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情張愛玲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不了情張愛玲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梁慕靈寫的 想像與形塑:上海、香港和台灣報刊中的張愛玲 和蘇偉貞的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影像、書信、出版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讀懂張愛玲,你還得看她編劇的電影 - 今天頭條也說明:張愛玲 確鑿可考的編劇作品有十三部,分別是:. 《不了情》(1947)、《太太萬歲》(1947)、《金鎖記》(1948,未能拍攝)、《情場如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秀威資訊 和印刻所出版 。

國立中正大學 中國文學所 陳益源所指導 陳鈺雯的 荒涼中的悲劇性--讀解張愛玲作品 (2006),提出不了情張愛玲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悲劇性、荒涼、 張愛玲。

最後網站银灯里的浮世悲欢:张爱玲的香港国语片 - 中读則補充:1947年4月,文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不了情》在上海公映,这部由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刘琼、陈燕燕主演的影片,表现的是一场无果而终的婚外情,影片细腻的笔触、对爱情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不了情張愛玲,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想像與形塑:上海、香港和台灣報刊中的張愛玲

為了解決不了情張愛玲的問題,作者梁慕靈 這樣論述:

  若要全面理解張愛玲的作品,就必須了解她的創作與文學場域如何互動──編者梁慕靈蒐集整理1943-1949年間,《申報》、《大公報》、《香海畫報》等中國報刊所見之關於張愛玲其人、其文的剪報,從中梳理張愛玲自1943年正式發表作品以來,上海、香港、台灣三地以報刊為首的文化場域與張愛玲作品之間的互動。進一步析論張愛玲作品如何描繪三個城市的形象,同時關注從1943-2016年間,不同時代、不同城市中的各種勢力,如何「借用」和「想像」屬於他們的「張愛玲」。   導讀之外,書中整理收錄1943-1949年間《戲報》、《海晶》等上海報刊中,以張愛玲為題的剪報全文61篇,並擴及《天地》

、《東方日報》等中國報刊所見之相關報導,編為總目(含提要、關鍵字)651條,期能在此基礎上,開啟對張愛玲、張愛玲作品更多的想像。 本書特色   ★獨家選編:1943-1949年間《戲報》 、《大公報》、《香海畫報》等上海報刊中,關於張愛玲其人、其文的剪報全文,進入張愛玲身處的時代與生活。   ★特別收錄:1943-1949年間《申報》、《天地》、《東方日報》等中國報刊的相關報導總目,並附上提要、關鍵字以便檢索。  

荒涼中的悲劇性--讀解張愛玲作品

為了解決不了情張愛玲的問題,作者陳鈺雯 這樣論述:

荒涼中的悲劇性——讀解張愛玲作品目次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 研究動機、目的 / 1第二節 研究方法 / 9第二章 張愛玲灰撲撲世界中的惘惘威脅 / 17第一節 前言 / 17第二節 華麗的褪去與貴族的凋零 / 18第三節 蒼涼的呈現 / 29第四節 意識結構的蒼涼構成 / 41第五節 結語 / 61第三章 張愛玲荒涼境界之悲劇透視 / 63第一節 前言 / 63第二節 悲劇意義的昇華 / 63第三節 張愛玲作品中的悲劇呈現 / 78第四節 由〈半生緣〉析論張愛玲的悲劇性 / 91第五節 結語 / 101第四章 張愛玲悲劇解構下的荒涼 / 103第一節 前言

/ 103第二節 張愛玲之於古典悲劇的解構 / 104第三節 「徹底」與「不徹底」的悲劇——以張愛玲小說人物為例 / 115第四節 荒涼下的美學轉化 / 131第五節 結語 / 139第五章 結論 / 141參考書目 / 149

長鏡頭下的張愛玲:影像、書信、出版

為了解決不了情張愛玲的問題,作者蘇偉貞 這樣論述:

遊牧者上路,靠的正是記憶。一九五二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後就未曾回去,赴美後的創作於今看內容不脫重寫、自傳、自白,說明了這些作品如同記憶結晶,不斷折射著她的回返路線。   作者以同時為小說家又為評論家的視角,洞察創作與人生的織理;以影像、哲學、精神分析、創作美學等不同角度與分析脈絡,依據全新出土之書信與著作,重啟張愛玲研究。更以曾為媒體編輯身分與作家張愛玲往返寫信的親身體驗,從張愛玲的小說、劇本、筆記、書信、未完成與散佚稿件……勾勒出一幅比張任何一部作品都更驚人的層層疊疊建構:或者,一切都是小說家的虛構,便虛構地完成了小說家的人生。   繼《孤島張愛玲》後,  小說家學者蘇偉貞又一次對張愛玲的析

論與細說  全書以影像、書信、出版三大面向綜論張愛玲的創作意象與內涵  是極具新意與創意的「看張」論述   本書以張愛玲與電影的淵源開始進行析論,曾經參與編劇的〈傾城之戀〉〈太太萬歲〉乃至〈不了情〉,張愛玲究竟欲傳遞何種訊息,以及這些影像作品與其創作,乃至真實生活中的關係,作者皆有深入的論述。   在〈生成-書信:張愛玲的創作-演出〉中,作者有意證明如果釐清張愛玲書信中重要事件之經緯,就能找到張愛玲小說-書信-人生相關的詰問與答案。作者另附記了他任職報社編輯時,與張愛玲的書信往返十數封,寫就〈張愛玲的書信演出──自誇與自鄙〉,其中細膩的析論,可為張愛玲本人性格提供註解。   在〈連環套:張愛玲

的出版美學〉,作者援引了二○○九年出版的「自白體」長篇小說《小團圓》作為評說的主體,往復呼應張愛玲與胡蘭成間的情事,乃至其創作與人生,堪為讀者留下一格「張-看」「看-張」的窗。   〈重回前方,台灣行〉收錄張愛玲訪台唯一新聞報導,〈鴉片床與診療椅的心理治療檔案〉從精神分析學角度切入〈金鎖記〉的人物心理及人生悲劇,深刻反射張愛玲孤絕性格。 作者簡介 蘇偉貞   祖籍廣東,降生台南。黃埔出身前砲校中校、日日新租書店老闆之女。   知名小說家。現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曾任《聯合報》讀書人版主編。以《紅顏已老》、《陪他一段》飲譽文壇,曾獲《聯合報》小說獎、《中華日報》小說獎、《中國時報》百萬小說

評審推薦獎等。著有各類作品十餘種,包括:《租書店的女兒》、《時光隊伍》、《魔術時刻》、《沉默之島》、《離開同方》、《過站不停》、《單人旅行》、《夢書》等。   張愛玲研究者,相關著作包括《孤島張愛玲:追蹤張愛玲香港時期 (1952-1955) 小說》、《描紅:臺灣張派作家世代論》、《魚往雁返:張愛玲的書信因緣》,以及主編《張愛玲的世界:續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