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另外網站【新北幼兒好幸福】自己設計的!蝴蝶遊戲場在新北市中港國小 ...也說明:新北市幼兒園中第1座特色共融兒童遊戲場在 中港附幼 !!!師生共同設計用最喜歡的蝴蝶園結合共融精神設計了蝴蝶造型溜滑梯、蝴蝶圖樣彩繪地墊、共融式 ...

萬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陳美純所指導 邱麗燕的 幼兒園教師運用雲端知識管理平台建置幼兒生活教育之研究 (2014),提出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幼兒生活教育、知識管理平台、系統導入、專家德懷術。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 謝建成所指導 王丹怡的 國小圖書館空間規劃與使用之評估研究 (2006),提出因為有 國小圖書館、用後評估、空間規劃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北市首座共融特色遊戲場落腳中港附幼| 地方| 中央社CNA則補充:新北市第一座結合蝴蝶園特色的幼兒園「共融特色遊戲場」,今天在新莊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啟用。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推動優化托育環境政策,4年內將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幼兒園教師運用雲端知識管理平台建置幼兒生活教育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問題,作者邱麗燕 這樣論述:

資訊科技的時代,其教育注重效率,幼稚園管理,必須因應來自政府單位各部門的行政配合與要求,幼兒園教師的工作量日益繁重。本研究旨藉由幼教老師工作經驗與內隱知識,建立系統化的知識管理流程,選定幼兒生活教育教學,透過雲端系統的應用將生活教育知識外顯化,進行教學經驗的分享與創新之研究。 研究流程先歸納整理相關文獻,進行幼兒生活教育知識管理導入流程設計研究的實施,分四階段進行研究:(一)生活教育知識取得編碼階段-自103年9月起,蒐集整理相關文獻與教學檔案,將幼兒生活教育分基本動作協調(巧手動一動、穩健小腳丫)、禮貌乖寶寶、健康一級棒、生活小高手、安全小勇士等五大類別;(二)生活教育知識評估修正階

段-103年11月及12月進行兩次專家德懷術,檢核自編之「幼兒園生活教育實施項目與內容適合度及正確性之德懷術檢核表」將所擬生活教育知識進行評估與修正;(三)生活教育知識雲端化階段-將檢核完成的生活教育知識,以文字敘述、步驟流程、照片、文章、影片或相關網頁連結方式建置後,103年12月中旬導入到「雲端愛幼兒」生活教育知識管理平台,並將生活教育平台建置分三區塊:生活教育、親師溝通、幼教師交流。以研究者班上的幼兒、家長及受邀進雲端平台的十位協同幼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四)生活教育知識社群創新階段-103年12月開始與協同幼教師組成生活教育知識社群,連同幼兒家長,鼓勵在雲端平台應用生活教育知識的經

驗分享,進行知識傳遞與創新。 根據研究過程資料進行質性與量化分析(資料統計截止104年5月31日),獲致以下結論:1、生活教育知識管理雲端系統能有效蒐集整合幼兒園生活教育知識與呈現。2、生活教育知識管理系統效益:(1)標籤化管理、效率提升(2)分享即時、個資安全(3)簡化備課、節省時間(4)操作簡便、行動裝置皆可用(5)資源共享、多元呈現。3、藉由雲端知識平台,可促進親師和幼教老師們的交流互動及知識分享與創新。

國小圖書館空間規劃與使用之評估研究

為了解決中港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問題,作者王丹怡 這樣論述: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究國小圖書館空間規劃與使用情形,透過環境心理學的觀點,採用環境用後評估之研究方法,著重分析使用者行為與空間環境之互動關係與影響因素,並以使用者之角度對臺北市一所國民小學學校圖書館空間進行調查評估,以暸解國小圖書館空間之實際使用情形、使用者之感受與需求,並探究其中有利或不利於師生使用之各項因素,提出空間規劃之建議,以作為未來國小圖書館空間設計及現有學校經營管理時參考之用。 本研究運用文件內容分析、參與型觀察、結構式觀察、實質痕跡觀察、半結構式訪談及兒童繪圖分析等多元調查與評估方法,實地蒐集第一手資料並進行綜合分析後獲致下列七個面向之研究結論:一、使用者於學校圖書館從事

之活動;二、使用者使用學校圖書館各區域之情形;三、使用者使用學校圖書館空間之經驗與感受;四、國小圖書館空間提供使用者之功能;五、圖書館空間使用之影響因素;六、使用者對於國小圖書館空間之需求;七、國小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與管理綜合分析。 最後,彙整文獻探討與研究結論,提出幾點建議作為國小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與現有學校經營管理之參考,包括:一、訂定明確的學校圖書館定位與發展方向;二、規劃合宜使用者使用之家具;三、定期審慎評估物理環境;四、盡量減低班級間干擾的情形;五、各區域空間應合理配置以提升使用效能;六、運用學生作品佈置以提升使用者對於空間的認同;七、規劃休閒區域以滿足使用者休閒、放鬆之需求;

八、設置具有討論、交流功能之隔音室;九、適當營造富有趣味性而又不失沉穩的閱讀氣氛;十、充實符合使用者需求之館藏資料與設備資源;十一、加強圖書館各區域的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