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問題,透過圖書和論文來找解法和答案更準確安心。 我們找到下列懶人包和總整理

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劉仁傑,巫茂熾寫的 工具機產業的精實變革4.0 和李志鋒的 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都 可以從中找到所需的評價。

另外網站告訴你三菱電機與三菱重工有何區別也說明:雖然沒有進一步的資料,但是可以想見,三菱造船分出的產業有三個部分,分別是三菱航空機、三菱重工以及三菱電機;而後的三菱重工與三菱電機再合併爲戰前 ...

這兩本書分別來自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 和機械工業所出版 。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黃程貫、王能君所指導 張義德的 拒絕團體協商之不當勞動行為-日本與台灣之學理分析及實踐經驗比較 (2015),提出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關鍵因素是什麼,來自於團體協約法第6條、日本勞動組合法第7條第2款、工會、不當勞動行為、拒絕團體協商、誠實協商義務、裁決決定。

而第二篇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電機工程研究所 綦振瀛所指導 方啟鑫的 高反射p型氮化鎵歐姆接觸之研究 (2003),提出因為有 高反射、歐姆接觸的重點而找出了 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解答。

最後網站Wokeehong MHI – 和記行三菱重工空調Wokeehong Mitsubishi ...則補充:SRK53MWKH1 (420 纖巧型變頻冷暖系列) · SRK25TE1/SRK35TE1 · SRK53TE1 · SRK25EE1/SRK35EE1/SRK50EE1 · SRK25ZSH-S/SRK35ZSH-S/SRK50ZSH-S · SRK25ZSXH-S/ ...

接下來讓我們看這些論文和書籍都說些什麼吧:

除了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大家也想知道這些:

工具機產業的精實變革4.0

為了解決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問題,作者劉仁傑,巫茂熾 這樣論述:

投入精實系統研究超過數十年的兩位作者, 以其推動工具機等產業精實變革經驗, 分享從精實變革到精實智慧製造的導入實務。   從精實變革邁向精實智慧製造   工具機產業所在之機械產業位居台灣4大兆元產業之一,   也是極少數具產業群聚、短鏈優勢,有機會與德日齊名的本土產業,   亦為推升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命脈之一。   本書由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團隊學者,聚焦工具機產業特性與發展歷程,   提出七項精實變革的理論與程序,   再精選工具機產業熟悉的七個主題,作為實踐精實變革的具體方法。   智慧製造浪潮近十餘年來已儼然成為產業顯學,   對於發展超過70年的本土產業來說,是危機也是轉機,   尤其

在經歷過疫情蔓延重創經濟發展的挑戰後,   智慧轉型更顯為產業能否再創下一波成長高峰與榮景的關鍵,   作者提出精實智慧製造,期盼能協助產企業,   尤其是工具機產業,提出轉型動能與解方。 各界專家讚聲推薦   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呂正華   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許文憲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企業輔導部總監/樊秉鑫   台中精機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明和   友嘉實業集團總裁/朱志洋   上銀集團總裁、臺灣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名譽理事長/卓永財   作者簡介 劉仁傑 Ren-Jye Liu   日本神戶大學經營學博士,現任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暨研究所教授、東海大

學精實系統團隊核心成員。曾任日本大阪市立大學商學部客座教授、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訪問學者。中文及外文著作十分豐富,著書五度獲得「經濟部金書獎」,包括《日本企業的兩岸投資策略》(聯經)、《重建台灣產業競爭力》(遠流)、《企業改造》(中衛)、《共創》(主編,遠流)、《世界工廠大移轉》(合著,大寫)。長期致力於精實系統推動、台灣製造產業體系變革暨台日商策略聯盟研究,經常應邀到國內外大學、大型企業,講授追求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製造管理理論與實務洞察心得。 巫茂熾 Mao-Chih Wu   東海大學精實系統團隊核心成員、資深顧問。歷任連豐機械設計工程師,友嘉實業研發部課員、課長、經理、協理、事業

部副總經理等職務。   彈性製造系統的主導性新產品、五軸加工技術暨加工機業界科專等專案計畫主持人。   近年積極致力於精實製造與客製化管理、精實智慧製造、產品開發管理與電腦系統導入之實踐研究。   出版序/謝明達  推薦序 從精實變革到數位轉型/呂正華  後疫情時代,工具機產業風雲再起的關鍵!/許文憲  「創造價值」才是迎戰數位時代的關鍵/樊秉鑫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黃明和  精實變革 最佳範本/朱志洋  升級轉型 提升價值/卓永財  序 章 迎接工具機生產典範變革與智慧製造的挑戰   PART01 精實趨勢篇 第 1 章 世界生產方式的變遷與潮流 第 2 章 回歸原點

實踐精實變革  PART 02 變革程序篇:7個程序 第 3 章  意識改革 凝聚共識  第 4 章  以5S奠定精實變革基礎  第 5 章  加工作業的流程生產  第 6 章  裝配作業的合理化  第 7 章  標準作業改善  第 8 章  以人為核心的工作模式  第 9 章  組織管理及經營策略的調適   PART03 變革實踐篇:7個主題 第10章 變革成功的法則  第11章 加工流程化追求有效配套  第12章 裝配節拍化 驅動製造變革  第13章 精實變革的供應鏈管理  第14章 精實變革與製造資訊的關鍵密碼  第15章 精實變革的資訊科技應用  第16章 精實變革的策略管理 

PART 04 他山之石篇:3 家頂尖日本企業的實地觀察 第17章 高松機械工業株式會社  第18章 天田株式會社  第19章 西鐵城精機宮野株式會社    PART 05 精實智慧製造 第20章 精實智慧製造的共創平台與核心主張  第21章 顧客價值觀點的智慧機械  第22章 台灣機械產業的轉機與挑戰  後記  參考文獻  前言 迎接工具機生產典範變革與智慧製造的挑戰   精實系統(Lean System)源自豐田汽車的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已經成為全球產業界的顯學。台灣工具機產業是少數能夠結合台灣產業群聚優勢,與德日齊名的本土產業。工具機產業受

到精實變革風潮影響雖然比較晚,但實踐成果在日本已經廣為周知,台灣則在2006年以後日漸普及,後續發展受到舉世的關注。   台灣機械工業歷經60年的發展,從早期的機械裝配、維修及複製,迄今已邁向自主研發設計、生產與行銷。機械工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上扮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機械工業中最具代表性的工具機產業,與資訊工業及半導體工業並列我國3個最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台灣工具機產業是極少數沒有依賴國外技術,結合台灣產業社會特質,發展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本土產業。   ☉台灣工具機的崛起與昌盛   1980年代台灣工具機在國際間嶄露頭角,截至2007~08年間,維持了20餘年的持續成長,創下了年產值1,500

億台幣的最高紀錄,列名全球第5大生產國暨第4大出口國。   我們認為,理解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有必要兼顧長期歷程研究。精研全球工具機產業發展史的大阪工業大學教授廣田義人(2011)指出,東亞各國都從後進國出發,逐漸趕上並超越歐美各國,堪稱最大特徵。他整理了1970年與2008年全球主要工具機生產國的工具機產值,並與作者整理2018年進行彙整(表1),說明日本、中國大陸與台灣等亞洲國家在此期間的驚人躍進。台灣在38年間,產值從排名全球第27成長到第5,產值成長了620倍。2018年產值雖然略有成長,排名卻掉到第7。   正因為工具機企業與當地工具機使用顧客企業之間,存在著相互技術交流的特質,

工具機產業的發展一方面支配著使用工具機的所在國製造產業競爭力,另一方面也激盪本身的技術精進。因此,工具機產業發展的實質意涵,不僅有助於通商貿易朝向順差發展,技術人員的培育更是成為製造大國不可或缺的要素。   工具機產業與景氣變動有著直接的關係,受到全球金融海嘯影響,2008年及2009年工具機的業績也跟著下跌,隨著景氣提前回春, 2010年工具機需求逐漸恢復,受惠於ECFA,2011年再創歷史新高。根據卓永財擔任理事長的TMBA整理自Gardner Publications, Inc出版的全球工具機市場資料,台灣產值為52.6億美元位居第6,出口值以40億美元的成績排名第4。   ☉過去的

成功不能指出未來的方向   從國際競爭力形成的觀點,台灣工具機的產業發展大致可以1990年代後期為分水嶺,區分為兩個階段,並分別以「群聚共生」和「模組共生」表達其特質。1990年代中期為止,台灣工具機產業的分工網絡優勢與特色,反映在專業分工、創業精神和靈活調適之上。這個產業「群聚共生」的特質,被認為是台灣工具機產業從70年代只能外銷東南亞的生產小國,邁向90年代末期全球生產大國的關鍵。   「模組共生」則反映了新近的成長特色。我們調查1997~2006這10年間的變化發現,台灣機械產業群聚調適產業全球化趨勢,不僅擁有繼續高度成長的量變,更帶動了專業模組廠崛起的質變。除整機廠持續成長之外,孕

育的工具機模組廠,納入中國大陸,甚至日本市場的「模組共生」,蔚為台灣工具機最大特色。工具機的滾珠螺桿、主軸、刀庫、刀塔、分度盤、冷卻系統、配電盤、伸縮護蓋、鐵屑輸送機等9大模組,已經由少數廠商所寡占。主力模組廠商規模,逐漸與工具整機廠並駕齊驅。   管理學上的典範(Paradigm)是指一群專業人士經由經驗和知識累積,所共有的思維模式。我們陸續根據國際工具機產業合作研究與國內田野調查發現,台灣工具機產業在「模組共生」指導原則下所發展出來的4大成功典範,顯然已經不能指出未來的方向,剛好是正面臨的4大課題。   第一,批量生產,整個生產流程充斥重工與浪費。台灣的裝配廠與機械加工廠之間,通常會累

積一定的量才下單,或者累積一定接單量才進行加工。這正是「大量庫存」與「嚴重缺料」的形成原因。需求3件,要等到10件才加工,爲追求效率一次卻加工20件。在這個過程中,裝配廠面臨了一定時間與數量的「待料型缺料」;加工完成後,則換成在加工廠形成了可觀的「待單型庫存」。   第二,外銷新興工業國,產品升級緩慢。群聚優勢帶動的成本優勢,讓台灣工具機能輕易攻占新興國市場。根據日本工作機械工業會、財團法人工具機發展基金會資料,統計台灣製工具機的單位重量價值,僅達日本製機台的45~48%。   第三,迴避開發,以及因此造成開發與製造過程的不確實。我們的長期追蹤發現,台灣工具機產品升級的關鍵,不在於政府各項

補助計畫投入的前瞻技術和產品升級,而在於未真正投入開發設計工作,以及開發與製造過程所呈現的系統性不確實。大部分的裝配廠主導開發與製造能力不足,活用協力廠能力受到限制;這項能力影響到製造過程的確實程度。   第四,台灣工具機產業群聚所孕育的零組件模組優勢,呈現一劍兩刃。台灣的工具機零組件廠在與台灣工具整機廠共同成長的同時,也成為日本產品降低成本、中國大陸產品追趕台灣的幕後功臣。台灣工具機因此陷入發展困境,有待透過製造體系變革來突破。   ☉積極摸索典範變革方向   這4個典範,固然造就了台灣工具機在產銷上雙雙締造歷史新高,甚至帶動工具機模組廠的崛起。然而台灣工具機產業長期發展的隱憂,卻因為

成績亮麗而日漸突顯。   譬如,北京機展都在台北機展的1個月之後,實質上已經帶給台灣工具機產業很大的威脅,尤其在外銷新興工業國與成本優勢上,正急起直追。在這個過程,大陸工具機廠共享了由台灣孕育的工具機模組廠,大幅縮短追趕時間。   正因為共享模組廠,又迴避開發,特別是迴避合作開發,導致台灣工具機產品升級速度緩慢。政府在各種前瞻技術和產品升級投入的資源過於侷限於單一技術升級,如果沒有在製造流程與供應鏈體系下工夫,提倡精實製造、精實供應鏈與合作開發,便不易打破進一步精進的瓶頸。   產品模組化帶動產業群聚變遷,原本成熟的分工網絡轉為模組化優勢,長期隱憂也跟著開始浮現。檢視這個過程的脈絡與跡象

,我們發現台灣工具機部分企業正迎接管理典範變革的挑戰。   第1,進軍先進國市場,已初見曙光。不僅專業模組廠已經被日本廠商視為最大的競爭對手,整機廠也不遑多讓。東台精機與友嘉實業在日本設立獨資或合資據點,大同大隈、台灣瀧澤與崴立機電等日系台灣據點擴張,大光長榮與準力機械的OEM發展,以及倉敷機械、和井田製作所與OM製作所等知名日本企業在台設立新據點,都有逐漸取代部分日本市場之策略性目的。   第2,與全球同步,開始重視豐田模式,摸索供應鏈體系變革。工具機產業在產品及介面標準化之下,正面臨到全球化的壓力與挑戰。要擺脫同質競爭,要有能力進行客製化,也代表過去以批量生產的典範漸漸不敷實際。200

6年9月,台中精機與永進機械領軍協力廠組成工具機M-Team雙核心團隊,開創工具機組織間學習與磨合之先聲;2011年4月並進一步融入東台精機、百德機械與麗馳科技等企業暨所屬協力廠,形成M-Team聯盟。此外,友嘉實業、台灣麗偉、勝傑工業、眾程科技與松穎機械等友嘉實業集團所屬企業,也正力圖變革。各種跡象顯示,近年成為全球顯學的精實製造與組織間關係變革,已經逐漸受到台灣工具機業界的重視。   ☉日本工具機的精實摸索   長期以來,日本是全球工具機最大生產國暨輸出國,台灣工具機業者關心的是「日本工具機的精實變革是否如同汽車產業的成功?」 2008~2012年間作者所屬研究群,活用經濟部工業局、中

衛發展中心的委託研究資源,對於日本工具機企業導入TPS情形,完成了全面性的實地調查研究報告。順利參訪了Mazak、Okuma、Amada富士宮事業所、OKK、Sodick、Citizen、Waida、高松機械、中村留、瀧澤、Brother、THK、Enomoto、Tsubakimoto、津田駒工業、白山機工。再加上2018和2020年,帶領所屬團隊自主研究參訪,小松製作所、牧野、發那科、DENSO WAVE、Amada土岐事業所、三菱電機名古屋製作所與DMG MORI等極具代表的工具機暨零組件企業及機械製造產業,累計22家。   推動精實變革多年的頂尖工具機企業不在少數,大都已經發展出十分獨

特的生產方式。搭配別緻名稱的生產方式、態度堅決的經營者、走過篳路藍縷的卓越資訊科技應用,說明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製造流程變革精神。其中,Amada的「用餐式生產」與「攤位作業方式」、高松機械的「看板式生產」、Citizen 的「有人化工廠」、THK的「準時交貨設計」,以及Enomoto的「單件流製造」,堪稱代表。   根據作者觀察,這些獨特的裝配或加工方式,以沒有重工與沒有多餘庫存為前提,已經繳出了亮麗的成績單。Amada的「用餐式生產」,隱喻工具就像刀叉,而零件像食物,透過可調整高度和旋轉的工作台,進行非常有節拍的轉塔裝配。而Enomoto的排屑機製造完全貫徹單件流,與台灣同業比較,估計L

ead Time只有30%,半成品庫存只有15%。   在過去,並不是所有的日本工具機企業都重視TPS,甚至認為產品的差異化優勢,才是獲利的關鍵。儘管到今天,這樣的現象還是部分存在,不同的產品特質,支配TPS的短期推動績效。然而,已經愈來愈多的企業發現,從長期觀點,產品創新與製程創新是完全可以並行不悖的。值得關注的,部分日本優良企業的產品開發,強調採用前負荷(Front Loading)的方式。他們在初始的產品企畫及構想階段,就集結了顧客及協力廠商,利用CAD、CAM來做出虛擬產品。他們的經驗顯示,初期討論時間雖然會延長,但是卻不會發生逆流作業的情況。在同一段時間內把大家的問題一起解決,便可

大幅縮短開發時間。   ☉為何要變革?   本書提出的核心問題意識:台灣工具機產業應如何透過附加價值的創造,維持與提升其競爭優勢。台灣工具機產業被認為是極少數能夠匹敵日本造物經營能力的產業,在技術與市場調適上具備國際化能力與分工定位。因此,從價值創造觀點解析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之道,不論在理論上或實務上均極具潛力。   在經濟學中,產出商品之售價扣除中間投入即為附加價值。   附加價值=售價-中間投入   企業之附加價值涵蓋的內容包括稅金、人事成本、折舊、租金、利息支出與利潤,高附加價值意味著,企業有機會繳納較為豐厚的稅金,對社會提供較高的貢獻,可以給予員工較高的工資與福利,安定員工生活

,同時保留下來的利潤,可以持續支付往後技術、商品開發的費用,為企業長久經營奠定基石。   附加價值之高低,取決於企業的價值創造能力。附加價值並不是單方面由製造廠商所決定,而是由市場上顧客所願意支付的價格來決定。因此使用高科技或昂貴的原料在商品上,並不一定能提高商品之附加價值,當成本高到與售價相當時,附加價值將被壓縮。   因此,價值創造能力就是相對於競爭對手的差異化能力,作者認為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組織能力,亦即具備獨特性、內隱性、難以模仿的組織日常管理的建構與進化能力。另一個是相對於競爭對手,獲得顧客認同的價值提供能力。此處的顧客價值除了眾所周知的功能型價值之外,還包括滿

足顧客需求的解決方案型(Solution)價值。組織能力與顧客價值的高度化,表達了讓競爭對手學不到、學不像的價值創造能力的可持續性。   台灣工具機企業的組織能力有待精進,2006年起的產業製造組織變革風潮,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從與顧客互動取得價值的概念則剛剛起步,在中國大陸市場卓然有成的部分企業,已經強烈感受到提供使用顧客解決方案,在價值創造上的重要意涵。這是台灣工具機產業發展60年來十分難得而寶貴的經驗。同時,最近興起的台日工具機企業聯盟,在技術、市場等能力互補之下,已經不乏直接邁向兼具組織能力與顧客價值的精采案例。   ☉智慧製造的挑戰   2011年德國吹起了名曲「工業4.0」之後

,美國的「先進製造夥伴計畫」、日本的「產業復興計畫」、中國的「製造2025」、韓國的「製造創新3.0」,以及台灣的「生產力4.0」或「智慧機械」,製造創新的策略論述,蔚為全球風潮。其中,以物聯網為中心的智慧工廠,結合人工智慧應用和大數據分析的資源開發,部分大企業展示了智慧科技應用的驚人進展,舉世注目。   然而,2010年代後期,工業4.0風潮出現了不和諧的聲音。從總體面,為確保國內工業的競爭主導地位,各國政府的策略意圖不同,以及每個國家的製造發展脈絡與基礎設施也不相同,這種新技術並不會普遍適用於所有的產業。從個體面,在政府鼓吹下積極摸索投資的製造企業現場,卻因為無法取得相對的價值而苦惱不已

。曾經喧騰一時的熄燈生產、機器人大軍、鞋廠回流德國,都沒有真正實現。2019年5月22日出版的日經商業週刊,對這種製造現場的過度期待、投資無法回收,甚至用AIoT泡沫化來形容。   智慧製造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創造價值?」,能夠「做」完全不代表能夠「創造價值」,AIoT卓然有成的市場末端數據活用、影像深度學習,對智慧製造的啟發非常有限。製造現場的數據來自標準化與慣例化,而標準化與慣例化又奠基於符合目的的流程。從這個角度,智慧製造與精實系統,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從實體系統(Physical System)切入,延伸現場主義的精實精神,是活用AI與IoT的關鍵。   我們主張秉持事實,亦即豐田

學主張的「三現」,從現地、現物的實際觀察出發,思考符合台灣現實的解決方案。我們不討好這幾年熱中推動智慧製造的產、官、學、研,就是因為相信「危機就是轉機」,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才能徹底省思無法創造價值的本質,並轉為製造創新的可持續力量。   這正是本書新版新增第五輯的目的。我們主張「精實智慧製造」,亦即從顧客價值創造探討台灣製造業推動製造創新。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積極推動智慧製造的現場,除極少數獲得具體成果的企業之外,大多乏善可陳,目前仍無法實踐價值。我們發現大多數業者沒有站在顧客立場思考顧客使用流程的問題解決,欠缺「目的實踐」的智慧機械;廠內的機械加工或組裝流程,大多欠缺穩定與配套的精實智慧製

造目標,無法對來訪的顧客提供啟發。因此,我們提出的精實智慧製造共創平台,就是以「先精實化再智慧化」、「發展結合目的與共識的實踐流程」、「堅持顧客價值」做為核心主張。   ☉本書的架構與活用方法   本書以上述台灣工具機企業的主客觀環境為基礎,著眼於工具機產業的精實變革。我們深信,透過個別企業的努力與產業製造組織的變革,能夠提升工具機企業的組織能力,特別是消除浪費的日常管理的建構能力與精進能力。   全書共分為五輯。第一輯為精實趨勢篇,從世界製造企業生產方式變遷與潮流,分析此波長達十餘年的全球精實變革風潮的本質,導引本書主張的變革程序,觸及在工具機產業實踐上的核心課題。第二輯為變革程序篇,

針對本書主張的7個程序,進行理念、步驟與方法等邏輯層面的詳細解析。第三輯為變革實踐篇,為工具機企業量身訂製了7個主題,用工具機各級職工的熟悉語言,進行詳盡的實務性解說。第四輯是他山之石篇,收錄兩位作者實地訪問的3家工具機企業個案,他們擁有日本近百家工具機企業中公認最佳實踐的精實系統。第五輯是精實智慧製造篇,發展顧客價值的實體系統是我們對工具機暨零組件產業的主張。   本書因應產業界的強烈期待而誕生。作者所屬研究團隊深耕台灣工具機產業已超過30年,不僅在全球管理學術界擁有中英日文著作,確立了工具機產業研究的頂尖定位;同時在實務世界也一向以與工具機產業界朋友並肩作戰、共同學習、一起成長為榮。我們

期待本書提供的精實系統理論性暨實踐性內涵,能夠讓第一線的推動人員運用到實際工作,帶動遍地開花效果,並且能夠讓經營管理、財務、廠務、研發、業務行銷等背景的人員理解精實變革意涵,共襄盛舉。   【出版序】謝明達/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 猶記得2020年初,新冠肺炎橫掃全球的這場戰役中,臺灣靠著即時的邊境管制政策與全民的共通合作打贏了第一次的勝仗,其背後功不可沒的要角,要屬工具機等廠商快速組成口罩國家隊,讓民眾短時間獲得充足的口罩,得以維持正常的生活與經濟活動,一舉推升臺灣為全球第二大口罩生產國,甚至還以餘力捐贈歐、亞、美洲等多國捐贈出超過5,000萬片以上的口罩,種下後來疫苗國際互助的善循

環。工具機產業在臺灣發展已超過70年歷程,對於臺灣產業的成長扮演著相當關鍵的角色。然而面對席捲全球的智慧製造浪潮下,更讓規模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工具機產業,清楚意識到持續轉型升級的迫切性,過去的優勢,已不再是明日成功的保證,唯有擁抱改變,才能搶得市場先機。中衛發展中心從經濟穩定成長的1990年代開始,協助產企業籌組衛星工廠體系,靠著打群架的形式讓台灣產業得以站上世界舞台,接著運用TPM、TQM、QCC以及TPS等管理工具,強健產企業的經營體質、轉型升級。其中精實管理的實踐,也從製造品質改善、成本降低等面向,逐步拓展至精實創新,甚至是整個經營系統的效能提升,也就是全方位TPS系統,我們持續觀察到企業

靠著TPS的實踐,成就出持續改善的組織文化,進而提升企業經營的韌性。    配合政府2016年起推動「智慧機械產業推動方案」等相關產業政策,中衛中心開始積極協助產企業加速數位轉型的推展,聚焦於數位轉型整體藍圖規劃(考量供應鏈與競爭策略)與大數據應用,並結合國內外策略合作夥伴籌組「數位轉型 X AI輔導生態系」,協助企業建置AI生產及智慧工廠,滿足少量多樣的快速生產需求,並結合上下游業者籌組產業國家隊,期盼提升供應鏈及產業整體競爭力,持續拓展國內外市場。近年來在業者與政府的努力之下,工具機所在之機械產業總產值於2017年起首度成為我國繼半導體、面板後的兆元產業,且連續3年均突破兆元大關,足見產業

相當穩定發展的態勢。本書為2012年劉仁傑教授與巫茂熾先生出版《工具機產業的精實變革》經典增訂版,中衛發展中心相當榮幸能繼續發行本書,相信藉由本書的出版,能帶給不只是工具機產業,更多不同產業在運用精實變革、數位變革上有更多啟發與進展。

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進入發燒排行的影片

原始直播連結: https://youtu.be/MTMgSvt3Go8

這一位是王伯輝就是核四廠的前廠長

蔡英文說核四是拼裝品會出問題是不是真的

龍門的一號機、二號機的原子爐分別跟日立跟東芝買的
奇異設計的
然後它的爐內棒是跟東芝買的
控制棒跟日立買的
它的發電機呢是跟三菱重工
三菱重工買的
那它整個廢料處理系統是日立的

日立再到各處去買
HITACHI把它兜在一起的
對對對HITACHI把它兜在一起的
那它的柴油發電機呢是跟法國最棒的廠商

跟各位講喔
就是說這個都是一流的廠商
他所製造的全部新的不可能假的嘛
不可能是舊的

然後呢運到台灣來把它組裝在一起
那這個叫做拼裝車嗎
我就是要問大家
就是說這個叫做拼裝車的話
那什麼不是拼裝車

我的手機Apple12
對 那會叫拼裝的嗎
它也是在不同廠組裝啊 對啊
高鐵也是拼裝車啊對不對高鐵你用的
不管是機電系統、土建系統
或者是車頭或是車廂
本來就不是同一個體系做的嘛

那所以照這樣子來講
那所有東西都拼裝車不要用啊
你手機也不要用
那你的這個潛艦 潛艦國造也是拼裝車
潛艦也不要用嘛

那我們所有東西幾乎都是拼裝車的時候
我們這樣講剛才廠長講比較客氣
我比較不客氣
反正我講我們今天工科要跟這些文法商宣戰
都瞎講

為了拿選票什麼東西都說是拼裝車
對工程背景的人來講
這個世界上的趨勢就是各有專精

做所謂的這個沸水反應爐的人做反應爐
做圍阻體的做圍阻體
然後做剛剛講的柴油發電機做備援的做備援
然後做裡面的整個渦輪系統的做渦輪

都是一家公司做你跟我開玩笑嗎
但是不好意思文科不懂
我可以幫廠長回答核四是第幾代核能電廠
我們基本上應該是定義為第三代核能反應爐
而且在當時是全世界在日本以外
第一個使用該反應爐設計的新一代核能發電廠
所以很新而且很先進

當時因為來看了以後核四這個廠址呢
是IAEA(國際原子能總署)在民國六十年代來看的時候
是台灣最好的廠址

好請注意喔總統府今天(4/27)發表了一個言論
他的張惇涵他的發言人說
一切都照國際標準
核四廠址符合國際標準廠長說的

對那當時為什麼沒有選在核四蓋第一個核能發電廠
因為濱海公路還沒有開通
當時沒有路是不是 對濱海公路沒有開通
那核四這個地方好在哪裡我跟各位講
它好在一個它的地質非常穩定
它下面都是岩盤
第二個它距離...它後面都是山
一層一層的山

因為為什麼要講山呢
假如有發生事情的時候山可以當屏蔽
核四蓋起來的時候第一次被turn out被趙耀東
那緩了緩了以後呢電力公司又再提出來
提出來以後要續建
續建的時候當時候阿扁把它turn down
那turn down四個月的時候
我們大法官釋憲就說要繼續再建
那其實這一個情況是說
我個人覺得啦
這可能是國際上的壓力
為什麼呢當時不要給它建的時候
不要給它...就是說台灣要turn down
但是呢我們的都已經下單了
奇異都已經下單
設備都已經下單了
那這些拿不到錢怎麼辦
對人家都不爽 就叫人去lobby去遊說
就叫你重新重啟

對所以阿扁四個月以後就開始重啟了
那開始重啟的時候我們花了很多錢
怎麼講花了很多錢呢
奇異公司非常聰明
他就lay off了很多人
那lay off這些人的時候
算你頭上
對對就是lay off這些人要算帳算在哪裡
算在電力公司頭上算在你中華民國頭上
算在台電說啊你們政策反反覆覆害我的人被資遣
我付資遣費你幫我付
對這個那時候我們就真的很冤枉的浪費了好多錢

你直接講這種都市傳說你聽很多到底是不是真的
什麼基礎工程承包說核四完全不能做到底有沒有

第一件事情歐盟那些人跟我們完全沒有邦交
歐盟派了十個人過來看德國人領軍
英國、法國、西班牙這些都有核能電廠的
甚至還有匈牙利的有捷克的
那德國人帶隊來這裡又看兩到三天
他們非常內行 我駐廠檢驗
對就讓他看 看了兩到三天走了以後
他跟我講了一句話私下跟我講
他說你們做的實在是非常的好

他說非常的好但是我不能寫在文件上
我只能說肯定你們

那第二個來講喔
我們的安檢
由當時張家祝部長請了一個安檢團
安檢團裡面有四十幾個都是電力公司
各個電廠有經驗的人過來
然後還加上一些國內外的有經驗的人加進來
安檢團裡面有個總顧問
總顧問叫做蔡維剛先生蔡維剛博士

他是芝加哥最大電力公司的核能安全的主管
他說核四是他四十年
近四十年的核能生涯裡面test的最好的一個電廠

那我們曾經在做test階段中間
有一個test叫做整體洩漏性測試
非常難做我可以跟各位講我光那test做了一年半
那做不出來的時候
我就想說完了完了這個廠完了
這個我要先插嘴幫大家問
整體洩漏性測試是不是類似我今天做了一個氣球
我要看看它是不是滴水不漏氣不會外洩出去 沒有錯
第一次大家很高興去做
去做的時候發現有漏啊 有漏東西出去
有漏氣因為漏氣比漏水還恐怖
也修了兩三個月以後也修好了
修好了以後呢又再做一次
再做第二次的時候
又發覺到有一個地方又漏了
還是不行
那漏了以後第三個又再把它修
都修好了喔修好了以後呢就再繼續再做
繼續再做以後上不去 壓力上不去
結果有一天的半夜
我們的工程師跟我講說廠長過不了啦
過不了啦 為什麼 我帶你去看
就往那個接縫處
就是上去以後樓板的接縫處
一噴下去好像那個螃蟹吐泡一樣
那就沿著整個牆角一直弄
我說那該怎麼辦
對啊要怎麼辦
日本人就跟我們建議說
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壓
然後要用煙看看往哪裡跑
那日本人就從日本跟我們介紹一種叫做化學煙
因為化學煙沒有重量
它反應比較快
那我們剛剛講做加壓測試人還要進去的時候
會有潛水伕病的危險
因為我們人要進去的時候
要保證他身體的安全 是的
所以呢我們把員工送去基隆海軍醫院
基隆海軍醫院有做潛水伕的test
所有進去的人男男女女
都去基隆海軍醫院做過潛水伕的test合格
那合格了以後 兩個人一組
為什麼兩人一組呢 怕有個人倒下來嗎
不是 怕有些人沒有仔細看
各位你知道嗎
裡面是一個密閉的空間
我們必須要工安的人去量含氧量
含氧量可以了以後工安說可以了 人再進去
你可以放人進去
然後呢我放人進去
每一個人進去的時候我都把他的ID臂章
就是台電的識別證拿起來放在
跟礦工一樣放在旁邊 做紀錄
我怕進去60個出來59個
那就少一個就糟糕了
而且那個缺氧的狀況還不能解決
少一組我就麻煩了
每一個進去我就是握手拍拍肩膀說
拜託拜託拜託好好找
結果呢各位知道嗎進去了以後
不到十分鐘
裡面傳出來的消息廠長我又找到一個
廠長我又找到一個地方
進去總共找到五個地方
五個地方喔五個地方是什麼樣子
在天花板上面
電銲工來的時候是仰焊
結果他沒想到電流加大以後把這個鐵板熔掉了
把這鐵板熔穿了
那熔穿以後他又不講
他怎麼樣做你知道嗎 他把這個角鐵往旁邊一挪
那熔穿的地方就被角鐵蓋住了
那50塊這麼大的話總共有5個地方
我們就把它補好
按照法規的規定按照機械工程師法規的規定把它補好
補好以後再做test
我們把這個經驗跟著我的同學講
我的同學拿到中國大陸去講
中國大陸的人聽得目瞪口呆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拒絕團體協商之不當勞動行為-日本與台灣之學理分析及實踐經驗比較

為了解決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問題,作者張義德 這樣論述:

我國自2007年起陸續修正了工會法、團體協約法及勞資爭議處理法,並於2010年5月1日起施行。在團體協約法第6條中新增了勞資雙方應本於誠實信用原則進行團體協商及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他方所提團體協約之協商,而與工會法第35條第1項之規定共同構成不當勞動行為的禁止規範。依團體協約法第6條之立法說明,該條文之立法雖係參酌了美、日、韓三國之立法例,但由於日本的工會係以企業工會為主要的組織範圍而與我國的勞資關係較為接近,故本文以日本法制為比較研究之對象而採取了比較法之研究方式。 在第二章中先觀察團體協商之機能、態樣、對於團體協商之法律規範型態、與其他勞資對話機制之區別以及日本團體協商之特色

等作為研究之基礎後,也對於日本團體協商權之概念形成、主體、性質、定位與效果等「團體協商權」概念內容進行研究。 而日本國憲法第28條對於勞動基本權之保障亦與其他基本權相同有其內在的限制,因此於第三章中檢視了在日本的實定法上對於公務員的團體協商權所設諸多之限制及其改革之動向外,也探討了自1980年代中期後部分學說所提倡之應限制少數工會之團體協商權的見解。此外,也分析了對於拒絕團體協商之行政救濟與司法救濟。 由於日本國憲法第28條僅抽象地規定保障勞工之團體協商權,是以勞動組合法第7條第2款乃將「雇主無正當理由拒絕與其所僱用勞工之代表進行團體協商」作為不當勞動行為的態様。唯,何謂「無正當之

理由」?在第四章及第五章的前兩節中,分別從當事人、代表、事項、進行程序等面向一一觀察日本實務及學說見解所生之相關爭議。 除了勞動組合法第7條第2款所明定之不得無正當理由拒絕團體協商外,日本學說及判決認為雇主尚負有「誠實協商義務」。是以,第五章第三節則聚焦在誠實協商義務之基本意涵、具體內容以及雇主在複數工會併存時的誠實協商義務。另,在本章中也分析了自1980年代開始在日本學說上所出現之應導入工會之公正代表義務的議論。 於探究日本法上的相關議題後,第六章則將研究的焦點轉回我國,擬先檢視我國團體協商規範之變遷,再整理與分析實務對於規範的實踐並檢視相關學說的妥當性。此外,也檢討了新團體協約

法的規定對於勞工團體協商權的保障是否充分及其問題點並試圖尋求妥適的解決之道。

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

為了解決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問題,作者李志鋒 這樣論述:

《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作者有超過10年的維修經驗,並且一直從事維修工作,書中很多內容都是作者長期維修經驗的總結,非常有價值。 《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採用電路原理圖和實物照片相結合,並在圖片上增加標注的方法來介紹變頻空調器維修所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和檢修方法,重點介紹變頻空調器維修過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主要內容包括變頻空調器通風系統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製冷劑泄漏和膨脹閥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室內機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通信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單元電路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強電負載和開關管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室外風機和壓縮機故障維修實例。

李志鋒(主編),家用空調器維修服務人員,2007年曾在海信空調青島總部受過培訓。長期從事家用空調器維修服務工作,具有十幾年的維修經驗,並在格力、海爾、海信等多個品牌售后服務部門工作過,所寫多部圖書的銷量長期佔據開卷家電維修類圖書榜單前列,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前言 第一章 變頻空調器通風系統故障 // 1 第一節 室內機通風系統故障 // 1 一、出風口有遮擋,製冷效果差 // 1 二、過濾網髒堵,製冷效果差 // 4 三、貫流風扇髒堵,製冷效果差 // 7 第二節 室外機通風系統故障 // 11 一、泡沫卡住室外風扇,不製冷 // 11 二、室外機散熱差,製冷效果差 //

14 三、冷凝器髒堵,格力空調器顯示H4代碼 // 17 四、風機電容容量減小,製冷效果差 // 21   第二章變頻空調器製冷劑洩漏和膨脹閥故障 // 26 第一節 製冷劑洩漏故障 // 26 一、細管介面製冷劑洩漏,格力空調器顯示F0代碼 // 26 二、粗管介面製冷劑洩漏,不製冷 // 29 三、細管螺母有裂紋,不製冷 // 32 四、壓縮機排氣管有裂紋,不製冷 // 36 第二節 電子膨脹閥故障 // 37 一、線圈開路,不製冷 // 37 二、膨脹閥閥體卡死,不製冷 // 41 三、更換膨脹閥閥體步驟 // 45   第三章變頻空調器室內機故障 // 52 第一節 常見故障 //

52 一、變壓器損壞,上電無反應 // 52 二、旋轉插座未安裝到位,上電無反應 // 55 三、接收器損壞,不接收遙控器信號 // 58 四、管溫感測器阻值變小,不製冷 // 60 五、室內風機線圈開路,不製冷 // 63 第二節 導風機構故障 // 65 一、驅動盒損壞,格力空調器顯示 FC代碼 // 65 二、光電開關損壞,格力空調器顯示 FC代碼 // 70   第四章 變頻空調器通信故障 // 77 第一節 連接線故障 // 77 一、連接線接錯,海信空調器報通信故障 // 77 二、連接線接頭斷路,格力空調器顯示E6代碼 // 79 三、加長連接線斷路,海爾空調器顯示E7代碼 //

82 四、連接線短路,格力空調器顯示E6代碼 // 86 第二節 通信電路的單元電路故障 // 90 一、降壓電阻開路,海信空調器顯示 36代碼 // 90 二、通信電路電阻開路,格力空調器顯示 E6代碼 // 94 三、通信電路分壓電阻開路,海信空調器報通信故障 // 100   第五章 變頻空調器單元電路故障 // 105 第一節 常見故障 // 105 一、電壓檢測電路電阻開路,海信空調器報過、欠電壓故障 // 105 二、記憶體電路電阻開路,格力空調器顯示EE代碼 // 110 三、室外風機繼電器觸點銹蝕,海爾空調器顯示F1代碼 // 114 第二節 開關電源電路和格力空調器模組保護

故障 // 120 一、開關電源電路損壞,海爾空調器報通信故障 // 120 二、電源電路取樣電阻開路,格力空調器顯示E6代碼 // 123 三、相電流電路電阻開路,格力空調器顯示H5代碼(一) // 132 四、相電流電路電阻開路,格力空調器顯示 H5代碼(二) // 137   第六章 變頻空調器強電負載和開關管故障 // 144 第一節 強電負載故障 // 144 一、20A熔絲管開路,海信空調器報通信故障 // 144 二、濾波電感線圈漏電,斷路器跳閘 // 146 三、矽橋擊穿短路,斷路器跳閘 // 150 四、矽橋擊穿短路,格力空調器顯示E6代碼 // 153 五、模組 P-N端子

擊穿,海信空調器報通信故障 // 159 六、模組 P-U端子擊穿,海信空調器報模組故障 // 162 第二節 開關管故障 // 164 一、開關管短路,三菱重工空調器報通信故障 // 164 二、開關管短路,格力空調器顯示 E6代碼 // 169 三、開關管短路,海爾空調器顯示 E7代碼 // 175 四、安裝模組板元件引線 // 179   第七章 變頻空調器室外風機和壓縮機故障 // 183 第一節 室外風機故障 // 183 一、軸承卡死,不製冷 // 183 二、線圈開路,海爾空調器顯示 F1代碼 // 185 三、線圈漏電,斷路器跳閘 // 188 四、直流風機線圈開路,格力空調器

顯示 L3代碼 // 191 五、15V熔絲管開路,三菱重工空調器報室外風機異常 // 195 六、直流電機線束磨斷,海爾空調器報直流風機異常 // 198 七、直流電機損壞,海爾空調器報直流風機異常 // 201 第二節 壓縮機故障 // 204 一、線圈對地短路,海信空調器顯示5代碼 // 204 二、線圈短路,海信空調器顯示05代碼 // 207 最近幾年,變頻空調器由於具有明顯的節能性和舒適性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產品,很多產品也已經進入了維修期,隨之而來的是維修服務需求的大量增加。並且變頻空調器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新機型、新技術不斷湧現,更新反覆運算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新從業

的維修人員有希望在短期掌握變頻空調器維修基本技能的需求,原有的維修人員也有提高維修技術、掌握新方法和新技術的需求。《變頻空調器維修三部曲》正是為了滿足這些需求而編寫的。 《變頻空調器維修三部曲》共分為三本,分別為《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極速入門》《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電控系統維修》和《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 《變頻空調器維修三部曲》從入門(基礎)—電控(提高)—實例(精通)三個學習層次,逐步深入,覆蓋變頻空調器維修所涉及的各種專項知識和技能,滿足一線維修人員的需求,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本套叢書的作者有超過 10年的維修經驗,並在多個大型品牌售後服務部門工作過,書中內容源於自己長期

實踐經驗的總結,很多內容在其他同類書中很難找到,非常有價值。另外,本套叢書提供免費的維修視頻供讀者學習使用,內容涉及變頻空調器維修實際操作技能,能夠幫助讀者快速掌握相關技能。讀者可通過“機械工業出版社 E視界”微信公眾號下載。 《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是本套叢書中的一種,重點介紹變頻空調器維修過程中遇到的典型案例,主要內容包括變頻空調器通風系統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製冷劑洩漏和膨脹閥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室內機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通信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單元電路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強電負載和開關管故障維修實例、變頻空調器室外風機和壓縮機故障維修實例。 提醒讀者注意

的是,為了與電路板上實際元器件文字符號保持一致,書中部分元器件文字符號未按國家標準修改。本書測量電子元器件時,如未特別說明,均使用數字萬用表測量。 《全彩圖解變頻空調器維修實例精解》由李志鋒主編,參與本書編寫並為本書編寫提供幫助的人員有周濤、李嘉妍、李明相、班豔、劉提、劉均、金闖、金華勇、金坡、李文超、金科技、高立平、辛朝會、王松、陳文成、王志奎等。值此成書之際,對他們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作者能力水準所限加之編寫時間倉促,書中錯漏之處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提出寶貴意見。   作者  

高反射p型氮化鎵歐姆接觸之研究

為了解決三菱重工三菱電機分別的問題,作者方啟鑫 這樣論述:

本篇論文研究將針對在p型氮化鎵(p–type GaN)材料上進行高反射率歐姆接觸電極之製作,將紫外光波段上有高反射率的金屬材料,鋁(Al)、銀 (Ag)應用於歐姆接觸電極合金中,在與傳統之p型氮化鎵歐姆接觸電極合金 Ni/Au 相比較,新的金屬合金材料不但可以得到低阻值的歐姆接觸,並且可以提供良好的反射率,極適合作為覆晶發光二極體高紫光反射率接觸電極之應用。在我們製作電極之前,需先將鎂原子在p型氮化鎵薄膜材料中活化,使其呈現高導電性,活化條件為750℃、30分鐘時具有最高濃度,其值約為1.49×1017 cm-3。而我們嘗試的金屬組合中,Ni/Ag/Au、Pd/Al/Ti/Au、Pd/Pt/

Al/Ti/Au、Pd/Ni/Al/Ti/Au都有不錯的電性表現,其特徵阻值(specific contact resistance)分別為1.28×10-3(ohm-cm2)、6.69×10-3(ohm-cm2)、9.58×10-3(ohm-cm2)、1.01×10-2(ohm-cm2),而對應到370nm的反射率則分別為74%、75%、65%、70%。再針對反射率有上較佳表現的金屬組合探討其熱穩定性,其中Ni/Ag/Au、Pd/Al/Ti/Au、Pd/Pt/Al/Ti/Au有明顯變差的趨勢,因此我們結論為Pd/Ni/Al/Ti/Au為應用上較佳的金屬組合。