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掏空案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中信金掏空案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謝易宏,林威伯,郭彥均寫的 鏡花水月:經典財經案例選粹 和謝易宏、周英惠、林佳倩、林大鈞、廖先雅、葉立琦等的 貪婪夢醒-經典財經案例選粹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中信金涉百億掏空案辜家大總管吳豐富1500萬元交保也說明:中信金 控驚爆近百億資金掏空案,特偵組8日上午兵分30路全臺大搜索,約談前中信金董事長辜仲諒、國寶集團總裁朱國榮等一共94名被告及證人,9日凌晨2時50分最新的消息,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五南 和五南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諶家蘭、林我聰所指導 賴士詮的 結合文字探勘與財務指標建置財務預警模型之研究 (2017),提出中信金掏空案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文字探勘、情緒分析、財務預警、企業失敗。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財經法律學研究所 王志誠、柯耀程所指導 林唐緯的 特別背信罪之研究─以關係人交易為中心 (2013),提出因為有 經濟犯罪、金融犯罪、背信罪、特別背信罪、忠實義務、關係人交易、經營判斷法則的重點而找出了 中信金掏空案的解答。

最後網站[新聞] 快訊/中信金被控95億掏空案辜仲諒一審獲判無罪則補充:完整新聞標題: 快訊/中信金被控95億掏空案辜仲諒一審獲判無罪4.完整新聞內文: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被控和過世的父親辜濂松,以層層轉匯到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中信金掏空案,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鏡花水月:經典財經案例選粹

為了解決中信金掏空案的問題,作者謝易宏,林威伯,郭彥均 這樣論述:

  「弊端,常係滴水穿石。貪婪,總由試探滋生。防微杜漸,不能以尺度,怎能成方圓。犖犖道理,卻在套利之際,亂了章法。滾滾紅塵,趁亂取巧的,常便宜得利,曲解公道,嘲諷風骨。企業經營,偶有推翻堅持,撼動信念;縱然背離初衷,迫於現實,也於焉正當。改革漫漫,徒留咨爾多士,仍然一腔熱血。   兩個秋冬的學堂,實務高手的意見交流,記錄企業與金融的法律對話,彰顯案例所涉的浮沉興衰。終於,再次呈現最新的財經敘事與評論,盼望藉由角落微光,為財經典章增添溫度。」 主編簡介 謝易宏   學歷  美國史丹福大學法學博士  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學士   經歷  國立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私立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會計學系 兼任教授  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EMBA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專任委員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專任委員

中信金掏空案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
PNN livehouse.in頻道 ( http://livehouse.in/channel/PNNPTS )

結合文字探勘與財務指標建置財務預警模型之研究

為了解決中信金掏空案的問題,作者賴士詮 這樣論述:

上市櫃公司若是發生財務問題,不僅會影響企業內部的員工與利益,更是會影響外部眾多投資者的利益,造成投資者重大的財物損失,更嚴重也會引起金融秩序的混亂造成金融危機,所以建立一個能提早預警公司之財務狀況的系統能提早察覺公司的財務惡化、發覺公司可能發生問題的癥兆,對投資人發出警訊是非常重要的,也對國際與國外的金融市場中,預防與降低其造成的傷害。現今的財務年報與財經新聞當中都是非結構化的文本資料,然而這些文本資料也蘊藏著許多有關於企業財務狀況的資訊,而這些公開的文本資料雖然豐富且完整,過往之研究卻較少探討財經新聞之文本資料是否會反映出公司內部的財務營運狀況,因此本研究也考慮到非結構化的文本資料做情緒分

析,根據過往一年的新聞評論來預警公司是否面臨著倒閉危機。本研究採用KNN、Naive Bayes、支援向量機(SVM)三種演算法對CMoney財經新聞進行情緒分析將新聞分類成正向與負向之情緒,並觀察其準確度比較三種演算法之好壞,而在財務比率指標的部分,本研究採用Altman(2000)之ZETA模型中的七大類財務比率指標。而建立財務預警模型的部分,本研究採用台灣證劵交易所所提供2015到2017年終止上市櫃及變更交易方法之公司的統計資料,並蒐集最近(2015至2017)的財務弊案之新聞公司,加入分析樣本(財務惡化之企業)之中,選擇共21家財務有問題的企業,並依規模選取42家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進

行比較且訓練模型,並利用邏輯式回歸、隨機森林與隱藏馬可夫演算法建立模型並比較其準確度。本研究為預警台灣上市公司之財務狀況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研究流程與方法,並結合文本情緒指標與財務指標的分析流程,可供未來之研究參考。

貪婪夢醒-經典財經案例選粹

為了解決中信金掏空案的問題,作者謝易宏、周英惠、林佳倩、林大鈞、廖先雅、葉立琦等 這樣論述:

  貪婪,究應如何在脆弱的人性中為智慧相繩?投機,還能怎麼期盼在功利的世俗中以法制為度?古往今來的質疑與應答,屢見精彩漣漪,但衡諸世代的利益糾葛,法治的堅持卻總在妥協中劃下句點;周而復始的,只有灰飛湮滅的遺憾。又逢歲末冬寒,百姓卻仍在嘆息中送別歲月,徒然咄咄;授業之餘,明知螳臂擋車,愚公移山,仍思以角落之見,喚醒法治精靈,共同記錄世代更迭中人心的善惡與法制的良窳。有鑒於此,一群通過最嚴格篩選的年輕心靈相約承諾,在課堂的探討中檢視近年的經典案例,思、辯可能的法律佈局與攻防,彙整析論,沉澱出財經規範的效度,提供實務參考。不僅同為流金歲月寫歷史,更資為法治春秋作見證。 主編者簡介 謝易宏 現職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 學歷:台灣大學法律學系法學組學士   美國史丹佛大學法學博士 經歷:東吳大學法律暨會計研究所教授

特別背信罪之研究─以關係人交易為中心

為了解決中信金掏空案的問題,作者林唐緯 這樣論述:

投資股票、向銀行存款及借貸,為一般人民主要之資金運用管道,並為現代社會所不可或缺之工具,但卻衍生出許多經濟犯罪、金融犯罪之現象,導致社會秩序之不穩定,甚至危及國家之經濟發展,故實有以刑罰規範之必要。惟刑法最主要之目的係為保護法益,故首應探求所欲保護法益為何,始得以妥適設計刑法之構成要件,且為避免設計不當,導致公司、銀行制度之崩壞,反而損及國家整體經濟發展,應審慎為之。我國於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3款以及銀行法第125條之2等等之特別背信罪條文,其構成要件結構雖與刑法第342條大致類似,但規範目的、範圍以及效果卻大相逕庭,應嚴格適用。關係人交易為背信罪最主要之犯罪型態之一,其核心概念係源

於忠實義務,而忠實義務與背信罪之本質息息相關,如此環環相扣之連結,最重要者在於基本核心理論之互相適用,俾妥適解釋特別背信罪之構成要件,並提出符合體系正義之改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