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寫的 山西文化之旅:歷史人物篇 和劉峙,劉滌宏的 高級傳令兵:劉峙將軍徐蚌會戰戰時日記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毛澤東對十大元帥的獨特評價 - 巴士的報也說明:朱德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昌明文化 和秀威資訊所出版 。

國防大學 戰略研究所 沈明室所指導 張岳騰的 中共特戰部隊組織變革:現況、發展及影響 (2018),提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中共軍事、解放軍軍事變革、中共國防轉型、中共特戰部隊、特種作戰。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齊茂吉所指導 洪景鄷的 解放軍第二炮兵建軍及其發展之研究(1966-2015) (2017),提出因為有 原子彈、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解答。

最後網站1955年評銜本應有十一位開國元帥他為何主動退出 - 尋夢園聊天室則補充:而授予毛澤東大元帥軍銜絕對的眾望所歸。 但是根據1月份中共中央軍委座談會所制訂的原則,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是毛澤東,委員有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共開國十大元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山西文化之旅:歷史人物篇

為了解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問題,作者 這樣論述:

  在地球的東方,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它頭枕長城、腳踏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國上古聖賢堯舜禹皆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它的名字叫中國山西。     本書以時間順序寫來,羅列山西地區遠古至今的著名歷史人物。以通俗的語言,講述他們的生平故事,讀者從而自勵與自省。

中共開國十大元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瑞金是“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瑞金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誕生地,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心,是馳名中外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出發地之一。“紅都”這個稱謂起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瑞金進行偉大革命實踐和紅色政權建設探索的歷史。1931年11月7日至20日,醞釀了近兩年時間,並經過時任瑞金縣委書記的鄧小平同志精心籌備了:第一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的葉坪隆重召開,大會向世界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定都瑞金。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在瑞金沙洲壩召開,由於當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已經從上海遷到了瑞金,因此,“二蘇大會”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臨時”兩個字就去掉了,正式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因此,瑞金作為赤色首都,也是毛澤東思想的主要發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八一”建軍節的誕生地。
新中國的第一、二代領導人,共和國十位開國元帥中的九位,十位大將中的七位,以及1966年以前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中的35位上將、114位中將和440位少將,當年都在瑞金戰鬥、工作、生活過。同時,在蘇區人民以巨大的蘇維埃政權建設奉獻了一切。以瑞金為例,當年僅24萬人的瑞金,一共有11萬人參軍參戰,5萬多人為革命捐軀,其中1.08萬人犧牲在紅軍長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7166名。為支持蘇區建設和支援紅軍北上抗日戰略轉移,從1932年至1934年,瑞金人民認購了68萬元的公債,借出25萬擔穀子,其中41.5萬元公債和捐集的所有糧食無私奉獻給了蘇維埃政府,長征時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2600萬銀元的存款一併用於支援革命。光榮的蘇區歷史為瑞金留下了眾多獨特的革命舊居舊址和精神遺產。到2013年,瑞金境內共和革命舊居舊址180多處,擁有紅軍廣場、“一蘇大”會址、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大禮堂、紅井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3處,這些都是發展紅色旅遊的寶貴資源;同時,自1995年新華社在瑞金修建革命舊址、續寫“紅色家譜”以來,到2013年已有40多個部委來瑞金尋根問祖,按照修舊如舊、修舊復舊的原則,修建革命舊址,在葉坪、沙洲壩已經成規模較大的國家部委舊群,成為瑞金紅色旅遊的一大景觀。

中共特戰部隊組織變革:現況、發展及影響

為了解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問題,作者張岳騰 這樣論述:

中共軍力的變化,一直以來不僅為亞太區域,甚至是西方大國關注的焦點,尤其中共特戰部隊發展,對臺海與印太區域形成的威脅及影響勢必動見觀瞻,其現有實況如何?發展趨勢暨限制為何?是為本研究的重點。為探究以上問題,本文藉由歷史回顧及文獻分析,試圖瞭解解放軍特戰部隊的組織變革,透過各項演訓、任務執行狀況,分析其能力、限制及未來發展、運用的走向。研究顯示,中共早從紅軍時期就培養特戰部隊執行任務,後續在八年抗戰、抗美援朝及懲越戰爭時期,都曾編組廣泛進行敵後滲透和特種作戰。80年代起中共推動軍事現代化,開始在部分軍區及海、空軍、武警部隊成立正式編制,並具備偵察、特戰、火力支援、心理戰、情報、通信等作戰能力,其

特戰部隊雛型形成。後參考先進國家的軍事事務革新與實戰經驗,於2006年開始成立特戰團,也曾在摩步旅編制特戰營,後續配合師改旅轉型為特戰旅,編配大型狙擊槍及無人飛機,進化具備執行武裝偵察、引導打擊、打擊效果的偵察、斬首破襲、反襲擊和武器運送安全等任務能力,其任務內涵實已與美軍特戰部隊所執行項目槪同,發展出類似於美軍模式的特種作戰。2015年起中共復實施軍事改革,更擴大特戰部隊編組,迄今其成員總數已達9萬餘人之眾,規模已與美軍在伯仲之間。特別是在習近平主政後,特戰部隊發展備受重視,已成為遠程兵力投射的主力,在對臺作戰中亦將扮演關鍵性角色。本文於結論部分提出因應作為,俾提供未來應變與持續研究之參考。

高級傳令兵:劉峙將軍徐蚌會戰戰時日記

為了解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問題,作者劉峙,劉滌宏 這樣論述:

The Battle of Huaihai 1948/49:General Liu Zhi's Wartime Diary ◆ 珍貴第一手史料,七十年來首次公開! ◆   國民黨為何輸掉國共戰爭最關鍵的徐蚌會戰?   誰該負起損失五十萬將士的最高責任?   ◆ 徐蚌會戰最高指揮官劉峙戰時日記,七十年來首次公開! ◆   一九四八年底爆發的徐蚌會戰,是國共戰爭中最關鍵的戰役。徐蚌會戰,國軍眾不敵寡,損失五十萬精銳,澈底改變了戰爭的天平,更種下國府敗走台灣的因子。劉峙為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在中山艦事件、北伐戰爭及中原大戰諸役獲勝連連、屢立戰功,甚得蔣中正器重,被譽為「常勝將軍」及「五

虎上將」。一九四六年國共戰爭全面爆發,一九四八年六月,蔣中正任命劉峙為「徐州剿匪總司令」,為徐蚌會戰的最高指揮官,他在戰敗後受到許多責難、更在戰史上留下「無能」的汙名。   本書是劉峙從未公開發表過的戰時日紀,是極其珍貴的第一手史料,記錄徐蚌會戰期間諸事,透露出政治干涉軍事、指揮官無實權、布署及指揮失調、戰略舉棋不定、後勤補給不足、黨員精神渙散、諂媚領袖之風,各種導致國民黨全面潰敗的原因。對於民國史及國共戰爭史皆具有相當重要的研究價值。   「軍事之機微繫於一念,政治牽制軍事固不可,而最高統帥不予前方指揮官以獨斷之權尤為失敗之根源。……國防部戰略舉棋不定,政略與戰略失調為大錯誤,徵兵之遲緩

與補給之不足尤為缺乏戰鬥力主因。」──劉峙 本書特色   1.徐蚌會戰最高指揮官劉峙戰時日記,七十年來首次公開!   2.珍貴第一手史料,記錄國民黨在徐蚌會戰潰敗之主因! 名人推薦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楊維真、國史館修纂處助修蘇聖雄,專序推薦!  

解放軍第二炮兵建軍及其發展之研究(1966-2015)

為了解決中共開國十大元帥的問題,作者洪景鄷 這樣論述:

中共建國之初,曾三次遭受美國核訛詐的威脅,因此,中共決議要發展自己的原子彈。在蘇聯的幫助下,除了為中共自主研製原子彈奠定基礎,也是導彈發展之嚆矢。1960年中蘇交惡,蘇聯撤回所有援助,此時中共開始自力更生,最終成功研製出原子彈。導彈則是從仿製蘇制的「P-2」彈道導彈後,自主研製衍生出的龐大「東風」導彈家族。因應原子彈和導彈的發展,中共開始組建導彈發展的領導與研製單位,並同時成立導彈發展的管理與訓練單位,在其基礎上,第二炮兵應運而生,從此中共擁有導彈作戰指揮體系,緊接著又完成「兩彈」結合,開始具備核打擊威懾能力。 第二炮兵的「東風」導彈家族發展出許多型號,第一代導彈計有「東風-2」中程彈

道導彈、「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及「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除「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的改進型─「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外,其餘均已除役。 第二代以後的導彈計有「東風-11」近程彈道導彈、「東風-15」近程彈道導彈、「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6」遠程彈道導彈、「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及「東風-10」巡航導彈。各類型號又不斷的更新改進以達到先進技術水平,此外各有專責打擊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陸基反艦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基本上可有效打擊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將中共戰略影響力擴展到第二島鏈,另外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也能涵蓋全世界

大部分的地區,對美國產生極大的戰略威懾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