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嘉寬頻評價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嘉寬頻評價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WilliamBolton寫的 機械電子學:機械和電氣工程中的電子控制系統(原書第6版) 和謝平鄒傳偉劉海二的 互聯網金融: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有人用過中嘉寬頻嗎? - Mobile01也說明:最近看到中嘉有一個月1G $777的方案,想問一下有沒有家裡有裝1G可以分享? ... 我家有裝中嘉寬頻,也是1G,我覺得蠻穩的而且其實真的蠻夠用的.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機械工業出版社 和風格司藝術創作坊所出版 。

南華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 黃昱凱、賴文儀所指導 李佳芳的 鐵路便當之產品屬性、品牌認同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台鐵便當為例 (2021),提出中嘉寬頻評價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台鐵便當、產品屬性、品牌認同、購買意願。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屏東大學 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 簡宏儒所指導 許洺薇的 消費者對社群平台購物選擇之偏好分析 (2021),提出因為有 社群電商、消費者選擇、願付價格、多項式邏輯斯迴歸、離散選擇模型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嘉寬頻評價的解答。

最後網站CP值為王家用網路選項多元化中嘉寬頻以真實力脫穎而出則補充:中嘉寬頻 看準市場需求,也深知消費者期望獲得更多元、更精緻的服務,自2020年起積極轉型,全面更新品牌識別、改裝門市、強化服務人員訓練、提升用戶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嘉寬頻評價,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機械電子學:機械和電氣工程中的電子控制系統(原書第6版)

為了解決中嘉寬頻評價的問題,作者WilliamBolton 這樣論述:

機械電子學是電子工程、機械工程、控制和電腦工程的集成,它處在無數設備、過程和技術的核心。沒有它,將無法想像現代的生活。從自動對焦照相機,到汽車發動機管理系統,從達到新技術發展水準的機器人,到普通的洗衣機,機械電子都參與其中。本書對機械電子學領域做了清晰和全面的介紹。通過實踐和應用,有助於您獲得所需的綜合能力來理解和設計機電一體化系統。它同樣也深入闡述機械電子學的原理,為形成一種真正的跨學科和綜合化的工程方法提供一個思維框架。 威廉·博爾頓(William Bolton)曾擔任英國商業與技術委員會(BTEC)繼續教育的顧問以及研發和監控的負責人,他編著了多部成功的工程教科書,

包括《Mechatronics》《Engineering Science》《Higher Engineering Science》《Mechanical Science》《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等,被國外各大學廣泛採用,獲得了很好的反響。 出版者的話 譯者序 前言 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機械電子學導論1 1.1 什麼是機械電子學1 1.1.1 機電一體化系統實例1 1.1.2 嵌入式系統2 1.2 設計流程2 1.2.1 傳統的機械電子學設計3 1.3 系統4 1.3.1 系統建模4 1.3.2 連接系統5 1.4 測量系

統5 1.5 控制系統6 1.5.1 回饋6 1.5.2 開環與閉環系統7 1.5.3 閉環系統的基本要素8 1.5.4 類比和數位控制系統11 1.5.5 順序控制器14 1.6 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15 1.7 機電一體化系統的例子16 1.7.1 數碼相機與自動對焦16 1.7.2 發動機管理系統17 1.7.3 MEMS和汽車安全氣囊18 本章小結18 習題19 第二部分 感測器與信號調理 第2章 感測器和變送器21 2.1 感測器和變送器簡介21 2.1.1 智慧感測器21 2.2 性能術語22 2.2.1 靜態和動態特性24 2.3 位移、位置和接近25 2.3.1 電位器感測器2

5 2.3.2 應變片26 2.3.3 電容元件27 2.3.4 差動變壓器29 2.3.5 渦流式接近感測器30 2.3.6 電感式接近開關30 2.3.7 光學編碼器30 2.3.8 氣動感測器32 2.3.9 接近開關32 2.3.10 霍爾效應感測器33 2.4 速度和運動34 2.4.1 增量式編碼器34 2.4.2 測速發電機34 2.4.3 熱釋電感測器35 2.5 力36 2.5.1 應變式稱重感測器36 2.6 流體壓力36 2.6.1 壓電感測器38 2.6.2 觸覺感測器39 2.7 液體流動39 2.7.1 孔板39 2.7.2 渦輪流量計40 2.8 液位40 2.8

.1 浮塊40 2.8.2 壓差40 2.9 溫度40 2.9.1 雙金屬片41 2.9.2 電阻溫度檢測器41 2.9.3 熱敏電阻41 2.9.4 熱敏二極體和電晶體42 2.9.5 熱電偶42 2.10 光敏感測器44 2.11 感測器的選擇45 2.12 通過開關輸入資料45 2.12.1 消抖46 2.12.2 鍵盤47 本章小結47 習題47 第3章 信號調理50 3.1 信號調理簡介50 3.1.1 信號調理流程50 3.2 運算放大器51 3.2.1 反相放大器51 3.2.2 同相放大器52 3.2.3 加法放大器52 3.2.4 積分和微分放大器53 3.2.5 差分放大器

54 3.2.6 對數放大器56 3.2.7 比較器57 3.2.8 實際放大器58 3.3 保護59 3.4 濾波60 3.5 惠斯通電橋61 3.5.1 溫度補償62 3.5.2 熱電偶補償64 3.6 脈衝調製64 3.7 與信號相關的問題65 3.7.1 接地65 3.7.2 電磁干擾66 3.8 功率輸送67 本章小結67 習題68 第4章 數位信號69 4.1 數位信號簡介69 4.1.1 二進位數字69 4.2 類比信號和數位信號69 4.2.1 採樣定理71 4.2.2 數模轉換71 4.3 數模轉換器和模數轉換器71 4.3.1 DAC71 4.3.2 ADC73 4.3.3

採樣和保持放大器76 4.4 多工器77 4.4.1 數位多工器77 4.4.2 時分多工78 4.5 資料獲取78 4.5.1 資料精度79 4.5.2 錯誤檢測的同位方法79 4.6 數位信號處理80 本章小結81 習題81 第5章 數位邏輯82 5.1 數位邏輯簡介82 5.2 邏輯門82 5.2.1 AND門82 5.2.2 OR門83 5.2.3 NOT門84 5.2.4 NAND門84 5.2.5 NOR門85 5.2.6 XOR門85 5.2.7 邏輯門的組合86 5.2.8 邏輯系列與積體電路87 5.3 邏輯門的應用88 5.3.1 校驗位元發生器88 5.3.2 數字比較

器88 5.3.3 編碼器89 5.3.4 解碼器89 5.4 時序邏輯93 5.4.1 觸發器93 5.4.2 同步系統94 5.4.3 JK觸發器95 5.4.4 D觸發器96 5.4.5 寄存器97 5.4.6 555計時器97 本章小結98 習題98 第6章 資料顯示系統100 6.1 顯示方式100 6.1.1 負載效應100 6.2 資料顯示元件101 6.2.1 類比儀錶和數位儀錶101 6.2.2 類比圖記錄儀101 6.2.3 陰極射線示波器101 6.2.4 視覺顯示單元102 6.2.5 印表機103 6.3 磁記錄104 6.3.1 磁記錄碼105 6.3.2 磁片10

7 6.4 光學記錄107 6.5 顯示器108 6.5.1 發光二極體109 6.5.2 液晶顯示器110 6.6 資料獲取系統111 6.6.1 電腦與插件板111 6.6.2 資料記錄器113 6.7 測量系統114 6.7.1 用於檢測提起重量的稱重感測器114 6.7.2 溫度警報系統115 6.7.3 滑輪的角位置115 6.7.4 溫度測量的二進位輸出116 6.8 測試和校準116 6.8.1 校準117 本章小結118 習題118 第三部分 驅動 第7章 氣動與液壓驅動系統121 7.1 驅動系統121 7.2 氣動與液壓系統121 7.2.1 液壓系統121 7.2.2 氣

動系統123 7.2.3 閥124 7.3 方向控制閥124 7.3.1 閥的符號125 7.3.2 先導閥126 7.3.3 單向閥127 7.4 壓力控制閥127 7.5 缸體128 7.5.1 缸的順序控制130 7.6 伺服和比例控制閥132 7.7 程序控制閥132 7.7.1 閥體和閥芯133 7.7.2 控制閥的尺寸計算135 7.7.3 流體控制系統舉例135 7.8 旋轉驅動器136 本章小結136 習題137 第8章 機械驅動系統139 8.1 機械系統139 8.2 運動類型139 8.2.1 自由度和約束140 8.2.2 負載141 8.3 運動鏈141 8.3.1

四杆鏈141 8.3.2 滑塊曲柄機構142 8.4 凸輪143 8.5 齒輪145 8.5.1 齒輪系146 8.5.2 轉動和平動的轉換147 8.6 棘輪和棘爪147 8.7 帶傳動和鏈傳動147 8.7.1 帶的類型148 8.7.2 鏈傳動149 8.8 軸承149 8.8.1 徑向滑動軸承149 8.8.2 球軸承和滾柱軸承150 8.8.3 軸承的選擇151 本章小結151 習題151 第9章 電氣驅動系統153 9.1 電氣系統153 9.2 機械開關153 9.2.1 繼電器153 9.3 固態開關154 9.3.1 二極體155 9.3.2 晶閘管和三端雙向可控矽元件155

9.3.3 雙極型電晶體157 9.3.4 MOSFET159 9.4 螺線管159 9.5 直流電動機160 9.5.1 有刷直流電動機161 9.5.2 含勵磁線圈的有刷直流電動機162 9.5.3 有刷直流電動機的控制163 9.5.4 無刷永磁直流電動機165 9.6 交流電動機167 9.7 步進電動機168 9.7.1 步進電動機技術參數169 9.7.2 步進電動機控制170 9.7.3 步進電動機的選擇172 9.8 電動機選擇173 9.8.1 慣量匹配173 9.8.2 轉矩要求174 9.8.3 功率要求175 本章小結175 習題176 第四部分 微處理器系統 第10

章 微處理器和微控制器177 10.1 控制177 10.2 微處理器系統177 10.2.1 匯流排177 10.2.2 微處理器179 10.2.3 記憶體181 10.2.4 輸入/輸出183 10.2.5 系統示例184 10.3 微控制器186 10.3.1 摩托羅拉M68HC11187 10.3.2 Intel 8051191 10.3.3 Microchip微控制器193 10.3.4 Atmel AVR微控制器和Arduino198 10.3.5 選擇微控制器200 10.4 應用200 10.4.1 溫度測量系統201 10.4.2 家用洗衣機201 10.5 程式設計202

10.5.1 偽代碼202 本章小結203 習題204 第11章 組合語言205 11.1 語言205 11.2 指令集205 11.2.1 定址208 11.2.2 資料移動209 11.3 組合語言程式210 11.3.1 組合語言程式的範例211 11.4 副程式215 11.4.1 延時副程式215 11.5 查閱資料表217 11.5.1 步進電動機的控制延時218 11.6 嵌入式系統220 11.6.1 嵌入式程式220 本章小結222 習題223 第12章 C語言224 12.1 為什麼選擇C語言224 12.2 程式結構224 12.2.1 主要特徵224 12.2.2 一

個C程式的示例228 12.3 分支和迴圈228 12.4 陣列231 12.5 指針232 12.5.1 指針的算數運算232 12.5.2 指標和陣列233 12.6 程式開發233 12.6.1 標頭檔233 12.7 程式的示例234 12.7.1 電動機的起動與停止234 12.7.2 讀ADC通道234 12.8 Arduino程式設計235 本章小結238 習題238 第13章 輸入/輸出系統240 13.1 介面240 13.2 輸入/輸出定址240 13.2.1 輸入/輸出寄存器241 13.3 介面要求242 13.3.1 緩衝器243 13.3.2 握手243 13.3.

3 輪詢和中斷244 13.3.4 序列介面247 13.4 外設介面適配器247 13.4.1 PIA初始化249 13.4.2 通過PIA連接中斷信號250 13.4.3 與PIA介面的例子251 13.5 串列通信介面251 13.5.1 微處理器的序列介面253 13.6 介面的示例254 13.6.1 通過解碼器控制七段數碼管254 13.6.2 類比介面256 本章小結257 習題257 第14章 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258 14.1 簡介258 14.2 PLC基本結構258 14.2.1 輸入/輸出258 14.2.2 輸入程式260 14.2.3 PLC的形式260 14.3

輸入/輸出處理261 14.3.1 持續更新261 14.3.2 大規模輸入/輸出複製261 14.3.3 輸入/輸出位址261 14.4 梯形圖程式設計261 14.4.1 邏輯函數263 14.5 指令清單264 14.5.1 指令清單和邏輯函數265 14.5.2 指令清單和分支程式265 14.6 自鎖和內部繼電器266 14.6.1 內部繼電器266 14.7 順序控制268 14.8 計時器與計數器269 14.8.1 計時器269 14.8.2 計數器270 14.9 移位暫存器271 14.10 主控指令和跳轉指令控制272 14.10.1 跳轉273 14.11 資料處理2

73 14.11.1 資料移動274 14.11.2 資料比較274 14.11.3 算數運算274 14.11.4 代碼轉換275 14.12 模擬輸入/輸出275 本章小結276 習題276 第15章 通信系統279 15.1 數位通信279 15.2 集中式、分層式與分散式控制279 15.2.1 並行與串列資料傳輸280 15.2.2 串列資料通信方式280 15.3 網路281 15.3.1 網路存取控制282 15.3.2 寬頻與基帶282 15.4 協議282 15.5 開放系統互相連線通信模型283 15.5.1 網路標準284 15.6 串列通信介面285 15.6.1 RS

-232285 15.6.2 20mA電流環287 15.6.3 I2C匯流排287 15.6.4 CAN匯流排288 15.6.5 USB289 15.6.6 相線290 15.7 並行通信介面290 15.7.1 其他匯流排292 15.8 無線協議293 本章小結293 習題294 第16章 故障檢測295 16.1 故障檢測技術295 16.2 看門狗計時器296 16.3 同位與誤碼檢測296 16.4 常見的硬體故障298 16.4.1 感測器298 16.4.2 開關和繼電器298 16.4.3 電動機298 16.4.4 液壓和氣動系統298 16.5 微處理器系統298 16

.5.1 故障檢測技術299 16.5.2 系統故障定位方法301 16.5.3 自測試系統301 16.6 模擬和模擬301 16.6.1 模擬302 16.7 PLC系統302 16.7.1 程式測試302 16.7.2 輸入/輸出測試303 16.7.3 PLC作為系統的監視器303 本章小結304 習題305 第五部分 系統模型 第17章 基本系統模型307 17.1 數學模型307 17.2 機械系統模組308 17.2.1 轉動系統309 17.2.2 構建一個機械系統310 17.3 電氣系統模組313 17.3.1 構建電氣系統模型314 17.3.2 電氣和機械系統的比較31

6 17.4 流體系統模組316 17.4.1 構建流體系統模型319 17.5 熱力系統模組322 17.5.1 構建熱系統模型323 本章小結324 習題324 第18章 工程系統模型327 18.1 工程系統327 18.2 轉動-平動系統327 18.3 機電一體化系統328 18.3.1 電位器328 18.3.2 直流電動機328 18.4 線性度330 18.5 液壓機械系統332 本章小結334 習題334 第19章 系統的動態回應335 19.1 動態系統建模335 19.1.1 微分方程335 19.2 術語335 19.2.1 自然回應與受迫回應335 19.2.2 瞬態

與穩態回應336 19.2.3 輸入的形式336 19.3 一階系統337 19.3.1 自然回應337 19.3.2 受迫輸入回應338 19.3.3 一階系統的例子339 19.3.4 時間常量340 19.4 二階系統341 19.4.1 自然回應342 19.4.2 有受迫輸入時的回應344 19.4.3 二階系統的例子345 19.5 二階系統的性能指標346 19.6 系統辨識348 本章小結348 習題349 第20章 系統傳遞函數352 20.1 傳遞函數352 20.1.1 拉普拉斯變換353 20.2 一階系統354 20.2.1 具有階躍輸入的一階系統354 20.2.2

一階系統的例子354 20.3 二階系統356 20.3.1 具有階躍輸入的二階系統356 20.3.2 二階系統的例子357 20.4 串聯的系統357 20.4.1 串聯系統的例子357 20.5 帶回饋環的系統358 20.5.1 負反饋系統的例子358 20.6 極點位置對瞬態回應的影響359 20.6.1 s平面360 20.6.2 校正360 本章小結361 習題361 第21章 頻率回應363 21.1 正弦輸入363 21.1.1 系統對正弦輸入的回應363 21.2 相量363 21.2.1 相量方程364 21.3 頻率回應365 21.3.1 一階系統的頻率回應365

21.3.2 二階系統的頻率回應367 21.4 伯德圖367 21.4.1 G(s)=K的伯德圖367 21.4.2 G(s)=1/s的伯德圖368 21.4.3 一階系統的伯德圖368 21.4.4 二階系統的伯德圖369 21.4.5 建立伯德圖369 21.4.6 系統辨識372 21.5 性能指標374 21.6 穩定性374 本章小結375 習題375 第22章 閉環控制系統377 22.1 連續與離散控制過程377 22.1.1 開環與閉環控制系統377 22.2 術語378 22.2.1 滯後378 22.2.2 穩態誤差378 22.2.3 控制模式379 22.3 兩步控制

模式380 22.4 比例模式381 22.4.1 電子比例控制器381 22.4.2 系統回應382 22.5 微分控制382 22.5.1 比例微分(PD)控制383 22.6 積分控制383 22.6.1 比例積分(PI)控制384 22.7 PID控制器385 22.7.1 運算放大器PID電路385 22.8 數字控制器386 22.8.1 控制模式的實現386 22.8.2 採樣速率387 22.8.3 電腦控制系統387 22.9 控制系統性能387 22.10 控制器校正388 22.10.1 階躍回應法388 22.10.2 臨界比例度法389 22.11 速度控制389 2

2.12 自我調整控制390 22.12.1 變增益控制391 22.12.2 自校正391 22.12.3 模型參考自我調整系統392 本章小結392 習題392 第23章 人工智慧394 23.1 什麼是人工智慧394 23.1.1 自我調控394 23.2 感知和識別394 23.2.1 識別394 23.2.2 神經網路395 23.3 推理395 譯者序本書是WilliamBolton先生編寫的機械電子學國際通用教材,內容涵蓋感測器與信號調理、數位信號、數位邏輯、資料顯示系統、氣動和液壓驅動系統、機械驅動系統、電氣驅動系統、微處理器、組合語言、C語言、輸入/輸出系

統、PLC、通信系統、故障檢測、系統模型、系統的動態回應、系統傳遞函數、頻率回應、閉環控制系統、人工智慧、機電系統設計案例等,是一本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綜合性教材。該教材理論講解深入淺出,體系結構完整,機械電子結合充分,習題豐富,一直被國外各大學採用,獲得了非常好的評價。 通過翻譯引進該教材,可借鑒國外機械電子教學的先進經驗,有利於推動國內大學機械電子課程教學與國外大學的接軌,進而推動我國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國際化建設。 本書不僅可以作為高等院校的機械、電氣、控制工程等工科專業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還可作為廣大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本書第3~5、9~12、14、16~19、21、23、24

章和索引由付莊翻譯,第1章由付莊、管恩廣翻譯,第2章由付莊、蔡雄風翻譯,第6章由宋陽翻譯,第7章由鄭望望翻譯,第8章由鄧文昊翻譯,第13章由錢歡翻譯,第15章由翟嘉心翻譯,第20章由湯智誠翻譯,第22章由劉基昊翻譯。附錄A由周航飛翻譯,附錄B、C由楊凇翻譯,附錄D、F由劉文紅翻譯,附錄E由薛美風翻譯,附錄G由魏振紅翻譯。 第2、4、7、10、11、13、20章和附錄由付莊初校,第3章由魏振紅初校,第5章由盛致愉初校,第6章由鄧文昊初校,第9章由俞港初校,第17章由周航飛初校,第1、16、18、21、23章由管恩廣初校,第8、19章由詹世濤初校,第22章由曹峰初校,第12章由李爽初校,第24章由

鄭望望初校。付莊進行了全書的總審校,編寫了原書的勘誤表,並修正了書中的錯誤和疏漏之處。 本書的翻譯還得到了上海交通大學“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研究生公共基礎課建設項目的支持和許多老師、同學的幫助,並參考了相關的資料,在此對這些資料的作者以及相關的老師和同學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譯者水準有限,本書錯譯漏譯等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譯者2018年2月

鐵路便當之產品屬性、品牌認同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台鐵便當為例

為了解決中嘉寬頻評價的問題,作者李佳芳 這樣論述: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現代人生活節奏快速,讓消費者大幅增加外食需求。鐵路懷舊便當推出後,帶動了國內便當的消費市場,四大超商也都爭相爭搶這塊大餅。本研究鑑於台鐵便當本身的產品特性及品牌基礎,欲探討台鐵便當的產品屬性、品牌認同與購買意願之間的影響關係,藉機供業者未來擬定產品行銷策略擬定時之參考。  本研究對象以購買過台鐵便當的一般消費者進行網路問卷調查,數據資料以SPSS軟體來進行統整分析,主要結論如下:一、台鐵便當之產品屬性與購買意願之間為部分正向顯著影響,產品屬性影響購買意願最主要的變數是主菜份量足夠及菜色香味。二、台鐵便當之品牌認同與購買意願之間為部分正向顯著影響,品牌認同影響購買意願最主

要的變數是我認同該品牌的品質。三、台鐵便當消費者之個人特性變數不同,對各構面無顯著影響,亦即願意購買台鐵便當的族群並無固定某一年齡或是某些個人特性。 研究結果發現,台鐵便當消費者多數重視產品的品質及品牌的辨識度,其品牌忠誠、嘗新意願是消費者提升購買意願的關鍵,且台鐵便當之產品屬性、品牌認同與購買意願之間均為部分正向顯著影響。依研究結果結論並提出實務建議及後續研究建議。

互聯網金融: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

為了解決中嘉寬頻評價的問題,作者謝平鄒傳偉劉海二 這樣論述:

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   ♦當互聯網金融的時代來臨。   阿里巴巴應該給中國國有四大銀行治療自己「癌症」的時間嗎?   ♦人類史上第一樁群眾募資登月計畫「月球一號任務」。   只要六十英鎊起跳,就能獲得一個數位記憶盒,儲存自己的數位影音檔案,完成另一種形式的「登月」之旅。   ♦全面解讀互聯網金融   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電子貨幣、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路貸款、P2P網路貸款、群眾募資、大數據在證券投資及保險精算中的應用。……   第三方支付的始祖—美國Paypal於一九八八年就成立了,全球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參與,會員人數二億,年交易金額超過

六百億美元;淘寶網的支付寶佔有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百分之五十的市佔率,而且開始瞄準世界。餘額寶所帶動的網路理財風潮已成為業界教科書。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互聯網金融何止十倍於此?   本書除了介紹中國本地網路金融的各個面向之外,還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的業者。成功的案例。   1.    美國網路股權交易業者SecondMarket、SharePost;   2.    P2P網路貸款業者Lending Club、Prosper;   3.    網路貸款業者Kabbage;   4.    群眾募資的Kickstarter等。   5.    肯亞的手機銀行業者M-PESA、

  6.    南非行動電信商MTN旗下的Wizzit網路金融服務、   7.    菲律賓的網路銀行業者G-Cash,   這些實例說明了互聯網金融交易所產生的巨大效益。   ※書中除了介紹網路金融的現象外,還伴隨著學術理論的介紹。   ※本書內容涵蓋面廣,除了介紹中國本地網路金融的各個面向之外,還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的成功業者。   ※嘗試描繪出中國式的網路金融藍圖,讓讀者能夠從中想像未來網路還有的可能性。   ※詳細介紹互聯網金融中的六大類型:   1.金融網路化。2.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3.電子貨幣。4.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路貸款。5.P2P網路貸款。6.群眾募資。並探討大

數據在證券投資及保險精算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 謝平   謝平,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歷任中國人民銀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司長、湖南分行行長、研究局局長、金融穩定局局長,申銀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央匯金公司總經理。現任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常務理事會副主席。 鄒傳偉   鄒傳偉,北京大學統計學學士、經濟學碩士,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員。先後任職於中央匯金公司、中國投資公司,二〇一三年起同時在特華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進行博士後研究。 劉海二   劉海二,西華師範大學管理學學士,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經濟學博士,現任職於廣東

金融學院。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獨立智庫,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論壇由四十位四十歲上下的金融精銳組成,即「40×40俱樂部」。智庫的宗旨是:以前瞻視野和探索精神,致力於夯實中國金融學術基礎,研究金融領域前沿課題,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 導讀 第一章導論 網路金融的定義 網路金融的發展概況 本書結構 第二章網路金融原理 基本框架 支付 資訊處理 資源配置 第三章金融網路化 網路銀行和手機銀行 網路證券公司 網路保險公司 網路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產品的網路銷售 第四章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 基本概念與發展概況 基本原理與帳戶體系 金融

商品屬性與貨幣控制 對微信支付的分析 對餘額寶的分析 第五章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的概念 電子貨幣的經濟學 比特幣 第六章對大數據的一般性討論 大數據的概念與主要類型 大數據分析的主要任務 大數據分析與計量經濟學的比較 第七章基於大數據的徵信和網路貸款 基於大數據的徵信 基於大數據的網路貸款 第八章P2P網路貸款 對Lending Club的分析 P2P網路貸款的經濟學 第九章群眾募資 對Kickstarter的分析 群眾募資運作原理與發展概況 群眾募資的經濟學 第十章網路金融監管 網路金融是否需要監管 網路金融的功能監管 網路金融的機構監管 第十一章網路交換經濟 共用經濟 網路交換

經濟的原理 網路交換經濟與網路金融的關係 第十二章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大數據在證券投資中的應用 大數據在保險精算中的應用 後記 導讀   十餘年前筆者剛進入投資研究行業時,負責的是美國科技產業研究。當時中國大陸已有「世界工廠」的稱號,台灣許多科技業也基於產業鏈和成本因素移往中國大陸進行代工生產。科技龍頭像是惠普(HP)、IBM、思科(Cisco)、戴爾(Dell)的執行長定時會造訪中國,鞏固產業鏈並分配代工訂單,費奧莉娜 (Carly Fiorina)、錢伯斯(Tom Chambers)、戴爾(Michael Dell)的名字不時出現在新聞裡。當時中國的市場雖然深具潛力,然而製造出來

的科技產品主要是銷往全世界。   時至今日,中國製造業大國的角色逐漸退去,個人電腦早已不是美國科技產業的代表,微軟(Microsoft)獨霸軟體作業系統的地位岌岌可危。美國科技業的代表已由蘋果(Apple)、谷歌(Google)和臉書(Facebook)取代,新聞裡常出現在中國市場的美國科技企業家,已經換成了庫克 (Tim Cook)、佩吉 (Larry Page) 和查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他們分別代表了「移動」、「網路」和「社群」,所著眼的都是中國十三億人的廣大市場。不過此時中國在這些領域裡,已不需要舶來品,小米、華為、中興的手機佔有中國大部分的市場;百度(Baid

u)的搜尋功力更適合中國人需要;淘寶網佔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網購市場;QQ、微信 (WeChat) 和微博 (Weibo)早就佔有中國即時通訊和社群網站的大部分眼球。   網路早已取代、或是改寫許多產業的定義。網路擴大了零售業的版圖,在實體之外創造了虛擬市集,營業時間成了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網路重新定義了媒體,訊息的傳播不再拘限於固定時間、固定地點、固定人物、固定設備,方式是雙向溝通,速度是瞬間散布;網路讓資料的搜尋成本降到最低,動動手指,看著螢幕,就能找到過去費盡力氣埋首書堆才整理出來的資料。十多年前誰能想到,看影片、聽音樂、等公車、讀報紙、打的(叫計程車)、買門票、訂餐廳、交朋友、出國旅遊

、逛街血拼、視訊開會、查查誰過去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都可以在同一個平台和界面上一指完成?   中國在網路的建設,不論是硬體或軟體,早已與世界並駕齊驅。不僅如此,中國已經開始定義下一階段網路的視野,把網路的觸角伸向過去神聖不可侵犯的金融領域。這本「互聯網金融手冊」就是嘗試定義未來中國、甚至全世界網路金融的範圍、秩序、以及遊戲規則。   網路金融並不是一件新鮮事,在眼下的網路世界中,任何交易和買賣,只要牽扯到支付,都與網路金融有關。從網購一件毛衣,買一張旅遊平安險,到轉帳、匯款、買股票都算。只不過在多數國家中,這些交易的收付,不管是刷卡、匯款、還是帳戶扣款,仍是在既有的銀行體系下進行清算。

換句話說,銀行只是把營業方式「搬」到網路上作生意,一切還是在銀行的體系內運作。由於銀行業是特許行業,在各國都受到法律和政策的保護,也面臨高度的監管。因此在網路金融1.0版的架構下,銀行的角色依舊,網路的存在擴大了銀行的業務範圍,但對銀行業的本質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不過網路對銀行業的角色很早就開始出現顛覆的思考。在美國,一九九八年就出現了網路支付業者Paypal,二〇〇四年十二月月中國的阿里巴巴成立了支付寶,都是為了應付網上買賣雙方的款項收付。目前在台灣只聞樓梯響的第三方支付,美國十六年前,中國在十年前就已出現,並且已經成為業界的圭臬。過去在網路交易的平台下,買賣雙方多半互不認識,存在訊

息不對稱,交易過程具有風險:買家不確定是否如期收到貨,也無法確認商品的品質,事後的網路評價只是聊備一格。支付寶讓買家先把款項匯入專屬的虛擬帳戶,等到收到貨後確認數量和品質,才通知支付寶付款。賣方只要如約定出貨並獲得買方確認,保證能收到貨款,買方也有權利檢視訂購的貨品是否如預期。讓網購的安全性大幅提高,也擴大了網路交易的規模,二〇〇三年淘寶成立時的交易額不過二千萬人民幣,二〇一二年已正式突破一兆人民幣(含天貓),相當於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百分之五‧四!甫結束的二〇一四年「雙十一」購物節定為全球購物元年,當天吸引全球二百一十一個國家參與,當天創下五百七十一億人民幣的營業額。   第三方支付的

出現,不但打破了銀行最終清算支付的角色,網購業者更擁有買賣雙方交易和信用記錄,具有徵信的資料庫。這原本專屬於銀行的業務,因為網路而出現了改變。   今日的支付寶,早已超越了在淘寶網上的支付功能。幾乎任何實體或虛擬的交易,買方都能直接在支付寶上的帳戶把款項「打」給賣方。筆者曾至中國自由行,事先在網上預訂旅館,結果旅館人員表示訂金可以從支付寶上「打」給他。這已非常近似銀行帳戶匯款,銀行在支付寶的體系下,只是最初的資金池而已。二〇一四年九月,阿里巴巴的子公司浙江螞蟻小微發起的浙江網商銀行正式成立,成為中國開放民營銀行試點的一步,採用全網路營運模式,提供小額存放款、保險、擔保業務。傳統實體銀行的渠道

優勢可預期將漸漸產生質變。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B2B(企業對企業)與B2C(企業對消費者)的網路世界,阿里巴巴從B2B和B2C起家,二〇〇二年就推出誠信通,對註冊會員的交易誠信記錄作評估並公開,從此開始了大量的資料累積;二〇〇七年,阿里巴巴與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合作,由銀行提供資金,阿里巴巴提供渠道與信用記錄,對小微企業提供小額貸款,此時阿里巴巴相當於替銀行進行貸款風險評估;二〇一一年,阿里巴巴中止與建行、工行的合作,自行籌資小額貸款公司—阿里小貸,開始向杭州等部分城市的淘寶電商企業進行放款;不僅如此,阿里小貸分別向嘉實(二〇一二)和萬家(二〇一三)二家基金公司透過募集資產證券化基金

,將貸款予以證券化,擴大其貸款額度及規模。這種等於是準銀行的營運模式,甚至比銀行還先進。一般銀行的放款債權還很少打包成證券化,拿到金融市場來募資。中國在網路金融的腳步,由網路業者帶領,正在一步步產生變化。   網路金融在中國能夠快速興起,筆者認為主要有四點理由:   1.行動通訊、寬頻、3G帶來訊息傳遞方式的改變。許多原本通訊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因為行動通訊和3G能夠接收大量的資訊。中國手機用戶達到十二億七千萬戶,其中3G/4G用戶佔四成 (二〇一四年十月),商業活動和消費行為偋除了地域上的限制,降低了資訊取得和商業發展的成本,經濟活動可以在網路上交易、交換、收付,社群訊息可以在網路上快速傳播

,社會的能量被激發。   2.傳統銀行業資源分配錯置。在過去,銀行業務圍繞著國企和大型企業的放款,享有風險低、利差大的巨大好處。一般民企、中小微型企業、三農的資金需求未能被滿足,社會資源配置嚴重不均,風險定價和管理不具效率,提供網路P2P貸款及眾籌融資業務的發展空間。此外,「餘額寶」的出現更是打中了銀行業長期低成本、高利潤的痛處,將中間的利差釋放出來給一般大眾共享。   3.網路具備了資料記錄和存取的便捷性功能,大數據和雲端計算更加速了資料分析和信息處理,個人消費行為、信用記錄;企業資金水位、營運好壞都可以被分析和預估,商業營運範圍的可能性擴大。從銷售的淡旺季可以預估企業何時需要資金、過去

的記錄可以判斷一個人下午五點是否需要叫車、六點是否需要訂餐廳。目前每個人打開淘寶APP看到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阿里巴巴也能根據大數據分析,預測下一階段的消費熱點,提供給商家銷售活動的準備。網路可以在經濟活動發生前提供相關服務的訊息,這在傳統商業模式下需要極高成本才能達到。   4.政府的態度決定了發展的潛力。中國仍是計劃經濟國家,政策支持的項目有較好的資源分配和市場開放。自「習、李體制」上台後,「開放市場」成為重要的基調,已多次將網路金融列為重點發展項目。二〇一三年八月國務院「關於促住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中,將網路金融第一次正式列入國家層級的文件。二〇一四年開放民營銀行設立,逐步放開利

率管制、開放資本市場,網路對金融業的影響力只會與日俱增。 這本「互聯網金融」嘗試描繪出中國式的網路金融藍圖,讓讀者能夠從中想像未來網路還有的可能性。   本書在架構上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網路金融成形的原理和框架,以及當中的參與者 (第一~三章);第二部分是網路金融的表現型態,包括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虛擬貨幣、大數據(Big Data)與雲端計算、網路徵信、P2P貸款模式、群眾募資等 (第四~十章);第三部分是網路金融的監管、資源共享,以及其他研究問題 (第十一~十二章)。   在第一部分的理論框架上,本書將網路金融定位在三大支柱上:支付、訊息處理、資源配置。支付功能超越了傳統銀行主導的

清算體系,資金有能力在銀行之外的體系間流動;網路訊息傳播的能力已無庸置疑,社群網站更激化了這個特性,讓資金供需方的訊息傳遞用更低的成本快速擴散,傳統銀行資訊中介者的角色受到挑戰;有了體系外的金流與廉價的訊息傳遞,資金由供給端直接流向需求端成為可能,銀行資金中介者的角色也面臨弱化。網路金融發展的主導者大多是非金融業者,而且以網路業者和移動系統業者居多。網路業的無限想像空間和彈性是優勢,系統業者擁有使用者資訊和通路也是優勢。然而金融業者往往受限於高度監管和法規限制,面對新型態和商機往往擔心對實體業務的影響而猶豫不前,觀望市場發展作跟隨著,或是被動期待法規鬆綁。   本書內容涵蓋面廣,除了介紹中國

本地網路金融的各個面向之外,還介紹相當多世界各地的業者。例如美國網路股權交易業者SecondMarket、SharePost;P2P網路貸款業者Lending Club、Prosper;網路貸款業者Kabbage;群眾募資的Kickstarter等。同時,書中也介紹了許多第三世界比較鮮為人知的例子,例如肯亞的手機銀行業者M-PESA、南非移動運營商MTN旗下的Wizzit網路金融服務、菲律賓的網路銀行業者G-Cash,其中肯亞的M-PESA的手機銀行匯款業務,甚至已超過了傳統金融機構匯款的金額。這些實例說明了網路對第三世界國家來說已經是迎頭趕上西方世界的利器。印度新任總理莫迪 (Narendr

a Modi)  二〇一四年八月計劃推出一項計劃,讓全印度每戶人家都有一個以上銀行帳戶。印度目前仍有七成民眾因為偏遠貧窮,沒有銀行帳戶,這項計劃將創造七千五百萬個新帳戶。試想未來這些銀行帳戶的運作,會經由傳統的銀行廣設新分行,還是憑著印度人手中早已習慣的手機?   本書的作者群均有學術背景,書中除了介紹網路金融的現象外,還伴隨著學術理論的介紹。例如行動支付的網路提到移規模效應,書中引用了尼古拉斯‧伊科諾米季斯 (Nicholas Economides) 和查爾斯‧希默伯格 (Charles Himmerlberg) 的分析方法;網路信用貸款評估介紹了莫頓 (Robert Merton) 模型

、CDS模型、Logit模型和貝氏判別法 (書中稱為貝葉斯判別法);大數據分析採用了計量經濟模型;網路證券投資則提到著名的Black-Letterman模型。這些動輒以向量、機率、公式呈現理論,對於一般讀者而言的確有吸收上的難度。不過換個角度看,面對未來潛力無窮的產業發展,如果只是一味畫大餅,沒有實質的理論基礎,豈不又陷入了另一個空中樓閣?讀者如果對公式模型感到艱澀難懂,大可略過不看,不過仍必須肯定作者群們的用心。   最後,我們花點篇幅談談台灣在網路金融上的發展。   台灣的電子商務起步並不算晚,發展也算快速,二〇一五年預估網購的規模將突破一兆台幣,各式服務幾乎一項不缺。然而,在網路金融

的發展上,卻不成比例地遠遠落後。無論在支付、貸款、籌資、理財的金融業務發展上,幾乎可說是龜速前進。截至本文截稿為止,第三方支付的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在立法院僅完成一讀 (九月二十三日),最快也得到年底才完成立法。這其間光是主管機關屬經濟部還是金管會就耗費多時。開放哪些業務、參與者的資格認定等等又花了大半年時間。這還是在電子商務教父級人物開記者會重炮轟擊後的「高效率」。在此之前,金管會仍堅持「非銀行業的第三方支付業者不得經營多用途支付與儲值業務」,卻核准「銀行與大陸支付業者合作,辦理代國內網路商店收取交易款項的金流服務。」然而,就在教父開完記者會後四天,行政院卻召開會議,定調開放。如此今

是昨非的「高效率」,除了莞爾之外只能苦笑。儘管事隔將近一年半後法案終於一讀,但開放的範圍仍著重在網購及遊戲平台上的「交易支付」而已,包括「線上儲值」、「線下實質交易」、「無實體交易匯款」。對於其他網路金融可能發展的方向,包括純貸款、純匯款、籌資、理財等則完全不在討論之內。甚至金管會表示,第三方支付申購基金「不會開放」,因為「大陸有特殊的利差環境」,該模式搬到台灣「沒有優勢」。   這無異又是一次行政單位以不精確的個人主觀判斷擋住產業發展的例子。回想如果沒有電子商務教父的大聲疾呼加上嚴辭批判,相信台灣的第三方支付仍然是一片沙漠。第三方支付的始祖—美國Paypal於一九八八年就成立了,全球一百九

十多個國家參與,會員人數二億,年交易金額超過六百億美元;淘寶網的支付寶佔有中國這個龐大市場五十的市佔率,而且開始瞄準世界。餘額寶所帶動的網路理財風潮已成為業界教科書。全球電子商務每年已有三兆四千億美元的產值,理財市場何止十倍於此?這麼明顯的全球趨勢都可以被行政部門關起門來不開放,新興的發展趨勢更不可能從這樣的思維中解放出來。   台灣的法令要與時俱進,唯有等到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時才會以牛步化動作。食安問題如此、軍事審判如此、年金改革如此、自由貿易如此,金融法規如何能成為例外?我想,只有到未來不知何年,金融業跨不出蕞爾小島,生存出現問題,而全球的網路金融早已揚長而去,台灣才會著手「研擬修法的可能

性」。   台灣的金融業早已被低利率環境僵固的匯率政策壓得喘不過氣,無法打開海外市場更顯得坐困愁城,靠銷售手續費又面臨同業殺價競爭。金融商品同質性太高、市場無法擴張、利潤率被壓低,「亞洲盃」淪為口號、網路金融看來又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夢,著實令人為台灣金融業的未來捏把冷汗。 唐祖蔭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 於台北

消費者對社群平台購物選擇之偏好分析

為了解決中嘉寬頻評價的問題,作者許洺薇 這樣論述:

  科技進步造就了網路時代來臨,大幅提升了大眾的上網比例,網路的便利性讓網購的熱潮只增不減,現今除了主流的電商平台,以「人群」為主的社群媒體平台也來帶新的購物商機,讓大眾擁有更多網購選擇,而在社群平台經營的商家就必須瞭解哪些誘因會吸引消費者在社群平台上進行購物,所以本研究的主旨在於探討使用者為何會選擇在社群平台購物的決定因素,例如:運費、商家行銷手法、退換貨服務以及商品價格等,是否會成為消費者在社群平台上購物的考量因素,以及社群平台的不同特性是否會影響消費者的購物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