第三十五修正案,國營事業五分之一董事由工會推派;接著2003年立法院通過官股超過百之二十之公司應有一名勞工董事之決議。2004年民進黨二度贏得總統選舉,2005年中華電信公司民營化,到2008年二次政黨輪替。對照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1年美國恩隆(Enron)、Worldcom等

國際知名公司發生弊案,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導致社會動盪、經濟衰退,企業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由於國際金融海嘯引發對企業CEO負面社會效應,正是重新檢視勞、資、政關係最佳時刻。基於電信產業是網路社會重要平台,不僅具有獨占與寡占特性,更具高度公共服務性,影響國家之發展與人民的生活。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採取質性研究中的文獻分析、參與觀察,以及內容分析法)和比較研究法,作為研究方法的主軸。選擇中華電信公司改制公司化、民營化案例,從新制度主義及社會資本理論,以體制分析與發展觀點,分析探討在經濟自由、社會開放、政治民主的鑲嵌發展下,電信總局改制公司化、

民營化制度變遷過程,電信產業從獨占到市場自由化,牽涉龐大商業利益、消費者通信權益及電信員工工作權,其政策之利害關係人中華電信工會,在政策形成前後之主張與參與方式,在勞、資、政之互動關係中,如何倡議並具體實踐「產業民主-參與經營管理」主張。

台北市交通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華電信北區分公司總經理的問題,作者王正廷 這樣論述:

雖然Hans Selye曾經說過:壓力也是生活的調味料,大家也承認壓力亦像錢幣有兩面一樣具有「正面效應」:如,努力工作,但是迄今之研究者仍然一致強調工作壓力對警察的「負面效應」。樂觀者見到玫瑰的美,悲觀者卻只看到它的刺。由於壓力不可避免,所以與其咀咒黑暗,不如點燃蠟燭,化壓力阻力為成功助力。基於此一觀點,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找出警察人員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和個人工作績效之間的關連,以提出增進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之實務性建議,來預防工作壓力的「負面效應」和改善個人工作績效。本研究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為研究母體,包括有三個直屬分隊和配置十四個分局中的交通分隊。本研究採用自編之量化問卷

做普測式之調查,共發出問卷882份,回收732份,有效份數包含三線一星大隊長、二位二線四星副大隊長等計有576份,總體有效比率為78.8﹪。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9.0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和檢驗研究假設。研究發現計有21項,其中:一、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之因素為工作特性和角色、家計和家人期望、生涯發展、組織氣氛等四項;二、壓力調節因子的因素為個人對壓力的管理、組織對壓力的管理、個性堅毅程度等三項;三、未婚(含離婚)、年資6-10年、一線三星等三項警察人員的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的得分和個人工作績效的得分最低;四、多變數分析發現,以組織對壓力的管理、個人對壓力

的管理、組織氣氛、個性堅毅程度、和家中有需要我親自照顧的老人或孩童等五項為預測警察人員個人工作績效的顯著因素,五項因素共可解釋之變異量為31.0%,又以組織對壓力的管理是預測警察人員個人工作績效的最重要的因素;五、較有工作壓力感受者,其工作壓力的「正面效應」比較低;六、較有憂鬱及自殺傾向者,其個人工作績效比較低;七、電腦雖已廣泛使用,基層員警的文書作業仍然過多;八、基層員警對執法工作仍有熱忱,但有心無力。根據研究發現,提出15項實務上、5項未來實證研究上的建議,供警察組織、警察單位主管、警察人員個人,以及未來研究者參考。關鍵字:交通警察、工作壓力、正面效應、工作績效、壓力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